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写字课

2024-11-05

如何上好写字课(精选8篇)

如何上好写字课 篇1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教了近一个学期的书法与写字课,我这个对书法不是很在行的“门外汉”不敢说学生的字被我教得如何,但关于书法与写字教学方面还是有了些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一、建立起写字的心理需求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起决定作用。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人内心的需求决定了行动的方向。在书法与写字课上,也是同样道理,就我自身而言,当我在外人面前写字的时候,就会自惭形愧,那一刻,总是立志要好好练字。这就是“脸面”的问题。

所以对于学生,从第一节课,我就强调“字是人的脸面、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写一手一塌糊涂的字,说明他有一颗一塌糊涂的心”,用这些话语来激起学生写字的自尊心。由自尊而自强。但是,我面临的学生毕竟只是小学的学生,这些空洞的理论对于他们来说效果是转瞬即逝。于是,我就用王主任讲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字偶尔有哪一个字、哪一笔写的好就立即做出评价,进行加分,当然多以鼓励为主,这下学生对字产生了好奇心,反而加深了写字对学生的吸引。

二、展现出汉字的魅力

中国的汉字是四大古文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汉字的造字历史来看,更是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汉字本身就是一串美妙的音符,极富韵致。在上课之初,我会向学生介绍汉字的历史,讲一些跟汉字有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感受其中的神奇和有趣。小学生还小,对于理解汉字的魅力还是有些生硬,所以从一些有趣的故事一旦接触,学生会更乐于接受,乐趣是最重要的,魅力反而下降到其次,学生所要的就是吸引。

三、养成练习的习惯

孔夫子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学生来讲,练习的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从长远考虑,练习的效果是令他们受益终身的。听说周恩来总理小时候每天都坚持写字,哪怕外出很晚归来仍要坚持。而今天的孩子这种精神已经很少了,我能做到的就是课堂上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每次上课前,我都领着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写字技巧再复习一遍。这样才会能够将写字技巧不断练习不断巩固。

四、加强个别的指导

尽管有复习,学生的写字还是不尽如人意。当堂完成的书法作业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不会马上就能够写得很好,这个时候教师的个别指导就有了很大的功效。每次课堂上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我都会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学生的才会明白自己哪里好哪里不足,写字才会有针对性的改正和坚持。

五、坚持背贴的书写

书法当中的临帖很重要,但是背贴更是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学生一味地照猫画虎,不会有多大长进,名言道“跟在别人的后面,最好也就是个亚军”。我们的学生要形成自己写字的风格。因此,学习书法一定要高度重视背贴,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去实践,才会真正体悟书法的奥妙。

六、重视教师的影响

“言传重于身教”。一次上书法课的时候,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练习书法,我在前面黑板上也在练字。有时候有的老师悄悄进来(快要下课了),说了一句:“太静了,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了。”我才发现,原来我在写字的时候学生们也在下面模仿我写字,这样一个班级就形成了练字的氛围。看来教师自身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啊!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书法课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科学艺术,愿这门玄妙的艺术能够以更加科学而艺术的方式走入我们的课堂,落在学生的笔端。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觉得以后应该在如下几方面下功夫:在观察字型的时候,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字的笔画名称、间架结构,让学生写好字后还要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展示,及时评析。只有在每一次的写字教学中都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字基本功才会提高。今后我自身也要在写字上多下功夫,教师的写字素养提高了,才能给学生以更好的指导。

如何上好写字课 篇2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实验教材与六年制教材相比, 在内容安排和编排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1.内容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降低了难度;形式上, 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每一课都是先提出贯穿本课核心内容的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是观察或实验部分,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或实验探究,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加以分析总结, 认识科学现象和规律。即按“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分析———综合———应用”的结构形式编排。

2.在能力培养方面, 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内容, 有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 有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能力培养目标与教材结构形式有机统一是教材编排的显著特点。教材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和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 这种编排形式让教师在科学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实践,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调动多种感官去认识事物现象和发展规律,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只有把握好教材的这一特点和要求, 以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 在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中牵一牵、扶一扶, 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科学知识, 提高探究能力, 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挖掘教育因素, 提高科学素质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课程, 是一块具有开发价值的科学教育宝地。要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人才, 就应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那么, 在科学课教学中该如何体现科学素质教育呢?

1.让学生接触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 并通过组织科学探究实验, 从问题、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精神和兴趣都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对学生成长大有裨益。

2.结合《科学课》教学, 使学生懂得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有待于人类去探索发现, 如生物世界的奥秘, 宇宙空间的奥秘等, 领悟科学无止境、学习无止境的道理, 使学生从小树立探求科学真理的远大志向。

3.结合科学教学内容, 给学生讲一些志立于科学研究、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科学家的故事。如教学“电”这一单元, 我有意识地介绍爱迪生和富兰克林这两位科学家;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我介绍了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介绍科学家探求科学真理的曲折经历和不懈精神, 使学生从这些科学家身上受到启迪, 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 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科学精神。

4.结合环保内容,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外, 了解当地环保情况, 收集图片资料, 担任校外环保宣传员。学生通过环保实践活动, 有所感悟, 有所行动, 增强了环保意识, 从小树立起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人人有责的思想。

三、组织实验探究, 培养综合能力

教材中的科学实验, 教师演示指导后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他们去观察现象, 总结规律。一个实验包括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器材学生应会认识和操作使用, 实验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去合作探究。

1.在探究实践中, 观察现象, 发现问题, 总结规律。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核心, 是学生体验学习科学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相信学生, 让学生动脑动手,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积极参加科学竞赛活动, 把自己的科学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出来, 相互学习交流, 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沉和浮”这一单元后, 我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造船比赛, 要求学生拟写造船计划, 展示作品, 检验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多。通过制作竞赛, 学生探究物体沉浮的兴趣更浓了, 大胆设想船的设计, 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2.在探究活动中要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把握“导”和“放”的度。“导”不是满堂灌, 说结论, 而是教师跟随在探究路上点拨指导;“放”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在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中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会。教师实验准备充分, 学生实验积极, 但实验结束后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主要原因在于实验中教师放得太多, 没有引领好学生实验探究。

3.在探究活动中, 引导学生借助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想象等思维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思考和研讨。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对学生的大胆猜想和新的发现及时赞赏, 不管猜想如何, 发现怎样, 都调动起学生积极的科学思维。在探究实验中应注意探究过程评价, 包括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计划、实验器材运用、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现象的发现、实验结论的归纳、新的科学问题的提出等。

4.用评价激发学生探究, 促进学生的发展, 使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掌握探究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集思广益、合作交流、互相监督、各负其责、取长补短, 从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实验教学中可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合作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的探究模式组织探究活动, 让学生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验证问题, 得出结论。从现象到结论是探究中的一个难点, 是实验、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总结, 且不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急于求成, 错失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契机。

如何上好低年级识字写字课 篇3

关键词 和谐 兴趣 愉快 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78-01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播撒真诚、爱心和塑造美好心灵的使者。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每天面对着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增长知识,来培养良好的读书的习惯呢?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写字则是一个顶级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两者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部分,也是关键所在。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

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不要越俎代疱,细嚼慢喂,将本来可以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变得机械枯燥、索然无味。

一、让学生在自学中寻找规律,在识字中提高学习兴趣

1.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主动识字。2.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可以问学生:“今天我们要认识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增减笔画”……

二、让学生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

低年级教材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所以,每种方式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因此可以采用以下趣味识字方法:

1.竞赛法。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很好。

2.游戏——找朋友。老师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棋”字说:“我是‘棋’,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象”的学生马上出来和“棋”合在一起,说:“我是‘象’,我和‘棋’组成‘象棋’”。全班读“象棋”。

3.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泡,有水把茶泡;跑,有足快快跑;抱,右手轻轻抱;炮,有火放鞭炮等。

4.摘水果。老师先画出一棵很大的桃子树,再把写有相同偏旁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桃子树上,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桃子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

5.排队组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6.情景法。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也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的热土。

如何上好国学课 篇4

一、善用语言巧表述

好的语言,能够让一节课熠熠生辉。有了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学生在国学课堂中也是一种高尚的享受,有了恰当好处的教学语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唤醒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灵,使得国学课程更好的开展。

1、解释文本的语言

国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用文言文所写,这就造成了今人在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不但是学生,就连老师,对于很多生僻的字,年代久远的文章都很难看懂和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会选用合适的现代语言来向学生讲授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明白古今义的差异,并能很好的理解。就像易中天品三国一样,易老选择了很多很现代的语言来帮助我们的理解。比如说“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我们对于“北部尉”这样一个官名十分陌生,但是与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对比着来说,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这就是新语释旧词的对比性解释运用。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上,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古文底子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学生,教师语言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选用的课堂语言生动活泼且贴切形象,学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

如《弟子规》中的第三课有“冬则温,夏则清”这样一句话。生活在优越物质条件下的孩子们却很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比喻说:“黄香对于父亲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空调。黄香就是一台小空调。”因为孩子对空调很熟悉,可以深有体会的感受到黄香孝行对父亲的作用,同时也让孩子很直观的学习到有关“孝”的道理。

2、形式多样的鼓励语

国学的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复杂,孩子们很难理解和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教师应充分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表情和反映。可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上国学课的积极性。教师的鼓励语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简单的很棒、你真棒等。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鼓励。孩子在得到教师的认同之后,会对教师所表示的认同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关注,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比如说,在班上有一个孩子很喜欢认字,并在学习中学会了很多字。老师发现之后,高兴的夸奖他为“小字典”,而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老师在孩子的眼中发现了骄傲,比简单的一句“你真棒”更有效果。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鼓励语言,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了解。当然,教师课堂上的鼓励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是口头表扬、实物奖励、优胜者特权等等。

二、浓厚生活气息的课堂

1、要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弟子规》这本书,主要教授的是“为人父母怎么做”、“为人子女怎么做”、“为人朋友怎么做”、“为我怎么做”等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弟子规》最现实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如何去贯彻这一目标?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成效?关键是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善于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结合课本与学生共同剖析文本内容。比如在《弟子规》中的第五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德有伤,遗亲羞;身有伤,遗亲忧”。我们可以结合调皮捣蛋的学生的例子来加以讲解,让调皮的孩子自己来说说其中的见解和感悟,让其有切身体会,同时也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皆国学。并适时的将德育和安全教育贯穿其中,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2、实际生活情景的模仿

《弟子规》中着重讲的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在课堂上实现结合的最好办法就是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将课本内容直观、形象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在上《弟子规》第九课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表演情景“见到老师时(路上、下课后)”,有些同学的表现差强人意。但是当老师第二天早上来学校上课时,却发现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主动跟老师问好,并让老师先进校门。下课的时候,改变了蜂拥而出的陋习,而是等着老师先出去,他们才走出教室。通过情景模拟,省去了老师辛劳而又无用的说教,让学生自己去明白:什么是真善美,让学生发挥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深了对国学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对于儿童来说,国学相对枯燥无味,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热爱国学。针对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征,我们需要将相对枯燥无味的国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所必须的法宝就是讲故事。教师在充分理解课文意思之后,利用书籍或者是网络资源查找与文章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作为作业布置学生搜集查找,在课堂上进行总汇,以师生共同讲故事形式来上国学课。不但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了国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外,我们还可以选用经典诵读、知识问答、你做我说等多种形式来上好一节课,保持学生的对国学好奇心和新鲜劲。再比如单就诵读这一项来说,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像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pk读,诗句接龙读、问答式读„„尽量做到课堂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断的刺激学生,以达到我们国学课的要求。

当然,除了学校课堂之外,我们还有家中、社会课堂。孩子能不能学到国学知识,能不能学好国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于家长和周遭的社会环境。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学校里的课堂,更应该

作为国学教师,就更应加强学校课堂与家中、社会课堂的联系,平实多布置一些让家长、社会中人能共同参与的活动。家长应是国学教育有力的后备军和实施者。在课堂外,家长应积极响应学校、教师的号召,同孩子一起感悟经典。通过学校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同时着手,让我们的孩子在诵读经典之后,将知识内化为行动,内化为气质。

四、发挥总策划的作用

国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关键在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他们由“妈妈说”转变为了“老师说”。教师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黑暗中指引光明的火炬。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很多孩子在刚开始并不是讨厌某门课程,而是因为讨厌课程的任教老师才不喜欢某门课的。作为一名国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做好国学课堂上的总策划。只有我们自己有一桶水的时候,才能给学生一瓢水。我上课时一般将课堂分为六个环节,即看看(文章包括哪几个部分、有什么故事、插图)、读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通读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想想(有什么不懂的、值得学习的地方、批判的地方)、议议(交流自己的想法、评议是非;师总结性评价、讲故事)、背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练练(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全方位的发展孩子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孩子自己去品读、去发现。

教师作为总策划者,在备课、上课的时候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条件施教。立足于生活这个大背景,将国学教育贯穿于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还是听专家的说法吧,读!国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不求甚解,熟读成诵。

如何上好公开课 篇5

当前对公开课的定位有点错位和异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眼里,英语公开课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对于上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一个崭露头角、获得关注、赢得荣誉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个别上课教师想借公开课一鸣惊人,毕其功于一役,成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已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专家、教学同行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学校和当地行政领导的教育意志,教师和学生早被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但是,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对公开课要有客观理性的认知。

1.正确定位,凸出研究意识。

虽然教育界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公开课提出强烈质疑,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开课作为评价和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起来的。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既可以用来赛课评奖,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可作为一种研讨方式,用以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后者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那种过分强调公开课的展示选拔性质的风气和做法,肯定会诱导和强化教师的外在动机,是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认识到,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英语教师要争取多上研讨课,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个性探索;另外一方面,也呼吁公开课的主办部门要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优秀教师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唯一依据,否则公开课就会流于形式,背离课堂教学研究的本身价值。

2.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应该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一种凝练和提炼,而当前的公开课要么太注重包装,胭脂味太浓;要么过于追求尽善尽美,教学环节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关联,以自己的平时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如果公开课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异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上课教师也是很难“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语教师要树立“只有注重平时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公开课”的观念。

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原生态的特征。真实的课,就应该有缺憾,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3.积极主动,珍惜开课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1[1],教龄(1—3年)与教龄(4—6年)上过公开课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教龄(7—18年)和教龄(19—30年)的教师。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机会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让某位教师上公开课,是学校对他的一种认可。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往往会获得更多机会,而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其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条关于公开课评价标准的潜规则,让不少青年老师担心上课失败而给自己和学校蒙羞,从而对公开课望而却步。

如果把公开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展示,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自然是合清合理的。但考虑到公开课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功能,则应该给年轻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年轻教师正处于探索和尝新阶段,具有更强的发展动机,上公开课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起步更为重要。

名师的公开课要偏重它的示范、宣传和学习功能,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则重在研讨和促进其专业发展。建议公开课主办单位要合理设置这两类公开课,并适当向年轻教师倾斜。另外,青年英语教师也要不怕苦不拍累,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不论公开课的级别是高是低,都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开课任务,绝不推诿。

二、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寝食难安是所有老师在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对于开课经验鲜少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保持适度焦虑。

因为要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线中,所以在面对公开课任务时,很多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如紧张、忧虑、恐惧、犹豫等。这是一种自然反应状态,是教师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

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有助于上课教师保持适度兴奋度,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激发身体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当然,焦虑也不能过度,否则,带来的只是恐惧害怕、心烦意乱和士气低落。焦虑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紧,它会断掉;如果拉得不够紧,张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做好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我们就要学会找到平衡点,保持适度焦虑。

2.独辟蹊径,选准新切入点。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有点固化,大部分老师都喜欢开设课文阅读教学的课型;教学方法也老套,千人一面,不外乎让学生略读和扫读,回答几个问题,做一些True or False的练习,没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机会自选上课内容,我建议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去探索一些无人问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中,一位青年老师敢为人先,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原因是这种课型一般都以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易显得沉闷。

但是,这节公开课由于教学内容选择大胆和教学设计新颖,而出奇制胜。本堂课中所采用的语言知识语境化教学方式,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在本次活动过后,该上课老师还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学展示。应该说,这节课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同一个石头激起千层浪,激起我市英语教师对语言知识教学的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

学校或教研单位在安排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统筹兼顾,做到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例如,苏州市现在提倡一种单元系列公开课,即把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多个课时,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来授课,这些课受同一个话题所统领,前后之间互相衔接,较好的呈现了单元教学的全貌和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这种系列公开课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彰显个性,汲取集体智慧。

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要有上课教师的独立思考,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思想,不能是平时课堂的简单重复或再现。教师也不能逢场作戏,只会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去参考网络资源,或听取集体备课的意见。在整合资源和征求意见时,要懂得取舍,最漂亮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要挑选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否则,就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大煞风景的失败课型。

一是,“撞衫课”。在同题异构观摩课活动中,常有一些上课老师的教学步骤存在雷同,甚至连图片和问题都一模一样。本来是相同的课题,由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来解读,结果变成“同题同构”,弄得听课教师一片哗然,不知道是谁抄袭谁的。课后一问才得知,他们参照了同一个网络资源。道理很简单,你能轻易找的资源,别人也可以不费力气的搜索到。

二是,“杂烩课”。在一些不恰当的集体备课中,年青教师由于人微言轻,言论主张不受到重视,被晾在一边;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全部由资深教师说了算,你一言我一语,拼凑而成。这些主意单个看都很漂亮,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灵魂主宰,无论怎么看都别扭。这就好比用多个女明星最美的五官,拼凑成一张脸,那么这张脸不但不漂亮,而且多半不协调。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可取,它扼杀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执教者早就沦为一个照本宣科的传声筒。三是,“模仿秀”。有的上课老师采取“拿来主义”,对照着名师现成的经典课堂案例,一笔一划的学着做。但是,由于上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名师的教案不相吻合,看起来像一个本来适合休闲穿茄克衫的人,结果穿上了一件笔挺的西装,那么怪异。或者由于上课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如此高深的教案,看起来好似一个小子,穿着尺码大一号的衣服,那么别扭。

4.挖掘资源,精心制作设计

对于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关资料。这就需要上课教师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删繁就简,必要时,甚至要忍痛割爱。“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积,学生得到的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狂轰滥炸,一节课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却丧失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我们要学会量体裁衣,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有些材料适合于讨论分析,有的适合角色扮演,有的适合观看影视作品,有的适合于欣赏感悟。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还要符合上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班级善于表演,有的班级乐于思辨,这些都是上课教师要考虑的因素。活动设计要追求有效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制作课件时,我们要追求一种简洁、典雅、明快的风格,力求注意以下几点:⑴不盲目追求高级软件,用ppt制作的课件就完全可以满足公开课的需求;⑵但求有效实用,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教学内容;⑶课件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做得,颠三倒四,一会儿往前翻,一会往后翻,影响教学的流畅性;⑷课件背景和文字要选择反差较大的颜色,最好选定一两种颜色,不要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齐上,引起视觉疲劳;⑸一节课上使用课件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把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教学内容一字不漏的打在PPT上,把上课变成“看电影”。

5.好“课”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开课,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看怎么个磨法。如果把一堂课当作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应用科学方法,使课越磨越新,成为高水平的精品课,这种科研式的磨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性的打磨,能更好地促进上课教师与研讨人员的专业发展,使他们能听到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设计。我们要对“打磨”二字有正确的辩证性理解,要反思两个问题:打磨什么?怎么打磨?

首先,上课教师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师本身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去“磨”学生,更不是上课老师与上课班级进行的课前“彩排”。相反,上课教师是通过打磨,对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预期和了解,必要时对教案做一些微调。

其次,公开课的打磨主要有试课和议课两个过程。试课可以“一课多上”,但第二次试课要在不同的班上进行,而且不应是跟相同的学生进行“故伎重演”。要求每试讲一次,在教法或学法上要有所改进或新的突破。而对于议课,可以由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讨论,挖掘出亮点、失误及其原因,调控措施等。执教者虚心听取别人的评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的吸纳别人的建议。

三、做好课中的实施工作

在课堂上,上课教师就像一个能说会道的导游,把好山好水呈现给游客。不同的解说方式会使游客对同一个景点有着截然相反的感受,“家乡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所以说,公开课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个人魅力。

1.营造气场

心理学研究发现1[2],情绪无论好坏,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课堂上学生的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上课教师的情绪所左右和支配着。所以说,我们无论多么紧张,在进入上课教室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拿捏好表情、动作和语气。有人说,要上好公开课,教师需要一种“人来疯”的劲头,不能畏手畏脚,顾虑太多。听课教师越多,我们的展示欲望越强烈。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喜欢撒欢,爱表现自我,以此来吸引客人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

上大型公开课时,我们英语老师也需要这种“精气神”,挥洒自如,魅力四射,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气场,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进入“人课合一”的佳境,忽略旁边听课教师的存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眼睛只盯着学生看,否则听课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哈欠,就能扰乱你高涨的心情和清晰的思路。

2.走近学生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跟学生聊一聊轻松的话题或讲英语笑话,缓解紧张情绪。跟学生交流时,多使用人称代词we,少使用让人感觉生疏的you。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使用遥控鼠标,这样教师就可以脱离有线鼠标的束缚,从讲台上走到学生当中去。

在课堂上,不要老是让几个优秀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这样容易排斥其他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事先了解到七八个英语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这些学生开始,来逐渐调动气氛。

如果了解不到学生名单,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来判断,如果学生的眼睛主动迎合你,那表面他们已知道答案并且有发言的欲望,否者会顾左右而看其他。叫不认识的学生发言时,我们不可站在讲台上用手指头乱指,最好走到他们身边,轻拍一下桌边,这样做显得亲切,还能听清楚学生的发言。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面特征和上课表现,使用一些有趣的词语来称谓他们,取得幽默效果,例如,the smart boy, that handsome gentleman, the pretty girl, the girl with beautiful eyes.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表现不错,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扬和鼓励他们,最好具体一点,煽情一点,例如,I love the end of your story.It is so surprising.又如,You did a great job.I’m proud of you.3.抖响“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小品、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同样,我们的课堂也要有“包袱”,要有幽默,有悬念,有动人之处和点睛之笔。

上课老师要学会声情并茂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做好铺垫,层层推进,把之前酝酿好的关键部分说出来,把包袱给抖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包袱儿”能否抖响,灵活运用语言是关键,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适地耐心巧妙地运用语言,做到“铺平垫稳”,才能取得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

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例如沁人心脾的语音语调,随心所欲的口语表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公开课堂上的风采,都是来自于平时的修行和一点一滴的积累,靠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所以说,即使平时再忙,英语老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和口语表达的操练,不可荒废了口语。

4.发清指令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给学生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配合。借班上课时,常有上课老师抱怨学生如何死气沉沉,如何不配合。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教师模糊不清的课堂指令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变换教学环节时,我们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英语来发出指令,毕竟是借班上课,学生需要一点时间来磨合,来熟悉上课教师的表达方式、语速、语音和语调。

课堂指令不应过多,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检查落实。在布置一个较长任务时,英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逻辑性,前后信息要和谐连贯,并且可以在句子之间可以加入first, second这一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榜样示范、重复指令、变换表达方式、放慢语速等手段来帮助理解。

5.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经常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发生。如果处理不当,一堂精心设计的课就会功亏一篑,常见的突发事件有: ⑴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不按照规矩出牌,超出预设轨道之外,这时候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顺水推舟,保护好这种“动态临时生成”的知识,甚至允许学生走偏一小段路,再及时介入和干预;

⑵电脑等设备故障也要重视,教师要在上课前带齐所有资料,调试好设备,主要检查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的情况;并且要做好预案,以防万一;

⑶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不够了解,设置的教学任务难度过大,教学进程不流畅,动不动就“卡壳”,这时老师要灵活机动,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小意外可以把苦心设计的课搅得一塌糊涂,但也可以带来新的生机。所以,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偶发事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它能反映出老师应变艺术的水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四、做好课后总结

青年英语教师在公开课之后的自我剖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是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探索规律和形成特色的快车道。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曾经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参与评课,听懂弦外之音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和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不过,在公开场合,听课教师往往碍于情面,很难做到开诚布公的说出对这堂课的全部真实感受,一般都是尽挑好话说,即使有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婉转的一带而过。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会听明白别人评价的言外之意。如果有机会,最好在私下里有选择性的跟听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

2.课后小结,厚积才能薄发

公开课凝聚着上课教师沉甸甸的付出,很有必要做一次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在写课后小结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写的实,实事求是,记录的内容要真实,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⑵写的快,趁热打铁,时间一长,会有所遗忘;⑶写的深,必要时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后小结是青年教师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的最好办法,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3.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

公开课是教学论文的发源地,这一点是我最深刻的个人体会。每次开设或观摩一次大型公开课过后,我都有一篇相关的教学论文发表。刚开始写论文时,我们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住自己公开课的某一个亮点,哪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环节。课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主题。例如,我早期曾对一次公开课的板书设计做一些思考,写成一篇文章《英语课文教学的几种板书设计》,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7期。

结束语

对青年英语教师来说,开设好一个公开课肯定是一项让人心力交瘁的巨大工程。但是,每当上完一次公开课时,我们肯定会脱胎换骨的感觉:我又进步了!我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公开课也需要“人来疯”和“抖包袱”

今天,张家港市初中英语评优课在我们学校举行,有6位上课教师。在听课间隙,与英语教研员张萍老师等评委探讨了一番,深受启发,颇有感想,现记录如下,希望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所裨益。

【关键词】:会抖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或小品中的搞笑技法,其中的笑料让观众捧腹大笑。其实,我们的教学设计也要有包袱,有悬念,有动人之处和点睛之笔。上课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做好铺垫,层层推进,把之前酝酿好的关键部分说出来,把包袱给抖出来,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关键词】:人来疯

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喜欢撒欢,爱表现自我,以此来吸引客人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但它不是病。上大型公开课时,我们英语老师也需要这种“人来疯”的劲头,让自己的魅力四射,用“精气神”去感染学生,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气场,我的地盘,我撒欢。

【关键词】:有底气

沁人心脾的语音语调,随心所欲的口语表达,是基本条件。因为过不了说课这一关,就拿不到大型公开课的入场券,公开课堂上的风采,是来自于平时的修行和积累,靠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平时再忙,英语老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关键词】:有灵气

在说课时,教研员张萍老师就不辞辛劳,一一指出入围选手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有的老师心有灵犀一点通,马上就能领会张老师的意图,做了适当修改,课堂自然出了彩头。而有的老师似乎缺乏一点灵气,教学设计在低层次上来回徘徊,在高度上没有突破。

【关键词】:有创意

在说课时,就发现有几个老师的教学步骤,有着惊人的雷同之处,有的甚至连图片和问题都一模一样。想必她们都是参照利用了同一个网络资源。在这种大型的赛中,选手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意,最好自己先备课,再去参照网上的课件和征求别人的意见。

【关键词】:有高度

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起到引领作用,要有让听课教师眼前一亮的original ideas,不能是平时课堂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试想一下,如果你大宴宾客,来了一大堆的亲朋好友,而你只用几个家常小菜和粗茶淡饭来款待,他们会做何感想呢?

【关键词】:指令清

如何上好融合课 篇6

课前需要拟定教学方案:以月计划为主,周计划为辅,进行主题活动训练。

开始教学时要让每个小朋友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让他熟悉班上的小朋友,并能分辨小朋友的名字。辨别常规指令,如:坐、立、跑、跳、停、认识自己、听自己名字有反应别人名字没反应等等,为遵守游戏规则做基础。

进行社会性融合教学时如:

月计划,主题:《找朋友》

目的:培养小朋友主动性、配合性、社会集体性。

①第一周:以《找朋友》歌为开头,小朋友自己主动去找朋友握手----抱抱-----再见②第二周:找朋友交换玩具③第三周:换位置游戏,丢手绢(把手绢丢给好朋友)④第四周:好吃的与好朋友分享。

融合班有6个小朋友一起上课,一个老师辅助一个家长听课,进行主题教学第一周,小朋友找朋友缺乏主动性,这是我就想到找两个小朋友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并接受小朋友欢迎和赞扬,经过一周的训练每个小朋友都能主动找朋友抱抱、再见。

第二周小朋友交换玩具,要先让他们明白“换”和“给”的意思,老师手里拿一个玩具让小朋友先举手后表达“我要”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个玩具,玩30秒后,老师发指令让每个小朋友走过来与老师(小朋友)换玩具,全部换完后再把玩具给老师,通过一周的训练小朋友都很愿意与他人交换东西。

玩游戏时,要让小朋友注意游戏规则及遵守游戏秩序。玩换位置游戏开始时,小朋友都比较茫然,需要老师辅助但一周里的第三天,小朋友中有三个摸清游戏的规则起到带动作用,不会的小朋友也在注意其他小朋友换位置的过程,一周后大多数小朋友已经明白游戏规则,但隔两天要复习“换位置”的游戏。

好吃的与小朋友分享中遇到点困难,有三个小朋友不肯把自己爱吃的东西与小朋友交换和分享,几次都没有交换成功,最后想到发给每个小朋友的食物都是自己不爱吃的,让他们去交换自己爱吃的食物,这次成功啦!几次训练后小朋友很主动的与好朋友进行食物分享,这时我又把他们不爱吃的变成自己爱吃的食物,观察他们的反应,有2个小朋友交换的动作很慢,好像很不情愿交换,但在老师多次强调下,终于改变他们的观念。

作为融合班主教老师压力很大,但通过向领导和其他老师学习以及他们给予我的鼓励,让我的教学进步很多。每次看到班上小朋友进步也许只是一小步进步,我们老师都会很开心。融合班小朋友加油!

如何上好复习课 篇7

一复习课的特点

第一, 似曾相识的疲劳性, 随时间的流逝, 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程度会越来越高。他们对学过的内容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书了然, 合上书茫然, 但是, 已学过的知识对他们又会产生审美疲劳, 不想再见。

第二, 时间短、头绪多、容量大、节奏快。

第三, 对教师的要求高,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大纲和考纲, 了解知识的纵、横向以及内在联系。

第四, 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由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时间长, 很难将支离破碎的知识连成整体,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导致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所以, 无论哪种类型的复习课, 都应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进行纵、横向联系, 进而优化所学的知识, 使其系统化、科学化。

第五, 需要知识的迁移性训练。

二复习课的教学原则

1. 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 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 不要用老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

2. 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 针对性强。谈到针对性, 在复习过程中, 要针对班情、学情、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的薄弱环节、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紧扣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3. 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 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的内容, 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4. 实效性原则

复习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弄懂原来不懂的东西、捡回遗忘的东西、强化重要的东西。因此, 还应遵循实效性原则, 要讲在关键处, 练在薄弱和紧要处, 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三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教案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时差 (时代) 有不同的教学方案。

1. 处理好三种关系

第一, 教材与教辅的关系。复习课, 尤其是初三总复习, 容易重教辅资料轻教材。众所周知, 教材中的内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所以, 在第一轮复习中, 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 把其中的重要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变式练习或对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全新设计, 设计出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以便牢牢抓住基础。

第二, 看书与练习的关系。复习课往往重练习轻看书, 然而, 看书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首先, 我们要把看书和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看—练—讲”或“看—讲—练—讲”的方式。不过, 老师在要求学生看书之前必须告知他们看书的目的和任务, 否则学生要么不愿意看书, 要么看书之后也没有收获。其次, 检查布置的任务。再次, 做根据课文改编的同步练习。最后, 做教辅资料上的能力提升练习。

第三, 讲解与练习的关系。复习课易出现重讲轻练或重练轻讲, 二者均不可取。在复习中应讲练结合。我认为采用“练—讲—练—讲”的方式或“讲—练—讲—练”的方式较好。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当堂课的复习内容设计练习, 通过练习归纳知识要点 (可由学生归纳) , 然后再做巩固或迁移性训练。第二种方式是根据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 再做针对性练习, 通过评讲巩固复习内容, 然后再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 解决好三个 (容易忽略的) 问题

三个问题, 即预复习、课堂活动、趣味性。

3. 制定出五个流程

第一, 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 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 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时, 可先粗后细, 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 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第二, 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 分清解题思路, 弄清各种解题方法的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 进行对点——线——面——网的总结, 做到把点串成线、把线联成面、再把面结成网, 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 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

“清”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 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 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 也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第三, 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点作进一步的分析, 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 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 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

第四, 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 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 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 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 帮助沟通与辨析。

第五, 评, 包括评价和评讲。评价是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 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 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 改进学习方法。

评讲是老师对练习进行分析、讲解。评讲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做到举一反三。

如何上好一门课 篇8

如何上好这门课?笔者认为,应多方面着手、全方位努力、全身心投入。首先,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和导游专业的教学计划,了解所上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课程的重点、难点所在,以便高屋建瓴,从一开始就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从全局理解、把握好这门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所有教学环节。二是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基本信息和该课程开课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风貌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才能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自觉性和针对性。

一、搞好导游教学的组织设计工作

众所周知,最基本的教学过程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总结,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何上好《导游实务》这门课,笔者在这里想重点说一说教学的组织设计。在进行教学组织设计时,笔者注意了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第一,采取校企联合团队教学,统一理论和实训教学大纲,进行一体化教学,自编试题库和案例库,构建能力为本位的开放的、全程化的考试系统。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联系我国旅行社企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实际,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案例教学、课堂及小组讨论的研讨式教学、校内和校外情景模拟教学等,并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三,以主讲教师讲授为辅,教师指导学生训练和自主学习为主,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训相结合,建立实训为主的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知识的吸引力,也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第五,专门成立学生导游管理委员会,指导学生利用双休日、假期、黄金周等课余时间参加一线的实习锻炼,以达到把课堂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的目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教学上,通过校内、校外两个环节并举,在校内拥有模拟导游实验室,在校外建立一批稳固的实习基地。

二、进行模拟导游训练

上好《导游实务》课,除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设计外,组织进行“模拟导游”活动,也十分关键。《导游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论结合实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行模拟导游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

1.语言交际技能训练

这一项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和导游词讲解能力。大多数情况下,导游员提供导游服务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实现,因而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难把课堂当中所学的知识与导游词巧妙结合起来。他们讲解空洞乏味,自己不知所云,游客也没有兴趣听。其实这倒不是他们不愿意说,而是缺乏现场训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现场导游”的模拟训练,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的目的。其中,具体包括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普通话与口语表达技能结合训练、外语口语表达训练、导游词编写与讲解训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导游词,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好自己的导游词。在课堂上,笔者通常会让学生分组对每一个标准化的模拟导游进行比较和点评。针对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通过启发进行诱导。经过反复训练,学生们克服了课下倒背如流、现场磕磕巴巴、千篇一律的讲解弊端,逐步做到了讲解的口语化和艺术美感。

2.综合文化素质训练

这一项内容主要包括导游人员所必需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建筑、宗教、艺术和民俗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旨在为学生出色地完成讲解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专业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富有知识,是从事导游工作的起码条件。导游业务知识是导游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导游员应非常熟悉旅游路线、交通、餐馆及宾馆、旅游商店、停车场甚至厕所的方向位置,才更有利于做好导游工作。为此,笔者常组织学生对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和著名景点进行考察,使他们熟悉、掌握各景点的间隔距离、门票、参观所需时间以及其它规定情况。另外,秦皇岛的市内各大娱乐项目、价位、特点,以及各大饭店的价格、接待量、设施条件、服务水平、位置、级别等,都是考察的具体项目。通过这样的活动安排,使学生在亲身的考察与比较中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学条件。

成功的导游讲解必须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笔者认为,应把旅游文化与人文知识相结合作为讲解训练的重点。例如,在进行“靖江王陵”导游讲解时,要求学生既要纵向讲解靖江王陵的历史特点及游览价值,又要横向与我国陵墓建筑相联系,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不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丰富了学生有关历史、地理、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3.导游服务技能实训

这一项内容主要包括對学生进行导游服务程序与规范、人际交往和与人合作规范、个性化服务规范、特殊问题(事故)处理规范等方面的实际训练。实习、实训是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的主要机会。为此,应加强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建立并健全模拟企业服务流程的实习中心,为学生强化技能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结合,笔者将主要做法总结为以下三点:

(1)案例教学。在完成常规教学内容教授的同时,每个专题都应穿插案例教学的内容。笔者将自己在专业报刊、互联网以及自身的实践中收集到的真实案例搬上课堂,与学生共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导游工作的感性认识。

(2)校外实训。在一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选择秦皇岛当地有代表性的景点,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讲解,进行导游服务全过程的规范训练。例如,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天下第一关、老龙头等旅游景点做实践导游,让学生模拟导游服务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这样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一种真实感,为学生提供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评价的可能性。为保证实训效果,笔者一般都提前一个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例如,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景点导游词,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讲解,过关的同学才能参加校外实训。

(3)校企结合。仅仅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实验室和语音实验室来强化学生服务技能,是不够的。它限制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交往。因此,与各酒店、旅行社、景区、铁路机场等旅游企业部门携手,开辟实训基地,既可以解决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接受学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外,还有机会接受旅行社经理及一线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指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的课程安排,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并领会旅游服务行业的精髓,熟悉导游工作程序,并掌握旅游景点的导游内容和方法。这样,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到导游之间的过渡期,从而受到各旅游企业的欢迎。

【如何上好写字课】推荐阅读:

上一篇:小学作文可爱的小狗汪汪下一篇:白果树与李半仙美文摘抄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