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2024-07-12

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精选8篇)

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以下简称“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部门是指与中央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中央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结转结余资金是指按照财政部批复的部门预算,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时,未列支出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

第四条 中央部门结转资金是指预算未全部执行或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预算资金。中央部门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和项目支出结转资金。

第五条 中央部门结余资金是指项目实施周期已结束、项目目标完成或项目提前终止,尚未列支的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因项目实施计划调整,不需要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预算批复后连续两年未用完的预算资金。

第六条 中央部门统计结转结余资金,应以单位会计账表相关数字为基础,并保持一致。

第七条 中央部门结转结余资金应扣除以下两项资金:一是已支付的预付账款;二是已用于购买存货,因存货未领用等原因尚未列支出的账面资金。

第八条 预付账款在以后年度收回资金,或出售存货收回资金的,收回的资金应按照本办法相关规定管理。

第二章 基本支出结转资金管理

第九条 中央部门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包括人员经费结转资金和日常公用经费结转资金。

第十条 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原则上结转下年继续用于基本支出。

第十一条 编制年度预算时,中央部门应充分预计和反映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并结合结转资金情况统筹安排以后年度基本支出预算。

第十二条 财政部在批复部门年初预算时一并批复部门上年底基本支出结转资金情况。部门预算中批复的基本支出结转资金数与部门决算批复数据不一致的,以部门决算数据为准。

第十三条 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因增人增编需增加基本支出的,应首先通过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安排。

第三章 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周期内(基本建设项目竣工之前均视为在实施周期内,下同),年度预算执行结束时,除连续两年未用完的预算资金外,已批复预算资金中尚未列支的部分,作为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周期内,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第十六条 编制年度预算时,中央部门应充分预计和反映项目支出结转资金,并结合结转资金情况统筹安排以后年度项目支出预算。

第十七条 财政部在批复部门年初预算时一并批复部门上年底项目支出结转资金情况。部门预算中批复的项目支出结转资金数与部门决算批复数据不一致的,以部门决算数据为准。

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篇2

一、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的形成及管理状况

(一) 财政专项资金的定义

财政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 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 专款专用, 不能挪作他用。

从支出性质分类, 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 (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 和公用部分 (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 ;从支出用途分类, 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二) 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的形成原因

1. 预算编制方面的原因。

在编制每年的部门预算时有的部门单位没有按规定将上年的专项结余编入下一年的预算, 财政预算安排也未考虑部门上年的专项结余, 导致专项结余不仅没有重新安排或收回, 反而逐渐增大。

2. 预算执行方面的原因。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做得不够, 缺乏科学论证, 项目不能正常实施, 导致资金长期沉淀;二是由于各种原因, 项目未按批复的计划如期完工, 为了迎接项目验收检查, 将未完工项目挂暂存科目, 又因后续工作缺乏监管, 导致资金长期闲置, 三是项目在执行之前没有经过必要的可行性论证或者因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考虑不当.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最终形成结余资金。

3. 管理方面的原因。

项目按计划实施完成后, 由于加强项目管理、优化设计等原因减少了项目支出而形成的正常财政专项资金结余。部门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认为只要做到了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就可, 没有考虑如何按规定处理结余, 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从而导致财政专项资金长期结余。

4. 制度方面的原因。

凡是争取上级对地方重点项目的扶持, 大多数都需要地方资金配套, 这种形式虽然能带动地方投资的积极性, 但是, 多数贫困地区都由于地方财力拮据, 配套资金不能全部到位。由于地方财力方面的原因, 专项资金地方配套不足导致资金不能拨出形成暂时结余。特别是涉及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类的保障性专项, 都涉及到地方配套的资金, 而且配套的比例都较大,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 只能靠借贷款来解决, 导致一些项目的配套资金难以落到实处。配套资金跟不上, 项目就不能及时开工, 上级安排的资金也不能及时拨付, 形成了暂时的结余。

综上, 财政专项资金结余可能结余在项目单位, 也可能结余在财政部门。结余在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存在财政专户, 结余在单位的专项资金存在单位账户。

(三) 财政专户的管理状况

财政专户 (或称财政资金专户) 是各级财政部门为核算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财政专项资金均存入财政专户, 通过财政专户进行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留存于财政专户, 以保证专款专用。

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三农、环保、保障等民生项目的投入, 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 名目繁多、金额很大。为保证专款专用, 上级财政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以文件或制度形式制定了各类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办法, 一般都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项目单位设立专项资金账户进行核算。项目完工后, 专项资金结余存在专用账户, 每年结转, 长年积累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一般都要求按项目进度和实际需要进行拨付。但在实际拨付到项目单位前, 国库资金采取“以拨作支”方式调入财政专户的情况仍然存在, 不仅虚增预算执行进度, 而且使资金全部沉淀在各个专户, 分散在各个商业银行。一方面导致财政专户积存了大量的闲散财政资金, 另一方面又使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等等所需资金因国库财政资金紧缺而得不到及时满足。

近年来, 财政专项沉淀资金规模日益扩大, 虽然做到了专款专用, 不挤占挪用, 由于没有及时处理财政专项资金结余, 财政专户的数量也超出了当初的预想, 开户银行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日益加剧, 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此引发的其他弊端也逐渐浮现并引起重视。

二、对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管理的建议

(一) 加强对专项资金结余的分类处理

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清理, 主要是围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合法性和绩效性开展清理检查工作。掌握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结余情况, 并根据不同情况对专项结余资金做出上交结余款、调整项目或变更使用等具体操作规定, 确保资金的有效规范使用, 使沉淀的财政资金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为了提高专项资金清理的效益, 清理的形式主要通过自查自纠和重点督查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 严格预算管理, 提高专项资金安排的科学性

一是在编制预算时, 部门应将上年的专项结余纳入下一年部门预算管理, 以从源头上控制预算;二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评价不达标的项目, 取消项目实施部门下一年度同类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资格。

财政和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查项目立项的相关资料, 实地察看项目前期准备情况, 借以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同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尽可能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和资金拨付时间, 避免资金闲置、截留。

第一, 为了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财政部门在分析项目执行情况的基础上, 对执行进度慢、效率不高的项目提出预算调减意见, 调减的预算指标由财政部门批准报备后在同单位不同项目下适当调用, 以减少财政资金支出压力。

第二, 项目支出专项结余, 经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 由各单位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但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对于跨年度项目, 当年预算已经做了安排的情况下, 财政部门可以适当调减该项目当年预算, 避免项目产生新的年度结余;在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时, 要认真核实该项目规模及实施情况, 对虚报项目规模、套取财政资金的项目要坚决核减该项目支出预算, 直至取消。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在认真分析结余资金状况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从制度上、源头上规范结余资金的管理, 减少结余资金的沉淀,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对结余资金管理要分类型管理, 统筹安排,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 对专项资金结余实行备案管理

各部门在项目实施完后, 应将本项目专项结余资金情况报财政部门备案, 备案后再根据《行政单位财务准则》关于“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经费结余, 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 方可使用”的规定, 按要求对专项结余资金上缴财政或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按照支出性质的不同, 将结余资金分为三类, 即基本支出净结余、项目支出净结余和项目支出专项结余, 本文探讨的是项目支出净结余和项目支出专项结余。对项目支出专项结余采取财政审核备案管理。财政审批管理, 指各部门使用结余资金时, 要向财政部门提出使用申请, 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动用;财政审核备案管理, 指财政部门在每年年初对部门结余资金进行确认时, 对上一年度的专项结余项目及资金数额进行确认、备案, 各部门按照既定的项目用途结转使用。

(四) 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

中央下达地方资金, 多数要求地方配套, 以使地方更好地履行相应的审核职能, 将政策落实到位。地方财政在履行相应的职责时, 面临着财力不足的困境与接受监督检查时配套不到位的风险。若本级配套资金不到位, 项目不能进行, 上级拨入的专项资金用不出去而形成结余。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地的财力不均, 在此, 建议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配套资金分配比例。

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 应合理降低地方配套的比例。由于这些地区财力有限, 仅能保证吃饭及办公经费开支的情况下, 要实现专项资金配套非常困难。在上级专项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为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应改变多人有份、利益均沾的“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配模式, 提高资助资金的集中度。

其次, 应提高欠发达地区项目总投资中省级补助资金的比重。从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薄弱、落实配套资金存在困难的现状出发,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项目的上级补助力度, 降低地方财政自筹资金比率, 保证关系民生的环保、计生、社会保障等项目能够及时顺利开展, 以使省级专项资金能够发挥良好效益, 为民造福。

如此, 才能及时将上级财政拨入的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相关项目, 减少专项资金结余在财政部门, 统筹安排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 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

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对结余资金管理中有违规行为的可以实行问责追究制度, 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相关法律制度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除了社会监督, 财政部门应联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不定期的联合专项检查, 对历年各单位往来款项、各种不同类型的结余资余进行摸底排查, 找到原因, 提出解决办法, 在分清性质、分清责任基础上统一清理, 彻底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进行通报批评, 真正使单位树立起合理、合法、合规、有效的财政资金使用意识。

摘要:近年来, 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频繁出现, 结余资金长期挂在单位的暂存款科目中, 有的单位和公用经费混用, 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有的长期挂在账上未作处理, 导致专项资金沉淀。这种做法违反了我国相关财经法律法规, 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级财政部门应该从加强对专项资金结余的分类处理、严格预算管理, 提高专项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对专项资金结余实行备案管理、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等方面入手, 全面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的管理。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斌.浅议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J].事业财会, 2008 (1)

[2].张岚.加强财政专户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J].财政税务, 2006 (7) 下:72-73

[3].李晓菊, 孟威.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会计之友, 2007 (1) :11-12

[4].颜蕾.海南省财政结余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金融2009 (1) :40-42

[5].财政部.200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M].北京:中央财经济出版社, 2007

[6].魏俊维.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结余管理的建议[J].现代审计, 2012 (2) :29

[7].王耀鹏.加强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管理的对策[J].中国财政, 2009 (14) :73—74

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篇3

一、县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形成原因

县级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是指与县级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在预算年度内,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当年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欠完整。有的部门单位没有按规定将上年的结转结余资金编入下一年的预算,财政预算安排也未考虑部门的上年的结转结余,导致结余资金不仅没有重新安排或收回,反而逐渐增大。

二是预算执行欠到位。部门预算约束力不够强,年中特别是年末调整频繁、追加较多。政府部门有强烈的预算最大化冲动,想方设法争取资金,争取了远远超过自身消化能力的预算,最终却花不出去。部门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少部门认为财政预算一经下达或资金一旦到账,财政资金就属于单位所有,预算执行快慢则由单位自行把握;或者认为只要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就可,没有考虑如何处理结余,甚至有意“隐匿”专项经费结余。

三是项目申报分配欠规范。项目资金是“唐僧肉”,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加之分配过程缺乏规范、透明的制度体系,部分专项资金缺乏科学合理论证。为了得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各地各部门以各种名义大量包装、申报项目,出现了一些项目重复申报或不实申报等问题,项目资金到位后却无法按要求实施,形成大量项目结余资金。

四是专项资金拨付欠合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但资金到位普遍缓慢,往往集中在下半年,还有不少在12月份才到位,存在“上半年等钱用,下半年催用钱”的现象。由于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很多项目当年难以完成项目建设,有的甚至当年难以开工,项目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的比例较大。

五是会计核算欠准确。一些单位核算年度收支结余时,把本年收入支出对冲后,把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一并纳入“结余”科目,滚入下年使用,用于弥补工作经费。专项收入进账时不记专项收入,而是记作暂存款,年终结转把暂存款调收入,进入经费结转,从而达到当年占用专项资金的目的。一些单位项目已经实施、支出事项已经发生,但不在规定时间内结算、报账,形成账面结转结余资金。

二、加强县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建议

当前,县级政府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大量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长期留存在部门和单位,未纳入财政统筹安排、有效利用,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甚至被挪用。必须下大力规范和完善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用好用活财政存量资金。

一是规范预算编制。将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每年应对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进行清理摸底,统计上报,将其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支出,避免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长期留存在部门和单位。上级财政部门应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或尽可能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指标,做到“一年早知道,送钱到基层”,便于县级全额编入地方年初部门预算,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完整性和精细化程度,减少预算调整和追加,提高预算精细化程度。认真核实跨年度项目规模及实施情况,对虚报项目规模、套取财政资金的项目要坚决核减该项目支出预算,直至取消。

二是严格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特别是项目支出管理,强化预算对项目的“硬”约束,促进预算指标的合理使用,严格预算指标追加管理,切实减少年度预算结转。因政策变化等原因,对预计年底可能形成资金结转的项目,应及时提出调减当年预算或调整用于本部门执行中新增重点支出项目的建议,并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对部门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因特殊原因已无法支出或已不需要支出的,应通过调减部门预算等方式,将资金收回县级预算。对年度执行中上级追加的专款,要及时制订安排使用方案并尽快拨付,防止年终集中突击办理。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制度。在预算执行动态监管机制方面,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督促,建立预算支出执行情况通报、跟踪分析、考核奖惩等多环节联动的制度,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通过奖补和收回资金等方式,既要鼓励部门和单位按预算规定及时有效执行,避免形成大量的结转结余资金,又要鼓励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中,精打细算,努力节约财政资金,防止大把花钱、突击花钱、恶意减少结转结余资金。在绩效评价机制方面,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项目预算金额50万元以上的,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同步编制项目绩效预算,并在实施阶段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对执行进度慢、可能形成较多结转结余资金的项目,及时调减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实施分类管理。按照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的不同性质,分为基本支出结转结余和项目支出结转结余,并分别进行管理。基本支出结转结余资金下年度部门继续使用,并通过部门预算安排逐年消化,可用于部门增人增编等人员、公用经费支出,结转两年以上的基本支出结余资金原则上由县级预算统筹。属中央、省专项补助项目支出结余,中央、省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全部收回县级预算。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对历年往来款项、各种不同类型的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分类清理排查,摸清底数。财政部门应对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中有违规行为的,应责令其纠正,并相应压缩下年度部门预算控制数。审计部门要在日常审计中加强监督,对挤占挪用结转结余资金问题加大处理力度,确保结转结余资金及时消化和有效利用。

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篇4

为了充分反映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结余情况,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会计核算,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厦财预〔2010〕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收入、支出、结余一级会计科目应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规范性设置,明细科目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进行设置(详见附件),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除按照本办法设置明细科目外,还可自行增加明细核算和辅助核算。

按照各类预算资金实行分类核算和分别使用的原则,设置统一的明细科目和辅助核算项目。

(一)明细科目分四级核算

1、在收、支、余一级会计科目下,按照资金类别分别设置“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其他资金”三个一级明细科目,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核算市本级财政拨入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其他资金”核算非本级财政、同级部门直接拨入资金和市财政专户拨入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

2、在“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其他资金”一级明细科目下,按照预算科目的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3、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支出类别设置 “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二个三级明细科目;

4、在三级明细科目下,按照预算管理的项目类别设置 “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四级明细科目。

(二)辅助核算按照重点核算原则设置。在行政单位“结余”、事业单位“事业结余”的末级明细科目下,设置辅助核算,核算应上缴和结转使用的结余资金,分为“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结余”;在行政单位“拨入经费-其他资金”、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其他资金”的末级明细科目下,按拨入单位的名称和账号设置辅助核算;在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的末级明细科目下,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辅助核算。

二、会计核算

(一)市财政拨入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1、收到市财政局拨入资金时,按照拨款单或支付凭证的项级科目名称、经费来源、经费类别等记账,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贷: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

(2)事业单位

收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2、支付财政资金时,按照支出内容记入相应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属于项目支出的,按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分别核算,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辅助核算: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2)事业单位

支出记入“经费支出”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3、年终,国库集中支付指标尚未完成拨付的单位,应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剩余指标余额,全额确认当年财政收入。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暂付款 贷: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

(2)事业单位

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收入的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4、年终,预算单位应按照《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年度终了的财政性资金结余,分类结转,分别核算。属于基本支出结余,按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结转,属于项目支出结余,按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结转。同时,按市财政局核定的应缴结余数和结转留用数记入辅助核算。会计分录为:

(1)基本支出结余 ①行政单位

“拨入经费”、“经费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分别转入“结余”基本支出结余相关科目。

借:结余-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或政府性基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结余-人员经费结余(或日常公用经费结余)(辅助核算: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

贷:经费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辅助核算: 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借: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

贷:结余-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或政府性基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结余-人员经费结余(或日常公用经费结余)(辅助核算: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

②事业单位

“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分别转入“事业结余”基本支出结余相关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对于单位可以留用的日常公用经费结余,由“事业结余”的相关明细科目转入“结余分配”进行分配,分配后分别记入“专用基金”、“事业基金”科目,并按有关规定使用。

(2)项目支出结余 ①行政单位

“拨入经费”、“经费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分别转入“结余”项目支出结余相关科目。

属于应上缴财政的项目结余,记入“应上缴财政结余”辅助核算;属于单位留用的项目结余,如留用的经常性业务费结余、已完工不需要上缴财政的一次性业务费和发展经费结余,记入“单位留用结余”辅助核算;属于专项结转使用的项目,如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一次性业务费和发展经费结余,记入“结转下年使用结余”辅助核算。借: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经常性业务费(或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

贷:结余-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或政府性基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结余-经常性业务费结余(或一次性业务费结余、发展经费结余)(辅助核算: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结余、项目年度)

借:结余-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或政府性基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结余-经常性业务费结余(或一次性业务费结余、发展经费结余)(辅助核算:应上缴财政结余、单位留用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结余、项目年度)

贷:经费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经常性业务费(或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辅助核算: 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②事业单位

“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分别转入“事业结余”项目支出结余相关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二)本单位上缴结余的核算

第二年年初,按规定上缴市财政局结余资金,会计分录为:(1)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人员经费(或日常公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发展经费)(辅助核算: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2)事业单位

上缴结余资金列支“事业支出”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三)有预算分配权的行政单位资金收付的核算

1、收到市财政局拨入需要按照预算分配的项目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

2、按预算分配拨付项目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拨出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

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辅助核算:xx具体使用资金的单位、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

3、年终,将拨出的项目资金全额冲减收入科目,冲减后的收入余额转入相关结余科目,并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将结余上缴财政。

借:拨入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支出

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贷:拨出经费-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或政府性基金)-xx项级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项目支出-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辅助核算:xx具体使用资金的单位、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四)收到二次分配资金的单位资金收付的核算。

1、具体使用项目的单位收到有预算分配权的单位拨入财政项目资金时,按照拨入单位书面文件通知的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等记账,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其他资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同级部门拨款(辅助核算:xx拨入单位名称及账号)

(2)事业单位

收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2、按项目列支情况记入相关支出,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其他资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同级部门拨款(辅助核算:xx拨入单位名称及账号、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或零余额用款额度)(2)事业单位

支出记入“事业支出”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3、年终,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经费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转入“结余-其他资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同级部门拨款结余”科目。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的相关明细科目转入“事业结余-其他资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同级部门拨款结余”科目。

4、第二年年初,应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结余上缴财政资金。会计处理同其他资金的项目支出。

(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将资金拨付到所属单位的核算。

一级预算单位通过总收支账的“拨入经费”、“拨出经费”的相关科目核算需要拨付给所属单位财政性资金的收付业务。所属单位收到一级预算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收支的会计分录同第(一)点“市财政拨入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六)财政专户拨入财政性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1、收到市财政局财政专户拨入财政性资金时,按照拨款单或支付凭证的项级科目名称、经费来源、经费类别等记账,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其他资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财政专户拨款(辅助核算:xx拨入单位名称及账号)

(2)事业单位 收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2、支付财政专户拨入的财政资金时,按照支出内容记入相应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会计分录为:

(1)行政单位

借:经费支出-其他资金-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财政专户拨款(辅助核算:拨入单位名称及账号、xx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2)事业单位

支出记入“事业支出”,明细核算同行政单位。

3、年终,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结余,预算单位应分类结转,分别核算。行政单位“拨入经费”、“经费支出”相关明细科目转入“结余-其他资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财政专户拨款结余”科目,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相关明细科目转入“事业结余-其他资金结余-xx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财政专户拨款结余”科目。

(七)非本级财政拨入财政性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非本级财政拨入的财政性资金,是指中央、省级、区级财政部门以及上级部门未通过市财政局直接拨入单位的财政性资金,会计分录参照第(六)点“财政专户拨入财政性资金收支余的核算”。

三、其他要求

(一)预算单位申请拨付财政资金,应按照收入的最细级科目申请。

(二)有预算分配权的单位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级预算单位,将财政资金拨付给项目使用单位或所属单位时,应以书面文件通知项目使用单位或所属单位拨入资金的基本情况,包括资金类别、项目名称、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等。

(三)用结余弥补经费不足时,在报经市财政局批准后,经费的科目、支出类别按原结余渠道列支。

(四)基本建设类项目仍按现行办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四、本办法适用于分别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

凡执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的市本级事业单位,应当参照上述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有关明细科目和备查账簿,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应当参照上述规定设置与财政拨款有关的备查账簿,详细登记财政拨款的相关信息。

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篇5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

填制说明

一、《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反映部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结转情况及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

二、分项说明:

1.“项目”:填列口径与预算批复口径一致。

2.“项目代码”(第1栏):填列年初预算批复项目的代码;预算执行中追加的项目代码可通过系统新增产生。

3.“项目单位”(第2栏):填列存在结转和结余资金单位的名称,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单位、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位。单位级次应与预算编制单位一致。

4.“预算批复年份”(第3栏):填列项目支出预算批复年份,自××××年至××××年。如是一次性项目,则起始年份与终止年份相同。

5.“截至上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5栏):填列截至上年(即20××年的上一年)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6.“截至上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6栏):填列截至上年(即20××年的上一年)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7.“20××-预算数”(第7栏):填列20××年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调整的财政拨款数。8.“20××-当年实际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第9栏):填列20××年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调整的财政拨款实际支出数。

9.“20××-当年实际支出-使用以前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1栏):填列使用以前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10.“20××-当年实际支出-使用以前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12栏):填列使用以前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11.“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4栏):反映20××年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转资金数。

12.“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其中:暂付款”(第15栏):填列20××年财政拨款结转资金中资金已经支付、会计上作为暂付款处理的数额。

13.“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16栏):反映20××年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余资金数。

14.“截至20××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8栏):反映截至20××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15.“截至20××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其中:暂付款”(第19栏):填列截至20××年底财政拨款累计结转资金中资金已经支付、会计上作为暂付款处理的数额。

16.“截至20××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20栏):反映截至20××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17.“是否建设性资金”(第21栏):选择填列是否为基本建设项目,分为“是”、“否”。

18.“结转资金产生原因”(第22栏):填列截至20××累计结转产生的原因,选择填列“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细化方案的确定时间较晚”、“追加预算时间较晚”、“拨款时间较晚”、“暂付款虚增专项结转”、“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程序进展较慢”、“气候条件等不可抗因素”、“项目尾款或质保金”及“其他”等(对填写“其他”的应在“备注”栏中说明具体原因)。

三、其他注意事项

1.中央部门在中央预算管理系统软件结余资金管理模块中,填报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并按规定时间,将纸质和电子文档报送财政部。

2.项目填列口径应与预算批复口径一致。预算执行中追加项目如有财政拨款结转或结余资金的应包含在此表中,项目编码在系统中按新增项目生成,“备注”栏注明财政部批准文号。

医院收支结余管理制度 篇6

为加强卫生院结余资金的管理,按照国家规定正确计算与分配结余,特制订医院收支结余管理制度。

一、医院收支结余是指医院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当期各类收支结余计算公式如下:

(一)业务收支结余=医疗结余+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医疗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医疗支出

(二)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财政项目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

二、业务收支结余应于期末扣除按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资金后,结转至结余分配。

(一)为正数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专用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为负数的,应由事业基金弥补亏损,不得进行其他分配,事业基金不足以弥补的,转入未弥补亏损。如有上年未弥补亏损,当年结余应优先用于弥补亏损,弥补亏损后仍有结余的,再按规定比例进行分配。

(二)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三)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卫生院收支结余主要用于弥补卫生院医疗收支亏损,维持卫生院生存与发展;余下部分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卫生院发展和社会卫生服务、预防保健、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人才培养等。

四、卫生院应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按照国家规定正确计算与分配结余。卫生院结余资金应按照规定纳入单位预算,在编制预算和执行中需追加预算时,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安排使用。卫生院动用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批报程序。

五、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质和内涵,学习新制度对加强医院收支结余管理的举措。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结余管理水平。

六、加强预算约束,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卫生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预算,规范医院财务行为,促进医院结余管理。

七、加强卫生院管理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挖掘内部结余潜力。卫生院应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从内部挖掘潜力,提高医院结余水平。

八、清理往来款项,做到各项收支及时入账,能够正确、完整地反映卫生院收支及结余的真实情况。

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篇7

一、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2006]489号) 的规定, 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是指同中央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 (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企业在预算年度内, 按照财政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 当年尚未列支的财政拨款资金。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按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

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事业单位加强管理形成的结余。即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堵塞财务漏洞, 严格界定各项业务的开支范围, 规范支出内容, 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 厉行节约形成的结余。二是项目当年已执行但尚未完成形成的结余, 或项目因故当年未执行需要推迟到下年执行形成的结余。由于预算批复晚、预算执行进度慢等原因, 致使一些项目预算不能在年底完成, 形成专项资金结余。如中央预算草案每年3月15日经人大审议通过后, 财政部门在规定的一个月时间内批复部门预算, 部门按规定一个半月内批复下属单位预算, 这导致有的部门预算下达到实际执行单位基本都在4月末或5月初, 预算拨款时间则更晚, 预算执行时间仅半年左右;有些项目预算12月还在办理追加, 拨款时间就更晚;很大一部分代编的预算下达时间也在年底, 下达到部门后项目根本无法执行, 形成财政拨款结余。

第一种情况形成的结余资金为净结余, 可按资金管理的要求经批准后进行分配;第二种情况形成的结余资金为专项资金结余, 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二、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根据《制度》的规定, “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财政补助收入数, 借方登记财政补助收入的收回数。平时该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年终结账时, 将该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终结账后, 该科目无余额。

“事业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以外各项经常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贷方登记收入转入数, 借方登记支出转出数和结转结余分配数。该科目平时一般不使用, 只在期末 (一般是年末) 转账时使用。首先, 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余额转入该科目贷方;然后, 将“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 (非经营业务) 、“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余额转入该科目借方。该科目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结余, 借方余额为当期需要弥补的相关支出。年度终了, 事业单位应将当年实现的结余全部转入“结余分配”科目, 结转后, 该科目无余额。

“结余分配”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当年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一般应设置“应交所得税”、“提取专用基金”等明细科目。年终, 事业单位应将当年的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转入该科目贷方, 将计算出的应交所得税和提取的专用基金记入该科目借方。分配后, 该科目贷方余额为未分配结余, 按《制度》的规定, 应全部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结余分配”科目若出现借方余额, 经批准后可用事业基金弥补。结转后, 该科目无余额。

如果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结余需结转下年使用, 按上述会计核算程序, 结转下年使用的专项资金结余不仅参与了结余的分配, 而且最后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而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主要核算事业单位的历年滚存结余资金。有专门用途的专项结余资金年终结账后反映在会计账簿上成了非限定用途的资金, 这不仅与财政部发布的《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 (暂行) 规定》 (财预[2005]46号) 第九条的规定“专项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但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不符, 也和部门决算的有关规定相矛盾。从部门决算收入支出表的结构来看, “结余分配”和“年末结余”是两个并列栏次,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本身就有进行结余分配和结转下年使用两种情况, 但《制度》只规定了结余资金进行结余分配的会计处理, 没有明确结转下年使用的结余资金应该如何核算, 而且年终结账后没有核算这部分资金的会计科目, 无法在会计账簿上反映。这既不利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 也会造成账簿与部门决算报表的不一致。

三、对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

参考《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的通知》 (财会[2006]10号) 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的规定, 结合笔者在基层实践工作中的经验, 建议在“事业结余”科目下设二级明细科目“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和“其他结余”, 其中“项目支出结余”明细科目下按具体项目名称再设三级明细科目。“基本支出结余”明细科目借方登记“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和“拨出经费———基本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 贷方登记“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科目贷方发生额;“项目支出结余”明细科目借方按下设明细项目登记“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结余”下各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 贷方按下设明细项目登记“事业支出———项目支出”和“拨出经费———项目支出”下各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其他结余”明细科目借方登记“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 (非经营业务) 、“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借方发生额, 贷方登记“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科目贷方发生额。

具体会计分录为: (1)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项目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事业收入, 其他收入;贷:事业结余———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项目、———其他结余。 (2) 借:事业结余———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项目、———其他结余;贷:拨出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事业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上缴上级支出, 销售税金, 对附属单位补助, 结转自筹基建。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事业结余”各个明细科目, 项目未完或需要结转下年使用的资金, 在“事业结余”科目的贷方进行反映, 无需转入“结余分配”科目, 不参与分配。下年度, 上年度结余资金使用的收支在会计账簿上按原科目进行核算, 在决算报表中按上年度预算的“类”、“款”、“项”进行反映。年终按项目名称分别归集到“事业结余”科目, 按预算管理的要求确定本年度结余资金的性质是否列入“结余分配”科目核算。

对于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 “事业结余———基本支出结余”和“事业结余———项目支出结余”科目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转入“事业结余———其他结余”科目中。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 如果“事业结余———其他结余”科目出现贷方余额则这部分资金转入“结余分配”科目进行分配, 若出现借方余额则转入“事业基金”科目进行弥补。

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村干部 协助政府 工程转包 专向资金 贪污

【案情简介及诉讼经过】

马某某、蒋某某、姜某某分别是W县Y镇Z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会计。2007年7月5日,W县发改委批准Y镇回填工程立项后,W县县委办公室同月24日《县委常委会纪要》对Y镇回填工程提出要求:回填工程是一个富民、惠民工程,通过此项工程让当地居民受益壮大集体经济并规定了填方单价为16元/立方米。随后成立Y镇集镇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是Y镇党委书记王某某。

2007年8月25日,王某某以抽签方式确定5家具有资质的公司为中标公司;随后Z村村民委员会与这5家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但5家公司并未参与施工,仅收取资质费。2007年8月27日,王某某与Z村村委会主任马某某签订了Y镇建设回填工程责任书,确定回填单价为16元/立方米;Z村村委会又与本村第一、二、三、四村民小组长共4人签订了单价为14元/立方米的承包协议;这4名村民小组长又与范某某(无资质的个体老板)签订了单价为11.3元/立方米的承包协议。

工程开工后,Z村村委会开设了回填工程专门账户,W县移民局根据工程进度分批将工程资金拨付给Y镇,再由Y镇拨付给Z村,Z村4名小组长从Z村领取工程资金,最后范某某以借条的形式从小组长手中领取。该工程于2010年2月4日竣工核算,审定单价为16元/立方米,W县移民局拨付到Z村工程资金合计719.95万元。其中,范某某领取工程款508.46万元,支付五家中标公司资质费24.5万元,村干部、村民小组长领取工资、工程管理误工费等共计41.2万元,Y村全村798人分得44.24万元(每人554元),Y村提留资金22.49万元,余下为其他工程开支。村民分得的钱以及村干部、村民小组长领取的工资、补助等均进行了公示。2011年底至2012年初,马某某、蒋某某、姜某某共同商量以虚列“购买香烟、住宿费、生活费等工程费用开支”的方式,从其他工程开支费用中分两次套取15万元和12万元共计27万元予以均分,用于日常开支。

对于本案马某某、蒋某某、姜某某从其他工程开支费用套取27万元的行为,W县检察院以马某某等三名被告人犯贪污罪提起公诉,W县法院改变定性以职务侵占罪对三名被告人定罪处罚;W县检察院提出抗诉,W县检察院的上级检察院支持抗诉,二审法院裁定驳回抗诉,维持原判。

【争议焦点】

检察机关认为应认定为贪污罪,因为三名被告人在回填工程过程中具有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身份,符合贪污罪的主体要件;同时涉案资金27万元系W县移民局拨付的移民搬迁补偿安置专项资金,应属国有移民资金,符合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条件。

法院认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因为现有证据不能证明三名被告人是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同时W县县委《会议纪要》规定填方单价为16元/立方米且实际上默许工程可转包为本地居民以壮大集体经济,Y镇集镇建设工程指挥部与Z村村委会签订的责任书也明确约定工程填方单位为16元/立方米,故涉案27万元是工程结余款,应当视为回填工程盈利,理应归村委会所有,属村集体的财产,这既与县委《会议纪要》精神相符,也与案件客观事实相符。

以上争议焦点可概况为两点:一是马某某等村委会人员的身份问题,即是否属于《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涉案资金27万元工程结余款的性质问题,即究竟是属于应由上级移民管理机构审批后待重新调配使用的移民专项资金(国有财产),还是属于村集体承揽完成“大包干”回填工程后的盈余款(村集体财产)。

【抗诉理由之法理评析】

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定性意见正确,马某某、蒋某某、姜某某三名被告人的行为符合贪污罪的特征,应当以贪污罪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理由如下:

(一)三名被告人均系《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符合贪污罪的主体身份条件

这里需要研究两条解释性规定。一是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该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的规定。”二是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对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经营、管理活动不能适用《解释》的规定。”以上两条解释性规定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划定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有关活动时视为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基本条件,而本案三名被告人显然符合这些条件:

1.主体条件,应为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的现职工作人员。本案三名被告人马某某、蒋某某、姜某某分别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会计,都是村委会班子的现职干部。

2.行为条件,应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不是从事村民自治范围的经营、管理活动。本案涉及到的事项是回填工程,虽然县委文件基于县乡政府一般不作为民事主体的考虑而做出将村委会确定为工程实施主体的技术性处理方案,但从行政权实施的视角看,回填工程毕竟是当地政府主导下在全镇范围推行的一次重大工程项目,还专门成立了Y镇集镇建设指挥部,指挥部、镇政府、县移民办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政策制定、组织监管、资金拨付等方面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职能作用,村委会则主要发挥协助、配合作用。具体而言,以下两点可以说明这三名被告人(村干部)的行为确系“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1)马某某(村委会主任)代表村委会与Y镇集镇建设指挥部签订回填工程责任书,明确了在回填工程事务中村委会主要是协助配合指挥部、镇政府、县移民办等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并具体明确村委会协助管理的职能范围和责任目标;(2)三名被告人以村委会名义开设回填工程专门账户,按照有关规定对县移民办拨付的移民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和专项使用,实际上对县移民办履行移民专项资金请示、拨付等职能发挥了重要协助作用。

(二)涉案资金27万元工程结余款属于按规定应由上级移民办重新统筹使用的移民专项资金(国有财产)范围,符合贪污罪的对象条件

法院判决认定职务侵占罪的主要理由是,县委文件规定填方单价为16元/立方米,村委会与Y镇集镇建设工程指挥部签订的责任书也明确约定回填工程填方单价为16元/立方米,工程完工后,县移民办、Y镇政府等单位验收,审定验收单价也是16元/立方米。言下之意似乎是说无论县委文件还是实际操作上,村委会承揽的其实是一个具有“大包干”合同性质的回填工程,既然包干合同约定填方单价是16元/立方米,实际上只花费11.3元/立方米,中间差额部分是包干合同的结余款,应视为村集体盈利的财产,所以上述三名被告人(村干部)擅自侵吞村集体财产,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但这一观点并不成立:

1.村委会承揽回填工程并不具有包干性质,应遵守专项资金实报实销的原则。诚然县委文件及Y镇集镇建设工程指挥部与村委会签订的责任书都规定了回填工程填方单价实行16元/立方米的内容,但仅凭县委文件中出现“富民工程,惠及当地居民,壮大集体经济”等表述,就想当然认为县委文件实际上默许回填工程是包干合同,显然属一种故意曲解;退一步讲,如果县委文件确有意将工程确定为“包干”性质,但碍于与现行法律规定相矛盾又不能言明,而只能使用暗语表达其意图,即便如此,县委文件意图一旦与法律相矛盾就是无效的,不能被采用。另外,村委会与指挥部签订的责任书主要是就村委会责任事项的规定,并不具有工程劳务承包协议的形式和内容(不符合包干合同的形式和实质要件);虽然村委会后来与4名村民小组长签订了填方单价14元/立方米的承包协议,同时这4名民村小组长又与个体老板范某某签订了填方单价11.3元/立方米的承包协议,但这些下位的违规转包协议并不能反过来证明村委会已经取得填方单价16元/立方米包干权属的既成事实。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回填工程使用的国家移民专项资金应当按照工程实际开支情况实报实销,工程结余资金属于未实际支出的专项资金,不是归村集体任意支配的盈余款。相反,如果无视国家有关规定将使用国家专项资金开发的工程项目认定是包干性质,进而允许村集体等基层组织可以任意占有、处置工程结余款,就是在纵容基层组织干部将工程交由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低价承建进而变相贪占国家专项资金的犯罪行为,这势必会形成国家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并对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严重冲击。

2.国家对专项资金使用中形成的结余资金使用有明确规定,结余资金应收回重新统筹规划使用,属于移民专项资金(国有财产)范围。《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0〕7号)第14条规定:“中央部门在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形成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应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按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用于本部门相关支出。”《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383号)第2条规定:“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经清理确认属于已无法支出或无需支出的,要通过调减项目预算等方式,将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管理……”《大中型水库移民资金管理办法》第23条第(八)项第2款就明确规定:“对建设项目采取优化方案、强化管理等措施,形成的项目结余资金经上级移民管理机构审批后列入资金计划管理,留项目所在地调剂用于移民项目。”各省区市有关规章、办法也都有相同或类似的规定。

(三)三名被告人分步骤实施贪污犯罪计划,最终达到非法贪占国有专项资金的非法目的,贪污的犯罪故意非常明确

上一篇:优秀员工评优自我评价下一篇:2022四月你好三月再见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