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精选5篇)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篇1
这首短诗本来连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是朗朗上口, 但是, 对它的理解, 可以说, 就是大名鼎鼎的所谓专家也难以形成定论。比如, 对 “遥看瀑布挂前川”中 “挂前川”意思的理解, 以及“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所用修辞的确定, 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法不一的。下面着重就这二句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愿与同仁共勉!
《望庐山瀑布》在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里被选编上, 同时, 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也录用了, 由此可见该诗永久的影响力。但是, “遥看瀑布挂前川”如何理解呢? 其中北师大版教材中注解 “挂前川”为: “好像山前挂着的河流。”
把瀑布比喻为悬挂山前的匹练似的河流, 这类理解, 就笔法来讲, 的确貌似奇崛, 实际上, 非但谈不上平常, 而且显得非常笨拙。为什么呢?
因为瀑布本身就是悬挂起来竖立着的河流, 二者之间谈什么作譬相似性的条件呢? 这就像一棵树的横枝和竖枝, 强自互比, 有何必要! 还有, 这样一解读, 抹煞了原诗所创设意境的层次感。诗人描绘瀑布是渐次完成的, 这里只是告诉人们在这个立足点上瀑布的整体印象, 还没有翻过它的家底儿。另外也与诗人设景构物错落有致的原汁原味风马牛不相及。这点下面会提到。
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还不知道诗仙他是在哪儿看瀑布的, 在山脚还是山腰, 是临水细瞧还是远望轮廓? 当把 “前川” 本身解读成瀑布的时候, 那么, 诗人则失去了观察的立足点, 他总不会真的端上满满一杯酒, 跳在半空中 “仙” 一回吧! 这样, 我们即可假定他就在瀑布跟前, 就像朱自清先生看梅雨潭瀑布一样, 细品慢尝了! 如此这般, 就与 “望庐山瀑布”矛盾了, 因为大可不必 “遥看”, 近视就行啊! 如果说庐山很高, 瀑流很长, 只有 “遥看”, 那瀑布落下的低处何尝不是瀑布呢?
对于 “挂前川”的另一种理解是: 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这种理解就对了! 把瀑布比喻为“挂”, 即悬挂着的白练。瀑布是瀑布, 川流是川流, 没有笼统为一, 和第一种理解中把 “挂”作为 “川”即河流的修饰语的错误截然不同。更为重要的是, 当时还跳不到空中的诗仙总有了一个具体的落脚点, 他就醉卧在山前瀑布落入的河流对岸, 逍遥自在地观赏山顶紫烟缭绕, 山间白练悬挂, 山下激流奔腾……正因庐山高, 瀑布大, 河流急, 诗人大概只有远隔大河遥看瀑布了。景致叠现, 何其从容不迫。
再说 “飞流直下三千尺”, 人人都会说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理由是把个瀑布说得太长了。其实, 此为其一, 还有其二呢! 只有高度浪漫的李白才会这样毫不含糊地说 “三千尺”, 似乎他亲自丈量过一般, 十分确定, 不容置疑。这就是此句夸张的大胆奇特的真正所在。若单单因为诗人把瀑布说得太长以为是夸张, 那 “白发三千丈” 大概更会吓人了吧! 所以, 这里把难以确定的数字敢于肯定地说, 更是夸张的体现。
诗人远望瀑布, 时候一多, 神志、眼睛变得朦胧迷离起来, 何况他想必醉眼还惺忪着, 于是疑心顿生, 那不正是九天之外的银河垂落眼前吗! 这才是实实在在描绘瀑布瑰丽雄奇的神来之笔。由眼前人间瀑布, 到想象天外银河, 由此及彼, 神思飞扬, 表现出诗仙游心于物而不被俗物羁留的高度浪漫主义的笔调。换句话, 诗人的思情已经藉着落在眼前的银河仙升遐引了, 哪还顾念到凡品的庐山瀑布呢? 这层意境的展开, 就由想象和联想达到的, 因此, 就不能说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原因就在于此。否则, 逗留落迹于尘世的瀑布, 那就没有诗仙的 “仙气”了!
造成这种不同理解的分际是对 “疑” 字的说法不一。多数人愿意把它注解为 “好像”, 那么多半自然会连带出比喻用法的说辞出现, 在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这个 “疑” 就当 “疑心”讲, 虽有 “如同”的意思, 但不是比喻用法。举个例子, 如说“他在鄙陋的小屋, 如同身处豪华的大厦, 因为那颗心无比广大”, 怎是比喻呢? 事实上, 李白诗句中有 “疑” 处太多了, 比如: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丹崖森在目, 清昼疑卷幔。———《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疑是老僧休念诵, 腕前推下水晶珠。———《白胡桃》
楼疑出蓬海, 鹤似飞玉京。———《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欲道心下事, 时人疑夜光。———《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鸟聚疑闻法, 龙参若护禅。———《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一个 “疑”字率直而然, 由此及彼的想象和联想, 道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动不动就跨过眼前现实, 飞升远引, 直向天际, 驰骋于另外一个似乎十分熟悉, 令自己倍感亲切自在的理想的境界中, 此即 “谪仙”所由来也; 显得气势豪壮, 意气奋发, 给人以美的感受, 令人感到意味悠长; 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阔大、超尘绝俗的精神面貌。
李白诗歌的这一浪漫手笔, 与杜甫为代表的现实手法比较, 不同就在超越现实, 思飞杳冥, 而不羁绊于现实的忧患当中。因此, 以写景来说, 浪漫者重在烘云托月, 建构起情思的跷跷板, 现实者重借景抒情, 成为精神的钩锁链。这是两种侧重点不同的写景作用。笔调不一, 境界殊绝。
摘要:人尽皆知,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不仅有“酒仙”的清誉, 更有“诗仙”“谪仙”的美誉。这些称名其实源出于一点, 那就是他写诗前必要畅饮一番, 在常人来说可能是神志不清的时候, 正是诗仙诗兴大发, 笔毫舌吐跃跃欲试的良机!因此, 人、酒、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志难酬借酒消愁, 酒大醉诗情澎湃, 人因诗名传千古, 而有诸仙令名齐集一身的可观效果, 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了。
《望庐山瀑布》:李白的不得了 篇2
比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连一向自持得要命的苏东坡也止不住夸赞,但是终究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还是要费一番口舌的。
首先要说的是,真正的诗人,一定是有整体意识的,有的人锦言绣句,但是正如后人评论吴文英的词所说,“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李白的这首诗,是整体的美。为什么这么说?且看:
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你可以去考据“紫烟”之类的出典,但即便不这样看,第一句也是“仙风道骨”的,庐山之神奇,为瀑布之出人意表的壮丽奠定了心理基础,比如下文原本“俗”的喻体,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前提,也就不俗了。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因为遥看(去观察景物当然是由远及近的啊),所以无法看清瀑布的动态,所以专注于写瀑布的完整形态(它的体积感),那个“挂”字何等天真烂漫,将瀑布比作晾竿上挂着的白布,是一个很俗的比喻,但是却不矫情,和“前川”放在一起,又有了别样的气势——那是多大的一匹布啊!注意,这里专注的是瀑布的“静态”。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则写动态,“飞”“直”是着力于速度的,“三千尺”是着力于高度的,这里唯独没有写整个的体积感啊,为什么?因为近距离观察的时候,完全被水声水势慑服,绝计不能定心观察它的体积感的。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总摄全篇,“银河”自然是仙气所在,银河又有着巨大的体积感,而既然是“河”,落于九天之外,这种速度与高度是可想而知的,这样这一句话居然就将前面三句笼罩起来。前两天在读《源氏物语》,读到内大臣庶出的女儿所写之诗时,紫式部评价说:“本末不称”(我不懂日语,这是丰子恺先生的翻译,也可能日语就是这样表达的),当时不懂何谓“本末不称”,现在谈到李白这首诗,就知道这是“本末相称”的典范了。
——看似随意挥洒的四句诗,却有着这样完整缜密的结构,而李白又不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人物,这样想来,他是不是不得了啊?
其次要说的是,真正有才的诗人,是挥洒自如的。天真自然,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掉书袋这种事情,不是李白这样的脱略洒然的人物肯做的事情。比如有人会去考证“紫烟”的来历,——据我所知郭璞的《游仙诗》里大概有“驾鸿乘紫烟”之类的诗句,但是是烟而且紫,是不必把我们的视线引向郭璞或者其他什么人的。为什么呢?“紫烟”这种东西如果再巧妙地与“香炉”连在一起,实在是贴切自然得不得了的。李白骨子里那种敏锐的观察力和发自内心的幽默气质不知道诸君是不是能够感受到呢?至于说敢于用俗言俗物入诗的自信则是绝大多数文人所不敢妄想的。
再次要说的内容,只是凭我浅陋的学识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那就是对于范式的革命。我们读到的绝句,大多数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范式,那就是前两句铺垫、渲染、比衬(辅),后两句直破主题,或惊心动魄或意味深长(主)。但是李白这首诗,总起—分说—力括,结构上迥异于其他诗人。如果我的这个结论不遑巨谬的话,则足以想见李白超越时代的才情。
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篇3
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的景色,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开始教学古诗,我让学生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把想(《两只鸟蛋》教学反思)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接着便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看到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于是引导学生朗读和领悟诗情。
领悟诗情这方面,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这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李白望庐山瀑布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一天,李白来到庐山游览,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长长的流水像飞一样奔泻而下,真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诗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诗。
二、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一)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
3、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4、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二字)
(二)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3、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出示挂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
(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我们在《北京亮起来了》这课中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
9、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10、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四、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指挂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练习书写生字:炉、烟、流、银
1、让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师生评议。
2、教师相机重点指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篇5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楚狂人:指陆接舆,系楚国狂人,曾狂歌而过孔丘,劝他不要做官。二峰:指香炉峰和双剑峰。
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南斗:即斗宿星。
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青黛:青黑色。
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派。
谢公:指刘宋谢灵运。
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使心神宁静。
玉京:道家说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更加迫切了。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推荐阅读:
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赏析08-26
李白《望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及赏析07-19
李白诗《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07-12
庐山东林寺夜怀,庐山东林寺夜怀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的意思,庐山东林寺夜怀11-22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李白,赠王判官10-28
描写李白的作文1000字:走进李白的世界08-30
李白诗歌05-25
李白清06-03
杜甫李白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