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张九龄译文

2024-06-15

感遇张九龄译文(精选3篇)

张九龄感遇其三 篇1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其五】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其六】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其八】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其九】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其十】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其十一】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其十二】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张九龄感遇赏析 篇2

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来自大海上的鸿雁,独自飞临一座城池边。城中高高的神树之上,两只翠鸟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儿。鸿雁预料他们终将自取祸患,于是自己展翅高飞,离开了这险恶之地。

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辈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官场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第二层写出了孤鸿的感受。

在描写中,作者始终注意从对比的角度去表现孤鸿与翠鸟的境况。孤雁之于翠鸟,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方来自浩瀚大海,一方守着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鸟却是高高在上,统领要地。“三珠树”,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们“巢居”于上,可谓显贵之至。与此相反,硕大的鸿雁对双翠鸟只能“侧见”,甚至“不敢顾”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处境的低微与险恶,更反衬出了翠鸟们不可一世的气焰。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评析】一: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评析】二:诗一开始就用整齐的偶句,描写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兰桂各具花叶。“葳蕤”写出了春兰枝繁叶茂,具有无限的生机。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显示秋桂的皎明洁净之感。“欣欣此生意”写出了春兰和秋桂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生长状态。“自尔为佳节”是指春兰和秋桂各有生长茂盛成熟的季节,这里用了一个“自”字,似乎有所暗示,好像有一种孤芳自赏的感觉,却又不甚明了,有一种悬念。岂料“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这一句更是凸显了春兰和秋桂高雅的品格,引来“林栖者”的观赏。这里仿佛是将要描写“林栖者”的赞美之词,不料诗人笔锋一转“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不待“林栖者”的赞美,草木已有心,不求美人折了,由此可见兰桂的高雅与超俗。这两句与“自尔为佳节”遥相呼应,至此我们突然明了,“草木本有心”!诗人以兰桂自比,表现了诗人不求闻达,志在隐逸的精神境界。这首诗与上一首相比,多了一些生气,归隐的心境更是平淡了许多。

【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2、坐:因而。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评析】一:“幽人归独卧”不免让人想起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真可谓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就算是如此孤独,诗人仍要“滞虑洗孤清”,将所有的尘世杂念洗涤的干干净净,内心澄明,就像一个孤独清高的隐士。在对诗人的一丝同情之中又生出一种敬佩。然而内心澄明的诗人,却又拳拳的思君之情,因此需要“谢高鸟”,因为它帮助诗人传递了思君之情。诗人在隐修的同时,内心还有一种希冀,还有对“君”的眷恋。但是无可奈何的是,就算日日夜夜怀着高远的理想,然而却是“空意”,没有人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至诚之心。飞黄腾达的人和沉沦草莽的人本来就相隔很远,他们又如何安慰我的诚心呢?张九龄不能一展政治抱负,已属压抑,一片赤诚之心还得不到半点安慰,如此看来似乎真有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诗人在孤独清高中,仍然挂念着远方的君王,一片赤诚无处施展更无人安慰,最终还是只能“幽人归独卧”了,而这就是诗人思君、“怀空意”之后生活的常态了。全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意境赏析:

自从我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每天独自徜徉高卧在林泉之下,把心里郁积的一些尘俗杂念涤洗得干干净净,此刻的我,内心澄明得就像一个孤独清高的隐士。我很想拿这些来答谢那高栖的飞鸟,希望能托他传达给远方的君主,告诉他我思念的情怀。

日日夜夜地,我就这样怀抱著高远的理想,可是又有谁能感念到我的至诚?而今,在朝廷里飞黄腾达的人和沉沦草莽隐居乡野的人,本来就相隔很远,因此,他们又怎能抚慰我那一片思君的忠城呢?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心境。前四句写归隐自高的意思,后四句写思君的忠诚。全诗在清淡中满含拳拳思君之意。

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1、岂伊:岂唯。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3、荐:进献。

【韵译】: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评析】一: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评析】二:“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江南丹橘的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景象跃然纸上。一个“犹”字更显丹橘的难能可贵之处,然而这种四季常青是不是因为“地气暖”的原因呢?诗人立即指出原因“自有岁寒心”!由此可观之,这是由于丹橘本身的品质所决定的,而与地气无关。前四句娓娓道来,指出了丹橘的高贵品质——临寒不畏。如此高贵的丹橘本来打算“荐嘉宾”,怎奈何“阻重深”,不免让人生出可惜之感。面对这种无奈,诗人慨叹其原因,每个事物的命运不同,因果循环的道理深奥难寻,无奈之中吐出一种悲凉感。但是诗人却又有一种愤愤不平之感,“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为什么只知道栽种桃李,丹橘就不能遮阴吗?诗人以丹橘自喻,本想一展抱负,怎奈何因果循环扑朔迷离,让人唏嘘不已。最后两句似乎有挑战命运之意,欲突破成规一展宏图。最后一问让人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丹橘怎会不能遮阴呢?茫然间,诗人也许会想起自己的诗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丹橘的高贵有怎能敌过别人的指责、神明的厌恶呢?由此一想,可见诗人的愤懑何其之深,就算是“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的人生至理亦不能使诗人感到宁静。一腔热血,只待来年伴着尘土,化作自然了!

这四首诗,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追求自由自在的豁达意境,却又分明感到诗人心有所眷却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子子寿,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袭的绮靡的诗风,贡献犹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

张九龄感遇其六 篇3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注释

⑴“吾观”两句: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变化无常。

⑵冥密:阴暗壅塞。

⑶元化:造化。并:合。

⑷象识:一作“蒙识”。沈冥:一作“沦冥”。

⑸丹经:指道家求仙之术。

⑹昆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瑶树:仙境中的玉树。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 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一年(733)

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自此朝政日渐昏暗,“开元之治”遂告结束。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

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较出色地继承了汉魏诗歌的.优良传统,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威遇》诗运用比兴,寄托讽谕,继了阮籍《咏怀》和陈子昂《威遇》诗的优良传统,风格沉挚刚健。

有《曲江集》。《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鉴赏

上一篇:深圳世界之窗游记作文500字下一篇:雪景三年级作文4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