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

2024-05-30

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精选9篇)

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 篇1

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

右玉县地处山西最北端,全县辖四镇、六乡一区,全县现有各类残疾人6208人,占总人口的5.5%,全县现有特困残疾人194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为2315人。八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残联指导帮助下,以及全县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县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1、加强对残疾人的调查摸底

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贫困残疾人底数和基本生活状况,对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予以分类解决,对100名耳聋患者免费配戴助听器,对780名肢残及重度截瘫患者免费发放拐杖750根,发放座便椅30个,发放轮椅25辆,为盲人发放盲杖、盲表100件。为120名低视力患者免费配戴助视器。

2、加大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

以落实《关于优先解决城乡低收入残疾人住房困难的通知》(残联发[2010]14号),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作为重点扶助对象,搞好调查摸底,对已改造的80户残疾人住房户进行了回访复查,充分利用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的时机,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条件,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服务。

3、搞好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

①加大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投入,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安置就业,辐射带动、培训服务等功能。

②搞好农村残疾人生产实用技术培训。

今年我们依托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开展以农村生产实用技术为主的各类培训,共培训残疾人达4次,800余人。

4、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

为使贫困残疾人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春节,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每年都要对特困、贫困残疾人慰问,慰问贫困残疾户120户,残疾人300余人,共发放米、面等慰问金15000余元。

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总结 篇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 篇3

富残联[2006]26号

关于做好2006残疾人扶贫统计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残联:

根据杭州市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扶贫、奔小康统计工作的通知》精神,为确保市残联年初下达的扶贫任务(富残联[2006]5号)顺利完成,结合各乡镇街道扶贫、奔小康等工作实际情况,请各地残联准确地掌握扶贫工作动态,如实填报各项数据,并于10月20日前及时上报市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

附表:

1、富阳市2006年扶持残疾人脱贫情况统计表

2、富阳市2006年扶持残疾人种养大户及个体经营户情况统计表 3、2006年残疾人小康示范家庭情况统计表

4、富阳市2006年残疾人扶贫结对情况统计表

5、富阳市2006年农村残疾人种养业人员调查统计表

富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2006年9月10日

富阳市2006年扶持残疾人脱贫情况统计表

表一

乡镇街道(盖章)

2、此表一式二份,一份上报市残联劳服所,一份留存。

填报时间:2006年月日

富阳市2006年扶持残疾人种养大户及个体经营户情况统计表

表二

2、种养业示范大户及个体经营凡有一项都必须填报。

3、该表一式二份,一份上报市残联劳服所,一份留存。填表时间:2006年月日

富阳市2006年残疾人小康示范家庭情况统计表

表三

2、此表一式二份,一份上报市残联劳服所,一份留存。

填表时间:2006年月日

富阳市2006年残疾人扶贫结对情况统计表

表四

2、此表一式二份,一份上报市残联劳服所,一份留存。

填表时间 :2006年月日

富阳市2006年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业人员调查统计表

表五

乡镇街道(盖章):单位:元

注:

1、各乡镇街道如物资扶持请折成金额填入11栏。填表人:

2、种养殖人员与种养殖业大户不得重复。

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 篇4

中 国 农 业 银 行 陕西省分行 文 件 陕 西 省残 疾 人 联 合 会

陕残联〔2006〕157号

关于印发《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扶贫办、财政局、农业银行、残联,杨凌区财政局、农业银行、残联:

为做好“十一五”期间残疾人扶贫工作,根据《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了《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

一、背景

——“十五”期间,我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政府扶贫计划,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制定实施了《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年—2010年)》,使559万残疾人得到扶持;实施中国残联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对437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受益残疾人达5262人。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依据《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年—2010年)》和《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扶助50万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残疾人基本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的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帮助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有计划的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扶持1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户进行危房改造。

三、主要措施

1、继续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年—2010年)》和《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年—2010年)》,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全面纳入各级政府扶贫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开展对贫困残疾人贫困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将农村低收入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切实纳入到整体扶贫开发扶持范围,保证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实到残疾人贫困户;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外的县(市、区),残疾人扶贫以解决温饱、稳定提高经济收入为重点,制定计划,安排资金,省上将继续安排国家康复扶贫贷款给予支持;经济较发达的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重点研究解决低收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

3、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扶助贫困残疾人的资金投入机制。省上和各市、县(市、区)财政要加大用于残疾人扶贫的资金投入,省上继续安排财政扶贫资金和国家康复扶贫贷款贴息,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康复扶贫贷款主要用于农村残疾人口发展生产,贷款实行项目管理,规范运作,应用康复扶贫贷款项目数据库进行动态监管和量化绩效考核,提高康复扶贫贷款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4、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的投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级残联要按照当地产业化要求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依托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切实搞好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残疾人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

5、继续坚持走扶贫开发的路子,各市、县残联要结合地域、产业及残疾人特点,选择并落实能够使残疾人直接受益的项目,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公司加农户”、基地扶持等扶贫方式的辐射带动作用,稳妥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到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活动,采取单位包村,领导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包户,帮助残疾人选项目、学技术,带领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解决困难,尽快提高贫困残疾人的收入。对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无法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要纳入当地的社会救助范围,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制定落实针对贫困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措施,减轻贫困残疾人负担。

6、依托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造、发展科技教育等措施,倡导针对农村残疾人的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等活动,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科技文化水平;针对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和居住的环境条件,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分层培训、实施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经营项目、资金管理培训,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的能力;根据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口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和跨区域的流动,要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转移培训的力度,合理有序引导,增加培训的针对性,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就业和服务技能。

7、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服务社职能,加强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各种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组织、帮助和指导贫困残疾人选择适当项目,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有效服务。完善基地扶贫扶持体系,研究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指导性意见,引导各地切实发挥扶贫基地示范、培训、扶持一体化的功能,使扶贫基地逐步纳入规范管理。

8、各级政府要将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给予资金支持,逐步改善其住房条件;有计划地进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危房改造工作与扶贫开发规划、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工作相结合,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9、认真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国家和省财政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补贴,各市、县政府要按规定比例匹配配套资金;乡(镇)、村委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动社会捐助,制订帮扶措施,确保项目的实施;省残联负责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监督抽查;各市残联要制定本市危房改造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负责所辖县(市、区)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县(市、区)残联在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地危房改造工作实施,制定实施办法,落实危房改造资金。

四、经费

1中央经费: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补贴。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当地扶贫开发规划,资金统筹安排;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外地区继续安排康复扶贫贷款贴息,人民银行优惠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差额,由中央财政据实补贴。

2地方经费:省和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增加对残疾人扶贫的投入,重点用于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

五、统计、检查

1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的要求,做好残疾人扶贫及危房改造项目的统计工作,进行效益分析和总体评估。

2按照中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项目数据库和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数据库的管理要求,严格运行程序,量化绩效考核,做到项目齐全、数据真实、传送及时。3加强对康复扶贫贷款的使用指导、监督、检查和对残疾人扶贫资金的审计,准确掌握残疾人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省政府残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残疾人扶贫及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中期抽查,2010年进行全面检查、总结表彰。

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 篇5

【发文字号】国办发〔2012〕1号 【颁布时间】 2012-01-03 【生效时间】 2012-01-28 【时效性】有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实施《纲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残疾人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氛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二年一月三日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残疾人家庭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十年间,通过各种方式累计扶持农村残疾人2015.7万人次,1318万名残疾人摆脱贫困,54.6万个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改善了居住条件,868万名贫困残疾人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减贫事业推进和民生改善,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解决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农村仍有2000万以上的贫困残疾人。由于残疾影响、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技能、机会不均等、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残疾人仍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所占比例较大的特困群体,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点人群。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缓解并逐步消除残疾人绝对贫困现象,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事业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增加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提升贫困残疾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农村残疾人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为重点,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全面改善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有效衔接,把落实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作为解决残疾人温饱、稳定残疾人基本生活的根本途径,把扶持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作为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根本手段,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残疾人综合素质和生产生活能力作为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状况的根本目标。

——坚持政府负责,部门落实。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切实承担起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纳入政府扶贫开发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优先配置人、财、物等资源。加强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强化落实。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中西部地区,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扶持家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稳定脱贫,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稳定解决温饱。东部地区,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受益面,加大扶持与开发力度,稳步提高残疾人家庭收入。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将农村残疾人的生存发展纳入城乡社会建设与管理范畴,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共服务政策措施向农村残疾人倾斜,促进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保障优先,到户到人。摸清残疾人中低保对象和扶贫开发对象底数,优先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措施,扶持到户到人。

——坚持产业带动,基地扶持。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发挥龙头企业和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残疾人就地就近实现就业。

——坚持社会参与,结对帮扶。动员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开发,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帮扶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坚持强化培训,提升技能。优先对残疾人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灵活性培训,逐步提高残疾人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典型示范,激励农村贫困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任务目标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农村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建立,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收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村残疾人并不断提高水平,残疾人生存有保障,生活有尊严,发展有基础。

(四)主要任务。

——到2015年,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到2020年,农村贫困残疾人普遍得到有针对性扶持,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到2015年,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农村残疾人。农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按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20年,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到2015年,普遍开展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和康复救助,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到2020年,有康复需求的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残疾预防知识得到普及,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和发展。

——到2015年,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提高巩固率。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减少农村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到2020年,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受教育状况达到当地平均教育水平。基本消除农村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发生的现象。

——到2015年,为100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和愿望的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加生产经营和就业收入,家庭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到2015年,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的落实,帮助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到2020年,农村残疾人家庭危房得到有效改善,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明显提高。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农村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框架,东部农村地区机构托养、社区日间照料、居家服务同步发展,中西部农村地区残疾人托养工作有较快发展。到2020年,农村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托养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农村残疾人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到2020年,农村残疾人普遍享有无障碍基本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

三、政策保障

(五)落实政策措施。

落实国家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措施和扶贫开发政策。将农村贫困残疾人普遍纳入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人群。对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贫困残疾人在扶持项目和扶持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落实国家和地方各项帮扶残疾人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和扶助规定,保障农村残疾人各项合法权益。

(六)加大资金投入。

中央和地方多渠道安排筹措资金,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生产和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研究推动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等扶持政策,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

(七)完善金融服务。

继续安排残疾人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提高贴息额度,加大贷款投放。金融部门要针对贫困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提高贫困残疾人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部门适当简化贷款程序,完善信贷服务政策。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信贷支持。发展针对贫困残疾人户的免抵押小额贷款产品。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为贫困残疾人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贫困村互助金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家庭发展生产提供支持。

(八)实施特别扶持。

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通过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对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补贴标准并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合理确定救助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帮助有发展生产愿望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选择合适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提供切实有效服务。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实施的重大工程中,充分照顾贫困残疾人利益,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实施过程中,切实维护贫困残疾人合法权益。各类公共资源向贫困残疾人及家庭倾斜,创造条件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四、扶持措施

(九)发挥康复扶贫贷款作用。

康复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投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家庭手工艺制作、零售商业及各类服务业项目。通过扶持项目、扶贫基地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小额到户贷款扶持残疾人开展就业创业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

(十)创新扶贫方式。

巩固“公司+农户”、“小额信贷到户到人”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推广“整村赶平均”、“一户一策滚动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残疾人扶贫典型做法。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好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通过产业带动,组织残疾人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业和家庭手工艺生产。

(十一)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政府举办或补助的面向“三农”的培训机构和项目优先培训残疾人;“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积极培训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成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专项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残疾人家庭至少一名劳动力掌握1至2门实用增收技术,强化培训后就业和创业扶持服务。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工程及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开发工程中,对符合条件且有能力的农村残疾人优先选拔和培养。

(十二)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就业岗位,有序安排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选取符合农村实际,适合残疾人从事的投资小、见效快项目,引导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家庭成员从事维修、商贸、手工艺加工、家庭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项目。扶持农村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及带动残疾人就业的农村产业龙头企业。加大在农村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力度。

(十三)实施“阳光助残扶贫”项目。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创建一批管理规范、辐射带动力强、培训效果好、能够稳定增加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的扶贫基地。实施“阳光大棚”助残项目,发挥地方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就地就近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和其他生产经营项目,有效提高家庭收入。

(十四)实施“阳光安居工程”。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农民进城落户、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给予优先安排;继续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阳光安居工程”,“十二五”期间,继续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进行补助,完善用水、用电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补贴。

(十五)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

要动员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以及领导干部、党团员与贫困残疾人家庭结对开展“帮、包、带、扶”,督促帮助落实扶贫和救助政策,选择项目,筹措资金,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经营服务,扶助贫困残疾人脱贫。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抓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落实,发挥政治优势,切实帮扶贫困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鼓励引导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参与农村助残扶贫行动中的优势和积极作用。配合妇联组织开展面向残疾妇女的各类培训,为残疾妇女提供创业资金、项目扶持,关注残疾妇女的身体健康,为残疾妇女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实施的定点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从业。通过慈善捐赠、社会募集、各界帮助等途径多渠道筹措残疾人扶贫资金。县、乡、村(社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将农村残疾人扶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纳入其中。推动建立社会帮扶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十六)提供教育、康复、托养、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残疾人教育、康复、托养、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学前康复教育和义务教育。依托乡镇、村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优先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知识普及、医疗康复、功能训练、辅具适配等个性化康复服务,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通过社会募集等多种渠道筹措托养服务资金,逐步提高托养服务的补助标准,扩大受益面。结合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残疾人文化知识学习和扫盲工作。鼓励、引导残疾人积极参加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康复身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和生产劳动能力,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大投入,引导组织农村残疾人因地制宜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健康意识,使健身活动逐步融入农村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律救助网络的工作职能,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

五、组织领导

(十七)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政府扶贫规划,分解指标,量化考核,加强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并抓好落实。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协调机制,实行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受益到人的工作机制。

有关部门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扶贫规划同步实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要指导基层党组织帮扶贫困残疾人,落实残疾人扶贫和救助政策,改善基本生活状况。要组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应保尽保。要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投入,将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统筹安排。要将支农惠农政策优先落实到有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要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中优先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住房困难。要对农村残疾人扶贫监测给予指导。要动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和加盟店铺优先安置有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优先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创业加盟。要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选择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从事“农家书屋”管理工作。要指导鼓励各商业银行开展农村残疾人扶贫信贷,创新产品,优惠利率,简化手续,提供无障碍服务。要优先为从事种植、养殖和手工艺加工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及残疾人家庭提供信贷支持。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并指导地方残联组织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十八)充分发挥残联组织作用。

各级残联作为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发挥自身作用,参与残疾人扶贫规划制定、统筹协调扶贫资金和物资分配以及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继续把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与残疾人扶贫开发相互结合,以任务促建设,以建设保任务,促进基层残疾人扶贫服务社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专职委员作用,为残疾人扶贫提供组织保障。县级残疾人就业扶贫服务机构要将各项政策措施及服务向农村延伸,依托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农村金融机构、贫困村互助社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劳动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等服务。

(十九)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

完善残疾人扶贫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审计监管,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现象,确保资金安全。

(二十)做好统计监测绩效评估。

将农村残疾人扶贫列入政府扶贫统计、监测和检查范围,完善统计报表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对残疾人贫困人口和残疾人扶贫规划执行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在规划执行中期和期末进行全面考核与绩效评估。

各省(区、市)要根据本纲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附件:《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执行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执行评估指标体系

监 测 指 标

单 位

2015年目标值

2020年目标值

1.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6900 9600 2.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比例 % 96 98

3.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保比例 %

4.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比例 % 30 80 5.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比例 % 50 90 6.农村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 %

7.农村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人数万人(次)

160

8.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和扶贫开发人数万人

1000

2000

9.康复扶贫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落实率 %

10.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人数万人

200 11.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数个

残疾人扶贫解困问题的探讨(共) 篇6

残疾人扶贫解困问题的探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却在残疾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也不是真正的小康。所以,农村残疾人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瓶颈”。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残联等11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贯彻执行国务院文件精神,探索解决好“瓶颈”问题的新途径,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当务之急。

一、××残疾人基本状况

××是一个农业大县,现有各类残疾人4.08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其中城镇残疾人4219人,农

村残疾人36593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30609人,占残疾人的75%;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10203人,占25%。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28489人,占69.8%。从家庭情况看,全县有8900多名残疾人处于贫困状态,占21.8%,其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有4100人,尚有部分劳动能力、可扶持的有4800人。这部分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城镇在1360元左右,农村在940元左右,远远低于全县人均年收入2060元的标准。人年均收入在850元以下的特困残疾人有4233人。

二、导致残疾人贫困的主要原因

第一,缺文化。据调查,全县贫困残疾人中78%左右没有接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尤其是盲人、聋哑人和智

残人中,有许多人因种种原因没有进过学堂的门槛,还是地地道道的文盲。

第二、缺技术。由于文化程度太低,难以接受新生事物,不易学到实用的新技术,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按照老一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难以摆脱贫困。

第三,缺资金。即使有时候想改变一下贫困状态,也因为没有启动资金而无法实现,只好束之高阁。

第四,缺项目。由于农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即使有的残疾人手中持有少量资金,想改变贫困状态,也因为找不到好的项目而只好观望等待。

三、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主要措施

近几年来,××人民政府先后制定

下发了《××残疾人扶贫攻坚实施计划》、《××农村税费改革后落实残疾人优惠待遇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残疾人扶贫纳入区域扶贫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使3000多名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主要做法是:

1、开展康复扶贫。把残疾人康复扶贫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县中医院为依托,成立了残疾人康复治疗中心,配合中国残联“光明第一中国行动”,积极开展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聋儿语训、精神残疾康复、假肢安装、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等多种康复活动,每年的康复费用达到8万元以上。从1990年到2004年,每年为500多名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了康复治疗或训练。将重度精神残疾人送入澧东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聋儿免费赠送助听器,使他们重新回到有声世界;为下肢

瘫痪人员赠送轮椅,基本解决了下肢残疾人行动不便的问题。

2、开展科技扶贫。广泛收集实用技术信息,无偿提供给残疾人。每年为残疾人免费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如电脑操作、盲人按摩、茶叶制作、养猪、养羊、养鸡技术等等,许多残疾人通过培训,学到了本领,掌握了谋生手段,走出了生活困境。

3、开展项目扶贫。是指以鼓励贫困残疾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他们了解市场信息,合理开发项目资源的扶贫方式。主要针对具备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而由于各种客观条件而无法脱贫的残疾人。如残疾妇女家庭,主要帮助她们发展种植业、养殖业。2004年,我县在省残联的支持下,拿出3万多元资金,购买仔猪、仔鸡和小羊等畜禽,投放到当市镇五一村、车溪乡万兴村、火连坡金山村及道

河乡白马村等地,由103名残疾妇女家庭养殖,每户年增加收入1000——1500元左右。

4、开展文化扶贫。文化扶贫就是直接以贫困主体的“人”为对象,由“扶物”向“扶人”转变。首要任务是抓好对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没有文化知识导致愚昧无知的状况。教育部门根据每个残疾学生的家庭状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学杂费减免。民政部门每年都从救灾款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资助,使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明显提高,全县在读的肢体、视力残疾少年儿童达459人,入学率93%。支持鼓励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中、高等教育,出台中专每生补助1000元、大专每生补助2000元的优惠政策,有效提高了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5、开展资金扶贫。资金扶贫属于“输血型”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缺

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 篇7

情况汇报

按照州残联《关于开展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调研工作的通知》(西残发〔2011〕33号)要求,勐腊县残联通过召开残疾人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形式,对我县2008年以来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我县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勐腊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最南端,西北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北邻普洱市江城县,东南与老挝山水相连,西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740.8公里。全县土地面积7081.2平方公里,辖7镇3乡和4个居民委员会,52个村委会,518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2.3万人,辖区居住着傣、哈尼、彝、瑶、壮、苗等13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全县共有15116名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46%,其中:城镇残疾人为246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6.3%;农村残疾人12652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3.7%。据《西双版纳州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自查评估报告(2001-2010年)》测算,我县农村贫困残疾人约5390人,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42.6%。由于我县地处边疆,受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残疾人受教育程

1、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情况。结合勐腊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实际,在州残联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在尚勇镇东洋村小组建立了第一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该村小组是一个克木人村寨,是国家扶持较少民族对象之一,全村有34户170 人,其中残疾户16户16人,占全村总户数地47%。从2009年始,林业、科技部门对该村小组扶持种植石斛,以扶持每户种植石斛100㎡的方式帮助该村小组脱贫致富并取得成功。在项目优惠政策的帮扶下,有劳动能力的11户残疾人家庭已种植了不低于100㎡的庭院式石斛棚。鉴于种植石斛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项目可操作性,州、县残联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该村小组成立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在发挥残疾人扶贫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解决多数残疾户购买种苗困难和种植面积过小的问题。目前对已种植的11户每户给予补助5000元(州残联3000元、县残联2000元),共投入扶持资金7.5万元。对往后种植石斛的残疾家庭户也同样给予补助。在2010年底第一次收割石斛时就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种植100㎡的石斛平均收益达到8000元,当年就收回了石斛种植户的投资(不计各部门的扶持补助)。在往后可收割的6年时间里,石斛产量将增加,经济效益也更加明显。同时,扶贫示范基地的示范福射作用也逐渐民发挥,在此影响带动下,我县已有40户残疾人种植了石斛。

扶贫基地存在的问题:一是石斛种植为新兴的生物产业,自食其力的残疾人给予扶持,以鼓励残疾人贷款创业、发展经济。3年来,县残联在为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共扶持35户残疾人在裁缝、畜禽养殖、盲人按摩、烤酒、蔬菜种植、饮食服务、商铺、石斛种植等方面创业发展,投入扶持资金8万余元,使一部分残疾人走上创业之路。

(四)关于县、乡残疾人服务社工作

勐腊县、乡两级残联至今还没有成立残疾人服务社,目前,各项工作都由残联部门来完成。所以,没有开展残疾人服务社此项工作。

(五)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措施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效果 勐腊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致使我县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我县以政府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把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和扶持资金投入,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方式,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2008年来,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危房改造、抗震民居工程等项目,投入资金191万元,使21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有1037人次的残疾人得到不同方式的救助,救助金额达32.6万元。每年约有250名残疾人纳入城镇低保,2300名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2600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19名重度农村残疾人

处;同时,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保障残疾人扶贫效果。

(二)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和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在扶持工作中的保障作用。各项优惠政策为切实解决残疾人温饱问题,扶持残疾人脱贫奔康提供了有效保护,因此,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和优惠政策,是开展扶助残疾人脱贫奔康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落实针对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重残专项补助金政策、“五保”供养制度及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三)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扶持工作中的帮扶作用。一是大力倡导机关城乡组织及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人困难户进行“帮、包、带、扶”活动,开展部门挂钩扶持残疾人工作,帮助残疾人发展生产、脱贫解困;二是开展青年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活动;三是围绕节日、助残日,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助残献爱心活动。

(四)积极推动,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残联在扶持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作为残疾人“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残联要在政府的领导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为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开展好各项工作。

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 篇8

各位领导、残疾人朋友们:

早上好!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携手残疾人 同步奔小康”扶持贫困残疾人,发放扶贫羊现场会,在此我代表银川市残联、银川市财政局向向一直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田镇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领取基础母羊的残疾人家庭表示良好的祝愿,“百户千羊滚动工程”是市残联“十一五”期间结合地域特点、农村产业结构等因素综合分析提出的扶贫工程,目的就是让适合开展养殖业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今年我们对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较适合发展养殖业的金凤区良田镇进行重点扶持。下面,我就今后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切实担负起扶残助残的责任和义务。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不仅遭受残疾的痛苦,生活上也比较贫困。让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家庭养殖,是解决他们就业与生存的较好途径,近几年,我们与财政共同努力,相继建立起了一批残疾人扶贫基地,实施了一批重点扶贫项目,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协助和残疾人朋友的

共同努力下,切实解决了一批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改善了生活状况。切实提高他们自身生产生活能力。为此,我们一定要将残疾就业扶贫问题纳入当地民生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规划、通盘考虑,捆绑推进,积极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支持残疾人扶贫工作。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单靠各级政府的领导重视、支持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结合每年党政机关干部下乡包点扶贫,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残疾人结对子、交朋友,开展帮、包、带、扶等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与特困残疾人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助残。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残疾这一弱势群体,增强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三、广大残疾人朋友要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贫困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外界的帮助,更主要的是靠自身的努力,希望广大残疾朋友们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克服消极情绪和心理,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健康的心态,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更好地体现人生的价值,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建和谐美好的家园。

右玉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情况 篇9

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

07年,我市残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积极把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扶贫就业、增收致富作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重点。结合我市实际,把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当作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的主抓手,不断扩大残疾人受助面,使残疾人的扶贫解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6个扶贫基地,其中省级1个,扬州市级3个,江都市级2个,直接安置残疾人近80人,带动辐射200多名残疾人脱贫致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也得到了省市残联领导考察验收的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残联牵头,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创建和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意见》,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市农工办、市财政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工商局、国税局、市残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各镇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镇长亲自负责,分管残联、民政

集资金等服务,做到产、供、销一条龙,如果残疾人承包户因各种情况而无法上缴承包款的,养殖场都能帮助减免,真正做到把实惠落到残疾人手中。目前养殖场共有残疾人11人,扶持残疾人38人,以辐射方式带动周边各村残疾人51就业人,使残疾人人均收入达到8000余元。养殖场将以每年安排15名左右残疾人就业,到2010年使扶持的所有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平均标准。

三、加强培训,促进就业,推动扶贫基地持续发展。实践使我们深知:残疾人要生存、要发展,没有技术不行,残疾人进入扶贫基地,要脱贫致富,光有热情和干劲不行,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我们认为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是推进残疾人扶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充分发挥扶贫基地资源,使各基地同时成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采取各种形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残联与各镇共同举办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后举办了水产养殖培训班、猕猴桃蔬菜种植培训班、花木盆景栽培培训班,因人施训,以岗施训,让更多渴望就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不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全年共培训残疾人408人次。

四、政策推动,资金扶持,提高基地带动辐射能力。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立,为广大残疾人通过自身劳动逐步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为了使基地尽可能地带动更多的残

上一篇:党组织会议议事原则下一篇:真谛600字精彩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