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质量验收标准一

2024-07-13

房屋质量验收标准一(共8篇)

房屋质量验收标准一 篇1

国家房屋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一、入户门检查

1.检验标准

(1)门表面应洁净,不得有划痕、碰伤;

(2)门的割角、拼缝应严密平整;

(3)门与墙体间缝隙的填嵌应饱满;

(4)门制作的允许偏差:门框翘曲允许偏差为3mm,门扇翘曲允许偏差为2mm,门扇的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mm,门框门扇对角线长度允许偏差为3mm;

(5)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门扇对口缝、门扇与门扇与门框立缝宽度为1.5~2.5mm;

(6)毛坯房入户门与地面的留缝宽度不应小于3.5cm。

2.业主如何查验入户门是否符合房屋质量验收标准

通常情况下,业主应当对入户门的以下方面进行检查:

(1)门框检查:门框安装是否牢固平整,门框与墙体连接是否密闭严实,门框表面有无异常毛刺、开裂、破损等情况;

(2)门扇检查:门扇有无无变形、开裂问题,面漆外观是否完好、表面是否平整,有无明显划痕,磕撞,距离地面是否考虑预留地面装修做法;

(3)门锁检查:门锁安装是否牢固,钥匙插拔是否平滑、锁芯转动是否自如,各方向锁舌伸缩,锁孔位置是否正常;

(4)开启检查:门开闭是否平稳,有无异常阻力,及磨损,门锁紧后是否有晃动;

(5)门把手检查:安装是否牢固,旋转时有无异常阻力,表面有无缺损、变形;

(6)密封检查:门扇掩缝是否在2.5mm以内。

一般业主关注比较多的问题是门的外观质量问题,如门表面轻微的小刮花、碰伤等,严重的有面板开裂、深长的划痕等,可能是施工过程中对门造成了损坏,小问题的损坏可以通过现场修补和补油漆进行修复,严重的损坏可以将门反厂维修;入户门与地面的留缝宽度不满足要求(小于

3.5cm)时可以要求反厂锯短处理(注:关于返厂维修和锯短处理的确定一般尽量由物业现场说服业主,一般不随便允诺业主决定,可请地产工程部评判决定);门锁的问题一般会出现在装修使用期间,入发现钥匙可以通用,锁打不开等问题,经过现场确认出现质量问题的可以要求更换。

二、铝合金门窗检验

1.检验标准

(1)铝合金门窗质量: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锈蚀;大面应无划痕、碰伤;

(2)铝合金门窗安装允许偏差:门窗框的正、侧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5mm,门窗横框的水平允许偏差为2mm,门窗横框标高允许偏差为5mm,门窗竖向偏离中心允许偏差为5mm;

(3)铝合金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填嵌饱满,并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

(4)铝合金门窗扇的橡胶密封条应安装完好,不得脱槽,设置的排水孔应通畅;

(5)铝合金门窗推拉窗扇开关应力不大于100N;

(6)铝合金门窗玻璃安装质量:玻璃表面应洁净,不得有腻子、密封胶、涂料等污渍,中空玻璃内外表面应洁净,玻璃中空层内不得有灰尘和水蒸气。

2.业主应当对铝合金的以下方面进行检查:

(1)窗框检查:窗框安装牢固端正,窗框是否有划痕、磕碰、变形等;

(2)型材检查:表面图层要求颜色和光泽均匀,手感光滑以及是否有划痕、磕碰、变形等;

(3)五金件及开启检查:要求开关自如平稳,推拉自如,轨道件安装牢固,关窗后不漏气;

(4)密封检查:窗扇与窗框、窗扇与玻璃的密封条是否到位、严密,有无破损、断续等问题,窗框与墙体间的密封胶条是否完整、有无脱落、破损、裂缝等问题,有无渗漏现象;

(5)玻璃检查:安装牢固、完整、无裂纹及明显划痕。

对于铝合金窗框型材的损坏需现场确定,有小的划痕、磕碰变形(不影响使用功能)可以进行现场修复补漆,有严重变形而影响使用功能活确定不能修复的可以要求给予更换。另外,业主比较关注的问题是铝窗的渗水问题,发现渗水的窗须整改。

三、阳台栏杆、窗护栏检验

检验标准:

1.护栏成品质量:护栏表面应光滑,不得有锈迹,色泽一致,不得有裂缝,翘曲及损坏,接缝应严密;

2.护栏安装的允许偏差:护栏垂直度允许偏差3mm,栏杆间距允许偏差3mm,护栏安装必须牢固端正;

3.低层、多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栏杆的垂直杆间距净距不应大于0.11m。

一般业主对护栏比较关注的是表面质量和安装问题,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护栏生锈,安装不正等,此类问题可以要求整改,为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可由施工单位提供部分油漆供物业备有,物业维修人员进行简单的补漆工作,遇到难度大的整改及时通知地产工程部安排处理。

四、地面检验

1.地面检验标准

(1)地面与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考虑到我国施工企业的实际水平,对空鼓面积大于400平方厘米,无裂纹,且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多于2处时,可不计入空鼓这一施工质量缺陷);

(2)地面表面应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质量缺陷;

(3)地面表面的允许偏差: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mm,标高允许偏差为正负8mm,厚度允许偏差为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4)有防水要求的地面的立管、套管、地漏处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无积水。

2.业主应当针对地面的以下方面进行检查

(1)地面是否有空鼓、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质量缺陷;

(2)地面是否存在倒返水和积水现象;

(3)地面水暖预埋管线是否有标识;

(4)地面是否预留装修地面做法。

墙面检验

1.墙面检验标准

(1)墙面抹灰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

(2)墙面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外墙不得出现渗水现象;

(3)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应整齐顺直,内高外低;

(4)墙面抹灰的允许偏差:立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mm,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4mm,阴阳角应方正,允许偏差为4mm。

一般业主对墙面质量比较关注的是抹灰空鼓和墙面裂缝问题。实际检验中墙面空鼓允许的范围为:单面墙体小于5平方米,允许1处空鼓,空鼓面积不大于5平方厘米;单面墙体大于5平方米,最多允许2处空鼓,每处空鼓面积不大于5平方厘米;墙面裂缝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是受温度和材料影响。不同材料组成的墙体因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并受温度影响产生裂缝。

2.一般裂缝检查重点

墙面裂缝和楼板裂缝是业主收楼时关注的重点,必须认真对待。一般裂缝检查的重点如下:

(1)检查房屋外墙是否有裂缝(有漏水的隐患);

(2)承重墙是否有裂缝,裂缝是否贯穿整个墙面且穿到背后,是否有倾斜性裂缝(有结构安全隐患);

(3)承重墙是否有贯穿裂缝且在不同楼层墙体的同一位置均出现有方向、有规则的裂缝(有结构安全隐患);

(4)检查楼板(地面和顶板)是否有对贯穿型裂缝(与房屋横梁平行的裂缝),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8.1.1条规定,条规定,裂缝宽度在现行设计规范允许范围(0.3mm)内属一般缺陷,不影响现浇板的承载能力;

(5)检查楼板(地面和顶板)是否有受力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支座处的板面或板中部的板底。此类裂缝一般表示为与墙角呈45度的裂缝、与横梁垂直的裂缝等,这种裂缝往往不对穿,形状外宽内窄。应该说这类裂缝往往对结构安全和耐久性都有影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6)阳台、雨篷等悬挑结构板是否有贯穿裂缝(有结构安全隐患)

防水检验

检验标准:

(1)防水层表面应平整、无鼓泡、折皱等缺陷,刚性防水层无酥松、开裂、起砂等弊端,防水层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积水现象;

(2)细部构造做法符合规定要求,且密封严密无渗漏。

房屋的防水质量是业主重要关注的质量问题,防水检验主要包括卫生间、阳台、厨房、屋面、外墙、外墙门窗、空调洞口的防水检验。其中卫生间、阳台、厨房、屋面业主在收楼时会要求做24小时的闭水实验进行检验。对检验过程中出现渗漏问题的必须要求整改,并再次进行试水检验直至不发生渗漏。

给排水检验

毛坯房除了预留管道几乎没有说明给排水设施,也不安装卫生间器具。业主重点检查的是以下内容:

(1)现有阀门、龙头检查:位置是否合理,开启、关闭是否正常,水路是否通畅,无破损、锈迹、无滑扣失效、滴水现象;

(2)管道是否固定牢固,安装是否平直整齐,管道有无破损,接头是否完好;

(3)预留上水堵头、管线等是否考虑装修面层尺寸,水堵头是否打开;

(4)水表检验:水表安装是否符合规范,水表接头是否紧密完好,有无空转现象;

(5)排水管道检查:排水管道有无直角、死角;接头是否紧密完好,接口处有无渗漏,管道是否畅通,管线是否固定、安装整齐、无破损;楼上下延管道是否过长过低影响装修;

(6)排水口、地漏口检测:是否有地漏,地漏位置是否合理,排水口、地漏口是否完整,是否封口严密;

(7)排水口应进行封堵,防止垃圾进入排水管道发生管道堵塞。

电气检验

对于毛坯房的电气和设备业主重点检查的是以下内容:

(1)分户配电箱检查:配电箱安装垂直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箱体、饰面板内外清洁,无刮碰痕迹及色差;箱门开启灵活;箱内各开关、漏电保护器动作正确,控制范围正确;箱内结线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正确;倒想与开关连接牢固紧密;

(2)电表检查:电表安装符合规范,在关闭总闸后无电表空转现象;

(3)开关插座检查:开关、插座面板表面清洁、无损坏;开关控制范围正确;开关切断相线,单相两孔、单相三孔插座的相、零、地接线正确;暗开关、插座的盖板安装牢固、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导线接线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4)照明检查:灯具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5)其他弱电系统:对讲门禁、安防、音响系统等的验收应遵循相应的国家规范标准

房屋质量验收标准一 篇2

1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的提出

2000年1月30日发布实施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 首次提出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明确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性质、内容、程序、方式和方法等均发生了变化。提出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应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主要方式是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强制性监督;主要内容是对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实行的是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部又相继颁发了《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文件, 各省、市、自治区结合本地实际也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和规定, 这些都为我们实施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奠定了基础。

2实行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后,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遵循的监督程序及工作职责范围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对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程序与行为, 明确了责任, 提出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层次, 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模式, 这种改变表现在:

(1) 由受权执法, 转变为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执法, 委托的机关要承担执法的后果, 监督部门必须要对委托的机关负责任。

(2) 由监督工程实体质量为主, 转变为监督工程建设有关各责任方的质量行为和责任主体质量保证体系为主。《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府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中, 对工程竣工验收所必须达到的条件提出了十一条要求, 这些要求中, 除了对工程实体的要求这外, 多数是对工程建设有关各责任方面的行为要求, 主要包括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行为, 同时这些单位也就构成了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 今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和重点就是监督和规范这些责任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的质量行为, 通过他们规范的工作, 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从而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单纯抓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 而忽视那些对施工现场负有重要工程质量责任单位的监督管理, 提高了监督部门的工作层次。

(3) 由对单位工程全过程或几到位的工程质量监督, 转变为对重要隐蔽工程 (主要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 和环境质量的监督与随机抽查监督。过去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要求工程质量监督员必须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监督检查, 并规定了几到位, 这些本应是工程监理做的事情, 监督部门取而代之或做着同样的重复劳动, 甚至有时变成了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检查员, 造成了工程质量责任不明确和施工现场过多的依赖性, 工程建设监理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现将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全过程的监督, 转变为对重要隐蔽工程和环境质量的监督与随机抽查监督, 这种监督包含:一是对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不能放松, 并突出其重要部位, 即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等对工程结构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隐蔽工程部位;二是对这些重要隐蔽工程实体质量监督过程中, 不能忽视其工程质量主体的质量行为监督;三是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的环境质量实施监督;四是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应具有随机性;五是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必须改变, 过去传统的“看、问、听”的卷尺、小锤等原始的检查工具等, 已落后于当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 要采用科学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出个准确、具有说服力的数据, 增强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4) 由核验工程等级, 出具工程质量核验报告, 转变为实施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与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制度。这些带有根本性的转变, 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由责任主体转向为管理机构, 明确了工程建设等有关单位是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的执法主体。

摘要:2000年10月1日后竣工验收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以来,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十三年的运行, 工程质量监督程序与要求基本形成。我仅就日常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竣工住宅房屋质量检查验收重点 篇3

住宅工程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涉及到群众住户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实行商品化后,人们对购房的质量要求已愈来愈高,对交付的房屋质量验收亦更加严格。为此,为使购房者得到称心满意、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住房,现提出验收房屋质量的几项重点项目如下:

1.户型及结构质量

购房者在接收购房以及入住前,首先要向售房单位索取《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房屋使用说明书》,然后进行实物查验,要核对布局是否合理,平面尺寸是否准确,对角线有无误差,层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次查楼地面、墙体及梁板結构有无异常异缝,室内有无渗漏痕迹,有无使用劣、次材料的情况,否则不予签收并要求售房单位处理,如遭到拒绝应向市质监站投诉。

2.门窗质量

验收时,首先要看门窗的规格型号、使用材料及配件,固定位置,开启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再查安装是否牢固,有无变形,能否满足使用功能,其中:木门窗框与扇的质量要达到裁口顺直,刨面平整、开关灵活、稳定无回弹和倒翘,安装的小五金必须数量齐全,槽边整齐,木螺丝拧紧、卧平,插销开启灵活,压缝条、盖口条应尺寸一致,与门窗结合牢固严密,框与扇的上缝留缝宽度应为1—1.5mm,框与地面的留缝宽度内门应为6—8mm,外门应为4—5mm,扇对口和扇与框间留缝宽度为1.5—2.5mm,门窗板面无起鼓、脱胶、裂缝。

门窗的油漆光滑、光亮、无脱皮、漏刷、透底、流坠、皱皮且色泽均匀、刷纹通顺、不污染五金及玻璃。

安装的玻璃应无明显的气泡和波纹,应尺寸准确,底垫灰饱满,安装牢固、平整、无松动现象,钉子不在油灰表面显露。

铝合金推拉门窗的安装应表面洁净,大面无划痕、无碰伤、锈蚀、框与墙体间的预留槽内及框料接缝处的防水密封胶必须饱满严密,涂胶均匀、光滑无气孔,窗扇的限位器、毛条等附件齐全,安装牢固、灵活、适用,泻水孔通畅,橡皮垫镶嵌必须交圈到位、并与裁口玻璃皮压条紧贴。

3.楼地面及室内装饰

楼地面、墙面及顶棚的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灭和裂缝(风裂除外),观感应光滑,接槎平整、线角顺直,墙体的内窗台不得低于外窗台,喷刷涂料应颜色一致,洁净无污染,不得出现掉粉起皮、漏刷和透底,喷点要均匀,刷纹应通顺无明显的泛碱、咬色、流坠、溅沫、砂眼、麻面等缺陷。

楼地面及墙面的饰面(瓷)砖镶贴应无空鼓歪斜和缺楞掉角及裂缝等缺陷且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平直,勾缝密实,宽窄均匀,镶贴于墙面的瓷砖应阴阳角方正,套割准确,台度平顺无污染,卫生间及厨房间的地面高度应低于室内2cm,设计有坡度的地面面层应满足排除液体要求,不倒泛水,无渗漏。地漏盖板低于地坪最低处5cm。初装修地面面层的拉毛纹路应均匀,无起砂现象。

4.室内排水管及电气安装

给水管道安装的支托架位置应正确,埋设平整、牢固,与管道接触紧密,丝扣紧固,管端清洁不乱丝,麻头(生料带)应干净,穿过卫生间或厨房间的楼板处应加钢套管,高出地面5cm,排水管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承插连接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橡胶密封环应紧密,卫生器具与接口的连接必须紧密,无渗漏,制动部分灵活、准确,支托架安装牢固,砂浆饱满,不突出墙面,采用螺栓固定的器具必须增设橡胶垫片。

灯具安装的高度应一致,位置应正确,暗插座、暗开关的盖板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单相插座的接线,面对插座,左极为零线,右极应为相线,单相三孔,三相四孔插座的接地(接零)线应在正上方。

5.分户验收的组织及程序

(1)住宅分户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人员由建设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由具备建造师、质量检查员、施工员等执业资格,监理单位由相关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组成,已选定物业公司的,物业公司宜参与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工作。

(2)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应按以下程序及要求进行:

1)依照分户验收要求的验收内容、质量要求、检查数量合理分组,成立分户验收组,做好分户验收前准备工作。

2)分户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应及时填写,签认《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记录表》,每户验收符合要求后应在户内醒目位置张贴《住宅工

质量分户验收合格证》。

3)分户验收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分户或公共部位检查单元,检查小组应对不符合要求部位及时标注并记录,并按相应规则进行处理。

4)单位工程通过分户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汇总表》。

(3)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竣工验收组应通过现场抽查的方式复核分户验收记录,检查分户验收标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组复核工作予以监督。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复核发现验收条件不符合相关规定,分户验收内容不真实或存在影响主要使用功能的严重质量问题时,应终止验收,责令改正,符合要求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4)住宅工程交付使用时,建设单位向住宅提交《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合格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记录表》由建设单位保存。

房屋质量验收标准一 篇4

一、由管理处成立组建前期介入小组,策划前期介入目标及方案。

二、人员及资源配置。

三、参与项目设计及图纸会审,形成会审纪要。

四、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提出有利于物业管理顺利实施的建议,由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调整、改进,涉及以下方面内容。(一)物业的一、由管理处成立组建前期介入小组,策划前期介入目标及方案。

二、人员及资源配置。

三、参与项目设计及图纸会审,形成会审纪要。

四、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提出有利于物业管理顺利实施的建议,由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调整、改进,涉及以下方面内容。

(一)物业的设计使用功能(如停车场、银行、商店等)。

(二)后期经营管理中存在不足处的调整和改进方案。

(三)防盗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必须设置,选材和布局合理。

(四)对总平和室内各种管线的布局、位置、高度、离墙距离等从日后使用和维修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水、电、气供应量符合地域特点和发展需要。

五、参与设备选型及安装方案审定。

(一)控制因设备选型及安装不当给物业以后运行管理带来隐患。

(二)设备型号、技术参数适合物业配套使用要求。

(三)安装方案应有利于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

六、使用的各种材料、备件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七、参与工程现场检查监理,工程施工中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技术标准及合同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不合格项目及产生不合格项的原因,会同建设方、施工方寻求处理方案,作出过程记录。

八、参与隐蔽工程检查,竣工后索取相关隐蔽签证记录。

九、现场监督管道打压试验、通球通水试验、线路绝缘测试、卫生间闭水实验等。

十、雨后注意观察房屋的渗漏情况,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开发商整改。

十一、设专人跟进总平施工,绘制图纸以做好地下管线的实际布置记录。

十二、参与竣工验收和接管验收;严格按照国家接管验收标准进行接管验收。

十三、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物业的各种资料,熟悉各个部分,为日后管理作充分的准备。

十四、管理处应在开发商预验收后对房屋进行详细的检查,并作好记录。

十五、工程竣工验收后,开发公司工程管理部按交付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做好交付准备,管理处在接到其书面通知后进行复检。详细内容如下:

(一)资料部分(准备)

1.产权资料:

(1)项目批准文件;

(2)用地批准文件;

(3)拆迁资料;

(4)房屋分产权清册。

2.质保、技术资料部分:

(1)竣工图(包括总平面.建筑.结构.设备.附属工程有隐蔽管线的全套图纸);

(2)地质勘察报告;

(3)工程合同及开、竣工报告;

(4)图纸会审记录;

(5)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及技术核定单(包括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6)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7)沉降观测记录;

(8)竣工验收证明书;

(9)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10)新材料、构配件的鉴定合格证书;

(11)水、电、气、视、讯、卫生洁具、消防、电梯等设备的检验合格证书;

(12)砂浆,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

(13)供水、供暖、煤气管道的试压报告。

(二)工程实体部分

1.总平面

(1)道路路面不应有积水,空鼓和断裂现象;

(2)明沟、散水、天沟内不得有断裂、堵塞、积水现象;

(3)室外排水系统的标高,窨井设置,管道坡度,管径均必须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管道直且排水通畅,井盖搁置稳妥并设置井圈;

(4)化粪池应按合理排污量设置,池内无垃圾杂物,进出水口高差不得小于5cm;

(5)单位工程的临时设施及过渡用房拆除清理完毕,达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的要求;

(6)群体建筑应检查相应的市政、公建配套工程和服务设施,达到应有的质量和要求。

2.房屋主体结构:

(1)地基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允许变形值,不得引起上部结构的开裂或相邻房屋的损坏;

(2)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变形、裂缝、不得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值;

(3)钢木结构结点牢固,支撑系统可靠,构件选材必须符合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

(4)砖石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允许有明显裂缝。

3.房屋建筑部分:

(1)墙体,梯踏步的阳角完好无损、饰面材料表面洁净,粘贴牢固,阴阳角顺直,无缺棱掉角;

(2)门窗安装平正牢固,无翅曲变形,开关灵活,零配件装配齐全,位置准确,铝合金门窗缝隙平密,木门窗缝隙适度;

(3)楼地面面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不空鼓,整体面层平整,不允许有裂缝,脱皮和起砂等缺陷。块料面层表面平正,接缝均匀平直,无缺棱掉角,木楼地面平整牢固,接缝密合;

(4)砂抹平整,不应有空鼓,裂缝和起泡等缺陷;

(5)油漆,刷浆应色泽一致,表面不应有脱皮,漏刷现象;

(6)凡与水接触的平面区域的坡向正确,排水畅通,无积水,不允许有渗漏现象。在有临时积水区域(如屋面、卫生间、盥洗间|必须做24小时闭水试验);

(7)外墙立面不得漏水;

(8)烟道、通风道畅通无阻塞物;

(9)晾衣架安装牢固,摇臂应灵活。

4.房屋水、电、气、视、讯

(1)给排水、煤气管道安装牢固,接口严密,控制部件启闭灵活、无滴漏,并进行水(气)压试验,提交试验记录及试验报告,灌水试验及保温、防腐措施必须符合采暖与卫生间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2)地漏排污管接口、检查口不得渗漏,管道排水畅通;

(3)卫生器具质量良好,接口不得渗漏,安装平正牢固,部件齐全,制动灵活;

(4)照明器具等低压电器安装位置正确,整齐美观,接触良好,部件齐全,牢固可靠;

(5)配电线路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负荷需要,绝缘良好,接地可靠。每回路导线间和对地绝缘不得小于1MΩ/KV,并提供测试记录及报告;

(6)配电装置标识正确清晰,开关灵活,漏电保护动作灵敏;

(7)各种避雷装置的所有接点必须牢固可靠,接地阻值必须符合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8)电视、电话、网络系统安装符合相应专业技术指标要求,并提供末端标准数值;

(9).煤气表、热水器布置位置合理,安装牢固,通风良好。

5.给水系统

(1).给水系统上下水管网试压,冲洗管内杂物完毕,附属设备安装齐全;

(2)生活水池清洁、卫生,水池、水箱已消毒完毕,并已通过主管单位取样检查并颁发许可证;

(3)水泵前后阀门开启灵活,水泵电机绝缘合格;

(4)空载运行水泵时,电机温升、中轴偏差、机械响声及润滑情况良好;

(5)启动给水泵、给水箱,灌注水,注意水压,电机温升是否正常,水泵边缘有无滴漏,机械响声有无异常;

(6)开启水箱出水管总阀,逐步开启各层总阀,观察水咀、出水、水质情况,应符合要求;

(7)给水阀门水表的接法是否正确,器具是否齐全,有无缺件缺损,排水管、地漏排水是否畅通。

6.排水系统

(1)各排水管道已做通水、通球试验,并有试验记录及试验报告;.(2)各排水管道附件齐全;无遗失;

(3)各排水口、地漏口、建筑垃圾已清扫完毕;

(4)抽水马桶接口,排水畅通,余水量正常;

(5)各层地漏口、排水口排水畅通;

(6)管道接口及管道粘接良好,无滴漏。

7.循环水泵

(1)水泵设备安装平稳,运行时无较大震动;

(2)管网试压冲洗,水处理装置安装合格,并已可投入正常运行;

(3)循环泵、加压泵、空载运行正常;

(4)系统上各类阀门工作状态正常、开闭灵活,系统管网保温情况好;

(5)启动水处理装置,循环泵、加压泵,做管网保压测试;

(6)系统末端出水管需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使用条件。

8.供电系统

(1)配电设备、发电设备安装基座牢固,检修方便,试运行良好,产品资料齐备;

(2)按照施工资料,仔细检查各类主干电缆,母线槽的进出编号、各箱柜编号、控制对象正确;各类标志齐全,系统已可正常投入运行;

(3)各类电缆、母线槽、各相对地、相间绝缘电阻值合格,重复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不得混淆不清,接地电阻值合格;

(4)关闭各终端控制箱、柜进线开关、及各层用电总开关,使主回路线独立;

(5)关闭配电室各出线回路总开关;

(6)合上高压总开关,送上低压配电柜电源;

(7)逐步合上各分路回路总开关,观察其电压、电流值;

(8)分别合上各分路回路总开关,观察其电压、电流值;

(9)启动重负荷,观察功率因素装置是否自动切换;

(10)检查各配电箱柜的使用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11)电气系统投入试运行后,每隔一到二个小时分别记录好,电流、电压、功率因数;

(12)室温湿度、变压器温升等相关数据;

(13)测试记录好防雷接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如果是高层建筑,则测试各层均压带接地电阻值;

(14)室内全面检查。检查时应注意:电气方面,电气的三相电,接法正确与否,室内插座的相线,和零线接法正确与否,插座是否有电。

9.消防系统

(1)消防设施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系统模拟试验检测记录、联动控制、火灾报警必须满足消防要求,并且有消防部门检验合格证;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依照施工资料,核实好工程、安装质量、探测器安装部位等实际情况;

B.开主机空载运行,检查主机各项功能及控制数据;

C.逐步接上各个回路、探测器、观察其运行情况;

D.在主机上编好各个探测器的地址码、部位码,使主机码正常运行;

E.填写好调试记录,并对每个探测器做现场吹烟试验;检查其报警灵敏度、实际位置的准确度;

F.做好调试报告,在试运行期间填写好日常运行记录。

(3)联动系统

A.依照施工资料,核实好联动设备接线情况、及整个工程安装质量;

B.开启联动系统,测试联动主机在空载下的联动状况是否正常;

C.逐步接上各个联动设备、及控制设备、并测试各点电压、电流值;

D.在控制室设置好各种联动逻辑关系、检测各联动设备受控结果、回授运行结果;

E.在控制室检测联动设备在自动状况下,是否按设计的逻辑关系进行联动、动作的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F.做好调试结果,并在设备试运行期间,填写好运行情况。

(4)喷淋系统

A.管网已试压,冲洗完毕;

B.整个管网设备安装完毕;

C.喷淋泵,空载运行合格;

D.稳压装置启动正常;

E..关闭各层安全信号阀;

F.启动泵给予主管网灌装水,检查泵运行情况,电机温升,自动排气阀门工作情况;

G逐步开启各屋安全信号阀,未端试水装置对每屋平面管网灌水;H.各类报警信号的显示;

I.调试压力开关,水力警铃;

J.分别在各屋做放水试验、检测各类信号、启泵的逻辑关系。K.检测泵接合器的进水情况;

L.做好调试记录,记录好系统设备运行情况。

(5)普消系统

A.管网已试压、冲洗完毕;

B.各类附属设备已安装;

C.稳压装置启动正常;

D.泵电源到位,空载运行合格;

E.打开试验拴,启动泵观察、泵运行情况、电机温升、机械润滑、试验口水压数、水拄喷射距等;

F.检查泵接合器进水情况、室外消火拴出水情况、消火拴按钮启泵情况及报警情况; 做好调试运行记录。

10.弱电系统

(1)网络

A.提供经检验合格的设备,并能使用;

B.中心应能输出信息到户内点位;

C.所有综合布线符合安装规范要求;

D.户内信息点位插口完好。

(2)CATA电视系统

A.提供经检验合格的设备,并完好能使用;

B.光纤线路应符合专项要求;

C.提供放大器件应能满足放大信号要求;

D.户内信息点位插接口完好;

E.户内都能收到本地电视节目及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节目。

(3)电话

A.电话线路自户内无短路、断路、跳线与端子盒;

B.户内电话盒信息点位应完好正常。

(4)可视对讲

A.提供完好并经检验合格系统设备;

B.综合布线,从设备中心到户内应保证其信号无干扰,无电压降,线无断路、短路、报警信号及对讲功能,符合系统要求;

C.楼宇主机及与户内主机都能清晰看见对方,所有增设功能完好。

(5)智能抄表

A.综合布线符合安装规范要求;

B.提供经检验合格设备,完好并能正常使用;

C.每个点的数据采集与设备显示数据应吻合;

D.户内提供的数据采集表及点位应能与系统设备以及数据采集板相匹配。

(6).安全防卫

A.提供经检验合格的设备系统,并能完好使用设备,设备应自动防干扰;

B.综合布线符合规范要求,从设备中心到小区输出,信号应准确无误;

C.红外报警线路布置应与小区综合布线一致,遇到红外线受干扰应能报警。

11.停车管理系统

(1)提供完好经检验合格的设备系统;

(2)栏杆道闸应能准确无误传输信号至设备系统;

房屋质量验收标准一 篇5

质量验收证明书

工程名称:

验收范围:

工程地点:

建筑面积:㎡.房屋总高度:m

结构类型:结构基础类型:

层数:层 其中:地上层 地下层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顶效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证明书

顶效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核查记录

1、核查项目包括核查结果判定和具体情况监督核查记录

苗木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篇6

苗木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一、苗木质量标准

1、植株健壮,苗干通直圆满,规格要求一致,枝条茁壮,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高。乔木树主干明确;花灌木分枝均匀;绿篱个体上下一致,下部不脱裸;球形苗木枝叶茂密。

2、根系发达而完整,乔木树种苗木主根达到30厘米,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根系无劈裂。

3、具有完整健壮的顶芽。

4、苗木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不失水,有旺盛的生命力。

5、苗木必须为圃地栽植苗。如发现是窖藏或假植苗木一律不予验收。

二、苗木包装与运输要求

1、苗木均带土球,土球长、宽、高均不小于30厘米,并用细绳包扎。落叶乔木要求根部备带原土并用塑料或其它包装袋包扎根部。

2、苗木运输途中,必须采取保湿、降温和通风措施,严防日晒。根据苗木规格确定运输量,苗木装卸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损伤苗木或造成散球。

三、苗木检验

1、苗木规格检验

(1)地径或胸径用游标卡尺或特制的工具测量;植株高和根系长用钢卷尺或木制直尺测量,读数精确到1厘米。(2)苗高:自地径至顶芽基部。

(3)根系长度:垂直根为从地径至主根末端;水平根为根幅半径。(4)土球包装:以钢卷尺或木制直尺测量包装体积,读数精确到1厘米。

2、苗木品种纯度检验

以苗木成活后三个月的检验为准。

3、苗木数量检验

以施工人员实际清点数量为准。

4、苗木质量检验

房屋质量验收标准一 篇7

2013年6月26日,住建部第83号公告批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9—2013,自2014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量很大,重点解决了2003版规范执行性不完善的问题和与相关分部工程的协调问题,并明确具体了智能建筑工程的验收程序,对于保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因此,主编单位编制组专家们对于规范制订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介绍。

1 编制背景

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结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和进步非常迅速。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出台,迈出了智能建筑行业标准化的第一步;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施行,在建筑工程中新增了智能建筑子分部,并明确了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近年来,GB/T 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2006版已执行,且已修订并进入报批阶段;新制订的GB 50606《智能建筑施工规范》已于2010年颁布执行;智能建筑子系统(如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等)中多项专业规范相继出台或修订。另外,建筑节能、消防等重要内容都有相应的国标出台或修订。因此,GB 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自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陆续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等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主编单位将反馈意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内容无法涵盖目前智能建筑工程实施中所包含的系统,需要补充。

(2)规定定性的检查项目多,定量的性能检测少。

(3)规定需经过“1~3个月试运行”才可进行系统检测和验收,而该阶段是在竣工验收之前,因此无法严格执行,该规定形同虚设。

(4)智能建筑各系统的专业性强,而监理单位、质检站在技术上不能完全熟悉,且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导致过程控制及竣工验收走过场。

(5)规定系统检测应由省市级以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组织实施,而智能建筑的技术发展较快,缺乏社会化、专业化的检测机构,此条规定很难做到。

(6)部分条款中系统检测的抽检比例高,如光缆点要求全部检测、系统检测的时间长、耗费费用高并导致执行难度大。

(7)第3.2.7条提出“系统承包商应提交接口测试方案,接口测试方案经检测机构批准后实施”,而检测机构的进场时间一般为系统检测开始时,而接口测试方案的形成和执行时间均早于系统检测,此条款实际无法执行。

可以看出反馈问题均体现在规范可执行性和操作性方面不完善,这些也是本次规范修订着重解决的问题。

2 编制过程概述

2.1 编制单位

本规范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会同国内有关科研、高校、设计、产品生产、系统集成和质检等18家单位31位专家共同编制。由于行业发展迅速,原部分参编单位的经营方向转变,且原编制组成员年龄偏大,因此本次参编单位和成员均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

主编单位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智能建筑工程的深化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工作二十余年,在有统计的近五年来,一直雄居国内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工程量之榜首。在工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智能建筑工程的验收难点和重点有充分的了解。并从事了涉外工程如中东、北美地区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对国外的工程建设也有一定的认识。

参编单位有: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捷通机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合肥爱默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万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工现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从单位的工作性质到在全国的地区分布均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部分编制组专家也参加了相关标准的制订,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规范》等的编制和修订,便于与相关标准的协调统一。

2.2 编制过程

2011年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委派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2003版规范编制组代表、行业专家、主编及参编单位等共40余位领导、专家和代表们参加了此次会议,讨论确定了编制大纲、编制组成员分工及编制进度计划。

在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标准、最新技术进展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应政策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的征求意见稿。2012年1月11日~2月29日,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向行业内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检测单位、系统集成商和国内外产品厂商等相关单位和专家发出了《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函,开展定向征求意见工作。

《规范》征求意见稿得到了行业专家的热烈反馈,共收到50余个单位70多位专家的800多条意见,专家所在单位有高等院校(8个)、行业协会(6个)、科研单位(8个)、设计单位(12个)、质检站和检测单位(7个)、系统集成商(13个)、建设和使用单位(3个),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各位专家对规范的各章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中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有:(1)关于验收程序,应明确工程验收的组织程序和文件资料;(2)关于检测机构,是否需要规定进行第三方检测、对检测单位的资质要求和认证范围如何要求等有争议;(3)关于试运行时间,2003版规定不同智能化系统从1~3个月不等,时间过长无法实施。

编制组于2012年3月17~18日在三亚召开了对征求意见的讨论会,确定对意见的采纳和修改原则。会后完成修改,形成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的送审稿。在标准编写的同时,对行业内热议的主要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完成四项专题研究报告:原版规范实施问题调研、试运行时间、相关标准分析、子分部和分项工程划分。

2012年4月24日~25日,住建部建筑电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规范》送审稿审查会议。以张文才教授级高工为主任委员、程大章教授和谢卫研究员级高工为副主任委员的审查专家委员会,对《规范》送审稿进行了逐章逐节逐条的认真审查,提出在系统名称统一和分项工程划分方面还需协调统一,同时对本次修订工作给予了肯定:将验收程序和试运行时间进行了统一规定,便于贯彻执行;《规范》的技术指标合理,依据充分,与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协调,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全面、系统地对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指导和规范国内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该规范编制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与智能建筑体系的相关标准协调统一。《规范》的制订有利于智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审查会议意见,编制组对《规范》的送审稿和条文说明进行了修改,形成了《规范》报批稿和强制性条文送审文件。2012年5月7日送住建部建筑电气标准化委员会审核,2012年5月9日提交给住建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审查。2012年5月16日得到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的复函(强条委函[2012]7号),同意将第12.2.4和22.3.3条作为强制性条文。

编制组进一步修改完成了《规范》报批稿,于2012年5月21日提交给住建部建筑电气标准化委员会。标委会定向发送给送审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进行函审,并于5月28日将函审意见反馈给编制组。编制组完成了《规范》报批稿和条文说明的修改和相关报批文件,于2012年6月提交给住建部标准定额司。

2012年11月得到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院的修改意见反馈,编制组进一步完成了《规范》报批稿和条文说明的修改,并于12月提交修改稿。

2013年6月,住建部第83号公告正式批准了《规范》,自2014年2月1日起实施。

3 主要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中,全面调整了章节划分,对不同子系统工程的验收程序和试运行时间等进行了统一,重新调整划分了各系统工程中的分项工程,不再规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

3.1 章节结构

《规范》2003版包括13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通信网络系统;5.信息网络系统;6.建筑设备监控系统;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8.安全防范系统;9.综合布线系统;10.智能化系统集成;11.电源与接地;12.环境;13.住宅(小区)智能化。另有附录A~D,共四部分。

本次修订的2013版包括22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智能化集成系统;5.信息接入系统;6.用户电话交换系统;7.信息网络系统;8.综合布线系统;9.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10.卫星通信系统;11.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12.公共广播系统;13.会议系统;14.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15.时钟系统;16.信息化应用系统;1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20.应急响应系统;21.机房工程;22.防雷与接地。另有附录A~D,共四部分。

可以看出,本次修订取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一章,增加了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将原第4章通信网络系统拆分为信息接入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共4章,将原第5章信息网络系统拆分为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应用系统2章,将原第12章环境调整为机房工程,对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关于智能化子系统的划分和定义,本次修订中与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其正在报批中的修订版进行了协调统一。从工程实施角度出发,将具有独立功能,可单独设计、施工、验收的子系统均作为独立的一章,规定为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子分部工程。

对于工程验收的程序统一规定在第3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由GB 50606《智能建筑施工规范》进行规定,本规范明确规定在验收阶段需要检查的技术文件和记录,并在附录中列出表格样式。因此,除第7章(按系统构成分节)外,各系统的章中不再分节。

3.2 强制性条文

根据住建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写规定》第四条规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且必须严格执行的条文,应列为强制性条文”。

为了更好地保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及运行时的人身安全,《规范》中设置了第12.0.2和22.0.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这两条分别是对紧急广播系统防火措施检查和接地系统检查的规定,强制性条文和条文说明的具体内容详见规范。为保证强制性条文的落实,在其条文说明中对于设置理由、技术要求和实施与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规范2003版共设6条强制性条文,其中保留1条(现第22.0.4条)、取消5条。需要说明的是,原第5.5.2、5.5.3、7.2.6、7.2.9和7.2.11条不作为强制性条文,并非其技术内容不重要,而是在行政管理上不再重复检查。主要原因如下:

(1)原第5.5.2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必须具有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部门审批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特殊行业有其他规定时,还应遵守行业的相关规定。

(2)原第5.5.3条:如果与因特网连接,智能建筑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系统。

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的特点,条文陈述内容属于间接性地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另外,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和82号令《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中对条文所列内容已有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法令法规中的基本要求,必须执行且有专门行政部门管理,故在本规范中不再列为强制性条文,但在本规范第7.1.4条中仍要求有相关检查的记录。

(3)原第7.2.6条:检测消防控制室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传输、显示火灾报警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检测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火灾报警的响应及其火灾运行模式,应采用在现场模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方式进行。

(4)原第7.2.9条:新型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及功能检测应包括:

1)早期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

2)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检测系统、大空间红外图像矩阵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

3)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5)原第7.2.11条:安全防范系统中相应的视频安防监控(录像、录音)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等对火灾报警的响应及火灾模式操作等功能的检测,应采用在现场模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方式进行。

实际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的重要内容,合格与否由负责验收的消防机构依据GB 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判定,且必须通过专项验收才可进行智能建筑工程验收。因此本次修订中,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验收完全执行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不再单独列出强制性条文。

3.3 与相关标准的协调

本标准为智能建筑专业的通用标准,目前本专业共有三项通用标准: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GB 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第3.1中已经介绍,本标准在系统划分等方面与GB/T 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协调统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由GB 5060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本规范与其规定避免重复。

由于智能化系统涉及的领域多,各类不同功能、规模的建筑中有各种多样化、个性化的应用要求,不同类型子系统的应用领域也有着其独特要求。这些不同专业的个性化要求,通用标准不能一一满足,因此已陆续出版了针对有特殊需要的专业的通用和专用标准。本标准与相关的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关系如下: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涉及重大人员和财产安全问题,本标准直接引用GB 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GB 50166《火灾自动报警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执行其规定。而且在实际工程中也必须经消防专项验收后,才能进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因此本规范不再单独设置具体规定,保持与相关规范的协调统一。

(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本规范抽取智能建筑工程中验收的基本要求,将GB 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 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引入便于实际操作;而对于高风险对象如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银行营业场所、民用机场、铁路车站、重要物资储存库等,则要求执行GB 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3)其他系统,实际工程中属于智能建筑工程范畴的:将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引入便于实际操作,如用户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机房工程、防雷与接地。

(4)其他系统,实际工程中大多由相关行业进行验收,智能建筑工程主要检查与其专业交接内容的,在本规范只进行简要规定,如信息接入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

(5)其他尚未有相关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本规范进行了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的规定,以便于实际操作。如: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

3.4 定性与定量指标

关于验收中的定量指标,考虑到实际工程的复杂性,本次修订中明确列出各系统验收时需要检测的功能项(分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和抽检比例,合格判据主要以符合设计要求为标准,选择了部分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业标准中数据作为补充。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篇8

注:文字中黑体加粗字体表示强制执行条文。本标准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的客货车共线运行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地基处理 1.1 一般规定

1.1.1 地基处理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夯、试桩,以确定施工参数及验证地基处理效果,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试夯、试桩资料应完整。

1.1.2 从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及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部)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1.1.3 当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监理或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分析情况,消除质量隐患,并应形成文件资料。

1.2 换填地基 主控项目

1.2.1 换填地基所用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换填用砂应为中、粗砂,有机质和含泥量均不得大于5%; 2 碎石粒径不得大于1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 3 石灰等级不得小于III级。

检验数量:砂和碎石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以连续进场数量每400m为一批,不足400m也按一批计;石灰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每200t为一批,不满足200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批均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对砂、碎石进行筛分试验、含泥量和有机质含量试验,对石灰进行未消解残渣含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

331.2.2 压实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采用湿度密度仪、注水法或灌砂法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施工单位每层每100m检查不少于5处;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每层检查不少于1处。

1.3 重锤夯实 主控项目

1.3.1 重锤夯实地基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标准贯入或环刀取土试验;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施工单位每个基坑不少于5处;监理单位不少于3处。

1.4 强夯 主控项目

1.4.1 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或静(动)力触探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施工单位每个基坑不少于5处;监理单位见证检测不少于1处。明挖基础 2.1 一般规定

2.1.1 基坑开挖前应按地质、水文资料和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措施。2.1.2 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2.1.3 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砌筑基础时,应在基础底面先铺一层5~10cm水泥砂浆。

2.1.4 基础浇、砌筑应在无水情况下施工,混凝土和砌体砂浆终凝前不得浸水。

2.2 基坑 主控项目

2.2.1 基底地质条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观察或进行标准贯入、触探仪检测;监理单位观察和见证检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桥梁和涵洞地基全部检查;勘察设计单位对桥梁地基全部进行现场确认。

2.2.2 基坑回填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夯实应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检查。桩基础 3.1 一般规定

3.1.1 桩基础施工应根据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细则。

3.1.2 沉入桩、钻孔桩应按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试桩,以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检验桩的承载力,并应具有完整的试桩资料。

3.1.3 对发生“假极限”、“吸入”、上浮、下沉现象和射水沉桩必须进行复打。3.1.4 从事桩基工程检测及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部)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

3.2 钻孔桩和挖孔桩(I)钻孔、挖孔

主控项目

3.2.1 钻孔、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

检验方法、数量:检查施工记录、观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3.2.2 钻孔桩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测量检查和用检孔器或成孔检测仪器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3.2.3 挖孔桩孔底应平整,无松渣、淤泥、沉淀或扰动过的软层。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测量检查。

一般项目

3.2.4 泥浆指标应根据钻孔机具、地质条件确定。对制备的泥浆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进时应随时检查泥浆比重和含砂率。

检验方法、数量:检查泥浆试验记录、进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试验。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II)混凝土 主控项目

3.2.5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根桩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2组。每个桩基础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数量为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10%,且不少于2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和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3.2.6 桩身顶端浮浆应清理,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桩顶高程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观察和测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3.2.7 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应匀质、完整。其检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无损检测。检测方法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的规定。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测报告。3.2.8 桩承载力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静载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设计要求数量检验。

3.3 桩基承台(I)混凝土 主控项目

3.3.1 桩头与承台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承台边缘与桩外缘净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桩径≤1m时,承台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5倍桩径,且不小于250mm; 2 桩径>1m时,承台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3倍桩径,且不小于500mm。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尺量检查。墩台 4.1 一般规定 4.1.1 墩台施工中应经常检查中线、高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墩台施工完毕,应对全桥中线、高程、跨度贯通测量,并用墨线标出各墩台中心线、支座十字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4.2 墩台(I)混凝土 主控项目

4.2.1 墩台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当分段浇筑时,施工接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接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或其他铁件,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应大于直径的20倍。混凝土与浆砌片石之间接缝,应预埋片石作榫,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安放均匀,片石间的净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的净距不宜小于25cm,且不得与钢筋接触。片石露出基础面一半。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尺量检查。4.2.2 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4.3 台后填土、锥体及其他

主控项目

4.3.1 台后及锥体填筑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仪器检查;监理单位检查检测报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涵洞 5.1 一般规定

5.1.1 涵洞处路堤缺口填筑应在涵身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填筑除符合TB10414—2003路堤与桥台间过渡段填筑桥涵缺口路基填筑有关规定外,必须从涵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当涵顶填土厚度超过1.0m后,方可通行大型机械。涵身两侧1m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5.2 就地制作涵洞涵身

(I)混凝土 主控项目

5.2.1 混凝土涵身必须先浇筑底板(包括下梗肋),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后,再施工中、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分次浇筑时,边墙的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1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观察和检查试验报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5.2.2 预制拱圈、盖板的混凝土达到强度75%后方可吊装。涵身强度必须达到后,才可分层对称填土。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进行1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观察和检查试验报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防水层及沉降缝 6.1 一般规定

6.1.1 施工单位应对防水层及沉降缝所用原材料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并按现行国家标准作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6.1.2 防水层严禁在雨、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6.1.3 防水层隐蔽前,应进行防水层隐蔽工程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隐蔽。

6.2 防水层

主控项目

6.2.1 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检查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观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2.2 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观察、尺量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2.3 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桥面保护层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检验方法、数量:观察、尺量和用刻度放大镜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2.4 防水层不得渗水。

检验方法、数量:雨后或蓄水后观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一般项目

6.2.5 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6.2.6 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6.2.7 保护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密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胶皮、损伤等现象。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6.2.8 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为2%。

检验方法、数量:秤量或检查配制记录。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1次。

6.3 沉降缝 主控项目

6.3.1 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检查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观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6.3.2 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尺量检查。6.3.3 沉降缝不得漏水。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观察和尺量检查。

一般项目

6.3.4 沉降缝堵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

6.3.5 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堵塞密实,外表光洁。

检验方法、数量:施工单位全部观察检查。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

7.1 一般规定

7.1.1 小桥和非交通涵可不做观感质量评定。

7.1.2 观感质量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进行现场评定。7.1.3 观感质量检查项目评定达不到合格标准,应进行返修。

7.2 桥梁 7.2.1 墩台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墩台身混凝土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接茬处无较大错台、跑模现象。局部蜂窝麻面已修补,外形整体轮廓清晰,线角基本顺直。

砌体墩台砌石选料得当,表面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线角基本顺直。

墩、台帽与墩、台身衔接基本平顺。表面轮廓比较清晰,排水流畅,基本不积水,支承垫石方正平整,不空鼓,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正确。7.2.2 拱部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表面平整,无明显错台;无蜂窝、麻面、露筋或砌缝脱落现象,颜色均匀;拱圈(拱肋)及拱上结构轮廓线圆顺、无折弯。7.2.3 人行道及避车台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步行板面平整、无明显损伤,排列均匀,铺装平稳,嵌缝基本密实。配件齐全,栏杆、扶手无明显缺陷,安装牢固,扶手基本顺直。涂装符合合格标准。7.2.4 涂装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涂层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无涂层漏底、漏涂、涂层剥落、涂膜破裂、划伤、流挂等现象。

7.2.5 锥体护砌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砌体选料得当,坡度基本顺直,勾缝无明显缺陷,泄水孔排水流畅。

7.3 涵洞

7.3.1 涵身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混凝土大面平整,色泽均匀,接茬处无较大错台、跑模现象。砌体选料得当,组砌整体均匀,砌面基本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各涵节间相接基本顺直,排水通畅。7.3.2 沉降缝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缝身竖直、缝宽基本均匀,环向贯通,堵塞密实。无漏水。7.3.3 端翼墙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混凝土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棱角、线条基本顺直。砌体选料得当,砌面基本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棱角基本顺直。7.3.4 护锥及出入口铺砌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砌体选料得当,砌面基本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7.3.5 栏杆观感质量合格标准:

配件齐全,栏杆、扶手无明显缺陷,预制组装构件表面平整,安装牢固,线条顺直,涂装符合合格标准。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条文说明 铁路工程施工点多线长、施工期较长,取弃土(碴)、污水(物)排放、噪声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制订有效的环保方案,施工期内最大限度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结束后给予必要的恢复,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有要求的更应该全面按设计文件办理。2 为了保证见证取样检测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公正性,检测单位应具备有关管理部门核定的资质。对于特殊项目的检测,可由建设单位确定检测单位。观感质量验收的目的在于直观地从宏观上对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能和使用功能进行验收。如局部缺损、污染等,特别是在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时反映不出来,而后来以发生变化的情况,通过观感质量验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质量控制环节。砂桩质量检验,宜间歇7d后进行。碎石桩施工必须严格控制密实电流、水压、留振时间和填石量,以保证桩的质量。水压是成孔的保证;密实电流是碎石振密的反映;留振时间是振密桩体和扩大桩径的重要因素;填石量是检验施工的标准。5 当岩面倾斜大于15°时,应使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使承重面与之垂直,以防滑移。“假极限”是桩在饱和的细、中、粗砂中连续锤击下沉时,使流动的砂紧密夹实于桩的周围,妨碍土中水分沿桩上升,在桩尖下形成很大的“水垫”,使桩产生暂时的极大贯入阻力。

“吸入”是桩在黏性土中连续锺击时,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小,桩周围水不能渗透扩散,而沿桩身向上挤出,形成桩周围的润滑套,使桩周围的摩擦力大为减少。桩的上浮、下沉均会影响土对桩的阻力。射水沉桩由于射水的冲刷,减少桩周围土的摩擦力。

上一篇:材料运输合同下一篇:“包社区联农户促和谐谋发展”活动开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