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精选8篇)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
设计说明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识字要求。本节课,我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体验中识字,这样不仅降低了识字难度,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播放动画视频。
2.“金木水火土”五个动画小人自我介绍:我们五个兄弟叫“五行”,古代的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我们五个兄弟变化产生的,自然界的一切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1.学生仔细观察五个动画小人身上的字(金、木、水、火、土),试着读一读。
2.学生认真观看动画视频,知道“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古人认为它们和自然万物有关系。
1.看图读字。
金 木
水 火 土
二、借助动画,诵读韵文(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
2.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听范读。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赛读活动,比一比谁读得更流畅,读得更准确,如果能读出节奏感就更棒了。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赛读活动。师生针对学生读得好的地方进行点评和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对韵歌,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再读几次。
2.学生认真倾听,看一看刚才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哪些字音读得不准。
3.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自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听一听怎样读出节奏感。
4.每个小组选代表参加比赛,倾听的同学要学习同伴读得好的地方。
2.读一读,圈出本课的7个生字。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3.照样子说一说。
天地 天对地
上下 ____对____
日月 ____对____
今古 ____对____
三、借助动画,集中识字(用时:10分钟)
1.播放动画(全文中7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闪烁),教师引出认字活动,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生字。
2.游戏巩固(动画中金娃手拿7个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7个生字。
3.游戏扩词。(动画中木娃要求小朋友们为7个生字伙伴找词语朋友)
1.学生仔细观察动画中闪烁的“一、二、三、四、五、上、下”七个字,大声读出字音,如果自己读不准,就听同学读。
2.学生认真看清金娃手中的字卡,大声读出字音。如果遇到问题,本组同学要主动帮助同伴认读。
3.小组选择喜欢的生字,开火车扩词,尽量说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词语。
4.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认识的词语最多。
一干二净 三心二意
一来二去 三三两两
四、借助动画,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播放动画(动画中水娃推出田字格图片,为大家介绍田字格各部分名称)。
2.播放动画(动画中火娃集中出示“一、二、三”),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生字的共同点。
3.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三个生字,看一看每个生字的“横”分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5.播放动画(动画中火娃书写“上”字),引导学生找出“上”字中新的笔画。
6.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并完成书后练习。
1.学生认真观察,知道田字格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又分成四个小格,分别是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2.学生认真观察,知道“一、二、三”都是由“横”组成的,书空练写“一”。
3.学生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说一说“一、二、三”的“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练习书空。
4.学生认真观看老师范写的每一笔,在书中田字格中完成“一、二、三”的书写。
5.学生认真观察“上”字,知道“上”字中出现了新的笔画“竖”,并书空练写。
6.学生观察之后知道“上”第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自主练写。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2
教材分析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它是在第一课《天地人》的基础上,继续认识“金木水火土”五个高频字,理解所代表的具体自然事物。课文既有对第一课“天地”认识的扩充,又有新知识点的延伸--写字,学“一”的偏旁,掌握从下到下的写字顺序。
学情分析
本课的生字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有过一些接触,如何保持学生识字的兴趣,理解“金木水火土”,认识田字格,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就成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知道“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3.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正朗读课文。
2.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感知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知金木水火土是我国古人对自然的认识。
2.培养爱学乐学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难点
1.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导入到课文的学习,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多识巧学,循序渐进,提高识字效率。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
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
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2.识田字格,学写汉字。教学难点:
1.读准“
三、四、上”的字音。
2.学习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三、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体验中识字,以降低识字难度,更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是学生步入小学后第一次书写生字,可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顺边学写,或用有趣的小儿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字并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朗读指导时,可通过师示范帮助学生体会韵诗的韵律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识字第一课的生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认识一些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第二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韵文,识记生字
1.今天的生字宝宝藏在一首韵文中,看看图,自己尝试读读韵文。
出示读书要求: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谣》:身坐正,脚放平。左手轻轻压,右手慢慢点,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3.引导学生在韵文中圈出这课7个生字。师:圈完生字你发现什么? 生:前五个是数字,后两个是反义词。
4.游戏: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比谁找的多。
5.生字宝宝送回韵文中,再读韵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在自主探究、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总结,能促进学生学法的习得。
(三)学习韵文,拓展识字
1.指读韵文,想想韵文什么意思?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根据学生质疑,学习韵文。
(1)出示“金木水火土”的图片。老师讲述神话故事:传说天地未分之时,是一种被称为混沌的状态,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昼夜寒暑,没有风雨雷电,没有草木山川人禽虫兽,这时候一股灵气在里面盘结运行,才生出五行,也才有了盘古开天辟地。
(2)这首诗还很特别,是一首对子歌。师简单介绍对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古时候的孩子每天上学必做的功课。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一二三四五”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天地”对应的是“日月”;“上下”对应的是“今古”。
3.结合板书,师生互动背诵韵文。
4.复习会认字。生字宝宝从韵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这些汉字吗?想一想,自己试着读一读。
5.小伙伴互相读一读,你指我读。
6.出示含有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一清二白、一石二鸟、一干二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七上八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质疑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这样的教学更有实效。
(四)认识田字格,学写生字
过渡:生字宝宝也有自己的家,它的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田字格。有了它,我们就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1.轻轻把书翻到语文书第8页,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拍手唱唱田字格歌谣: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2.学写“一、二、三、上”。
(1)分三步观察生字,同时认识笔画“横、竖”。
首先,观察生字笔顺。然后,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占格。最后,观察每个字的特点,例如横、竖的长短和布局。
(2)师范写每个生字。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书写,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在本环节采用分步观察、自主探究、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使学生扎实掌握生字学习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2.出示古诗:郑板桥的《咏雪诗》。学生诵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以后可以找一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4
《比尾巴》是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知识的儿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感受成功的喜悦,本导学案创设了各种情境,将了解比赛内容、比赛选手、比赛项目、评选比赛结果等活动贯穿整堂课,通过不同形式的识字、朗读,感悟文章的意蕴,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小动物的兴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请学生猜一猜它们在干什么。
3.引出课题,指导读课题。
4.随机指导识字。认识新偏旁:尸字旁。
5.多媒体课件演示“比”字的字理。
1.自由发言,简单介绍喜欢的小动物。
2.观看图片,说出动物的名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这六种小动物。
3.齐读课题。注意“巴”读轻声。
4.学生识记“尾、巴”两个生字。
预设:
尾:加一加的方法。半包围结构。
巴:数笔画的方法。独体字。
5.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比”字的意思。
1.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口头扩词。
巴:( ) ( )
比:( ) ( )
尾:( ) ( )
二、快乐识字,游戏巩固(用时:13分钟)
1.谈话创设情境,请学生当这场比赛的裁判。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物名称,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读好轻声。
(2)去掉拼音指读。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的样子。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组织学生小组内自学生字,识记字形。
5.创设游戏情境,指导识字。
(1)摘果子:把认识的果子摘下来,说一说识记的方法,并扩词。
①指导认识新偏旁“八”“扌”。
指导学生做动作体会提手旁表示的意思。
②用不同的识记方法识记生字:“公”“把”“谁”“最”。
③指导学生根据多音字“把”的不同读音扩词。
(2)听音拍卡:看,哪个生字宝宝在和我们捉迷藏?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思考生字特点,快速地找到符合要求的生字卡片。
(3)指导学生完成生字接龙游戏。开火车读生字。
1.借助画面认读“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这六种小动物的名称。
2.仔细观察画面,认读词语。
(1)读读拼音,把参赛选手的名字读正确。注意“猴子、鸭子、兔子”中的“子”读轻声。
把难读的名字多读几遍。注意“松鼠”的前一个字是平舌音,后一个字是翘舌音。
(2)去掉拼音再认读。
3.仔细观察画面,说出动物尾巴的特点。借助画面认读“谁、长、短、一把伞”等词语。
4.小组内合作识记生字。
(1)先自己识记,再和小伙伴说一说自己识字的方法。
(2)找出生字卡片和小伙伴一起认读。
5.参加游戏向大家汇报学习成果。
(1)做摘果子游戏,识记新偏旁和带有新偏旁的生字。
①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偏旁,读准偏旁的名称,观察新偏旁的特点,认真识记。
八:读作八字头。扌:读作提手旁。
猜一猜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做动作体会提手旁表示的意思。
②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公”“把”“谁”“最”。
学生用“找反义词、看图、找实物”等方法识记其他生字,体会合体字的特点。用比较物体的方法学习“长”。看图识记“兔、伞”。
③给多音字扩词。
预设:把,bǎ一把、把手、火把
bà刀把、把子
(2)做听音拍卡游戏。
预设:①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②找出反义词。 ③找出多音字。
④找出上下结构的字。
⑤找出独体字。
(3)生字接龙。
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给生字扩词。
3.请选择正确的字音在下面画“____”。
猴子(hóuzi hóuzǐ)
鸭子(yāzǐ yāzi)
兔子(tùzi tùzǐ)
松鼠(sōnɡshǔshōnɡshǔ)
4.读一读,连一连。
长 wěi
尾 ɡōnɡ
公 chánɡ
最 duǎn
短 bā
巴 zuì
5.找到反义词连一连。
短 前 黑 左
右 长 后 白
三、语境识字,读中感悟(用时:10分钟)
1.回文识字: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送字宝宝回家。
2.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
(1)指导读通顺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注意听学生发音,适时指点。
3.指导学生观察标点,发现问句和答句的不同。
4.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读给小伙伴听并互相评一评。
5.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和第3小节,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6.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导学:能让它们手拉手成为朋友吗?
7.组织学生以做对口令游戏的形式练读问句和答句。
8.引导学生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共有几个小节?都写了什么?
9.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导说话。
1.自由读课文,一节一节地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音。
2.学生自由读、个人汇报读、各小组自选方式读。
3.一名学生读课文,大家看屏幕边听边观察课件中标点的变化(“?”闪动变红,“。”闪动变蓝)。
4.打开书分别找找带有“?”和“。”的句子,自己读读,再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5.在读书、评价中感悟文中带问号的句子。
(1)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要将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
(3)要读好轻声。
6.读词语卡片: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长、短、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1)小组内找词语朋友。
(2)一组同学到前面找词语朋友。
7.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体会问句和答句的特点。
预设:
生1问:谁的尾巴长?
生2答:猴子的尾巴长。
…………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9.练习说话。 6.照样子,选一选,填一填,读一读。
①最 ②长 ③伞 ④弯
⑤短 ⑥扁
猴子的尾巴( )。
兔子的尾巴( )。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 )。
公鸡的尾巴( )。
鸭子的尾巴( )。
孔雀的尾巴( )好看。
7.请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尾巴的事。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12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比、长”,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多媒体课件演示“比、长”的笔顺,强调“比”的第三笔是“撇”,“长”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横”。
3.多媒体演示“巴、把”的笔顺,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指名说笔顺。
4.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复习“竖弯钩”的写法,指导“提手旁”的写法。提示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5.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6.组织学生评议书写情况。
7.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1.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情况,学习新笔画“竖提”。跟同桌说一说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并根据老师的指导书写。
预设:“竖提”这个笔画一笔写成,这一“提”要向右写。
3.学生认真观察,边书写边说一说笔顺。注意:“巴”第三笔是横。
4.学生认真观察后书写,写后对照。书写“把”的时候左部的“提手旁”写得要高于右面的“巴”字,注意左右两部分要协调。
5.生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
6.在小组内展示自己书写的字,互相评议并改进书写。
7.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查找有关它们尾巴的资料。
8.请把下面的字一笔一笔地写下来。
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给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复习生字(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游戏:找尾巴。
2.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并复习生字。
3.导入新课。
1.了解游戏内容,认读小动物的名称。
2.根据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连线,并用下面句式说一说:“______的尾巴______”。
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用时:15分钟)
(一)多媒体课件分组出示图片。
导学:小动物们共分两组进行比尾巴,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担任评委。
1.讲明小组学习要求。做好分工,做好记录。
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比的结果是什么?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二)组织学生学习第1、2小节。
1.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引导学习第1小节。
(1)导问:第一组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3)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4)出示第1小节。(指名读)
(5)评价并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2.指导学生图文结合,读第2小节内容。
(1)指导学生观察这三只动物的尾巴是怎样的。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2小节的内容。
(3)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赛的结果。进行说话练习。
(4)根据学生的质疑,适当介绍松鼠尾巴的资料。
3.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读第1、2小节。
(三)学习第3、4小节。
1.组织学生汇报,相机点拨。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比赛的项目:弯、扁、最好看。
(2)出示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指导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赛的结果和自己的体会。
(4)组织学生讨论。
2.指导学生和同桌读读第3、4小节。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指导朗读“孔雀的尾巴最好看”,着重指导读好“最”字。
4.同桌对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读好第3、4小节。
(一)学生分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小组。
1.明确学习要求。
2.明确学习任务。
3.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分工,按学习卡的活动提示,完成学习任务。
(2)组内交流。和旁边的伙伴讨论该怎么评,并说出理由。
(二)汇报第1、2小节的学习情况。
1.学习第1小节。
(1)派代表汇报:说一说它们的比赛项目。
预设:比赛的项目是比尾巴的长、短、像一把伞。
(2)学生进行汇报,互相评议。
(3)学生练习说问句。
(4)有感情地读第1小节。
(5)学生交流怎样读好问句,并进行评价。
2.学习第2小节。
(1)观察图片,交流这三只动物的尾巴是怎样的。
(2)汇报:
预设:
①学生用“参加比尾巴的有……和……”和“……和……参加了这次比尾巴”这两种句式说话。
②学生用“我认为____的尾巴____,因为____”的句式说话。
(3)学生说一说比赛的结果。进行说话练习。
(4)学生提出疑问:
预设: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伞?
3.学生分组合作,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读第1、2小节。
(三)汇报第3、4小节的学习成果。
1.说一说第二场比赛的项目。
(1)汇报比赛项目。
预设:比赛的项目是比尾巴的弯、扁、最好看。
(2)说一说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特点。
画一画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形状。
(3)学生用“我认为____的尾巴______,因为______”的句式说话。
(4)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预设: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五彩的大扇子;公鸡的尾巴弯弯的,也有色彩,但没有孔雀的尾巴美;鸭子的尾巴扁扁的,也不美。
2.同桌互读,一人读问句,一人读答句。
3.读好“最”字;并用“最”字练习说话。
4.看课件,合作读,注意问句和答句语气的不同。
11.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12.连一连。
猴子的尾巴 像一把伞
兔子的尾巴 长
松鼠的尾巴 短
13.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14.连一连。
公鸡的尾巴 扁
孔雀的尾巴 最好看
鸭子的尾巴 弯
15.根据课文图片说一说。
孔雀的尾巴颜色真多啊,有____,有____,有____,还有____。
三、公布结果,诵读全文(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公布比赛的结果。
2.出示六个评选项目:“长、短、好像一把伞、扁、弯、最好看”放在黑板的下面,请学生再次认读。
3.请学生公布比赛结果。指名在黑板上的比赛项目下贴上写有动物名称的字卡。
4.给动物颁奖。
(1)全班分男女生读问句和答句。
(2)出示用尾巴制作成的生字卡片给动物颁奖。
(3)指导学生画出其他小动物的尾巴。
①指导学生看图认动物,并相机出示动物的名称。
②指导学生根据动物尾巴的特点进行画画。
③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5.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全文,尝试背诵全文。
1.看课件,回顾两组比赛的评选项目。
2.自由认读字卡。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3.找到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领全班同学读一读,并贴到相对应的比赛项目下面。
(1)边贴边用“______的尾巴______”这个句式说话。
(2)其他同学评议,贴得对不对,说得对不对。
4.完成颁奖活动。
(1)通过卡片提示分组读课文。
(2)通过颁奖,检查了生字的认读能力。
(3)图文对照,依次按小动物尾巴的特点画出小动物的尾巴。
①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复习已学的生字。
②说一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主要特点并画一画。
预设:牛的尾巴又细又长,马的尾巴像人的长发。
③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看一看,夸夸别人的画。
5.读全文,试背诵。
(1)看课件再次朗读课文:自由读,师生对读,同桌拍手读,男女对读,齐读,配上动作表演读。
(2)根据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①自由练背--部分背--齐背。
②配乐表演背诵。 16.看提示,背诵课文。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好像_____?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好像______。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最______?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最______。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展示台”,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尾巴的资料。
2.学编儿歌。
(1)利用情境图示范编儿歌:谁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件出示相关的提示。
3.布置作业:
(1)上网探密。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模仿课文,编一首儿歌。 1.学生自由交流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汉字、图片资料等。
2.学习创编儿歌。
(1)观察课件,学习句式。
(2)根据提示创编:
①燕子、鱼、蜥蜴比尾巴。谁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兔子、老鼠、大象比耳朵。
谁的耳朵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水平,自由选择作业。
17.读一读下面的资料。
(1)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飞行的时候用来掌握方向。
(2)鱼的尾巴好像船的舵,左右摇动,掌握游动方向。
(3)蜥蜴的尾巴容易断,在遇到敌害的时候,尾巴一丢,就能溜掉。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5
主备人课题1、aoe课时2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蔽夷苎Щ幔帷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蔽夷苤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3蔽夷苋鲜妒樾春河锲匆舻乃南吒瘢学习使用四线格。
学习重点:。
1、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知识链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这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电脑打字呢!
预习任务:
1、观察课文插图,看看aoe像什么?听录音试着跟着读一读。
2、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识记“a”“o”“e”(小组合作探究)
音:出示卡片,讲解范读,学生齐读后指名读。
形:这个“a”“o”“e”像什么?怎样记住它的形?
写:①认识四线格;②观察“aoe”的位置;③讲笔顺序并范写,生跟着书空;④先描写再独立写。
(二)我会读声调
教学思路(纠错栏)
知识延伸:
我学习收获了:
我来闯关:
二、我会听写a、o、e:
三、我会改错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6
设计说明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因此本导学案设计旨在通过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展开教学,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的快乐与轻松,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准备 1.拼音卡片和汉语拼音本。(学生)
2.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情境设计图。(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导入,走进单韵母(用时:5分钟)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学习拼音有哪些好处呢?
2.课件出示儿歌。
3.出示有手有脚的卡通拼音卡片,提示课题。 1.学生交流:学习拼音的好处。(能识字、能读书、能写话等。)
2.学生听老师读儿歌,练习读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3.学生和拼音宝宝ɑ、o、e打招呼。齐读ɑ、o、e。 1.我会读。
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图文对照,读准韵母ɑ(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单韵母ɑ。
(1)教师出示课文情境图,指导说话: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
(2)教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要领。
(3)教师边检查学生模仿发音情况边领读。
(4)出示多媒体动漫,指导学生记住字形:看看ɑ的形状像什么?
(5)教师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字形。
2.教师出示四个声调,讲解声调符号。
(1)指导学生明确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兄弟,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教师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ɑ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教师指导学生读ɑ的四个声调,教师指导发音,学生跟读。
4.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活动卡(一)。
1.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图上有一个女孩在唱歌ɑɑɑ。
2.学生听音,看口形,明确发音要领: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
3.学生模仿发音ɑɑɑ。全班齐读,小组练读,同桌互读,读准单韵母ɑ。
4.学生观看多媒体动漫,练习说:ɑ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
5.学生尝试编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ɑɑ”。朗读儿歌记字形。
6.学生明确: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 ”的表示第一声,标“ ”的表示第二声,标“ ”的表示第三声,标“ ”的表示第四声。学生指声调练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7.学生边做手势边读儿歌:ɑ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小组读儿歌,齐读儿歌。
8.学生小组练读,同桌互读,自由练读ɑ的四个声调: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
9.学生借助手势练读ɑ的四个声调。 2.我会说。
女孩唱歌ɑ ɑ ɑ。
张大嘴巴ɑ ɑ ɑ。
3.我会记。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 ɑ ɑ。
4.读儿歌。
汽车平走āāā,
汽车上坡ááá,
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
汽车下坡ààà。
5.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三、借助儿歌,学写韵母ɑ(用时:10分钟) 1.课间休息:欣赏歌曲。
2.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线格,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四线格,讲解四线格的各部分名称。
3.教师指导书写单韵母。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单韵母ɑ的笔顺。范写单韵母ɑ。
(2)教师巡视,并讲评学生书写情况。
1.学生边欣赏音乐边拍手。
2.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四线格的各部分名称:四线格有四根线,这四根线构成了三格。最底下的是下格,向上第二层是中格,最上面的是上格。单韵母ɑ喜欢住在中格。
3.学生练说四线格的各部分名称。
4.学生明确ɑ的写法:ɑ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写满格。
5.学生书空ɑ,练习在四线格上写3个ɑ。
6.学生根据教师讲评,正确书写3个ɑ及ɑ的四个声调。 6.我知道。
四线格有( )线,( )个格,ɑ住在( )格。
四、游戏巩固,牢记韵母ɑ(用时:7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游戏,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黑板上贴字卡ɑ、ā、á、ǎ、à。下面标好1、2、3、4、5,请小朋友听老师发音,判断是哪个韵母。可以用手指表示1、2、3、4、5。
2.教师出示拼音卡片,并抽读卡片。
3.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摘果子。
4.汽车爬山坡游戏。 1.学生明确游戏方法,并根据教师的发音出手指。
2.小组内进行游戏,一人发音或做口形,其他同学出手指。
3.学生开火车认读拼音卡片。同桌互相抽卡片认读拼音ɑ、ā、á、ǎ、à。
4.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抢摘苹果。
5.学生做汽车爬山坡游戏,边做动作边说ɑ的四声。 7.我会读。
(ā)阿姨好!
(á)啊?你说什么?
(ǎ)啊?怎么会有这种事?
(à)啊,多么可爱的小鸟!
五、归纳总结,扩展练习(用时:3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布置作业:有兴趣的同学把书上的画用上今天所学的字母讲给爸爸妈妈听。 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到的内容。
2.明确课后学习任务。 8.我来说。
今天我学习了ɑ、ā、á、ǎ、à。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3分钟)
多媒体课件出示ɑ,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母的。
2.教师用卡片出示四声符号,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各是第几声?
3.教师指导开火车认读ɑ的四个声调。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说出自己记住ɑ的方法。
(1)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ɑɑ。
(2)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ɑɑɑ。
2.学生看卡片说四声符号的名称。
3.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卡片上ɑ的四个声调。 9.我会填。
第一声标( ),
第二声标( ),
第三声标( ),
第四声标( )。
二、教学单韵母o及其四声(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单韵母o。
(1)教师出示课文情境图,指导说话: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2)教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张得比ɑ小些,上下嘴唇收拢成圆形,气从嘴里自然流出,声音响亮。
(3)教师边检查学生模仿发音情况边领读。
(4)出示多媒体动漫,指导学生记住字形:看看o的形状像什么?
(5)教师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字形。
2.教师出示o的四个声调,讲解四声发音方法。
(1)教学示范发音,引导学生看口形。
(2)教师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
3.教师指导学生读o的四个声调,教师指导发音,学生跟读。
4.教师指导书写单韵母。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o住在四线格的哪一格?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单韵母o的笔顺。范写单韵母o。
(3)教师巡视,并讲评学生书写情况。
1.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只大公鸡,清早喔喔叫。
2.学生听音,看口形,明确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张得比ɑ小些,上下嘴唇收拢成圆形,气从嘴里自然流出,声音响亮。
3.学生模仿发音o o o。全班齐读,小组练读,同桌互读,读准单韵母o。
4.学生观看多媒体动漫,练习说:o像一个圆圈。
5.学生尝试编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朗读儿歌记字形。
6.学生听音,模仿教师口形,练习读o的四个声调。
7.学生边做手势边读儿歌:o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小组读儿歌,齐读儿歌。
8.学生小组练读,同桌互读,自由练读ɑ的四个声调:公鸡平走ōōō,公鸡上坡óóó,公鸡下坡又上坡ǒǒǒ,公鸡下坡òòò。
9.学生借助手势练读o的四个声调。
10.学生观察,明确o住在四线格的中格,写的时候要碰到上下线。
11.学生自由说o的写法:o要一笔写成,从右上起笔写成半圆后继续往上写,与起笔处相接。写满格。
12.学生书空o,练习在四线格上写3个o。
13.学生根据教师讲评,正确书写3个o及o的四个声调。 10.我会说。
公鸡打鸣o o o。
圆圆嘴巴o o o。
11.我会读。
公鸡平走ōōō,
公鸡上坡óóó,
公鸡下坡又上坡ǒǒǒ,
公鸡下坡òòò。
12.我会写o的四个声调。
三、教学单韵母e及其四声(用时:12分钟) 1.课间休息。
2.课件出示单韵母e。
(1)教师出示课文情境图,指导说话: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2)教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要领: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顺口溜:扁扁嘴巴e e e。
(3)教师边检查学生模仿发音情况边领读。
(4)出示多媒体动漫,指导学生记住字形:看看e的形状像什么?
(5)教师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字形。
3.教师出示e的四个声调,讲解四声发音方法。
(1)教学示范发音,引导学生看口形。
(2)教师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
4.教师指导学生读e的四个声调,教师指导发音,学生跟读。
5.教师指导书写单韵母e。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e住在四线格的哪一格?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单韵母e的笔顺。范写单韵母e。
(3)教师巡视,并讲评学生书写情况。 1.游戏:小兔子乖乖。
2.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
3.学生听音,看口形,明确发音要领: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学生朗读顺口溜:扁扁嘴巴e e e。
4.学生模仿发音e e e。全班齐读,小组练读,同桌互读,读准单韵母e。
5.学生观看多媒体动漫,练习说:e像大白鹅在水中的倒影。
6.学生尝试编儿歌,“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朗读儿歌记字形。
7.学生听音,模仿教师口形,练习读e的四个声调。
8.学生边做手势边读儿歌:e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小组读儿歌,齐读儿歌。
9.学生小组练读,同桌互读,自由练读e的四个声调:白鹅平走ēēē,白鹅上坡ééé,白鹅下坡又上坡ěěě,白鹅下坡èèè。
10.学生借助手势练读e的四个声调。
11.学生借助儿歌,练习读e的四个声调。单韵母ē ē ē。大白鹅é é é。真恶心ě ě ě。肚子饿è è è。
12.学生观察,明确e住在四线格的中格,写的时候要碰到上下线。
13.学生自由说e的写法:e要一笔写成,从里面的“一”起笔往上,再接着写左半圆,写满格。
14.学生书空e,练习在四线格上写3个e。
15.学生根据教师讲评,正确书写3个e及e的四个声调。 13.我会说。
白鹅白鹅e e e。
扁扁嘴巴e e e。
14.我会读。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
15.我会读。
白鹅平走ēēē,
白鹅上坡ééé,
白鹅下坡又上坡ěěě,
白鹅下坡èèè。
四、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用时:7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用卡片打乱顺序读ɑ、o、e。
2.教师指导学生打乱带调单韵母卡片,开火车读。
3.猜字母。
4.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活动卡(二)。 1.学生拿出自制拼音卡片打乱顺序读单韵母ɑ、o、e。
2.全班学生开火车读打乱带调单韵母卡片。同桌互相抽读带调单韵母卡片。
3.全班学生根据提示玩猜字母游戏,小组内玩猜字母游戏。
4.学生填写学生活动卡(二),集体评议填写情况。 16.我会读。
五、总结提升,课后延伸(用时: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布置作业:利用拼音卡片回家练习读。 1.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学生课后练读ɑ、o、e的四声。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7
《日月水火》是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的第四课。这篇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造字过程,体会人类造字的智慧。学习本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现在的学生识字量很大,简单的字都会读,在学习《日月水火》这篇课文时,面对大部分学生都熟识的生字进行教学,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二、利用教学课件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教学课件、字卡来表现汉字的演变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象形识字
“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象形字”这个概念学生还是初次遇到。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分层教学。先让学生观看“日月水火”四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机会,如 “日像什么?”,“月像什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到的和看到的一致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字和图的相似处。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强烈愿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低年级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等。在教学中随时提醒学生,用及时恰当的评价鼓励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五、不足之处
1.常规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8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难点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导学流程
一、导入
上学了,你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你会数数吗?认识积木的形状吗?会看钟表吗?……这些都是你要学习的数学。打开这本书,你就会看到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噢!只要你爱动脑筋,多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当你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该是多么愉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一)、出示彩图,教学数数。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数出它们的个数吗?
(1)
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2)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一)、实物操作,感受数字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二)、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二、导疑导疏
1、游戏:火车钻山洞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
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三、导评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作业布置: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准备课——比多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
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
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导入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讲一个故事呢?
2、学生讲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
〔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二、导学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比一比: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导疑导疏
1、练习一
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导评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位置——上下前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
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导学流程
一、导入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二、导学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完成书上的填空。
3、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导疑导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在黑板上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动物头像添上鼻子,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
四、导评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
“上”
“下”
“前”
“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
五、作业布置
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位置------左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左、右”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
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难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师相机板题)
二、导学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2、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在身体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导疑导疏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导评
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位置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试表述。
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复习流程
一、第1题。
组织学生看教材第11页,或出示投影,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说一说。
二、第2题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如:从前往后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
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三、第3题
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四、第4题
1、教师出示第四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
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五、师生共同完成5、6题。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5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难点:1~5的基数意义。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导学
(一)、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7、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二)、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5、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3)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三、导疑导疏
练习p16做一做
练习三1、2、4、5
四、导评
联系生活,说说日常生活中那些事物可用1~5表示。
《比多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符号“〉”、“〈”、“=”的含义。
难点: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小猴子分水果
1、摘了这么多水果,三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让学生摆出图片学具表示数量,设疑激趣:摘了这么多的水果,到底哪一种水果比较多,哪一种水果够分,哪一种水果不够分,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3、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二、导学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1)独立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比较大小。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
(2)小组交流。
2、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3)、认识“=”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
(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猴和香蕉比、猴和梨比......)
(1)认识“>”。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引出大于号。
师: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3>2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4(3小于4)。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4、区分“>”、“<”和“=”。
5、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三、导疑导疏
1)练习使用“<”“>”书本P17做一做,练习三:3、6、7、8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四、导评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第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重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
难点:明确方向决定次序。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二、导学
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一共有几个?
如果以穿蓝裙子的阿姨排第一,再说说谁排第二,小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小组代表汇报
3、思想教育: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蓝裙子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
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导疑导疏
1、完成P20做一做
2、练习四:1、2题。
四、导评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与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重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猜猜有几颗?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糖,要奖励给今天上课最认真的同学。数一数,一共有几粒糖?(3粒)
师:现在我把糖分别放成两堆,左边里有2粒,猜一猜右边有几粒?(师:我又找出了1粒糖,现在一共有几粒糖?(4粒)
师:左边有3粒,猜一猜右边里有几粒?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和几。(板书:几和几)
二、导学
自主探索:4 的组成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
2、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
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三、导疑导疏
1、完成21页、22页的做一做。2、练习四的第3、4题。
四、导评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加法》(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难点:知道加法的意义。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出示数字卡片,读数(开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3、按顺序填数:
1()3()5。
4、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导学
1、数学王国到了,智慧爷爷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呢!你们看,是什么呀?(气球)智慧爷爷一共送来了几个气球?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数出来的)(算出来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的想法,真不错。请问:在这个算式里,3、1、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说得真好!这个符号叫什么呢?(加号)对了,加号,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像什么呀?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把3个红气球和1个黄气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加法”(板书课题)指“=”你们认识吗?他表示同样多。列式为:3+1=4。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板书:3加1等于4(齐读)你还能用不同的算式来表示吗?1+3=4。算式中1、3、4分别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其实,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交换了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
2、小朋友真棒!瞧:小精灵也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接着出现两个小精灵的图片,你又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了,请小朋友把你的加法算式写下来算一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算的是什么?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请生上台板演:1+2=3
2+1=3
算式中的2、1、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对了,像这样把红纸鹤和蓝纸鹤合起来,我们用加法计算。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一个小精灵加2个小精灵是3个小精灵。你讲的非常好,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3、举生活中的事例。
三、导疑导疏
1、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得数。1+1
3+1
2+23+22、口算题卡。
四、导评: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加法》(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交流算法过程,会用数的组成方法口算
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导学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
三、导疑导疏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
2+3=5
3+2=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四、导评
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支,右手1支,合起来是几支?用算式表示。
3、过渡: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一说,把3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1支,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二、导学
1、教师一共有3支铅笔用3表示,拿走了2支铅笔用“-2”表示,剩下1支铅笔用“=1”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
来。互相检查列式正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三、导疑导疏
1、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
4-1=3-2= 这几道题的得数吗?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指名说,怎么想的?
2、计时赛。
老师看时间,全班比赛写10道5以内加减法算式,指名报得数。
师小结:同学们做得很好,以后我们在计算2-1时,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减1等于1;计算3-2时,可以想:3可以分成2和1,3减2等于1。
四、导评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减法》(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进一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减法),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导学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一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5-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5-1”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减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减法式子,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导疑导疏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四、导评
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
《5以内加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初步直观感知加减法的联系。
3、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5以内的加减法
导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1、按数的顺序填数(学生口答)1()34()
5()()2 1;()()3()()
2、数的组成(学生口答)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的第1、3、6、8题,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全班集体评价。
2、练习五的第2、4、7题,都是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然后细心计算。点生回答,师予以纠正。
3、练习五的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版式的意思。此题主要是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同时点生上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订正。
4、练习五的第9题,送信。实际上是把算式的结果与数字相同的邮箱连起来。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4-2
5-1
4-32-1
1+1
2+1
3-23-1
2+23+14-1
1+4
2+35-2
5-35-4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0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写正确书写。
难点:理解0的含义。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导学
a、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b、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c、教学书写0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30页描红,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三、导疑导疏
1、投影出示第31页的第1题
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四、导评: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0的加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3、渗透空集的概念。
重点:0的加减法的含义,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导学流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导学
1、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4+0=4
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导疑导疏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30页的做一做,P31页的第5题(全班集体评价)
3、第31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4、第31页的第2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价。
《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初步直观感知加减法的联系。
3、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会正确、迅速地计算1~5的加减法
导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1、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数一数,比一比。
先认真数每种动物有多少只,然后进行大小比较。
让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评价,全对的予以表扬。
2、第2题:5以内各数的组成,要求人人会背,会用。
3、第3题,计算。出示加减法算式题卡。进行开火车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练习七的第1题:按顺序填数。
二、观察研讨、再次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1、教
师
活
动引入:同学们掌握得真好,火车把我们带到了一片大花园,好美啊!蝴蝶、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戏玩耍。集体交流。(青蛙主题图)练习七的第3题
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们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想知道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班级交流。小青蛙在干什么?现在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可以怎样想?列算式表示。
2、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评价。
三、联系生活、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师: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哦,到家了,老师开始点人数了。
1)1号车厢原来有4个小朋友,下车2人,帮老师想想车上还有几个人?(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2)小红看到2号车厢一开始下车4人,后来又下来1个人后车厢里就没有人了。原来2号车厢有几个人?现在2号车厢还有几个人?
3)3号车厢原来有2个女同学,2个女老师,3号车厢原来有几个女性?
四、总结巩固
1、今天你乘着火车干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完成书本练习七中的第4题,巡视辅导。
3、独立完成书本第33页的第2、3、5。
《认识图形(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导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
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
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3)
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导评。
完成练习八1、2、3、8题。《我会拼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导学流程
一、导入
活动一:摸物体,说形状。(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自由回答。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导学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1、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2、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3、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三、导疑导疏
完成练习八的4、5、6、7题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自由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四、导评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平面图,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6、7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导学流程
一、导入
按小组报数,请最后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回答你报的是几?是本组的第几个?你组共有几个小朋友?
二、导学
1、数数6、7:出示认识6和7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问图上有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多少椅子?
小结: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在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在数1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根据回答在黑板上出示6和7,让学生读6和7。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象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数量是6、7的人或物的例子,指2-4名学生说一说。
2、教学7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请一学生先拨5颗,问,再添一颗是几颗?6再添上几是7。老师再演示一遍,学生再数一遍。
2)出示写有0-7的直尺图,指导学生观察,填空:
0
3)比较5、6和7的大小
3、教学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4、老师总结?6表示6个的“6”,也表示第6个的“6”,5、教学6、7的书写,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导疑导疏
1、完成数学书40页。
2、练习九:1、2、3题。
四、导评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数字6、7。知道了6、7表示几个和第几个,及6、7的写法,这些内容大家要很好地掌握。结合实际勾起回忆,复习旧知。
《6、7的组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6、7的组成难点:掌握6、7的组成导学流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导学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1)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2)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导疑导疏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完成41页的做一做。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4、完成练习九的4、5、6、8题。
四、导评
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生活,复习旧知识。
《6和7的加减法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导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出示5颗星星,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导学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2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导疑导疏
1、练习九的第7题在田字格里写算式: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练习九的第9、10、11、12题。
3、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四、导评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6的大小。看摆放的实物图列算式。
《6和7的加减法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导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出示5颗星星,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导学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2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导疑导疏
1、练习九的第7题在田字格里写算式: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练习九的第9、10、11、12题。
3、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四、导评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6的大小。看摆放的实物图列算式。
《8和9的组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8、9的组成。
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导学流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
二、导学
1、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解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三、导疑导疏
1、P52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一:4、7、8、9。
3、完成找朋友的游戏P55页5题。
四、导评
借助学具动手拼摆,从而掌握8的组成。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从而掌握9的分解组成。
《8、9的加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及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难点: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口算
2+4=1+5=
6-1=
2+2=
3+2=4+3=
6-3=
7-2=
二、导学
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们喜欢恐龙吗?(电脑出示)
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同桌听(6只蓝恐龙,2只红恐龙)
2、看到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学生提,学生解答。(可以小组组合解决)
3、汇报结论。
4、让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请看圆片图,试着写四道算式。问: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请讲给同桌说。
三、导疑导疏
1、出示:5+3=8-3=
3+5=
8-5=
请学生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并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完成P53做一做。
3、课堂练习:练习十一的6、10、11、12、14题。
四、导评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抢答提高口算兴趣及速度。
《10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10的组成和感悟10。
难点:10的数感的建立。
导学流程
一、导入
数字娃娃在一起玩的时候发生了一段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听?(电脑播放数字娃娃故事)谁来猜猜?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导学
(一)、数数与认数
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主题图看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师:大家一起来数数。有几个小朋友,几个老师,一共有几个人。出示计数器。
(二)10以内数的顺序
1、认识数序。
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
因为9再添上1就是10,10比0一9的数都大。
你能从左向右读读,发现了数越来越大,再从右向左读读看,发现数越来越小。
2、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3、基数、序数
师:我们也来玩玩“排队”的游戏。有兴趣吗?老师这里有10张数字卡片,请拿到数字卡片的同学到前面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
(三)比较大小
1、出示点子图,数一数、比一比。
能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比大小吗?生汇报师板书
(四)学习10的组成准备了10根小棒,如果把这10根小棒分成两堆,你会分吗?那你知道有几种分法吗?请你们拿出10根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并指导)找生板演,师板书。还有不同的吗?老师准备了一首凑十歌,肯定让你们记得快。(出示凑十歌)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拍手游戏,老师拍的数和你拍的数合起来是10。
(五)学习10的写法
10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两位数,也是最小的两位数,而9是最大的一位数。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太近。举起你的右手跟着写一次。打开书本60页,把10这一行写完。
三、导疑导疏
出示火箭发射课件,先填完整,现在我们模仿一下指挥员发令,大家一起来试试。10、9、8、7、6、5、4、3、2、1、发射!3、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10可以分成两个数,10能不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
《10的加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同学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能够,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数学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同学熟练的计算10的加减法。
难点:1、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2、应用10的组成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说得数比赛
分成2大组,一组看算式说得数,另一组要认真听,看他们算得对不对.如果对了就做一个“胜利”的手势,如果不对就做“停”的手势,请一个小朋友帮他纠正.引导学生评价.(声音是否洪亮,坐姿是否端庄……)
2、出数游戏:
老师出示1个数,同学们出1个数,合起来凑成10,(贴出卡片10)
二、导学
1、多媒体演示: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小鸭在找吃的。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是多少?看到有10只鸭子。
多媒体演示:10只小鸭的画面上出现两盘鱼。
小鸭很饿,我们给它们送去两盘鱼,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
2、学生尝试操作:小朋友们想象力很丰富,小鸭到底会怎样去吃鱼呢?请你用圆片替小鸭分一分,并根据自己分的说出算式。
3、两人小组交流:请同桌两人相互说是怎样分的,怎样列式的?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怎样列式的?
多媒体演示:
6只小鸭吃左边的一盘鱼,4只鸭吃右边的一盘鱼。
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列出这几个算式的?
能根据一种分法列出4个算式。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学生每说一种分法和算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是怎样分的演示给大家看,从而逐步得出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5、客人们想知道你们是用哪种方法算加减法的?(出示:3+7=,7+3=)选1道题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把你是怎么算的说给同桌听。(抽生汇报)
三、导疑导疏
1、找朋友游戏:举卡片找得数是10的朋友
师举卡片,学生举卡片:师举9学生举1,1加9等于10
……
2、看图片列式
出示图(左边7朵花,右边3朵花)
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3.谁能举出生活中10的加减法的例子?
四、导评
用一首儿歌结束这节课。
儿歌
:一九九一好朋友,二八八二手拉手,三七七三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说数游戏和出数游戏,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连加
连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2、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
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算式接龙——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上面一道题都是加了又加,下面一道题都是减了又减;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法或者是减。
二、导学
(一)教学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
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
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
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a.说说“8-2-2”的含义。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导疑导疏
“做一做”。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四、导评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由旧知识口算习题引入,为新知做了铺垫。
《连加、连减练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的实际含义。
2、进一步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3、学会在虚线格里
规范书写连加和连减算式
重点:体会连加和连减的实际含义
难点: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导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一)算一算。
(1)10-6=
4-2=(2)4+3=7+2=
(3)9-4-3=
10-6-2=
(4)2+7+0=
4+3+2=
(二)揭示课题:基本训练。
a.进一步学习连加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吹泡泡的情景。
2、你能把刚才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3、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4、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看到的情景吗?
5、你能自己计算吗?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小结:连加计算时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第一个和第二个数的和,再加第三个数。
b.进一步学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泡泡被太阳晒爆的情景。
2、你能把刚才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3、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4、同桌合作学习并思考: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看到的情景吗?你能自己计算吗?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连减计算时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第一个和第二个数的差,再减去第三个数。
c.看图说图意,然后列算式计算。
1、第2题: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连加算式,指导书写格式。
2、连减算式的练习:
8-5-3=5-2-1
=
9-5-4=10-2-7=
10-6-2
=
8-0-6=7-2-1=6-4-0=
3、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观察图:说说横行、竖行已知几个数?要使得数是9,怎样求第三个数?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进行引导。
《加减混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导学流程
一、导入
5-2-1=
8-5-3=
9+0+1=4+3+2=
5+4+1=
6-5-1=
(一)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生: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创设情境: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
二、导学
1、学习例1
1)在黑板上逐步出示挂图,说明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说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
一道算式?请说说4、3、2
各表示什么意思?
2)学习4+3-2的计算顺序4
+
3-2=5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
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
2、学习例2出示挂图
1)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
图意,再列算式。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4-2+3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归纳 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生:连加、连减一
道
题
里
只有加
或者减,而这
道题
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
起一个名字。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三、导疑导疏
1、完成“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摆圆片,先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再拿去3个,然后又增加4个。
2)让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圆片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找朋友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
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
四、导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加减混合计算的时候,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加减混合练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
2、进一步理解十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运用加减混合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计算顺序。
导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每天早上上班老师要坐车,在车上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咱们一起来说说吧。
一辆车上坐了4人,先上了3个人,又上了2人,现在有几人?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第3题,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并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做完后,集体订正。
2.口算下面各题。
2+3-1=
3+4-2=6+4-9=5+4-3=
9-1+2=
9-3+4=9-4+3=8-6+7=
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计算方法,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2.综合练习
(1)第5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完后学生生描述动画的意思,并独立列算式计算。(生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汇报)
3.提高练习
第4题练习,将横行竖行的数相加,各得多少?小组交流如何列算式并计算。做完后全部班汇报。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自主检测
2、做题游戏。
⑴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图。
⑵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2
+4
+3
8-6+4
+2
+57+2-3
+5
+3
1+4-5
+7
+2
8-1
-3+6
-7+3
2+6
-6+5
+3-8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表现怎么样?创设生活中最常见的坐车情境,从而复习加减混合方面的知识。
《整理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使学生熟练计算。
难点:学会自己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方法。
导学流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导学
1、猜一猜。
出示第1题
主题图。
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三、导疑导疏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
怎么排列比较好?(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师: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四、导评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帮智慧爷爷解决了难题,我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1-20各数的认识(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重点: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10枝铅笔)
2、猜一猜,有几枝?
3、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
4、教师拿出铅笔一支一支带领小朋友数,刚好10支,然后拿出橡皮筋将10支铅笔捆在一起。指着一捆铅笔问:这是几个十?几个一?(10个)
二、导学
1、(多媒体课件展示刚才的过程)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①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
②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③看着这一捆小棒,自己轻声地说,全班齐说。
2、认识12。
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拿出12根小棒?
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2根呢?
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
教师范读12(十二),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12。
3、摆小棒认识15和19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小棒,让小朋友自己体验他们的组成,先可以自由发言,说说是十几,为什么?
4、课件展示:“智慧爷爷”现身,“()个十和()个一合在一起是()”
5、(课件出示直尺图)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
⑴放到投影上放大,0~10。
⑵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是()。顺数、倒数。
⑶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如:比11大1的数是12。
18的邻居有19和20。15的前面是(),后面是()。
6、揭题:11~20各数的认识。
三、导疑导疏
1、在生活中,你在哪儿里见过或用过这些数?(课件出示)
2、1年12个月,整体认读音节16个。
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一盆水彩笔12色,今天是10月20日十字路口红绿灯20、19、18。
《11-20各数的认识(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
理解数位的概念
难点: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导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1、拍手数数,数20以内的数。
2、○1、从1数到20;
3、○2、从19数到6;
4、说出下列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13、10、17、19、20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先看清题意,再圈出10只,然后接着数。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让生理解一双鞋与一只鞋的意思。
3、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按1~20的顺序连线。
4、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看图写数。
5、完成练习十七第10题:先要数数,然后再接题意圈数,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三、动手动脑用数学。
1、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用“小棒”摆出下面的数
1113161820
学生独立摆,然后点生回答11你是怎样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还可以怎样摆呢?哪种方法摆得快?
2、完成练习十七的第6题:找出数学书的第7、12、18、20页。
四、作业
练习十七:8、9、11、12题。
《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掌握各部分名称。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口算。
7+3
6+48-4
0+59+1
8+210-75+4
9+0
6-64-43+6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3)10和4组成的数是()。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二、导学
1、教学例5。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
教师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3)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4)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教师板书:13-3=13-10=教师提问:怎样算?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6。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教师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三、导疑导疏
1、做课本7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
(1)做第1题。指名让学生看左上图,说出图意,再把左边的算式填完整。再指名让学生看右上图,说出图意,再把算式写完整。
(2)做第2、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做完集体订正,再说说怎样想。
《十几加、减一位数练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重点: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完成第80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完成第80页的第4题。
《认识钟表(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导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导学
(一)认识钟面:
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1)钟面上有数字。
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
(出示一个只有3、6、9、12四个数字的钟)像这个钟上只有4个数字,没写数字的地方你知道是几吗?
指着没写数字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是数字几。
(2)钟面上有针。
引导:你的钟面上有几根针?老师的钟上有几根针?这根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小手比画一下。
说明:其实屏幕上这两根针也是按同样的方向走,只是它们走得慢一些,看上去好象不在动。
引导:比较一下这两根针。在同一个钟面上长的针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同桌互相在学具钟上指一下)
(3)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格子。
说明:这些格子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来看时间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学到。
(二)认识整时:
1、观察贴出的钟面,提问: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7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
2、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
3、归纳总结。
仔细观察一个这几个钟面,你发现1时、5时、11时,还有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特点?时针呢?
4、“想想做做”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话:这三幅图上分别是几时了?小朋友在做什么?
5、“想想做做”1。让学生自由说说你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的?
(三)认识大约几时。
1、贴出例2的两个自制钟面。如下图:观察一下,这两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
2、汇报交流: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
第一个钟:7时不到一点第二个钟:7时刚过一点
3、小结: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
三、导疑导疏
1、拨一拨。
2、画一画。
四、导评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认识钟表(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复习钟面,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相关知识。
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复习看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重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
难点:让学生理解大约几时。
导学流程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然后完成练习十九第1、2题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3时9:006时)
然后完成练习十九的第5题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结合87页6题说说你一天中的这些时间在干什么?
师归纳:一天里时针要走两圈,有上午的8时,然后到了中午、下午、傍晚,又有了晚上的8时。想想,冬冬的日记上还应该补充一些什么?在下课后把它完成。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1、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6题。
《9加几
(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
课件、小棒、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
导学流程
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10+8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导学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二)教学例1: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归纳:
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导疑导疏
1、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
比如:“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四、导评
1、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2+9=
5+9=
7+9=
8+9=
9+2=
9+5=9+7=9+8=
3、巩固加法交换律:
五、作业
1、摆一摆,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2、直接写得数。(“做一做”第2、3题)
《9加几(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重点: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难点: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具
课件、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P90T1
(1)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①感觉有多少人?
(2)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0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2、出示P90T3
①学生独立口算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0T4
(1)出示第一幅图
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②生独立列式计算③交流算法
④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⑤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出示P90T5,先弄清题意,再填“><=”。
《8、7、6加几(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一、导入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一玩,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8+2+5=
7+3+4=
8+2+6=
7+3+9=
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7、6加几。
二、导学
(1)例2。从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第91页主题图:学生提问。
学生围绕8加5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8+4=
7+6=6+5=
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练习91页做一做1题。
(4).“试一试”例3
教师出示8+9=()
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计算8+9呢?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交流。
你认为那种方法好?仔细观察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我们以前用过的。
提示:在今后计算如果遇到小数加大数,我们可以给它倒过来计算,如3+9=9+34+8=8+4
三.导疑导疏
完成第91页做一做
(2)2—3题:给予有困难的同学一定的帮助,集体订正
完成92页做一做1、2题。
《8、7、6加几(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难点: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导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6+78+6
9+38+89+89+78+46+8
6+87+49+4
8+58+77+95+75+88+22、练习二十一第5题
8+77+8
8+66+58+9
7+77+67+4
7+9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让学生讲图意,问:右边有多少个△?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左边有8个△,一共有15个△,求右边有多少△?教师板书:8+□=15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出示猴子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
一些猴子、鹿、小鸟。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吗?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原来有只猴子,又跑来猴子。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7+4=11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说一说你7+4=11你是怎样想的?
把4分成3和1,7加3等于10,10加1等于11.一共有11只猴子。
还可以怎样想呢?把7分成6和1,4加6等于10,10加1等于11.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三、用数学(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采用上车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只有把算式的结果与车号一样,就可以上车。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题。
五、课堂练习:练习二十一的2、4、7、9、10。
《5、4、3、2加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口算练习:9+59+38+5
8+3
6+58+9
9+49+2
8+4
7+5
7+88+6
(1)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
二、导学
1、出示例4
5+7=?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生: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想7+5=12,所以5+7=12.(板书)
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4)小组合作,探究5+8、4+8、3+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5加几有:5+6
5+7
5+8
8+9 4加几有:4+7
4+8
4+9
3加几有:3+8
3+92加几有:2+9
三、导疑导疏
1、做第95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
(1)第1题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7+5=9+5= 5+7=5+9=
(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9+4=
8+3=
9+2=4+9=
3+8=
2+9=
通过观察方法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2、数学游戏:转盘出示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加法。学生开火车进行。
四、导评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练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熟练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口算
10-3
8+49-1
9-8
8+215+38+86+7
2+9
8+77+55+6
3+9
11-1
9+68+69+82、()里应填什么数?
(1)
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
-------------------
-------------------
-------------------
3、练习
9+()=13
8+()=15
12-()=2
()+7=14()+()=12
()+()=194、填空 9+7=()
想:()+()=()
()+()=()
二、导学
1、出示例6
看主题图
(1)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
抽生说图意。
(3)明白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图意。
(5)学生独立列式。
(6)抽生演示解答。
2、出示主题图:98页做一做
(1)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图意。
(3)学生独立列式。
三、导疑导疏
指导学生一起完成100页5题和6题。过程同上,重点让学生多说。
四、作业:
1、同桌互相说一说8题题意,并列式解答。
2、完成第7题。
3、独立完成思考题。
《总复习20以内的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2、培养学生数数、读、写和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的能力。
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的区别。
导学流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4.学生做教材第107页的第2题。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
1.出示教材第107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1、填数
__
___
___7___
____
9___
____
____12____
20___
___
___16___
________12___
____
《总复习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师生共同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熟练掌握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20以内加法(进位加)。
复习流程
一、对口令1、10以内数的组成2、口答。
6个一和1个十组成(),1个十和2个1组成()
二、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3、看图写出两加两减算式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指导练习:
1、教材第107页的第5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
(2)视算:7+5
2+9
5+87+46+62、口算下列各题。
3+2=
7+4=
5+3=
7+8=
6+6=
8+0=
9+0=
5+7=
1+6=
4+7=
4+5=
2+7=
9+4=
5+5=
1+3=
2+3=
3+3=
4+4=
6+6=
7+7=
8+8=
3、填空。
()+
=
+()=
()
=
()
+
=
+
()
=
()
=
()
=
()
=
《总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难点:掌握大约是几时与正好是几时的区别。
复习流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06页第3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09页第12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有几个?
(2)并填写在书上。
3.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3、14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
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
引导学生观察整时:
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
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
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老师拨时,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出来。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总复习用数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难点:根据情境图的资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27-20
8+50+015+4
5-5
5+720+9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导学
1、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10题。
(1)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同桌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书上第108页第8题
三、导疑导疏
1、书上第109页第11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金木水火土》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金木水火土》教学建议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4
《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19
一年级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11-21
金木水火土练习题05-26
写字指导课金木水火土09-29
金木水火土优秀教案12-08
2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06-16
日月水火导学案06-30
金木集团奖金制度09-07
水火调度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