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024-07-04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共4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1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世说新语》,我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两个小故事,谈话导入新课。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

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

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按照这个过程,在学习中,我注意方法的指导,朗读课文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文言文的停顿,理解文章意思时,根据注释和插图把短文读顺,读懂,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将王戎看到路边李子时“不动”和其他小伙伴“竞走取之”的行为进行对比,关注王戎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从而得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虽然带孩子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漏洞百出,缺点多多。教研室魏老师给出的建议,让我醍醐灌顶,收获满满。

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而文言文的停顿要声断气连,教师应该进行规范的示范,带领学生读。而我恰好没有做好这一点,直接出示了停顿节奏。对于文言文的停顿指导,是放在一开始,由老师直接给出停顿,还是在学生尝试理解文章意思时,让学生自己体会停顿,后者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是啊,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就自然而然的,能体会到在哪里停顿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就能明白课文中“之”字的意思了,“之”字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可当时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一下子明白三个“之”字的意思。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第一个环节——朗读,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得较少,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其二,在于课文的讲解上,讲解过程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学生不够入情入境,在读上感受到的文言文的趣味不够。其次,教学不够生动,过于追求全面,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感受。这是一篇以孩子为主人公的文章,故事还是发生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表演,从中感受体会,这样不但理解了文意,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切身感受,同时又有了自己的发挥,有助于课堂的生成,过程也更有趣味;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他的玩耍中的发现,结合文章,得出结论等等。总之,这还是我过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特点和感受的结果,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多动脑筋,真正在备课时就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生真正感到趣味的高质量的课堂。

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起 篇2

在别人眼里,路边树上熟透的李子,一定沁人心脾,可以大饱口福,于是大伙蜂拥而至,竞相攀折,而在一旁的王戎却不动声色。同伴们见状一脑子雾水,纷纷质疑发问,王戎解其惑:“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相信许多人早已稔知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对王戎过人的聪明才智颇为赞赏。其实,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智慧故事。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村里号召一起开山,大家都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有一个小伙子却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都是奇形怪状的。3年后,小伙子成了村上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后来,上级规定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村民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地运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曾卖过石头的那个小伙子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商客不愁挑不到好梨子,只愁买不到盛梨子的筐。5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子的人。

还有一则同样非常有启发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筑业大发展,导致泥瓦工人一时供不应求,每天工资涨到15美元。一个叫麦克的人看到许多“征泥瓦工”的广告,但他却不去应征,而是去报社登了一条“你也能成为泥瓦工”的广告,打算培训泥瓦工。他租了一间门面,请了师傅,教材是1500块砖和少量砾石。那些想每天挣15美元的工人蜂拥而至,使麦克很快获得了3000美元的纯利,相当于他自己去当泥瓦工200天的收入。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篇3

一乐乐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对于古诗文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从课标中我们看出,诵读是学习古文的主要途径,是通向文言文世界的桥梁,俞老师的课堂以读贯穿始终。初读读准字音,二读指导学生划节奏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三读带动作吟诵。最后俞老师出示竖着的、去标点的古文,配乐朗诵,这样的朗读形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形成浓浓的中国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乐乐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只弹出万般音”,俞老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整个课堂围绕了王戎的人物形象设置问题:王戎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对王戎有什么了解?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于是从学生口中有了善于思考、善于推理、聪慧的王戎。

三乐乐学: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篇4

róng zhū jìng wéi

( )马 ( )位 ( )赛 ( )有

二、比一比,再组词。

戎( ) 诸( ) 竞( ) 唯( )

猪( ) 者( ) 竟( ) 难( )

三、先解释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

诸: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_________

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信然: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戎 诸 竞

二、戎马 诸位 竞赛 唯有 猪八戒 作者 竟然 难过

三、1.尝:曾经。 诸:众多 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2.竞走:争相地跑过去。唯:只有。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上一篇:描写西瓜的作文下一篇:新化中学开学工作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