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2024-05-20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共13篇)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篇1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作风纪律整顿

为贯彻落实市纪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县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教体局《关于开展在全县教育系统作风整顿的意见》和黄洞中心校《关于开展全乡教育系统作风纪律整顿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教育团队,促进全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教体局和中心校的重点工作部署,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六比一带动”(“六比”即:一比学习提升和能力提高,二比遵章守纪和廉洁自律,三比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四比团结和大局协作意识,五比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六比改革创新和工作特色;“一带动”即:典型带动。)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整顿学校教师的工作作风为重点,着力解决一些教职工存在的大局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化、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慵懒散软”等效能低下的问题,达到推进作风大转变、制度建设大完善、教育环境大优化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通过作风纪律整顿,要努力达到以下六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一)大局意识明显增强。通过作风纪律整顿,要使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做到自觉服从大局、注重团结,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确保政令畅通。

(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通过作风纪律整顿,要使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落实教体局党委的决策部署更加迅速、更加有力、更加坚决、更加有效,做到大胆负责,敢于担当,人人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

(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通过作风纪律整顿,要使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通过作风纪律整顿,要使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分工更加明确,任务更加细化,措施更加到位,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五)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作风纪律整顿,要使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自觉克服作风疲沓、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推推动动、拨拨转转的不良风气,切实做到时效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工作职责进一步清晰,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六)纪律观念明显强化。通过作风纪律整顿,要使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办事,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和从教行为,遵守工作纪律,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三、主要任务

这次作风纪律整顿活动,主要是分析当前我校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作风纪律整顿目标任务,坚定信心,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纪律保障。

重点解决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重点解决不注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政治意识淡化的问题。二是重点解决思想不稳定,自由散漫,敬业意识差的问题。三是重点解决作风浮漂,教学工作不认真的问题。四是重点解决不按时作息问题。五是重点解决不思进取,自甘落后,不认真备课,不认真辅导,教学成绩上不去等问题。六是解决一些教师迟到、早退、无故缺勤、不听从领导,弄不清情况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不动就让学生停课回家等现象。

解决存在问题的同时,在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中要强化七种作风:一是强化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作风;二是强化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作风;三是强化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作风;四是强化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作风;五是强化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六是强化遵章守纪、以身作则的作风;七是强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作风。

四、方法步骤

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按照教体局统一部署时间,从3月上旬开始,10月底结束,共7个月的时间。具体分为动员学习、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建章立制四个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动员学习阶段(2012年3月20日-2012年4月30日)

1、广泛动员,提高认识。召开全校作风纪律整顿动员大会,对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及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全面安排。

2、认真学习,集中讨论。要集中时间学习讨论。主要学习内容:《为人民服务》、《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共鹤壁市教育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在局机关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提高服务管理质量的意见》、《中共淇县纪委、淇县监察局关于在全县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的意见》、孙局长讲话等内容。学校还将结合工作实际,自选学习内容,认真学习。一.保证

学习时间,建立学习园地,人人记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二.结合工作作风、工作纪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大讨论,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二)查摆问题阶段(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30日)

1、征求意见:通过公布投诉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职工、群众对本校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2、查摆问题:按照作风纪律整顿的要求,本校将对自己查找的、同志提出的、领导指出的、群众反映的各类意见,逐条进行梳理,反馈给个人,让其认真剖析,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危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整改方向,分析并形成文字资料。

(三)整改提高阶段(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31日)

1、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围绕问题提出整改思路,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确定整改工作直接责任人,并对社会和师生作出承诺。

2、组织群众评议。整改方案要在适当范围内向师生公开,组织并接受师生监督评议,评议主要看对典型案例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分析的原因透不透、工作的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将师生的评议意见吸收到整改方案中。

(四)建章立制阶段(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31日)

1、完善制度机制。要针对存在问题,把完善制度机制作为整顿活动的重要目标,在统一认识、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有关制度,理顺工作关系。

2、巩固活动成果。活动后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查漏补缺,深化完善整改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五、主要措施

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我校成立教育系统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庞雪海

副组长:闫爱国

张丽华

成员:郝海丽

牛秋安

学校将做好宣传上报工作,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有效能、事事创效能”的良好氛围。

每个阶段结束后,我们要对上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安排下阶段工作的开展,并做好上报工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个别人员不重视、走过场等问题给与警告,写出书面检查,年终不予评先进优。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篇2

一、中学开展田径运动现状

1. 田径课堂教学。

“体育课中田径内容学时安排情况”这一指标的调查显示, 满意率仅52%,说明田径运动在课堂上开展的不太理想。由于中学体育课是以班级进行的,人数多 (每个班52人左右),场地器材相对较少,所以相当一部分教学无法实施。田径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每学期仅4~8课时,光靠课堂时间明显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在教材教法方面依然延用传统教法,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上课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 表1中学生对田径学时安排情况

2.田径师资、场地情况。

专业教师和场地器材状况是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从表2的调查结果看,180位体育教师中,有103位是田径专业教师,主要毕业于体育院校, 有一定的运动员经历;田径场地设施方面,有14个标准的400m塑胶室外田径场,各种教学、训练设施相对较完备。

3.课外田径运动开展状况。

(1) 田径比赛。

校内比赛开展较好,每年一至两次运动会;平时每学期还有班级对抗赛;田径单项比赛。这和田径项目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有直接关系。在比赛频度上, 参赛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与外界交流的校际比赛很少,参加省级大型的田径比赛的机会就更少了。通过比赛 (特别是大赛) 锻炼队伍的机会相对欠缺。

(2) 课外活动。

在学校的课外活动整个活动人数中,以田径为活动内容的学生很少。调查表明,经常参加田径运动的男生为6%,女生只为1%。

二、影响田径运动开展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田径运动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认识态度、内部客观条件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见表4。

三、解决问题的设想

1.课堂教学开展不畅的解决办法。

(1) 改革教材。

田径教学体制的改革最根本的体现就是田径教学的改革。旧教材的主题是强调田径技术的学习,并将学期末的考核成绩作为整个学期教学的检验,这在无形中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狠抓技术,使得学生在上田径课时感觉枯燥无味,直接造成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因此,田径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改革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要改变以往的以技术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要求,将娱乐性加入到其中,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性,以求合理地将田径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娱乐功能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体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改革教法和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创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转换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让学生练多于听。上田径课,与其教他们怎样学习田径技术,还不如教会他们怎样利用田径活动才能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形式上提倡在活动中利用动感音乐,以提高练习兴趣;采用变形的比赛法,如利用栏架做障碍,组织各种接力比赛,双腿交替绕不同高度的栏架,以锻炼髂腰肌、塑造完美的腹部等练习,调动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和锻炼效果。

(3) 注重健身与娱乐的统一。

学生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后,希望能通过体育课达到全身心的放松,通过锻炼充分体验体育的乐趣,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倡导快乐体育。毋庸置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娱乐性是占很大比重的, 甚至可以说,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以运动来放松身心的场所。所以,田径课上我们更应注意健身与娱乐的统一。教学时应注意,即使原本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技术的传授和身体的锻炼,但是也不能忽视课堂活跃气氛的营造,一堂沉闷的田径课是失败的。

2.争取领导支持。

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搞好田径运动的关键和前提。学校领导应该从各个方面给与支持,协助教练员作好训练工作。同时增加参加省市级竞赛的投入,加强场馆建设和器材配置、维修场地的投入和提高教练员的待遇,加大对优秀校队队员的奖励。

3.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目前学术界认为,学生对在学校期间掌握一两项运动对于今后终身体育锻炼非常必要,但现实的情况是,体育课上的教学时数还达不到整体掌握一项运动的需要,课外活动状况是影响学校田径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课外活动是必要的。可以尝试组织各单项俱乐部,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练习, 这样既照顾到了学生的特点,也弥补了一些项目长期得不到开展的缺陷,又能达到选拔人才并进行系统训练的目的。

4.加强业余田径训练。

业余田径训练,对田径运动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培养竞技田径后备力量,为学校取得社会效益的关键。

认真制订全年的训练计划,按照任务划分不同的周期,明确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从组织、思想、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具体环节上从严、从难地进行训练;搞好生源衔接和选材工作;增加比赛次数,让运动员得到更多的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业余田径训练开展得非常好,连年取得优异成绩,但课堂教学开展存在着教法没有创新、改革意识差等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创造一个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转换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让学生练多于听。

(3) 课业繁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影响学校田径发展的主要因素。

2.建议。

(1) 发挥比赛的杠杆作用,创办田径名校 (引起领导重视和宣传作用)。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比赛培养起来的,利用课余时间多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田径比赛,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促进教学内容的巩固。

(2) 加强资金投入,积极完善场地器材和硬件设施,解决器材不充裕问题;尝试构建中学生田径俱乐部。

关于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 篇3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课题。有识之士早已呼吁,教育不能漠视生命的价值。本文就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当前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

今年1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13岁的初中生小瑾,无意中偷听到母亲与班主任通话聊她学习有关的内容。于是她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要上学了!”便摔门而去,来到附近一栋公寓15楼纵身跳下……这篇来自南国都市报的报道令人唏嘘。面对敏感的孩子,家长与老师该如何沟通?

近几年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其中不乏成绩佼佼者。导致孩子脆弱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结局只能由家庭去承担。所以,给孩子的人生路途中铺设起安全的防火墙,让悲剧不再重演,是每个家庭、学校应该提前预设的教育责任。

资料显示: 5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想过自杀; 2009年3月,南阳市西峡县17岁高三女生小蓓,因学业压力大跳楼自杀; 2012年2月,驻马店泌阳县14岁的小铭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抓住,喝农药死亡; 2013年3月,开封市通许县一名小学生,疑因被学校强制购买教辅资料、向父母要钱被拒后上吊身亡——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让我们触目惊心。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青少年为什么会频频导演自杀的悲剧,如何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珍惜宝贵的生命?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和迷失自我的原因分析

1.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生理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变化明显,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全面提高,自我意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值得敬畏,与自已所面临的困境(学习、心理负担)相比,生命显得太渺小,生命意识淡漠。

2.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过于脆弱。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3.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德、智失衡,重智轻德;在德育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法制教育的缺位,导致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内心缺少对法律的必要敬畏。

4.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教育态度、方法失当。一方面家长过度娇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情感脆弱,承受力差;另一方面斥责、苛求、打骂,或期望值过高,一旦高期望变成高失望,导致心理严重失衡。由于学生阅历浅,对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低,方法少,在孤独无助的迷茫之际便轻率地选择了不归之路。

三、加强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措施

1.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引导他们感受生命之宝贵。让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应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旋律。没有了生命,一切美好的未来都将成泡影。生命教育本质是一种生死观的教育,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无价”、珍爱自我以及顾及他人生命;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要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要学生感悟到:生命不可逆转,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才愈发珍贵。

2.教育学生知恩感恩,让他们体味生之不易。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发掘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教学资源,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知恩感恩教育。生物和心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生命产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而要把一个小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经千辛万苦。更要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很多人——亲友、老师、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如此温情、和谐、丰富多彩。

3.磨砺学生的耐挫力,打造他们坚强的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可能万事如意,都难免会遇到挫折。而今天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备受呵护,耐挫力较弱。升入中学后,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和学业等压力的加大,社会对其独立性要求与日俱增,遇到挫折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部分学生很容易烦恼,甚至方寸大乱、不知所措。所以,学校教育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摩擦、小冲突、小委屈中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随时准备接受生活的锻炼和考验。学会自我调节,以积极的心态摆脱困境。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篇4

口计生工作中的能动性

-------黄洞乡计生协会调研报告

现今,我们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功能不断完善的腾飞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的思想意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计生各种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产生,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对计生相关部门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由于基层计生协会是直接与广大群众打交道的,基层计生协会承担的是最具体、最繁杂的事,发挥好基层计生协会的能动性,对于整个计生工作的成功与否,起着巨大的作用。下面,就“在新时期下如何增强基层计生协会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能动性问题”,我想计生协会在全乡范围内做了一次深入而细致的调研活动。

一、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齐

全乡8个村,每个村都成立了计生协会组织,配备了专职副会长等,但在协会领导小组成员安排上,一些村没有把村里面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支持和热心协会工作的人吸收进来,只是简单的把村支两委人员安排了进去,使得协会的结构面不广,制约了协会在开展活动时的影响力。

(二)协会活动缺乏互动性,与上级相关领导机构部门不能保持经常性交流

全乡大多数村计生协会,平常都是各自为战,协会成员都只局限于本村范围内活动,有的协会成员更是只在自己临近的几个组里面活动,协会村与村之间,协会成员之间没有足够的交流,各协会之间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交流,不利于协会工作的改进。同时,协会也缺少同上级相关机构部门的沟通交流。平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一些协会不是去向上级部门寻求帮助解决,而是把困难、问题丢到一边不管不顾,严重影响了协会的工作效率。

(三)协会活动缺乏主动性,没有化日常工作为经常性工作 村级计生协会成员,一般学历不高,对计生政策法规了解不多,甚至有的成员对计生政策一点也不了解,对于群众向他们咨询了解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答,使得一些协会成员对计生宣传工作产生畏难情绪,协会工作没有能够很好的推行下去。在普及计划生育和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在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一些村协会积极性不高,许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工作,平时很少去主动的开展工作,这就使得一些群众在认识上产生了误解,认为计生协会只是做那么几件事的,使得计生协会在群众认识中的重要性不高。

(四)协会活动开展缺乏足够的物资、资金保障,协会活动

开展力度不均

现今,各村计生协会活动经费来源都不广,再加上各个村集体经济条件不同,导致了各村用于计生协会投入的经费差别很大,除了协会几个主要成员有固定酬劳外,其余成员的酬劳则只能靠各村从村级活动经费中补助。经费充足的村协会,酬劳就多点;经费缺乏的协会,酬劳就少点甚至于没有,这就大大影响了协会成员们的积极性,对于协会活动的开展也就没有那么热心了。

二、针对上述几个制约村计生协会发展的因素,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人员配备,增强协会活动号召力

在协会成员中,除了确定几个主要负责人外,还要将当地那些德高望重德人,支持和热心协会事务的人,以及享受过计生政策温暖关怀的人吸收进来。有了这些德高望重的人参与协会,在协会开展活动时,就能产生更大的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协会活动中来;有了这些支持和热心协会事务的人参与协会,协会的事务就能更快的开展并落实下去,真正把协会的活动开到群众心里;有了这些享受过计生政策温暖的人参与协会,当计生协会开展活动,他们的真人真事,必将能够引导更多人提高思想认识,达到协会的教育作用。

(二)加强协会成员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协会活动的行动力

“知识就是力量”,加强协会成员相关计生政策法规学习,提高协会成员的素质,协会在开展普及计划生育和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方面,在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方面,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更有利于协会活动开展的持久性。同时,要大力加强协会会员为民服务教育,树立协会成员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会员奉献精神加强了,协会活动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被动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为“主动开展活动”。计生协会的执行力得到了加强,计生协会在群众中的地位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加大后勤保障力度,确保协会活动的持久力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切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协会活动的开展,同样也离不开物资保障。如何提高村计生协会的活动经费,如何提高协会成员的酬劳待遇,提升协会的战斗力,将是目前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就如何加大村计生协会活动经费投入,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种途径:一是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村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就能得到保障,就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集体经济好的村,它的各项活动都开展的比较好,集体经济差的村,它的村级活动开展的就没有那么积极了。由于各个村的环境、经济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制约,各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对于基础好,项目多,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我们要继续加强指导,使集体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对于

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村,我们要加大为其寻资引资力度,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提升它的经济实力。二是要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一是要向上级多争取资金支持,二是要向社会开展募集活动。只有拓宽资金来源通道,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资金的稳定性。

(四)要加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增强协会工作的战斗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加强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合作,力往一处使,才能增强协会面对困难时的攻坚力,提高协会的战斗力。

(五)要“走出去”,加大自我宣传推介活动,增强协会工作的感染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自己的工作做的再好,没有宣传,也难得到别人的欣赏认可,更别说去向他们募集活动资金了。我们要把自己做的好的方面推出去,把自己的招牌打响。人家对自己的工作认可了、满意了,才能更有理由向他们申请资金援助。

周开泉中学关于开展 篇5

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近段就我市出现的一些疑似风疹个案,接上级领导的文件精神,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制定有关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家长和学生能清楚了解风疹的防范知识,增强了学生的防范意识,确保了学生的健康安全。现将这个活动的内容与措施进行总结。

一、召开主题班会和知识讲座,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宣传周中,我们学校要求每个班主任以“风疹知识大家知”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上,通过班主任的讲解与提问的形式使学生能了解什么是风疹、风疹的特征与传播途径等。同时在健康课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风疹知识讲座。提高了学生的防范意识。

二、通过板报,宣传栏的平台积极向学生进行宣传

除了主题板报,我们还要求每个班出一期有关风疹的知识的板报,让学生通过出板报的形式,去了解风疹的知识,在整个校园内形成一股学习防范风疹的氛围。学生还可以通过校的宣传栏及时了解风疹的最新知识。

三、通过印宣传单的形式向家长作出宣传。

增加家长对防范风疹的重视,提高家长对风疹知识的了解。使他们能及时向学校反映子女的异常,为预防风疹共同努力。并使家长针对风疹发生的原因去改善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篇6

通 知

处属各单位:

根据淮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11全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处将于近期开展2011工程系列、政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中、初级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工程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按安徽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皖人发〔2006〕39号)的规定执行。

二、申报政工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按安徽省《企业政工专业职务评定政策汇编》的规定执行。

三、申报材料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按栏目要求填写,字迹清晰工整,贴近期二寸照片;

2、《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简明登记表》(附件1,一式十五份)

3、学历证书原件及证书复印件1份;

4、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工程系列中级);

5、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原件(工程系列中级);

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1份;

7、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或免试审批表原件;

8、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总结(2000字以内,要求打印1份);

9、发表文章原件;

10、交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相片一张

三、申报者填写表格内容要真实、准确;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简明登记表、助理政工师任职资格简明登记表全部正反面打印;各单位报送资料时需报《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一栏表》(附件3,报送excel格式电子文档)。

四、此次评审工程、政工类中级评审费300元,初级评审费240元。报送材料时间:2011年10月9日—10月18日 附件:

1、《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简明登记表》

2、《助理政工师任职资格简明登记表》

3、《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一栏表》

4、《政工中级评审材料报送目录及要求》

处人力资源部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篇7

1 核心问题梳理

四川省兴文县石海镇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所在地。全镇约有60%的面积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其城镇与风景区呈现耦合的空间关系(见图2)。通过对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及石海镇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全国多个城镇发展分析,发现城镇在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城镇经济发展缓慢,对风景区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严重不足

从石海镇2013年产业分析来看,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仅占石海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0%,其主要收入仍然来自于第二产业(见图3)。可以看出石海镇对于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开拓不足,旅游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另外对于石海洞乡风景区的文化、特色挖掘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且与省内周边多个旅游型城镇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无明显差异,形成同质同构的旅游小城镇,以致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严重地制约了石海镇的发展。

1.2 传统产业对风景资源危害较大,城镇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由于特殊的成矿条件,镇域内矿产多分布于石海洞乡风景区内。矿产开采不仅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还严重损害了风景资源。但由于这类传统产业能够就地取材,见效迅速,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在风景区内屡禁不绝。

1.3 建设用地的局限性,城镇建设与风景资源保护之间存在冲突

石海镇由于地处川南山区,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缺乏建设后备土地资源。在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与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如果城镇建设缺乏预见性与统一引导,就会导致城镇建设与风景区冲突的情况,侵占风景区内本已稀缺的土地资源,并对风景资源产生严重的危害,城镇空间发展就会处于被动需求的局面。

2 小城镇发展与风景资源保护相互关系的思考

2.1 两者间相互矛盾的关系

小城镇发展受制于风景区保护措施的制约,如果对产业不加以科学的选择,环境污染、建设凌乱等问题势必会大大降低风景资源的景观价值,对风景资源产生破坏。

如片面过分强调风景区的保护,对小城镇发展建设加以绝对地禁止和限制,这种被动的单纯保护方法无疑会限制和延缓小城镇的发展。

不加以本土化的商业化和机械人工化的环境氛围,对风景区传统人文、自然资源的冲击,将造成风景区传统文脉的断裂和遗失。

2.2 两者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风景区内小城镇健康发展可作为风景区旅游后勤保障基地,有利于提高风景区旅游服务水平,减少游人对风景资源的破坏,促进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为小城镇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背景环境,对小城镇发展旅游业及其他第三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镇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疏散风景区内破坏性的生产活动,并为搬迁安置核心区内的农民提供条件,能改善风景区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对防止开山采石、淘汰景区内落后产业等方面都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3 规划目标与规划策略

3.1 规划目标

以当地传统文脉的整理、传承、利用为出发点,结合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优化重塑文化与生活氛围、合理布局空间与功能、科学构建自然与人文环境,建设与石海洞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适应的旅游综合服务基地,营造主题为“生态石海、文化石海、魅力石海”山水田园宜居的川南精品旅游镇。

3.2 规划策略

建立“自然+人文”相辅相成,“景区+村镇”特色突出的全域旅游模式。合理规划布局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和数量,通过提高对外交通环境,新建景区通往各行政村、新村聚居点的道路,串联和整合公路沿线苗寨、村庄、田园、河流等,组成有机的文化生态序列。既增强景区可进入性和通达性,也有利于吸引科考、教学人员及游客到与景区有耦合关系的苗寨居住、休闲、度假、娱乐,促进旅游全域化。

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主题村落,塑造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实现产业发展与风景资源保护“双赢”的策略。根据不同旅游类型,划定主题发展片区,将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和其他服务业进行互动。

城镇建设与风景区整体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整体风貌凸显风景区田园景观之美与人文特色。城镇建设尊重自然地形,符合自然、人文特色,避免城镇建设的无序与千篇一律。使城镇建设与风景区环境两者既相对独立,又融合一体,形成城镇大区域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旅游氛围(见图4)。

4 空间形态与布局特色

从城镇功能分区、尺度与肌理、景观空间体系、适度风貌格局、多系统配套体系等方面提出符合城镇地域性与风景区发展的规划布局理念。

4.1 产业耦合发展思路下的产业布局

一三产业联动,即农业和手工业围绕旅游发展而展开,农业为旅游接待提供物资和优美的旅游环境,限制污染型工业发展,主要生产旅游纪念品。

4.2 有机离散的组团式空间布局形态

综合考虑镇区用地自然条件、自然生态系统构成、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的因素,提出“田园聚落”的空间发展模式,规划形成有机离散的组团式城镇与自然环境相融的空间布局形态,结合“保护”与“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城镇功能与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旅游服务业发展对环境的特殊要求(见图5)。

4.3 适度空间尺度的“串珠式”道路交通系统

合理控制交通路网密度,使城镇空间的生长相对紧凑有序,避免传统城镇规划的无序生长与尺度失衡。

规划依托现有道路,石海镇区形成干路与支路两个道路等级。规划结合用地情况形成“串珠式”的组团发展结构,不同功能组团在路网结构方面采用不同的布置形式(见图6)。

4.4 维持绿色生态基底,凸显自然之美

规划充分利用石海镇自然景观和城市形态特点,制定出基于“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理念,景、镇、田、林与人文相融的生态绿地网络,强调城镇对自然生态的亲密性和依存性,有意识地建立生态廊道和城镇绿地主体构架(见图7)。

4.5 搭建自然风光与乡土文化相融的城镇景观风貌体系

城镇景观风貌构建以突出小巧宜人的城镇氛围,充分解读当地人文僰苗文化与自然兴文石文化,优化城镇轮廓,构筑城镇旅游服务特色为目标,使自然风光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突出“兴文石海,炫丽苗乡”的旅游定位。打造人文与生态和谐、城镇与自然共融、景观与田园相呼应的兼具自然风光与乡土文化特色的城镇景观风貌(见图8)。

4.6 适度拓展总规内容深度,制定城乡建设导则协调城镇建设与风景名胜区保护

由于石海城镇与风景区耦合的特殊空间关系,为统筹全镇城乡规划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适当拓展总体规划的内容深度,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加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的内容,分别从全域控制、镇区控制、村庄控制、景观旅游、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控制措施和风貌建设指引。

5 创新思考体会

随着石海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深入,笔者对具有空间耦合关系的小城镇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层面有以下三点思考体会。

(1)生态、文脉为底——风景名胜区资源生态、地域文脉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

在充分分析研究生态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强调风景区景观资源、地域文脉的保护与利用,强化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基本原则,强调对区域生态资源与风景资源的保护。

规划提炼景观、文化要素作为核心资源建构景镇建设的空间基础载体,城镇建设考虑地域特色,彰显地域文化内涵,并使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2)城镇空间、风貌为表——城镇建设生态有机生长,适当拓展总体规划深度,塑造景镇整体形象品牌。

借鉴离散数学的思维模式,规划城镇与自然环境相融的空间布局形态,使得城镇建设用地被生态自然所包裹,交通网络结构顺应地形自由穿插其中,形成生态有机的旅游小城镇空间。

适当拓展总体规划内容,用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的方法对城乡景观风貌(全域控制、镇区控制、村庄控制、景观旅游、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等)进行引导与控制。

(3)新常态下,产业联动为谋——产业发展强调以旅游业为产业龙头,区域产业经济根据旅游活动规律进行组织。

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规划通过调整和优化景镇经济产业结构,把农业发展与资源保护、风景旅游相结合,发挥农业和旅游业的联动效益,以生态观光农业发展为契机,发展特色产业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农业和旅游业结合优势,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景镇功能互补,双赢的局面(见图9)。

6 结语

在局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无序的城镇发展使自然与历史人文环境显得十分脆弱,如何在城镇建设中尊重自然、保护风景资源,并在其中挖掘、提取、利用其特色,在规划中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风景区环境及特色保护和城镇发展建设不一定互相矛盾,在科学规划的引导下可以相互促进,互利互荣。

对于类似石海洞乡与城镇空间关系密切耦合的风景名胜区,只有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以风景资源合理保护为前提条件,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辩证思想,合理选择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方向,科学进行小城镇建设,才能实现小城镇与风景名胜区的协调发展,开创风景资源保护与居民社会发展双赢的局面。

摘要:伴随着旅游业发展的热潮,经济发展的诉求对于风景资源保护的挑战也日益加大,但是国家对于风景资源的保护力度也在升级,与风景名胜区相邻相融、关系密切的小城镇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也是莫衷一是,在发展与保护之间难以抉择。根据这类小城镇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文章以四川省兴文县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内石海镇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对于风景区内小城镇建设推进的思考与对策,以求在小城镇发展建设与风景资源保护相互协调中探索“双赢”策略,实现小城镇建设与风景区整体环境的有机融合,旨在小城镇总体规划层面探讨这类小城镇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对这类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城镇,风景名胜区,耦合关系,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莫琳.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索溪峪镇总体规划实施的空间实效性[D].北京:北京大学,2012.

[2]胡佳.城市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共生途径研究——以常熟虞山景区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3]武旭阳.与风景名胜区衔接的城市地段规划策略探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4]邓武功,贾建中.城市风景区研究(二)——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园林,2008(1):4-9.

[5]陈战是.小城镇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探讨——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内小城镇为例[J].城市规划,2005(1):84-87.

[6]赵新平,等.小城镇重点战略的困境与实践误区[J].城市规划,2002(10).

[7]唐进群.风景名胜区毗邻城镇地带范围界定的探讨[J].城市规划,2011(1):24-26.

[8]黄光宇,等.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如何开展中学体育足球教学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足球教学;运动技能

在中学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体育足球教学,必须先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让他们逐渐把足球运动当成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形式,这样才能达到足球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进行足球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足球这项体育运动,首先应该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师应该从足球的起源故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足球和中国历史有着很大的渊源,它起初就是汉代的蹴鞠运动,是训练士兵的一项活动,到唐宋时期,这项运动越来越受到推崇,现在足球水平最高的国家是巴西,经过对足球历史的讲述,能够增强学生发扬这项运动的使命感,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这项运动的动力,此外教师也要对足球的运动规则和比赛规则进行细致的讲解,使他们了解足球运动的各种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之后学生进行足球运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足球运动强健体魄,必须使学生真正地热爱这项体育运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看一次激烈的足球比赛,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学生对足球比赛的热爱,经过逐渐的积累,学生对足球会有一种更深刻的了解,对足球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会不断的提高,这对他们以后足球技能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进行户外足球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还必须通过户外的足球教学才能实现,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该以户外教学为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更加宽松的环境,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断的加重,学生能够放松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一定要利用好体育户外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学习体育运动,户外教学中,教师能够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足球运动,更清晰地观摩一些足球比赛的规则,而且学生还可以自己亲身实践,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他们自己进行体会和思考,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组织足球比赛

前期足球的训练只是对足球的比赛形式有了表面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体会足球比赛带给他们的欢乐,教师应该组织各种足球比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对足球运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可能刚开始学生对足球比赛的规则还是不太清楚,通过这样的比赛训练就能够对比赛中的各种要求有一个深刻的领悟,还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技能存在哪些不足,通过这样的锻炼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也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足球精神,足球比赛重在比赛规则的公平性,所以,教师在比赛中要建立一种更加公平的比赛氛围,确保裁判记录的准确性,既要严格要求学生的比赛行为,也要不断强化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比赛素质,这样才能达到比赛教学的教学目的。

五、创建足球俱乐部

为了使热爱足球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大的交流兴趣的平台,也为了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足球运动中来,学校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足球俱乐部,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又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在这里学生可以找到解决自己疑惑的答案,也能够找到兴趣相同的小伙伴,这些都为他们单调的课外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在提高学生足球技能的同时使他们有一个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平台,讨论自己喜爱的球星,俱乐部的设置就是要使每个热爱足球运动的学生都能够相互分享一些自己的足球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开展体育足球教学有很多的教学形式,切记不能使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从而削弱学生锻炼和学习的热情,体育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应该继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使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足球训练,教师还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爱上足球运动,不要让学生感到体育学习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胡秋实.如何进行高中体育足球教学[J].课外阅读:中下,2012(18).

[2]王鹏.从高中生足球教学现状谈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育[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2(03).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篇9

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XX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全面做好我校学生课后服务管理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全校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缓解部分学生家长接孩子难问题;利用有效时间和空间,提高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人文、艺术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二工作原则

本着“坚持政策、严格程序、好事办好、群众满意”的宗旨,稳妥、有序、平稳推进课后服务管理工作。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充分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家长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后服务办法、方案或方案,报县局审批通过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一)课后服务领导小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XX

XX

成员:XXXXXXXXX

XX

XX

课后服务由值周、值日领导和各部门值班员联合共同管理和巡查监督,由教务处负责,团委、政教处、保卫处派干事轮流值班的方式进行课后服务登记和巡查。

(二)各部门工作职责:

1.教务处:制定《XX县初级中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做好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工作,制定学校课后服务作息时间、服务内容、教师安排等,做好每天课后服务的登记、汇总巡查等。

2.总务处: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办法》,做好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工作;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公示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等信息;定时对活动场地进行消毒工作。

3.保卫处:制定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管理责任,加强对师生、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4.团委:为学校艺体、科创、社团等特色活动提供资源,联系特色指导教师,对艺体等活动进行指导。

5.政教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纪律、卫生和行为习惯教育等。

四组织实施

1.课后服务对象:我校七八九年级学生。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家长自愿选择课后服务内容并提出书面申请,经班级或家长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与学校签订课后服务协议。

2.内容和形式

模块内容:①学生自习;②开展阅读交流、拓展训练、体育运动、影视观赏、音乐欣赏、劳动实践等兴趣活动。

形式:学生按照学校的模块设置进行选课,每天两个模块,按照一节自习辅导、一节兴趣活动的模式进行模块设置。

3.组织方式

由学校自管自办,参与课后服务的人员由学校教职工、后勤服务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构成并按职责参与。

4.课后服务时间

一般为周一至周五初定于16:55-18:55,不晚于19:00。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加强课后服务的指导和监管;制定好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服务时间、内容、组织方式、收费事项等,经县科教体局审核后,告知学生家长并在学校公示栏公布。选拔政治过硬、师德良好、业务精良、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课后服务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学校每期进行两次由家长委员会和学生、管理人员参加的定性评价和每月一次定量评价,对于评价不达标人员进行及时调整。

2.严格收费标准

(1)收费原则:课后服务费要遵循“学生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开”的原则,按学期收取;对中途退出的学生,应按实际服务天数据实结算退还结余费用;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收课后服务费。

(2)收费标准:按照XX省教育厅、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我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事项的通知》和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市教育局《关于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每天不超过2课时收费,课后服务时长超过1课时不足2课时按1课时计,超过2课时按2课时计,初中每生每课时3元,每学期最高不超过400元。

(3)管理使用:学校财务部门严格按照标准统一收取和管理,收取时出具国家正规的票据,建立专账,专款专用,用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水费、电费支出,消耗品购置,场地器材维护,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劳务补助等。课后服务实行辅导签到公示制度,每月公示一次,学期末按课时结算,月清期结,一期一结,放假前全部清算总结,不得结余、结转。

3.强化队伍建设

学校强化队伍建设,倡导奉献精神,鼓励和引导教职工主动参与。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的人员可以获取相应的劳务补助,补助标准由学校根据服务学生人数、时间等具体确定。

4.严格规范管理

学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完善管理制度;不强制或者变相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不提前放学和延长课后服务时间;不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不以辅差培优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不在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不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5.确保安全稳定

学校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场地、设施设备和门卫登记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加强学校周边安全检查、排查,妥善做好未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离校安全。

XX县初级中学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篇10

推广传唱活动方案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广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宁国市教体局2016年优秀童谣征集推广传唱活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活动方案。

一、领导组织 组 长:赵长军

副组长:谭玉芳 周 健

成 员:程贤模 杨祥菊 潘自彪 王 丹

黄忠全 各班班主任

二、征集对象 在校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16年3月—5月。

四、征集标准和范围

(一)征集标准

童谣作品要充满时代气息,贴近未成年人,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健康向上,简洁明快,琅琅上口,易于传唱,体现童心童趣。

(二)征集范围

1、述说“我的中国梦”,包括歌颂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歌颂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

2、颂扬中华传统美德、包括爱国、敬业、仁爱、诚信、正义、友善、孝敬等;

3、抒发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志向和心声,包括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科学、爱生活、爱家乡等;

4、倡导未成年人遵守则、守礼仪、讲文明,紧扣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和文明礼仪等内容。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六、活动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把征集推广传唱优秀童谣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2、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各班级根据学校方案,联合语文老师,做出周密安排,认真抓好落实。每班推荐2——3篇优秀作品于5月13日前上交政教处统一评比。

在教学中怎样开展“做中学” 篇11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让儿童静听”,知识的获取成了教学的最终目的。相比之下,“做中学”下的教学方式认为:人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不忘的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而不仅是停留在知识的获取上,更重要的是将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加以运用,变“纯粹的灌输”为“重知识的实践”。

但即便如此,“做中学”思想也并不是那么的完美。往深处想,“做中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动手方面的能力,通过操作实际体验,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量上的获得。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做中学”的教学方式结合于现有的教学之中,将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主要是指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活动。在我们看来,在教学中要想有一定的成效,教学就应该本着“教”服务“学”,“学”促进“教”,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上的事半功倍。教师应实行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课堂教学的共建者,真正适应新课标下的教与学。

(二)“做中学”中教师的角色

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比,“做中学”中的教师不是知识的掌权者,也不是刻板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具体来说,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他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不但要有渊博的熟练的知识,而且要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简言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落实在学生的身上,一切以学生为本。

陶行知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就是把教育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教学合一》)从陶行知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责任:“教学做合一”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无目的地受教科书的拘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引领学生真真正正地学习。教师的身份要从一个教材的执行者转换成课程的开发者,做实践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做学生学习中的激励者。教师的任务性质也发生改变,从设计能够让学生动手做的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有效的材料到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为探索铺路搭桥,再到及时疏导学生在遇到困难后产生的畏惧心理,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被信任感。

(三)“做中学”中学生的角色

1. “受教育者”一说,给我们的误解。要想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该过程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受传统的灌输教育的影响,我们早已不可避免地给了学生“受教育者”这一称谓,导致一些错误信息:首先,“受教育者”这一称谓意味着将客体的角色强加给了学生,使学生和老师对立起来;其次,受教育者成了学习的听众,缺乏了交流、合作、分享、探究、体验等教学形态,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课程完全地交由教师掌控,学生只是教师整个课程安排的一个受众对象。因此,如何给“做中学”学生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变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角色不能局限于对“受教育者”概念的认识上,而是要对它进行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加以表述。

2. 学生在“做中学”中的角色。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拥有其有效性。这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学习的目标。“做中学”中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知识的领会者” “知识的所有者”。作为“做中学”中的学生首先要能够从外界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是“做中学”的前提;接着就是领会所学知识,进而将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是“做中学”的关键一步;最后,也是最能够检验“做中学”的一点,经过自己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即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因此,相比传统的“接收器”式的学生角色,“做中学”中的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符合我们的价值判断的标准,学生更能够体会知识的价值,学习的快乐。

(四)“做中学”中教材所起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满足的前提下学习。更具体地说,学生的能力、需要和兴趣会受教材的影响。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本好的教材尤为重要。

而从教师方面来说,教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都知道,教师要“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往往可以给教师更多想法和思路,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引导者。杜威曾提过:“如果承认教材的自然的发展进程,就总是从包含着‘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这是杜威对教材与“做中学”思想的深刻的阐述。

《教材及教学法通论》一书中提到,在教材编著的过程中,要常从各中小学教科书及补充读物中选择适宜的教材,以应本地区社会及儿童的特殊的需要。具体的,要根据以下标准来编著教材:1.教材在生活中应用次数较多而且常见;2.在紧要关头需要时的知识(如防空知识、防震知识);3.社会所认为适当而优良的知识;4.永久性的教材内容;5.较深奥、不易由生活中无意地自主地习得的教材。由此可见,教材的作用不容忽视,从生活中引介而来的教材更能够带动教师和学生的激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对于课堂教学,人们已经慢慢地走出了传统的“坐中学”教育思想的局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工作方针,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广泛普及教育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质量问题,每个孩子能够学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展成才,便是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根本。“做中学”结合于目前我国教育仍较为普遍的“坐中学”教学中,以“做中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不免为途径之一也不失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

北京一中学大力开展诗歌教育 篇12

《文艺报》消息,近年来,诗歌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用诗歌来突围“功利化教育”已成为很多学校的做法。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就是其中的一所,它与北京门头沟区作协合作,举办各种诗歌活动,鼓励学生诵诗、写诗,培养了不少小作家,被北京市作协授予“诗歌特色学校”称号。3月30日,大峪中学分校诗歌特色校授牌五周年庆典暨清 明诗会举办。曾凡华、任洪渊、树才、王升山、崔墨卿、马淑琴、杨志学等一起欣赏了师生们的朗诵表演,并围绕诗歌与教育的话题进行讨论。大家谈道,写作诗歌,既锻炼学生在周边事物中寻找独特性的观察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因此,诗歌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篇1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集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认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中的具体要求,成立了学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积极开展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现有专任教师170人,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64人,其中住宿生740人,走读学生1724人。中老年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偏少。我校办学行为比较规范,学生课业负担不重,无乱收费现象。

二、招生及分班情况

学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确保服务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我校坚持义务教育入学制度,招生后,我校按照义务教育新生户口来源,性别,是否住宿等因素,采取搭配平行编班,班主任,科任教师合理搭配的办法进行分班。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整个招生及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并进行公示。没有参与举办“占坑班”、以竞赛名义和组织考试形式招生,更不存在将“奥数”同招

生入学挂钩现象。学校没有办特色班、兴趣班、实验班。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入档及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三、日常管理情况

1、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严格杜绝教师补课。

2、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安排

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约7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5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在校时间:上午7:45上课,中午11:30放学,下午2:00上课,4:40放学,不超过7小时。晚自习两个课时。住宿生在校学习时间也不超过9小时,住宿生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严格控制作业量。我校积极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形式进行教学,练习基本都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适中。杜绝教师布置大量机械重复作业和以做大量作业惩罚学生的现象。

四、规范考试与学生评价行为情况

学校未组织参加没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遵循教育规律办学,进一步规范办班和评价行为。学校每学期在期末进行一次学科统一评价。学校从不按评价成绩给学生排名次。学校各年级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A、B、C、D)。建立、健全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以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好差,不按评价成绩或升学率给班级、教师和学生排列名次。学生检测成绩不以任何形式张榜公布。

五、规范教师行为方面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广大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 义务教育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每学年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选优秀教师、师德先进工作者,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2、学校制定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基本上能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学校每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围绕校本培训

方案主题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听课节数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教师也不得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对有偿家教及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予以处理,考核直接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学校教师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无讽刺挖苦强行压制和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

六、强化管理及相关措施。

校长作为“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认真贯彻、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的有关规定,对本校的“减负”工作认真部署、严格检查、抓好落实。把进一步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落实新《义务教育法》要求,并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减负”的规定,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广大学生家长了解“减负”的内容,理解支持“减负”工作,将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争取家长对“减负”的支持和配合,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言行和正确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学校不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或经家长举报后核实的违反以上规定的事件,给予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经督查核实的违规行为,有关教师要写出书面说明,并全校通报,年内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实行“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交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2、成立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齐

抓共管的监督管理机制,学校教导处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到校、在校时间的制定,并张贴作息时间表,接受社会监督,学校不定期抽查各班作息时间执行情况及办学行为执行情况。

通过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我们认识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认真的措施,要有严格的督查,更重要的是要长期坚持。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开展“身边的好学校”主题介绍活动,以学生、家长、亲属、教师、校长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主宣传学校办学特色、理念、成果,引导家长形成“适合孩子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的正确观念,理性安排子女就近入学。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典型。学校做好“减负”经验的收集、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及时总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先进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推广工作,以点带面,努力把“减负”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处。

以上是我校规范办学行为的自查报告,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黄洞乡初级中学关于开展】推荐阅读:

虎洞乡新农合半年工作总结07-13

上一篇:茶场下一篇:春,到来了作文65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