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案导学

2024-05-10

第一章学案导学(共9篇)

第一章学案导学 篇1

工具和机械

一、学习目标

1、我们使用过哪些工具。是不是为我们带来了方便

2、杠杆是不是一定具有省力的作用。明白杠杆不一定是省力的

3、轮轴是不是一定省力。明白轮轴一定省力这个道理

4、定滑轮和动滑轮哪个省力,明白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

5、知道滑轮组的作用是什么。

6、知道斜面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人们还要用斜面。

7、找出自行车上有哪些简单机械。

二、提出问题

1、我们都用过哪些工具?

2、什么是机械?什么又是简单机械?

3、什么是杠杆?它的三个重要的位置是什么?

4、杠杆就一定能省力吗?在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什么情况下又是费力的?

5、什么是轮轴?轮轴有什么作用?

6、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有什么影响?

7、什么是定滑轮?定滑轮和定滑轮都有什么作用?

8、什么是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是什么?

9、什么是斜面?斜面的作用是什么?不同坡度的斜面的省力程度有什么不同?

10、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三、探讨重点内容

1、机械是能使我们劣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杆秤也是杠杆类工具。

4、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越大越省力,轴越大越费力。

5、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6、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斜面具有省力作用,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度越大越费力。

9、古代天平称得上杠杆家庭的老祖宗了。

第一章学案导学 篇2

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石远泽学习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

6、通过阅读完成: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习的重点:

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的难点: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概括物理规律。

学习过程

一、课前思考:

1、你知道什么叫噪声吗?。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音的等级是用________来表示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________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1)(2)(3)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1)(2)(3)

6、噪声的危害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1、噪声从哪里来?

2、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3、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4、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5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内容(1)交通运输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三、课堂达标:

1、关于乐音与噪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B.乐音使人心情愉悦,噪声使人烦燥不安 C.从环保角度来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D.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B.乐曲声也可能成为噪声 C.任何声音都是噪声D.教室里的声音不一定都是噪声

3、为了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周围的声音不应超过: A.96dBB.70dBC.50dBD.20dB4、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和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以上三种都有

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6、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周围环境中的噪声都上哪去了?

四、我的收获

五、课后学习:

第一章学案导学 篇3

①自学能力;

②综合分析能力;

③理论联系实际; ⑶觉悟方面: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②为祖国利益而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 【整体感知】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公民的义维护国家安全

务: 维护国家荣誉

维护国家利益

复习提问:

(1)在我国,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3)国家如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这三个问题前面已经学过,提出这几个问题的目的一方面是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为今天学习、理解新知识服务。)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认识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到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节课我们接着认识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板书)

“国家的利益体现在许多方面,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全,国家的荣誉和国家的尊严等。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板书)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义。(板书)

在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即将来临的世纪这交,回顾我国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老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像巨人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实现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997年7月1日,香港结束了百年雪耻回到祖国怀抱。1999年,澳门也将本着“一国两制”的原则回归祖国。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们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基本保证。可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它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的兴亡,所以每个公民都要 把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2)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第一,捍卫国家主权不受侵犯。(板书)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基本权力。在国际上,国家主权体现了一个主权国家的自主和尊严。国家没有主权,本国公民就没有人权。一切政治权利就会丧失殆尽。所以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同出卖国家主权和有损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第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板书)

领土是国家构成的要素之一,领土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就要坚持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党和国家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了香港主权回归问题。1999年12月20日澳门的主权回归问题也将得以实现。我们还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一大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反对“台湾独立”,这正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具体体现。

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有些省市将部分土租给外商,租期50年不变,这是否有损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归纳)应该说这种做法不会损害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一,我们出租部分土地给外商,外商获得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的所有权仍掌握在我们国家手中。其二,我们通过出租部分土地,可获得一大笔资金,用于我们的建设,从而加速我们的发展,使我们国家更快地富强起来。

第三,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板书)

在国际舞台上,政权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国格的体现和保证,公民必须捍卫国家政治权力的统一。

例如,前一段时间,柬埔寨国内出现政治权力的纷争,洪森赶走了拉那烈,造成国内的混乱,致使东盟推迟接受柬埔寨加入东盟。

第四,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板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尤为重要。它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保证。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体的前提条件,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可靠保证。

应该说,民族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高低之分,绝无优劣之别。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各民族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不能搞民族歧视,更要反对民族分裂。各民族应该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板书)

我国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1)公民维护国家的安全,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严守国家机密。

请同学们注意,国家机密不仅仅是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机密,随着国际斗争的复杂化,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机密也决不可忽视。如,我国景泰蓝生产的工艺,云南自然保护区中蝴蝶的珍奇品种、生产乌龙茶的土壤成分等都曾被国外窃取,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第二,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

每个公民都应对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并力所能及进行协助。

第三,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有安全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损国家荣誉的事,不谈有损国家荣誉的话。

(3)公民维护国家利益,要做到:

第一,努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板书)

在我国,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是大局。保持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唯。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二,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板书)

设问:社会上还在着哪些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同学议论,教师总结。)

例如,有的人或企业只顾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对国家资源破坏性的开采,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一些小造纸厂、小化肥厂,只求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生产的发展造成环境的污染,为防止这些公害的发生,国家三令五申要关掉这些造成环境污染的小企业。

有的企业或个人在与外商谈判的过程中,盲目引进,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

以学案导学 篇4

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认一认,分一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认一认,再把这些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

2、买一块1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 买一块1元的手帕,可以怎样付钱?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说一说。由此可知,1元=()角;1角=()分。

在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会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给予及时地总结,即不管是10个1角,还是5个2角,还是2个5角,都是凑成了10角,由此可以得到1元=10角;不管是10个1分,还是5个2分,还是2个5分,都凑成了10分,由此可以得到1角=10分。

三、进行有效地练习,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的设计要结合目标,既要涉及到基础知识,又要适当的拓展,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练习,从课堂效果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适当的进行了拓展。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真正探究知识,是我在备课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但从今天的课堂来看,新知探究环节中老师引导的比较多,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

看导学案探究问题2:买一块1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买一块1元的手帕,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小黑板上的提示:一个1角可以换()个1分;一个1角可以换()个2分;一个1角可以换()个5分。一个1元可以换()个1角,一个1元可以换()个2角,一个1元可以换()个5角。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分小组交流。学生全班汇报。师:同学们相处了这么多的办法,其实不管是10个1分,还是5个2分,还是2个5分,只要凑够10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1角=10分(板书)。同样的道理,10个1角,5个2角,2个5角,都可以凑成10角,就是1元,1元=10角(板书)。

师:通过小组的交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那么2元是几角?5元呢?30角是几元?1元5角全都换成角,是几角?38角是几元几角?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还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看导学案三:课堂小练笔。

三、课堂练习

1、认一认,填一填。(课本38页自主练习第1题)

2、填一填。

7元=()角 3元5角=()角 60角=()元

1张10元可以换()张5元。1张1元可以换()张2角。

3、在()里填上“元”、“角”、“分”。一袋牛奶的价钱是2(); 一块橡皮的价钱是8();

依托学案导学 篇5

-------------大通五中校本教研总结

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从2011年开始,我校开始推行“有效教学”背景下的“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先学”,如何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就成了我校全体教师最重要的校本研究内容。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我校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所做的一点探索和思考。

第一、探索“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教学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与学合一”。我们发现,目前教学改革较为成功的学校成功之处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最大程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的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投入的精力的多少。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模式逐步成为教师尝试的目标。“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正是符合课改的理念,将教与学有效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模式。我校属于典型的农村学校,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动手实践的能力亟待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校领导斟酌再三,决定在课前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指导,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学习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在课堂以学定教,优化学习效果,把课堂发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舞台。第二、艰辛的摸索过程。

因为我校教师专业能力差别较大,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

一、滞后,所以课堂的创新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的办法是培训。学校先派25位教师到洋思、东庐中学学习“先学后教,当堂检测”和“学案导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然后由这些教师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二次培训,做好宣传和动员和培训工作。另外,在课堂教学方面,遴选我校教学能力强,研究意识强的骨干教师,由他们多次承担示范课和公开课,引导其他教师走到教学改革和研究中来。一开始,老师们尝试用学案基本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学案,打印后就发给学生去用。使用后却发现,下载的导学案在我们的学生中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们普遍反映使用很不顺手,学生也很不习惯导学案的存在,常常忘做,也不会保管。这时畏难情绪开始滋生,有不少老师开始质疑导学案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校领导提出继续推行导学案,不能半途而废,并加强了教研培训,几乎每周二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例会都用以指导组长们如何编制和使用导学案,并要求组长们将培训内容带到组内讨论交流,促进导学案规范化、高效化。

与此同时,我们校长积极联系湟中县葛家学校,向他们取经学艺,并于2011年6.1---3日分三天派全校教师到葛家学校学习、交流。因为葛家学校的生源、基本情况和我校一致,所以,去葛家学校学习是我校做出的一个比较实际的决择。经过深入课堂,聆听葛家学校教师精练的讲解指导,亲眼目睹葛家学校学生的精彩表现,参培教师深受启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看到了教学改革带来的自

信和成绩。与此同时,葛家学校孙校长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教改之路,谈了其中摸索的艰辛和带来的喜人成果。大家逐渐打开了思路,“学案导学”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始。

三,我校导学案的设计、内容和使用方法。

我们的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但它又决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拷贝,也不是知识要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一)我们的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为:

1、集体备课

(1)主备课人备初案、说课(2)组员评议、探讨(3)形成共案

2、教学中的实施

3、集体反思

4、集思广益,形成定案

(二)学案的主要内容: 1 学习目标。2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4导学过程。导学过程是导学案的主体,如初中数学讲授新课的导学过程为:(1).课前准备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3).精讲点拨(4).当堂检测(5).反思与收获

数学复习课导学案的内容有:

1、知识梳理

2、典例剖析

3、考点突破

4、跟踪训练

5、自我检测 初中语文新授课的学案内容包括:

1、课前预习

(1)字词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主要用以解决生字词。(2)搜集作家作品有关知识。(主要指那些名家名篇和需要掌握作者及作品常识的课文才设这一块。)

(3)初步感知。(按不同文体和不同篇目的不同重点设计不同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深读文本。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以上是预习导学的三小块。

2、合作探究

主要是出示2—3个重点主问题,这些主问题由集体备课共同

讨论决定,这些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梯度性。但不必再现上课所有问题,这就能使我们语文课堂更加灵活,便于教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和班级的不同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同时也保留了生成教学的空间。而且只要确保学生记好这些主要问题的笔记,便能确保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也便于以后的复习。

3、拓展延伸。

此部分内容主要是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主要指设计一个课外延伸阅读,特别重要的课文就再加一个课内精段阅读。以我们初一课文为例,我们学《春》、学《济南的冬天》可能就要再加一个课内精读阅读;而学《看云识天气》、学《化石吟》就只需要设计一个课外延伸阅读。课内精段阅读应该是课文的重难点的巩固,而延伸阅读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的延伸阅读的题目设计不是原封不动从外面搬进来的,而应该根据本课的重点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延伸阅读尽量当堂训练。

4、一课一得

就是让学生反思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花两三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共同梳理本课的收获,一段时间训练下来,不用老师帮助,学生自己也能写好一课一得。

(三)导学案的使用

每份导学案在每篇新课文开课的前一天发下去,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内容认真进行预习,完成学案中预习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预习合作探究部分内容,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志。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

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走进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学案中的问题时,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分组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使全班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求学生紧扣文本、学案,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万不可让学生养成“凑热闹”的心态去应付学习,要讲究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师生共同协作,解决了导学案中的问题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学习方法,认清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及时写好反思或一课一得。

总的说来“导学案”发给学生后,一般教师要收回两次,第一次是上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第二次是检查当堂训练情况。最后,我们学校还多次指导学生如何保存和装订导学案,要求学生每天分类收好,定期装订,做到使用时方便找,复习时不遗失。

四、我们的收获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了一些收获:

1、导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

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老师成了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特别是部分学困生,从以前的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2.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质疑、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意识。

3、小组学习的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锻炼,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在对“学案导学”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广大的教师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教学成绩也比以往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我们的困惑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运用,在学案导学的教学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困惑。例如:

1、“学案导学”教学,使得课堂有些“散”、“放”“乱”,给了个别学生“浑水摸鱼”的“机会”,结果滥竽充数,越充越滥,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对部分教师来说,课堂的开放度难以掌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一些学生专心致志听讲的好习惯退化了,表现的自以为是,不去听老师的释疑、点拨。

4、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假合作、假交流、假问题,使得课堂形式大于内容,有悖于教学改革的初衷。

5、无论实施哪种教学模式,学困生队伍的日益庞大及对他们的转化和辅导仍是每位教师的重担。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否真的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我们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尽管我们目前在学案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惑,但我们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我们的课堂一定能成为更高效的课堂,每一堂课也能成为精品课,每一位教师也能发展成为教学骨干或教学能手。到那时,我们的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有善学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师生主动参与学习、享受学习,快乐的学习,幸福的成长。我们用不懈的的努力和勤奋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学案导学的认识 篇6

学案导学的认识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的意义

(一)“学案导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学案导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学案导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案导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操作

(一)学案的编制

1、学案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围绕课标要求,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

(3)层次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循序渐进。

(4)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全体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创新性。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

(7)指导性。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2、学案的设计方法――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建议列出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以及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目标中还应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

(2)知识构成。

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

A.基本线索和基本框架:即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课的知识结构。各节课基本结构线索,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B.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材料的应用分析归纳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在编写学案时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创新空间是很大的,比如探究题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出现,也可以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例:

1、问题探究:

探究问题一: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探究问题二:林肯为什么能当选美国总统?为什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探究问题三:为什么战争的初期北方却一再失利?

探究问题四:北方怎样反败为胜?(措施和作用)

探究问题五:北方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问题六:如何评价林肯?

探究问题七:美国南北战争有何历史意义?(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原因、目的、结果方面分析。)

2、针对各种知识要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

再如: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梳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第二部分是构建知识结构,出示线索图。这两部分是学生自学部分。第三部分教师直接采用了大量的图像、材料等来让学生通过这些历史资料,结合教材进行历史分析和讨论,来巩固理解本课应掌握的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问题探讨和分析中学会并理解了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如:

【例1】“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世德《世界近代史》

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如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条件的?

【解题思路】建议结合知识结构中原因的启示从两个方面入手思考

【例2】【标准要求】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材料: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①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___________时代。

②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③电力在生产、生活领域被广泛应用,那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解题思路】通过比较电力的优点和电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来总结出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3】阅读下列材料:

少年时代的爱迪生喜欢苦思冥想,爱提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在学校总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据说在5岁那年,父亲看到他一声不吭地蹲在鸡窝里,不知在干什么。后来才发现,他在模仿母鸡孵小鸡。

①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②在电灯发明之前,我们的先人采取哪些方法照明?这些方法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③从他的身上,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迪?

【例4】【标准要求】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汽车发明之前,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重要交通工具。1903年底,美国的莱特兄弟几经试制的飞机,终于试飞成功。

材料二:“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新科技成就的发明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但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请回答:

①汽车和飞机又是什么时期的重要成果,它们又是依靠什么提供动力的?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②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请你谈一下汽车的出现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③针对材料二,我们该如何对待汽车工业的发展呢?

【解题思路】从出行、新的生产部门和就业岗位等方面来考虑。关于汽车的发展可从汽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归结发展方向。

(3)学习方法。

这是学案导学的灵魂,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问题的思考角度及处理策略指导等。学法指导应具体、可行,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上面的例子《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中,每一个思考题的下方教师都设计了一个解题思路,教师从解题思路上来给学生思考角度的启发,使学生的思路不至于无框架的发展,能够做到收放有余。

(4)课堂达标训练。

课堂达标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题目要围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来设计。题型应灵活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题目设计应有层次和梯度。如:可以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是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检查。选做题属于拓展延伸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建议遴选历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经典题。――课标要求、命题立意、命题角度、设问方式等)

(5)探究、反馈和讨论中的疑惑。

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3、学案设计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历史学案成为教案的翻版

学案与教案不过一字之差,但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教案的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教案的表述相对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教案是教师用的,是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设计的教的程序。这种程序容易导致教师自以为是地向学生倾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学习只能服从教案,被动接受知识。

学案却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助学方案,具有双向性和开放性;学案是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学案的表述亲切,生动活泼,多用口语。教案的设计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由教师完成,学案的设计由教师预设,最终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和完成。

教师要注意将自己还原为“学生”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即首先想一想假设自己是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是怎样认识这些学习内容的,会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教师的哪些指点;然后思考、设计学生怎样学,怎样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思考怎样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发现,去创造;思考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设计成相应的学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占主体地位。学案便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求知。学案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即“以学生为本”。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学习方案,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更不是其翻版。

误区二:历史学案成为课本的简单搬家

基础知识应当是历史学案的主体和核心。预习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课本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既为上课做好知识的准备,又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以历史教师在设计历史学案时应当把握教材,利用好教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但是学案的知识不应当是课本知识简单的挖空式呈现。

知识结构的勾勒和基本线索的串联,是一个历史学案的骨架。教师可结合课标和教材,重新组合和编辑课本的子目。教师在设计学案时,有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编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可以是课时知识结构,也可以是一个章节或单元的知识结构或是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完成一个教学单元之后,总结某一历史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知识,整理历史线索。由课时学案的知识体系作为铺垫,梳理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整体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历史知识纷繁复杂,特别是新课程中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的划分,把中国史和世界史糅合在一起,如果横向的比较同时期的中国和世界,以及串联纵向的某一事件的发展,形成知识体系,高屋建瓴。把大量的历史知识互相关联和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又减轻记忆负担,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线索是对所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简单几句话,或者图示或者表格,言简意赅,使学生对所学一目了然。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的构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

历史学案应当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历史学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不但利于课堂学习也方便学生查阅和复习。如果学案只是历史课本的一遍填空题,那么它就只是导读失去导学的价值,久而久之,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之心。违背了使用历史学案去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初衷。

误区三:历史学案成为问题的罗列

为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设计学案时通常将知识点转变为问题,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和能力。但是一个个问题的追问,让学生应接不暇,措手不及。满堂问的做法,学生容易就形成简单的僵化的认识范式。

问题探究是历史学案的关键所在,历史学案要以问题为引领,构建递进性的问题链,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把握历史知识的精髓。

历史学案的问题引领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指导学生解决难点,突破重点。设计学案时,教师对于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联系前后知识才能解决等等,应当心里有数。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尽量少一点偏重记忆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也应尽量避免简单的“是”、“否”“、对”、“错”之类,应该而且必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考。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不能高不可攀,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也不能浅得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进行思维活动和探究。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新颖。问题的设计形式要多样,结构新颖,简明扼要。防止机械重复、冗词赘句、枯燥乏味。

问题设计要根据有关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注意层次性,使目标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学生容易有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历史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渗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且操作性要强,使学生在问题的启发引导下有序地完成历史学习的过程。历史学案不能只是问题的罗列,要充分体现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要注重思路点拨,规律总结。

误区四:历史学案成为教师的定案

历史学案的设计者是教师,但是学案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方案,而不是最后的定案。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案是教师的预想,教学意图的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与预设情况可能会有所出入,所以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设计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必需循规蹈矩严格执行,否则就是教条主义。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借鉴、探索、补充、完善学案,才是真正的学习的参与者。学案只是方向性和过程性的指导,就好比到达一个目标可以寻找不同的路径一样,只有让学生得到探索学习目标的成就感,他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激发内驱力,成为学习的永久动力。学案的完成一定是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的,否则就不是学案,而是变相的教案。

在设计学案时可以适当留出一部分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找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收集反馈信息,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由于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发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并正确引导,对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设计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留白,由学生尝试着总结归纳。作为助学的历史学案应当具有开放性。

历史知识具有延伸性,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具有相对性和弹性,不是绝对固定化的,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历史方法的学习,学生的历史认识会逐步提高。随着学生一课时一章节一单元的学习,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知识体系的逐步形成,历史脉络的不断清晰,历史学案的内容可以不断的延续和伸展。

教师可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同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

误区五:历史学案成为教学的瓶颈

新课改中,不少历史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使用历史学案教学。学案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学案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影响着我们。我们拾起学案教学,淡化或者废弃我们过去熟知熟练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需要改变,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理念,滞后的教学方式。不可否认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其个性和身心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翻过去的一切。我们要做的是提高教师导的技能,促进学生学的发展。

需要提醒的是避免历史学案的“文案化”倾向。历史教师花了许多时间精力来写学案,久而久之,学案就偏离了学习方案的轨道,而成了待检文案。我们的学案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成为教师、学生新的负担和讨厌对象。需要建立科学的编制和评价标准,避免学案的文案化倾向。

总之,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历史学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性,才能编制出好的历史学案,凸现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案导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

1、以趣导学

通过一定的情景材料,设置一定的问题解决上一节或以前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力求要做到与本节所讲的知识相联系,而且设问要科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新课程。

2、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前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合作学习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过程中自己没有解决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讲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解决重点、难点;精讲时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一语中的。第二,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第三,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内化知识,反馈矫正

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消化知识的过程,之后再出示一定形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达到巩固知识、检验知识的目的,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6、课堂小结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篇7

---段建平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十月份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有效性教学为目的的读书月活动,我们忙里偷闲,静心书桌,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记得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1、学案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是过去单一的传统接受式,而应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接受学习并举。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课前为学生编好自主学习内容,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2

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略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8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它同其它任何教学模式一样都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中应做到也模式而不唯模式,灵活运用,使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关键词:“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082-01

函义

1.1 学案:即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材料体系。学案突出学生自学,教师导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

1.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由教师编写学案,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学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相互讨论,若有疑点,再由教师点拨的一种教学过程。学案编写

2.1 学案结构。

2.1.1 学习目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标。

2.1.2 学习重,难点: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和方向。

2.1.3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1.4 学习过程: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从而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这是学案的主要部分。

2.1.5 达标练习:根据学情设计练习以巩固新知。

2.2 编写原则。

2.2.1 探索性:学案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所以编写学案应突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

2.2.2 启发性: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学习方法。

2.2.3 梯度性:问题设置应小台阶,低坡度,逐步升,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体验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同时,要精心筛选问题,避免过多过杂。

2.2.4 创新性:要有好的创意,注重学法,教法的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操作程序

3.1 自主学习:上课前,将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也可板出示学案主要环节)。上课后,教师用简单导语。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然后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

3.2 发现问题:学生自学过程中,必然发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自己解决,有的无法自己解决,其中包括在学案中设计的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3.3 质疑讨论: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桌及前后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质疑,讨论,解答。通过这一过程,又有一些问题可得到解决。

3.4 问题反馈: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向教师反馈,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控。

3.5 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反应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点拨,而是将问题分解,增设台阶,减少坡度,重新展示给学生,再由学生讨论,及时在关键地方“化龙点睛”。

3.6 达标练习:这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检测,也是为了寻找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偿教学的重要措施。所以要限时完成。

3.7 归纳小结:课上师生对本节课或一个章节共同总结和课后教师自身总结两部分。前者指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结构,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后者指教师在课后对本堂课或一个章节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利于今后改进。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篇9

结题报告摘选

单位:南昌大学附中课题组负责人:黄伟民执笔:程晓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江西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在2008年9月启动。“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课堂教学始终是主渠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在学法指导上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还能做哪些工作?这些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教学中,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无疑影响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追求把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应是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应有常法,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学的角度,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一种方案是必须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学案的“学案导学”是一种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课堂教有教案,学生学有学案。课堂建立起学与教的桥梁,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还学生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课题的含义及主要概念界定

(一)、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学案”的定义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导学”是指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对话”形式利用学案对学习进行引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数学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案的价值、特点及运用方案研究

本课题将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所开展的学案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对学案的目的、学案

与其它教学文本的关系、学案的内容、学案的运用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探求建构充满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案导学”数学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中“对话”导学的意义、内容、方式的研究。3)本课题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动,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对话为形式的教学活动,对话是导学的关键。

4)对教师教研活动的特点和开展进行分析研究

本课题力求探索一条以课堂教学研究带动学校教研活动的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认真学习研讨,深化对课题研究目标和意义的理解

自申报课题后,我们组织高一数学教师和相关的课题同志认真学习新课标,学习新教材,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参加培训,并请来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北师大版主编王尚志教授、副主编张饴慈教授为我们做专题讲座,更新教育观念。大家对本课题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讨,并达成了共识。

1)新课程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新课程的核心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为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本质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新课改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包办,学生依赖的状况。“先学后教”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以教导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2)学案在课堂教学中能起怎样的作用呢? 我们认为至少有两点:(1)学案可以成为数学课堂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的纽带。传统课堂教学普遍有两种倾向,就是“单向性”与“封闭性”。单向性是指以教师为中心,只站在教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和处理教材,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封闭性是指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忽视了“学”,对学生来说没有公开性和透明性。学案能弥补教案的这两个不足,它能让学生课前很好了解教材和教师的意图,使学生有目标,从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还学生主体性。通过学案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起来,成为数学课堂连接教师、教材和学生的纽带。(2)学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是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设计的。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直接参与课堂,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就是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二)、遵照课题研究的目标,围绕本课题的核心概念问题,召开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研会。共同设计实验研讨课,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通过在整个高一年级三轮的实验研讨,探索并初步形成了我们关于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具体如下:

1)学案与教案的关系:学案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教案与学案具有不同的含义。学案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导学方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学案即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学案不能代替教案,教案不等同学案,两者在学和导中都不可或缺,形成“学案导学”教学整体。

2)学案与教科书的关系:教科书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教学与学习文本。学案是站在

学生学习角度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方案。学案是为让学生更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学案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学案的编写应尊重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同时弥补不足。设计学案是要有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的分析教科书,并将教科书中没有明示的东西通过学案让学生领悟出来。教科书是全国共用,学案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而设计的。

3)“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一点对于“学案导学”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2)引导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课本中的内涵、思想。

(3)差异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让各个层次学生通过学案学到知识,得到发展。

(4)阶段性原则:在学生使用学案进行学习的初始阶段,学案设计要较为详细。便于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如何看好数学教科书。对“学案导学”有一定的适应后,学案的设计要更深入,更具启发性;对这种模式形成习惯后,学案可以简略,比如高三时则可为提纲式。

(5)系统性原则:数学知识体系有其完整性、逻辑性。但许多学生确感到知识零碎、难以把握。教师在学案书写中就应重新整理、归纳,理出思路、找出知识突破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复习,甚至参加高考。可以作为学生以后整理知识的材料。

(6)实用性原则:学案要有实用性,不能脱离教学,不能为了做学案而做学案,走一个形式。而是一定要用到课堂中去,让教师用得方便,学生学得有针对性。

(7)有效性原则:要使设计的学案实实让学生感到学有收获,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8)减负性原则: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老师用得方便,教学游刃有余。4)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教学要求

(1)学案的编制:通过每周一次的备课组集体活动,在备课组教师的共同研讨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由备课组长提出要求,指定教师编写,然后再由备课组讨论修订,进行编印。也就是备课组长分工→提出相应要求→个人编写→个人汇报→集体讨论修订→分头整理→制成学案→印刷:

(2)学案的栏目:经过多次实验研讨,我们为学案设置以下四个栏目,不妨简称四个引导。

学习引导----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思考引导----提问(老师提启发性的问题)变题目-----从例题中变式 总结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采用框图、树图、表格等。拓展引导-----最后我们要做什么?作业、课后思考题、资源链接。根据课型的不同,学案的组成应有所不同。

一般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等部分。而所有这些部分我们认为都可以设计在这四个引导栏目中。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设计好自己的导。

(3)编写学案要做好三项研究:

1、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切合实际的制定出学习目标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学案导学”教学认为知识及能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体现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情感及心理培养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学案上,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调节,创造条件得以落实。相应的目标设计相应的引导,放入相应的引导栏目。

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在学案教学中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己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成情况,由学习者能够立即回想出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所以,要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关键是要增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判断出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就产生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我们通常是通过设置知识准备,练习或补偿性测验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

3、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主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系,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载的能力价值,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内涵,是一条暗线,但设计者心中应是一条非常明晰的线,它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教师对这几条线心中有数后,就可以为它设计相应的引导。

(4)学案的使用:每节课一个学案,课前发放编印的学案,课堂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学,学生依据学案,借助教材、多媒体,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网络,从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理论,这是“学案导学”的主要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对学生自学达不到或不适应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并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思考结果,大胆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信心。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我们的教师讲得精导得彩。

步骤如下:

课前发学案→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学案→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分析、讨论→教师精讲→反馈训练课后:教师收学案→教师批改学案→发现问题→反馈纠正→发回学生整理成册→复习巩固。

(5)“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要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给教师一定的时间精讲点拨。同时师生也要有一定的互动时间。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师生共同活动时间约占三分之一,学生独立活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较为合理。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设想

(一)研究中导的研究还不深入。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对话为形式的教学,老师在导的过程中,对话原则是什么,语言要讲究怎样的艺术,不同的语言导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有的老师虽然有学案,但忍不住,讲得多,不放心学生。整个课堂仍然是老师讲解多。

(三)“学案导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质。教师要“导”得

主动,必须要导在学生主动学习上。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要具备这种主动导学的本领,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四)学案编制有待完善;学案发放时间的问题------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利用?分阶段性发?如何有利于学生学习?太早发很难操作,学生很难预习。现在是课前发。下一轮能否调整完善,能否提前一个学期发?一个老师编,其他老师能理解透吗?如何让学案与教学融合起来?这些都有待研究。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所有的教学模式都不能机械照搬,都要灵活应用。

通过研究,本课题组认为,高中数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科学性强,方向正确。

附录一

“学案导学”案例研究:

1)数学学案案例应用

(1)上课内容:

【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第四节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一)上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教师: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庄子娟

(2)(学案)

【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第四节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一)学时:1学时 【学习引导】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2223练习止.2.回答问题:

(1)本节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层次?(2)每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层次之间联系? 3.完成练习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阅读本节内容时,必须对照模型“长方体”或对照“教室”,多观察实物.2.本节内容属“概念分类型”,应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树图语言.3.阅读本节内容时,应与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作比较.【思考引导】

一、提问题

1.点、线、面互相搭配共有几种情况?

2.“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意义是什么? 3.能否从公共点个数多少来说明“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的合理性?

二、变题目

1.在四棱锥中,举出一些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例子.2.在三棱锥中,与AB异面直线有哪些? 【总结引导】

点与直线 点与平面

线与线

线与面

拓展引导】 1.课外作业习题1-4.第4题.2.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是?如何说明? 3.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则两个平面的关系是?如何说明? 4.“两直线上有一个公共点”能否说明两直线在一个平面内?

2)本节课“学案导学”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分析

(1)、教案描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内容虽然只有看似简单的3个公理,属“概念分类型”,培养文字语言转化为树图语言的能力,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意义很大。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生动、具体、有趣,避免抽象、空洞、乏味,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形成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学生学习的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目标:

a、知识:通过观察长方形模型,发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公理;

b、能力:能用简单的模型发现点与点、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线与线、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观察问题的能力),并从分类的角度再重新发现这些位置关系中的联系,从而发现公理(分类讨论的能力);

c、情感:体验用模型观察几何关系,并用分类思想研究几何问题的过程,从而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会研究的乐趣的成就感.

重点:理解“点、线、面”之间的五类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难点:异面直线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发现探究式

教具:长方体、棱锥等模具.(学生自制)(3)、教学主题分析

用“阅读型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浅显的一些知识准备,同时给学生足够的信心。通过老师引导,以提问的形式深入挖掘课本内容,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空间图形的3个公理,同时解决本节课的难点。这是学案教学的理念的新突破,也是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4)、教学情景描述

a、学生自主学习(约10分钟):阅读课本练习止.学案设计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阶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学案》为导向阅读,完成《学案》第一部分【学习引导】.这一部分属于课本的浅显性问题,在课堂中多数学生能很好的独立完成,很多同学能根据《学案》中的“小结引导”进行自主小结。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发现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当老师问到能否挑战新的问题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信心。

b、自主探索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完成《学案》中第二部分【思考引导】。以学案中的“提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利用实物“长方体”或借助笔、手来摆出空间中的点、线、面的各种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学案中的【小结引导】,请学生上台板书,同时给学生以肯定。

(5)教师提问、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公理

a、在学生的“小结”的基础上提问1:从分类的角度,你能发现哪些是平面问题,哪些是空间问题吗?从平面与空间的角度出发,再次分析点与直线、线与线,成功发现公理2。学生感慨:原来公理也是有理可循的。

b、提问2:从公共点的分类的完整性出发,你能发现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中蕴藏着哪些秘密吗?学生在上一个问题成功解决的基础上,继续从分类的角度,很快发现了公理1和公理3。

c、《学案》中的【拓展引导】

提问3: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则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是?如何说明? 提问4: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则两个平面的关系是?如何说明? 提问5:“两直线上有一个公共点”能否说明两直线在一个平面内?

以上3个问题为下一节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提升。

(6)教学结果

本节课以阅读型《学案》,完整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对分类的数学思想印象深刻,并对立体几何和数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执教老师感觉整堂课中通过《学案》达到“学生会的不讲,只作点拨,适时引导”,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感。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之我见(节选)

作者:淄博第七中学 王欣国

一、数学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难度过大的题目一般不作例题和学案练习题。

4.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编写手段创新、栏目设置创新,以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激情。

二、编写学案的基本环节

1.知识目标:就是通过学案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目的。

2.知识梳理:即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加工整理,这一环节是整个学案的核心部分。编写时,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问答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对于

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3.典型例题:对于正课内容中体现的典型问题、典型题目、典型解题方法要通过例题的方式反映到学案中,在学案上留下足够的写作空间,对于典型例题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即变式题)。

4.随堂训练:随堂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灵活运用当堂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堂训练的题目应控制好难度,一般应包括与课本练习题、习题同等难度的题目,也应包含一定超过课本难度的习题,如高考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使优等生有事可做。知识热点,可以考虑通过高考试题来强化。

5.课堂小结:主要由学生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写出学习心得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

三、编写学案时的注意事项

1.要控制学案的难度,编制学案过难或过易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探索的兴趣。2.编写的学案要有利于操作,有利于检查,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作业本。

四、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时的注意事项 1.积极落实“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切忌切忌面面俱到,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要重点突出。

2.利用学习小组实行分组讨论法,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4.注意课后学案的检查落实力度,使全体学生整体推移,全面提高。5.避免学案内容习题化。“做学案就是要求学生多做学案习题”,这一做法是错误的,不仅增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6.避免“学案导学”变成“穿新鞋,走老路”。对于“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等获得的知识总是不放心,感觉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换句话说,还是不相信学生。

7.学案导学中的“分组学习、互相探讨”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讨论。

8.课后要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案的使用情况和有关意见,积极作好后续学案的编排工作,提高学案质量。

【第一章学案导学】推荐阅读:

上一篇:2022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个人心得下一篇:一考官阐述的公务员面试标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