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精选10篇)
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篇1
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福安街光辉小学
房丽梅
一提起“两把菜刀闹革命”,我就会想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贺龙。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贺龙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残酷迫害。他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对林彪、江青、康生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贺龙含冤而死后,毛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曾多次指示为贺龙平反,他们都是被贺龙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德所感动。
在贺龙11岁到17岁中,他努力熟悉乡土人情,广交朋友,反对官府强暴,同情人民疾苦,从小埋下了为人民服务的种子;贺龙18岁到逝世期间,没
有一刻留给自己,时时刻刻为人民利益而工作,20岁时就开展了“两把菜刀”起义。
从出生到逝世,贺龙无一刻不是为人民工作的,他担任过数不清的官职,他所做出的成绩,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贺龙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追求真理,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自己又留了些什么?11岁这个年龄,本该坐在学堂里读书的,而贺龙却放弃学业,在异乡反对官府暴力。如今我们在幸福的生活中快乐成长,吃的是革命烈士的精力,喝的是革命烈士的心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篇2
精神气质是德国哲学家舍勒在其伦理学研究中提出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不论我探究个人、历史时代、家庭、民族、国家或任一社会历史群体的内在本质, 唯有当我把握其及具体的价值评估、价值选取的系统, 我才算深入地了解它。我称这一系统为这些主体的精神气质 (或性格) 。”并认为:“精神气质更为根本的体现人自身的转变, 是人的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的转变。”因此对人的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研究不仅要从社会环境出发, 更应该从人的精神气质作用于人的内在思维模式最终形成人格转变的方向展开研究。
2.《感动中国》人物内蕴的精神气质解读
《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气质简而言之就是栏目所塑造的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及典型事例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人格品质和价值取向。崇高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渗透于《感动中国》栏目中每一位典型人物的行为中, 这些行为是他们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甘于牺牲小我, 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人生的境界有三:“小我”“大我”“忘我”。注重“小我”之人做事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注重“大我”之人做事从集体的利益出发, 却缺乏牺牲精神;唯有“忘我”之人一生践行无私奉献精神, 甘愿为全人类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
(2) 关心弱势群体, 团结友爱的助人为乐精神。助人为乐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品质之一,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意。践行助人为乐精神的典型人物也是最发人深省的。例如濮存昕用实际行动关爱弱势群体, 将助人为乐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 他为了帮助艾滋病家庭及贫困学子设立“爱心基金会”, 并注资40余万元。他将公众对他的崇敬与喜爱转化成推动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正能量, 以身作则将公益事业作为毕生追求。
(3) 见义勇为, 实事求是的正义精神。践行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正义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在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基础上的批判精神, 实践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 涌现出许多批判家, 实干家。他们用法律作为武器将正义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4) 自强不息, 成就伟业的顽强拼搏精神。顽强拼搏, 永不言败, 和平友好是奥运精神的代名词。2002年姚明、2004年刘翔是顽强拼搏精神的典型代表。姚明凭借自身高超的体育技能为中国篮球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训练时坚韧执著, 比赛时从容镇定。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110米跨栏冠军, 刘翔是唯一一位能够在田径赛场上击败欧美选手的亚洲男子运动员, 成为中国田径史上里程碑式人物。
(5) 坚持职业操守, 勇于实践创新的公仆精神。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政府必须秉持一种精神, 就是公仆精神。”有无公仆精神是检验工作人员是否合格的直接标准。2006年孔祥瑞;2012年吴孟超等,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甘心情愿地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奉献一生。作为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代表, 孔祥瑞推动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150项技术革新, 最终给国家带来8000万收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 培养民众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弘扬《感动中国》人物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同时也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改革一度面临计划还是市场的反复争论,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首次打破了姓资姓社的藩篱, 进而中共在十四大会议上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20年的改革方向。20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向前推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的日益腾飞迫切的需要国人精神气质的发展与之相适应。面对中国道德滑坡的现状, 社会呼唤道德模范的出现, 迫切地渴望吸取先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 在中国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进而推动人类精神气质的变革。《感动中国》适时应运而生, 它以全新的形式将大众情感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推动公众的思想道德品质向前发展, 以适应不断跨越式发展的市场经济形势。对民众人格养成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树立了鲜活的榜样。近几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受到公众的质疑声不断, 事实上《感动中国》仅就备选人身上的一个道德点进行评述, 具有局限性。社会对于先进人物的行为应做到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吸收备选人身上的优良作风, 抵制其负面影响。
摘要:从2002年至今《感动中国》栏目已通过媒体传播的形式向全国观众推送了百余位模范人物。这些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气质, 包括高贵的人格,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都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挖掘模范人物所蕴含的精神气质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将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社会道德意识淡薄的环境下拉回人们视线。
令我感动一生的祝福 篇3
那年,我师范毕业,满怀着憧憬和梦想。带着激情与浪漫,涉足教师之旅。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挥手问,十几年光阴一晃而过。其间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几多欢笑,几分酸甜。
我曾经恨铁不成钢,粗暴地动用拳头将一个学生打得鼻子出血。我是那样的任性和执著。我打了他,他没有反抗,周围也没有反响。当时流行的观念是老师打学生天经地义。我理直气壮:谁让你在我的课堂上嬉皮笑脸,恬不知耻,我三番五次地进行提示劝告,你竟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没有把我这个当老师的放在眼里,活该!然而,事过多年,我却常常想起这件事,想起这位学生。虽然,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再没有见过他,但我在心灵深处常常想起他!我自责,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对待他?我想,这是我的良心发现,或者本性回归。凭我的直觉,这位男生的人生之路或许没有什么惊人的建树。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想,或许多年后的今天他也会意识到自己当年课堂上的不对,甚至对我心存感激!而遗憾的足,我对他的理解,他对我的理解,我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为什么要经历时间的磨炼呢?这是令我感到愧疚和刻骨铭心的事,不知不觉中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那天,我和几位同学聚会时,久别重逢,谈了很多,当然还是学校的事最多。一位同学醉意朦胧中调侃地说:“我做r一件你们想也想不到的事。”他说,有一次喝过酒后,忽然想起了小学的一位老师曾经让自己站在墙角“悔罪”的情景,于是便乘着醉意,摇摇晃晃跑到小学老师家去找老师……几位同学哄然笑起来。我不记得这位同学讲述的故事结尾了,但它却常常在我的脑子里盘旋。我的那位同学醉酒寻师,他是去质问老师呢,还是去感谢老师呢?那位老师能回忆起这件事吗?故事到底是怎样结尾的?但身为教师的我敢肯定,当年这位老师惩罚学生的动机是纯正的。我的同学和他的老师或许已经沟通了吧。
最让我难忘的是另一件事情。我当时任初三班主任,学期初从外校转到我班一位男生,白白净净的脸,大大的眼睛,好像天生会说话似的,透着成熟与睿智的光芒。他的模样极像歌星蔡国庆。作为班主任,我对他格外偏爱与器重。但他恃才放旷、心高气傲的性情却遭到了非议。许多老师和学生在我面前说他如何如何傲气。有一次,他不服化学老师近乎苛刻的管教,流着泪,搬着书,赌着气坚决要转学,化学老师一副和他犟到底的架势。我却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驯服他,决不放他走,让他成为我培养的一个人才!以后的日子里,我多次和他交谈,有蜻蜓点水式的引导,有推心置腹的长谈。他的各科成绩和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毕业前的一天晚上,他和班长及四、五个同学没有在教室里上课,也没有履行请假手续。有同学偷偷告诉我,他们去村中小酒馆里进行什么毕业聚会了。我气急败坏、大动肝火,我最得意的几位学生竟然干出这样意想不到的事!当晚等他们回来,像提审犯人似的折腾到半夜。我只记得强调了很多关于学习如何如何紧张,安全、纪律多么多么重要的话,他们也进行了一些辩解。我没有考虑我的训斥中包含了多少合情合理的成分。但我的目的是单纯的——爱。总之,当天晚上,闹了个不欢而散。
后来,这名学生以我校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安阳县一中。我很为他自豪,我的心情可想而知。此后我经常打听关于他的消息,但好久却没有收到他的任何信件。有时想起来,真是令人失望!同时有一种失落。“花喜鹊,尾巴长,长了本事忘了娘”。我将我的烦恼之情诉诸笔端,寄给好友。朋友回信说,人要想得开,不能要求太高,向汪国真学习:我想要一片绿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某天,我回到住处,无意中,看到我的门锁上夹着一个信封,里面是一个精美的贺卡,打开一看,一行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老师!我虽然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你却是我最好的老师!”我立刻被感动了,这位同学没有忘记我。他的祝福将会让我感动一生!
教育形势在飞速发展,我逐渐明白了许多作为人师的道理,其中沟通是师生不可缺少的一道调味剂。尽管教育方式发生了种种变化,或苦口婆心的言谈,或潜移默化的身教……,但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直的荣辱教育依旧在一代一代的传承……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想说,天空没有鸟的踪迹,但我已飞过。并不是每一朵花开,都是为了收获硕壮的果实;只要把美和爱绽放在过程中,那就是无憾的人生。
令我感动的作文 篇4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令我感动的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令我感动的作文 篇1某个停车场有这样一个规定:停自行车收费五角钱。那儿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负责看守自行车,并收取这区区五角钱。在一个阴沉的下午,一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匆匆忙忙地来到停车场,他刚从自行车上下来,口袋里的手机便响了起来,“喂,哎呀,知道了!我已经在楼下了!”就在这个年轻人接电话的时候,那位老人缓缓向他走来,本想和年轻人说句话,可没等老人说一个字,这个年轻人随手把车一停,便急匆匆地跑向旁边那幢大楼了,连头都没回一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时,漆黑的夜空中狂风大作,随即下起了黄豆般的雨滴,整个停车场的自行车几乎都被领取完了。直到半夜,那位年轻人才悠哉悠哉地从大楼里出来,到停车场取自行车,但是那位老人还是守在那里。当年轻人看到老人后,带着讽刺的语气说:“呦!就为了那钱!至于吗!?”说着,他从皮夹里抽出了一张五元的钱币,随手扔在老人面前。老人对于年轻人对他的讽刺和侮辱只是一笑而过。他从容地从地上捡起那张纸币,并且从口袋中掏出一串钥匙,一起交给了年轻人。当年轻人看到后,一瞬间,他脸上那傲慢、高高在上的神情一下子消失了,惭愧和无地自容爬上了他的脸颊。原来,老人冒着倾盆大雨,顶着学习地。刺骨寒风,一直守在停车场等那位年轻人,就是为了把他遗留的自行车钥匙亲手交给他……
听了这个故事,我无比感动。老人那样做并不是想让年轻人怎样去报答他,而是为了维护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在现代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与老人一样,做到诚信,拾金不昧呢?老人在极其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惊人的壮举,甚至被别人看不起,但是他却有着一颗美丽、真诚的心灵,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令我感动的作文 篇2在我是童年里有许许多多的是。它们像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永远也消失的,它们一只在我的脑海里。难忘的、感动的、伤心的、快乐的等很多数都数不过来了。哈!现在我就不一一的讲了,我就那一个。
令我最感动的告诉你吧!
那时一个晴朗的星期六,我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准备去活动中心上英语课。“今天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一定要早点去。”我在心里暗暗想到。我来到马路上,拦了一辆出租车,愉快地上了车。一路上,我的心情极好,一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色,一边哼着小调。司机叔叔转过头,看了看我,憨厚地一笑。我低头看了看手表,还有十分钟,还早呢。于是,我又侧过头来观赏窗外的风景。不一会儿,活动中心就到了。我付了钱,对司机叔叔笑了笑,说道:“谢谢您,叔叔。”叔叔又朝我憨厚地一笑,开着车走远了。我蹦蹦跳跳地走向教室。突然,我发现背在身上的书包不见了。“哎呀,早了,肯定是刚才下车的时候没有拿,丢在车上了。”我顿时傻眼了,心想:怎么办?我书包里还有320元学费哪!我急得团团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小朋友,等一等!”身后有人在叫我。我转过身,看见刚才那位司机正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他跑到我跟前,把一个东西交给我,我定睛一看,正是我的书包。我翻了翻书包,一样东西都没少,我的320元还乖乖地躺在书包里“睡大觉”呢。我感动极了,想谢谢这位朴实的司机大叔,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叔叔拍了拍我的肩膀,转身走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但我知道,那是感动的泪水。
直到现在,那件事还一直铭记在我的心中。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想到司机叔叔那高大的身影。
我的故事感动吗?
令我感动的作文 篇3在一本作本文中,我曾经看到过一个令我感动到现在的故事。
在一场在地震中,一个母亲手中怀抱着她的孩子,她们两双双被埋在废墟之下已经几天几夜了,当她们的孩子却依然活着。这让救援的人很不解,他们还发现孩子母亲十根手指都破了,经专家调查发现,她们在废墟之下时,母亲由于几天几侂没吃东西,已经分泌不出乳汁了,她就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血来喂自己的宝宝,当她们被救出来的时候,母亲这紧紧地抱着婴儿,保持着用身体挡住废墟的姿式,手指还在婴儿的口中。
母爱是无私的,母亲怀胎十月把我们生下来,含幸如苦的把我们抚养长大。当我和我的妈妈为一点小事而争吵的时候,即使是我的错误,我也从来不道歉,而我妈妈也从来没说过什么。我认为我不道歉是应该,直到我看到那个故事为止,我才认识到那是妈妈在包容我的错误。一个令我感动的事400字
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她都会很开心,很高兴,而当我考试没考好或者犯错误的时候,她都会鼓励我,故事中的母亲是伟大的,她用自己的死亡来诠释了伟大的母爱。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我相信如果我和我的妈妈处在相同的情况下,我的妈妈也会这么做的,可我觉得我不值得妈妈对我这么好,因为我从来也不有为她做过一丁点事,哪怕是当到回家之后,帮她做一点家务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没有。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包容。如果说母亲对我们的爱是辽阔的大海,那我们对母亲的就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溪。
令我感动的作文 篇4诗是优美的音乐,声声吟诵,有动人的旋律;诗是华丽的画卷,涂涂展开,带浓浓的墨香;诗是不老的传说,代代相传,成永恒的经典。
诗能让人感动,让人回味。就如那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士兵那思念家乡的情怀。就在这种思念的情绪中,突然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情绪。也就让我沉浸于这浓浓的`哀愁与思乡情怀中。
《凉州词》中有一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突然,琵琶号角声从马上传来。寥寥几笔,就渲染出了热烈、紧张而又悲壮的气氛,使人回味。而那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说出来的话。这两句略带有悲凉的感情,但是,这也表现出了将士们为国战斗、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打动了我,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好像身临其境,看着那感人的场景,这首诗真是催人向上、感人至深啊!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那么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是说朋友要去的地方十分陌生,而且人烟稀少;二是说你我朋友这一分别,想找个知己就难了。这样对友情的珍惜对分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都融入在酒中了。也让我体会到作者对朋友的不舍,这种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回味中,我感受到了诗的内在。诗,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感动至今!
令我感动的作文 篇5我在岁月的长河中,有着大大小小繁星般的锁事。其中,有一件事让我无法忘记。
那一次,我到公园散步,看见一对母子坐在椅子上,那个孩子看着手里的弹弓,前面摆着一个瓶子,他不断地用石头打,可一发也没打中。我想:技术也太烂了吧。于是走上前去对他母亲说:“请问,您为什么不帮他呢?而且他怎么一个也打不中?”那位母亲看了儿子一眼,说:“哎,他看不见。”
什么!我心里无比震惊:我还以为刚才他那个动作是在瞄准呢。他看不见还玩,究竟是为什么?
男孩母亲好像看出了我的震惊和疑问,继续说到:“是自信让他坚持下去,他做任何事都特别固执,哪怕他做不到的事。我们在没来这时,他就对我说‘妈妈,我一定会打中的,您不要帮忙,好么?’我答应了,所以,一到公园,他就一直打,已经打了一个多小时了。”
我被感动了,我为小男孩自信而又坚持不懈的态度感动了,如果是我,一定会退缩的。
我忘记了回家,继续看着他,忽然,我发现了规律:他一会儿打左,一会儿打右,一会儿打上,一会儿打下—他知道大概的位置!
令我感动的事 篇5
是啊,天灾无情人有情,经历过,并且感受到了他的残酷,就应该去帮助和你的过去一样的、可怜的人儿,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人们内心的这份温暖,这份真诚之心,忘掉过去,像刚开放的花儿一样,向着太阳,坚强地走下去!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和平社会吗?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中说“有的人在黑暗中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心灵的对岸;有的人则自暴自弃,活在这世上,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任由死亡的黑暗吞噬自己的灵魂。人生中怎么会没有挫折和失败,只有自己将自己摆渡到对岸,才可以生存。”
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篇6
——编者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荣誉的有:
用生命托起战机, 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
一生奉献给核事业, 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
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 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
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 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
为保障农民工利益, 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
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 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
丈夫背着妻子, 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
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
备受思乡之苦, 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
坚持十四年, 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
此外, “感动中国”组委会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主要事迹和组委会颁奖词
罗阳——生命献给舰载机
罗阳, 男, 51岁, 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 (集团) 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 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 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 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 不幸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 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 难题难点, 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 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 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 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 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 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 加之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 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 罗阳坚持亲力亲为, 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 观看每次起降过程, 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 出现身体不适, 也没有中途下舰, 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 任务重, 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 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 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 中国人同样能干成, 而且还能干得更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 他不知疲倦, 劳心劳力, 没有一刻休息,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颁奖词】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你没有离开, 依然会, 带吴钩, 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 醉一下再挑灯看剑, 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 没有悲伤, 是为你而奏响!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 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 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在癌症晚期, 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 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 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 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 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 因病情突然恶化, 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 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 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 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 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 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 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 在众人的搀扶下, 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 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 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 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 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拼搏。
临终前, 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 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 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颁奖词】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大漠, 烽烟, 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 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 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 你永远不会倒下!
李文波——南海守礁王
李文波, 男, 48岁, 山东平度人, 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 当年入伍, 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 直到现在。20多年来, 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 累计守礁97个月,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 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 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 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 风湿病越来越重, 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 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 李文波还不断创新, 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 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 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 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 20多年来, 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 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 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 母亲病危, 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 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 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 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 就算下辈子坐轮椅, 也没什么后悔的!”
【颁奖词】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二十年坚守, 你站成了一块礁石, 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 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 在那里, 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 女, 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 (3) 班班主任。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 2006年, 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 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年5月8日, 放学时分, 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 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 撞向学生。危急时刻, 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 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 肉都翻卷起来, 路面满是鲜血, 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 在送医院的途中, 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 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 张丽莉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 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现实, 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 很幸运, 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 你们就看不到我了, 我救了学生, 也保住了命, 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 “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 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 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颁奖词】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别哭, 孩子, 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 她失去了双腿, 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 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 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 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陈家顺——“卧底”民工局长
陈家顺, 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 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 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 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 为他们排忧解难,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 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 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 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 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 养过猪, 干过装卸工, 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 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 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 他总是挺身而出, 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 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 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 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 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颁奖词】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为乡亲“卧底”, 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 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 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 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 为了谁。
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
陈斌强, 38岁, 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斌强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 妈妈独自抚养3个孩子长大。2007年, 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 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 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 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 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 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 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 送到养老院, 被人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 他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了幼儿园。
为了能亲自照顾母亲, 他每天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 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路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 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 一两天倒可以, 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 一连五年, 风雨无阻背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 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 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 闹钟响起, 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 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 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 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 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 他教两个班语文, 教初一年级学生广播体操, 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颁奖词】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小时候, 这根布带就是母爱, 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 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 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 妈妈的记忆走远了, 但爱不会, 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周月华、艾起——残疾医生夫妇
周月华, 女, 43岁,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二十多年来, 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 “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 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 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 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 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 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钱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 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 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 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 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 “住在偏远地方, 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多做一点, 让乡亲们少跑一点, 少花一点, 自己会感到很开心。”最开始行医时, 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 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 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 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 无论跋山涉水, 刮风下雨, 只要出诊, 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 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 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 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颁奖词】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她背起药箱, 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 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 两个人, 二十年。大山巍峨, 溪水蜿蜒, 月华皎洁, 爱正漫漫的升起。
何玥——捐献肝肾的最美女孩
何玥, 女, 12岁, 广西桂林人, 小学生。2012年4月, 何玥即将小学毕业, 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 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 病情突然复发, 二次入院, 经检查, 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 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在亲人眼里, 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4月, 做完手术第三天, 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 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 学校为她捐钱, 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 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 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 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 行不行?”她说, 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 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 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 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 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 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 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 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颁奖词】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正是花样年华, 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 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 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 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 你不曾离开, 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 把人间照亮。
高秉涵——台湾老兵
高秉涵, 台湾律师, 老兵。1936年出生。高秉涵的一生, 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 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 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 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 辗转抵达台湾之后, 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 做过小贩, 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 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 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 但是没能成功, 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天各一方?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 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 高秉涵退出军界, 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 离家31年后, 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 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 又经北京、广州、辽源, 历时三个多月, 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 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 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 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 帮助他们完成回归故乡怀抱的遗愿。
【颁奖词】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海峡浅浅, 明月弯弯。一封家书, 一张船票, 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 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 如今你回来了, 双手颤抖, 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 一坛又一坛, 都是满满的乡愁。
高淑珍——爱心小院
高淑珍, 56岁, 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 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 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 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 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 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 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 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 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 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 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 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 她一咬牙, 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 她怕路上颠坏了, 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 为了让孩子少受罪, 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 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 家里地方有限, 还债务累累, 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 她总是尽最大努力, 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 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 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 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 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 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 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 “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 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 我心里头欢喜, 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 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 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 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五年级:令我感动的事 篇7
望着公交车越驶越近,我开始掏口袋找一元硬币。掏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我脑中突然蹦出一条讯息:“昨天把钱用完了!”不可能!我赶紧甩甩脑袋,想把这个糟糕透顶的坏消息甩出我的大脑,可它像长了根似的,缠住我不放。
没办法,我只得向一起乘公交车的男同学借了。我悄声地问他:“借我一块钱行吗?明天还你!”谁知一向零钱充裕的他居然面露难色:“哎呀,我今天只有三块钱,刚买了一个烧饼,只剩一块钱了,这……”“哦,没事。”我失望极了。
公交车门缓缓打开,我夹在人群中逃上车,却被司机大叔叫住了:“喂,那个背绿书包的小姑娘,你还没投币!”我顿时羞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我的硬币刚掉地上了,我找找。”
我装着蹲在地上瞪大眼睛:我多希望真的有一元硬币啊!我转过头去看看周围的人,心想会不会有善良的人愿意为我垫付一下钱。俗话说眼神可以与人对话。我将目光对准一位老婆婆,将眼神对准一位初中生,我恳求着一位中年的叔叔,我甚至乞求地看着一位孕妇阿姨,可是没有一个人为我起身……时间像沙漏,一分一秒的流动都是那样艰涩。
下一个站点到了,司机大叔终于不耐烦地冲我喊叫:“小姑娘,你是不是没钱啊?快下车去!”我惶恐地看向车门,眼泪盈满了眼眶。
这一刻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我只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一位穿红衣服的阿姨正准备下车,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怜爱地望着我,和善地笑起来:“哎,小姑娘,我刚在座位那儿捡到一块钱,这是你掉的吧?”她边说边掏出一枚亮晶晶的硬币,反过身来朝投币口走去。我顿时如获珍宝,眼神猛地亮了起来,惊喜得犹如落水之人抓住了一块浮板。我眼看着她将硬币投进去,那一直哽在喉头的一股难受终于如潮水般退却。
我望着那个阿姨渐渐走下车去,那件红色的羽绒服被夕阳镶上了一圈金边,闪闪发光,美得令我睁不开眼……
一枚小小的硬币,一颗火热的心,在冷暖碰撞中展现出人性美的光辉。
老师点评:
于窘迫处得到的帮助正如雪中送炭,让人最感温暖。小作者独具慧眼,用这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人间冷暖。与此同时,以一元钱作为线索,文路清晰,行文自然。正如结尾所说,小小的一元硬币,展现的却是人性的美丽。文章开头和结尾用环境描写相呼应渲染,文中大量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烘托了乐于助人的品质美。
要求:
在生活中,你总会遇到一些令人感动的事:一个小女孩捡起地上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年迈的爷爷把自己的书籍全部捐献给村里的老年活动室……这些故事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现在就请你为我们讲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吧!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表达被震撼的情感。
快乐导航:
从亲身经历的事中选择一件,表现他人美好的品质,要强调这件事的“感人”。要想把一件事写得清楚、明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写,要交代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事情是如何发展的,最后结果是怎样的。抓住“动情点”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把感动自己的瞬间写出来,既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又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词语加油站:
眉开眼笑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神采飞扬 愁眉苦脸
丽日当头 暮色降临 日薄西山 天高云淡 晚风习习
句子加油站:
1.那位叔叔抱着水枪,奋不顾身地扑向火场,“哧——”一道强烈的银色水龙喷向熊熊烈焰。
2.他迈了一步,又停下来,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一边说:“说不定还会有人经过这儿,会被绊倒的。”
令我感动的事 篇8
早上是其实昨天晚上自己就发现没有水了,而且那个开关是自己关掉的,但是因为当时大家都在忙,而且有上传了的,就觉得那就第2天早上让他们自己去搬吧,毕竟他们早上要上课嘛,需要打碎自己就这么想着他们肯定就会去弄的,但是呢,没有想到他们好像都不打水了,就可能也是走的比较紧急吧,所以就没有去搞这个水了,也不需要喝水,最近这个天气其实除了自己可能会喝的比较多一些,其他人应该基本上需求都不高,反正现在瞄了一下就发现大家的保温杯都放在桌子上就没有拿走。所以最后自己就因为需要嘛,虽然说自己也可以不喝的,但是自己又觉得很别扭,就自己如果不去吃饭的话,自己没有喝一点水,就总觉得好像还没有彻底的苏醒过来吧,毕竟自己真的就是水会喝的相对来说比较多一些。
然后就想要去找一个人帮忙,就在群,也不是在群里,就是自己去私发了一个和自己同样上晚上的课的另一个,相对来说也可以说是朋友了的一个女孩子,然后就问他说有没有在宿舍,他说有啊,然后问自己说怎么了,你自己就跟他说能不能和自己一起搬一下水呀,宿舍里面没有水了,然后他就说可以呀,等一会儿就是他刚才还在床上,就是他打算说下床来帮我这个忙嘛,然后自己就想着那就算了吧,因为这里就刚好瞄到远处有一个人嘛,就他好像是在玩手机,然后在那里站立就之前也经常性的有看到这个人的,就是他会去跳绳啊之类的。你就也是多少会去关注一道。
最后这一就是走过去跟他说,同学你能不能和我一起搬一下水呀,然后他就真的就是很自然的反应,虽然说哪怕换做是我,他有人去这么寻求于自己的话,自己肯定第一反应也是会立马说好啊,然后就跟着对方走到这里来了的,然后这就是比较震惊的一个点,就是他能够自己一个人去把那个水给提起来,就是他不会说需要我帮忙之类的,但是自己还是会去帮忙吧,就觉得哪怕他有再大的力量他觉得他自己可以,但是自己就觉得两个人一起的话会更有保障一些,所以就是两个人一起解决了,但他就是一直跟自己说没事,因为自己就跟他说谢谢你吗,就其实还是蛮感动的啊,尤其是自己的那个朋友,他就能够想到说既然自己需要帮忙的话,那他就从床上下来吧,因为如果是自己的话,自己可能就会跟人家说,可是我在床上啊,除非说人家的情况特别的紧,急自己就会。下场所以还是比较感动的。
令我感动的一个故事 篇9
王洼镇王洼小学五年级王玉川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看到或听到令人感动,能让人流下眼泪的人或者故事,在上一学期,我迷恋上了电脑流游戏,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从此不在玩电脑游戏。
那时,我放学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找到我最喜爱的爆枪英雄,一直玩个不停,连饭都不吃,更不要说专心做作业了,妈妈说:“你不能再这样,这样会耽误你的学习的。”我说:“打游戏才是第一。”妈妈说:“那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妈妈说:“从前有一位孩子可父亲每天在建筑工地工作,每天只挣100块钱,可是他的儿子每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玩。有一次,他的儿子向他父亲打电话说:“爸,我要到补习班补课,要一千块钱!”爸爸听了,到处借钱,正好楼上一块砖头掉下来打到了腿部,同事都劝说赶紧支医院,而他说:“我不要紧,重要的是我儿子还等着上学业呢!·得赶紧把钱给他。”同事被他感受动了,都借钱给他了,他凑够一千块钱亲自把钱打到儿子的卡上,才去了医院。可是他儿子把钱乱花,请同学吃饭,上网,还吃烟喝酒,没过几天钱就花光了,他知道了,当场气的吐血。
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篇10
这其中,我们筛选了10位有代表性的青年人……
时间:2008年3月10日
熊宁:女,1978年8月24日生,西安人,热心公益。2008年3月10日,在自愿赴青海省玉树救助雪灾群众时,不幸遭遇车祸身亡。
熊宁——为公益献身,你的爱无私而博大
大学毕业后,熊宁对公益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其发展成一生的理想。
熊宁本来有机会在广州做一名月薪万元的白领,但她认为那不是自己向往的人生,她希望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公益活动。
熊宁经常到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做义工。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办公室主任熊晴说,最初熊宁只是来看望孩子,从2007年初开始,她坚持来这里做义工,平均每周来一天。在熊宁的努力下,先后有五名孤儿被外国人收养。去年“六一”儿童节,她被福利院授予“爱心义工”称号。
熊宁以她独特的号召力,带动了身边许多朋友参加公益行动。
熊宁曾先后四次前往青海玉树一所孤儿学校支教,还捐了一万元。她的丈夫黄晨说,夫妻俩挣的钱除了生活,基本用于公益。
熊宁到底帮助过多少人?没人计算得出。她的事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网友们称她为“西安最美丽的女孩”。
熊宁的感人事迹在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熊宁被誉为“爱心天使”、“西安最美女孩”。共青团陕西省委、共青团青海省委先后作出决定,追授熊宁为“陕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青海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2008年4月5日,共青团中央决定追授熊宁“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008年4月28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向熊宁学习的活动。200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熊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时间:2008年3月27日
王燕娜:女,26岁,汉族。2008年3月27日,她无偿向一名素不相识的维吾尔少年捐献了肾脏。
王燕娜——为维族兄弟捐肾,你感动了整个乌鲁木齐
2007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了解到情况后,隐瞒了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够尽已之力,来挽救这个维吾尔弟兄的生命。
医学院伦理委员会先后两次拒绝了王燕娜的要求,最终王燕娜的父亲站出来支持她,手术终于顺利进行。王燕娜的母亲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天天药不离口。做肾移植手术的事,王燕娜始终对母亲守口如瓶。
2008年3月27日,捐肾手术成功。此次手术成为新疆医学史上第一例不同民族之间无偿捐献肾脏的手术。王燕娜用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书写了民族团结的感人篇章,体现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和当代青年的优秀品质。
2008年4月,王燕娜被乌鲁木齐高新区授予“民族团结模范”称号。
时间:2008年5月12日
陈岩:36岁,四川成都人。2008年5月12日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志愿者。
陈岩——第一个进汶川,因为“我是四川人”
1996年,还在当兵的陈岩就参与了云南丽江大地震的救援工作。1998年,华中发生特大洪水,陈岩与救援人员一起驾船救援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汶川大地震之后,陈岩是最早进入都江堰参与救援的志愿者之一,也是第一个进入重灾区汉旺镇救人的志愿者。
从5月12日晚上8时起,他连续转战都江堰、绵竹、北川救灾现场。五天五夜,他从废墟里救出20多个孩子。他说:“我能记得每一个幸存孩子的名字。”
整整80个小时,陈岩只睡了五个小时。他的嗓子喊哑了,眼睛熬红了。最艰难的一次救援,时间长达40多个小时。他说,虽然辛苦但很值得。
凭借以前的救援经验,陈岩赢得了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员的认同。他们一起制订方案,一起救人。连救援队员都由衷地称赞陈岩:“他非常勇敢,甚至不怕死,危险的地方总是抢在我们队员的前面进去。”
5月16日22时,东汽中学救援现场。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转战重灾区北川中学。陈岩留下来,独自指挥地方救援队员施救。10小时过去了,东汽中学最后一名幸存者终于获救。群众自发地长时间热烈鼓掌。
很多人都问陈岩,为什么志愿参加救援?为什么愿意舍命去救别人?陈岩的回答干脆利落:“作为男人,我应该这样做;作为四川人,我应该这样做;作为中国人,我应该这样做。”
时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
张米亚:男,29岁,映秀镇小学教师。2008年5月12日,为救护学生,被地震震塌的废墟掩埋。
张米亚——你死了,但你用生命救了你的学生
那是催人泪下的一幕。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扑在废墟上,身体弯成一张弓,保持着母鸡抱小鸡的姿势,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29岁的张米亚两年前刚从百花乡调到中心小学教数学。就在上一周,学校刚举行了红歌会,他还领唱了《中国心》。死时他才29岁!也许他没有想到,也许他来不及想,就在他张开双臂护住别人的孩子时,他的妻子和他那尚不满三岁的儿子也被深深地埋在地下……
同事马方琴告诉我们:“张米亚的教室在二楼,紧挨楼梯,如果他不管学生,自己是完全可以跑出来的。他却用身体救活了两个孩子。”
时间:2008年5月14日
蒋敏:女,羌族,28岁,四川省彭州市民警。2008年5月14日她获知母亲、女儿等10名亲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但她仍旧坚持工作在抗震一线。
蒋敏——你诠释了什么是坚强
当她累倒在抗震一线的画面出现在电视中时,很多人泪流满面;当大家知道她的母亲、女儿等10名亲人不幸遇难的现实时,无数人惊叹她的坚强。不知有多少人透过泪眼凝望着她,不知有多少人因她的累倒而揪心牵挂,不知有多少人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蒋敏。
失去亲人的蒋敏并没有把自己交给悲伤和眼泪,她强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坚守工作岗位,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积极投身于抢救受伤群众、安置灾民生活等工作中,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连续奋战劳累过度,蒋敏身体极度虚弱,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前线。
2008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作出决定,授予蒋敏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时间:2008年6月17日
武文斌: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连士官学员。2008年6月17日,累死在抗震救灾工地上。
武文斌——你是人民的子弟兵
“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仅是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虽然与逝者素昧平生,但有上万民众为他哭别。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正在生病的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有13万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武文斌是他们留给国人的太多感动之一……
时间:2008年9月11日
简光洲:35岁,江西九江人,《东方早报》记者。2008年9月11日,他成为揭露“三鹿”的第一人。
简光洲——你写出了一个记者的良知
第一次看到兰州有14名婴儿出现结石病症的消息时,记者的职业敏感性让简光洲觉得这很可能是继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后又一起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虽然湖北、甘肃等地的媒体之前也有关于结石患儿的报道,但在提到患儿所食奶粉的生产企业时,都统称为“某企业”。尽管读者一再要求媒体披露致病奶粉的品牌,但却没有一家媒体愿意公布该企业的名称。这些媒体的语焉不详,让他决定对患病婴儿展开追踪调查。
经过调查,所有的证据都直指三鹿奶粉,此时的简光洲犹豫了。是否直接点出企业名字?一方面“三鹿”是知名企业,拥有150亿元人民币的品牌资产;另一方面当他向三鹿集团求证时,得到的是对方信誓旦旦地保证,三鹿奶粉绝无问题。
然而,在甘肃兰州的医院,当简光洲看到许多父母哭着把不满周岁的孩子送进手术室、医生冒着被指责手术不当的风险为婴儿实施全身麻醉、患病婴儿接受治疗时不得不痛苦地忍受五毫米的管子从尿道里插进、护士们在婴儿的头上多次寻找能够扎针的血管时,他下定决心在报道中写出“三鹿”的名字。
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A20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他的长篇报道《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的乳品企业、食品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时间:2008年9月16日,北京
何军权:男,30岁,中国残奥会代表队游泳运动员,2008年9月16日,他获得北京残奥会游泳冠军
何军权——你没有双臂,但你是冠军
他是游泳池里的奇迹: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在水中前进,用头部撞击泳池的电子计时板,用脖子和肩膀夹起鲜花……没有双臂的游泳运动员何军权克服身体上的残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雅典残奥会上,他用左肩与下颌夹住鲜花,站在领奖台上歪着头微笑的那一刻感动了世界。在北京残奥会上,这位无臂英雄再用1金2银1铜的成绩续写了辉煌。
对于何军权来说,游泳主要依靠腰部和腿部的力量,比赛时要比别人至少快一臂才行,因为他只能用头部撞击池壁的电子计时板。每次比赛,何军权都能听到自己骨头响,“头要疼半个月”,到现在他的颈椎都是歪的。对此,有人用“悲壮”来形容,何军权撇嘴一笑:“只不过是比赛技巧而已,何必想的那么沉重。”在他看来,这些就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正是依靠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定信念,何军权在游泳事业上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辉煌成绩,一次又一次站上人生的巅峰。从1996年5月参加第四届全国残运会到2004年9月雅典残奥会,何军权共获得了26枚金牌,其中世界级比赛金牌12枚、银牌7枚、铜牌7枚,并先后5次打破世界纪录。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何军权一举夺得四项冠军,而且三项都打破了世界纪录。
时间: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中国人迈出了在太空的第一步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搭载着三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由此升空。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这三位航天员是经过艰苦的训练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翟志刚曾入选“神五”梯队;三人都曾入选“神六”梯队。
他们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务,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他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出舱后发表讲话:“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奥运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
时间:1999年——2008年
汪瑞:女,1966年出生。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
汪瑞——高原战士的“知心姐姐”
汪瑞在高原已经工作、生活了10个年头。她从边防某团调到狮泉河医疗站,从喀喇昆仑来到藏北阿里,海拔越来越高,距离越来越远,她走得坚定又执著,为的是呵护好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
【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推荐阅读: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孔子07-04
最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09-11
令人感动的历史故事05-24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岳飞作文12-31
感动于历史作文06-30
作文 令我感动的事12-18
令我感动事的作文09-10
令我感动的事话题作文09-02
那目光令我感动的作文09-27
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