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岁生日

2024-09-22

0岁生日(精选7篇)

0岁生日 篇1

“0”岁生日

2月30日(有吗,什么时候!?)是个罕见的日子。对于一生下来就会说话的小蛇彩彩来说,今天是它的生日,而对于其它动物来说,诞生的那天并不是什么生日。

彩彩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小狗说:“诞生的那天不叫生日!而叫„„”小狗一下子不知说如何是好,突然,它急中生智,说,“诞生的日子!”

动物们点了点头。彩彩狡辩道:“‘生日’、‘生日’,什么叫生日?生:诞生的;日:日子。连起来就是‘生日’!”

大家无语了,只能乖乖地准备礼物,给彩彩过一次生日。

LOOK!咯咯咕妈妈可真忙,一会儿烧菜,一会儿买礼物,一会儿装扮家„„ 晚上,生日聚会开始了。瞧瞧这模样,可真热闹呀!家庭的正中间挂着:“彩彩0(!)岁生日 快乐!”?(0岁?行吗?没听说过!)下面有一个桌子,许多小动物在等待“0”(!)岁生日的开始,桌子上有一个大蛋糕,是小兔特意从糕点师上学来的,虽然蛋糕做得烂(虽然有些难听,但的确是这样。)——但小兔只学了一天功夫——蛮好的。蛋糕上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而且是用奶油写的——小蛇彩彩祝你“0”(!!)岁生日快乐!(都是“0”,无语了...)

17:50,电子表显示„„17:55„„17:56,再过4秒,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即将降临„„17:57^17:58,大家几乎都在数倒计时!„„17:59,最后一秒钟即将来到,对于大家来说,这一秒似乎很慢„„

当电子表跳到18:00的时候,窗外烟花四方,五彩缤纷,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到窗前,只见烟花爆出了一只只五彩蛇和一个个大蛋,原来,这是小狗的礼物,彩彩兴高采烈!

回到座位,大家都送彩彩礼物: “彩彩,给你我们家祖传的手表!” “彩彩,这钻石给你!” “彩彩,我给你一个洋娃娃!”

„„

彩彩脸上露出了一朵花!

晚餐时间到了,先看看局面吧!:一桌40人,共203桌!这几乎把草原里的动物都请了多来,不管男女老少,不管食肉食素,只要你认真找,都能找到。0岁(彩彩)——200岁(老乌龟)的大寿星都有,它们边吃、边聊,可高兴了!虽然咯咯咕为了生日聚会花了半年的工资,但也特高兴!

这一次生日十全十美,就连表演都有,表演列表局部如下:

(1)兔子小姐——《天鹅舞》

(2)鸭子周伦杰——《YOU ARE GOOD BOY!》

(3)小狗曼苏——《古典》(4)大象乐团——《大象》(5)白马巴奥马——《荷塘月色》(6)黑马宁列——《星星》 „„

说都说累了,但是歌手名字起的好,比如“周伦杰”和“周杰伦””曼苏”和“苏曼”“巴奥马”和“奥巴马”“宁列”和“列宁”„„ 不仔细看,一不留神,就搞错了!不过,这些歌手唱的都蛮不错的,大家感到特别精彩!

20:00,大家齐声合唱:“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唱完后,大家带着美好的回味,Good to home.彩彩洗完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Z,Z!

0岁生日 篇2

一、婴幼儿早期有效学习项目实施的过程和具体步骤

BEEL项目的实施包括四个阶段:评估阶段———包括质量记录与质量评价;活动计划阶段———由参与者开发的活动计划;实践提升阶段———制订活动计划的执行及儿童与教师参与活动的观察;反思阶段———对影响提升阶段的监测进行批判性反思及作出结论并进入下一轮评估 (见图一) 。整个项目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循环往复进行, 其实施周期为18个月。而四个阶段又分为15个步骤完成。 (见表一)

为保证BEEL项目的实施, 该项目还为参与BEEL项目的幼托机构配备了专门的项目支持人员 (BEEL Support Workers) 和项目指导人员 (BEEL External Adviser) 。项目支持人员是BEEL的核心人物, 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和指导评估阶段的工作, 对参与该项目的人员提供组织实施、建议和支持的工作, 具体负责指导调查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项目指导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 是机构实施BEEL项目过程中重要的同盟和支持者。项目指导人员可以是当地的教研员、相关政府部门成员、督导或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 其主要职责是在幼托机构参与该项目之前至少访问机构三次, 确认该机构的项目所要求的系列观察资料并召开制定活动计划的会议。此外, 项目指导人员每学期还应举办两次以上的联席会议 (集中5~6个参与BEEL项目的幼托机构参加) 。

该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和步骤都有系统的、具体的、细致的操作流程、方法。幼托机构负责人和教师参与该项目之始便有三天的集中培训, 了解和学习如何在机构中评价教育活动和提升教育质量。而后, 幼托机构相关人员会得到一整套该项目实施的相关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南及系统全面的评估程序和表格。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是评价引导着实践。

二、以多元、完善的评估体系引领教育实践

BEEL项目是0岁~3岁儿童教养实施的一个指南。参加该项目的幼托机构负责人或是教师不是从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课程实施方法开始的, 而是从学习如何评价0岁~3岁儿童学习及幼托机构的教养水平开始的, 在评价中学习该项目的理念、课程思想、教育方法, 以便使项目实施的过程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从而实现该项目的宗旨。

BEEL项目将英国国家幼儿教育发展标准作为起点, 而不是作为儿童发展的终极目标, 促使各幼托机构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最终通过可行的活动计划促进质量的提升。因此, 项目中提出的“质量标准”不是一个所谓要达到的标度, 也不是一个要跨越的界限, 而是一个连续的、持续不断的提升质量的过程。正因为这样的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实施是以评价促实践, 教育活动的开始就意味着评价的展开。

BEEL项目的评价体系以儿童学习和发展为中心, 从教师、父母 (看护者) 、儿童等各个方面收集资料并研究儿童是如何发展和学习的。它从“why”“where”“when”“what”“who”“how”几个方面收集和反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问题, 评价教育质量和儿童的学习。评价共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WHY:管理、监控和评价, 目标和目的;WHAT:课程;HOW:学习和教养策略;WHEN:计划、评估和记录;WHO:教师, 关系和交往, 包容、平等和多样性, 家长与教养者的合作关系、家庭与社区联络;WHERE:物质环境。其中每项内容都分别设计了向管理委员会、园长及主管教师、教养人员、家长 (看护者) 、儿童不同角度的调查问卷, 这样所获得的调查资料全面、具体, 有利于准确地评价机构的教养工作, 如关于课程问题的五个不同对象的调查访谈, 见表二和表三。

此外, BEEL项目的评估方法全面完善, 有背景资料调查、遵守国家标准调查、文本分析、照片和录像、物质环境调查、教育传记、集中讨论、系统观察等。表一中15个步骤都提供了调查表或是资料收集渠道, 参与的人员只需按要求如实观察、总结和填写即可, 并从中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提高和转变。

三、充分体现尊重和关注儿童

在BEEL项目中, 儿童是项目尤其是评价活动的主体。很多在我们看来与儿童无关的, 或是理所当然认为儿童尤其是3岁前儿童无法理解或无需回答的问题, 在项目中都有调查访谈的内容。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促使成人进入儿童的世界, 用儿童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研究、发现、反思成人世界中的问题, 使得幼托机构中发生的一切能切实促进儿童的发展。

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该项目的设计者的“处心积虑”。同时项目的参与者, 无论是项目支持人员还是项目指导人员, 园长还是教师都会在项目的行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同身受”儿童的体验与世界。的确学前教育评价如果缺失了或忽略了教育对象———儿童的感受, 还有什么意义呢?

此外, 在项目中的每项内容中都特别强调了对儿童个体差异、特殊需要、文化背景的关注, 而且也是评价、计划、实施和反思每一个环节的思考重点, 以保证该项目中的儿童能真正实现具有个体特征的发展。

四、教育过程 (策略) 聚焦于儿童与教师活动的参与状态和相互作用

在BEEL项目中, 对教育过程的关注点聚焦在儿童和教师的活动参与程度上, 而且还设计了非常详尽的水平划分和分析, 这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在我们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中, 我们比较关注教师制定的活动目标及其表述, 教育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适宜性, 教师的教态、语言等方面。尽管当前我们强调了教师在活动进程中对儿童的观察, 但大部分教师不知道观察什么, 或是所观察的儿童的行为对评价教育过程、反思教育行为本质上的意义。尽管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可是儿童还没有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

BEEL项目教育过程 (策略) 的实施是通过录像记录的手段从两方面来进行, 一是儿童行为跟察, 另一是分别对儿童、教师参与活动水平的记录和分析。在分析和反思的过程中, BEEL项目要求将儿童、教师的参与活动的观察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综合体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 儿童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选择一组儿童 (不超过6人, 每个年龄段不少于总数的20%) 为观察对象;要求观察不少于三个片段, 有上午活动、下午活动, 并且不能在同一天进行;观察的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每个儿童观察至少两个片段, 每个儿童总共6个片段。然后分别将每个儿童的每次活动的情况记录在不同观察表内, 并对照说明进行分析。最后, 采用质化和量化的方法记录和分析以下项目: (1) 儿童活动引发的水平:儿童没有选择的余地, 或被规定参与某个活动;在特意准备的活动中儿童的选择是否受到限制;某些活动是否被排除在外;儿童是否可以自由选择。 (2) 活动描述:在观察的时间内儿童行为的细节。 (3) 活动范围:小组活动, 独自活动, 还是与成人一起活动。 (4) 儿童在该活动中相关经验的获得与发展:个体的、社会的、情感的发展, 交往、语言和文字, 问题解决、推理、数概念, 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身体的发展, 创造力的发展。 (5) 交往能力:与成人或儿童之间关系的平衡, 与成人、小组及他人的相互影响等。

2. 儿童参与活动水平记录和分析。

这从三个方面切入: (1) 连通性:指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受, 与之相关的表现, 如独立性、合作能力、性情、开放性、警觉性、友善等方面。 (2) 探索性:捕捉儿童探索世界的内部动机, 包括探索活动的能动性、坚持性、目的性。 (3) 意义的获得:建立假设的能力, 使用策略能力, 尝试不同事物, 尝试错误学习, 预知问题的能力, 独立探索和有目的探索。这三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行为核查表, 并以此将儿童行为分为5个水平。

3. 教师组织活动的水平分析。

这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敏感性:指教师对儿童的需要的反应, 如儿童被尊重的需要、儿童被关注的需要、儿童被保护的需要、儿童被鼓励和表演的需要。 (2) 激励性:指教师对儿童的鼓励, 如引发和组织活动、提供材料、干预儿童的活动以促进活动的进行、儿童的思考和交往。 (3自主性:指教师给儿童选择活动、自主探索、表达和判断的自由空间, 如儿童活动选择的自由度、儿童探索活动的机会、儿童活动中的自由、对儿童活动和作品的尊重、给儿童解决问题及协商的机会等。同样, 对教师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分析也有具体的行为核查表及相应的等级水平。

总之, BEEL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0岁~3岁幼托机构提升教育质量的实施与评估的方案。我国目前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既可用于教师培训, 又可以在幼托机构中实施的, 与教育科学研究相联系的, 并能真正促进儿童发展的实施与评估项目。

参考文献

[1].Tony Bertram&Christine Pascal:The Baby Effective Early Learning Programme—Improving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for Children from birth to Three years) , Produced By Television Junction, First Published2006Amber Publishing.ISBN1-899412-13-1.

0-2岁宝宝喂养问题 篇3

A:首先我们需要排除引起她频繁起夜的生理因素,比如饥饿、房间过冷或过热、长牙的不适等等。宝宝一岁之后,母乳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需要出现一些变化,比如脂肪的含量减少,没有以前那样的高热量。如果宝宝辅食摄入量不足,也许会在夜间感到饥饿。

如果不是生理原因,则可能是心理因素。也许你现在已经重返职场,宝宝白天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少,利用夜间来弥补。最常见的,就是宝宝将母亲当作24小时开张的小吃铺、唾手可得的人体“安抚奶嘴(奶头)”。由于你坚持了一年多的母乳喂养,也给宝宝心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她需要,妈妈的乳头就在嘴边。假如不是饥饿或者口渴的需要,这样频繁的起夜应该得到一些纠正。孩子的睡眠轻,容易醒来,醒了之后又需要成年人的辅助才能够再次入睡,只是这种辅助不一定需要吃奶。你可以在家人的协助下,逐渐让宝宝意识到,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入睡。比如轻拍、唱歌、抱在怀里安抚,等等。必要时,也可以略微狠狠心,坚持不给孩子乳头,耐心等几天,让她不再期望醒来吃奶。这些手段需要你这个当母亲的自己掌握情况,进行处理。

Q:我的乳房在生孩子之前就一大一小,但是差别不是很明显。现在宝宝更喜欢吃大的那一边,不爱吃小的这一边。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不至于断奶后身材“不平衡”?

A:宝宝对乳房“挑食”,是常见现象,可能比较大的那边乳汁泌出比较通畅,所以宝宝喜欢那一边。如果宝宝拒绝帮忙,你就用一下吸奶器,促进小的那一边的产量。如果宝宝坚持拒绝,你就坚持用吸奶器,免得今后一大一小。

Q:宝宝快6个月了,我的产假也将结束,我遇到的困难是,孩子无论如何也不接受奶粉和奶瓶,我该怎么办?

A:吃母奶的孩子拒绝奶粉,是普遍现象。你要从孩子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

1、妈妈的奶又甜又香,既是新鲜的,又是恰好的温度。奶粉则带着罐头的气味,温度也不合适。

2、妈妈的奶头是温暖的,带着妈妈的气味,令孩子感到无比亲切。

所以,要训练孩子接受奶瓶,就要有十二万分的耐心。而且,不要一次性地过渡,而是慢慢来。我个人建议你先训练孩子接受奶嘴,用奶瓶喂母乳、水、果汁等,等到孩子适应奶嘴了,再让他接受奶粉。另外,在孩子接受奶粉之前,可以多添加辅食,从中补充营养。

Q:我的孩子总是吃着奶入睡,请问怎样才能够改掉这个毛病?总是吃奶入睡,会不会让他牙坏掉?

A: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吃着奶入睡,因为母乳中有令他们放松的荷尔蒙,也是辅助孩子入睡的最佳手段。这不是什么毛病,而是正常表现,没有必要改掉。吃母乳睡觉,不会给孩子造成龋齿。含着奶瓶入睡,的确会损伤孩子的牙。

牙医们也鼓励长期母乳喂养,吸吮动作有助面部肌肉和牙床的发育,有助于宝宝长一口健康牙齿和漂亮的脸蛋儿。牙医圈子里有这么个说法,“你的孩子在母乳喂养方面所做的努力今后会在他的面孔上显现出来。”

Q:我马上就要做母亲了,一些医学资料上都强调母乳喂养要从初乳开始,那么初乳和以后分泌的乳汁相比,有什么特殊的成分和作用?

A:妊娠后期,孕妇乳房内逐渐开始蓄积少量的乳汁,生产后1~3天内分泌的乳汁,叫做初乳。初乳与以后分泌出的成熟乳汁相比,含有许多的免疫物质,其中具有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比成熟乳高20~40倍。若新生儿在出生3~4天甚至5天后才开奶,这些宝贵的免疫物质就将失去。初乳中还含有复合铁质蛋白,具有减弱细菌活动和消灭细菌的作用。含有的溶菌酶,具有阻止细菌、病毒侵入婴儿机体的功能。

Q:我这两天不小心感冒了,这样的情况下我可以给BABY喂奶吗? 会不会传染给宝宝? 我自己可否吃药?感冒药对BABY喂奶有影响吗?A:母亲患了感冒或流感这样的小病,不必考虑打断喂奶。病菌或病毒不会通过母乳传染给婴儿,而且孩子在你发病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了病菌或病毒。当你感冒时,你的母乳其实能够保护你的孩子不生病,它会根据你的孩子接触到的病菌或病毒而产生相应的抗体,并通过母乳传送给孩子。继续哺乳也会帮助你得到适当的休息,而突然断奶对母亲和孩子都是百弊而无一利。吃药之前最好咨询一下大夫。通常,渗透到母乳中的药量非常小,不会对婴儿产生影响,不过还是谨慎为妙。如果大夫给你开药,一定要让他知道你在哺乳并且了解继续哺乳的重要性。有些大夫例行要母亲断奶,而事实上,只有极少量的药品被证明对婴儿有害,比如放疗和化疗药品以及非法毒品等。而且,如果某种药品对婴儿可能有害的话,大多数医生都能找到替代药品。如果你实在不放心,最好咨询一位了解药物并支持母乳喂养的专家。另外,最好咨询一下你孩子的儿科医生,他也许更了解药物对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影响。

Q:我很爱运动,可是每次运动后婆婆都不让我喂奶,为什么呢?

A:人在运动中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潴留于血液中使乳汁变味,宝宝不爱吃据测试,一般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即可产生此状,故肩负喂奶重任的妈妈,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再喂奶

Q:我知道乳房清洁很重要,那么清洗乳房时,我能用香皂洗乳吗?

A:为保持乳房清洁,经常清洗确有必要,但不可用香皂来清洗因为香皂类清洁物质可通过机械与化学作用除去皮肤表面的角化层,损害其保护作用,促使皮肤表面“碱化”有利于细菌生长时间一长,可能招来乳房炎症为避此害,最好用温开水清洗

Q: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产后想减肥了,这样对母乳有影响吗?

A:妈妈们产后大多肥胖,不少女性急着减肥而限吃脂肪但脂肪乃是乳汁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一旦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减少,母体就会动用储存脂肪来产奶,而储存脂肪多含有对宝宝健康不利的物质故为宝宝的安全起见,须待断奶以后再减肥不迟

Q:听说生气时给宝宝喂奶不好,是这样的吗?

A: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的实验显示,人在生气时体内可产生毒素,此种毒素可使水变成紫色,且有沉淀因此,妈妈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奶,以免宝宝吸入带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Q:我发现我最近奶水总是不够,为什么呢?

A:一般说来,除非乳腺天生发育不良,否则,乳汁不足皆由下列因素引起:

营养不良,全身健康差;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生活无规律;

心情不舒畅,精神不愉快;

0岁生日 篇4

小松鼠有一条又粗、又硬、又长的尾巴。他觉得自己的尾巴长得这么长,太蓬松了,很难看。

小兔子呢,有一条又短又软的尾巴。他嫌自己的尾巴太短了,不好看。

有一天,小松鼠和小兔子碰到一起,高高兴兴地换了尾巴。

松鼠回家后在树林里一蹦一跳地找东西吃,忙了一个上午,该坐下来歇会儿了。哎呀!真糟糕,小松鼠跌了一个大跟头。原来,小松鼠以前的尾巴又硬又长,和两条腿一起撑在地上,就好像一个小“三角板凳”。可是现在换了短尾巴,小板凳支不成了,小松鼠急得团团转。

兔子呢,夹着长尾巴,到林子里玩,突然碰见一只大灰狼。大灰狼伸着舌头,凶恶地向小兔子追来。兔子拼命地跑呀,跑呀,可大尾巴拖在后面沉沉的,叫他总是跑不快。眼看小兔子就被大灰狼追上了。突然,从林子里跳出另一只兔子,噢,原来是兔妈妈。兔妈妈拦住了大灰狼的去路,大灰狼丢下小兔子去追兔妈妈。兔妈妈飞快地跑着,引开了大灰狼。小兔子躲在一棵大树背后,难过地低下了头。现在,她恨死这条长尾巴了。原来的尾巴多好啊!短短的、软软的,跑起来那么轻巧,可带劲儿啦。

0—3岁早教体验方案 篇5

0—3岁早教体验班方案

幼儿进入幼儿园时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走出家庭,走出父母怀抱的第一步。面对幼儿的不适应,家长的担忧,幼儿园特为适龄儿童开设体验班,通过科学指导家长正确的育儿观,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尽快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生活,缩短入园焦虑期,尽快适应和喜欢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一、活动时间:2016.3——2016.8

二、活动对象:适龄儿童、家长及部分教师

三、活动组织:

1、资料准备(2016.3—2016.4)

负责人:汪志芳。负责制定计划,确定各个项目启动的具体时间,准备相关材料,有:新生登记通知,告家长书,入学通知书,亲子活动体验卡等。在计生部门调出适龄儿童名单,逐个打电话通知家长新生登记的时间,登记时所需要的材料等,在幼儿园网站、长寿各处宣传栏张贴新生登记公告。

2、报名登记(2016.3.22—24)

负责人:全体行政。申请登记的新生,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的时间持相关材料到幼儿园门卫登记。凡符合条件且材料齐全的,幼儿园发放《长寿实验幼儿园幼儿入园通知书》及亲子邀约体验卡。

3、新生排班(2016.3.25—3.28)

负责人:汪志芳。主要负责安排新生班级,把安排好的新生名单公示。

4、新生家长会(2016.3.29)

通过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大致了解幼儿园生活,知道孩子一天在幼儿园都要做些什么,在家家长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认识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知道班级的位置等。

5、亲子邀约体验活动

负责人:章彩萍、汪志芳。章彩萍负责安排新小班教师排班情况。汪志芳负责安排五次新生体验活动的时间、内容。安排老师组织好新生体验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幼儿园生活,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0岁生日 篇6

一、关于亲子课程的教育对象

实施亲子课程的教师在活动中面临三种教育对象的选择:一是孩子,二是家长,三是家长与孩子。

就目前情况来看,因为实施亲子课程的教师大多具有幼教背景,所以她们习惯援引幼儿园托班的模式将教育对象定位在孩子。这种定位有很大缺陷:第一,违背了早期教育的理念。由于0岁~3岁儿童80%散居在家庭,父母及祖辈才是实施早期教育的第一主体,日常生活才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早期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提高看护人的教保水平而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2001年颁布的《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负有首要责任”。因此,早期教育应遵循“依托社区、立足于家庭、依靠家长”的原则。如果将亲子课程的对象定位于孩子,让教师完全代替家长实施早期教育以及希望通过几次亲子活动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是不现实的。第二,混淆了托幼机构和亲子园的界限。前者定位于具有学制意义的教育机构,实施的是系统连贯的学期教养计划,主要通过教师实施婴幼儿教养。后者定位于被赋以“亲子”意义的非全日制早教指导机构,包括幼儿园附设的亲子园和工商注册的早教指导机构,实施的是按月龄分期进行的阶段性亲子活动方案,主要通过家长实施婴幼儿教养。将教育对象定位于孩子其实就是将亲子园这类早教指导机构混同于类似幼儿园性质的托幼机构。第三,如果亲子课程中长期忽略对家长进行教育,将导致家长尤其是父母参与亲子课程的热情。现今的亲子课程表面上有家长参与,但在大多数课程中家长要做的只是被动地配合教师指令。教师为什么要孩子这样做?回去后家长又该教什么?家长茫然。虽然有些课程里也有只言片语的“家长指导语”,但这些指导语仅就游戏作了简单说明,并没有更深入的家长行为和儿童发展水平剖析,这种随机进行的家长指导必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应将亲子课程的教育对象定位于家长和孩子。虽然这种定位符合早期教育的理念,但实施时有极大困难。原因是:家长教育和儿童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课程体系。针对家长的课程体系包括对孩子生理、心理特点与规律的基础知识介绍和看护人观察评估技能、教保技能技巧的培养;针对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则是从孩子身心和行为发展特点出发设计多领域课程。这两种课程体系有完全不同的目标和方法,要将两套课程体系有机地融在短时间的亲子课程中并希望获得显著效果是相当困难而不现实的。

笔者认为,亲子园或早教指导机构是“早期教育的咨询、示范和指导机构”,通过“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去改善家长的教育方法,提升家长教育技巧”[1]。一周一次(或几次)的亲子课程更应该被看成是对家长的指导课,着力点应该是对家长的教养作出指导。亲子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影响家长,改善家庭教养氛围,进而去影响儿童成长的微观系统。[2]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子课程其实只是家长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是教会家长观察儿童和教会家长实施教保技能的实操课。以儿童教育为主的课程体系应该放在家庭日常活动中实施,应该让家长将亲子课程中学会的教养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使日常生活的亲子互动成为科学育儿的过程。明确了这一点,早教指导机构的亲子课程就和幼儿园托班等早教机构的课程区别开来了。

二、关于亲子课程的内容

亲子课程案例A

点名时间(10分钟):热身运动+走线+点名游戏

亲子派对时间(15分钟):亲子律动(亲子瑜珈)+音乐活动游戏

天才时间(10分钟):思维训练游戏+科学常识游戏+精细动作训练游戏(感官训练游戏)共2个~3个

彩虹伞时间(10分钟):以彩虹伞为道具的各种游戏2个~3个

亲子课程案例B

蹦蹦跳时间(10分钟):2个~3个大动作游戏组成

自选游戏时间(超市活动30分钟):涉及认知、语言、社会性等自主游戏3个~5个

亲子阅读时间(20分钟):早期阅读活动

亲子游戏时间(结束环节10分钟):一般以一个亲子律动收尾。

上面两个案例反映了目前大多数早教指导机构亲子课程的内容及结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从课程价值取向看,重教轻养。

目前亲子课程的环节基本是按动作、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各个领域的游戏串联而成,极少涉及生活环节;即使在超过1个小时的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生活活动(如厕、喝水、吃点心等)也被教师认为是家长的责任,完全交给家长处置,很少有养育环节的指导;虽然有时也会看到教师利用生活活动时间对家长进行讲解,但讲解的主要内容仍是针对游戏的解释而没有针对生活环节的指导。这样一来,婴儿早期发展中最重要的成长途径也是最需要家长学习的以养融教、教养结合的内容在大多数亲子课程中缺失了。特别是“生活照料、营养喂哺”方面的保育指导内容严重缺乏。其实,类似“怎样换尿布?在换尿布的过程中怎样与孩子互动?有哪些重要的概念可以在此时传递给孩子?”都是家长急需和应该学习的内容。课程价值取向上的“重教轻养”不仅体现在具体的亲子课程中缺乏对家长进行养育技能的指导,而且对家庭的养育环境创设(如儿童房位置、房屋布置、玩具摆放、儿童用品选择等)也缺乏指导。0岁~3岁的婴儿遵循着自己的大纲进行着学习,婴儿的发展是自我探索环境的结果,是在其自发的活动中通过环境主动建构知识的结果。缺失的环境、片面的环境和随意的环境都会造成孩子发展的遗憾。

由于早教指导机构对生活环节指导和保育环境创设的忽略,导致家长意识不到环境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同时也导致家长对专业教师及课堂教学的依赖,以为只有送孩子进早教指导机构上课才能实施早期教育。

2. 从课程内容组织来看,存在游戏内容简单拼凑,过度追求趣味性和娱乐化的现象。

很多早教指导机构将蒙台梭利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感觉统合训练组合在一起作为亲子课程的主体结构。从表面看,这些亲子课程涵盖了动作、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各个领域的游戏内容,但各领域的游戏彼此割裂、随意组合,看不出不同领域的游戏为何被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同时游戏与游戏之间的过渡环节又异常生硬,孩子和家长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从一个游戏环节向另一个游戏环节转换。有些亲子园的亲子课程甚至严格规定了游戏的时间和程序,且忽略了当时孩子和家长的即时反应。这些现象导致整个亲子课程缺乏整体性和主题感。

3. 从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前后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同一游戏内容缺乏难度差异。

如果将一年或三年亲子课程体系中所有游戏(或活动)“目标”抓取出来,会发现这些“目标”的分类和系统性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表现在:第一,同一领域前后开展的活动缺乏连贯性。看不出这次活动的“目标”与下次活动“目标”之间的递进关系;第二,游戏内容大而统。同一个游戏没有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看不出每个“目标”运用于不同孩子时应表现出的难度等级差异。如,很多亲子课程中的抓握游戏并没有考虑按抓握能力发展等级(“一把抓”→“拇指与它指对立”→“拇指与三指对立”→“拇指与两指对立”→“拇指与食指对立”→“指尖与指尖对立”)逐步训练的过程,也没有考虑对不同抓握能力水平的儿童应该有难度不同的抓握游戏。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可在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调整:一是加强对婴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婴儿学习特点研究,尤其是要梳理出婴儿在各领域按顺序发展的核心经验。只有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才能避免各种教育模式或各领域游戏简单拼凑以及前后课程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二是在传统以游戏为主的亲子课程中加入生活环节指导课程,体现以养融教、教养结合的理念。生活环节包括进餐、洗浴、大小便、入睡等,通过对这些生活环节的指导,让家长学会正确的养育技巧和教养结合的方法。比如, 通过亲子课程中的进餐环节,教师可以教家长如何训练孩子手部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可以教家长如何在运用大勺子和小勺子过程中让孩子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可以教家长通过用红勺子舀红色的食物、绿勺子舀绿色的食物让孩子学会“颜色配对”;还可以教家长通过边喂饭边念三字儿歌让孩子学会说“三字话”……整个亲子课程的目标在一个有趣的生活环节中完成,在课程中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技巧随时进行插入式指导。三是亲子课程应体现活动的综合性与整合性。亲子活动不一定要绝对地划分为运动、学习、游戏、生活四种形态或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四个领域,可以通过情景性活动或主题活动将教和养活动自然综合以及各种领域活动有机融合。如,在孩子特别喜欢的“洗手绢”活动中,家长可以边念儿歌边教宝宝学习搓洗,让宝宝“揉一揉”、“拧一拧”,洗完后再让孩子走到绳子旁边,用夹子(红、黄、蓝三种颜色)把手绢夹在绳子上晾干。在这一个活动中包含了走、蹲、搓、夹等动作练习,红、黄、蓝颜色认知和语言训练;同时还可以将活动安排在户外,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日光浴和空气浴,将更有利于促进孩子身体健康。

三、关于亲子课程的结构

在目前短则45分钟,长则2小时~3小时一次的亲子课程中,课程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游戏过多、游戏与游戏之间的过渡环节过多。经常看见课堂上家长与孩子不停地跟随教师转换活动及空间,常常出现每转换一个活动就有一些孩子因不愿离开正在进行的活动而哭闹的现象。实际上,过细过死的作息制度和过多的游戏板块并不适合婴儿自发学习的特点,婴儿的能力、兴趣差异会因为游戏环节的快速转化而被忽略。二是活动组织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甚至从头至尾都是集体游戏,完全没有个别操作或交往机会。这与0岁~3岁婴幼儿以独自和平行游戏为主的活动特点是不相符合的。三是户外活动不足,甚至根本没有户外活动。很多早教机构只有室内空间没有配备户外活动场地,使得户外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笔者认为,要避免亲子课程中过多转换环节和集体活动一以贯之的现象,必须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调活动的自主性和自发性,设计以自主游戏为主的课程。婴儿总是以自己的方式(不是成人要求的方式)去作用于成人为他们创设的环境,其发展主要是自发探索环境的结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婴儿的教养是通过成人创设环境实现的。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婴儿自发游戏实施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家庭环境创设的指导,引导家长利用环境实施教育。具体到亲子课程,则应在课程中留出孩子自主活动时间,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发展速率进行活动,尊重孩子的生成活动并积极有效地回应。即使在集体活动时间(如音乐游戏、讲故事),也应由孩子自主决定是否参与,避免孩子因被动参与而出现哭闹等现象。二是以块面结合的方式设计课程模块,避免游戏环节转换过多的问题。可以把作息时间安排作大块面分配,如把一次课程中的自主游戏和集体活动作为两个大的模块(面),把转换活动和生活活动作为一些小的模块(块),减少活动环节之间的转换,防止过于细化和过分强调“步调一致”。但每次活动的时间流程和大致时间段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以下为课程结构的参考案例:

15分钟~20分钟———来园(洗手、换鞋、进入活动室)

教师进行生活环节指导,同时教会家长将最近发展区的核心经验融入进来。

50分钟~60分钟———室内自由游戏活动(区域自由游戏)

在前期观察评估的基础上,让家长按照个别化指导方案内容选择活动区(思维训练区、艺术活动区、精细动作区、角色游戏区、阅读区等),在每个区域可以以个别和小组活动形式进行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家长实施插入式指导。

20分钟~30分钟———喝水、点心时间

教师进行生活环节指导,同时教会家长将最近发展区的核心经验融入进来。

30分钟~40分钟———圆圈活动或户外活动(集体游戏)

以集体形式开展多项目的音乐游戏、讲故事、户外趣味比赛等活动,孩子可自由选择参加某活动。

目前,亲子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亲子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以上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同行在探索更完善的亲子课程的过程中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阚吉莹.0-3岁亲子园的筹建与管理[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2].吴玲玲.走进亲子苑[M].上海:中国福利出版社, 2008.

0~3岁游戏大升级 篇7

你了解宝贝发育的秘密吗?你知道宝贝的每个年龄段都适合玩哪些游戏吗?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0~个月

发育评语

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来说,主要任务就是熟悉生活,了解并练习使用自己的身体。这个时期妈妈可以带宝宝做些被动游戏,能帮助宝贝提高身体控制能力、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转转真好玩

游戏方法在宝宝吃饱了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抱起宝宝在屋子里走走,也可以抱着宝宝在原地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旋转的速度要缓慢。一边抱着宝宝活动,一边哼唱你所熟悉的儿歌。

游戏目的婴儿躺在床上只能看到周围180度的事物,当被抱起时,可视范围变成了360度,而且由于妈妈的动作,事物由静止变成了移动。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更好地熟悉生活环境,有利于发展宝宝的视觉能力和平衡感。

拉大锯、扯大锯

游戏方法当宝宝睡醒仰躺在床上时,伸出大拇指,让宝宝抓住,其余四个手指握住宝宝的腕部。一边唱儿歌,一边把宝宝慢慢拽起来:“拉大据、扯大据,姥姥门前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让宝宝坐直身子待一会儿,然后再轻轻把宝宝放平在床上。

游戏目的宝宝4个月以后,腰部肌肉的力量迅速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宝宝锻炼腰背部肌肉、骨骼力量以及上臂的支撑力,让宝宝练习稳定地坐起来。

照镜子

游戏方法把宝宝带到镜子面前,让宝宝自己触摸、拍打镜子中的妈妈和自己。妈妈可以配合宝宝的动作,让宝宝看镜子里自己的小手和小脚,还可以摸摸宝宝的头、鼻子、眼睛等,告诉宝宝每个部位的名称。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宝宝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助于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每个部位的名称、位置和能力。妈妈在跟宝宝交流时,还可以促進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6~12个月

发育评语

6~12个月的宝宝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向的抓握动作,并能根据操作对象的特点去捏拿它。宝宝开始会爬,能独自站立,运动量也加大了,通过爬和行走练习,宝宝的筋骨会变得强健,头脑发育也得到加强。

爬大山

游戏方法爸爸仰卧在床中间,把宝宝放到爸爸身体的左侧,右侧放一件宝宝喜欢的玩具。妈妈鼓励宝宝从爸爸的身体上爬过去拿玩具,并在一旁保护宝宝。拿到玩具后要亲吻、夸奖宝宝。

游戏目的爬行可以帮助宝宝的大脑形成突触以控制身体的整体运动,提高宝宝的运动技能及身体协调能力。让宝宝多爬,可以避免将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也为日后宝宝运动智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小搬运工

游戏方法妈妈在床上随意散落几颗糖果或几块饼干,准备两个盒子,然后告诉宝宝:“把糖果放進这个盒子。”指导宝宝把糖果放進去;指着另一个盒子,对宝宝说:“把饼干放進这个盒子里。”指导宝宝把饼干放進去。

游戏目的10个月的宝宝用双手拿物品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可以通过游戏,進一步锻炼他们手拿物品的能力以及手眼的协调性,促進大脑发育。

推小车

游戏方法妈妈拉着婴儿车的前端,让宝宝抓住推车的把手。妈妈慢慢向后退,引导宝宝跟着自己的脚步慢慢向前走。一边退,一边鼓励宝宝:“宝宝真能干!走得真好!”稍微改变后退的路线,让宝宝学着拐弯,可以提高宝宝运动的灵活性。

游戏目的腿部动作发展对宝宝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在腿部肌肉发展的早期,给予适当的锻炼,可促進宝宝腿部肌肉和骨骼的生长。

1~2岁

发育评语

这一阶段的躯体和大脑的发育十分迅速,这为范围更广的感知觉运动能力的出现,智慧的产生准备了生物学的前提。这一时期幼儿的躯体动作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更强了,学会了独立行走,并出现了言语活动。

讲故事

游戏方法妈妈拿出一本图画书,对宝宝说:“宝宝看,妈妈这里有本很好看的书。书上有小熊、小兔子、大树,宝宝快来看一看。”先把书上的图画指给宝宝看,观察宝宝是否有兴趣,如果宝宝感兴趣,就抱着宝宝把书中的内容讲给宝宝听。还可以引导宝宝读一些简单的发音或词语。

游戏目的1岁半的宝宝只能发一些音,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但这个时期是宝宝理解语言和对语言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讲故事可以锻炼宝宝的听说能力。

捡花生

游戏方法妈妈假装不小心把花生撒在地上,请宝宝来帮忙。告诉宝宝捡花生时要蹲下来,一粒一粒地捡到放在茶几上的盘子里。花生捡完了,让宝宝再找一找,地上还有没有花生。最后,别忘了感谢宝宝的帮忙。

游戏目的宝宝能独立站立、行走后,爸爸、妈妈就应逐渐发展宝宝的“下蹲”能力,这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颇具锻炼价值的活动。蹲下的动作,需要宝宝具备更强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是促進宝宝身体运动智能发展的好方法。

跳房子

游戏方法妈妈在户外的水泥地上画3个“房子”,一个圆形、一个方形,一个三角形,教宝宝认识形状。妈妈给指令,让宝宝往相应形状的“房子”里跳。爸爸可以跟宝宝比赛,看谁跳得快、跳得好。

游戏目的跳跃运动对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环系统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使宝宝长得更高、更壮、更健康。这种运动对淋巴系统也很有益,能够增加宝宝免疫力。

2~3岁

发育评语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建立了自我意识,这一时期也是宝宝不喜欢受人帮助的时期,伴随着母语的习得,幼儿学会了与别人交往,发展了言语思维能力,与同龄幼儿发展了最早的小伙伴关系。

树叶作画

游戏方法妈妈带宝宝去户外捡拾一些树叶,一边捡一边和宝宝欣赏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回到家后,妈妈拿来一张白纸,一瓶胶水。先给宝宝做个示范,把树叶粘在白纸上,然后鼓励宝宝自己作画。

游戏目的自己动手作画不仅锻炼宝宝对构图、线条、色彩的敏感性,更是宝宝日后独立做事的行为基础。这个游戏有助于宝宝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其自主性和艺术鉴赏能力。

小模特

游戏方法让宝宝挑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服,在妈妈的演示下鼓励宝宝依次穿上上衣、裤子、鞋子。然后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宝宝学着大人的样子随着节奏走模特步。

游戏目的宝宝乐意模仿成人,希望做一些能够得到成人认可的事,这是一种社会赞许的需要,爸爸妈妈可在宝宝2岁左右就慢慢培养这种习惯。在年幼时播下习惯的种子,日后才能结出行为的果子。

找朋友

游戏方法在小区里找几个年龄相当的小朋友。组织小朋友围成一圈,由一个小朋友来找。一边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一边与找到的朋友互相敬礼、握手,做再见的动作。接着换另一个小朋友来找。

游戏目的集体性的游戏可以让宝宝体会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所体会不到的乐趣,建立宝宝同小伙伴的亲密关系,树立朦胧的集体意识,为宝宝上幼儿园做有益准备。

上一篇:工程测量测绘合同范本下一篇:街道与省总工会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