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2024-12-05

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通用7篇)

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篇1

供销社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XX年-XX年,XX县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全省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精神,依托全县公路网、乡镇小集镇建设、乡村通达工程,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职能职责作用,谋划全县乡村流通网络工程建设。以开放办社、扩大加盟、提升服务、加快农贸市场、乡村小超市、便利店、农家店、综合服务社建设,实施“乡村流通网络工程、六大体系建设”,一是城市工业日用品进农村工程;二是农村农副产品进城市工程;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程;四是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网络工程;五是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六是农村人才和经纪人培训工程,最终实现“四进村、五个有”、建设以县城综合商品市场的配送商品中心为主,乡镇农贸市场和配送站位支撑,村级农家店和服务社为终端的乡村流通网络工程。按照XX县“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规划,XX年-XX年,全县“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将实现12个乡镇每个乡镇要有一个农贸市场、一家小超市和一家配送站,166个村要有一家农家店和便利店的总体目标。现将XX县供销合作社 XX-XX年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XX-XX年,XX县供销合作社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社的指导下,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和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XX-XX年,XX县供销合作社分别在13个乡、166个村民委员会或自然村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4426万元,完成规划总投资5430.5万元的81.5%,其中新网工程项目资金投入185万元、省级乡村流通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投入65万元、市级乡村流通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投入75万元、商务部门项目资金投入60万元、县级乡村流通工程资金投入50万元、供销社投入资金751万元、带动社会投入资金3240万元。主要实施完成了以直营、加盟和自愿连锁等形式改造和建设农家店187家,新增营业面积12148平方米,网络建设完成规划数244家的76.6%;改造和建设农资店65家,新增营业面积3295平方米,网络建设完成规划数251家的25%;改造和建设农产品收购网点120家,新增营业面积4800平方米,网络建设完成规划数503家的24%。改造和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3家,新增营业面积520平方米,网络建设完成规划数23家的57%。改造和建设农村流通信息网点2家,新增营业面积80平方米,网络建设完成规划数14家的14%。农产品交 易市场改造建设3个,新增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新增年交易额XX万元。围绕咖啡产业发展,协助县委政府发展咖啡21930亩,其中供销系统发展自营基地3700余亩。围绕核桃、咖啡等产业,以基地联农户型等多种形式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共创建专业合作社87个,种植咖啡、茶叶、泡核桃等经济作物1820亩,入社农户212户,服务农户405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3万元。创建综合服务社145家,服务农户3528户。创办各种协会6个,入会成员560个。在发展“两社一会”,助农增收中,供销合作社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累计达1680万元。

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和做法

主要成效。完成“一规划、两网络、三中心、四工程”工作。一规划:县委、县人民政府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制定了XX“乡村流通工程”规划,以开放办社、合作联合、扩大加盟、提升服务等形式,加快乡村小超市、便利店、农家店、综合服务社建设。实施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农村流通信息、农产品市场“六大体系建设”,最终实现“四进村”,达到“五个有”的目标。两网络:一是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网络。以连锁、加盟等方式,改造建设农资经营网点65个,改造经营面积3295平方米,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占全县市场份额的80%。二是日用消费品、药品配送服务网络。建立直营店25家,加盟店162家,新增 营业面积12148平方米。形成了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经营模式,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三中心:一是建立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二是建立日用消费品、药品配送中心;三是成立“社有资产管理中心”。四工程:一是农村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在原有7个集贸市场中改造提升2个,改造经营面积8000平方米。二是创建提升网络终端工程。全县已创建综合服务社145个,其中改造提升12个。三是农村社会化服务工程。目前,全县共创建专业合作社87个,其中,生态茶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46个,建立生态茶园农资供应网点27个。四是实施农村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程。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00余人次,其中培训农村经纪人153人,持证106人。

主要做法。突出重点,不断推动“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等一网多用的作用,大力发展综合服务社,构筑为农服务新体系,有力推动“乡村流通工程”的顺利开展。

1.加大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改造建成全县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以连锁经营、改造加盟经营等方式,改造建设经营网点65个,改造经营面积3295平方米,为全县12个乡23个村委会12万人民群众服务。每年销售 供应各种化肥14970吨,其中县供销社农资公司供应9985吨,各乡农资农家店销售各种化肥4985吨,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近5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真正发挥了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主渠道作用,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2.加快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步伐。联合推进网络建设,积极开展联合与合作,引进XX百草堂药业公司强化县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合力推进“乡村流通工程”建设。XX百草堂药业公司投资182万元,在土产日杂仓库改造建设日用消费品、药品配送中心,以信息化建设强化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建立百草堂直营店25家,加盟店54家,并与县供销合作社日杂公司完成108家综合服务社配送对接,为全县12个乡108个村委会20万人民群众服务,新增营业面积12148平方米。建立了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经营网络,促进了全县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初显雏形。

3.抓好“两个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按照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围绕县有配送中心、乡有中心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文井镇和花山乡进行了“两个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升改造了县级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和日用消费 品配送中心2个,改造建设了文井镇天福超市和者后天成超市2个,并提升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2家。

4.不断提升改造综合服务社,增强为农服务水平和质量。全县供销合作社共创建综合服务社145家、协会6个。通过实施省级“乡村流通工程”项目,实施了12个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商品经营品种不断增加,部分综合服务社店铺内24小时安全监控,商品价格数码化、柜台收银自动化,真正改造建设成了方便消费、放心消费、贴近群众的农村“小超市”,新增营业面积600平方米,服务12个村,服务群众5万人。

5.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供销系统以建立专业合作的方式,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XX年,县供销合作社参与生态茶园建设,指导组建茶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46个,改造建设生态茶园59000亩,服务农户2300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00余万元。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在全县生态茶园建设中,建立了27个农资供应网点。

6.稳步推进农村集贸市场改造提升。依托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有计划新建和扩建集贸市场,积极为农民提供交易平台,加快乡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全县供销系统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2个,改造经营面积8000平方米,服务群众10万人。

7.认真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县供销社加强部门协作,与农业、科技、妇联等部门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职业技术人才培训。截至XX年底,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00人次,其中培训农村经纪人153人,持证人数达到106人。为实现“农超对接”培养了大批的农产品经纪人。

三、“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意见

XX县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农村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但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总体滞后。在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流通产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便民惠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中,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县供销系统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紧紧抓住制约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动脑筋,开拓思路,打好改革攻坚战,为供销合作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建设一个龙头企业,组建新型供销企业集团。切实清理资产,明确资产归属,规范资产登记、管理、处置。理顺供销合作社和本级社有企业的关系,保证社有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建立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围绕农资、咖啡、日杂三个传统经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快组建新型供销企业集团。

全面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现代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县有配送中心、乡有中心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加快建设一批、巩固规范一批、典型示范一批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继续改造提升综合服务社建设。XX年底,实现100%以上的建制村建立社区供销综合服务社,XX年,乡建成中心超市或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达到70%的农村日用消费品实行连锁经营。到XX年,实现80%的农资商品连锁经营。

加快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到XX年,力争达到60%的零售终端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

发展龙头企业,建设农副产品购销网络。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到XX年,扶持 发展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1户,实现50%进入市场的农副产品由乡村流通网络组织营销。

加强部门协作,建设农村流通信息网络。实现供销合作社行业动态与政府、部门信息平台对接,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发布和咨询服务制度,进一步推动农村流通信息网络建设。

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篇2

乡村清洁工程是针对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状况,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等状况, 以村为建设单元,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为指导, 通过建立清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资源化利用粪便、污水、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 把“三废” (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 变“三料” (肥料、燃料、饲料) , 产生“三益”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以“三节” (节水、节能、节肥) 促“三净” (净化田园、净化家园、净化水源) ,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乡村清洁工程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等多个环节。

2 晋城农村环境现状

长期以来, 以煤炭为主的炊事用能习惯、养殖产生的粪污和废弃的农作物秸秆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且污染了我们的田园、水源和家园, 煤堆、厕圈 (厕所、畜禽圈) 、秸堆成为影响农村环境清洁的三大因素。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 2011年, 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11.17万t, 较2010年增加了3.96%;沁河栓驴泉、丹河后寨两个国、省控出境水质断面稳定达到Ⅳ类水质功能类别要求。2011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16亿t, 较2010年增加了6.4%。其中, 生活污水排放量0.60亿t, 工业废水排放量0.56亿t, 生活污水所占比重为51.72%。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阳城县和泽州县, 排放量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50.25%。

3 发展清洁能源, 推动清洁工程, 实现农村“三净”

为逐步引导农民解决以上问题, 晋城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气化山西”目标,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狠抓以沼气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 并大力推进煤层气向农村地区延伸, 成效显著。

3.1 晋城市农村气化的现状

目前, 全市农村通气总户数已达18.56万户, 其中沼气用户9.8万户、秸秆气用户4万户、煤层气用户3.06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1.7万户, 共占农户总数的34%。沼气、秸秆气、煤层气成为晋城“农村气化”的三驾马车。

3.1.1 沼气秸秆气。

至2011年底, 全市已累计建设沼气秸秆气13.8万户;有1 730个村有沼气或秸秆气, 占到了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3%;但近期调查显示, 全市沼气秸秆气综合使用率仅为60%, 陷入了使用率下降、效益下滑的新困境。

3.1.2 煤层气。

晋城市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 如今年抽采能力已达到40亿m3, 城市和农村煤层气总用户已达20余万户。在农村的3.06万户用户中, 管道煤层气用户占2/3, 车载煤层气用户占1/3。截至2011年底, 全市已建成沁水一晋城、晋城一长治等六条输气管道, 管道覆盖中心城区、泽州县、沁水县、阳城县、高平市及川底、巴公、润城、郑庄、高都、嘉峰、米山等主要集镇, 为全市农村煤层气普及利用奠定了基础。但目前, 在晋城普及推广煤层气还存在初装费过高和气价过高两个制约因素。同时, 安全监管还存在缺位。

3.2 发展清洁能源, 实现农村“三净”

3.2.1 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 稳步推进沼气秸秆气建设。

面对当前沼气产业遇到的新困境, 第一, 对户用沼气进行分类处置。目前, 沁水县找到了一条“规模养殖、网点配肥、市场运作、有偿服务”和“粪便不足秸秆补”的新路子, 让因原料短缺而停用的沼气池再次发挥效能。同时, 对于病态池及时组织修复, 对于因搬迁和外出务工而暂时不用沼气池要做好安全保护, 以便回乡后恢复使用。第二, 对于集中供气的各类气站, 关键是按照市场运作的思路, 建立高效运管机制。集体管理福利供气模式效率低下, 如采用委托专业化管理模式, 可大大提高集中供气站运行效率。第三, 要加强日常管理, 开展三沼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3.2.2 加快推广利用煤层气。

充分利用晋城市的煤层气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 多能补充, 让煤层气在推进晋城市农村气化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建议至2015年, 新发展煤层气农户15万户, 使总用气农户达到18万户, 其中2012年发展1.5万户、2013年发展3万户、2014年发展5万户、2015年发展8.5万户。重点布局:

煤层气抽采区和六条输气管道到达的城区周边、川底、巴公、润城、郑庄、高都、嘉峰、米山等主要集镇地区, 共10万户。在距输气管道较远的县城郊区、镇乡周边、移民搬迁规划建设的中心村可推广使用车载煤层气, 包括全市45个乡镇所在地, 其中泽州8个、高平7个、阳城12个、陵川10个、沁水8个, 涉及4万户。在偏远山区推广使用液化煤层气、液化气或生物醇油1万户。截至2011年底, 全市共建成投运煤层气液化项目3个, 形成煤层气液化能力155万m3/d, 可作为偏远山区实现气化的途径。

3.2.3 合理利用其它清洁能源。

对于不具备推广利用煤层气, 不符合建设沼气的乡村, 要引导农民树立现代生活理念, 改变利用烧柴、烧煤取暖、做饭、洗浴的传统生活方式, 积极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磁炉等新型生活用品,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新能源普及利用率。

摘要:长期以来, 以煤炭为主的炊事用能习惯、养殖产生的粪污和废弃的农作物秸秆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且污染了我们的田园、水源和家园, 煤堆、厕圈 (厕所、畜禽圈) 、秸堆成为影响农村环境清洁的三大因素。乡村清洁工程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等多个环节。

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篇3

商务部在东莞召开“双百市场工程”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总结2006年“双百市场工程”进展情况,交流各地工作经验,部署2007年的工作。昨天,一些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大家还参观考察了东莞信立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感到很受启发,很有收获。下面,我就“双百市场工程”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双百市场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为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过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市场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双百市场工程”开局良好,取得初步成效。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仅一年,就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2007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改善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国务院2007年工作要点》也明确:要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切实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促进农民增收。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还亲自视察了吉林东福米业公司和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这两个“双百市场工程”企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关怀。

(二)各级商务部门努力工作

一年来,商务部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工作。一是核定示范项目。在各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按照扶优扶强,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实行倾斜的原则,确定了重点支持的市场、企业及项目。二是出台扶持政策。从中央贸易发展基金中安排5亿元,重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环保等准公益设施和仓储、配送等经营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产业化和规模化。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会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度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资金支持原则、方式和标准等做出了规定。四是保证项目质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2006年度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标准与验收规范》,下发了《关于加强2006年度“双百市场工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将“双百市场工程”纳入《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两个国家级专项规划,以及《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双百市场工程”。24个省市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37个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召开专门会议213次,下发工作文件203份。按照商务部的总体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制定了本地区“双百市场工程”实施规划,向商务部择优推荐市场、企业和项目,会同当地财政部门拟定了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督促指导项目建设与改造,协助试点单位落实贷款13.3亿元(2006年11.1亿元,2007年2.2亿元),组织开展项目验收等。截至2007年4月16日,商务部2006年核准的414个建设或改造项目,已经建成了386个,其中批发市场准公益性项目161个,基础设施项目74个,流通企业冷链系统项目85个,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66个。35个省市完成了 “双百市场工程”项目验收工作,累计向企业拨付补助资金3.47亿元。为了交流推广各地推进“双百市场工程”的经验,商务部于2006年10月在河南商丘召开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现场会, 在湖南常德召开了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工作会议。昨天上午会议又安排湖北省等4家商务主管部门介绍他们推进“双百市场工程”的工作情况,安排东莞信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等4家市场和企业,介绍其承担“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建设改造的情况以及实施效果。这些经验都很好,请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

(三)地方党政部门大力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海南、重庆、贵州、西藏、新疆、大连、宁波和新疆兵团,将“双百市场工程”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5个省市将“双百市场工程”纳入地方“十一五”规划。16个省市主要领导同志对“双百市场工程”做出了重要批示。海南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双百市场工程”工作。2007年,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指导和支持力度。

在配套政策方面,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四川、陕西、甘肃、大连、厦门、深圳等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配套资金7958万元。其中,北京安排2748万元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天津安排400万元,对总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给予直接补助;陕西安排1000万元配套支持“双百市场工程”项目。河北安排了400万元、山西安排450万元、黑龙江安排180万元、吉林、安徽各安排500万元、福建安排200万元、湖南和厦门各安排300万元、甘肃安排800万元、重庆安排80万元。江苏对重点批发市场冷藏、冷冻、中央空调等动力用电按工业用电价格执行。2007年各地落实配套资金8450万元,其中上海、新疆和大连各2000万元,陕西1000万元,厦门350万元,吉林、湖南、四川各300万元,天津200万元。

不少省市的领导对“双百市场工程”进行了考察指导:重庆市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洪举,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副省长宋北杉,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副省长赵德全,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主席马启智,河北省副省长付双建、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湖南省副省长贺同新、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胡伟等。安徽、湖北、海南、西藏、青海等省区,也有两位以上省级领导同志考察了“双百市场工程”。

(四)有关部门和单位广泛关注

“双百市场工程”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中农办、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双百市场工程”很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财政部积极帮助商务部出主意、想办法,在严格资金使用管理的同时,主动提出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作进度。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刘克崮副行长亲自考察“双百市场工程”项目,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助落实试点企业贷款并予以利率优惠,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改造工作。

“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一年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2006年10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双百市场工程”进行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新闻单位也多次对“双百市场工程”进行报道。各地省级新闻单位也普遍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五)积极作用初步显现

“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据统计,纳入“双百市场工程”的100家市场主要是全国性和跨区域市场。2006年累计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占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10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2006年食用农产品销售425亿元,新增交易额41亿元。

二是提高了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后,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国家标准实施改造升级,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农产品流通环境得到改善,食品安全系数增加,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三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试点单位普遍取得了“兴一个市场,富一方农民,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的良好效果。商丘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2006年实现交易额103.5亿元,同比增长45%。该批发市场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190多万亩,与11.5万余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户年均增收600多元。

四是增加了就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有效增加了就业。截至2006年底,列入“双百工程”的100家批发市场累计带动新增就业81万人,其中直接就业人数为20万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从业人数1万多人,带动相关人员就业近6万人。

五是承担了稳定市场的社会责任。2007年3月,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遭受了罕见的暴风雪袭击。“双百市场工程”试点单位积极组织蔬菜和肉类等农产品供应,在维护市场秩序、平抑物价、稳定人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进度参差不齐。由于一些省市未能及时制定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影响了整个“双百市场工程”的进度。我在商丘会上已经讲过这个问题,但现在类似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仍有个别省市还没有向商务部和财政部报送验收工作总结报告。二是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承办单位不按商务部制定的项目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实施项目建设改造工作,以至造成部分项目达不到规定要求,无法通过验收。这其中既有企业的问题,也有商务主管部门的因素。三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增强。一些市场和企业还存在着“等、靠、要”思想,非要等到商务部下达项目核准文件后才开工,导致部分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四是部分省市对信息报送工作不够重视,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

二、努力做好2007年“双百市场工程”工作

根据中央2007年1号文件、国务院2007年工作要点的总体部署,商务部将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深化“双百市场工程”试点

在着力巩固现有试点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改善200家试点单位的经营环境和设施设备,完善服务功能。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为主要任务,重点加强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直接向城市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终端配送农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联系,促进订单生产,建立并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组织“双百市场工程”试点单位,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维护农产品消费安全,搞好产需衔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二)搞好2007年项目申报及核准工作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推荐那些经营规模较大、有改造提升计划,且自筹资金落实的单位,力争做到优中选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可以对2006年确定的市场和企业作适当调整。对2007年没有新建项目或所报项目不符合支持方向的承办单位,停止资金支持,同时将部分具备申报资格,条件较好的市场和企业,纳入2007年度“双百市场工程”试点范围。需要强调的是,已经取得中央财政性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市场建设司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严格把关,认真做好项目核准工作。

(三)协调落实配套扶持政策

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将继续采取投资补助与贴息相结合方式,全额预拨补助资金,以支持“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协调,帮助各地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对“双百市场工程”项目提供融资便利并给予利率下浮优惠。协调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规划、用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切实把“双百市场工程”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做好今年的“双百市场工程”工作,我在这里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双百市场工程”是一项重大惠农、利民工程,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商务系统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努力为试点单位排忧解难。各试点单位要格外珍惜大好机遇,抓紧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要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规范运作水平,积极维护“双百市场工程”形象。

二是要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报告工作,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力争把“双百市场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会同财政、工商等部门,形成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把“双百市场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有关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双百市场工程”顺利推进。

三是要切实保障项目质量。要严格按照商务部制定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督促承办单位认真做好项目落实工作,保证项目达到基本的功能要求。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搞好项目验收工作。验收时要积极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要大力加强后续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四是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首先,要严格禁止已经取得中央财政性资金支持的项目重复申报,防止出现利用同一个项目向多个部门伸手要钱的情况。其次,各地商务、财政部门和承办单位,都要严格遵守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双百市场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的规定,严禁任何单位骗取、挪用或截留资金。第三,要严格按照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规范操作。项目竣工和验收前,不得拨付补贴资金;未经商务部同意,不得擅自改变资金支持方向、支持方式和支持单位。

同志们,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搞好“双百市场工程”,不仅需要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市场和企业共同努力,也需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希望同志们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再接再厉,共同做好今年的“双百市场工程”工作,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篇4

为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工作,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县司法局工作职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1年底,努力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动性、自觉性显著增强,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为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法治政府建设。

以推动落实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为重点,加快督查考核力度,科学制订考评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法治宣传目标任务,推进乡镇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述法制度化,支持县委将法治建设纳入巡查内容,引导各乡镇法律顾问充分发挥在化解矛盾、重大决策中的作用,牢固树立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二)规范涉农行政执法。

积极配合做好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资源,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加强对执法工作监督,健全完善农业农村领域执法工作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在基层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侵权须赔偿。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基层行政执法队伍法治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

(三)强化乡村法治宣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宪法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宪法进万家”“送法进乡村”等活动。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大防火、防盗、防诈骗、防安全事故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任务,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和案例指导力度,与县法院协调,推广车载法庭、背包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组织开展群众旁听庭审活动,把庭审过程变成以案释法、教育群众的过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广场、长廊、农家书屋等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为群众搭建有效学法平台。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组织编写、创作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实施农村

“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等为主要力量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加强法治培训,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农民法治素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三治结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

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整合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资源,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采取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造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项目在12348

XX法律服务网店铺上线并发布产品,群众可自行注册账号,选择自助式服务、电商式服务和互动式服务。普遍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加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宣传推广,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拨打频次。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加强劳动保障、婚姻家庭、教育医疗、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及其土地流转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的法律援助工作,做好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应援尽援。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案件代理、信访、调解、群体性事件处理等公益法律服务,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

(五)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诉源治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矛盾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中的作用,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力量,强化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推进诉调、检调、访调、警民联调等工作对接,完善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与信访、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联动配合,逐年提升乡村“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网络化预警覆盖率100%,调处成功率95%以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积极发展乡村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推进司法所所均配备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村配备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的任务落实,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名册制度,制作专职人民调解员证件。加强对人民调解员法律政策、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举办全县人民调解骨干(司法所长)示范培训班,开展全县调解员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

(六)筑牢乡村安全治理防线。

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升政治定力,持续高位推动。压实单位负责同志政治责任,加强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上半年适时召开全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辟“第二战场”,深挖黑恶线索。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斗争。持续做好律师领域、社区矫正领域、安置帮教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涉信息网络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专项摸排工作。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进一步健全与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的协同办案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的意见措施。

(七)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

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突出示范建设质量,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强化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获得“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的村定期进行复核,对复核不合格的取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普法骨干培训,提高村干部建设法治乡村的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XX县司法局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负责各项工作。各所各科室要把法治乡村建设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来抓,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确定重点任务,分步实施,及时研究解决法治乡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二)强化支持保障。

统筹利用好现有经费渠道,大力支持法治乡村建设。结合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和管理的需要,加大对法治宣传阵地、基层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的专项投入。

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篇5

为规范酒类市场经营秩序,营造健康、和谐的市场环境,保护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市商务局《关于在全市商务领域开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局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突出重点,从源头上遏制并逐步解决无证照经营行为。做到教育与引导、整治与规范、治标与治本、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进行规范和查处,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我市商务行政管理健康、快速发展。

二、查处范围

此次专项检查,覆盖全市各区、县(市)酒类流通市场,重点清理无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的批发、零售网点,加强监督检查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信息通报

(一)各区、县(市)酒类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酒

类流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强酒类经营备案登记管理。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引导、监督酒类经营者守法经营,及时将办结情况反馈我局。

(二)各区、县(市)酒类管理部门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时,应同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输入市酒类管理信息网。

(三)各区、县(市)酒类管理部门在清理整治过程中,发现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或在立案的同时将涉嫌违法行为抄告相关职能部门。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我局举报无证无照违法经营行为。我局在接到举报后5个工作日内协同各酒管部门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我局行政管理范围的,将在7个工作日内移交到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五)各区、县(市)酒类专卖管理局要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将《清理整治无证无照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于4月12日前上报我局;各单位要在每月10日、25日将本地区阶段整治情况通过电子文稿形式(邮箱:hrbjlgl@163.com)及时向我局汇报,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实施步骤 此次清理整治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按四个步骤进行实施,结束时间将根据整治结果确定。

(一)成立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位

为全面推进《清理整治无证无照专项工作》有序开展,我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关学明 市商务局副巡视员 副组长:季文玉 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局长 成 员:各区、县(市)酒类专卖管理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刘永滨 市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

负责组织召开清理整治情况汇报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下一步实施计划。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其中,稽查科负责:人员安排,组织协调联合检查;业务科负责:将各单位清理整治情况汇总上报办公室;法规科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处理举报投诉,按时将处理情况及结果上报主管局长;办公室负责:整理相关材料,及时向市商务局工作领导小组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二)底数清楚,信息准确 各区、县(市)酒管部门要认真梳理本地区酒类批发、零售网点的基础资料,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重新登记。详细记录各经营网点(业者名称、经营地址、经营方式、从业人数、联系方式)信息,及时更新数据,健全信息库内容,全面、准确地掌握本地区的酒类经营底数及相关信息,收集各方面信息,便于开展清理整治工作。

(三)整治有重点,清理无死角

重点清理整治经营较集中的酒类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专卖店、酒店及早市夜市流动散白酒销售网点等地区,加强市区联动,采取日常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推动清理整治工作的有序进行。拟定今年5月中旬针对酒店、宾馆、仓买、食杂店等一些经营死角和管理盲区,集中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清理整治行动。

(四)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执政为民

各酒类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中,要坚持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廉洁执法、秉公执法,对违反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及侵犯百姓权益、危害百姓健康的经营行为的,要坚决给予清理;严格执法程序,讲清处罚依据;对下岗失业人员、无生活来源人员、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无照经营未造成社会危害及消费安全的,采取人性化管理,本着以宣传、教育为主,清理整治为辅的原则,引导,督促、帮助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保证其合法经营。

五、强化机制建设,完善监管职责

各酒类管理部门要把此项清理整治工作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按照国家及省、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管理现状和执法能力,科学定标,制定合理、相应的整治措施。

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6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区2012-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就2012-2013年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市“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体目标,结合我镇实际,自2012年10月起,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2012-2013年安排建设美好乡村精品村1个(**村**自然村)、一般村1个(落星村落星自然村)、农村新社区2个(**村、**村、***村),同步实施**省道沿线的整治工作,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分步推进计划,初步打响***“美好乡村”品牌。

二、重点工作

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新社区、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实施,突出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业产业提升、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管理创新“五大工程”。

(一)实施村庄规划建设

1、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四留四不留”的原则,划定村庄布点范围,调整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制作镇、村两级村庄布点规划示意图。“四留”即:有历史遗存或传说等独特人文资源的村庄保留,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村庄保留,农业就业率高的村庄保留,农民居住较为密集的村庄保留。“四不留”即:靠近城镇建设规划区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等土地整治项目进行重建;靠近农业产业园区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园区发展统筹集中;非农就业率高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土地整治项目逐步进行撤并;处在工矿区和存在自然、地质灾害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有关项目进行搬迁。

2、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以保留的自然村为单元,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以示范村、精品村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高标准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3、强化村庄建设管理。在科学安排保留村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的基础上,疏堵结合,引导农民向保留的村庄集聚建房,严禁在规划点外新建住房,尤其要严禁骑路建房。对新建住房,鼓励建造联排式住宅,推广双拼式住宅,控制建造独立式住宅。

(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1、开展***省道沿线的整治。对***省道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全面进行整治、美化和绿化,对沿线的房屋统一粉刷出新,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披乱挂等现象进行整治,并协调市、区相关单位对道路沿线进行退让和绿化。

2、开展旧村整治。对建设美好乡村一般村的旧村整治:完成村庄“八乱”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并实现村庄道路硬化。一是整治建筑乱搭乱建。农户除主房外,一般不保留辅房,如人口较多确需保留的,至多保留一处,且必须建设到位,做到整齐美观。对已有乱搭乱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要自觉拆除。二是整治杂物乱堆乱放。农户建房剩余的沙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要码放整齐,并尽可能捐出或出售用于村庄整治建设。柴草等杂物也要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并码放整齐。三是整治垃圾乱扔乱倒。在彻底清理村庄、沟塘垃圾的基础上,农户要自备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收集入桶,由村庄清洁员定时清运。农户对自家庭院、宅基地和门前道路负责卫生保洁,及时清扫各类垃圾。四是整治污水乱泼乱排。农户的厨房、厕所原则上建在主房内,并自行建设或接入污水处理系统。村庄内不得将畜禽散养,要实行圈养。村庄内不搞一家一户养猪。

对建设美好乡村精品村的旧村整治:一是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拆除乱披乱挂和残墙断壁,清理乱堆乱放和乱扔乱倒,清除房屋周边杂草和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做到村庄“干净、整洁、美观、有序”。二是实施房屋改造工程。拆除危房和破旧房屋,突出地方特色和当地风情,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全面出新。三是实施杆线规范工程。对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村庄及周边杆线进行整理,确保杆线竖立整齐规范。四是实施塘坝扩挖工程。对村内沟渠进行疏浚整治,对当家塘坝进行清淤扩挖。五是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对村民房前屋后院内、公共绿地、村内道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六是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对村民家庭旱厕全部进行改造,所有厕所一律入户,旱厕改为水厕。建设水冲式公共厕所,配套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农村污水净化工程,有效处理农村二次污染。七是实施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利用村内空闲地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建设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广场,并配套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八是实施亮化工程。在村内主干道及广场架设路灯,进行亮化。

(三)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1、编制农业产业提升项目。利用现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编制一批推进生态养殖、高效农业种植、农业休闲观光、苗木花卉种植以及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立项目库,寻找招商引资线索,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

2、推进现有园区提档升级。积极指导茂林农业循环园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档升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1、扎实推进现有项目。加快推进第一、五、七三个批次的土地复垦,努力做好项目验收协调工作,确保在2012年底前全部

申报验收。

2、编制储备一批新项目。建立土地双挂钩项目库,积极争取村庄整治项目,全力编报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确保全区完成600亩,力争完成1000亩的指标任务。

3、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向阳、锁库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七室、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的建设标准,开展农村社区设施规范化建设,在全区率先将向阳、锁库农村新社区建成文明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五)强化农村管理创新

1、培育农村乡风文明。开展“城乡同创”活动,把文明乡风培育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在村庄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墙、文化橱窗、进行道德宣讲、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以及开展评比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等形式,展示和宣传文化知识、文明礼仪、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

2、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建成的精品村(自然村)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集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教育救助、临时救助力度。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保障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和管理权、监督权。

三、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0月15日前)。制定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议,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创建村要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并由村民自主推选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

2、规划设计阶段(2012年10月)。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对精品村的地形进行全面测绘,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听取当地村民代表的意见,凝聚广大村民的智慧。

3、启动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创建村对照创建工作目标,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项目支撑、项目筹资渠道、项目设计方案和项目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南庄红光胜要在年内完成。

4、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12月)。由镇组织力量对审定的精品村、一般村进行自查初验,符合条件的申报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考核验收,验收达标的予以授牌表彰和奖补。

四、工作要求

1、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编制完成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坚持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结合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彰显村庄特色,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注重挖掘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努力把创建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教育示范基地。

4、坚持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实施镇领导、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与美好乡村创建村结对帮扶制度。创建村要相应的成立领导组,明确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将建设美好乡村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广告牌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发放一封信、会议动员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3、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村民自筹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单位企业共建一点、村内能人赞助一点、市场化运作一点、项目争取一点、乡镇财政补贴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拓宽美好乡村建设的投资渠道。在区政府奖补资金的基础上,镇政府将在财政上列出专项美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用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创建村要研究制定村民投工投劳补助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创建积极性。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7

一、总体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美丽乡村的总体布局要求,本着“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从今年开始,选择那些村班子能力强、村屯基础好、群众热情高的中心村进行重点规划建设.每年建设试点村10—15个,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具有桦川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始终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放在首位,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一事一议”筹工筹劳等方式,充分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美好家园.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成果农民共享.

2、坚持统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与推进城镇化紧密结合,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先规划,后实施的要求,避免盲目性.重点支持乡镇所在地村和区域中心村的建设,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一体化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各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等实际,依据发展条件,尊重发展规律,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建设个性鲜明的新农村.

4、坚持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宣传动员学生、共青团、妇联、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带动社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形成财政引领、金融支持、市场拉动、政策驱动、群众踊跃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三、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以发展的眼光动态考虑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实施水、电、路和文化活动场所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今年新规划的试点村建设内容:一是“宣传到位、规划到位”.乡村两级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同时做好村建设规划;二是村内路取直拆迁.根据村建设规划动员村民对影响道路、绿化建设的房屋、围墙、厕所等违规建筑物进行拆迁;三是村内硬化路、边沟排水项目建设.规划村内路和边沟硬化率达到100%,其中村内主街宽度原则上不低于4米,巷道宽度原则上不低于3米.根据村实际情况铺设人行道板砖;四是村内亮化项目建设.村内主要道路安装路灯,提高村内亮化率;五是村内绿化项目建设.结合村实际情况对主街、辅街以及文化休闲广场进行绿化美化,乔、灌、花、草相结合;六是休闲广场项目建设.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选址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七是村“三场”建设.必须建立垃圾填埋场、粪肥堆放场和柴草堆放场,柴草垛出村率要达到100%,有条件的村要选择合适地点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原则上要出村发展,有效解决人畜混居问题;八是村环境管护机制建设.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环境管护机制、村规民约,强化日常保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其他行政村也要做到不等不靠,“量力而行”地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

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屯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以制度建设保障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继续抓好环境卫生整治,达到干净、整洁、绿化.彻底整治“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和畜禽乱放).继续抓好农村“三场”建设.各村必须设立专门的垃圾填埋场、粪肥堆放场和柴草堆放场,粪土、柴草垛要全部出村放置.各村要根据实际条件,投入一定的环境整治经费并配备适当数量的专兼职清扫保洁人员,购置清扫保洁车辆及工具,实现一村一保洁队.实现沿街住户门前“三包”,引导农户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继续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建设.各村要按要求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以“门前三包”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同时成立由村老党员、老村干部、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组成的环境卫生义务监督组织,采取包街道、包户等方式,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加强农村法制和制度建设,增强农民依法、依制度办事、行使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村风评议,积极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促使农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行为意识不断加强.

四、投入方式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乡村为主、财政奖投、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农民运作”的原则进行,县财政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购进各种建设物资.少投钱多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乡村两级积极性,县委、县政府每年整合涉农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投,并带动农民出工出劳、乡村两级资金物资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县直各相关部门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县处级领导要深入包扶乡镇试点村解决实际施工遇到的各种困难.各包扶部门也要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支持所包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能出资的出资,能出力的出力.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实施步骤

1、制定方案(xxx4年8月27日-10月31日).由县农业局、新农村办深入乡镇、村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结合xxx4年农村环境整治成果,组织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征求意见会,各乡镇召开动员会,深入村屯动员,形成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全方位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宣传动员,最后形成《桦川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动员申报(xxx4年11月1日-12月31日).各乡镇组织所属村屯开展申报工作,每个乡镇初选2-3个行政村,各申报村应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建立长期保洁机制,出工出劳承诺,按规划拆迁承诺.根据各村申报条件,规划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村,相关部门协调试点村做好各村规划和预算,各乡镇分别拿出本乡镇试点村具体实施方案,经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准备实施.

3、施工准备(xxx5年1月1日-5月31日).县财政局根据各乡镇、交通局、林业局、住建局、规划局、水务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对试点村总体预算进行招标采购,乡村组织人员根据规划情况进行拆迁、料场选址、设备租赁、施工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各乡镇进行违章占道拆除等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组织施工(xxx5年6月1日-8月31日).规划进行建设的项目村建设工作,在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各相关业务部门加强对试点村工作的检查指导,交流试点经验情况,监督工程质量,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检查评比验收(xxx5年8月31日-9月20日).各试点村建设工作进行中和结束后,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日常检查考核的基础上,组织两次对试点乡镇村进行拉练评比检查,并对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长效机制,巩固阶段性成果.

六、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及相关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县委、县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听取和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进度情况.县委宣传部、县新农村办牵头,成员单位由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公安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畜牧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规划局、县文广新局、县教育体育局、县环保局、县经管局、县扶贫办、团县委、县妇联、县城管大队、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等部门组成,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积极做好计划安排、督查指导、协调服务、考核验收等工作.

县农业局、县新农村办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试点村,全程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负责全县各乡镇、村屯的卫生管理制度建设和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各种数据的统计和综合汇总工作.

县发改局负责制定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向上资金争取.

县财政局负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以及建设物资的集中招标采购.

县公安局负责指导各乡镇派出所有效违规建筑、拆迁及建设施工等安全保障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试点村的村内道路、边沟及村内硬化工程的测算、指导及建设过程中的全程质量跟踪监督.

县住建局负责试点村村内路及边沟的质量监督和验收.

县规划局负责对试点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逐村制定实施项目方案.

县林业局负责村屯绿化的设计和指导及苗木的采购和供应.

县畜牧局负责对养殖大户确定统计,建设化粪池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处理,包括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县水务局负责各试点村及养殖小区的自来水井等配套设施建设.

县环保局负责环境保护项目向上争取及农村水源污染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

县文广新局负责文化设施项目对上争取及美丽乡村建设前期电视宣传和工作中好典型、好经验的宣传报道及反面典型的曝光.

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体育运动设施方面对上争取及全县各中小学校及全体师生及家长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督促检查工作.

县经管局负责“一事一议”项目对上争取及村务公开.

县扶贫办负责项目对上争取及扶贫开发工作.

团县委负责组织全县农村广大团员青年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思想宣传和献计出力.

县妇联负责组织全县乡村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同志宣传、发动、参与好美丽乡村建设.

县城管大队负责协助乡镇政府完成各村屯违建和路障清理工作.

2、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主体,负责选定建设重点项目,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明确具体负责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入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切实组织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会议等做出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在开展工作之前,各村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做好宣传,使之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行动,特别是要做好筹资筹劳等必要的前期基础工作.县包乡领导和各联建部门要经常深入所包乡镇和试点村帮助研究制定建设规划、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联建村做实质性帮助.

3、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要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县新闻中心和县文广新局要创新宣传载体,积极宣传造势,凝聚县内各方力量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尤其是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参与院外硬化、绿化、宅间硬化、庭院绿化等以农民投入为主的项目建设.要积极提炼总结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采用专题报道、领导访谈、相关会议介绍等方式,加大对外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知名度.

上一篇:产业扶持政策申请报告下一篇:创业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