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资借款合同(共8篇)
垫资借款合同 篇1
合同编号:
垫资借款合同
签署时间: 年 月 日
敬请注意
为了维护您的利益,请您在签署本合同前,仔细阅读如下注意事项:
1、您已阅读本合同所有条款,并悉知其含;
2、您已确保提交的有关证件及材料是真实,合法,有效的;
3、您已确认自己有权在本合同上签字;
4、您已确知任何欺诈,违约行为将承担的相应法律后果;
5、您将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善意签订并依约履行本合同;
6、请您使用钢笔,毛笔或签字笔工整地填写需要您填写的内容。
借款人:(甲方)住所:
证件名称及号码: 电话:
垫资人:(乙方)住所:
证件名称及号码:
甲方向乙方申请垫资借款,乙方同意提供垫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甲乙双方经协一致,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执行。
1、垫资借款额度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垫资款额度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圆整(小写)______________元整。
2、垫资借款额度有效时间:
垫资借款期限自_____年___月___日起至_____年___月___日止,共_____天。利息按每天____计算,若超出约定时间另外每天加收_____作为违约金。逾期五日自动解除合同,甲方承担一切违约、赔偿等责任。
3、还款方法
垫资借款到期后,甲方必须一次性将垫资款归还乙方。
4、垫资借款担保 甲方提供本人(公司)证件原件及垫资后银行归还的抵押物原件等作为乙方垫资款担保:若甲方办理二次抵押借款须经乙方同意,并将二次抵押借款放款卡及密码等由乙方保管。
一、甲乙双方主要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主要权利和义务
①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合同约定垫资;
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对甲方提供的有关个人的资料予以保密,但双方另有约定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甲方应按乙方要求提供相关的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④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归还全部垫资款,并支付利息。
2、乙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①按照本合同约定按期足额提供垫资款,但因甲方原因造成迟延的除外;
②对甲方提供的有关个人资料予以保密;
③乙方有权了解,核实有关甲方身份和家庭财力状况,有权要求甲方提供相关文件资料;
④若甲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办理二次抵押借款,乙方有权全程陪同。
二、违约及其违约处理
1、违约情形
甲方发生下列任一情况,均构成违约: ① 甲方死亡,而财产合法继续履行本合同的;② 甲方被宣告失踪,而其财产代管人不继续履行本合同的;③ 甲方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其监护人不继续履行本合同;④甲方或其财产合法继承人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或仲裁程序及其他法律纠纷,足以影响其偿债能力;⑤ 甲方转移资产,以逃避债务的;⑥ 甲方未履行对乙方负有的其他到期债务,或乙方发现甲方有其他拖欠债务的行为的;
⑦ 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2、违约经济措施
①处分抵押/质押财产,实现抵押/质押权。
②以法律手段追偿垫资款。由此引起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财产保全费、执行费、仲裁费、律师代理费、差旅费、评估费、拍卖费等)由甲方承担。
三、合同的变更、解除和权利义务的转让。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不得单方直接变更或解除本合同。甲方如将本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给第三方,应事先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银行贷款到位归还乙方垫资款全款后,合同同时解除。
四、合同的适用法律及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X X X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部分的条款仍需履行。
五、合同的生效
本合同经甲方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乙方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或盖名章)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六、合同文本分数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一份,乙方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声明条款
①甲方已阅读本合同所有条款。应甲方要求,乙方已经就本合同作了相应的条款说明。甲方对本合同条款的含义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已全部通晓并充分理解。
②甲方有权签署合同。
甲方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
年 月 日
乙方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
年 月 日
垫资借款合同 篇2
关键词:借款合同,法律,效力
对经济合同效力的确认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法律、政策对具体经济活动所持的态度。因经济活动而签定的合同被确认为有效, 则表明法律对该经济活动的认可, 而一但被确认无效, 则表明该项经济活动为法律所不容许。合同法在注重鼓励交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立法宗旨前提下, 确立了依法自愿原则这一确立合同效力的基本原则并赋予这一原则以全新的含义, 表现在:合同法首次将依法自愿原则规定为一个独立的基本原则。自愿原则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是否签定合同、与谁订立合同、订立什么内容的合同, 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自由意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借款是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 企业间资金拆借由来已久, 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目前市场化经济时代一直存在, 并且随着市场经济脚步的加快, 亦有快速发展之势。然而, 在这些活跃的资金借贷活动中, 也深藏着很多的不规范性, 由此带来的法律问题也很多。因为企业间的借款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学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一、合同法确认合同效力的意义和原则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减少国家的直接干预, 将国家的宏观调控置于市场规划之中, 直接赋予各市场主体最大限度的意志自由, 从而参与竞争, 求得发展。宽泛的无效合同制度, 增加了财产的损失和浪费, 因为合同被宣告无效后, 双方当事人就要按照恢复原状的原则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相互返还已经履行的财产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这种返还不但意味着订约目的不能实现, 还会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和损失。无效合同过多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也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合同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不能全力保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 因此要进行改革。
对经济合同效力的确认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法律、政策对具体经济活动所持的态度。因经济活动而签定的合同被确认为有效, 则表明法律对该经济活动的认可, 而一但被确认无效, 则表明该项经济活动为法律所不容许。合同法在注重鼓励交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立法宗旨前提下, 确立了依法自愿原则这一确立合同效力的基本原则并赋予这一原则以全新的含义, 表现在:合同法首次将依法自愿原则规定为一个独立的基本原则。自愿原则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是否签定合同、与谁订立合同、订立什么内容的合同, 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自由意志。
由于旧合同法对无效合同的法律界定很宽泛, 导致的后果只能是过多的干预, 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使得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 畏首畏尾, 得不到法律的最有效的保障。如前所述, 新合同法严格界定了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方为无效。对此我们应当明确法律、法规的范畴, 对于一些违反地方性法规及某些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应不在此列, 不属于合同法界定的无效合同范畴。我们在审判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审查的一方面是主体资格问题, 某些特殊行业, 在从事经营活动时, 必须取得相关资质, 或为某种许可;另一方面, 要对合同的内容、标的物进行审查, 是否为禁止流通物等。对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禁止行为而为之的行为, 则是当然的无效。而新合同法并未对违反地方性法规及某些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作出无效的界定, 在审判实践中应注意把握。
二、维持借款合同效力的立法趋向
在我国《合同法》施行之前, 借款合同适用的是1981 年颁布的《经济合同法》, 其中第二十四条规定“借款合同, 根据国家批准的信贷计划和有关规定签订。”第七条规定, “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计划的合同”无效。《经济合同法》于1993 年修订一次, 相应条款被修改为:“借款合同, 应当遵守国务院有关规定。”“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为无效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借贷的几个司法解释, 包括前述最高院的批复 (法复〔1996〕15 号) 就是在这种法律背景下出台的, 是对已经废止的《经济合同法》的解释。比如:“……明为联营, 实为借贷, 违法了有关金融法规, 应当确认合同无效”的规定 (法经发〔1990〕27 号) 、“融资租赁合同所涉及的项目应当报经有关部门批准而未经批准的, 应认定融资租赁合同不生效”的规定 (法发〔1996〕19 号) 等等,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的《合同法》取代了旧的《经济合同法》, 已经改变了那种一直以来“认为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就无效”的观点, 进一步缩小了无效合同的法定范围, 除符合法定情形合同无效外, 法律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尽量维持合同的效力。
《合同法》正式施行后, 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发布司法解释 (即法释〔1999〕19 号《〈合同法〉解释 (一) 》) , 要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 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 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2009 年4 月, 最高人民法院再次发布司法解释 (即法释〔2009〕5 号《〈合同法〉解释 (二) 》) , 坚持从宽认定合同有效的态度, 严格适用合同无效的法定条件。进一步对《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 (五) 项, 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的情形, 作出了限缩性解释, 将这里的“强制性规定”限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排除了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对合同效力的影响。也就是说, 在细分强制性规定为取缔性或管理性规定和效力性规定之后, 认为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能确认其为无效合同。
三、变相借款合法化的法制环境
1999 年新的《合同法》不再使用“借贷”的措辞, 而统一采用了“借款合同”的称谓。在《借款合同》一章中, 没有把借贷行为界定为金融业务, 没有对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主体资格进行限制, 贷款方的主体资格也并未完全局限于金融机构。并且《合同法》还专章规定了融资租赁合同, 企业之间有些借贷行为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合法解决。
在此之前, 最高人民法院曾于当年的2 月9 日发布《关于如何确定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 (法释[1999]3 号) 。其中明确规定, “公民与非金融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 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企业间借贷与民间借贷在法理上并无不同, 企业作为合法的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法人, 只要意思表示真实, 不应与民间借贷区别对待。
2005 年2 月9 日, 国家商务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典当管理办法》。典当实际上就是一种质押担保性质的借款, 依附借贷法律关系而存在, 典当合同就是一种抵押借款合同。按规定, 从事融资活动, 必须遵从有关金融法规。典当商行未经人民银行批准, 应视为非法机构。然而作为一种融资手段, 典当业的兴起, 反映了社会对多种融资方式的需求。
典当行自复出以来, 其主管部门历经央行、国家经贸委和商务部。目前的《典当管理办法》就其法律等级和效力而言, 仅属于部门规章, 层级和效力远远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自2000 年8 月, 典当行监管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给国家经贸委, 似乎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随之取消, 但本质上仍属金融业务范畴。目前《典当管理条例》已处在国务院的积极研制之中, 或许有望在明年出台。
2005 年, 我国修订通过新的《公司法》。《公司法》及“三资企业法”, 均未限制公司的资金不可借贷给关系企业。另外, 从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务机关的实际做法来看, 我国税务机关对企业间的借贷行为不但未限制, 而且在依法征税。国家税务总局曾于1995 年4 月17 日发布《关于印发< 营业税问题解答 (之一) > 的通知》 (国税发[1995]156 号) , 其中第十条规定:“不论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单位, 只要是发生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行为, 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 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该通知的部分条款虽然已被后来的国税发[2009]29 号文件予以废止, 但上述规定仍被保留, 至今有效。
2001 年11 月, 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就企业间借贷问题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建议放开企业间借贷。理由主要有三个:第一, 企业间借贷普遍存在;第二, 《合同法》并没有明确禁止;第三, 既然民间借贷已经放开了, 再继续禁止企业间借贷, 对企业“不公平”。据介绍, 最高院正在制定的《合同法》分则第12 章借款合同的司法解释, 也在考虑对企业间借贷是否有条件地开启一律禁止的大门。
而对于变相的企业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也已作出一个与以前大不相同的司法解释, 2004 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4]14 号) 第6 条规定, 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 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 应予支持。该解释实际上就是确认了这种以垫资为表现形式的企业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
看来, 完全禁止企业间借贷是转型经济时期的一种无奈选择。央行也注意到了“禁令”带来的种种弊端, 采取了一些变通方式, 比如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的形式实现企业间资金融通。同时,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 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企业间借贷的“创新”形式, 比如私募基金等等。
四、公法、私法相互协调而发挥作用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 企业间的借款合同没有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且一些取长补短、调剂余缺的企业之间的直接借贷还可以将企业的闲置资金有效地利用起来, 降低交易成本, 拓宽融资渠道, 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 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就可以放任不管吗?金融毕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企业之间的直接借贷活动不能游走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 严重影响了金融秩序。前述国务院颁布的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至今有效, 但其性质是行政法, 属于公法, 不能直接当做判定合同效力的法源依据。尚且该办法, 已对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作出了明确界定。企业之间借贷, 其借款对象不具有广泛性和不特定性, 其贷用资金属于自有资金, 不是转手放贷。此贷非彼贷, 与金融业务中的借贷截然不同。
法律一向有公法与私法之分, 公法多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法律, 一般而言不影响民事行为的效力。合同无效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彻底否定, 完全打破了当事人对自我财产的自主安排。大量、经常和不加控制的宣告合同无效, 必将灭杀市场活力, 浪费社会资源。如若非法经营, 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 自有行政法律甚或刑事法律予以相应制裁。
《〈合同法〉司法解释 (二) 》对如何适用第52 条第 (五) 项规定的规定, 解决了正确协调公法与私法关系的重大问题。我们既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立法意志, 严惩损害公共利益的不法行为, 也要防止对“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滥用, 不恰当地扩大无效合同的范围, 干扰正常的市场交易, 损害交易人的合理预期和交易安全。一般可以认定企业间借款合同当属有效。
参考文献
[1]吴合振.合同法理论与实践应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2]姜振颖.合同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
借款担保空白合同签名也担责 篇3
29岁的市民王先生,在去年1月29日,借给55岁的叶先生50万,叶先生的朋友金先生为借款承担保证责任。叶先生收到借款后,出具了一张收条给王先生。
同年5月31日,两人才签订一份借款协议,协议上说叶先生已经偿还借款10万元及部分利息,金先生作为保证人在这张借条上签了名。但之后,叶先生就再也没有还过钱,王先生找到担保人金先生,也被再三推脱,无奈之下,王先生将叶先生、金先生起诉到了鹿城区人民法院,要求作为借款人的叶先生偿还余款40万元及利息,要求金先生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金先生说,当时签借款保证合同的时候,王先生拿过来的是一纸打印好的内容空白的格式合同,并没有写明借款金额、利率约定,利率“1.8%”是后来填写上去的,并出现涂改痕迹。自己虽然签了名,也是碍于跟叶先生的交情,但不清楚合同条款,这个合同应该无效,自己不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去年12月23日,鹿城法院经过审理后查明,金先生在签订借款担保合同时有数位好友在场,其为叶先生的借款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即使金先生是在空白格式合同上签名,后果也应当由其自行承受。一审宣判叶先生还要偿还王先生借款本金33万余元及利息,金先生要对这笔借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叶先生追偿。
宣判后,作为保证人的金先生表示不服,向温州中院上诉。法院经过二审后认为,金先生在庭审中认可了自己主要基于与叶先生还有其他几个朋友之间存在互保经济往来才为涉案的借款提供担保。
金先生关于叶先生提供的空白合同,以及没有就格式条款作出说明的上诉意见缺乏证据证明,也不影响金先生担保意思的真实表示,所以法院不予支持。
6月30日,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了金先生的上诉,维持原判。
0垫资合同 篇4
甲方:身份证号码:乙方:身份证号码:乙方以名下坐落于作为抵押,向甲方借款。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平等、自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自愿达成以下协议:
一、借款金额:人民币万元整(¥元)。
二、借款用途:偿还支行银行欠款。
三、借款时间:个月(年月日至年月日)。实际转账凭证与起始时间不一致的,以甲方转账凭证或乙方出具的借据所载时间为准,两者不一致的以时间在先的凭据认定。
四、借款担保:乙方须保证上述房产不存在任何瑕疵,未被依法查封、扣押、监管,不存在被禁止或限制转让和抵押等情况。乙方以该房产作为抵押(必要时乙方应无条件配合甲方共同到产权处办理抵押登记),并同意在到期无法还款时甲方拥有对该房产完全处置权。
五、上述办理相关事项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六、违约责任:
1、逾期还款:若乙方逾期,则乙方每日按垫资总款的百分之做为违约金支付甲方。
2、无法还款:若乙方自借款之日起三个月内无法还款,则甲方有权处置乙方抵押之房产,处置所得不足偿还本金,罚息及其他相关费用,甲方有权处置乙方名下其他财产,以补足不足部分。
七、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至合同项下借款本息全部清偿后终止。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垫资施工合同法律效力研究 篇5
摘要:目前,垫资施工行为在国内建筑市场上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虽有禁令的存在,但垫资行为却屡禁不止。应如何对待垫资施工合同的效力?笔者认为,尽快废止“两部一委”的《通知》对垫资施工的禁令,以法律形式明确在一定条件下垫资施工的合法性,是我国建筑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而且,只要相关制度加以完备,垫资施工的负面影响也是可以克服的。
关键词:垫资施工,合同效力,立法建议
自垫资施工现象出现于建筑市场之后,对垫资承包施工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法学界、律师界、司法界以及建筑行业内部始终存在争议并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笔者认为,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筑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外商独资建筑企业已被获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大背景之下,对垫资施工这一国际建筑业惯例的法律效力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本文将通过对垫资施工的性质以及现行法律上的评价进行考察评析,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法律对垫资承包施工合同应有的态度和评价。
一、垫资施工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垫资施工是承包方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后,不要求发包人先支付工程款或支付部分工程款,而是利用自有资金为发包人垫资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直至工程施工至约定条件或全部工程施工完毕后,再由发包人按照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施工承包方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1)全额垫资。所谓全额垫资就是整个工程的建设全部由承包人自己来垫付完成,也就是说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包人不向承包人支付任何工程价款,而要等待工程项目建设完毕并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按照约定支付工程价款。2)部分垫资。所谓部分垫资是指承包人自己垫付工程总造价的一部分,其主要表现为:a.发包人要求承包人以支付保证金的形式作为工程项目启动资金;b.利用工程进度款的不足额支付,造成部分垫资施工。3)约定按照进度付款。比如约定基础完成开始支付进度款,或结构封顶付至工程价款的一定比例等。
二、垫资施工在我国经历的不同法律适用发展阶段
垫资施工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架构下,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法律适用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其不同的法律特征。
(一)垫资施工绝对无效的阶段
以时间进行划分,在1999年10月1日《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前为一个阶段。《合同法》
颁布实施前,建设部、国家计委等部委对于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问题做出过多次规定,其中影响最为广泛和直接的是由建设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在1996年6月4日颁布实施的《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建设中带资承包的通知》,该《通知》第四条明确规定:“任何建设单位都不得以要求施工单位带资承包作为招标投标条件,更不得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将此类内容写入工程承包合同。”第五条规定:“施工单位不得以带资承包作为竞争手段承揽工程也不得用拖欠建材和设备生产厂家货款的方法转嫁由此造成的资金缺口。”这一阶段,调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对于垫资施工的问题均未涉及,因此人民法院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也多参照该《通知》的精神,对于垫资施工作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进行处理和判决。主要观点认为“凡是关于垫资、带资、垫款等约定的条款,都是无效的;以带资、垫资作为合同生效和履行的先决条件或者要求全部垫资的,合同无效;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分别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即是“两部一委”的《通知》。
(二)垫资有效与无效各执一词的阶段
1999年10月1日《合同法》颁布实施后,至2004年12月31日最高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颁布实施止,可称之为“垫资有效与无效各执一词的阶段”。1999年10月1日生效实施的《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12月1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的法释〔1999〕19号文件《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明确规定:“合同法实施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在这一阶段,对于垫资施工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处理,出现了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确认垫资不违反国家的禁止性法律规定,理由是“两部一委”《通知》在法律位阶上既非法律也非法规,甚至并非部委规章,而仅属于部委规范性文件的性质,因此,根据《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通知》不得引用为确定合同无效的依据。并且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中对于垫资施工均无禁止性法律规定,因此应当确认该法律行为属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范围,确认有效。而另一种代表性的观点则认为,垫资施工违背国家的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禁止性法律规定,属于变相的发放借款,因此应当确认为无效。在这一阶段的司法实践中,反映两种观点的判决均不同程度存在,甚至同一个法院在审理不同案件时,对于类似问题也会出现相左的判决,造成了对于垫资施工问题处理的标准不一,结果不同。
(三)垫资原则按照有效处理的阶段
在2004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经2004年9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的《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并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该《解释》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应予以支持,但是约定的利息计算标准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部分除外。”对于这一条款的性质,最高人民法院将其定义为“垫资原则按照有效处理”的性质,认为,一是建筑市场垫资比较普遍,承包人不带资、垫资难以承揽到工程;二是我国已经加入WTO,建筑市场是开放的,建筑市场的主体可能是本国企业,也可能是外国企业,而国际建筑市场是允许垫资的,如果认定垫资一律无效,违反国际惯例,与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潮流相悖;三是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必须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能认定合同无效。从而确立了垫资合同有效的处理原则。《解释》的这一条款,对于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垫资施工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便于各地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按照统一的标准裁判,也能充分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
综上,垫资施工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反映了建设工程领域法律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法院裁判案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是其性质并非法律,也并不代表国家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垫资施工的态度,因此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拟定的过程中是否能被各有关部门认可,仍有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发包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而根据《建筑法》第八条第(七)项规定,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建设项目资金已经落实。因此,如果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直接约定垫资条款,则很有可能因为“项目资金未落实”而无法获得施工许可证。
三、工程垫资的法律性质
对于工程垫资的性质,最高院在《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纷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正文中没有涉及,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一书仅从反面进行了排除性的陈述:一是垫资合同不是单纯的借贷合同。就目的而言,承发包双方的合意是完成某一特定的工程,属于建设工程合同范畴,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借贷合同未免牵强。二是垫资合同不是买卖合同。建设单位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建设项目所有权系自始拥有,而不是在施工单位完成一部分建筑工程、建设单位按约支付款项后才拥有相应的所有权。三是垫资也不能被狭义地认为就是行业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能否垫资施工也是承包人承揽工程实力 的体现,承包方资金及技术等施工实力的加强,更有利于工程的施工建设,而不会成为建设施工的不利因素。
首先,所垫资金系用于工程施工合同所指向的工程建设。如果承包商垫付的资金不是用于工程建设本身,而是由发包人用于其他用途,其性质就不是工程垫资,而是变成了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如,在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承包商向发包商借出一笔款项,用于发包商与另一开发商之间的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虽然该笔款项亦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划出,但并非用于工程建设本身,因此就不是工程垫资。从此意义上讲,工程垫资并非一种独立的民事法律关系或行为,而是一种从属的民事行为。
其次,工程垫资是一种业务承揽的手段。虽然大部分承包商对于工程垫资有些无奈,但对于部分承包商而言却是承揽工程、展示实力、在合同洽谈中加重自身法码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往往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垫资施工即是其方式之一。中小建筑企业为了生存亦不惜以贷款垫资为代价参与竞争。另外,目前我国已经将国门打开,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外国建筑企业无一不是垫资施工的能手,如果国内建筑企业不将垫资施工作为搞活经营的手段,则势必很难与外国建筑企业竞争。
最后,工程垫资是履行合同的一种方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就其内容来讲,属于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与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相对应,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承包人履行合同的过程,就是将劳动和建筑材料物化于建筑产品,承包人向发包人交付合格的建设工程的过程。工程建设包含人工、材料等在内的投入可由发包人预支,也可由承包人垫付。因此,工程垫资属于是完成工程建设这一履约义务的实现方式之一。
四、目前关于垫资行为的法律评价
如果说在我国1999年《合同法》出台之前,由于“两部一委”的禁令使得法学界和司法界倾向于认定垫资施工合同为无效,那么随着《合同法》的出台,这种主流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合同法》本着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鼓励交易的精神,以改变过去国家干预过多、认定无效过多的状况,对导致合同无效的“违法性”做出明确的界定: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构成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12月出台的《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指出:“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而“两部一委”的《通知》从颁布主体上看,是一个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行政管理性法律规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合同内容的公平、减少合同履行中的风险。如商品房买卖要求取得预售许可证才可以对外出售房屋,同时不允许售后包租等。为了防止一些风
险性较大的经济行为,行政管理性规范多使用不得或禁止的字样,于是很多人简单地推论出:既然是禁止某种行为而实际却发生了某种行为,则该种行为就当然是无效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就如租车合同的效力不能因汽车没有缴纳养路费而无效一样。不能由此直接推出违反禁止垫资的行政性规定的行为就是无效的。从通知的内容上看,其目的主要是以行政管理手段对建筑工程合同当事人垫资承包行为进行限制,并给予行政处罚,对于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仍应按照民事法律规范即合同法来承担责任。因此,不应以当事人约定了垫资承包条款,违反行政管理性规范为由而当然认定合同无效。以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认定垫资施工合同为无效显然是违背《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的。换言之,我们不能以“两部一委”的《通知》为依据来判定垫资施工合同的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四条规定,承包方垫资施工的,发包方应按约定向承包方返还垫资款利息。利息则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在承包人垫资、带资承包形成的工程价款是否应当适用《合同法》第286条实现优先受偿权的最高院批复第三条规定:“建筑工程价款包括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不包括承包人因发包人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另外根据最高法院研究室负责起草该批复的法官在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中谈到,最高法院认为:“承包人的垫资实际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虽然承包人垫付了资金,但未必真正用到工程上去。另一种情况是,承包人垫付的资金确实已经物化到建设工程中去了,这部分资金应该纳入《合同法》286条所称的‘工程价款’的范围,并且应该优先受偿。”因此,其结论是对工程款优先受偿的范围应包括已经物化于已完工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以及其他构成工程价款的全部款项,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垫资施工过程中已经物化到已完工程中的垫资款。上述两个条款对垫资条款的效力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然而很明显就是并没有否定垫资条款的效力。事实上,在审判实践中,对垫资条款虽然没有作任何明确的评议,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所以,我们应该对发承包方的利益以及社会利益进行平衡,进而保护当事人正当的权益,并反对违背社会利益的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对垫资的不同形式予以区别对待,即属于明确的借款行为和其他融资方式的垫资行为均作一个较为狭义的确定的界定和定义。1、200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就这一问题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了明确答复: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应当以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建设中带资承包的通知》,不属于行政法规,也不是部门规章。从该《通知》内容看,主要是以行政管理手段对建筑工程合同当事人带资承包进行限制,并给予行政处罚,而对于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仍应按照合同承担责任,因此,不应以当事人约定了带资承包条款,违反《通知》而认定合同无效。
1垫资应该分两部分,藉垫资之名实为借款的行为应该禁止,但款项实际应用于工程的应当除外,即对于承包方借款给发包方是为了支付用于工程之外的费用时,才属于禁止的范围。狭义的垫资行为即延期付款行为以及其他没有违反国家明确的禁止性规定的融资方式应该允许,是私法领域意思自治的表现和应有之义。并且我们建议这些规则应该在民事基本法律中做出规定,作为当事人的基本行为规则,法律应当给与充分的保护。同时为行政管理以及行政权的行使确定范围,取得国家、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只有那种发包方利用承包方渴于承包工程,而要挟承包方借款用于其他活动的行为,才认定为非法资金拆借,为违法的金融活动,当然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对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明确的禁止性规定的实质为融资行为的垫资行为,应该确认为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当然对于利息的支付则依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只有在利率过高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享有请求变更的权利,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和合意。
五、对立法完善的建议
(一)借鉴国外做法,降低垫资风险
垫资承包现象在国外十分普遍,它是建筑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降低垫资承包所带来的风险,法律对于垫资的范围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主要针对一般工程项目,且必须对垫资承包提供相应的担保,其主要方式是由银行提供支付担保函,避免出现拖欠工程款等问题。另外,国外的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信用体系,这为建筑市场的成熟稳定奠定了基础,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做法很值得我国借鉴。(二)明确垫资承包的适用范围
在《建筑法》以及《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垫资承包适用的工程项目的范围,确认其合法性,规范合法的垫资承包行为。为了防止垫资承包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冲击,应明确凡是属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家机关的建设项目(公共项目)以及国有资产投资的项目不能垫资施工,法律应该严格禁止没有投资来源的公共投资项目上马。而社会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在具备偿还能力的条件下允许垫资施工,明确了垫资工程的范围并加以规范,显然比禁止垫资而又无法禁止要好得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制定《固定资产投资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应在法律层面明确垫资承包合同的合法性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22、著名建筑结构专家、中国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陈福祥在第十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曾提交建议制定《固定资产投资法》的提案,受到建设部的重视。
法律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应予以支持。由此规定可以看出,目前司法机关对这个问题有持肯定态度的趋向,可是该司法解释仅仅是对垫资行为的一部分加以肯定,同时司法解释仅仅是为法官判案提供一个指导,并不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并不代表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垫资承包的态度,因此垫资合同能否被各有关部门认可,仍有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如果不能从法律的层面对垫资合同的效力进行规定,则垫资行为的有效性还是得不到有力支持。(四)加强法律与其他行政管理性规范之间的协调,统一立法
如果从法律的层面明确了垫资合同的合法性,则相应的行政管理性的法律规范也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否则在实际操作上必然会出现矛盾。例如,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而根据建筑法的规定,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建设项目资金已经落实。因此,如果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直接约定垫资条款,则很有可能因为项目资金未落实而无法获得施工许可证,这会导致垫资虽然合法但实际上仍无法得到执行。另外,银行贷款方面的相关立法也应同步修改,与垫资行为的合法性保持一致。
(五)完善业主支付担保制度。
承包商本身资金有限,垫资后资金更加紧张,承包商必将业主支付的风险转嫁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因此,垫资承包容易引发支付风险层层转移的债务链,不仅损害建筑企业的利益,阻碍建筑业的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为了有效地克服垫资承包的这一弊端,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建立完备的业主担保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立法关于业主支付担保制度非常不完善,为了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优先受偿权,作为承包商的一项法定权利,但是,“286条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其一,优先受偿权的适用范围有限,承包商对于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不能行使优先受偿权;其二,条款本身规定粗糙,操作性差,影响了其在实际中的适用效果;其三,没有规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可能导致优先受偿权落空。比如在承包商行使优先受偿权时,商品房已经预售,而且购房者已经支付百分之五十的房款(因为按揭购房,商品房预售时消费者一般已付清房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此时,承包商不得行使优先受偿权。所以立法修改的方向应当延长优先受偿权期限,并在优先受偿权期限内限制资产转让。当前立法约定的优先受偿权行使期间是工程竣工验收日或合同约定的竣工验收日起算六个月,而垫资施工的回款时间往往会长于这个时间,使得优先受偿权无法有效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延长优先受偿权的有效期限,不仅可以减轻工程发包人的融资压力,即通过无担保方式获得融资,而且也打消了工程发包人建成工程即转
手套现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延长优先受偿权将充分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即在开发工程发包人无力还款时,投资者可以代位接手工程,从另一个层面避免了资产的泡沫化。
此外,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招标投标法》要求承包商提供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而对发包方的支付担保未加任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大量垫资施工,就难免发生大量的工程款拖欠问题。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担保是双向的作为承包商应为自己的投标、工程进度、质量、维修等履约提供担保,而作为发包方的业主也有义务为自己的支付行为提供担保。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双向担保制度,以法律形式要求发包方必须提供担保,而且在担保形式上可以采用国际工程行业广泛采用的银行保函的形式,由银行为发包方的工程款支付担保。如果这样设计垫资承包的方案,一方面可以缓解发包方的资金压力,充分发挥发包方资金的效率,另一方面,既然银行愿为发包方提供担保,也说明了发包方具有偿还的能力,建筑企业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
参考文献:
借款合同:城市土地开发借款合同 篇6
项目施工单位: (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根据 年 月 日开标会确定的乙方作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的第一中标人,经由双方协商,由乙方采取包工、料、机械、设备、安全生产及安全设施等全包干方式进行施工。为明确工程及双方责任,特制定如下条款,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 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工程范围:
第二条 工程工期
(一)开工日期 年 月 日。
(二)竣工日期 年 月 日。
(三)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 天。
第三条 工程量和工程造价
(一)工程量详见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
(二)甲方提供的工程量,是按规划设计文本、规划设计图纸、预算、项目实施方案及招标文件计算的工程量,与实地工程量有一定差异,乙方必须严格按以上文本及图件要求施工,完成全部工程内容和工程量。
(三)对甲方提供文本及图件的工程内容和工程量以外的确需增加的工程内容和工程量,应事先由监理方、规划设计方同意,由甲方向市国土房管局申报核实后签订补充合同,乙方才能组织施工。否则甲方不予认可。
(四)合同总价为人民币 元(大写: 元) 本合同总价是该项目 标段的工程施工费的全部综合价,包括完成工程主体及保修期内缺陷修复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此总价是工程达到甲方要求的质量标准所需的全部价格,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不作任何调整。
第四条 工程质量及验收标准
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以及业主、监理单位和甲方的求。验收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xx)、《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xx)及农、林、畜牧、水、环保、交通、城镇建设等相关行业标准。
(一)乙方必须按本合同提供的施工技术规范,甲方提供的所有规划设计文本、图件及技术交底,精心组织施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本合同工程。
(二)隐蔽工程在未经自检和现场监理检查之前均不得随意覆盖或隐蔽,乙方应保证甲方质检人员及监理对将要覆盖或隐蔽的工程进行检查和测量,合格后才能隐蔽。否则乙方返工费用自负。
第五条 设备
为确保该项目工程按时完成,乙方必须保证按《投标文书》承诺的机械设备,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第六条 安全文明施工
(一)乙方必须遵守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一切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文明施工、卫生管理等法规制度和甲方编制的本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施工,做好本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乙方在施工现场要配臵必要的安全、文明施工设施和保护器材,设立安全警告标示牌,并设专职的安全员,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特殊工种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施工作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得上岗作业。
(三)乙方在整个施工期间要为其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用品,并进行人身保险,保险费用乙方承担。在施工期间甲方对乙方发生的任何人身伤亡、伤残、疾病或财产的损失等不承担任何责任,乙方应对以上事件负责,费用自理。
(四)乙方在进行爆破作业时,应严格遵守经甲方和监理批准的爆破作业方案和操作规程。对所有的人身、工程本体和甲方财产采取保护措施,并对由于爆破造成的任何人身伤亡(包括第三者)以及对工程本体或甲方财产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五)乙方必须严格控制火工品,遵守有关火工品的管理制度,严禁私藏火工品,因乙方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负法律责任并承担经济损失。
第七条 双方职责
(一)甲方:
1.向乙方提供规划设计文本、规划设计图、项目实施方案、招标文件及技术交底资料,提供安全和质量标准;
2.对乙方施工测量、施工放线进行复测;
3.竣工资料及各种质量评定表的收集、整理和汇总;
4.负责工程的施工监理,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检查;
5.及时组织配合市国土房管局对工程竣工验收;
6、负责与市国土房管局、设计、监理等单位及部门进行工作联系并申报有关文件资料;
7、负责向工地派驻施工技术监督人员,负责现场技术、安全、质量监督,监督人员纳入乙方统一管理,施工中出现的技术、安全、质量、管理等责任由乙方承担;
(二)乙方:
1、严格执行项目规划设计文本、图件、项目实施方案、招标文件及预算,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尊重和服从业主、监理单位及甲方管理人员的监督与指挥,保证工程质量;
2、负责施工场地的平整、施工界内的用水、用电及施工便道和乙方临时设施的修建。自行承担乙方人员的吃、住、行及施工机械设备的搬迁费用;
3、开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进度计划、材料设备、半成品需求计划、用水、电计划等,报监理单位审批并报甲方备案;
4、将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花名单及特殊工种操作证复印件报甲方备案;
5、不得将本工程或其中的单项工程部分转包其他单位和个人;
6、工程上道工序完成后,未经监理同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违反者,损失自负;
7、 施工现场实行标示牌管理,写明工作范围、作业内容和质量要求,认真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和工序交接检验制度);
8、负责合同规定的保修期内的缺陷修复,直至合格;
9、自费做好施工中各项目、各环节及分工序的监测、量测和试验,若委托甲方完成,甲方要收取相应的费用;
10、搞好文明施工和标准化作业,遵守环境保护法,对已完工的各类建筑物,在交工前负责保管并清理好场地;
1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因乙方责任而引起的法律诉讼、经济纠纷或公安部门的追究等,由乙方自行处理;
12、在本项工程中,市国土房管局对甲方的要求以及甲方的承诺,对乙方同样有制约作用;
第八条 工程价款的支付与结算
(一)甲方按乙方所完成实际施工进度,每月或每一单项
工程完工后,根据业主给甲方工程施工费中,按 %支付给乙方。
(二)乙方在每次结算前应填报已完合格工程数量清单,并报监理方签字同意后,甲方按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确认,按照结算程序支付工程结算款项,工程款项的结算一律通过开户银行转帐支付。
(四)乙方应保证甲方支付的工程款专款专用。甲方若发现乙方将工程款挪作它用,而影响甲方的正常工作和施工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整改,并负责由此产生的损失。
(五)质保金:质保金按工程总造成价的 %逐月或每单项工程逐次扣除,待工程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两年后,据实返还。因质量原因造成的返修,由乙方负责,返修费用由乙方承担。工程保修期间,乙方应在收到甲方书面通知书 日内派人修理,否则甲方可委托其他单位或人员修理,其费用由甲方在乙方质保金内扣除,不足部分由乙方支付。
(六)本工程保修期为 月,保修时间从甲方全部工程正式交工验收日期算起。
第九条 违约责任
1、若乙方无正当理由单方终止本合同,除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外,还应向甲方支付工程总价 %的违约金。
2、若乙方违反本合同上的约定,不按工期竣工、质量未达到设计规范或要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以及发生其他导致本合同无法履行的行为,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合同并要求乙方清场,乙方对该行为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争议,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由甲方法人单位所在地仲裁部门或人民法院处理解决。
第十一条 其他
1.合同签订前乙方须缴纳合同总价 %的履约保证金,视其履约情况予以返还。
3.未尽事宜由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协商,并签署补充协议书。补充协议与该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4.本合同从 年 月 日开始生效,保修期满且工程结算完后终止。
5.本合同书一式 份,甲乙双方各执 份。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或盖章): 乙方代表(签字或盖章):
签约地点:
工程垫资施工的利弊分析 篇7
1 垫资施工产生的原因
垫资施工是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产物。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 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也有它自身特点的一些因素,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造成垫资的主要原因
在国家规定的招投标管理的办法中, 招标方也就是建设单位必须落实到资金, 建筑材料设备来源等, 最主要的资金没有到位是不能进行发包的, 因为没有这个权利, 但是好多招标单位不按我国的规章制度办事, 他们通过许多途径来达到目的, 例如隐报或者瞒着不报等方式, 从而承包商被强行要求垫资施工。
1.2 政府相关部门的原因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基本建设项目一定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才可以开工, 而资金是否到位也是审批合格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在现实情况中, 经常是政府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调查, 从而导致审批不严, 监管不力, 使得一些资金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达到要求的一些建设项目审批通过了, 增加了建筑市场上的不良风气, 破坏了建筑市场正常的秩序。所以审批不严是导致垫资承包越来越普遍的又一个很大的因素。
1.3 建设单位的原因
有些发包商因为自己资金有困难, 但是又很想赶紧开始施工或者担心工程会暂停, 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延迟支付资金, 但是合同中又没有详细说明如果延时支付怎么办, 有的写有按利息支付, 可是利息又很低;也有发包商会进行变更增加新的项目但是没有资金;还有的在工程即将要结束时发包商不付工程款等等。这些都会形成工程施工的垫资。
1.4 承接政府工程垫资的原因
政府的工程, 或者有政府这个大后台的工程, 一般来说想要承包几乎都得垫资, 但是有一点是政府会还你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建设单位有时候不履行合同的义务, 施工单位压力比较大, 所以会向银行贷款, 以致工程款拖欠的越来越多。
1.5 工程建设的盲目性
有些建设单位在施工前会压缩工程量, 根本就没有算好工程量, 导致资金出现空缺, 或者资金出现问题, 但是工程又必须赶紧开工等等。
1.6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
建筑市场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 它包括的领域比较广, 属于劳动密集型。随着房地产的迅速发展, 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选择先垫资。
2 工程垫资的利弊分析
2.1 工程垫资施工的优点
1) 垫资施工能有效地减轻业主企业的资金压力。
对甲方来说工程垫资施工利是大于弊的。对于建筑市场的环境和竞争力度来说, 供需是不平衡的, 但是对于建筑来说, 需要的资金比较多, 但是需求的途径又比较窄, 所以资金短缺不足是政府和建筑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业主单位凭借其买方地位要求施工企业垫资便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 不少的业主单位为缓解建设资金的压力, 降低项目开发的前期成本, 要求建筑企业垫资施工。
2) 垫资施工是资金雄厚的施工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利手段。
虽然大部分承包商对于工程垫资有些无奈, 但对于部分承包商而言确实是承揽工程、展示实力, 在合同洽谈中加重自身砝码的一个有力武器[1]。实力雄厚的施工企业, 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对手, 往往不惜采用各种手段, 垫资施工即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 而而这这样样的企业一般信誉都好, 深受建筑市场欢迎。
3) 合理的垫资施工能促进和推动社会及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对规范国内建筑市场, 解决垫资承包附带的问题意义重大。对项目本身来说, 垫资施工可以让项目尽最大可能如期完工, 使项目本身尽早的发挥社会效用。比如桥梁道路工程, 在业主预拨款不足或者有一定的拖欠款的情况下, 承包方主动垫资不仅能完成工程量, 而且有可能提前完成工期, 能方便百姓的出行、完善交通枢纽, 更能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挥项目本身的社会效益。
2.2 工程垫资施工的弊端
1) 工程垫资施工使施工企业位于劣势地位。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中有如下规定: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 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 应予支持, 但是约定的利息计算标准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部分除外。因此工程垫资的融资成本在实际中是建设单位的一大心病。
2) 工程资金短缺常使项目延期甚至停工。
垫资施工时项目可能因资金不到位, 影响材料、设备、施工人员的跟进情况, 材料短缺、设备不足、施工人员缺失, 那势必导致施工速度放缓, 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 甚至停工。如果在建项目没人接手, 还可能成为烂尾工程。如广州第一烂尾楼中诚广场、北京第一烂尾楼中宇大厦、温州中银大厦等等。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延误道路桥梁项目的工期, 就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 给项目周围百姓的生活带来不便, 甚至给他们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如行人为图便捷在未完工的道路桥梁上借道, 为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埋下伏笔。
3) 工程资金链断裂扰乱整个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垫资施工项目完工交付或产生经济效益后, 业主单位因各种原因无钱付款或拒不付款, 便影响其自身声誉, 愿意与之长期合作的施工单位减少, 影响自身发展, 继而影响其以下的经济链。施工企业拿不到应得款项, 材料商、设备租赁方、施工人员 (多为民工) 也深受其害, 有的只是亏一点, 但有的可能破产。材料商、设备租赁方、施工人员亦会对施工企业产生信任危机, 施工企业可能再也没法在其他项目上赊材料、设备, 以至于在建筑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期, 甚至无法在建筑市场长期发展, 以致恶性循环。
4) 拖欠工资破坏社会的安定和工人的生活。
多数施工人员 (即民工) 的家庭条件不佳, 早早放弃学业远赴他乡务工, 遇到施工企业垫资施工而拖欠工资, 甚至拖欠很长时间的工资, 加重他们的家庭负担, 给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都造成巨大的伤害。有的民工为了解决一时的温饱问题而偷盗抢劫, 走上犯罪的道路, 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还有民工团结一致向施工企业讨薪, 有的采取文明方式讨薪但遇到那种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面对民工讨薪行为采取暴力解决的方式, 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好影响。
3 工程垫资施工防范对策
3.1 投标不盲目、稳中求胜
投标对于企业来说如家常便饭, 没有项目勿谈生存。俗话有“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施工企业决定投标与否、如何投标就是在运筹, 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既要仔细揣摩招标文件的内容, 也要考察项目是否合法, 对于不可靠的项目宁可放弃, 确保不因盲目投标而陷入垫资带来的风险。
3.2 签订合同阶段风险防范
在合同签订之前, 明确关于工程款担保、支付工程款方式时间、工期及签证索赔、垫资利息利率等, 约定竣工付款时间, 保证垫资的使用对象等。
3.3 施工阶段风险防范
W工程局承担了G投资公司的某大坝CI标段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开挖至某部位地质与实际勘探地质明显不符, 不得不更换设备重新制定方案施工, 期间的签证记录不完善。在工程完工后, 甲方以资料形式不符合规定、记录不全等为理由迟迟不予结算, 使W局拖延1年半办理手续, 也造成300万元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施工单位, 施工阶段要严格管理, 制定如下对策:
1) 质量是说话的根本, 安全搞好才有利润, 在质量如泰山的意识下严格管理, 保障各项施工在施工期间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收集, 汇总相关的资料、证明文件, 为顺利结算做好工作。
2) 重视工程中间计量结算, 为竣工结算创造条件;适时行使履约抗辩权, 必要时采取停工措施, 以防止风险扩大。
3) 关注业主资信状况, 确保资金回收,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经济基础。
摘要:介绍了工程垫资的概念, 对工程垫资施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工程垫资施工的优缺点, 并从投标、合同签订、施工三个角度研究了工程垫资施工的防范对策, 以减少垫资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垫资施工,施工企业,资金
参考文献
[1]屈青山.路桥建设市场工程垫资的风险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 2007 (5) :67-69.
[2]史慧英.垫资施工风险的防范措施[J].山西建筑, 2009, 35 (10) :214-215.
[3]王达, 魏飞.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专题系列之十垫资施工的法律应对[J].施工企业管理, 2012 (10) :17.
[4]李维芳.建设工程垫资承包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施工技术 (下) , 2012 (5) :118.
开发商卖力垫资为哪般? 篇8
仔细分析所有低首付广告,有一点是共同的:最低首付二成,但买房人只需专付一成甚至更少,其余部分由开发商垫资支付。开发商为何如此大发善心,又如此卖力地帮购房者来垫资买房呢?其中自然有原因。
开发商演出“空手套白狼”
“如果你手上资金暂时周转不过来,我们帮你提供一些无息贷款,让你早日实现住房梦。”某楼盘售楼人员对垫资售房作如此解释。
果真这么简单、这么善意吗?
记者以上文中暗访过的楼盘为例来说明。如果购买一套130平方米的三房,总价140万元,根据现行规定,这套房产属于非普通住宅(总价高于98万元),因此需支付三成共42万元首付款。购房者提供一成首付即14万元首付款,外加开发商垫资的28万元,凑齐42万元打入合作银行开办的账户中,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以通过审查。一切正常的话,一个月内办妥所有手续,购房者开始供楼,而开发商则获得销售回款。
从表面上看,开发商垫了28万元获得112万元的销售回款,但实际上,这28万元根本不用垫付。曾在上海某房产开发企业工作过的周先生告诉记者,银行在放款之前,只要开发商证明购房者已经支付首付款,根本不会去查证购房者是否真正已向开发商支付了三成首付款。由此可以看出,其实开发商根本无需垫付另外的两成首付款,其实只是少收两成首付款而已。
“少收两成房款,却能够成功回笼八成房款的资金,而开发商损失的仅仅只是两成房款的利息,这算不算高明的促销手段?”周先生说。
的确,这笔账算得很高明,甚至比直接打折要划算得多。如果该楼盘降价促销,可回笼的总资金量自然大大减少了。而且在当前的楼市,大幅降价还会引发“降价赔偿”等其他负面效应。广州知名房产专家韩世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只需花很小的成本,便能套取一大笔资金。退一步来说,即使是有商业银行在此方面把关较严,要求开发商出具收款收据复印件,开发商也仅仅只需拿出少量资金走一下过场而已。套用一句广告语就是“分分钟钟搞定”。业内人士解释说,首付款无须在监管账户中锁定一段时间,因此开发商只要拿少量资金存进某个指定账户装装样子,而后即可马上取出。
所以,善心不是针对购房人的,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一向擅长行走在政策灰色地带的开发商们这次也不例外,低首付无非是为了促成期房销售,拿购房者的订单套现商业银行的按揭贷款,作为期房开发的滚动甚至启动资金。
又一次的“空手套白狼”。
购房者面临潜在风险
开发商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可是低首付毕竟降低了买房的资金门槛,对购房者难道不是大实惠吗?在专家看来,低首付购房其实对购房者来说,并无实惠可言,而在购房之初,反而会因为还款数额较大加重经济负担。同时,低首付更易引发断供现象,这对购房者来说造成的损失不可谓不大。
韩世同告诉记者,低首付购房,虽然暂时减少了首付款,但是并未真正减轻购房负担。因为这些暂时节省下来的首付款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期归还,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还是以上述案例来进行说明。开发商规定,剩余部分在随后的两年内,分8次还清,也就是说另外两成首付28万元分8次偿还,每次偿还金额为3.5万元,平摊到每个月须还款11300多元。同时假定借款期限为20年,按照最新的利率标准,98万元的按揭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还贷6500多元。通过计算发现,在购房之后的头两年内,通过低首付方式购房,购房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会加重,因为每月还款额约18000元,这即使是相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白领阶层来说,也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同时专家警告说,低首付是一种危险的营销游戏。如果风险控制不住而进发,不仅会伤到金融机构造成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同时也会伤及购房者自身。
称其是一场危险的营销游戏一点都不为过,“这其实就是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的根源。”韩世同戏称。据了解,目前发生在深圳的“断供案”中,就有这样现成的案例。如工行深圳南山支行诉购房者断供案中,银行对总价230万元的房产,业主向银行贷款190万元,首付不及总价的两成,随着房价的一路下跌,这不到两成的首付早已跌没了,即使业主卖房还不够还银行贷款,因此选择断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