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散文(共1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散文 篇1
关键词:赏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14-2
对于南唐后主李煜生平及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学术热点,对其人及其词的综合研究,在21世纪之前,张超《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可谓叙述详备。然而对李煜单篇词作的分析鲜见综述。提到《相见欢》,大家更多的想到的是《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然则《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在李煜后期词作中也具有极高的代表性。笔者梳理了自2000年至今173篇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对该篇词作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情感表达;思想内容;艺术手法。
一、情感表达
1、赤子真情
“尼采说‘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所说:“昔人谓后主亡国后之词,乃以血写成者,言其语语真切出于肺腑也。他的词也是不为五代词的遣词造句选景所拘泥的真性情的体现。他的词,不假雕琢,形象鲜明,高度概括,率直纯真,直用赋体白描。学界认为,他后期的词,洗去了花间词的脂粉香泽,眼界大开。如这首《相见欢》,上阕写花落,“无奈”二字直白的表现了作者对林花被寒雨摧残的无可奈何;下阕由自然之景直接转入人情之苦,末尾直接一个九字长句,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江水滔滔滚滚,无穷无尽,犹如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情感宣泄如同泼墨,直抒肺腑。
在此,笔者存一点质疑,王国维先生对后主之真做了这样的评价:“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自2000年至今的十几年间,亦有不少作者赞同这种观点,即后主之所以保有赤子之心是因为他阅世浅。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性情愈真,则词作愈真。笔者认为这中间并无必然联系。江山折腰,尔虞我诈从来都是帝王宿命,要想在变幻莫测、暗流涌动的宫廷中保有一席之地,勾心斗角、长袖善舞乃是必备之技。即使是长书法善绘画、沉湎于歌舞升平的重光,也全然不会是个不谙世事、阅世甚浅的等闲之辈。至他被俘汴京,阶下为囚,这种天堂到地狱的巨大人生反差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得体会?李煜之真并非其阅世浅,而是一个词人创作的灵性与天赋,且正因其阅世深,用词用语才脱去了花间词稠词艳语的框架,词作才愈见其真。生命中有些事沉重婉转才会不可说,因沉重而婉转,因婉转不可说才回归本真,回归质朴。这首《相见欢》正是这种本真和质朴的代表之作。
2、悲情意识
《相见欢》是李煜被俘汴京后的作品。他过着失去自由、失去尊严的类似囚徒般的生活,他想东山再起,他有心复国,但他失去了原来的一切,想要复国几乎无望,只能过着“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生活,于是他叹惋“太匆匆”,他呼喊“几时重”,花开花落会勾起他对故国往事的诸多回忆,引起他对目前处境和残酷现实的莫名感伤。这种巨大打击带来的悲情意识直接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以致李煜词在后期篇篇言愁说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由花开花谢,春去匆匆联想到亡国的悲痛,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和世事变化无常的巨大反差让昔日“待踏雪蹄清夜月”的皇帝发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鸣,这种浩渺无边的悲情感,这种“愁”与“恨”所带来的凄清、空廓、深沉在其前期宫廷享乐词中是前所未有的。“意境大,感慨深,力量充沛,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是凄清,而且是悲慨,不仅是沉着,而且是郁结,成为李煜词的最显著的特征,成为李煜词的独特的风格”。
二、思想内容
1、深广的涵盖性:
以该词为例认为李煜作品具有深广的涵盖性的观点以以下为代表。
(1)石坚:《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论李煜词的自我救赎与悲剧的必然》:“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词中虽然包含了家国之恨,但又不仅仅是家国之恨,而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反省思索,继而扩大为对人类生命终极的一种思考,一种对人生的寻根问底。
(2)张昭媛:《论李煜后期词作的感情内涵》:人们一般不会去想李煜是个享尽荣华富贵的皇帝,他感叹的多是自己帝王生活的结束。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的感情理解词作,从而产生共鸣,这就使“人生长恨”远远超出了李煜自身经历的范围,而具有了普遍的意义。
(3)李侠:《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浅论李煜与赵佶其人其词》:词人由一己的家国身世之悲扩展为宇宙人生的普遍之感,这样一种深沉广阔的悲哀意识,极具普遍性,因而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感染力。论李煜后期词的情和境,一个“长”字,写出人生之恨的永无止境,绵绵不绝。词人在此虽是写自身的忧生叹世之感,但是由于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因而具有了更加广阔的时空意义,因而也就容易在读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2、佛学思想
李煜出生在一个信佛的帝王之家,本人也崇奉佛教,精通佛理。他对佛教的沉湎,以至于当宋军攻破金陵之时,他还在佛寺听经。“国家不幸诗家幸”。由帝王之尊而沦为阶下囚,国破家亡的人生经历和对佛教的痴迷,于李煜的创作无疑有着极大的影响。
学者们认为,李煜该词主要反映了佛教中的“苦观”和“空观”。佛教中谓“苦”,乃是“有生皆苦”、“无常皆是苦”。爱苦,离苦;病苦,老苦;生苦,死苦。对李后主来说,“苦”到极处,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这首小令中,李后主已从极致上体验到佛教所谓人生就是莫大之苦的“苦谛”精髓了。在“空观”方面,《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 “无常”、“无我”便是“空”。“林花”匆匆凋谢,世间的美好都是转瞬即逝,变化莫测,面对人生的大不幸,李煜也只得“无奈”叹息这泡影的虚无。endprint
三、艺术手法
1、写作手法
(1)比喻。如果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妙笔的话,那“人生长恨水长东”则堪称绝妙!“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把愁比喻成江水,虽生动但比喻的痕迹外露,使人觉得意味稍浅。而“人生长恨水长东”则丝毫没有给人比喻的感觉,喻象明确却了无痕迹,妙不可言。
(2)隐喻。认为词作中采用了隐喻手法的主要观点是:“林花谢了春红”,一开始从林花着笔,写的绝不只是林花。在本词中,从源域(林花)到目标域(美好的事物)所共有的特征为:美丽,容易消逝,为人所喜爱。“林花谢了春红”,隐喻美好的事物瞬间消逝,再次隐喻南唐顷刻衰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李煜从国主变成囚徒,从天堂跌落到人间地狱的极度悲伤。
(3)拟人。“胭脂泪”采用拟人手法,由写花转向写人,胭脂红是林花的颜色,着一“泪”字,生动写出了林花带雨的楚楚可怜,林花无泪,说她有泪乃因作者寄情于此。
2、意象。在意象方面,学者们认为,李煜词生动的意象世界,涵容了词人曲折的生活经历和心理体验,具有极强的引发联想的张力。具体到这首《相见欢》,其中的意象主要有“林花”、“春红”、“风雨”、“水”、“恨”。和前期欢快氛围的意象,如“红日”、“金炉”、“香兽”等相比,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意象无疑带有浓重的感伤情怀。
如“红”这一色彩意象。后主后期词作中,带有“红”这一色彩意象的仅此一首,且是写的“残红”,与前期的“红日”、“樱桃”相距极远,华贵欢快的“红色”消失殆尽了,这首《相见欢》可以说是作者对于他心目中“红”的一曲挽歌。生长在帝王之家的李煜对红色应该是极为熟悉乃至喜爱的。红色本身也是帝王专享的色彩,而在该词中这类色彩的丧失,也从另一个方面向读者直观的显示了作者痛失所爱之后,在目光焦点上无意识的转移。
3、唐诗化用
过去人们谈论的多是宋词点化唐诗的现象,其实说到唐诗化用,自南唐后主词就有尝试。李煜词善于化用唐人诗句,承袭了唐人诗句中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在此基础上“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既保持了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词之言长”的独有特点,同时又具有诗的自我抒情功能,昭示了词体向诗体的最初转型。
综观十四年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以下一些注意点:(1)欲读作品,先读其人。(2)意象分析是解读诗词类作品的必有手法,把握意象,推演意境,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赏析活动。(3)词作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不容忽视,读者在品评过程中产生的共鸣与反思才是该篇词作所具有的的普适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张 璋:历代词话[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散文】推荐阅读:
桃花谢了的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