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2024-08-13

评课稿(通用13篇)

评课稿 篇1

一堂令人难忘的公开课,第一次知道了诗歌教学可以这样扣人心弦,优美动人,让人回味无 穷。

我是带着欣喜的心情去听李东平老师的课的,以前听她讲过《鲁提辖拳打镇 关西》,精巧的教学设计,诗一般的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这次带着期望去听,相信她会带给我美的享受。

上课伊始,李东平老师用富有文采的语言点出陶渊明隐居的山,同学们自然 说出陶渊明的名字。李老师顺势把作者的生平阅历通过多媒体让同学们了解了, 所谓知人论世,学诗歌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阅历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自然要朗诵诗歌,富有文采的导入已经给学生创设了朗诵诗词和品味 诗词的情境,就为下边的步入《饮酒》的学习设定了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台阶。

齐读、泛读、范读,每一遍都有评价,每一遍都有提高,学生感觉不到吃力,第 二遍注意到了情感、第三遍注意到了语速、第四遍注意到了节奏的划分、第五遍 已经加上了古韵悠悠的意蕴,学生几遍读下来,由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到能读出 诗的意蕴和节奏并且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短短十分钟左右的朗读,学生已经能 够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意蕴美了。 课前同学们都对诗歌做了充分的预习,所以翻译这首诗很顺利的完成了。 进入诗歌的鉴赏阶段,李老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进入了诗歌的学习:“人们都说, 在文人的体内有两种东西,一种是泪,一种是酒,泪酝酿为诗,而酒会化为笔下 的文字。陶渊明的诗洋溢着酒的清香,看看你能不能理解出诗中的那份酒意?” 巧妙诗意的衔接,完美。李老师用“诗中没有写到酒,而为什么以《饮酒》作为 标题?”和多媒体展示《饮酒》的序文以让学生从中得出什么信息的方式,深入 挖掘诗歌的内涵。

诗歌的第一句就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为什么作者 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李老师以此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当时那些达官贵人的追 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李老师一句话道出了那些所谓达 官贵人的世俗追求。李老师话锋一转问道:“陶渊明的在此的心境如何呢?用一 个词回答。”“悠然”学生很快说出来了正确答案,学生热烈的讨论悠然是一种什 么样的心境,李老师说到“别人都是想着去做官的,有人为做官还专门跑到终南 山去隐居?

而陶渊明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这里学生不但清楚了终 南捷径这个典故的意思还了解了典故背后的故事,不但扩展了知识面还增加了课 堂的趣味性。“陶渊明在这里做什么呢?”老师不失时机的抛出了这个问题。“采 菊”学生回答。“都说诗情画意,把这首诗画出来的话,你会用哪些色彩呢?” 老师的追问,让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同学们描绘了美丽的菊花、棕色的`栅 栏、绿绿的小草,同学们还根据老师的提示,总结出了此景“清幽”的特点。“《爱莲说》中有晋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他只喜欢菊花呢?”老师的追问也没能难住 同学,“菊,花之隐逸者也,既然菊是花中的隐逸者,那我就做个人中的隐士吧。” 学生的回答也很巧妙。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道出了菊花的生长的环境还有季 节,枯萎而不凋落的形象。“落英缤纷,大多数的花都是花瓣飘落在地上,而菊 花即使枯萎了也是生命的绝唱。所以古人有画菊的有赞菊的,苏轼就说过‘菊残 犹有傲霜枝’郑思肖也说过‘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这些诗句 让你觉得菊花有种超凡脱俗的美。”老师富有诗意的话语让我们更能领会菊花的 高洁,也更加诗意的理解了作者的选择,菊花与诗人是融为一体的,老师又继续 追问:“陶渊明采这么多的菊花做什么?”,同学纷纷回答泡茶、泡酒、收藏?6?7 有一个同学说到了吃,很多同学都很疑惑,不知道菊花能吃,李东平老师顺手拈 来《离骚》中 “朝饮木兰之坠露,西餐秋菊之落英”来解答,巧妙。“有人认为 ‘悠然望南山’更好,你觉得‘望’和‘见’哪一个更好?”老师的问题让同学 们跃跃欲试,而且几个同学都回答的很好。“‘见’更能体现出作者悠然的心境, 元好问在《论诗》中说苏东坡都认为见更好”,李老师很轻松地引经据典,展现了一个教师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鸟儿累了,回家了,孤零零的诗人也觉得累了, 想离开官场,回归田园了。经过师生的想象,同学们已经完全理解了诗的内涵, 李老师继续挖掘更深层的意蕴:“作者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我是作者 会说‘此中有真意,田园真是美’,而作者为什么却说‘此中有真意’ ‘欲辨 已忘言’呢?”一同学说说了就不美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 错’说了就反倒不美了”,精辟的点评。

陶渊明追名逐利的魏晋时期,是找不到 朋友的,“陶渊明饮的不是酒,是寂寞”, 在这里李老师给这一句网络流行语 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博冠博带,早也落失人烟,这一方平凡里偶尔回放着却能雕刻山河,镌刻人心的动人与满贯?6?7千年之后的今天,红 尘的喧嚣,世事的纷扰,有时会让你们感到无味,要不我们暂且浅尝于古人的风 采之风吧,斟一碗诗歌的烈酒,与千年前的桃风遥遥相对,然后在语文这一方天 地中,诗意的呻吟,品味余风的优雅。”在这堂课结束的时候李老师的课达到了 顶峰,让我们领略了语言更为华丽绚烂的一面。在师生互动中,很多优美的语言, 我无法在此一一描述出来,这样肢解开来说这一堂课,似乎已经破坏了课堂的完 美效果。

李老师讲了一堂非常有教育启发意义的公开课,她的课传达的是语言、是 文化、是文学,是一种游走于字里行间的惬意。听她的课,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她 是在传授知识,更像是听者在她的引领下到中国文学的王国里游历了一翻。从中 感受到的是中国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个现代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 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折服和敬仰。 她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把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和文学热爱的精神传 达给了学生,有这样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师来影响这些学生,这些学生在 她的感染熏陶下一定会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即使有一天这学 生不学习语文了,他也会深深陶醉于这种文化的氛围中,自觉地摄取文化的养料。 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青年教师,一个紧紧抓着时 代脉搏的有活力的教师,一个有着方法指导有着责任心的人民教师,学生有这么 一位好的老师是一种幸运。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关于文化关于文学关于人生。 我想这是她这堂课最大的优点,也最深入人心的东西,优美的语言萦绕 在学生心中久久难忘。

评课稿 篇2

一、教师自身素质

1.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很适应教师职业。

2.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看出教师能将课程标准要求内化并转化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

二、课堂教学

(一) 以读为主线,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得熟,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可见“读”的重要性。同时, 新课标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 更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并且关于朗读的核心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孙老师较好地把握了本篇文章的特点, 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 给予学生大量朗读时间, 在读中进行感受与体会, 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 努力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 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

建议上课老师:

1.在针对文本中的某几个重点处语句或段落, 采取自由读、个别读或范读等方式, 由品赏朗读、对比朗读 (对比朗读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比较高下, 而在于学生在互相倾听的比较、鉴别、分析中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产生相似的个性化理解, 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语感) 来领悟作者情感, 自然水到渠成。

2.文中“杭州的桂花香”和“家乡后院的桂花香”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 结论一定是杭州的桂花更香, 但是目的不是比较哪个地方的桂花更香 (也许一样香) , 目的在于引出母亲的“话”, 达到表达“思乡”这一主旨的目的, “因为快乐就难忘, 因为难忘就回忆, 因为回忆才更思乡”。

3.要关注朗读的针对性, 这就突显了“读”时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的重要性了, 所以有问而读的“问”的设计就要尤为精心。

(二)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不仅仅是容器, 更是需要点燃的火炬。孙老师在上课伊始, 就问及“你置身桂花树下的感受”;还有课中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场景, 让学生谈感受, 这些都无疑是挖掘教材中想象的训练点, 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体会, 同时还丰富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

建议:在品味“摇花乐”处, 带着“你能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任务, 让学生闭目倾听、默想, 然后让演讲能力强的学生读“摇花乐”一段, 读完让学生 (甚至可以延长一些学生默想的时间) 说一说。这样坚持训练, 一定会在丰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同时, 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的思想, 创设了安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体现这一点的有:

1.教师友善的教态、亲切的语言、关注期待的眼神。

2.全文共8个自然段, 有个学生竟说“第9段……”老师没有批评、更没有生气。

3.老师尊重学生理解上的多元、感悟上的个性化。这些均能让学生感受到 (听课者也会感受到) 上课老师的爱心、宽容和民主, 这样会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和积极性, 也自然就为学生产生“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四) 拓展资料, 感悟乡情

1.上课伊始, 学生展示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符合课标“积累”的要求。

《伴性遗传》评课稿 篇3

关键词:红绿色盲;问题引导;创设情境;启发式教育

本节课是一节新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实例。陈老师全面阅读教材、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设计多次、环环相扣的学生讨论活动,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线清晰

陈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以学生接触过的色盲检测图片导入,介绍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症两种病,得出两种病与性别相关,再通过资料由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红绿色盲为线索一一解决学生的疑惑。最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利用遗传图解的形式来研究人类伴性遗传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学问题,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目标突出

新课程倡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并不排斥知识目标,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在本节课中,陈老师运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学生接受信息,巩固知识,提高了知识目标的达成度,突出了伴X隐性遗传规律的重点;而对知识运用环节的处理上,陈老师介绍并示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联系其他,总结归纳,突破了伴性遗传的遗传图解书写这一难点,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分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本节课陈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讨论,有过程,有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例如,课本中的红绿色盲家系图中只有男性患者,学生思考色盲基因的位置时很容易判断为“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通过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如果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患者的所有儿子应该都患病,但是家系图中并非如此。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同时从其他人那里学到自己可能没有的一些能力,體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注重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听起来费劲,效果也差强人意,陈老师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把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来,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甚至在要求学生写遗传图解的时候,只是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书写方式解释清楚之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来写,如此一来,对学生自己来说,提高了动手的机会与自己联系已学内容并对知识的组合能力。

五、教学启示

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公开课,教学思路较清晰,逻辑思维较强,能利用例子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实施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特别是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我们多多学习。

六、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

本节课以红绿色盲症为主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对于遗传病,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轻视的态度,甚至有些歧视遗传病患者,因此可以考虑从色盲的发现者也就是首位被发现的色盲患者道尔顿入手,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道尔顿作为一名色盲患者,在物理和化学中还能取得卓越成就,甚至在生物学史上都能留下一些可供后人研究的内容,所以,色盲患者并不会低人一等,甚至他们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俞慧.新课程期待老腔出新调:对高中生物评课的几点建议.中学生物学,2012(9).

[2]金树培.新课改背景下一个简易的评课标准及其解读.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小学语文评课:《梅花魂》评课稿 篇4

本周是五年级的杨絮惠老师的示范课。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就以杨老师的这堂课写了评析稿,我觉得老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都是优秀的。例如:

1、李献秋老师

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角度进行评价。她说:在教学杨老师富有激情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这堂课中,快学完课文之时,杨老师这样问学生:“外祖父把手绢递给我时,此时外祖父会说些什么呢?”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语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会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做到了。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伸出热情的手,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己!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但今天这堂课在“生生对话”这方面不够体现出来。

2、王新新老师

(1)情穿全课。教师在备课时准确地把握了难点——体会老华侨的情感,从而设计了吟诗入情,赞梅生情,对话抒情的三个大环节。针对每一处环节老师设计了不同的过渡语,老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提升,情感不断地得到升华,从而一步步的走进了文本。老师教学的情感线是很清晰的,强烈的。

(2)浑然一体,过度自然。《梅花魂》一课讲了五件事。每件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老师利用因果关系,一一带出,推着情感不断深化、强化使情感达到顶峰,最后化作了一曲《中国心》结束。

(3)从学者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有“学习主人翁”意识,能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能充分搜索到自己的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敢想敢说,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命感觉等方面进行评价。

3、黄卡丹老师

(1)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上课伊始,扬老师以课件展示梅花图,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一幅幅冷艳幽芳的梅花,如临其境,如闻其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爱梅花,歌颂梅花。在学生谈感受后,杨老师来个自然的过度:从同学们的感受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喜欢上了梅花,文中也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梅花。而且,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

1、吟诵诗词,黯然流泪;

2、弄脏梅图,大发脾气;

3、不能回国,痛哭流泪;

4、临别之际,送墨梅图;

5、离开星岛,送绣梅绢。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杨老师的语言饱含激情,力图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杨老师适时播放了一首《我的中国心》的音乐,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并以自己的这种感受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个别读,最后齐读。)。结尾又以《我的中国心》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读”来评价:今天教师指导读书归纳起来是三大亮点

1、巧用过渡语,使学生想读。

2、教学情境,使学生敢读。

3、巧变朗读形式,使学生乐读。

评课稿 篇5

评课稿

应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改革趋势,我设计了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0.1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课,现在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以下的评述和自我剖析、反思,有不足之处希望指正。

本节课课题是《法律为我们护航》,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本课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知识,使学生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从而达到对学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教学目标:

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堂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视频《少女两个月为网络主播“打赏”25万》的播放,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为背景穿插整节课,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你对小女孩的做法怎么看”“你会为她提出什么好的办法”等环节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难点是“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对于重难点的处理,我是以视频、案例为主要穿引点,设计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还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类似侵犯个人安全的实际问题时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探究,教师的点拨,加上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中把合作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视频、情景分析、情景剧表演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先创设情境,采用视频《少女两个月为网络主播“打赏”25万》,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一视频也是本节课突破重难点教学目标的主要线索视频,一个视频不同的设问角度,不同的挖掘点,有利于让学生在一个背景材料下完成教学目标的探究。

2.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因此在新课开始前围绕学习目标,教师出示了设计的四个问题。其次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限制多少时间,使用怎样的自学方法等。第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认真进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研讨做好准备。

3.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入浅出,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疑惑,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且能适时精讲,注意到了讲练结合,完成了相应的达标检测。

5.最后一环节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认为是本节课程中所呈现的闪光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现做以下的反思:

1.部分问题的涉及还不够开放,开放性强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热情。需要日后多研读教材及相应选择的辅助教学的案例、视频的实效性,以提高教学水平。

2.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更加的精细,多突出学生自学,教师起辅助引导即可。

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评析和自我反思,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喵呜评课稿 篇6

《喵呜》讲述了发生在一只猫和三只老鼠之间的温馨故事,作者通过精彩的画面、爆笑、令人捧腹的对话,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大猫复杂的心理。这个故事颇具童真趣味,从三只小老鼠逃学遇见大猫,一同去摘桃子,到大猫开始发威要吃掉老鼠时,小老鼠们出乎意料的应对,化险为夷。大猫的三次喵呜蕴藏着不同的含义,也正是小老鼠们的无畏无知的天真善良感动了大猫,所以生活中也不能小看孩子的智慧。

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清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但活动中缺少故事背景的铺垫,孩子不理解故事的内容,无法理解三个“喵呜”的意思,从而在角色表演感受猫和老鼠和谐相处的乐趣的目标尚未达成。

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教师采用了视、听、讲、演结合法。

“视”就是引导幼儿去观看PPT,去细致的观察图片,教师多次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猜测情节,例:观察第四张PPT时,教师提问:“猫为什么脸红。”发散孩子的思维,有的孩子回答脸红、难为情。

“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例:教师引导语方面缺少修饰词的形容,孩子没有理解人物的特点,对三个“喵呜“的不理解,导致表演多数为走场形式带过;

“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个别讲、自由讲。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给予幼儿表达想法的机会,但对幼儿回答缺乏深入跟进,例:大猫的想法。教师缺少引导,可以将大猫的想法描述的.更为具体,小猫的想法是将小老鼠可以做美餐乐滋滋。如果此环节教师引导深入,孩子在表演时不会那么干涩;

“演”就是激发幼儿表达表现能力,通过自己的理解,表演故事中的情节片段,也是表演课的重要素。整个活动是以语言描述相结合动作表演,幼儿描述教师提出要求用动作表演,此时孩子的表情丰富会做出相应动作,表演三只老鼠和大猫时,发现幼儿表演中语言语音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加动作表现害羞的大猫:小手指指,双手托住腮帮。局部表演时,幼儿的表现能力较强,会以生活经验再现为主;而“三只老鼠和大猫摘桃”片段时,因前期没有背景的铺垫,孩子不理解情节内容,孩子上台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肢体表现缺乏,对情节没有更好的演绎。

谈谈教师如何评课 篇7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 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 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 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 从目标达成来看, 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 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 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 既要看教师知识传授的准确科学, 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 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 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 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 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 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 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 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巧, 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 优选活。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2.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 常教常新, 富有艺术性。

3. 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 还要看改革与创新。

4.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 看板书:

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 (字迹工整美观, 板画娴熟等) 。

2. 看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 富有感染力。仪表端正, 举止从容, 态度热情, 热爱学生, 师生情感交融。

3. 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 要准确清楚, 精当简练, 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 快慢适度, 抑扬顿挫, 富有变化。

4. 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 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 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 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效率高, 学生思维活跃, 气氛热烈。

2. 学生受益面大, 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3. 有效利用45分钟,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积极性高,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学生负担合理。

这儿真好 评课稿 篇8

仪化三小

苏佳佳

有机会学习李国萍老师执教的《这儿真好》一课,我感到十分荣幸。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李老师以那亲切,自然、端庄、大方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严谨的课堂结构,严密清晰的教学思路带领着学生们学习了这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跟着小熊一起种树找朋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性。我觉得通过李老师的努力,李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受就是“这节语文课上得真好”。

“真正的语文课要体现‘实与活’,‘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实实在在,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活’就是要讲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地教学,教师目中有‘人’,课上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教师在课堂上因学而导,神采飞扬,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其乐融融。”李老师这一课追寻和实践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与‘活’。在初读感悟阶段,李老师在检查学生理解“荒岛”时,没有停留于字面的解释,而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荒岛上没有——,没有——,只有——。”这样的拓展训练艺术地融合在生动的场景之中,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小岛上的荒芜,从而体会小熊的心情,真是别具匠心。

还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环节,李老师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再根据学生对“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理解,相机出示岛上漫山遍野的树木,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然后,又通过动作表演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雷雨》评课稿 篇9

乐传英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之一。汪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朗读带生字的句子”这一环节,接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法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确保了学习的高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汪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朗读,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启发学生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处处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逐步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教学,思路清晰形象。特别是第八自然段的自主学习,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按前面的方法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汪老师还注重了说话训练,她利用课本资源,教会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例如:运用课堂生成文本拓展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以提高。

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汪老师自觉融入自主性课堂的实践中,学生始终被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在教师营造的课文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朗读、体验、感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 纸魔方》评课稿 篇10

这节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具体感受如下:

优点:

1、课堂情景恰如其分的设计,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交流,使学生之间能团结合作,探究兴趣盎然,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指导,一步步诱发学生缜密的思维,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确实思考的过程,教给学生的不再是死的知识,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是给学生一个思维方法,是“点金术”,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较高的个人素质。

2、教师的语言、语气、语速、和表情都非常重要,在愉快的氛围里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就轻松掌握了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学生能按老师的设计,一步步轻松的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

3、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将课堂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动手制作、及学生自我展示等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作品产生的过程及结果,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课堂环节设计由易到难,问题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5、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尽量让学生多展示,多讲解,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表演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6、评价起着重要作用。评价不仅促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促进组内同学的团结协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向心力。

需要改进和不足:

1、受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学生的参与并不是十分积极,课堂上有部分学生没有随着老师的设计去进行。

美术评课稿 篇11

这堂由蔡老师执教的《喜怒哀乐》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课堂上学生学得既带劲富有趣味性又收获多多,不失为一堂好课。

蔡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1)创设情境,看一看: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感受大头儿子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能在很愉悦,饶有兴趣的氛围中,去感受、去体验各种心情和随之产生各种表情——“小镜子”这个工具起到关键作用,学生通过它,观察到自己各种表情的变化特点喜怒哀乐,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观看图片,赏一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画家的作品,讨论这些表情通过什么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五官的重要性

(3)欣赏范例,学一学:通过对同龄朋友的作品欣赏,和教师的亲自示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的心情连着表情,表情体现了人的心情。

(4)探究方法,试一试:提出要求,对着镜子给自己画一个表情,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5)展示欣赏,评一评:展示欣赏最后的作品,评一评作品的优缺点,并拓展课堂内容。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背土豆》评课稿 篇12

榆林高新第七小学 薛 涛

听了高老师的讲课,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高老师上课的状态特别好,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放得开。下面我从几方面来说一说高老师这节课的亮点:

一、导入设计巧妙,为算理打下铺垫

在课堂一开始,老师通过认识七只老鼠,让学生复习认识了数字1至7,同时在提问中让孩子明确数字的基数含义,6在7的前面,给6加1个就是7了,看似简单的认读数字,但这些问题的交流为后面通过数数的办法做加法巧妙埋下伏笔。

二、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效地采用以情景教学法、引导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注重创设情景,挖土豆、背土豆的情境设计,将教材本身的情境细化,更加有效地充实编排,在情境中设计了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

整节课很流畅,以学生为主题,使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搜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图中数学信息和提出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

三、通过操作直观诠释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摆圆片、画圆圈、摆小棒、拨珠子等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理解7的加减法方法,在操作之后的展示、交流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抓住了知识形成的每个环节,让学生一步步认识,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

四、练习设计巧妙,具有层次和梯度

本节课的练习题设计很巧妙,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练一练,将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了二次加工,扩充了练习。高老师将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应用知识,之后又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图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决问题。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但有效地巩固了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每节课都有值得大家学习的亮点,也同时存在引发大家思考的一些教学中的困惑和建议:

一、我们的课堂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都有在自己动手做,但是操作中的指导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对于操作之后的汇报,列式计算的环节,一旦有学生说出了正确解答,其他同学就不再思考,不去寻求多样的计算方法。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操作、交流和探讨中。

《掷沙包》评课稿 篇13

------评陈享金老师的课

陈享金老师《掷沙包》一课的设计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课的内容渗透到游戏当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

本堂课主要内容是1.掷沙包进花环 2.双脚夹沙包接力赛 教学重点: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教学难点: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主要优点体现在:

1、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陈老师带领学生做动物模仿操慢跑;在基本部分中,让学生模仿甩鞭子,解决了掷沙包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的动作要领指导,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巩固练习中,通过比赛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

2、动作指导准确到位,组织合理有效,提高练习密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在基本部分中,陈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指导示范,技术动作清晰,正确辅导,使学生能掌握掷沙包的动作要领,并将动作分解为站位、引沙包、出手、跟送,通过教师的口令指导练习,收到很好的效果;本课采取散点的组织形式,教师在指导前排学生练习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在跟着练习,提高了练习的密度,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体现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的体育教学基本理念。

3、关心学生,及时评价和鼓励。

在练习过程中,陈老师对动作准确到位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对动作有欠缺的学生及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还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认为这节课如果作如下改进可能会更好一点:

【评课稿】推荐阅读:

上一篇:自强自律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野炊二年级优秀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