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2024-05-3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共14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不仅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而且缺乏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师应该从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加强方法指导;内外紧密结合,实现读写转化;引导参与评价,提高鉴赏能力等方面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 者:赵慧珍 作者单位:仙居县城峰中学,浙江,仙居,317300刊 名:语文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途径策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生词,背景知识,长难句,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很多高中学生发现在花了很多时间背过单词,做了很多练习后,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老师在课上讲得挥汗如雨,学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遇到考试还是无从下手。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原因:1.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陈旧,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忽视了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2.拘泥于学生对所读的材料的表层理解,使许多学生不能对所读文章的要点进行有效的推断,也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影响了理解的准确性;3.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对阅读模式、阅读技能等方面理解掌握得不够;4.阅读训练中回避对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学生不能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省略句及意思晦涩句的理解与分析,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5.阅读教学中对生词和歧义词处理不当。如何处理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歧义词?是查字典刨根究底还是视而不见直接跳过?许多学生感到十分茫然。接下来,我把在高中教学中的点滴收获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一、跨越生词障碍

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的跨度很大,一个重要体现是词汇量突然增大了。关于单词的数量,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数字,但是常用的词汇有1万多。其中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生能掌握4千左右的词汇。而当一篇文章的生词量超过15%时,阅读和理解就很困难了。单词量是阅读这栋摩天大楼的基石。没有一定的单词量作基础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每天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和词组是必要的。

二、加强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

众所周知,文化背景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就如水和鱼的关系。在课文的理解中,适当介绍文章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在学习“Abraham Lincoln”时,老师应该着重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即美国内战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以及林肯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对林肯及其故事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林肯的名言警句就容易熟记于心,在以后相关题材阅读时,就会觉得轻车熟路,容易多了。

三、注意长句、难句教学

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是理解中的难点,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甚至理解错误。其实如果要抓住句子的主干,就要跳过定语从句、插入语、非谓语等附加成分。跳读了这些附加成分后,就很容易理解剩下的主要部分了。比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理解B篇里的一个长句:Since its beginning in 1980, the Edmonton Folk Music Festival has been commemorating(纪念)the true feeling o what folk music is all about and that’s the traditional togetherness(友爱)that is felt when people gather to share stories and feelings through song.在这个句子中,含有一个时间状语“Since its beginning in 1980”和两个定语从句“of what folk music is all about”,“that is felt when people gather to share stories and feelings through song”。在理解句子意思时,先跳过这几句,抓出句子的主干“the Edmonton Folk Music Festival has been commemorating(纪念)the true feeling and that’s the traditional togetherness(友爱)”,然后再加入从句的部分。整句的意思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爱民顿民歌节就是为了纪念对民歌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感受,那就是———当人们聚在一起,通过歌声分享故事和心情时所体会到的友爱。这样,在以下对应的题目中,就不难选出B项了。

60.The Edmonton Folk Music Festival is held mainly to___________.

A.gather people with different musical tastes

B.remind people of the real sense of folk music

C.exhibitive good voices of great talents in folk music

D.collect old stories of folk music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阅读。

1. 阅读时要关注各段的主题句。

各段的主题句或明或隐,一般在段首或段末,有的也可能在一段的中间。找出段落的主题句,就弄清了本段论述的中心议题,把各段的主题句都找出来,整篇文章的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2. 带着问题去阅读。

先看试题,再读文章。其实很多时候,看完试题,对文章的内容已经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比如说,这是一篇介绍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文章,或者这是Jack和他妻子生活中的几个片段,等等。这时了解了题干和各个选项的相关信息,我们就可以忽略无关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答案。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细节检索的问题,如寻找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又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3. 阅读时要默读。

默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把汉语阅读的方法引入英语阅读中,汉语阅读一般采取默读方式,一目十行。读完一章,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已历历在目。没有人因为遇到一个生字而停下来去查词典。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也一样。一般人每分钟可以阅读250个单词,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默读训练,阅读速度能提高一倍,达到每分钟阅读500个单词。

4. 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

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这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把过多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成组视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它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分成几个意义较完整的组群。阅读的时候,把目光放在一个组群上,以组群为单位,抓关键词和中心内容。

5. 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

要学会利用构词法、分析、推理等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从而克服生词障碍,加快阅读速度,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有利于学生丰富语言的结构,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这也就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Nuttall, 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Grable, W., Stoller, F.L.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3

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有所不同。有人觉得是幸福,有人觉得是痛苦;有人觉得是愉快,有人觉得是烦恼;有人觉得是平坦,有人觉得是曲折……你的感觉是什么呢?请你以“生活充满?摇?摇 ?摇?摇”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友情提示: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叙述事件,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阐明观点;总体立意要积极健康;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60分)

【命题缘由】

有些同学只知道读书,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相违背。死啃书本,到底是学不好语文的。尤其是写作文,如果每一次写作都不注入新鲜血液,每一次都是运用那些老掉牙的素材,抒发程式化的感受,这样的作文怎能在考场上胜出呢?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可以入文的素材自然是常变的,表达的感受自然是常新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通过这一次写作训练,同学们能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感受生活的良好习惯,努力使作文从内容上给人春风扑面的崭新感觉。

【写作点拨】

生活到底充满什么呢?肯定不是泛泛而谈,不是抽象说教,而应放眼广阔的生活,找准一个最容易切入的突破口。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感受,而且是最深刻、最贴近现实生活的那种感受,来补充完善这道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快要参加中考升学了,你心里怪紧张的,可以把题目拟成《生活充满压力》;近年来物价飞涨,特别是房价迅猛飙升,你感到未来无论是就业,还是待遇,都难以应对此种情况,于是拟作《生活充满挑战》;病魔的突然袭击,差点摧垮你的意志,但你最终坚强地挺住了,可拟作《生活充满考验》;因为父母的离异,或是因为在家中自我的被忽略,你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失意,可拟作《生活充满辛酸》;在地震、海啸、泥石流、火灾爆发中,涌现出大量的爱心奉献者,于是灾区人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拟作《生活充满微笑》……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总体立意要积极健康”这一写作要求。毕竟,生活的主流是向前发展的,因此,在写作中力求表现生活积极的一面。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的确是寂寞、烦恼、坎坷、痛苦、悲伤等消极的层面,不妨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在文章结尾处让人看到生活的亮色。给人希望、给人鼓舞的文章总是生命力长久的。

【作文范本】

生活充满希望

不同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同的。有志之人,总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勇敢地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而无志之人,总是对生活随意得很,整天无所用心,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

从前的我就是第二种人,对生活、对学习总是感到无精打采。我觉得,既然我已经来到这个所谓的差班,成绩那么差,就顺其自然让它差吧!反正已经很差了,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还是赶不上别人,别人总是最棒的,我永远都不如他人。

但前几天,我在《语文课内外》上,看到了语文老师最近发表的一首散文诗《迎着朔风高歌》,从那首诗中,我得到了鼓励,拾回了信心,我对生活、对学习又充满了希望。

那首写给我们班的诗,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希望。的确如老师所说,“我们并不愚笨,并没少根筋,我们只是一时的游离课堂落下了功课,只是一时的飘忽窗外分散了精力”。我们也可以发挥智慧的潜能,我们也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我们和所谓的胜出者一样,也是有思想、有梦想的人。

“所谓的快班其实是教育的怪胎”,这句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点燃了我们对生活的无限激情,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前行!“谁能保证那里面飞出的个个都是金凤凰?”“所谓的慢班将来未必就会全军覆没。”确实如此啊!曾经,我们班是整个年级出了名的差班。但如今我们班成绩能跻身于全年级一百名之内的同学,也有十几位了,这不,五个学期下来,上期期末统考,小翔同学名列年级第九名,小伟同学名列年级第十八名!在学校“纪念‘一二·九’感恩·奋进”歌咏比赛中,虽然班主任老师太过忙碌而来不及指导,我们班却获得了团体总分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还有,我们班的“帅哥篮球队”在年级篮球大赛上也赢得了年级第一……这些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成果,但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惜如珍宝,这是我们的努力,这是我们的骄傲。奖状让大家见证了我们“慢”班也是有一定优势的,我们“慢”班也能获得成功,我们“慢”班也能取得一定成就!

就如语文老师时常对我们说的那样,“不要怕走得慢,只要你一直在走着”。只要我们坚持前行,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让大家刮目相看的!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我们“慢”班里的“金鹰”也一定能够腾飞起来!

【模拟评分】

综合评价:一类卷(59分)

分项评价:

内容(20分):在所谓的“慢班”里学习生活,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自卑自堕、不自轻自贱,正视生活,自信迈步,这样才能逐步走上成功之路。作者的心路历程就是一个明证。曾经自甘落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幡然醒悟,重新审视现实,作出昂首前进的决定。文章主题积极,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得20分。

结构(10分):由作者对生活的总体感受说起,略述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消极态度,以阅读语文老师的文章作为过渡,再详列同学们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前后形成对比,二者的取舍不言而喻,总结全文水到渠成。很明显,主体部分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得10分。

语言(20分):此篇的语言富有激情,感染力强。文势畅通,大有一气呵成之感。得20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4

——复旦大学研修学习体会

九月浅秋,藏着几分夏末的余温。9月18日—24日,我们一行108人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了“钦州市教研员学养与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并顺利取得了结业证书。在这短短一周参观学习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七位老师的精彩讲授,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这次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现代教育教研工作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素养,同时通过和同仁的讨论与交流,让我认识了更多的老师、朋友。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要真正成为一名教研员是多么不容易,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不断的总结,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更何况在当今知识更新频繁的社会,从事教研员工作更应该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单凭一两本书籍,不通过频繁的实践摸索,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成为时代洪流之中的牺牲品。所以我时刻告诫自己学无止境,我会始终坚持这一点。

在培训期间听了七位老师的课程:陆伯鸿老师的《上海教研活动的策略与组织》、单中惠老师的《在世界范围内寻觅现代教育智慧》、汪茂华老师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吴金渝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与未来发展方向》、顾志跃老师的《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指导》、赵才欣老师的《从功能立身到系统转型——关于教研工作的时代命题》、陈晞老师的《教育质量观与核心素养培育》,这一节节充满智慧、独特的传授,使我在迷茫的教研工作中如获至宝,豁然开朗。对我而言,老师们严谨的治学、精密的逻辑、独到的见解让我激情不已。

张老师和杨老师主要讲的是xxx教育网台远程教育资源的介绍以及网台常见故障的排除。张老师详细的告诉了我们,远程教育资源是xx年开始,当时投入了xx元;xx年x月,xxx教育网台获国家批复并开通。过去是时间长,损耗大,而现在是响应快,交互性强,是国家直接发送,卫星传递+交互传递。杨老师主要讲的是xxx教育网台的安装及维护管理,并告诉了我们联系的qq号及邮箱地址,更方便我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5

水的清冽甘甜,来自于其生命力,而有生命力的水,一定是活水。尽管时而天上,时而地下,经山川,奔江海,沿途艰难险阻不断,但也正因为这样,水才永葆年轻的生命力,经理困难的同时,也收获了沿途的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生理年龄会逐渐老去,然而思维的清泉却可以保持永远的青春。

读《定见》,收获之一:引入新思路,去掉旧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有一个大储量的水库,更重要的是还要保持水源干净新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容易被固有的思维定势、社会的不良习惯污染,如果我们固守原地哀叹,只会发酵出更污染的恶臭来,如果我们还希望获着,或者我们希望我们获得更久,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勇气,“忍痛”引流掉一些污水,引入一些新鲜水源,让水奔腾起来,流动起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丢掉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陈旧思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去研究当代学生的特点,研究如何和他们相处,如何让他们学的开心,学的好上。我们要改变学习一定是痛苦的错误思想,帮助学生寻找快乐的学习方法,体验愉快的教与学的过程。

读《定见》,收获之二:教育的创新需要分清芝麻和西瓜,捡起西瓜,丢下芝麻。定见提到一家餐厅因为引入竞争机制而生意红火,其实老板做了一件最简单的事:丢掉芝麻。他规定餐厅要定期砍掉一道最不受欢迎的菜,引入一个新的菜式。人的精力和存储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作为教师,想要保持自己课程的魅力,就需要寻找到什么时最不受欢迎的教育方式,这里说的是教育方式,而不是教育内容,那是因为教育内容是没有对错的,如果学生不接受,那一定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很重要的内容,方式不当,它们便不易接受,方式巧妙,它们却能兴趣盎然。教育和教学需要有重点,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我们学生的精力有限,在面临知识和能力的艰难抉择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好,兼顾知识和能力,兼顾兴趣和考试。把那些不重要的“芝麻”丢掉,保留精良的“西瓜”。

读《定见》,收获之三:量力而行,不做信息的奴隶。

随着知识和信息的爆炸,网络的便捷,世界越来越小。人们选择信心的工作量却越来越大,对于我们教师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海洋中,失去方向便容易被知识的海洋淹没而无法靠岸。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我们要给学生带来什么?我们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们需要用什么方式和学生相处,我们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还是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只有清楚了我们的目标,在知识的海洋中,才能把握航向,借风行船,快速靠岸。也就在你目标清晰的时候,才不容易杯海洋中的水怪蛊惑。所以为人师,不可三心二意,也不左顾右盼,而要目标清晰,量力而行。

光明中学 2008年9月

类别:教师佳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6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是取得写作成功的一个关键。因此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构思,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写出新意、生动、新颖、与众不同的作文呢?首先要从创新构思入手。下面几种方法,不妨参考一下。

一、反弹琵琶式构思

反弹琵琶式构思就是从某个论点的对立角度确立新的观点,阐发新的见解,如“班门弄虎--弄虎到班门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如有一次我以“表扬”为话题,学生可写为“我”受表扬、“我”表扬别人或生活中不可缺少表扬等等,这些都是正向思维。有一学生立意为“拒绝表扬”,理由是我们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表扬而活着。作者叙述自己从小到大为了获得别人的表扬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而使自己身心疲惫,进而提出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色彩,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令人耳目一新。

二、巧合式构思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古代许多作品之所以为人称道,往往少不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间之时,这一强烈的对比反差,凸现出强烈的悲剧效果。鲁迅的《祝福》安排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借助巧合让偶然发生的事件表现出深刻的必然规律。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合理创设“巧合”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授完美国作家欧.享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后,指导学生模仿这篇小说独特的构思方式,出人意料的结尾写篇作文。有位学生据此写了一篇习作《我和书》。为中讲一个穷孩子很想得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老师说过只要期末考试进入全班前三名就可以到新华书店挑一本最喜欢的书作为奖品。为此,人更加努力了,他胜了……。“发奖后,我抱着书兴奋地跑回家,第一个告诉妈妈,妈妈终于露出了很久不见的笑容,然后她说爸爸也给我一包礼物,我打开一看,也是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由得怔住了。妈妈像明白我的心事似的`对我说:“爸爸怕你得不到这本书太失望了,他这一个月来每天多干一小时活攒钱买的……”很显然,这篇习作模仿了《麦琪的礼物》,却又反其意而用之,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标题式构思

恰当应用小标题能使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使用简洁的小标题,既有提纲契领、条理清晰之效,又可减少过渡文字的铺排,使重点突出;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卷面赏心悦目,又可充分展示学生的人文素养,吸引读者注意。如有位学生写《我班的老师》,就列为“轰轰烈烈班主任”、“严厉之至MS张”、“仔细之至张老师”、“趣味之至张老师”,又如一位学生写作《爸爸妈妈不在家》,所写的是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当小管家的情形。文章把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料,用“安民告示”、“仓惶失措”、“高级厨师”、“苦口婆心”、“感慨万千”这些小标题组织表达出来,好似一幅幅电视特写镜头。

四、“逆转”创新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的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开始写“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使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能“时时记起”的人物。我们也要学会巧设文章的“转折点”,通过波澜、逆转,使文章生辉,主题凸现。那么,写作水平提高,取得理想的成绩,指日可待。

创新作文,切忌机械模仿,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构思理念,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才能出奇制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7

郑板桥说过:“题高则诗高, 题矮则诗矮, 不可不慎也。”拟题对于诗人写诗如此重要, 其实, 对于学生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 标题自拟就成了学生作文写作中的一道风景, 一门学问。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为了让学生深悟“题好一半文”的奥秘, 我们有必要研究一番作文拟题的技巧。文章的标题是传递作品主题的艺术形式, 是打动读者的直感工具, 是文章的艺术魅力所在。那么, 学生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应从哪儿学习拟题技巧呢?

一、从语文课文中学习拟题技巧

语文课文是学生读写的典范, 篇篇都熔铸着作家的智慧和心血, 包含丰富的营养, 仅拟题的艺术性一项就值得学生学习和模仿。具体来说, 课文标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拟题方式。

1. 表露文体式。

(1) 标题显示着议论文的特点, 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2) 标题显示着记叙文的记叙范围, 如《幼学记事》。 (3) 标题显示着作者的抒情特色和思想感情,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 (4) 标题显示着说明文的对象, 如《语言的演变》。

2. 逆向反常式。

即启动逆向思维, 把位置倒过来, 从反面进行思考, 使具体概念脱离了常规。这类标题, 初看有点反常, 其实, 正是在这种反常中撞击出诱人的火花, 撞击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如《伟大的悲剧》《为了忘却的纪念》等, 就是运用了逆向反常式的拟题方式, 一下子抓

3. 巧用比喻式。

美妙贴切的比喻, 往往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住读者的心, 极大地强调被比喻事物的某些特征, 或深入浅出地阐明某种道理, 引起了读者的联想与共鸣。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就是巧用比喻式拟题的典范, 开题就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从各地考生的优秀作文中学习拟题技巧

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话题作文的出现, 为学生作文自拟题目开创了新的天地, 许多考生的优秀作文命题, 又为我们学习拟题技巧高悬起了一盏盏成功的明灯, 一座座航行的灯塔。

如2004年广西中考作文试题“感受”, 有学生拟题为“感受苦药的甜味”, 此题采用矛盾拟题法, 耐人寻味, 很有借鉴意义。又如, 2004年四川省内江市的中考满分作文的标题就很有文采, 用一句充满诗意和真情的语句作标题, 亮人眼眸, 即《夕阳去了终有月》, 是我们学习和模仿的很好范例。再如, 2005年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的标题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贫困本是令人害怕和厌恶的事情, 但这位考生却胆大立意, 独辟蹊径地拟题为《珍惜贫穷》, 大有出人意料之感。这种逆向思维的拟题技巧, 能一下子扣住读者的心弦, 得到作文阅读者的肯定和青睐, 从而获得作文得分的制高点。

三、从生活经验和素材积累中学习拟题技巧

生活经验是指学生从自己切身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从别人那里学来的理论。素材积累, 专指学生自己写过、见过的作文题以及见过的新闻标题等。这些“素材”积累起来就是精神财富, 就

———作文拟题例谈

可以形成较厚实的文化积淀, 成为取之不尽的拟题借鉴。

生活信息是丰富的, 反映到我们头脑中, 也应该是多彩的。一名初中学生, 从小学到中学, 少说也写过近百篇作文了, 这都是学业路上留下的深深脚印, 仅就拟题一项而言, 应该说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的。这里, 我就常见的作文命题、报刊标题等语言形式, 再总结几点拟题技巧。

1. 直抒胸臆法。

此法就是标题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 坦诚相见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常常采用呼告的修辞方法拟题, 开“题”见山, 点明题意。如《老师, 请不要叫我们“差生”》。

2. 悬念吸引法。

即指标题设置了一些悬念, 引诱读者去解谜, 看一眼, 就能揪住读者的心, 让人非读不可, 此类标题名多见于新闻标题或通讯文体中。如某报刊的新闻通讯《一个特困生帮困的故事》的拟题就很耐人寻味。

3. 通感修辞法。

甲乙两种事物有一定联系, 而把描写甲事物情状的语言用来描写乙事物, 这就是通感修辞法的拟题特点。如一位初中学生写自己的老师时, 曾拟题为《甜甜的教鞭》。从这个标题中, 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小作者对老师的无限赞美之情和歌颂之意, 拟题可谓技高一筹。

4. 象征表现法。

此类拟题可启发读者的联想, 从眼前的标题, 联想到更广阔、更深邃的含义和信息。如某作文书上曾刊登一篇写助人为乐的小作文, 题目是《雨中, 那把小红伞哟!》, 标题之幽雅, 内容之清新, 主人之伟大, 自在不言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8

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不同的课程又该如何导入呢?笔者想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联系相关教学实际,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文章题目导入法

很多文章,题目就是最好的导入切入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看到这题目,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烛之武是谁?他为何要去劝退秦师?他是如何劝退秦师的?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导入新课,学生自然就有兴趣来解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的任务也就是和学生一起来解决这些疑问。又如选修教材中《送李愿归盘谷序》也可由题目巧设导语:谁送李愿归盘谷?盘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要去盘谷?这样以题目导入新课,非常自然,而且这样的导入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专题整体把握导入法

苏教版的教材非常重视专题的整体性以及板块之间的紧密联系性。那么在教学时便可抓住专题特点进行导入设计。例如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可以先由学生读专题导读,初步了解整个专题的内容,然后学生通过目录便可看到,这一专题所写的既有伟大的人(屈原、文天祥、林肯),也有平凡的人(激于义而死的五人、靴匠、老王)。编者为何将这些人收入到一个专题,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震撼,而我们又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呢?这样导入新课,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对本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适合这样导入的专题还有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这一专题三个板块分别是: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本专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板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来谈谈对这些题目的理解。由此,学生自己便可发现,这三个板块的安排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学习这一专题,可以得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找寻到学习文言文的“津梁”。

三、诗词格言比拼背诵导入法

当我们让学生进行某些比赛的时候,他们都会兴致很高。那么在进行导入设计的时候,我们不妨也让学生来个小比赛。例如《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写思乡之情的文章,而且学生掌握的思乡名句很多。这种情况之下,让他们来个背诵思乡名句的比赛,学生的积极性会很快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会很热烈。这种导入设计,在进行《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时更加实用。既可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也能更好地让学生积累所学的诗词名句,督促学生课下多读多背诵。又如在学习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可用他的《扬子江》诗导入,从“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了解“指南录”的含义;也可用他的《过零丁洋》诗导入,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领会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

四、对联导入法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言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可“拿来”为导入服务。“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可用来导入司马迁《鸿门宴》;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可用来导入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可用来导入屈原的《离骚(节选)》。

五、时代背景导入法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这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地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若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例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了解了这一背景,学生便可以对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读作品时,学生们可以带着敬畏的心情来品读,也可以怀有老舍先生一样的情怀来“想北平”。

在学习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时,也适合时代背景导入法。《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作者在文章里会如何抒发自己被贬谪后的苦闷与心情呢?学生了解这一背景后,就急于要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我们便可顺势进行文章的学习与研讨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9

【摘要】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举足轻重,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考查。优秀的高分作文强调写作素材的丰富、深刻、新颖,因此如何积累、改造、运用素材一直是师生尤为关注的问题。经过日常语文教学的大胆实践,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激活、拓展,将熟悉的教材改造成生动、鲜明、富有人文价值的课本素材,指导学生成功建立课本素材资源库,探索出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本素材 整理 激活 拓展

“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曾提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一篇优美的文章要有生命力就离不开意蕴丰富、沉淀深厚的素材。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却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作文积淀少,新鲜信息补给不足,掌握的素材雷同和老化现象严重。空间的狭小,学业的繁重使学生很难怀着丰富人生经验的目的去积累写作素材。其实,现在各地使用的新教材是经过多次审定而成的,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只要善于搜集和提炼,就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课文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写景状物型、叙事记人型、哲理思辨型,而以叙事记人型居多。下面就以叙事记人型文章为例进行阐述,谈谈如何进行课文素材的整理和拓展。

一、整理素材,透视重点

在语文课本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典型人物,聆听了很多精彩事件,欣赏了很多优美语言,但却遗忘了收集提炼,这些具有宝贵价值的素材终如沙石,散落于地,很难成为耀眼的宝石。所以,我们要善于寻找、拣拾、打磨,让平凡的沙石磨砺成珍贵的宝石。

首先,概括大意,把握整体。

《勾践灭吴》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国语·越语上》,它以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在朴实无华的《国语》中别具风采。故事情节曲折委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外交辞令巧妙传神,经验教训发人深省,达到了“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的境界。本文又是典型的叙事记人型,简练精彩,富于文学意味,利于教师激发兴趣,培养思维,引导学生从关注课本到搜集写作素材的过渡。

课堂上,我让学生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去思考,通过分析、讨论、整合,概括出事件,即“勾践战败退守会稽山,卧薪尝胆,富国强兵,最终灭掉吴国,报仇雪耻”,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

其次,深入挖掘,透视重点

对于叙事记人型文章,教师不应只停留表层,应引导学生从感性过渡到理性,抓住主要内容深入探究,挖掘素材更大的人文价值。在这个环节中,应从“分析重点情节”的角度,指导学生从深处把握素材。

在《勾践灭吴》一文中,学生形成对事件的正确概括后,我又引导他们从事件意义入手,认真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多方分析,将视角停留在勾践成功的原因上,让学生围绕这一点,从三方面筛选整合课文信息,即对外勾践采取什么外交策略,对内如何安抚百姓,对己又提出怎样的要求,最后让学生得出“勾践对外卑事夫差、对内休养生息、对己卧薪尝胆”的清晰思路,从而使学生对素材有更深刻的认识,为第二步的素材激活奠定基础。

二、激活素材、提炼观点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不会的知识可以教,可是教了不能应用却等于没教。对每一个好素材,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品评,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激活素材,让素材不再是静态的积累,而是动态的运用。在这个环节中,应从“提炼观点”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广处把握素材。

对《勾践灭吴》重点透视时,我们不难看出在勾践的成功中,实际上凝结了勾践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内蕴深厚,价值丰富,可成为多个作文话题的素材,并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静心思考:从勾践身上发现哪些闪光点?作为一国君王,卑事敌国,这样做的原因何在?采取休养生息,老百姓会对勾践产生什么态度?卧薪尝胆的勾践又拥有怎样的品质?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对《勾践灭吴》进行了深层思考,得出了多个观点:能屈能伸、深谋远虑、善得民心、坚忍不拔、败而不馁、团结协作……再让学生将观点提炼成简要精练的一句话:如能屈能伸方显生存智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智慧的标志是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艰苦的砺志经历让人终身受益;不逞匹夫之勇,孤立的人无法成就大业等等。

经过第二步的处理,学生将观点和课本相关信息结合,更清楚知道《勾践灭吴》这则素材可用在哪,该怎么用,不再仅限于静态积累,为写作时改造素材、活用素材提供便利。激活如同为素材装上灵魂、插上翅膀,让他们自由地说话!

三、丰富素材、延伸拓展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素材组合需要丰富,孤立地存在便很难成为一道全新的风景。在这个环节中,应从“拓展延伸”的角度,指导学生分事例和事理两方面进行搜集,从课内、课外、生活三层次去延伸,培养学生运用素材时讲求针对性、目的性、系统性。

如围绕观点“能屈能伸方显生存智慧”,首先我让学生回忆教材中的有关名人名事:司马迁遭受宫刑愤著《史记》,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大器,蔺相如隐忍廉颇彰显睿智等等,对素材进行同向事例组合。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外知识,或者生活经历想想有无反向事例,如项羽战败自刎乌江,意气用事痛失好友,便于学生进行正反事例论证。再从名言、警句、俗语、歌词等方面进行事理链接,“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杜牧);能够忍辱是一种韬晦、涵养、胸襟开阔和目光长远的象征等等,更可鼓励学生自我创作,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第三步丰富拓展,素材的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方可快速提取素材资源,提高写作效率。

整理素材、激活素材、丰富素材三步相辅相承,整理为基础,激活为突破,丰富为目的,既从课文中搜集和汲取了作文的养料,又训练规范了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凭借一双巧手认真奏好课文素材整理、激活、拓展三步曲,素材的泉源方可丰盈而不枯竭,学生也能足不出户遍天下,手不释卷纵古今,逐步拥有一个丰富的素材资源库,让课本素材真正成为文章的建筑之材、装点之物,酝酿出一泓醇美的清泉,滋养灵魂,润泽心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10

一、亲近自然, 耳濡目染, 捕捉灵感,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指的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近自然, 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主动思考, 获得写作灵感。

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大舞台, 森林、小溪、田野、果园等都是学生向往的地方, 教师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获得习作的素材呢?天空中的朝霞、晚霞, 夜晚的星空等, 对小学生来说都很神秘;森林里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都是学生在活动中能接触到的事物。这些素材就是写作的灵感源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二、体味生活, 真切体验, 积累思索, 人人合一

“人人合一”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蕴含的真谛。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表达出来。如“饲养蚕宝宝”的习作主题, 为了让学生能写出好的观察日记, 我配合科学教师, 让学生在课后饲养蚕宝宝, 每天认真观察蚕宝宝的变化, 并将观察到的变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从而培养学生思考与动笔的能力。又如, 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让学生认真将参加课外活动的心得记录下来, 由于学生已有亲身体验, 就不会感到下笔时无话可讲;同时, 现代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媒体也比较多, 我会引导学生多收看一些如“动物天地”“人与自然”“动画天地”等节目, 引导学生将看到的, 想到的写出来, 从而让学生感受生活真实的一面。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有趣的一面, 学生才能做到用自己的心灵去写, 才会打动人心。

三、阅读面广, 丰富阅历, 充实智慧, 人文合一

“人文合一”所说的“文”, 指的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成果。“人文合一”追求人在优秀传统文化源流浸润中丰富见识。那么, 如何鼓励学生在课外增长见识, 扩大积累呢?

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至关重要。开学初, 我发动了一批愿意买书带到学校分享的学生参加“图书漂流活动”, 并鼓励他们写下阅读感言。当第一批参与活动的学生沉醉于书海时, 其他学生纷纷要求买书参加第二次的“图书漂流活动”, 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 图书漂流活动也越办越好。每月对学生的阅读感言进行评价, 被评为精彩感言和经典感言的, 奖励免做一天的家庭作业。因为免做家庭作业吸引力大, 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特别认真仔细, 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还做了大量摘记。

其次, 教学生注意从写作的角度读书。一方面, 要结合儿童的内心世界推荐课外书。如曹文轩系列、秦文君系列、日本安房直子系列以及有关名人传记等等。这些书容易引发学生内心体验, 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亲切的一面, 产生阅读兴趣。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如《小虎队侦探》《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一些书籍, 由于作品离学生生活太远,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多大作用。二是易于模仿。有些同学爱读杨红樱的小说, 入迷时独自乐在其中, 笑出声来自己都没察觉。其实, 这类书籍由于结构比较复杂, 小学生难以真正体会蕴含于作品之中的习作表达方式。另一方面, 教师在引导时要让学生多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思维的方法、表达的方法, 只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习作表达,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11

一、夯实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之本, 是提高历史成绩的关键

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之本, 我们学生首先在此要多下工夫, 那么在这儿我向青年学生们介绍一些学习的方法。

第一, 要胸中有纲, 方能考试不慌, 纲包括新课程标准和每年高考的考纲, 我们的学生必须在这方面做足文章。只有如此, 我们的备考才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第二, 历史知识要想烂熟于心, 条理清晰, 这是知识由厚到薄的过程。我们可根据各人实际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 制订背书计划,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高考5本书我们要有侧重, 必须部分要精读, 选修部分可泛读, 一周要背完一本书, 一个月要背完5本书, 在背书时, 对书的目录标题要加强记忆, 这往往会是高考时答案得分点, 但是背书要讲究效率, 切忌疲劳记忆。

2. 默写、背书、读书三种方法并用, 默写是指默写知识框架, 默写不能多写, 关键词即可, 背书是指背重点知识、重点理论, 他们是知识框架的延伸, 这部分在高考试卷中的实用价值最高, 默写同时背书, 背书时最好出声, 这样既不易走神且记得牢, 背书时要把握层次, 结构清晰完整并且要用学科语言。每天在默写背书之后, 把默写及背过的章节包括前言小字注释和插图要通读一遍, 并且要能复述出来, 坚持这样做, 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3. 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记忆学习, 古人尚且有利用马上、厕上、枕上的工夫学习, 我们更应该利用好零碎时间进行记忆学习。

二、题目需要练习, 但要练中有度, 切不可搞题海战术

我们说练习的好处太多了, 它可以练出我们在知识、思维、心态、书写等方面的不足, 我们通过适量的练习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所以我们的学生要重视练习, 切不要误认为历史只要背背书就行了, 一般来说, 我们把练习分为课前练习、课堂练习以及课后巩固练习, 应该说题海无边, 我们的老师要走近题海, 精编习题, 让我们的学生跳出题海, 精做习题, 提高效率。这两年, 我也看到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应该说是过关了, 但是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 关键一点就是考前的训练效率不高, 面对高考出现的新情境, 新材料, 新变化, 我们的学生感觉迷失方向, 一筹莫展。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平时一定要重视练习, 在练习中想, 在练习中思。

三、材料理解要准确, 是考试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材料理解要准确, 实际上是指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要准确。近两年江苏高考试卷明显增加了材料性题目,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2008年江苏高考中仅选择题部分要求从材料、图表中获得信息的就占15题, 2009年也有10题左右, 那么如何增强我们获得信息的能力呢?我们在做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对材料图表要读, 也就是要仔细读材料图表, 充分利用和根据其中的信息, 尤其要注意观察和捕捉材料图表细节的出处、注释, 把握深层次内涵和本质特征。

第二, 对题干和选项要审。审题干, 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方向, 这是解题的关键。我们的学生在审题时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排除不符合选项;二要思考是符合题干还是不符合题干要求;三要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排除与题无关的。

第三, 把材料图表和题干进行准确的对照, 在仔细读材料和认真审题的基础上, 把二者的有效信息相对照。联系教材内容, 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很容易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就一定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四、书写条理加规范, 是做好试卷的点睛之笔

做卷时书写实际上是我们学生提高成绩的点睛之笔, 我们应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认真书写

这两年江苏高考采用的是网上阅卷, 这对于考生的书写要求明显提高。那么我们在答题时就一定认真书写。

2. 文字表述

把题目的答案用文字表述出来, 这也是做题的精彩之处。那么我想我们在答题时要尽量用课本上的文字, 切忌口语化。要规范化序号化;一目了然, 一点写完, 要尽量隔行书写。根据阅卷老师讲, 老师在阅卷时往往看关键词, 所以我们在关键词上要答的准确。

3. 根据分值答题

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分值, 是几分的题目尽量写出几点。譬如二分的题目至少答两点, 四分的题目我们绝不写三点。

4. 扣题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不能答非所问。

5. 保持健康的心态

我们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畏惧心理、轻慢心理、焦虑心理等, 这些都不利于学习和考试。我建议大家要注意恢复精力和体力, 不要以为用的时间越多越好, 如果我们不注意休息, 时常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精神过度紧张, 就会使大脑产生抑制作用, 这样就不利于我们成绩的发挥。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12

一、分类指导,用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所有教师的心愿。为实现这一心愿,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主动型,即只要是老师讲的或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都会主动积极地去完成。这一类学生成绩比较好,在班里占1/5。第二类是缓进型,即老师讲的或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也会完成,但只要是不督促、不检查的任务,他们就不那么自觉了。这一类学生成绩中等或偏下,在班里占3/5。第三类是待进型,即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会的就应付一下,不会的就想法抄一下,如果是让自己去完成的学习任务,压根就拖而不做。这类学生成绩较差,占1/5。

分类以后,我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第一类学生要求严格,所有布置的学习任务,都用高标准加以衡量;第二类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又是大多数,是要经常督促的对象,对这类学生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在他们的周记批改中提出要求、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们或让他们提出问题,下课时及时和他们交换意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入手,通过督促,逐渐培养自控能力;第三类学生人数少,所以经常在课下找他们谈话,在周记本中,给他们以具体指导,只要稍稍有进步,就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表扬和鼓励,既给以尊重,又时刻加以指点、引导。以上措施的施行,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了提高。为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课时应尽量采用所有学生都喜欢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排练课本剧,每个学生都参与,而且都要展示自己;批改作文,每个学生都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价者等,使学生们有了平等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二、各类学生互动学习、取长补短

每类学生都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在学习中他们可以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学习自觉的学生,自控能力强,有主见,但缺少主动与同学沟通的习惯;学习不太自觉的学生,约束自己的能力差,喜欢从众,缺少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学习没有自觉性的学生,他们的长处是喜欢与人沟通,喜欢课堂以外的其他活动,比如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主动地为班级学生服务等。由此可知,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学管理中,如果分清了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发动缓进型、待进型学生多提疑难问题,由主动型学生回答,由教师或主动型学生点评,形成互为师生的学习氛围,这就是一种相互影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平时的管理中,可发挥缓进型、待进型学生的优点——关心班级、积极为班级服务,让主动型学生协助他们,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渐渐培养他们做事有头脑、有计划的习惯,这样,关系融洽、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风就会形成。

三、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的方法很多,我运用得最多的是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讲小说单元时,我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小说排成课本剧,在班上表演;讲到戏剧和话剧单元也让他们排练、表演。在排练表演中,要求全班同学都参与,分成小组,各组内有不同类型的学生,表演时进行比赛。比赛完,各组之间相互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这种相互协助、促进的主动型学习方式,不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许多学生在周记中写到:“原来学习并不只是枯燥乏味,它还有很多乐趣,通过排课本剧、配乐朗读,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它的乐趣,我越来越喜欢学语文了!”

四、先学后放,多次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学习的真正乐趣

语文课最大的特点是只要认识字就能读文章。高中学生由于识字的能力早已具备,因此,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教师教学中转变理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自学,可以使他们逐渐体会到“学习——思考——悟出新观念”这样一个过程,使他们越学越有成就感。学生在自学中渐渐养成“读书——分析——总结”的习惯,养成思维缜密、合理周到的习惯,这一过程就是他们成长的过程。有了成就感,有了思考得出的结论,哪个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呢?《论语》的开篇语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让学生不断练习的过程,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这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学,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引导,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温故而知新,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学习乐趣的最好方法。万事开头难,在施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耐心、学生的尽心,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13

首先, 应该让学生了解语文信息收集的渠道。

在美国一所大学图书馆的大门上, 刻着这样一句名言:“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求它”。所以我们应先系统的告诉他们通过哪些渠道获得语文信息?可以:

㈠凭借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信息最为集中的地方, 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现行的语文教材就选用了各类选文, 学生在校期间大面积的与之接触。通过语文课堂来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是最快捷、最直接, 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途径。

㈡借助文学名著。

名著是通过时间的考验, 反映名家思想, 具有较强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它是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的语文信息最大融合地。它有中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等较集中的信息源。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来收集信息, 将获得较稳定, 较大的信息量。

㈢查阅报刊杂志。

报刊杂志内的信息有及时, 新鲜、较大时代感的特点。它容量大, 信息广, 如报纸可以每日一期, 每期至少4版或8版, 多者200多版甚至500版。学生通过查阅报刊杂志进行收集, 可以获得较新、较多的语文信息。

其次, 应该让学生知道语文信息收集的几种方式。

学生在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语文信息后, 需要把它们贮存起来, 贮存什么, 要先有一道筛选整理的工序。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分好类别, 编好目录, 做好索引, 以便日后取用。那语文信息收集的方式有哪些呢?

1、整贮式。

就是把见到的有价值的语文信息完整地贮存下来。这种方式适用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语文资料, 如文学名著、经典著作之类。特别是国家教育部推荐的初高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书。可将其作为完整贮存下来的对象。鼓励学生在家藏书, 利用家中的藏书资源。

2、卡片式。

这是常用的收集方式。就是将有关内容摘记在准备好的统一的卡片纸上, 分类存放。卡片纸上可以是词语、文言、古诗、成语等积累, 总之可让学生将自己上课学到的, 课外读到的、看到的, 摘记在统一的卡片纸上。这种方式使用起来简便灵活。

3、笔记式。

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摘记、抄录有关内容。无论是通过倾听, 还是通过阅读获得的语文信息都可将其记在笔记上。可以详细摘记一些重要的词语, 优美的语句, 精彩段落, 最后还可记上名家的评论或自己的读后感;对于通过倾听获得的, 因其声音的可逝性, 所以应当场进行记录一些自己易忘的内容, 当然过后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支笔、一本笔记, 看似简单, 要将信息摘录是对学生信息的感知、辨析、选择和追索较高能力的考验。这是一种较随意, 也是最应该掌握的收集方式。

最后, 应该培养学生语文信息收集的习惯。

要让语文信息收集更好的为学习语文服务, 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服务, 主要的不是方法问题, 而是习惯问题。要使学生养成随时, 有意识的收集语文信息的习惯。好习惯可以概括为“五勤”:

第一, 勤阅读。

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信息收集最重要的途径。最初开始学习信息收集时, 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如每星期一节课, 专门用于指导学生阅读。阅读的内容不限, 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文学名著, 也可以是各类报纸、杂志等, 带入课堂进行阅读, 并且进行各种方式的信息收集。当然仅此课内是不够的, 课外还可布置一星期完成一篇或两篇文章的阅读任务;让学生经常进入阅览室;多观看影视、收听广播新闻;学习利用电脑网络来收集信息。最重要的, 当然最后是要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勤于阅读, 持之以恒, 必能使自己资料宝库蔚为大观。

第二, 勤交流。

在校内, 可利用课前三分钟学生轮流演讲交流自己近期收集的语文信息;或在黑板上专门开辟一个名言警句专栏, 学生轮流抄写, 讲解;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重点信息以小组的形式分人分项收集、综合等等。对于课外的语文信息收集后可让学生以笔记、卡片、读后感的文章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座谈, 讨论的样式进行交流;或组织学生进行调查, 访问。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丰富自己的语文信息并为我所用。

第三, 勤记录。

面对随时大量出现的语文信息, 将其及时的记录下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于那些稍纵即逝的声音信息, 如听广播, 报告, 演讲等过程中出现的语文信息。只有将其记录, 才能为我, 为它日所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培养了语文信息收集能力, 不仅是找到“下锅米”, 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对语文信息进行寻找、筛选、摘录、贮存、应用, 主动学习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时代已向每个学生提出了具备这种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既是一种科学研究能力, 又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里的生存能力。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信息收集能力, 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 学生语文信息收集能力的培养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进行科研的能力。本文通过语文信息收集对学生的要求、收集的渠道、收集的方式和收集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论述, 从而着重浅谈了依托信息收集, 培养学生语文科研能力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收集渠道,收集方式,收集习惯

参考文献

[1]甘英、李剑检《信息源与信息收集》,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14

近期,本刊记者专访了广州汉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汉华先生,与他就该公司“原位污水快速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和“三化三高”连续式数字化对虾养殖项目等对于恢复城市水体生态、发展水产养殖新技术的贡献等进行了交流。

一、生物分解法变“污水”为“清水”

何汉华说,“原位污水快速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是由本公司科研人员与国内外污水处理专家合作研发的,专门针对目前遭受严重污染的湖泊及城市河涌,实施污水快速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的一门实用性高新科技。

该技术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在治理目标的“原位”(河涌或湖泊等)上,以水面全面投放、设点分段计量投放、重点污染源处理投放等方式,投放由本公司独家开发的HLQ-YW/01高效净水剂及HLQ-A缓释型生物除臭剂,对污水进行快速、高效、安全的清洁、净化处理,大幅度降低水污染的浓度,去除水中的污物,达到污水在治理目标原位上的全面净化。

该步骤的实施,是对河涌和湖泊展开全面治理的“外科手术”,目的是一步到位、快速消除河涌水体黑臭和湖泊蓝藻水华等现象。

第二步:实施全面的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导入,把厌氧状态下的河床全面转化成好氧状态,使河涌的氧化还原机制和生物降解机制以及生态系统得以重新建立。

该步骤的实施,是湖泊、河涌生态修复的“体内调理”。目的是在保持湖泊、河涌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调理、培养和利用,还原生态;避免了在底泥未经无害转化的前提下,清淤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次污染。

第三步:针对重点污染源,实行“点对点”的处理。

在点上设置污水滞流和分质处理机制,使来自不同污染源的污水,在流出口位置上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理,确保污水治理总体效果的稳定。

第四步:建立节能的、低成本的太阳能自动化电化学净水系统。

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理效果和维护湖泊、河涌的生态系统,加强污水清洁净化机制,保持湖泊、河涌上覆水体的长期洁净,在治理目标上,根据技术要求,科学、合理地建立“太阳能高脉冲污水净化系统”。此系统的建立,在确保污染源对治理目标上水体污染有效控制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治理目标上水体的洁净度和溶解氧量,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第五步:根据生态修复要求,对于残留河床的底泥要合理保留、合理清出。对于不断积厚的底泥,运用真空吸淤技术,部分清理,异位处理。保证河床及湖底底泥的应有深度,维护河床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

第六步:根据治理目标的自然条件,在治理目标上植入适合生态平衡的鱼类及水生植物等,以涵养良好的生态环境。

2010年6月,为备战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等领导来到由该公司负责的广州荔湾区荔枝湾涌的治理工作现场,对该公司治污净水、还原生态的工作绩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于该公司对市区河涌水体的成功治理、修复,在广州亚运会期间,中外来宾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精彩的亚运,更感受到了一个鱼翔浅底、鸟鸣长空的生态化城市的魅力。

何汉华强调说,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该项技术无疑具有快速、高效、安全,操作简单、标本兼治、实用性强,适用面广等特点,综合治理成本较低,适合于大规模推广。

二、“三化、三高”使南美白对虾丰产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于1992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环境下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的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对虾养殖品种。当时,该虾种的引进、繁育,曾极大带动了沿海地区水产养殖经济的发展。

时间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对虾病毒症在全国各地的蔓延,导致该行业元气大伤,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

何总说:“解决南美白对虾水产养殖病毒最好的出路是,怎么为对虾的生长、繁殖,培育并保持健康、适宜的水生态。”在池塘开放的水体养殖环境中,我们科学运用治理污水的“原位生物培养和控制技术 + 微环境生态平衡控制技术”进行虾塘的水质培养、水质维护、水质控制;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特性和周期及养殖过程中各阶段的水质要求,运用新技术,调养出最能让南美对虾健康生长的养殖水体,最大限度地提供了能满足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水条件”。使南美白对虾的丰产有了根本性的保障。

由于这一技术能使水体不易老化、可实现不间断连续式养殖、实现高效率、增加养殖密度、大幅度提高单位产量等。何总将这个模式总结为“三化三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法:“三化”是指“科学化、标准化、环保化”;“三高”是指“高效率、高产出、高收益”。2010年10月,广州汉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以上技术开展南美白对虾500亩养殖的首次试验获得成功。2011年6月12日,该公司 “三化三高”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在番禺区海鸥岛正式启动。何总说:目前“三化三高”对虾养殖项目正在广东地区全面推广,计划两年内发展成为总面积共30万亩的南美白对虾产业化联盟基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普通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推荐阅读:

问课那得效如许为有生本风采来论文05-25

丁如许《做智慧的班主任》05-09

莲心如许我在这里的情感美文06-14

零落花如许散文07-06

渠清如许作文700字07-07

电力变压器有源降噪方法的研究08-17

上一篇:客服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旅游专业在校生兼职带团的社会实践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