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教学反思

2024-10-16

《新年》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新年》教学反思 篇1

过新年教学反思

篇一:过新年教学反思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这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的。作为儿童天生就有创造的潜能,而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动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与表现。

在一年级第六单元《迎新春》的第一课《过新年》中,我采取了让孩子们来创编。由于这首歌曲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歌曲,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孩子们演唱歌曲旋律、演唱歌词、唱英语歌词以外,还加入了让孩子们创编歌词这一项。刚开始说让孩子们创编歌词的时候,由于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内容,大部分孩子都睁大了眼睛,傻傻的看着我,这时候我很自然的把我创编的歌词演唱出来“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我们新年好!我们滑冰,我们滑雪,祝福大家新年好!”孩子们顿时茅塞顿开,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小手。在我的启发下,别说孩子们还真的演唱出了精彩的歌词。“我们放炮,我们打鼓‘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吃饺子,我吃汤圆,祝福大家新年好!”我贴对联,我贴窗花,祝福大家新年好!”„„孩子们创编的歌词这所谓是五花八门,在这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在逐步的长大。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孩子们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及智能的开发,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篇二:过新年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的汇报课上完以后,感触颇多。其中优缺点我也仔细回味了一下。

“过新年”是中华民族盛大的节日。中国人过年,过的是团圆,过的是欢庆,过的是祝福,过的是吉祥。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种快乐和满足。基于我对“新年”的这种理解,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在活动中感受文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在活动中感受文化。

“过新年”这个题目中包含着太多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我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并进行汇报,了解了我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国过新年的不同风俗及习惯。例如: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跳虎节”,德国的“跳进新年”,西班牙的“吃12颗葡萄”。学生发言踊跃。

二、小组合作学习。

本节课我尝试着让一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大家还进行的不错,后来学生们都变成了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来表现过新年的喜庆气氛。学生没有完全按照我设定的教学程序走,这时我急了,如果当时让孩子画完画,再上台展示一下,不是更好吗?或是提前分好组,一组用锣鼓伴奏,一组用筷子伴奏,一组进行绘画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过新年,一组跳秧歌舞等等。

总之,如何更有效地在一年级学生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待于今后我不断地探索。

篇三:过新年教学反思

《过新年》是二年级孩子们在本学期学习的最后一单元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结合着中国过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在本课教学完成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不足。

1、教学任务: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人人实践。教学中紧紧围绕“过新年”的主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播放<年>的由来动画及《春节序曲》的课件,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黑板书上教师亲手写的对联,使学生在课前已经初步接触歌曲的节奏重点和知识重点。课堂上由于学生年级比较低,识字量有限,我恰当适时的教授两遍歌词,辅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有了前面的双基教学做铺垫,也就为很好的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便利。学生们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敲鼓、耍手绢、扭秧歌等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烘托了《过新年》的欢快、热烈气氛。通过视、听、说、唱、舞结合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感,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体验,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本节课始终以音乐为主线,以节奏训练为主体,以情境教学为重点,满足现代学生的审美需求,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教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谈话法、欣赏法等进行感受歌曲和表现歌曲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欢快、热烈环境的渲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音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进行了愉快的唱游教学课,效果极佳。本课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体现了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多种途径感知、理解音乐,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用肢体的动作来展示欢庆新年的喜悦,在掌握歌曲简单演唱的同时也学会了节奏的训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把握住音乐教学以听为主,突出节奏入手为基调,给学生创设充分感受音乐的氛围,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受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使他们在欢快热烈的情绪中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感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情感熏陶、情绪感染。

3、学法指导:整节课,教学效果尚好,课堂氛围热烈融洽,学生在欢快热烈情绪的熏陶感染下,初步表现和体验了歌曲的气氛。通过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轻声完整的哼唱歌曲,看得出学生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整个课堂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在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情况下跟随老师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十分不易的。而在初步学习歌词,简单学习秧歌步等教学内容上,学生们大多数也能够在教师多样的教学形式指引下积极、开心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问题反思:

1、失误与不足:在击鼓和扭秧歌的练习中,再细致讲解动作要领,简单完整演示练习,最后随音乐完整表现会更好。投影片制作上再精美、考究会更好。

2、课堂反应:自我感觉这堂课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气氛活跃,课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能够使学生在开心快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多种能力,体态动作协调性逐步增强,知识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具积极性,在学科教学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这堂公开课后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这除旧迎新之际,我希望明年我的教学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新年》教学反思 篇2

本课是为了配合我校“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课堂转型视阈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编号GHB093192)后续深入研究、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而设计的。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来说,计算机作品最能体现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作品设计是实现计算机作品的“蓝本”,也是创作美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把计算机作品课堂看作是技能训练的课堂,重操作,轻设计,结果学生的作品只是简单的模仿,学生表达美、创作美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文以“新年贺卡我设计”为例,注重作品的设计过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渗透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意义的尝试。

●教材分析

《新年贺卡我设计》一课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内容。图像信息是人们常见的信息表达方式之一,它形象、生动、直观、表意性强,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重点章节。本课涉及知识点比较多,有图像的类型、图像的常见格式、图像信息的采集、图像设计等。如何把这些知识点有机地“贯穿”起来,为下一课时“图像信息加工”实现相应计算机作品打下基础呢?笔者想到了“新年贺卡”,本课时以贺卡设计为主,第二课时以贺卡制作为主,以贺卡作品为载体完成整个第三节的教学。

●学情分析

图片信息是学生最喜欢的信息表达方式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图片信息的简单加工有所涉及,对常用的图片加工工具——Photoshop也有所了解,但对图像信息进一步加工、设计、制作出自己的图像作品接触得很少,对于图像相关理论知识,如图像的采集、类型、格式等,学生了解得还不系统。这就需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

临近元旦,电子贺卡是表达友情的常见方式,如果亲手设计、制作贺卡则更加突出这份情意。利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设计新年贺卡,既能让其明确在设计图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初步掌握图像作品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又能突出“感恩”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图像的类型和常见的图像格式;了解图像信息采集的途径、方法;初步掌握图像作品设计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领、课堂练习的方式,初步掌握图像相关理论知识、图像设计因素;通过设计新年贺卡实践活动,创造美、感受美、体验美,内化图像设计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图像设计过程,提升美的情感;加强感恩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像的类型、常见格式,图像信息采集方法,图像设计的因素。

难点:图像设计的因素,图像常见格式特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新年将至,如果制作一幅新年电子贺卡送给亲朋好友,你如何着手呢?

教师引导:城市在建设之前先有规划设计,衣服在制衣之前也得先有设计,同样要制作一幅贺卡作品,首先要做什么呢?由于贺卡所送的对象不同,其所突出表达的主题不尽相同,后序的设计、制作也会不相同,因此确定贺卡作品的主题是我们进行设计的第一步。

教师出示图像设计,突出表达某一主题。

师:你打算把新年贺卡送给谁呢?想要突出什么主题呢?

设计意图:作品设计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所要表达的主题,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所展现出的“思想美”是计算机作品的“灵魂”。在平时设计作品时,忽视作品主题、不注重作品主题的选择比比皆是,这样制作出的作品只是各类素材的堆积,作品“空洞无物”,毫无美感可言,更谈不上“美”的创作。本课开门见山引入,直奔贺卡设计的主题,目的是让学生首先明确“主题”是作品设计、制作的“主线”,加深学生的印象,选择“感恩”为主题,是围绕本课的情感目标展开的。

2.图像信息的采集

师:如何把图像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来呢?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把现实生活中的画面“采集”到计算机中?2如何把珍贵的图书、字画采集到计算机中?3目前课堂上要采集图像信息到计算机中,你将采用哪种方法?(教师详细解释)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般图像采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数码相机。2扫描仪。3因特网。

设计意图:图像采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大都有所体验,通过问题情境的营造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学习本知识点的目的。

3.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师:请阅读教材第93~94页,完成“学习活动一”。

◇图像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

◇请填写下表。

A1.文件容量大

A2.文件容量小

B1.放大不易失真

B2.放大易失真

C1.色彩丰富

C2.色彩变化少

D1.Flash、Corel Draw

D2.Photoshop、画图

◇请说出下列图片格式的特点。

BMP()JPEG()

GIF()PSD()

PNG()

A.有损压缩,压缩比高,图像生动,应用广泛;

B.Photoshop的专用格式;

C.有丰富的图像信息,不进行压缩,文件较大;

D.无损压缩,不支持动画效果;

E.压缩比高,支持2D动画,文件容量小。

教师演示:用画图和Photoshop分别制作上述格式的图片,比较其文件大小。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理论性强。教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采用“自学+完成练习”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他们的记忆(完成练习),再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突破“图片格式”这一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4.图像设计的因素

师:一般情况下,图像作品设计要考虑如下因素:1大小:要设计多大的图像,图像的宽度和高度及其比例(黄金分隔点:0.618);2色彩:图像的色调的考虑;3构图:对画面内容和形式的整体考虑和安排。

教师出示:

◇大小。下列新年贺卡的大小哪个最合适?为什么?(如图1、图2、图3)

◇色彩。黑灰色、红黄色、深蓝色三种色块,哪个比较符合“感恩”的主题?

◇构图。一般来说,构图是画面元素的组成和排列,它是图像设计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组成图像的任何元素(文字、图)都可以看作一个构图点。多点不规则构图具有视觉冲击力,显得活泼;对角线或对称构图,显得较为严肃。试比较以下贺卡的构图(如图4)。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学生还从未接触过,大小、色彩两个因素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掌握,对于“构图”这一难点,先进行引领,再通过实际的贺卡作品“抽象”出相对应的构图加以突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师:在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和谐”,不能太突兀。了解了图像设计因素后,完成“学习活动二”。

◇送贺卡的对象是__________,贺卡所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

◇贺卡长宽比例为_____________,长为_________cm、宽为_________cm;

◇贺卡的主色彩为__________;(可对其进行颜色填充)

◇你的贺卡构图为()

A.上下对称构图

B.左右对称构图

C.对角线构图

D.多点不对称构图

◇在Word中用“绘图”工具栏设计新年贺卡(要有颜色填充,体现你的构图)。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交流、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内化图像设计的因素,也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对贺卡的大小、色彩和构图的设计,学生把自己思想中的“美”给初步表达、展示出来,也为下一课时贺卡的制作打下基础,再通过交流展示、自评和互评,达到展示美、交流美的目的,使学生美的情感得以提升。

5.小结

教师提问:1图像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2图像采集的途径有哪些?3常见的图像类型有哪些?有什么优缺点?

●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中,“图像设计”这一环节是缺失的,一般直接讲用Photoshop制作图像作品,结果不尽人意。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制作不出作品,部分学生能依照教师的演示“依葫芦画瓢”制作出相应的“作品”,但作品中缺少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表达,更谈不上对美的创作。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难以提升,这又影响到对相应操作技能的掌握。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把“图像设计”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然后再制作作品,结果情况大为改观,每位学生都能提交自己的作品,作品表达的思想积极上进,画面的色彩、构图及整体的美感有很大改观,这些都源于作品设计环节对美的创作。因此,笔者思考,在以作品为载体进行相应操作技能教学时,能否注重“作品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创作美、表达美、体验美,这不仅为作品的制作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提升,促进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可谓事半功倍。

点评

本课题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一节课,设计者既没有呆板地将本课处理成图像信息及其采集加工的基础知识的系统灌输,也没有简单地将整节课让学生模仿与练习,而是将知识的学习和作品设计的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尤其是对图像设计的构图知识作了一定的挖掘和拓展,提升了学生对图像作品美的审视能力和创作设计能力。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多元,符合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贯穿整个课堂之中,问题意识较浓。学生的思维和实践也较为充分,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如能在课堂的一些关键节点上让学生的活动(如讨论、思考等)更充分,教学效果会更好。

《新年》教学反思 篇3

教学内容:水果、食品的英文名称和数字计算。让学生用20元人民币真正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当遇到不会的英文单词,就主动询问老师或同学,在生活中学习。通过与生活关联、与自身经验关联,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进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2学时设计。

一、教学目标

英语:1.熟练掌握10以内数字以及各种水果、日常用品的英文名称;2.学习新句型It costs yuan;3.了解加减法的英文说法;4.了解书信的简单格式。

数学:1.认识人民币;2.熟练掌握20以内连加、连减列式计算;3.理解基于生活实践的加减法混合计算;4.复习简单的连加、连减以及混合加减法的列式和计算;5.在购物模拟中,分别进行固定总金额的选择性购买以及固定须买物品的花费总额训练。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词汇量有限,数学加减法的计算策略仍处于初级阶段。英语课本中已经学习了peach(桃子),apple(苹果),pear(梨),orange(橙子)。我们在创设情境准备教具时会加入更多的水果如grape(葡萄),banana(香蕉),lemon(柠檬)和食品chocolate(巧克力),milk(牛奶),bread(面包)等。当学生真正觉得要用到这些单词的时候,就会主动学习,并且可以有效地记忆,扩大词汇量,熟练句型用法;就连数学数字的连加法也不再枯燥,反而因为要计划花销而变得妙趣横生。

课堂上的模拟购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给予学生一个“学以致用”的良好示范。

二、教具准备

教室布置:分组,每组5—6人,并将带有标价签的各种水果、食品等摆放到各组的桌子上。每生20元钱(一张10元,一张5元,5张1元)及一份“新年大采购”清单。

英语:1.“新年大采购”清单“A shopping list for my new year”;2.标有价格的各种水果、食品的实物或仿制品。

数学:1.纸质人民币教具;2.学生购物作业。

设计意图:“新年大采购”清单为课堂任务,学生根据清单所提供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学习和讨论,进而完成“清单”中的句型补充和物品总额、余额的计算。价格标签、人民币、多样的水果和食品能给学生创设更逼真的情境,学生拥有购买和支配金钱的权利,这个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切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较强的情景操作也可以帮助学生加强情景记忆,使记忆更持久、高效。

三、教学过程

(一)整个教学流程

学生每人有20元钱,可根据不同物品的价格(每样东西10元以内)选三样自己喜欢的物品;之后填写(画)“新年大采购清单”,并以中英文书信的方式写信告诉爸爸妈妈自己都买了什么,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整个教学活动分组进行。最后请学生到讲台前把自己的清单用英文表述出来。每生有两次展示机会。

(二)分步教学

1.导入:英语老师进行情境介绍,引导学生复习单词apple,pear,peach,banana,hamburger,pizza等。学生就自己想买但不知道英文如何表达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予以解答。

2.数学老师就三个10以内数字连加法进行复习指导。三个数字中有两个是可凑成10的,明确这一学习策略。对于不能凑成10的,作为拓展学习。提出问题(1):如果一个小朋友买了13元的东西,他要怎样付款?讨论几种解决方案。问题(2):他买完这些东西后还剩多少钱?

3.英语、数学老师合作进行“新年采购清单”的有关讲解。

(1)英语老师:讲解加减法的英文表述,并教会学生运用下面的英语句型。

A ,it costs B yuan.

在“A”处画出要买的物品, 在“B”处填写价格,要求用英文“说”出一整句话。共三样物品,“说”三句话。

(2)数学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填空练习。

+ + = 元

我一共有20元,花了( )元,还剩20- = 元。

4.学生用英语讲解他们给父母的汇报单。每生两次展示机会。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英语和数学老师根据情境出现的先后进行讲解,有时甚至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辅导,这样的统整教学更加接近真实情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而且便于学生“整合思维”的形成。单一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在相应的学科记住相应的知识,而无法快速将所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统整教学给了学生示范和演示的机会,引导学生尝试突破学科界限、探索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这可以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四、作品呈现

学生通过练习能够用英语说出如下“给父母的汇报单”:

Dear Mummy and Daddy:

An apple costs 3 yuan,a peach costs 7 yuan,and a banana costs 4 yuan. 3 plus 7 plus 4 equals 14.

这些东西我一共花了 元,还剩 元。

Thank you mammy and daddy!I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

Much love:

设计意图:“作品呈现”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过程性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品呈现这一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巩固。教师在学生第一次展示过程中帮学生强化重点,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弱点;第二次表述展示时,学生便可以熟练运用、深度掌握了。学生在两次表述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在与同伴的讨论和观摩同伴演示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五、教学思考

英语和数学的统整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从两个角度分别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是复习类课程中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的好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英语、数学老师要共同备课,以情境发展过程为教学主线,讨论每个环节如何输入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自然、流畅且不乏生动、活泼。在进入小组讨论和独立作业时,两位教师要对学生所接触的所有内容都有全面了解,以便于打破学科界限,随时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另外,教师要对“学生中心”论、ZPD最近发展圈理论和“差异教学法”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所提供的诸多单词、句型、数学计算策略等,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辅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想买的东西,自己做出答案,并能在最后的表述中阐明自己的思维过程。

总之,统整教学的核心是在某一个情境下,打破学科界限,自然地将各学科结合在一起进行整合式教学。本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将新旧知识、数学英语知识在学生熟知的采购情景中真正内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白聪敏)

《过新年》教学反思 篇4

教学中,我通过学唱曲调、接唱歌词、为歌曲伴奏、锣鼓镲乐器伴奏、学跳秧歌等环节来丰富本节课教学,由于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所以个别环节进行的不够充分、完整,比如1、应该先教唱曲调,才能进行曲调接龙的游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接龙的音要少,最好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这个音一定要唱准,最好带柯尔文手势,不要着急进行下一个环节。学唱曲调后可以模唱,当然对《过新年》这首简单的歌曲来说,不需要模唱。2、每堂课教授的每个环节语言尽可能简练,更多的让孩子听、唱、表现。3、不要说出来这里唱的不好、或唱错了,可以说,你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4、还有课堂预设方面要加强,比如,乐器锣和镲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见到,更是第一次使用,他们会觉得特别新鲜,既然新鲜,就会控制不住表现出特别兴奋,还有,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进行音乐活动,本节课还第一次尝试没有桌子的课堂,孩子们挨着坐在一起,难免会前后左右的碰到,那课堂秩序方面就不如之前好了,这也为课堂管理增加了很多难度,这些都是课前预设没有预设到的,这也就需要课堂上多些灵活应变的`能力。

有位老教师曾给我说过这样的话:“你怎么课前没预设好课堂,也没有提前试过学生,怎么就敢让学生尝试完全新鲜的东西,自己也尝试新鲜的课堂呢?预设不好的课堂怎么就算是你备好了的课呢?”仔细想想,评价的真的很有道理,细想我们的音乐课,不是环节丰富就是好的,真的是课堂内容不能太多,重点掌握住每个重点,解决其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学会才是主要的;小学音乐课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点讲述,课前预设、课堂管理才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关键。我应该根据孩子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果断的舍掉1―2个环节,这样重点就会突出,难点会解决,课堂也就会有层次感。

你好新年的教学反思 篇5

你好新年的教学反思课文讲完了,感觉好了很多,自己的状态有了改善,孩子们也精神了很多,看来问题真的是在自己身上呀新课程改革,很多课文更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感受,这篇课文也不例外,需要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是老问题,说的孩子太少了,而且出现重复,虽然也有精彩的地方:有孩子就说出来从第9段的“代”字感受到了张海迪内心对走进大自然的渴望,结果别的孩子也就开始重复这个了。从一接这个班,我就一直在强调和鼓励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可是一年了,看来效果还是不明显,有时倒是有独特了,但是却又离题万里了。如何让大部分孩子们勇于表现,更自信,还是一个难题!大自然带来了春的气息,也换上了新的容颜。我们手上一切都是新的。大家又可以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计划自己的未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踏踏实实地迈出每一步。作者用优美的诗句、浓郁的情感为我们翻开了新的一页。

刚过完寒假,也刚过完春节,学生在新学期的第一课就学习这美妙的诗歌,是让学生在美好的季节里抓住这美好的时光,认真学习,不要虚度光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对学生理解诗歌和感受诗歌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班音乐《新年好》教学反思 篇6

中班音乐《新年好》教学反思

歌曲《新年好》,是一首典型的三拍子歌曲,歌词内容通俗易懂,曲调优美舒畅,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歌曲风格。在教这首歌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国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习俗。并向学生介绍了圣诞节就是耶稣诞生的日子,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外国人大部分都信基督教,所以他们把圣诞节看作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就像咱们中国的春节一样。孩子们们听了我的介绍,都非常感兴趣,在学唱《新年好》时,心情都很愉快。

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本节歌唱活动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幼儿通过完整的欣赏歌曲和按节奏拍手朗诵歌词,对歌曲三拍子的节奏已有初步的感受。我根据中班幼儿倾听能力方面的发展,采用聆听打击乐器小鼓的敲击声,声音由大到小,由强到弱,让幼儿清晰明了的了解三拍子歌曲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并通过让他们亲自敲击小鼓来体验和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至此,教学难点迎韧而解。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7

一、总结“成功之举”,促进自身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成功之举”。例如,一次自由对话中,我用“How old is your mother?”和一位女生对话时,这位女生高兴地回答“My mother is 44.”突然一位男生叫起来“Too old!”。这是一个未曾预料的问题,但我没有批评男孩的“捣蛋”,而是用赞许的目光望着这位同学,笑眯眯地说:“My mother is 60.She is very old.But I love my mother very much.”然后我用汉语告诉学生:每个人的妈妈都有年轻的时候,但她们一样都会变老,可是她们依然是我们亲爱的妈妈!班上每一个学生都使劲儿地点点头。

课后,我记下了这一成功之举。每个学生都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充满人文精神的小故事。这一环节也提醒着我,只有充满智慧的老师才能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才能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它也督促我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反思“败笔之处”,探索改进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自己觉得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B关于国家的话题时,为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前我自制了相关国家的国旗、不同国籍的人的图片等。英语的学习讲究“以词带句”“词不离句”,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重点句型的操练。

Where are you from?

I′ m from…. I′ m …. I speak….

这样反复操练,为了关注全体,我一遍又一遍地替换国家。我想以熟悉的国家过渡到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可是农村的孩子对这些国家的国旗不熟悉,对他们使用什么语言根本不知道,只能猜,因此后半段的课堂活动气氛沉闷,孩子缺乏热情。

好好的一节课,为何上成这样?我反思并作了总结:一方面,我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不熟悉,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宗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教学方案,打算在另一班使用修改后的教案。课前让学生们查资料,了解六个国家的概况(位置、国旗、官方语言、标志性建筑、特产或标志等),了解所熟悉的这六国的名人、伟人、卡通人物,并制作他们的“名片”。授课时,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我顺利多了,他们还踊跃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对话操练时,班里一下子出现了30多位“中外伟人”“中外名人”。当你有做名人的机会,你会拒绝吗?肯定不会。连平时羞于开口的肖同学,也在课堂上圆了一次明星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一节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贯通互补,共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新奇甚至怪异的想法出现,一个学生有一个奇思妙想,50个学生就有50种想法,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有益于教学的想法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到教学相长。

在教授有关昆虫的一些单词时,我手中只有一些图片,如果单独教学,不免单调乏味,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联想,说一说昆虫的特征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们畅所欲言,较自然地运用了所学句型如A butterfly can….It lives….Bees work very hard.在不断联想中,既学会了这些单词,还学习了和这些单词有关的知识,如学习蚂蚁团结和努力工作的精神。课后我是这样写教后反思的:“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的联想和创新之下,变得活泼有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不断的启发中,思维不断得到开发,从而更加敏锐。”学生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学生们让我“经常有惊喜”“经常被难住”,改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迫使我主动“充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8

一、教学反思的现状

时下,许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通病,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完成任务”型。一些教育管理者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目标和任务强加在教师身上,量化考核,与奖惩挂钩。有些教育管理者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或应付上级检查,展示本单位教师在课改中取得的成就,对相关反思文章的篇数、字数甚至格式都作了明确要求,这样就导致教师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没有基于实际问题的思索,为任务而反思,穷于应付。有的教师在反思中说得情真意切,找原因、寻策略、觅途径,头头是道,但完全是移植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而成,没有个性,也没有自己的思考。

“无关痛痒”型。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都这样开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但仍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这类反思,教师只是在简单罗列问题或现象,没有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欠缺或者不足。还有很多教学反思游离于自身教学实践之外,对改善教学行为毫无意义,更无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自我封闭”型。一些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自己个人的事情,不愿与他人共享,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自我封闭和独自冥思苦想。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教学反思是开放性的,要面向专家、同行、学生全方位地开放。排斥与专家、同行、学生的合作交流,不愿与他人共享的封闭式反思,研究问题时就会显得视域狭窄,层次肤浅,不够深入。

二、教学反思思些啥

只有明晰了反思内容,才能增加教学智慧。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教师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可能成为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应当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课前反思要思些啥?

课前反思应从教学理念上、预设过程中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充实完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思:教学理念。思想决定高度,理念决定方向。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就要多反思教学是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我们教师是否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解决,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营造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反思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互动和创新精神。

二思:备课过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包括:研究课标,读懂教材,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预设教学过程,编写教学方案。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钻研教材是备课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备课的关键。备课要做到把教材读“厚”,也需要做到把教材读“薄”。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反思备课内容“厚薄”的取舍,反思备课是否备了学生、是否备了教材等环节,以便于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三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靠的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靠的是理念的支撑。设计是蓝图,设计的完备与否,需要在实践中去调整,或者通过反思去矫正。在经历了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又螺旋上升的过程之后,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完美,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2)课后反思要思些啥?

课后反思,“思”什么?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特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在遗憾中反思收获最大。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对教学之中“缺失”之处进行认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反思,找出形成的原因,探究解决的策略,才能形成教学经验。即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总之,我们教师应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五思:“效果”又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新年》教学反思 篇9

设计思路:

新年(元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的一年的开端,目前,举国上下,喜气洋洋,到处都在为迎接新年做准备。为了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孩子们体验到过新年的快乐,知道自己又大一岁了,特选择这一活动主题。

为了给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认识新年――迎接新年――庆祝新年”三个环节入手,通过组织谈话、观看大人们的庆祝活动、学习歌曲和儿歌来加深幼儿对新年(元旦)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亲手布置活动环境、制作点心以及新年贺卡进一步为迎接新年做准备;最后以开联欢会的形式庆祝新年,体验新年到来的喜庆气氛。具体预设方案如下:

环节一:认识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来认识、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义。

2、知道过了新年又长一岁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一:认识新年(谈话)

活动准备:

新日历一份;大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迎接新年的VCD片。

活动建议:

1、出示日历讨论:“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象征意义?

2、观看碟片:大人们怎样迎接新年的到来?(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馍馍、包饺子等)。

3、讨论:我又长大一岁了,应该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了?

活动二:新年到(儿歌)

活动准备:

学儿歌所需的布娃娃及做好的小红帽,每人一套。

活动建议:

1、讨论:新年要到了,我会给好朋友送什么礼物?

2、出示“我”给布娃娃的礼物并示范表演儿歌。

3、幼儿通过操作手中的布娃娃学习表演儿歌。

4、分配角色表演儿歌。

活动三:新年好(歌曲)

活动准备:

大人们庆新年的图片以及歌曲磁带;课前排练大班孩子表演歌曲《新年好》。

活动建议:

1、看图片讨论:大人们怎样庆祝新年的到来?

2、欣赏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歌曲《新年好》。

3、跟大班哥哥姐姐学唱歌曲。采用“一帮一”形式学唱。

4、为歌曲编配动作,随音乐载歌载舞。

此环节着重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认识新年”的活动中,我们运用了多种直观手段来丰富了孩子们感性认识。孩子们虽然对“元旦”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与鼓励支持下,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理解,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特别是当谈到“我又长大一岁了”的时候,孩子们说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这个说:“我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了。”那个说:“我能帮爸爸妈妈干好多事,能扫地板,还能洗手绢-----”还有的说“我不用大人抱”“我会给爷爷奶奶捶背”,有的孩子提出“我能帮老师收拾玩具,给小朋友分苹果”,还有的说“我能自己擦屁股了”------每个孩子的发言都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们对语言能力有欠缺的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与满足。孩子们以稚气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着,可爱又投入,有的甚至还细心地帮娃娃整理衣服和头发,真有个“大一岁了”的样子。在学习歌曲“新年好”的时候,孩子们第一次和大班的哥哥姐姐合作,感到非常新奇、有趣,也非常高兴,学习兴致高、兴趣浓,学得很快,在学会此歌曲的基础上,我们又趁热打铁,增加了一个活动,学了英文歌曲“HappyNewYear”,孩子们边唱边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新年》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节目的排练和庆祝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

2、感受新年联欢会的欢乐气氛,体验节目演出的成功感。

3、能在新年联欢会后做好收拾整理的工作。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活动准备:

1、提前做好联欢会主持人的选拔准备、场地及音乐准备,感受庆新年的愉快氛围。

2、请家长协助幼儿准备适当的小食品。

活动过程:

1、联欢会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联欢会场地的准备。

(2)主持人和幼儿一起化妆,更换演出服装。

2、师幼共联欢。

(1)教师协助主持人主持节目,主持人向大家问好,介绍来宾及联欢会内容。

(2)幼儿表演节目。表演过程中,幼儿和小伙伴共同分享带来的小食品。

3、联欢会后的整理工作。

(1)组织幼儿做好桌椅整理摆放、地面卫生的清扫以及物品归放等。

(2)引导幼儿谈话:谈谈自己参加联欢会的感受。

教学反思:

孩子们感受到了新年的愉快气氛,愿意同朋友、家人分享快乐,在集体面前能大胆表演,知道了新的一年来到了,自己应该有更大的进步。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11

[课堂教学反思实录]

今天显然很多时间是照着备课笔记读的,但感觉还是挺充实的。只能用that的十种情况一个个读下来,很有条理的感觉,而且准备的内容全讲完了,时间也差不多,遗憾的是没有讲主谓一致,学生对“This is one of the films that arereally interesting"产生的疑问没讲清楚。

讲的时候过于重视when where why的意义和其所能运用的环境了,而且无东西可讲,反而显得语无伦次。高中生认识水平较高,重点应放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上就可以了,前面讲多了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理解,书面表达出现要点遗漏,游戏和词汇没来得及完成。

对课堂仍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收放自如,语言点没来得及讲,应在如何调控课堂和提高效率方面做努力。每次讲泛读时总是很受挫,让学生总结戏剧的特点,他们总结不出来,概括大意也不能归纳,至于while-reading的信息,处理则更不行,也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能做填词、表格之类稍简单的,以后要注意,因为前面耽误了时间,post-reading的活动也没能展开,只是稍微提了一下。

今天备的课内容太少了,课结束前15分钟就结束了,原本准备做新课堂的练习,忘带了,因为紧张没有想起,就进行了poster的布置,因为没有准备,课堂有点乱,但大家很积极,气氛很好。

通过对该反思实录的解读,我们在此对教学反思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提出问题(对教学的回顾)——分析问题(探究得失的原因)——解决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的过程。好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1反思的广度

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课堂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要拓宽反思的广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反思“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不仅要关注自主学习方式的操作要领和“学习本身”的程序,还要立足战略高度,固根厚本,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为起点;反思“双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反思课堂学习“静”与“动”的关系。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但绝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活跃、生命活跃;反思讲与练的关系。倡导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要反思教师讲得是否精炼、到位,学生练得是否有效,课堂上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个体掌握与全体掌握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掌握程度。

2反思的深度

反思的深度,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提高反思的深度,教师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从以上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反思的主要方面还是存在问题,但是反思处于浅显的层面,围绕问题反思时应着重围绕一个问题或较小的问题反思,进行归因分析,并找到对策,要试图通过个性寻找共性问题,通过表象抓住本质。因此,通过反思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点“问题”,从而使他们暴露出真实的想法。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反思。

3反思的效度

反思的效度是指教师通过反思,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素养方面所取得的效果。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期待的效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适应新型课堂教学,和谐师生关系与灵动课堂的构建;和谐团队的构建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如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能整体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三维目标以及个性发展发面得到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水平,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反思:《说“木叶”》教学反思 篇12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 我得到了同组老师的悉心指导, 将教学重点定为:1.引导学生通过品位作者引用的诗文来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 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2.淡化教材, 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引入课外同类的文学现象, 让学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能力。我们把这两个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分配安排为各占一半。应该说, 这样的构思是很好的, 但在最初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一次试教时, 我的导入简单直接, 让学生谈谈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多数学生都说很难, 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这样我顺势让学生勾画出文中引用的诗句, 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分类。于是归纳出这样几个概念:木叶、树叶、树、木、叶, 然后借用课文中的诗句来分析, 不同的概念还原到诗歌中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这样让学生领悟到在概念上相差不大的字词, 到了诗歌的艺术领域则是一字千里。那么如何来感受这样的差别呢?由这个问题引申出我们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 接着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去赏析其他的诗歌。这次试讲, 虽然完成了课前准备的东西,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收获, 但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课内与延伸拓展的5:5的时间分配没有完成, 课内部分占了四分之三, 老师讲得太多, 很匆忙, 忙着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说给学生听;其次是学生也很匆忙, 忙着读课文, 找观点, 而自我思考的空间不大, 整个合作是比较被动的, 没有达到真正的师生的交流与情感沟通。这次试教结束后, 我和同组老师再讨论研究, 认为想象和联想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有较大的困难。于是我改变了原来以想象和联想为目标的教学思路, 而按照单元说明中的要求, 将第一个教学重点具体为提炼作者观点, 体会语言精妙。第二次试教, 我的导入没有变动, 但接下来让学生集中去找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引文, 并引出了作者想展示的两种现象:在古典诗歌中, “木叶”这一意象受到诗人的喜爱, 并千古流传;而“树叶”在诗歌中则很少见到, 甚至无人过问。由此现象引起同学的思考:木叶和树叶仅仅是一字之差, 但为何到了诗歌艺术的领域会有如此大的区别?那么“木”与“树”究竟是一样的吗?然后学生展开了讨论, 谈了自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有不少同学谈到的和文章作者林赓的观点其实很相似, 比如在颜色上, 在感官上。于是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具体段落中去寻找作者的观点, 看看作者是如何阐释“木”与“树”。由此得出文章的核心其实是在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内容讲授到这里, 花了20分钟, 和预期的一样, 尽管时间不长, 但这次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骨架, 了解了作者观点,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特点。接下来就是课外的延伸, 我准备了带“青”字和带“绿”字的两组诗句, 将全班分成了8个小组来讨论:1.青和绿有什么不同?2.结合诗句谈谈不同的字会表达出怎样的情感?经过讨论, 学生的发言很精彩, 并得到了结论。这样, 通过“木”“树”与“青”“绿”的比较, 学生得到了一个认同, 哪个字好, 并不取决于字本身, 而是在乎诗人的情感, 我把朱光潜的话送给他们:“诗人在文字上的推敲, 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最后, 我以要珍惜我们汉字的精妙, 要将这样的推敲进行下去作为课堂的结束。这次的教学, 我没有运用多媒体, 而是一次传统朴实的课, 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在之后的公开课评课中, 得到了多数老师的认同和好评。而我在这次课中得到了磨练, 也有了收获和反思:一是对于这类文艺性文章, 如何去提炼作者的观点, 把握文章框架, 而不必将作者的每句话都细致咀嚼;二是教学活动中要做到真正的“沟通”和“合作”。教学过程是课堂人物, 包括师生在内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敞开心扉、创新发展的过程。师生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 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融;三是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材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资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绝对不能就教材讲教材, 而要进行教材知识的后延, 把握好教学的“度”。

教育也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 教学的模式决非是一个个条条框框的预设, 倘若教师背着框框进课堂, 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个体, 手脚都会被束缚, 就不可能生成活的课堂。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 我将继续行走在教学探索的路上。

《新年》教学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知道新年即将来临,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2、乐意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3、学习一些表达的方法。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了解去年和今年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以及带若干件已经穿小的衣物。

2、每人都已收到一张来自于父母或老师或同伴的贺卡,并将其布置成一个“贺卡展”。

3、做贺卡用的厚纸和一些用来装饰的彩纸。

活动过程:

1、快乐激发:

①、准备自己的身高体重卡,让幼儿了解并记录自己今年与去年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②、向同伴介绍自己穿小的衣物,获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感性经验。

2、快乐认知:

①、说说我们在长大。可以先说说自己在长大,在幼儿说出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后,说说哪里可以证明自己在长大,如“我的裤子短了”、“我的鞋子小了”,甚至可以让幼儿来穿套一下小了的衣物,和同伴共享长大的喜悦。

②、可以说说别人在长大。说说同伴身体的长大和能力的“长大”。

③、记录现在的情况,记录现在的情况,等明年再来看看我们的变化。老师可以用大张的白纸,刻画孩子的身高;幼儿的手、脚沾上颜料,印画在纸上,并保存好记录,来年再用。

④、给亲人写信,如妈妈、奶奶等等,以增进孩子与成人的交流,或者画画,画上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愿望。

⑤、老师引导幼儿讨论写信格式,幼儿介绍自己信的内容,老师应尽量引导幼儿讲述清楚自己的愿望。

3、快乐获益:

①、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②、能够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③、学会了一些表达的方法。

4、快乐拓展:

①、做贺卡,引导幼儿欣赏“贺卡展”,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张贺卡。

②、幼儿动手做卡并送贺卡。

教学反思

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情绪是热烈的。幼儿大胆地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过年的习俗,渲染了新年的气氛。在新年环境和新颖教具的影响下孩子们热情高涨。最后环节我们是歌表演,进一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上一篇:四字成语故事-如火燎原下一篇: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