好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精选8篇)
好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 篇1
好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
天才总是少数,能成功的,多是在于勤奋与方法,每一个想要成功,亦或是不甘落后的人,都必须付出,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对于我们高中生,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进入一所好大学,就必须用尽全身力气去学习。可好多同学,往往困惑的是,我学习了,但效果却不明显。那么怎么才能学好高中文综呢?我把我在 新浪博客里学习到的关于高中文综的学习方法总结了一下,现在分享给想要学好高中文综的同学们:
历史
1、抓好线索。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抓好时间线索是非常重要的。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学习以时间线索为基础来学习比较好。关于中国古代史,配套历史地图册上做得很好,可把上面的相关部分剪下来并粘成一条“超长时间图”,并在上面补上了首都等其他相关信息。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可分别在一块硬纸板上画出时间轴,然后把主要历史事件标在上面,并以不同颜色的笔区分不同性质的事件。这样既便于记忆,也便于复习。
2、了解史实。此点为学习历史的核心。对历史评价向来仁者见仁,但史实是基础而且是客观不变的。对于中国古代史,以模块记忆法更容易记住,可分为基本发展情况、政治体制、经济、民族团结、外交、人文艺术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再以朝代为单位,注意比较记忆法;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根据不同时期来记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可基本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后;对于世界近现代史,由于情况太过复杂,所以不必过于深究,以课本章节为单位记忆就行了。
3、掌握基本历史理论。系统了解以下历史理论,并掌握基本的.与现阶段学习有关的理论。随时随地地记忆。只要碰到与历史有关的东西就回想一下相关史实,不记得的话及时查阅,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和记忆。不要因为忘记而气馁,记了N遍的东西也会经常忘记,这是正常的。只要多记几次,一定会有效果的。
高 治
1、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高 治的基础和前提,
高 治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常识。学习这些内容,如果不能够很透彻地理解,那么你的学习将会很吃力---“看不懂、背不进、容易忘”。因此,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
2、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3、课后及时复习。哪怕是简单过一遍书和笔记。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你学习的效率。对于政治主观题的解答,前提是熟悉课本。把课本吃透!即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是必须和必要的。然后,就要通过做练习,即把所背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巩固所背内容。
高中地理
1、首先要掌握中国地理以及地理的基本知识(即初中的知识),在这些知识中又以地图的记忆最重要,如果你学好了地图,那么你的地理一定不会差。要牢记重要地方的经纬度以及相对位置,脑袋中有总体的地形地貌。然后以地图为基础记忆相关知识点。
2、2、自然地理学习重在理解。一定要搞清楚自然地理的发生作用机制,理解了自然就记住了。
3、人文地理要掌握基本框架。如涉及农业的,分析一个地区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等几大方面着手,而气候又可分为降水、光照、热量,以此类推。了解了基本框架,再结合上述一、二点的知识,根据题目的不同灵活运用,就不用死记硬背了。 如果觉得方法还不错,还可以网上搜 新浪博客去里面看看,博主曾是高考状元,我觉得他所讲到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都是结合了学生很具体的经验感受,方法非常实用,博客中还有一些其它各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都很不错,我就不多说了,想要学好高中文综的同学们,为了高考努力吧,祝大家都能在的高考中取得佳绩!
好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 篇2
1. 问题教学法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诱因。问题教学法, 就是老师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定形式的有价值、科学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再次感知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 最终完成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巧妙地组织适当的问题, 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有助于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摆脱“灌输式”接受, 整堂课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让一切学习活动回归生活
2. 自学辅导教学法
自学辅导教学法从一开始就把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在教师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每节课, 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连续30--35分钟的自学时间。在此期间, 教师不打断学生的思考。所用教材有三个本子:课本、练习本、答案本。学生利用这三个本子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自学辅导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
每堂课的导入都应该精心准备,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又引人入胜的氛围中, 慢慢地, 一步步深入地去学习本堂课所授知识。因此, 每一堂课的开始,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创设情境与氛围, 吊起学生的胃口。
情境导入所选的内容与方式是各异的, 可以是一个幽默故事或一首诗、一首流行歌, 甚至是时下热播的电视剧、电影等等, 不拘于一种方式。
在授课当中, 采用创设氛围, 情境导入的方法屡试不爽。例如, 在讲授“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这一框题时, 我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了《2012》这部大片的片段, 让学生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去领略事物运动的规律与规律的不可违背。电影最后的结局还让同学们明白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这样的情境导入使学生意趣盎然, 接下来的讲授就显得轻松愉快了。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真实的班级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 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情景, 把一些典型问题展现给学生, 让他们结合生活情境或事件去思考、分析、讨论,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培养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发挥自觉性, 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让学生感到学习材料有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高中政治课堂充满活力。
此外,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会学生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远比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重要。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 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地接受, 而是主动的、积极地探究。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自觉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5. 直观教学法
荀子曾说:教学应以“闻见”为基础, “不闻不若闻之”。政治教师通过制作使用直观教具, 采用电化教学手段, 规范自己的教态语言, 把学生思维带到情境中去。随着教育技术发展, 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使教学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象具体地表现教学内容, 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是每一个教师要实现的目标。采用直观教学法,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复杂事物简单化, 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更重要的是, 直观教学法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把那些离他们生活很远的东西搬到了荧屏, 学生感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 当前, 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高中政治课实效性的提高。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每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法, 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法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品德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好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高中文综学科;课堂学习;文综能力;有效学习
现在的社会处于互联网+时代,发展中的信息时代的社会对创造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参考近年来高考命题会发现,社会对高中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在不断提升。尤其对文科生而言,考核的总体趋势从单—知识型测试向综合能力测试转变。高中政史地三科文综科目不仅侧重对政、史、地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紧贴社会的热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对中学生学科综合思维方法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以高中政治课为代表的文综人文学科,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社会性、知识性等特点,紧贴社会热点的新情境、新理念、新材料不断涌现。随着文综学科老师鲜活材料的深入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尝试依据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学会运用通俗生动的具体知识资料,提升自己的文综能力。
随着文综学科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其中高效率课堂学习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中学生要能在老师预设的生动课堂学习氛围中,以自我学习吸收为主体,自主构建教与学双向交流活动,要把激发自己的潜力和创新灵感作为学习的基本技能。如何在不增加自我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文综课堂学习,发挥出一节课堂的最大效率,使我们的能力在与老师智慧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呢?经过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努力放松身心。积极创造和谐学习气氛,以情去学
文综课程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得到老师传授的知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认识觉悟的活动,也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者的中学生,—坐进课堂就应思路紧贴老师的讲授过程,享受睿智老师新课导入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学过程,愉快的学习过程能对与老师和同窗情感交流方面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想方设法消除对陌生知识能力恐惧的紧张心理,给自己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习中要充分重视并充分发挥情感在激发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学习中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传递与相互感染会活跃中学生的思维。当老师用赞许、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我们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时,会更加激励我们的创造热情。如我们在学习到商品经济的有价证券部分时,没想到有的同学是炒股行家,提出了一系列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问题。这位同学的思维活动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老师在课上所期望的轨道,可是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她没有粗暴打断或强行制止,而是耐心地让我们同学讲出来并加以鼓励,让他即兴给同学们补充了很鲜活的知识,下课后同学们都反映收获很大,对课本上的知识点理解得更清楚了。老师的做法满足了我们中学生不断探究新事物的情感需求,也让我们不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逐步形成了学习上寻求探索的热情,激发了我们学习创造的积极性。
二、积极配合老师作总结。充分调动脑细胞的参与度
在学习实践中,我们的老师在上完一课内容之后,曾尝试着让我们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思考几分钟,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其中文综的政治学科还会让我们同学在课前进行新闻播报、分析。这种做法促使我们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地调动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效果。如政治老师讲完经济常识部分中的“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节后,让同学们作总结复述。一个同学总结为: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的作用,但其不是万能的,而是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等自身的缺陷,因而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另一个同学则用很简单的一句顺口溜来做总结,“市场就是一只手,不管有形与无形,拉好手和谐走”。同学们经过形象的总结,积极地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学习过程中也要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高中文综学科有的中学生认为没有数理化实用,而我们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应不能单纯为记忆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完了“国家宏观调控”后,结合新闻中广西香蕉滞销的问题所暴露出的三农问题:蕉农增产不增收,蕉农卖蕉难。我们通过老师的引领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结论,同时同学们也提出解决的方法如:价格政策,行政手段等,然后对应政府采取的措施:广西自治区政府等有关部门积极应对,采取补贴运输等办法,帮助蕉农度过难关,来具体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又如,学完市场经济特征后,可以联系地方保护主义,中美贸易纠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红头文件等电视和报纸素材,让我们更鲜活地体会文综知识的时代性特征。
三、在课堂学习中做到三位—体化学习
高效文综学习课堂的建立,不仅仅体现在以上课堂学习材料的鲜活度与我们与老师愉悦双向情感交流上,更要注意总结适合自己的课堂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严格落实好老师所布置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提高的三段—体化学习。(1)在老师指导下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文综学科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无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2)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听课要做到四到:一要耳到:听清楚、听明白,听懂、听会。二要眼到:边听边看教材,看黑板上的教师板书。三要手到:要动手、动笔,在书上写,书上画,划重点,划要点,抄板书。四要心到:思路跟上教师的讲解,边听边想,想就是理解,想就是记忆。通过耳、眼、手的感知,经过大脑的思考和存储,形成知识和技能。即“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3)加强课后复习巩固习惯。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才能对下次新的课堂学习活动深入探究。
四、在文综大学科中去考虑政治、历史与地理学科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我文综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应该适应文科大学科的氛围,学习将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有机结合,加强三科的知识渗透,把交叉知识理解透彻,形成综合意识。如:中国梦小康社会建设从政治学科来说,可以联系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互联网+工业;关注民生等。从历史学科来说,春秋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以及古今中外社会稳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因素。从地理来说,可以联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京津冀雾霾环保治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等。仅靠单一学科的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必须发挥三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学会找到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对于文科综合能力而言,其离不开对文科三门主课政、史、地知识的学习、分析。我们的文科综合能力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形成,实践就应当具有时代性,脱离时代性的实践是没有意义的。文科综合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中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政、史、地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和提高的结果。在高中文综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在老师引领下要尝试学会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到以知识为媒体的能力培养,从简单的知识构建到整合思维的启迪。
高中文综各科目的复习方法 篇4
当一节课学习完毕的时候,一定要“趁热打铁”,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按照记忆曲线,在课后就进行复习的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复习一定要及时。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复习,那么有些知识就会很快遗忘,等到真正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知识和当时没有学习过是一样的,势必会影响复习进度和效果。
2、基本概念要搞懂
政治学科当中有很多的名词解释和基本规律等内容,这些内容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在记忆的时候一定要记忆准确,并对什么时候用什么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3、适当练习要保证
高中物理好的学习方法 篇5
2、高二学生想要提高物理成绩,要学会抓课堂重点,这个重点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上物理课的时候,高二学生要有意识的去重点听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对于重点可能会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要注意专心听讲。
3、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课后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高二同学在课后总是着急去完成作业,结果一边写作业,一边翻课本和笔记,结果就是作业做完了。对于物理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在这里小编要强调的是,课后首先要做的不是作业,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回顾、思考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语数英好的学习方法指导 篇6
(2)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老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3)课后作业注意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把通法放在第一位,不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找到速度与准确度的平衡点,控制好解题时间; 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4)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 不笼统归咎为粗心大意,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5)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好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 篇7
一、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一标多本”, 它们虽然都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编写, 但内容却有差别。这是因为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原则不同, 课程标准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 而不是知识点, 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 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 其‘内容标准’不是硬性地罗列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 而是以这些知识反映和支持课程目标。”[1]因此, 同样依据一个课程标准所编写出来的不同版本的教材, 才会差别很大。
目前, 正在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许多教师面对多元化的历史新教材, 往往感到“心中无数”, 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才是合适的。他们往往用“一纲一本”的观念处理“一标多本”的教材。由于生怕在高考等各种考试测试中“吃亏”, 因此就采取了事无巨细的态度, 只要是课本上的知识点便“滴水不漏”地加以讲授。这完全是在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它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反映出, 在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 “教材”仍然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垄断地位, 他们是典型地在继续“教教材”, 而绝不是在“用教材”。对此, 追根溯源, 主要在于教师心中没有课标意识, 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与把握。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心中无数, 无所适从。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者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唯一根据, 各种版本的教材则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之一。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 要对“一标多本”下的教材, 取“为我所用”的态度, 树立“尊重教材, 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 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 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 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相关史学研究新成果等进行整合, 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改造、丰富和完善, “使之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 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超越的坚实平台。”[2]
例如, 有位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评价时, 就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结论, 而是补充了一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佩弗对辛亥革命的评价:“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地。它是外国的、空洞的, 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 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 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 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国教授对辛亥革命很低的评价和教材中的观点截然不同, 谁的话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呢?这位教师没有马上下结论, 而是引发学生去进行有效思考、探究, 学生最终得出了更有启发性的结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 对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解读, 要了解历史的真相, 必须多方考证, 而不是只听一家之说, 而教材就只是一家之说。这样的教学, 既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又提升了学生客观和批判性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有必要指出的是, 教师在避免“教教材”的同时, 还要避免“去教材化”倾向。“去教材化”表现为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 索性不研究教材, 把过去的“以本为本”改为完全脱离教材,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历史课堂成了“故事会”“资料展示厅”“电影欣赏课”, 课堂上根本不用教材, 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书本甚至都没打开过。凡此种种, 实际上是浪费了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材。依靠教材而不依赖教材, 超越教材而不脱离教材, 这样, 才能真正用好教材, 历史课堂才能变得灵动, 充满张力。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一对新名词,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很多教师迫切关注的话题。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袖手于前, 方能疾书于后”, 只有充分地预设, 才能有生成的精彩。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 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 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再好的预设, 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就好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在旅程中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风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我们的教师一味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 无视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 那么就只能落入僵化、庸俗、沉闷的泥潭。
例如, 有位教师在讲述抗日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时, 播放了日本广岛、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后惨烈状况的视频。学生观看后, 有的说:“美国原子弹炸得太及时了!”“日本人得到这种结果真是活该!”部分同学还予以附和。对于这一出乎意料的课堂“杂音”, 教师并未倾听与回应, 而是按照课前预设流程, 继续下一环节的授课。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 学生们的课堂“杂音”其实是很好的生成性资源, 教师应该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任其白白流失。课堂上学生认为日本被美国原子弹轰炸是咎由自取, 罪有应得, 这样的价值判断是不正确的。在这个问题上, 教师不应当缺位,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日本人民是无辜的, 美国的原子弹轰炸给他们造成了伤害, 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军国主义分子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战争的道路, 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我们要以史为鉴, 增强国力, 追求和平与发展。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教师没有及时抓住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战争与和平等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 殊为可惜。
我们在强调动态生成的情况下, 也要防止随意生成的现象。动态生成并非盲目生成, 它必须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进行, 同时必须考虑生成时间的制约性。教学过程如果不顾及教学时间的有限性, 远离原先设定的总体目标和教学任务, “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 并将其视为一种教学‘时尚’现象, 既偏离了生成的本质, 也难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3]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 生成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与开放性, 两者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教学预设对于教学生成, 应像海绵一样虽具有定型, 却富有弹性;教学生成对于教学预设, 应像风筝一样虽随风飘扬, 却心有牵挂。”[4]如是, 历史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思维碰撞中一定能生成智慧的火花, 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就会不期而至。
三、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倡导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开展探究学习。“作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一般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的支持下, 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进行的。”[5]其实质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在课堂上的这种学习过程, 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步骤:生成问题——激疑启思——合作探究——交流碰撞——引导深化。当然, 它可以有多种具体的行动形式。如, 可以是在正常教学进度下进行的含有问题探究的常规性学习, 也可以问题、立场、角色等分组探究;另外, 它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转化成课后更长时间的研究性学习等等。
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运用得好, 也可以让学生学得主动有效, 而探究学习运用不当也可能使课堂杂乱无章、离题万里。接受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式学习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 有着其他学习方式所无法替代的独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已经一再证明, 面对浩如翰海的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知识) , 在极为有限的学校教育的时间内, 许多内容是不可能完全单凭着学生通过‘发现’‘体验’等方式来系统掌握起来的;而接受式学习则因其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把握基础知识和促进基本能力的发展方面所拥有的独到之处, 而依然在传承人类文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6]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在接受学习中引入探究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融入接受方法, 从而使两种学习方式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 在学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一专题时, 学生首先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标“内容标准”中规定内容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世界的宏大背景中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 力避就事论事的学习方法, 从而达到切入点具体、背景宏阔、含义深刻的学习效果。在探究和研讨中,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新闻媒体、报刊、重大事件报道等媒介,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并通过讨论会、历史板报等形式, 发表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看法, 不断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历史观察力和历史理解力, 激发与巩固其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7]但是, 原有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却存在着许多局限和不足, 如: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忽视学生的潜能与发展;注重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形式, 方法单一, 忽视其他的评价形式与方法;注重以分数为表现形式的定量评价, 忽视以评语为表现形式的定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者的他评, 忽视被评价者的自主评价,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隔离, 双方缺乏交流与沟通。传统历史评价理念是建立在以选拔为主、以分数为主、以结果为主、以他评为主的基础上, 从而导致应试教育成为传统历史教学的基本导向和价值取向。
新课程下的历史学习评价, “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为依据, 遵循既注重结果, 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 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 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8]因此, 新课程的历史学习评价方法应结合具体的评价内容, 体现出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避免仅采用单一的量化评价方法, 更多地倡导采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质性评价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纸笔卷面考试测验外, 更多地倡导采用历史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等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需要强调的是, 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 它常常与量化评价的结果整合应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将有利于我们多维度、多层次地获得学生的评价信息, 使我们的评价更真实、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真正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改进历史教学。
例如, 学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专题后,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学习档案, 内容包括:考查学生对本专题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专题测试;学生对学习专题的过程与结果的自我评价;让学生收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资料, 制作一期历史海报, 从中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 并让学生谈谈学习本专题后的收获与感想。这就是一种针对专题设计的历史学习档案。它既注意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 又能够为历史教师提供其他评价方法无法提供的很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 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持续性反思,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此外,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还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限于篇幅, 这里不一一赘述。总之, 面对新课程, 只要我们注重理论修养、不断探索创新,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历史教学就一定能实现智慧的碰撞, 经验的共享和理性的升华,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任世江.研究新课标教材推进新课程改革[J].历史教学, 2005, (12) .
[2][5][6]齐健.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 190, 149.
[3]胡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 2007, (3) .
[4]吴金炉.历史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 (9) .
好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 篇8
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同样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所以,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自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一名教师,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从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角度着想,自觉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要认真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教学的三大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掘化学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和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促进他们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时,还应在日常的教学中,细水长流地对学生进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此外,还应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变“高分低能”为“高分高能”。
二、高考和会考的关系
高中化学学科涉及到高考和会考两次统考,学校领导、家长、学生对此都十分重视。作为教师来说,当然也不会等闲视之,但要区别对待。会考与高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会考是普及性的水平考试,会考合格,就意味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已经通过,并可毕业。高考则是选拔性的考试,高考成绩合格者就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而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会考是高考的基础,高考也能带动、推进会考。作为教师来说,对两种考试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应有所偏废。但由于高考成绩的好坏对教师个人声誉和切身利益影响极大,在现实工作中,有部分教师往往会出现忽视会考重视高考的倾向,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也是应该加以纠正的。
高中化学教师,既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素质,又要重点培养一批有志于化学专业学习的人才。在这样双重任务的要求下,对于大部分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掌握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使之能够顺利地通过会考。对于一小部分将来想从事化学专业学习的学生,除了要让他们掌握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化学知识外,还应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娴熟的化学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同步提高,做到融会贯通。至于对那些极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教师更应该耐心帮助他们补缺补差,使之能顺利通过会考。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习化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化学教师才能够在潜心研究和把握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使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化学素质成为可能。
三、化学竞赛与大面积提高的关系
区、市级的各年级化学竞赛每年都有,它的目的是培养和选拔化学尖子,并为参加更高一级的竞赛输送优秀的选手。虽说能够入围的学生是很少,但是作为教师则应看到它的重要作用,这样的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使学生适应今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社会,能在竞争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不被淘汰,就必须尽早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化学竞赛中强手如林,要想在竞赛中出成绩,得名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是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每一次竞赛都给参赛者提供了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为那些对化学有很高热情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作为化学教师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去参加竞赛,去拼去争,争取成为胜利者。从表面看来,化学竞赛是少数学生的事,似乎与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毫无关系,但实际上,由于要对参赛选手作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的素质也会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显得更得心应手,教学手段就会更加多样有效。
【好的高中文综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高中历史好的学习方法08-28
高中生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06-10
文综学习态度与复习方法07-31
中文学习06-26
怎样制定一个好的学习方法08-15
好的评价改变学生学习态度08-27
形容学习环境好的词语11-19
小学四年级如何培养好的学习方法08-02
较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前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