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透

2024-05-23

浸透(精选3篇)

浸透 篇1

错误的、肤浅的指导思想, 我们将一事无成, 更谈不上前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 那些肤浅的、错误的思想实践证明是不能促进社会发展的。

既然思想观念如此重要, 那现代人又是如何看待它的呢?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呈现出多变、多元、多彩的状态, 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同时增强, 很多人选择了急于求成、立竿见影。而好品质的形成, 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一、从课本出发, 培养正确的思想

认识了思想的重要性, 我们就要注重培养教育观念。从小做起、从生活出发、从课堂出发,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 更加深了我对这种观念的认识。

1. 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

根据本课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如下:要透过对人和事的描写, 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 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 如何在叙事中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学习爱国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

2. 运用正确的学法、教法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教

学活动, 关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突出“悟”字, 以确保学生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3. 教学过程是教育观念形成的引导线。

以上所有的都是为教学过程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得到彰显。这一课应立足在情操的培养上。英烈们的事迹虽然离我们太远了, 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一点, 把它贯穿在教学中, 就是一节完整的课,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革命的洗礼, 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

文章中有许多词句子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革命的洗礼。

例一: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 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 已是致命的创伤, 只是没有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 中了四弹, 其一是手枪, 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 也被击, 弹从左肩入, 穿胸偏右出, 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这段文字围绕三个年轻女子遇害情境展开。她们还那么年轻, 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 但她们从容、沉勇、友爱与杀人者的卑劣、凶残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们很容易分开善恶, 在这里我们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让他们谈谈在自己的同学遇到困难时, 自己是如何去做的, 应该怎样去做, 以收到教育的目的。

例二: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正的革命战士, 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痛, 对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 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 勇往直前, 以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以上是文章中精彩语句, 也是对学生爱国情操、团结友爱精神培养的最主要内容。在授课时要注意挖掘, 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去接受这种教育、体会这种幸福。

二、教育观念重在培养

在经济的冲击下一切变得浮躁, 学习是为了考试, 这严重影响了全民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些情况, 如何使人们对英雄、对理想的追求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 影响观念的形成有许多, 有来自社会的、家庭的, 我就关系到我们教育这一块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教育是由我们的信念、态度、期望和行为投射而成。

即思想的改变需要我们用以描述、解释、诱导、暗示等言辞的集合。而教学作为有这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志趣的活动, 其行为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的。目标的确定需要理性的思考, 需要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洞察。我们教师要好好把握教材使它服务于我们。

2. 教师要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教师要用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学生, 要给学生自由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这样知识才有可能传播、丰富、深化或者修正。

3. 学生对教师是充满信赖与尊敬的, 我们要走进学

生, 用正确的思想、用教育的力量告诉他们热爱生活、珍视生命。

感人童话,浸透温暖 篇2

一个8岁小女孩,被诊断为恶性脑瘤,时日不多,北京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仪式,为了帮她圆梦,父亲编出善意的谎言,数千名热心市民共同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在长春模拟了一场“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欣月童话》的主人公原型,正是2006年感动中国的女孩朱欣月。

而就在《欣月童话》8月26日上映的头一天,朱欣月,这个坚强的女孩,带着人们对她的关爱和温暖,飘然而去。这个比童话还童话的人间童话,感动着每一个人。

许是感人的东西,总能让人共鸣,许是共鸣的东西,总能让人欣慰。朱欣月的故事。一度让大中国温暖。她是幸运的,长春无数好心人都成了故事的参与者,这种参与,浸透温暖。

这个故事,已经超出了本身价值。 这个童话,已经成为一种传递感动的力量。所以,梁家辉来了,他不计报酬参演这个真实的故事,他感慨地说:“西方世界已经没有童话了,而在我们身边却恰恰有着如此感人的故事。”所以,周华健来了。带来了很“华健风格”的《圆一个梦》:“黑暗中画一道彩虹,装扮着苍茫夜空,偶尔我会有伤痛,也可以笑得从容……”

一个真实的故事,感动了整个长春城;一个现代的人间童话,撩拨着人人的温暖情弦。带着感动上路,欣月驾鹤西去,满载人间真情,却留了一串感人的音符。

浸透在青春岁月里的“孝” 篇3

原来,家里躺在床上的父亲在等着她。

回家后,女孩匆忙利索地给父亲换掉被褥,然后把凉开水倒进一个矿泉水瓶里,喂父亲喝水。接着她就开始洗菜做饭,用白水煮面条,做好的清汤面条里漂着几片菜叶和零星的油花。她先把父亲扶起来,喂他吃饭,等父亲吃完后她才开始吃。吃完饭,她又忙着洗父亲换下的衣服、打扫卫生、给父亲按摩腿……一切收拾妥当后,她向父亲摆一摆手,来不及拭去额头的汗珠,就急忙向学校赶去。

女孩上高一,今年17岁。她原本有一个清贫但充满温馨的家:母亲忙家务,父亲忙地里,农闲时节父亲到城里打工。这种简单又平静的生活在她8岁的时候戛然而止。2004年,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时意外从脚手架上摔下,造成高位截瘫,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包工头把他拉到医院,待病情稳定后,赔了两万元,就再也不管了。从此父亲长期与病床做伴。

一年后,不幸再次笼罩这个苦难的家庭,经常咳痰的母亲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肺癌!兄妹两人,还是在父母的羽翼下撒娇和任性的年龄,肩上却背负起了太多的沉重。哥哥上初中,离家远,照顾两个病人的重任落在了妹妹一个人身上。可是她的悉心照料也只让母亲的生命维持了2年。母亲临终前,望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和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眼里满是留恋和不舍。兄妹俩在亲朋乡邻的帮助下安葬了母亲。她擦干眼泪对哥哥说:“父亲在,咱们这个家就没有散,我们不能再失去父亲。”从此兄妹二人共同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

母亲走后的秋季,她也要到初中上学了。她考虑再三,不能丢下父亲一人在家,于是收拾好铺盖,用架子车拉着父亲去学校,她到哪里,就把父亲拉到哪里。乡政府了解情况后,在学校附近给他们租了一间屋子,兄妹俩开始了边照顾父亲边求学的日子。2008年,哥哥考上县里的高中,为了不影响哥哥的学习,她坚决要求自己独自照顾父亲,哥哥只好含泪答应。2011年8月,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连民族学院,高位截瘫的父亲仍然由妹妹一个人照顾。

自从独自一人照顾父亲后,她把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2012年8月,她也考进了县城高中,又在学校附近租房住,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父亲。高中课业重,她的时间更紧张了。每天早上5点天不亮她就起床做饭,侍候父亲吃完饭收拾停当已将近6点,她才匆匆忙忙赶去学校上早读课。40分钟的午休,别人在享受午餐。她却飞奔回家照顾病榻上的父亲。由于她的悉心照料,父亲在卧床的9年时间里,从未得过褥疮。

她就是河南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谢宇慧。她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为照顾父亲,她与时间赛跑,用执着与坚韧演绎着人间大孝。她先后被授予第五届“河南省美德少年”、“周口好人”、首届“感动周口”人物等荣誉称号,并被推荐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和第三届全国十佳自强女孩候选人。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她平静地说:“父亲是我最亲的亲人了,我不能放弃,更不能抛弃,每次回家的时候能叫上一句‘爸’,就足够了!”

责编 晓辉

【浸透】推荐阅读:

上一篇:《妈妈的账单》的教学设计下一篇:有关义务献血的宣传标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