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人物分析

2024-05-26

图兰朵人物分析(精选4篇)

图兰朵人物分析 篇1

浅谈歌剧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以《卡门》《茶花女》《图兰朵》为例的比较分析

摘要:歌剧形象永远是歌剧一切内在构成和形式构成的最终归宿。歌剧艺术的魅力,独有的撼人心魄的力量,均在它所塑造的歌剧形象身上体现出来。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形象可言的歌剧作品会在艺术上获得成功。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所反映的人物情感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于歌剧各个版本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歌剧人物和歌剧魅力。

关键词:歌剧 女性主演性格 歌唱表演 舞台表现 对比分析

一、剧情介绍

歌剧《卡门》《茶花女》《图兰朵》都是歌剧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都以爱情为主线表现女主人公的各不相同的人物个性,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三部歌剧中女主人公的塑造,笔者首先向大家讲述发生在这三位绝美女子身上的历久弥新的故事。

《卡门》取材于杰出的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卡门是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早先在卷烟厂当女工,因和同伴争吵,以刀伤人被逮捕。押送的兵士中有个叫何塞的是她的同乡,把她放走了。何塞因此受到了处分,关了一个月监禁。出来后,因争风吃醋,何塞又杀死了中尉,之后被迫逃走并与卡门成了走私同伙。不久,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吕加,导致她和何塞的不和,卡门不愿受唐何塞的约束、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何塞以死相逼,要她同自己一起到美洲去。卡门宁死不从,终于倒在何塞的刀下,最后何塞自首。

《茶花女》是一部描写人们入席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抒情歌剧。女主人公薇奥列塔是周旋于巴黎上社会的一位年轻貌美的名妓,在豪华的交际生活中,她与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的青年一见钟情,并为阿尔弗雷德的真挚爱情所感动,决心放弃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同阿尔弗雷德一起去巴黎近郊共享甜蜜生活。但是好景小长,阿尔弗雷德的父亲乔尔吉奥反对他们的关系,强求薇奥列塔为了顾全阿尔弗雷德的家庭名誉和他妹妹的幸福,同他儿子断绝关系。薇奥列塔忍受极大的内心痛苦,牺牲了自己的爱情,重返巴黎风月场。阿尔弗雷德不明真相,误认为薇奥列塔变了心,气愤和失望之极,在公开场合当众羞辱了她。薇奥列塔为了信守自己对他父亲的承诺,未吐真相,但因染上肺病的身体却无法承受这一致命的打击,就此卧病不起,病情严重。后来,乔尔吉奥良心发现,处于忏悔,将实情告诉儿子。阿尔弗雷德急忙赶回薇奥列塔身边,两人心中重燃昔日爱情的火焰。但是,一切为时已晚,薇奥列塔生命垂危,在疾病和不公正的社会压迫下最后死在了爱人的怀里,悲惨地离开了人世。

《图兰朵》讲述了在北京紫禁城门上,绝色美女图兰朵公主为了为过去受外族凌辱而死的祖母报仇,对全天下的人宣布:只要谁能猜中她所出的三道谜语就嫁给谁,但只要有一道没猜中,则会被马上处死。于是,不知多少被之美丽容颜所迷倒的异国王子丧命于这残酷的游戏当中。年轻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也为图兰朵的美貌意醉神迷,遂不顾忠实善良的女仆柳儿劝阻,毅然前往应战。结果机智的他成为唯一一个猜中所有谜语的幸运者。于是他也给公主

二○一三年一月三日星期四

1留下了猜自己名字的谜题。当晚,公主一声令下,全城人们为获知卡拉夫的名字而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二○一三年一月三日星期四

个女主人公,她不符合父权制下的女性本质观念,她“天资聪慧,遐迩闻名,惊人美艳”却“生性倨傲,目无下尘,极端憎恶缔结姻缘”,因为她“对所有的男人都深恶痛绝”,所以她对父权制的代表人物———前来求婚的王子狠下毒手。但是恶毒并不是她真是的自我,当真爱降临时,她结束了这荒唐而愚蠢的游戏,与王子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恰似那带着刺的红玫瑰,高贵的难以接近,但一旦爱上了,她愿意拔掉全身的刺,将自己弄的体无完肤以求去保住她的爱。

三、《卡门》《茶花女》《图兰朵》不同版本的对比

(一)《卡门》舞台版和电影版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演出方式,不同的导演带来的不一样的《卡门》视听觉体验。笔者曾较为完整的欣赏过舞台版《卡门》和电影版《卡门》,不论是电影版还是歌剧版,都同样给笔者以深沉的震撼,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性格。有世界上最向往自由、敢爱敢恨的姑娘,她们用热情的歌声和大胆、忘情的舞蹈来展现她们的内心世界,表达炙热的爱情、诉说心中的不畅,这就是吉普赛女郎。电影与剧场不过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载体“卡门”才是最真实、深刻的。同时,这种载体的不同一也使两版卡门各具其风情。

从服装和场景的层面去分析。我们看到舞台版里的卡门是一位体态丰腴,肤色黝黑的女人,二○一三年一月三日星期四

6的饕餮盛宴。由于在剧场现场演出,歌剧演出是不带话筒的,所以对演员的演唱实力就有很高的要求,演唱家们全力以赴的声情并茂的演出带给现场观众们无穷的期待和惊喜。而电影版的《卡门》笔者认为人们在享受女主人公带来的感官上的刺激的同时,原来歌剧音乐中的著名经典的《爱情像只自由的小鸟》等那些利用女中音的音色特点在音乐上刻画卡门的神秘、倔强、不羁的个性则表现逊色了很多。由于剧情里加进了很多风景、当地人文的展示,画面篇幅较长,音乐缺乏连贯性,时断时续,因此音乐从表现力上也就消弱了很多。

从演员的表演风格方面来说,电影版《卡门》的男女主角,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属于俊男靓女的搭配,他们比较重视表演,歌唱部分是隶属于表演的,影片中由于大量的特写及移动镜头的使用,对演员的整体上的表演要求极高。不仅要求演员要能歌善舞,还要有很深的影视表演功底。与剧场版相比,笔者认为电影版的饰演卡门的演员朱莉亚在唱功上并不是最出色的,因其是音乐剧的演员,电影又不需要现场演唱,她的表演基本以低吟浅唱搭配上性感火辣的肢体动作为主。她的表演天赋是极高的,完全符合电影中年轻、漂亮、性感的角色要求。电影表演的的特色,很注重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方面做文章。因此电影版中的卡门的表演一也就更加奔放,更加热情,更加诱惑,更加残忍,使整部电影充满了热辣的张力。她劈开自己的大腿,摇动腰肢,双手,极尽诱惑的样子;她妩媚的抚摸自己的大腿在床上唱歌的画面,都充满了狂野激情。在这一点上歌剧版《卡门》则完全无法与之抗衡,无法带给大众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

实际上,这两个版本的卡门分别展现了卡门性格的不同侧面,这两个版本的卡门综合起来不正是一个完整的卡门形象吗?一个热情、成熟、坚毅、可爱、向往自由的吉普赛少女的形象。

(二)《茶花女》1982年电影版和2005年剧场版的对比分析

笔者认为这两个版本就是古典与现代强烈的对比效应,两者都精彩连连。首先从舞台场景上看,1982年多明戈版茶花女将电影选取场景的灵活性发挥到了极致。古典宫殿,令人有种晕眩的美感,觥筹交错的奢华,炫目耀眼的灿烂灯光,美丽的佳人和身着笔挺西装的男士都养眼非常。薇奥列塔和阿尔弗雷德相爱后在乡下那一段生活更是令笔者羡慕十足。相间恬静浪漫的美丽景致,田间整齐的稻田,涓涓流水弯弯小桥,装潢精致富丽的马车,院子里硕大的圆顶鸟笼,两个人满满是盛开的花朵的房间都可以看出电影版在舞台布置上的心思所在7。而剧场版则属于现代风格,简约而明了。空旷白色的背景和地板,大大斜放着的表盘,还有每一幕必不可少的沙发,与电影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笔者认为两者各有千秋,电影版的场景对营造电影氛围,理解剧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神效,而剧场版则无处不在的渗透着现在简约气息,为古典歌剧注入了大胆的想象和新鲜的活力。

配合和场景,演员的服装和化妆也风格迥异。电影版薇奥利塔舞会时身着华美的晚礼服,梳着精致小巧的发型,白皙的脸孔偷着娇羞与妩媚;乡下生活时一袭碎花连衣裙,松散飘逸的长发衬着她幸福,不谙世事的脸庞;再次回到风月场时她一袭黑色的晚礼服,黑纱颜面,透着绝望和肃穆;最后一幕临死前空洞的双眼,凌乱的头发和四散的睡袍都将她的落败描摹的令人伤神。而剧场版的薇奥列塔则一出场就是简单的红色吊带及膝连衣裙,一双耀眼的红色高跟鞋。而其他的演员都是黑色笔挺的西装,就连女演员的发型也要盘起,远看就像是一群的男人为着薇奥列塔一个人,她扭动在鲜红的沙发上,香艳无比。

二○一三年一月三日星期四

彩及其丰富。

二○一三年一月三日星期四

图兰朵人物分析 篇2

《图兰朵》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于1924年完成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故事讲的是一个中国元朝公主图兰朵为报祖先暗夜被掳之仇, 下令征婚, 其条件是可猜出她的三个谜语, 她会嫁给他;如猜错, 即处死。三年来, 已经有无数求婚者人丧生。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 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的美貌吸引, 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应婚, 答对了所有问题。但图兰朵拒绝认输, 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 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 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 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 还愿意被处死, 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 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公主最后还是不知道王子之名, 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 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最后公主领着卡拉夫上场, 宣布自己已经知道了年轻人的姓名。群众听到这个消息全都愕然了, 公主却看了卡拉夫一眼, 然后向大家宣布说他的名字叫“爱情!”最后, 群众用欢乐的合唱歌颂幸福的公主和王子。

二、歌剧之审美特征

《牛津简明歌剧词典》简介歌剧 (Opera) 为:在乐队伴奏下, 由多个歌唱演员表演并演唱出来的戏剧。因而演员既要有表演才能, 更要有歌唱才能。歌剧是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到一起, 使之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换句话说, 歌剧是吸取了各门艺术的长处, 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的艺术, 因而也形成了综合性、独特性、情节性、表演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笔者就歌剧《图兰朵》从它的语言、旋律、器乐美等方面意义分析其审美特征。

三、《图兰朵》审美特征分析

1、歌剧《图兰朵》的演唱语言美

意大利语的优美, 因其语音清晰、节奏感强、元音纯正, 甚至进一步引证辅音的特色而得到广大演唱者和欣赏者的喜爱。有些欣赏者更认为意大利语相对于语法、德语或英语, 显得更动听、更有乐感等等。意大利语的确是一种相当“连贯” (legato) 的语言, 绝对不会有声门闭锁或喉音的出现。它特别强调语音重音音节, 对比鲜明, 富有节奏感。单词绝大多数以元音结尾特别便于歌唱发音。另外, 意大利语在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积极而不松垮, 清辅音和浊辅音区分十分清楚, 五个元音 (a、e、i、o、u) 的训练因而也成为意大利语母语训练的关键。《图兰朵》在世界各地上演了80多年, 也证明了世界舞台对意大利语言优美性的认可。在柳儿一曲《主人, 你听我说》的咏叹调中, 那如泣如诉、充满无奈的语言, 既表达了柳儿对王子卡拉夫无限的爱恋, 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慨。

2、歌剧《图兰朵》音乐旋律美、情节冲突美

《图兰朵》作为普契尼最后一部作品, 也是最费心力创作的歌剧。在这部歌剧作品中, 作曲家牢牢把握以声乐为主, 以如歌旋律见长的意大利歌剧传统始终贯穿于他的歌剧创作中的美学原则。因此, 在他的歌剧中, 既包含有继承民族传统音乐的因素——如歌的音乐旋律;又赋予意大利传统歌剧以新的诠释——用音乐来刻画人物性格, 充分体现人性, 增强戏剧性效果。

例如在卡拉夫与图兰朵猜谜语的阶段, 作曲家利用旋律的不断变化, 来反映出图兰朵日渐不安的一种心情。例如当图兰朵提出了第一条谜语的时候, 作曲家用稍慢的行板、d小调、4/4拍唱道:“年轻人你听着, 用什么能把黑暗照亮?”卡拉夫回答说:“是希望。” (见谱例1)

谱例1

随后, 公主愤然变色地提出了第二条谜语:“什么能像火焰一样燃烧?”这首歌曲用稍快的行板, 它比第一条谜语的速度稍快, 用来表示图兰朵特焦躁的心情。卡拉夫却果断的回答说:“是热血。”群众欢声四起鼓励卡拉夫继续猜下去。 (见谱例2) 。

谱例2

公主命令卫士让群众安静, 然后粗暴的走下台阶, 一面走进卡拉夫一面提出了第三条谜语:“什么是从火焰中诞生的?”这首歌用bE小调。卡拉夫沉默片刻, 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 但接着就回答说:“是图兰朵特!”群众高兴地纷纷嘈杂着说:“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但是公主却对皇帝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她说:“请不要把圣洁的姑娘交给陌生的年轻人。”群众高呼:“要信守誓言!”群众的喧哗声用最强音, 速度改为行板。 (见谱例3)

谱例3

这三段旋律不仅较为形象的刻画了图兰朵此时内心的冲突, 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旋律的美感。

3、歌剧《图兰朵》的中国元素美

在《图兰朵》整个歌剧作品中, 至少辨认出8首这样的中国歌曲原型。在这部歌剧中, 作曲家主要着眼于使用东方的旋律和和声, 常常通过采用民族调式的方法, 明显地打乱了大、小体系, 使旋律更加优美、更加新颖。例如:普契尼常常使用到的, 在第一幕中向观众正式引见公主——皇帝女儿现身前, 由幕后的男童合唱出的那一首歌 (即众所周知的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 ;三位滑稽大臣演唱的那两首令人心醉的中国民歌;用于庆典场面的《庆典的曲调》, 具有中国庙堂特色的《开道进行曲》, 孔子的颂乐和一些民歌素材也都被广泛的运用。另外, 普契尼根据自己的理解, 对“中国风格”的音乐从节奏、和声以及音色配置等方面都予以大量的渲染。例如:他虚构出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旋律, 整部歌剧从头至尾几乎都浸染在中国旋律的五声性色彩中, 并在很多地方使用了be小调, 这是因为:钢琴上的be小调所有黑键恰好表现五声音阶并易于演奏,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特有的一件古老民族乐器——古筝。

另外, 在《图兰朵》的伴奏乐器中, 大量使用了中国器乐, 如出场时的中国号角声, 表示皇帝上朝, 王子卡拉夫击鼓要求猜谜等中国传统乐器等情节起到了烘托作用;最后礼炮齐鸣, 铜管高奏, 象征着公主图兰朵的《茉莉花》曲调以凯旋式的变体出现, 全剧以辉煌色调圆满结束。

4、歌剧《图兰朵》演员表演肢体动作美

表演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 也是歌剧最突出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之所以能把各门艺术的众多元素综合在一起的, 就是由于表演将各种元素有机地融会在一起了。歌剧虽以歌为主, 但还是融合了大量根据内容和情节表达需要的背景式陪衬的群众表演形体动作。

形体动作在剧情急速发展的过程中, 起着强化和引领的魅力, 通过动作的变化, 人们可以看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线条和故事情节的结局。歌剧《图兰朵》演员更是通过他们的肢体动作把人物的内心刻画的淋漓精致。如在紫禁城中演出的《图兰朵》, 显示皇帝上朝时, 京剧角色的依次出现, 展示了我国戏曲舞台“唱、念、坐、打”的特征, 充分展示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精华;在体现女奴柳儿受刑时临危不惧的表情和动作和体现了她对卡拉夫无限的深情时, 作为背景陪衬的群众角色, 也在不断变换队形预示着剧情的深入发展, 造成了紧张、动荡、不安的情绪。

四、结语

总之, 普契尼用极其纯美的音乐形式表现了歌剧《图兰朵》的语言美、情节冲突美、旋律美, 是带给人无穷的艺术享受的美得盛宴。也正是歌剧具有的这些审美特征, 才使得它具有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摘要:意大利音乐大师普契尼平生最后一部力作《图兰朵》是以中国故事为背景的不朽剧目。虽不是中国本土作曲家所创, 但它所产生的音乐表演魅力, 反映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积极探索, 其所产生的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从歌剧的语言美、旋律美、形体的动作美等几个方面, 具体阐述该剧独有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歌剧,图兰朵,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德沃尔夫冈·维拉切克.50最重要的音乐舞台作品经典歌剧[M].黄冰源,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8.

[2]彭吉象.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14.

[3]陈言放, 詹士华.意德法英歌唱语言指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26.

[4]张思燕.从《茶花女》透析威尔第的歌剧艺术特色[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01) :26.

[5]杨燕迪.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道路——写在普契尼诞辰140周年之际[J].音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98, (4) :54.

[6]张弦, 徐国弼, 申文凯, 徐华英.西洋歌剧名作解说 (下)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170-171.

[7]任红苗.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点[J].戏剧文学, 2008, (12) :96.

[8]蒋毅.谈谈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创作风格[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4) :80.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篇3

原想在张艺谋极具夸张奢华的太庙版本之后,后来者会吸取一些个教训,回归现实主义,寻求真实的原貌以期更完美的演绎普契尼的杰作。不想本剧演员的造型和服饰比之于张艺谋的版本真是有过之而不及,只不过不再是夸张和奢华,而是在奇思异想下出的怪招。刽子手的造型让人联想到远古时期的巫师,而他的侍卫则更像是日本的武士,最让人觉得搞笑的是平、彭、庞的造型,那裸露的胸部在挤压下变得丰满,让我的儿子看了哈哈大笑。这是古代的中国吗?

此外,在舞台上直接演绎砍头,在儿童的围观下赤裸裸的展示被砍的血淋淋的头颅,甚至于让儿童玩耍这头颅,真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以前看张艺谋的版本曾指责他不该把刽子手设计成一个少年,现在看来,张艺谋的处理真不算什么,胆大的人多着呢。这是我看到的最为血腥的版本了,真是非常的遗憾。

关于女主演Luana De Vol,让人不甚唏嘘。难道歌剧女演员一定得等到青春年华完全消逝之后,才能成为主演,才算熬到了头?我看过的歌剧dvd也不算少了,至今只有两部歌剧的演员让人觉得与剧中人物的相近,一部是A. Gheorghiu饰演的 LA TRAVIATA(茶花女),另一部是黄英饰演的蝴蝶夫人。

图兰朵人物分析 篇4

一、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背景及其剧情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 感情鲜明, 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 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 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 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 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 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 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 所以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同时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 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 运用现代和声, 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 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1 9 2 6年4月, 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 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中忠贞而善良的女仆柳儿唱完咏叹调“是爱情使我如此坚强”后拔剑自刎时, 转向观众低声宣布:“本剧到此结束, 伟大的作曲家普契尼写到此处, 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死亡比艺术更有力量。”托斯卡尼尼眼含泪花离开了指挥台。托斯卡尼尼并没有想到他的这番话, 不仅向故去的普契尼表达了深刻的悼念。作为一部杰出的作品, 《杜兰朵》标志著整个十九世纪古典歌剧时代的终结。

《图兰朵》是普契尼这个歌剧大师最后的绝唱。它讲述了发生在古老东方的一个爱情故事。一个中国元朝时的美丽冷酷的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 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 她会嫁给他;但如猜错, 便处死。很多爱慕公主美貌的青年都因此付出了生命。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 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立刻被图兰多公主的美貌吸引, 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 答对了所有问题, 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 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 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 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 还愿意被处死, 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 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的冷酷无情。天亮时, 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 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 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 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 王子的名字叫“爱 (A m o r a) ”。

二、歌剧《图兰朵》的人物特征

公主图兰朵性格是特点在歌剧中, 剧作家在多方面加以描绘的。童声合唱《茉莉花》曲调刻画了图兰朵作为国王的女儿、尊贵傲慢、颐指气使的派头。在第二幕中, 咏叹调《在皇宫中》活生生地描绘出一个傲慢、冷酷的公主形象。图兰朵祖母的遭遇使公主发誓要为之复仇, 因此她残暴冷酷的面对爱慕她的青年们。到了第三幕中图兰多特与卡拉夫的爱情二重唱中, 她的第二个咏叹调《第一次流泪》描绘了她作为一个女人被真正善良、纯洁的力量所征服。它用温柔抒情的笔调来描述公主内心洋溢着的喜悦之情。在整幕歌剧中, 公主图兰朵作为主人公, 她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性格转化通过一首首咏叹调加以阐述和推动, 使得一个丰富、立体的艺术形象跃然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魅力持久不衰。

王子卡拉夫在第一幕初次出场时是一个被图兰朵美貌深深吸引的热情青年, 他一心想解出三个谜语去赢得美丽的公主。但他作为一个贵族青年, 对普通底层的劳动人民也有着深刻的怜悯与爱护。他这种可贵动人的的感情表现在他的第一首咏叹调《柳儿, 你不哭》中。此时卡拉夫对柳儿的感情境界要比图兰朵更加接近。在第三幕他对柳儿《诀别》的咏叹调更加反映出卡拉夫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他内心的痛苦化成一种力量。在唱这首咏叹调当中, 还加进了柳儿和铁木耳悲伤的呼唤, 以卡拉夫咏唱的最后乐句为基础, 加入了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合奏, 形成了第一幕非常宏伟壮大的终曲。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完全的表达了一种主人公一种的风格, 他专注地谛听着在寂静的夜晚中来自远方传来的声音, 女声合唱“可怜那死去的人”远远的传来, 同时王子的热情咏唱持续着, 与女声合唱相互呼应, 好似回声荡漾, 形成了非常富有诗意的场面。

剧中另一主人公柳儿, 是本剧中惟一的动人心弦的人物。普契尼对柳儿这个角色也是十分喜爱的, 他一共为柳儿设计了三段咏叹调来展现柳儿这个角色的光彩和特点。她的唱段感人至深。《主人, 请听我说》g小调, 音乐非常细致地对一位充满深情、心地善良的女子进行了性格描写。柳儿在唱这首咏叹调时内心饱含着对王子深沉无望的爱情, 当她全部的热情为王子而点燃的时候, 她迸发出的是深深打动人的绝唱。柳儿的另一个咏叹调《虽然你冷若冰霜》, 歌中唱到“你什么都不懂, 你没有人性, 你那颗冰冷的心, 将要被他的热情溶化”。用一种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两种女性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现。柳儿的感情逐渐推进, 最终到达高潮的咏叹《为了不再见到他》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一段演唱。柳儿拔出尖刀, 用生命捍卫誓言和爱情, 用鲜血来阐述真诚和深情。这一场景从音乐性, 还是从视觉效果来说, 都是最让人感动震撼的一幕。在普契尼的这部《图兰朵》中, 被赋予无限赞美和同情的无疑是柳儿这个角色, 同时柳儿也是普契尼歌剧最感人的女性角色。柳儿为了爱情, 为了善良而死, 她甚至带走了我们伟大的作曲家。普契尼在写完这段音乐后就永远的搁笔了。

三. 结语

十九世纪的中叶是英雄与贵族的时代。威尔迪的作品中, 英雄的盔甲在铿锵作响, 贵妇的衣裙在柔柔荡漾。而他的《茶花女》却成为了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歌剧的滥觞。深受威尔第影响的普契尼说:“我热爱小人物, 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如果他是真实的、热情的、富有人性的、并且是能通向心灵深处的。”于是他笔尖的旋律赋予咪咪以冰凉的小手、也赐与托斯卡以圣母一般的容颜, 指端的节奏绵延了巧巧桑无助的等待、也温煦了劳蕾塔纯洁的心灵。然而, 普契尼的艺术生命、乃至十九世纪古典歌剧时代, 却依旧终结古老东方的在图兰朵公主和卡拉夫王子身上。普契尼对东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图兰朵》中选用了四段中国音乐。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首推第一幕的童声合唱〈茉莉花〉。也许普契尼所掌握的中国音乐并不多, 但这个选择却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想像和认知。从简净澄洁的旋律中, 我们听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质朴和淡雅。就是在这种尝试超越自己的过程中, 遗憾的是普契尼却未能完成自己心愿, 这无疑是普契尼的悲剧, 也是歌剧史上的悲剧。

歌剧《图兰朵》是普契尼一部伟大的足以载入歌剧史册的作品, 在近百年来, 无数杰出的歌唱家都以独自的特色演绎著这部歌剧, 让人倾倒神醉, 她的艺术魅力始终散发着如同茉莉的清香, 那些情感丰富、性格鲜明的活生生的人物将永远留在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上。我们感谢伟大的歌剧大师普契尼为我们留下的这最后的绝唱!

参考文献

[1]刘庆苏《音乐戏剧艺术——歌剧》[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0.

【图兰朵人物分析】推荐阅读:

上一篇:师范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方案下一篇: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