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作文高二

2024-08-24

品读经典作文高二(通用13篇)

品读经典作文高二 篇1

至此,我于《红楼梦》的认知总之是狭隘而片面的,一位喜读文学作品的朋友曾说《红楼梦》中多诗,叫人读来晦朔生隐。

其实说来,这位朋友虽知识面广泛,可碍于市侩的生长环境,不免有些愤世嫉俗。对于她的言谈,大约只可听得三分,可对我大小造成了影响,所以我长久以来规避着《红楼梦》一类的经典书籍,从未真正阅读过,便更谈不上品味。

《红楼梦》的诞生时期,位于历史的交错阶段,运用的是叫人略微难解的古白话。我喜爱鲁迅的文学,自然也喜爱他那种白话稍夹儒味的笔风,可面对真正的古白话,我是敬畏而懦弱的,离我们已略有久远的文字只有在脑中千回百转,弯弯绕绕长久才能真正理解。

理解也并不是吸收,倘要将所读真正吸纳,那又是长久的过程,这实在使人疲累。所以我选择了躲避,远远离开那些生动却令我惊惧的文字,在这软弱的躲避中,我失掉了许多与美好接触的机会。

在学校,我的班主任老师正是教授语文。他也是一位善读之人,四大名著中他最喜《三国演义》。他曾说,他已将此书通读了三遍,对于每个情节,每个人物都能给出读到的见解。

同学之中也不乏智流之辈。他们能熟流地解说书中的许多片段,与人谈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所以,上课时我最惧怕的便是谈及名著尔尔。

我不愿暴露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每当他们提及名著时,那飞扬的神采一遍遍撞击着我的神经。于是我一次次地暗下决心,要认真读过这些书籍。可每次转眼,我都会迅速将其抛诸脑后。所以,我永远一边自溺于自卑,又一遍抛却着努力。

《红楼梦》被称为当时文学的巅峰之作。这其中自然不无它的道理。即使现今我还从未真正阅读过它的原文。了其中满蕴的中华古典文学之美是可想而知的。关于人物的塑造,它无疑是万分成功的,这其中的每一个人物独独拎出,无一不是经典。

倘若我继续对它作出任何评价,大概都会显得做作、僵硬而虚假,即使是我已写下的这星点词句,都是对于文学作品评价的一概套路,缺少了许多的主观意见及真情实感。

此时此刻,即使我当真对此书的某一片段、临时抱佛脚地写下一篇评论,也还是少了意义与意境。所以我还是只写了自己关于《红楼梦》的稍许真实。

我一直在网络与作文中叫嚣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可实际却没有丝毫的作为。这实在自我相悖,或许往后,当真该对我自己的口口狂言与梦想做出真正第改变。

品读经典作文高二 篇2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创作个性无法张扬,作文效果差,如何突破“语言苍白,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应试作文教学模式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因此我希望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专题来探索一条道路,以下是第一个专题——通过经典美文提高写作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素读经典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素读”不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主要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

“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国际著名教育学博士七田真说:“‘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七田真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我们前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都是从“素读”中来的。我们当今的教材对学生来说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学校自编了三本校本教材,取名为《李子风》“风”即“风”“雅”“颂”中的意思。七、八、九年级各一本,每本编辑了三十篇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例如七年级就选入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每天早上全校学生齐读齐背。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口诵心维,日长月久,习焉不察,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日后的泛观博览,慎思笃行,人性世情的历练后,常于不经意处却已层楼更上。

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拓宽了阅读渠道。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每个班级都设立小图书馆 ( 发动学生捐书,每学期用班费购买 ),每周安排1节课时间阅读。此外,教师鼓励学生购书或到图书馆借阅或上网查询,学校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征订了《美文选粹》《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二、仿写经典美文

仿写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老师先仿写经典名篇,学生就同一题材仿写。教师写下水作文让学生写什么作文,老师先身体力行,与学生共尝写作甘苦,通过“下水文”正确认识到究竟如何去教学生写作文,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培养组织材料的写作能力,并且将作文写好。例如,针对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我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写起。我就进行了一次记叙文片段教学,我先从课文中摘录了许多经典的句子。

美文借鉴: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花一树皆寄情,我先叫学生品味下面经典句子的写法:

“桃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朱自清的《春》

“那些小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走一步再走一步》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的《繁星·春水》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放学的情景。我自己先写了一段:“仿佛等待了一个世纪般,刺耳的钟声终于响起,早已准备好下课的同学蜂拥而出。紧接着又是那首掉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在校园里回荡,我想连山上的鸟儿的耳朵都听得起茧子了吧……”学生仿写后我选择了一些优秀习作给予展示。

第二步是学生直接仿写。我们的教材里有很多经典名篇,在一次七年级作文辅导课上,我要求学生仿写《天净沙·秋思》,开始学生一点思路都没有,后来我就以学生远足为题材写了几首,例如:清风、阳光、出发。/ 山间、小路、笑骂。/ 稻穗、点头、南瓜 /山里人家 / 读书人在月下。学生马上就有了灵感,仿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后来再教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我又如法炮制,并把优秀习作在校刊《凤鸣》上给予发表。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作诗,学生又不至于死记硬背,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构建经典美文的训练体系

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

1. 举行经典美文的诗朗诵、诗歌背诵比赛。

2. 举办征文比赛,同时择优发表在校刊《凤鸣》上。

3. 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前5分钟活动,课前5分钟,由学生介绍自己新近阅读的经典美文,就人物性格、语言特色、故事情节某一方面作介绍。

4. 作读书笔记。

5. 举办活动,激发热情,举办诗歌朗诵、背诵比赛活动,养成习惯,内化素质。

品读经典快速提高作文教学法 篇3

【关键词】经典美文;素读;写作实践;知识渗透;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经典美文与作文教学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是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的弊端提出来的。这一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应试为中心,作文教学围绕着升学考试展开,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四平八稳,内容上人为设置禁区,让学生走进思想的牢笼,语言多是假话空话套话大话。学生在关乎前途命运的中考面前,战战兢兢,有的竟然冒险背几篇范文,考场照搬、照抄。不敢让心灵舞蹈,湮灭了个性,扼杀了创造。二是以课堂为中心,作文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出题目,学生应命作文。也许有的作文题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但更多的时候,学生则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却不得起门而入。最终学生只能东借西凑拼成一篇交上去以敷衍塞责。试想这样一来面壁造车造出来的东西,又有何价值可言?纵观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么独特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到明清小

说;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从古典文化到五四新文化。可以说经典美文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见证,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语言苍白,没有表现力,再也见不到经典文化中灵动的语言。特别是经历了前几年全民疯狂英语以后,很多学生的作文中竟然出现了大量的英语句子。因此我深切感到作文需要回归。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创作个性无法张扬,作文效果差,如何突破“语言苍白,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应试作文教学模式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因此我希望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专题来探索一条道路,以下是第一个专题——通过经典美文提高写作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素读经典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素读”不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主要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

“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国际著名教育学博士七田真说:“‘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七田真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 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我们前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都是从“素读”中来的。我们当今的教材对学生来说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学校自编了三本校本教材,取名为《李子风》“风”即“风”“雅”“颂”中的意思。七、八、九年级各一本,每本编辑了三十篇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例如七年级就选入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每天早上全校学生齐读齐背。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口诵心维,日长月久,习焉不察,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日后的泛观博览,慎思笃行,人性世情的历练后,常于不经意处却已层楼更上。

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拓宽了阅读渠道。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每个班级都设立小图书馆(发动学生捐书,每学期用班费购买),每周安排1节课时间阅读。此外,教师鼓励学生购书或到图书馆借阅或上网查询,学校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征订了《美文选粹》《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二、仿写经典美文

仿写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老师先仿写经典名篇,学生就同一题材仿写。教师写下水作文让学生写什么作文,老师先身体力行,与学生共尝写作甘苦,通过“下水文”正确认识到究竟如何去教学生写作文,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培养组织材料的写作能力,并且将作文写好。例如,针对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我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写起。我就进行了一次记叙文片段教学,我先从课文中摘录了许多经典的句子。

美文借鉴: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花一树皆寄情,我先叫学生品味下面经典句子的写法:

“桃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朱自清的《春》

“那些小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走一步再走一步》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的《繁星·春水》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放学的情景。我自己先写了一段:“仿佛等待了一个世纪般,刺耳的钟声终于响起,早已准备好下课的同学蜂拥而出。紧接着又是那首掉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在校园里回荡,我想连山上的鸟儿的耳朵都听得起茧子了吧……”学生仿写后我选择了一些优秀习作给予展示。

第二步是学生直接仿写。我们的教材里有很多经典名篇,在一次七年级作文辅导课上,我要求学生仿写《天净沙·秋思》,开始学生一点思路都没有,后来我就以学生远足为题材写了几首,例如:清风、阳光、出发。/山间、小路、笑骂。/稻穗、点头、南瓜/山里人家/读书人在月下。学生马上就有了灵感,仿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后来再教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我又如法炮制,并把优秀习作在校刊《凤鸣》上给予发表。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作诗,学生又不至于死记硬背,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构建经典美文的训练体系

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

1.举行经典美文的诗朗诵、诗歌背诵比赛。

2.举办征文比赛,同时择优发表在校刊《凤鸣》上。

3.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前5分钟活动,课前5分钟,由学生介绍自己新近阅读的经典美文,就人物性格、语言特色、故事情节某一方面作介绍。

4.作读书笔记。

5.举办活动,激发热情,举办诗歌朗诵、背诵比赛活动,养成习惯,内化素质。

经典美文是我们的文化瑰宝,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用经典美文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怎么做,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胡编乱造,不无病呻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语汇和合理的表达方式,不生搬硬套,不机械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以上作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种校园文化,利用经典美文编辑了三本校本课程《李子风》,我们在校刊《凤鸣》上开辟了“经典美文与作文教学”专栏,展示了经典美文展板,形成我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文学研究》.

[2]《经典美文与写作》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3]赵谦翔.为作文呼唤绿色[J].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2003(2).

[4]陈琴《素读经典》《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

[5]《叶圣陶谈中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教学》.

[6]中国语文基础教育网——语文教学研究.

品读经典作文600字 篇4

莫言回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经典作品时,用到了“历历在目”一词,可见经典作品对他个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经深深根植于他的人生和写作中,正如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所言,经典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可见,对经典的品读不仅影响着个人,还影响了写作。

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品读积累到一定程度,难免会想动笔试试。《红楼梦》中香菱学写诗,也是从读诗开始的。由此,品读经典的收益颇多。

然而,论品读经典最大的影响,还在于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的作用,经典作品作为无限的力量能够凝结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鲁迅写《呐喊》,受封建教育戕害的孔乙己,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苟且偷生的阿q,自私狭隘的知识分子方玄绰等等,一个个生动饱满的人物下,是鲁迅在呐喊,他要将“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将要闷死的熟睡的人喊醒,喊醒愚昧麻木的中国人民,让他们清醒过来,开始为自己为民族斗争。品读了经典而影响了整个民族,改变了一个时代。

品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000字 篇5

感恩首先表现在对大自然抱有感人之心。大自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想象的便利。土地、海洋丰富的物产直接供养着人类。从古到今的人们对山川、草木、大地都怀有敬畏之情,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祭祀天地,北京的天坛、地坛就是为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今天我们努力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也是对大自然的感恩。

感恩还表现在对民族报忧感恩的心。“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识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和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的始祖皇帝是中华文化和物质文明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开启了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今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现在每年都举行纪念黄帝的大典。这种纪念活动表达对民族文化创造者的感恩之情。

感恩还表现在对父母抱有感恩的心。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就是感恩。包公少年时便以孝闻名,他二十几岁中进士后外出做官,因为父母年迈不愿随他去,他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唐代诗人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晓的诗句。乌鸦反哺、落红护花、叶落归根、自然界动植物的感恩之心千百年来都被我们深情吟诵,并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感恩也表现在对国家,对社会存一颗感恩的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儿女发自内心的感恩之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普通的百姓自动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上海世博会,百万志愿者的微笑服务更表现了青年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

感恩还表现在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正是感恩精神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了敬畏自然,不忘祖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热爱祖国的良好传统。

品读经典 篇6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熏陶学生美好的心灵,营造书香氛围。我们组特制定本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阅读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外知识。

2、通过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思想与情操。

3、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写作水平。

4、通过课外阅读,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校园充满芬芳,让家庭书香四溢。

二、阅读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拟定下列必读、选读书目。

(一)必读书目

小说: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材推荐阅读)

推荐理由: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起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处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一样,对自传体小说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小说写人以叙事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与日记,格言警句等。环境描写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2、《水浒传》(教材推荐阅读)

推荐理由:

《水浒传》是一部是一部有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中国优秀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倍受文人的称赞,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有文人评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既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3、《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推荐理由:

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虽然他的小说所传达的思想不是那么丰富,但他在短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和平主义思想,可以算是他作品中最严肃、最认真的思想,是他创作中所发散出来的一束最炽热的精神火花。散文:

1、《中学生魅力阅读》

主编:方圆 石油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

本书集读、写于一体,通过读、品、悟,引导你们找到了一条从“会读”到“能写”的成功之路。“快乐赏析”对每篇美文进行品评的同时,指导你的阅读方法,提高你的阅读能力,丰富你的审美情趣,提升你的人文品位,培养你的综合能力。“开心练笔”为每篇例文精心设计了自由灵活、丰富多彩的写作训练点,既进行了作文训练,又进行了阅读的延伸和深化。

2、《精美散文读本》

主编:王景科 山东友谊出版社 推荐理由:

精美散文好比一杯清茶,很淡很淡,然而,当你以一种特有的心情去品尝时,你会发现 越品越香。精美的散文有时不是读它,而是靠读者去细细品味。在图书的海洋中,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耀着五光十色,这些光与色是任何人也遮挡不住的。尤其是那些精美的篇章,更如天上的灿烂群星,将文坛装扮得分外妖娆,令人目不暇接。这不,摆在你面前的《精美散文读本》正期待着你将她切开,让你领略其中的光与色、情与景、人与事的描摹、诉说,或许你读某些篇章的时候会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也可能是你正困惑时遇到了一位智者在对你进行劝说、开导,更可能像一杯泡好的清茶,正等待你的品味,等待你对她的评说。

(二)选读书目 小说

1、《好兵帅克》

推荐理由:

《好兵帅克》也是一部历史小说,它从内部描写了欧洲近历史上一个古老的王朝——奥匈帝国崩溃的过程,作品几乎是严格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编年顺序写的。作者以卓越的漫画式手法,准确、深刻地剖析了奥匈帝国的政府、军队、法院、警察机关以及医院、教会的反动而又虚弱的本质,我们可以看到奥匈帝国是怎样一座黑暗、残暴的监狱。这个帝国的一切残酷、肮脏、荒谬与丑恶,都没能逃脱作者那支锋利、辛辣的笔,他无情地揭露了这个庞大的帝国所施加于捷克人民的种种灾难,并塑造出帅克这个平凡又极富于机智的不朽形象。

《好兵帅克》这部小说的力量就在于此,它以生动有力,令人笑破肚皮的情节,富有说服力地告诉我们,一个不义的军队,无论它的数量上如何庞大,到头来只能失败、灭亡。

2、《热爱生命》

推荐理由:

《热爱生命》是杰克.伦敦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位淘金者,在美国北部一段生活遭遇和顽强拼搏的历程。他凭着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毅力,还有朦胧的希望,在北部荒原上奏响了一曲热爱生命的凯歌。

3、《骆驼祥子》

推荐理由:

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洋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4、《激流三部曲》

推荐理由:

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

5、《边城》 推荐理由:

整部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给人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以至于刘西渭誉之为:“一部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咀华集》)。美学家朱光潜评价道:“它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郁隐痛”,“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

6、《八十天环游地球》 推荐理由:

内容充实,也不乏幽默的内容。人物刻画十分生动形象。书中又人文和地理知识等,读起来也不难理解。总之读得然人欲罢不能。作者用了巧妙的构思塑造了福克先生和路路通的故事悬念迭起,有种特别享受,也让我们知道要以坚定的意志来克服种种困难

7、《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推荐理由: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的明珠。由于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以他们的智慧、才能创作的具有认识历史、社会,培养优良道德品质、提高艺术修养、激励斗志以及娱乐等各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另外,从科学角度来说,民间故事还给研究文化、艺术、伦理、历史、民族、民俗等人文科学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资料。

8、《爱的教育》

推荐理由: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9、《变形记》

推荐理由:

《变形记》通篇围绕着格里高利奇异而悲惨的经历展开。线索极其简单,卡夫卡却用他无与伦比的阴郁爆发力将之丰满成了一个浸透异色的故事。轻轻一挤就能看见它的流淌。

《变形记》的最大魅力当然不是情节。也有人说它的成功在于其中人物的完满鲜活,与其这么说,不如稍稍改变提法。真正带给文章生命的,是一个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罕有的概念——异化。

10、《撒哈拉的故事》

推荐理由:

三毛的用非常细腻笔法,她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去感受生活的真谛。三毛的文章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什么虚构的辉煌,有的只是自己真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现的就是真实的自己。她保持着一种乐观的积极地生活状态。她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只要你认真地去体验生活,生活也会赠予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散文

1、《文化苦旅》

推荐理由: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早期作品中的精品和代表,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细细品味。书中的秋雨先生踏着艰辛的脚步,怀着学子的心情走过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他的旅途,是为了去寻找那些失落的文明里所蕴藏的无穷无尽的文化宝藏,从书中,我们可以更深刻、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不是死了五千年的文明标本,而是活了五千年依旧跳跃着艺术旋律的生命!细细品味全书,你一定会沉醉于丰满、深刻的字里行间,震撼于深邃、动人的思想情感。

2、《千年一叹》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之“千喜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古代人类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麽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麽,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年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而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

3、《名家经典随笔选》 推荐理由: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的书页已略微泛黄了,从出版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它是我不久前故去的一位长辈留给我的一本书。在生病休养的这段时日里,再一次拿起这本尘封已久的书让我唏嘘不已,静心品读是我对他最好的怀念。

随笔是所有文学品类中最自由的一种,它不讲究刻意修饰,她把修饰让给诗,让给富于意境的散文,让给擅长刻画的小说,更多沉浸在自己的遐思或书本世界的生活中。这本书集中了经典作家的不朽之作,有的沉笃精辟,有的涉笔成题,有的娓娓忘倦,有的禅意高远,有的妙语如珠,它们曾给我带来多少惊喜快乐和晶莹滋润啊!读后让人更加正直、聪明、亲切、敏锐而不脱俗。它们让我一往情深,学会在自由与随意中俯仰人生。

4、《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选》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佳作的精选,收入了鲁迅、周作人、胡适等数十位名家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有的深遂,有的轻松;有的严肃,有的诙谐;有的凝重,有的洒脱;有的峻急,有的飘逸。青少年朋友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名篇佳作,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并随着作家的眼光走进历史、走进人生、走进作家的心灵深处,从中收获许许多多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

三、具体措施:

1、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保证30分钟以上)

2、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

3、加强阅读指导

4、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5、加强阅读交流

6、强化课外阅读的评价

7、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以《钢铁》《水浒》等长篇小说为例谈谈“名著导读”具体实施办法: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

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3周左右)

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至十五个章节。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

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最终理清整本书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

本阶段准备开展《钢铁》《水浒》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

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1.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质与量。为每个学生建立读书档案,记录规定书目阅读的进展情况,定期在班级公布。

2.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评选班级“读书之星”。

3.开展年级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初二语文组 顾亚琴

2013年9月17日

品读经典作文高二 篇7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写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散文,也是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佳作。文章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的父亲,他普通得就像一块不起眼的泥巴。但是,在家境惨淡、心境颓唐的背景下,一个爬上月台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肥胖的身影,让朱自清先生潸然泪下,也让读者为之感动。因为,这个背影折射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从这个背影中,我们看到了所有中国父亲的坚忍与宽容。但是文章所写的年代距离现在较远,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现在的孩子情感缺失,冷漠,缺乏体谅他人的能力,他们很难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以及亘古不变的亲情的魅力。

学生看完课文后,几乎都在重复这样一句话:父亲买橘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有什么可感动的?是呀,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光阴中,我们在被爱中一路走来,默默无声的父母用他们关切的眼神与呵护的动作传递着无言的爱,爱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可是,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却感受不到,就像作家毕淑敏说的,爱就像糖,吃得多了就不觉得甜了。

教师自然不能苛责学生。但是,如何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细腻文笔中看似平淡却刻骨铭心的爱,如何让学生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身边亲情的阳光地带,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今天再次教学这一课,我根据学生的现状着重从中挖掘了情感教育的因素。

一、课前,寻找生活中的背影

朱自清先生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字字饱含着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情,我们每一个人对爱的细节都不陌生。以此为切入点,我在课前请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父母等长辈关爱自己、辛勤劳作的背影,并写下感想。

生活就是一件件琐碎而平凡的小事,但恰恰就是这些小事彰显着我们的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学生拍下的是妈妈择菜的背影,妈妈买药时走出家门的背影,妈妈骑摩托车的背影,还有妈妈擦地的背影,爸爸送自己到校门口离开时回头看的背影,等等。从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学生怎样理解父母的付出呢?下面是学生写的两则感想:

(一)妈妈站在水池边,背对着我。

她拿着青菜,在水池边冲洗,冰凉的水流过她的手指,手指变得通红。冰水在她的手掌上尽情舞蹈,水花溅在四周。她难道不觉得冷吗?这一刻,水花似乎变成了母亲澄澈的爱。想想母亲为我付出了这么多,而我却只会惹她生气,让她伤心。

我似乎忘了,每天要穿的衣服为什么整齐地摆在床边;我似乎忘了,每天的早饭是谁做的;我似乎忘了,妈妈上班那么累,还要照顾我。这一切,难道我都不记得了吗?我每次都只顾自己开心,何曾想过她的感受?妈妈难道不会累不会痛吗?

妈妈,原谅不懂事的女儿吧,她懂得你的爱竟如此之晚!

(二)“你在家别动,我出去给你买药。

记住别乱动!”她手里拿着钱走向门外,我站在一旁看着她的背影。母亲并不高大,其实我比她还要高,但此时,我却觉得我这般渺小——都十六岁了,感冒了还要让四十多岁的母亲去买药。她的背影慢慢移出我的视线。

我在楼上,看着她的背影。手依旧是握拳的姿势,她有点胖,走起路来慢慢的。只见她左看看右看看,像在观察着什么。突然,她的步子加快了许多。我借助路灯,看到了她长长的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细,直至消失。

她最后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是在又一个拐角处的一个路灯下面。她背对着我,那晚风很大。她的身躯仿佛一座大山,挡在暴风前面让身后的“小草”平安无事。在我眼里她的背影不再是一个肥胖的身躯,而是一种佑护,保护着身后的“小草”,而“小草”却只能静静地看着她的背影。

平时,这些场景在学生的眼中也许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习惯性动作,从未品味过其中的含义。今天,当他们拿起相机拍摄时,当他们握住笔抒写心中的感想时,他们才细腻地感受到:原来父母为我付出了这么多。

二、课上,品味文字中的背影

课前的寻找背影活动为课上深入理解课文做了充分的铺垫。课上,引导学生品味细节,感受父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段文字成功塑造了一个家境窘迫、心境凄凉的年老的父亲吃力地穿过铁道买橘子的形象。

我和学生共同找出这一段细节描写,然后要求学生勾画词语,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显示出父亲的贫困与祖母去世后的沉痛心情,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其中蕴含着深沉的父爱。“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向左微倾”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过铁道的艰难。一个年纪大、身体肥胖的老人坚持要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去买橘子,这一定是父亲,也只有父亲才会这么做。

结合课前学生看到的、写下的父母的付出,我想他们一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三、课后,反思自己留给父母的背影

与父母朝夕相处,磕磕碰碰是免不了的,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在“自我”意识快速膨胀时极易忽略他人的感受,所以与父母发生争吵后总是强调自己的委屈,埋怨父母的不是。《背影》中朱自清说:“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他们始终无私地包容着我们的一切。所以,我给学生留的课后作业是:想一想,你和父母发生矛盾后,你是怎么做的,父母又是怎么做的?

也许是被父母的付出所感动,也许是静心思考让学生明白了什么,他们在作业本上表达了自己当初的无知、自私、愧疚的心情。

学生安子轩写道:每次和父亲吵完架,都是我摔门而去,事后才明白自己有多么强词夺理,但放不下面子去道歉。每次,吵完架的第二天我都以为父亲还在气我,可是每次等待我的都是热热的早餐和关心的话语。那时,我总是在后悔我没有先对父亲说一声“对不起”。

学生宋丹写道:天空,广阔无边,容纳万物;亲情,宛如天空,包容我们的一切。游子离家,家是永远的归宿;稚童顽皮,家是永远的乐园;少年叛逆,家是最宽容的场所。亲情是世界上最宽宏大量的感情,永远都会原谅我们、爱护我们、欢迎我们,让我们感恩亲情,感恩父母。

我对学生说:父母如此包容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任性下去呢?我告诫学生,及时行孝,别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把情感教育寓于日常教学当中,把学生的日常体验融入文本的阅读当中,学生读到的不仅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字,更是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触动心灵的人间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背影》作为语文教学的传统篇目,同时又是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一直是我课堂教学中充满挑战性的内容。我担心把这种父子深情讲得枯燥而教条,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体验这份人间真情。所以,在教学中,我竭力营造一种情感充沛的语言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生活积累中实践。

品读经典,拒绝碎片化阅读 篇8

【关键词】经典;阅读;碎片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阅读越来越多样化,我们通过电视看到更多的声光影,通过网络得到更多的资讯,甚至我们利用微博、微信随时随地的进行各式各样的阅读,表面上看,我们的阅读增加了,然而,这样碎片化的阅读对于青少年来说却是弊大于利。

网络上曾经进行过的调查显示:有七成青少年依赖手机进行数字化阅读。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这样阅读固然快捷方便,但同时却造成了人们的浅阅读,读完后可能只记得些只言片语;长久下去,这样的阅读方式会潜移默化地改变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让其养成不问为什么、不独立思考的习惯。

所以,针对青少年,我们应该多推崇经典阅读,在生活中真正静下心来读书,读纸质书,从经典著作中得到熏陶。接着我从以下几点来谈谈经典阅读的方法。

其一、背诵经典著作。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能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因此,学习语言必须从正确模仿开始,而模仿的最佳方式是背诵。

背诵方法是:“选精品、高起点”。所谓精品就是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精品如诗词选萃,如唐诗、宋词与现代新诗为重点;名著名篇选段,如《西游记》中诗词等。所谓“高起点”就是要制定背诵计划,背诵不限于初中课本的精美散文以及古诗辞赋,而是纵横古今,层层涉猎;高起点还有一层意思是,要求对所背内容有一个较深入的理解,比方诗词不但背过,还要有一定的鉴赏体悟,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认真去解读体悟。

其二、鉴赏名著。好的作品是思想的声音,振聋发聩,令人终生受益,我们的青少年应该在珍贵的青春时期多倾听思想的声音,这一切是它成就未来的基础。

名著教育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世界最重要的问题,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丰富智慧,培养能力。名著还具有很高的精神陶冶价值。教育课程可以建立在明智地利用经典著作基础之上的话,将是深入学生心田的捷径,它们从学习康德的道德律令中所得到的乐趣和感激之情将会是无限的。名著触动我们的心灵,感化并改变我们的灵魂。

我们在初中阶段根据教学大纲列出课外阅读书,制定名著阅读计划,鼓励学生购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当代文学、科学、历史等名著,目的在于供不同阅读基础,阅读倾向的同学自主选择,让学生成为鉴赏主体,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再创造能力。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提出了“空白点”的概念,即任何文学的文本都具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侧面的图式结构,其意义的实现要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以读者的感觉、知觉和经验将作品的空白点填充起来,使作品中的未确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而在阅读名著中,产生什么情趣,获得心灵的陶冶和净化。

开放的审美天地,多维的审美思维,使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倾向、阅读情趣、閱读品味,进而形成自己的审美鉴赏风格。

其三、浏览佳片。浏览佳片是洞察人生奥秘,体验情感真谛的有效方式。它令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真实和超出想象的震撼。中学生由于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无法延伸到作品的本质层面,而佳片则不仅填补了这项空白,而且给予学生想象和再创造的机会。看完名著之后,再来看相应的佳片,影片与原著与作者三者的对话将作品的魅力定格在读者心中。佳片梦再现历史现场,反应社会重大问题,蕴含深刻主题。佳片贴近人的感觉、知觉和情感体验,能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细腻的情感。

怎样欣赏佳片呢?可以写随感和讨论,而讨论是很好的形式,因为学生在观赏中已产生许多呼之欲出的感想,若适时加以组织交流,会使学生体验更深刻,思想更深刻。探索人性真谛,服务于当下人生,佳片和名著一样具有现实意义。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其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深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交互性强。碎片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或者说是时代特征。

但是,碎片化阅读本身并非就代表进步和未来。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碎片化阅读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笔者对青少年数字阅读所引发的碎片化、浅阅读增多现象感到担忧。重网络阅读、轻纸本阅读等现象影响了青少年的读书兴趣,使读书成为一种被动和强制性的行为,无法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无尽乐趣。

品读经典,提升自我 篇9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而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或如泣如诉的诗、词、赋、曲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在这样的星空下,生生不息,继承和创造着。

我们的童年,因有了品读经典便有了许多或快乐或悲伤的心情渲染我们的蓝天,幻化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哪怕岁月不饶人,我们日渐长大,那些曾经阅读过的不朽的经典书籍依然会留存心中,让我们永久地回味……

经典是永恒的,与画面共凑,将会演绎出别样的精彩。书中灵动的文字,精美的画面,让我们从中领略了中国文字的神奇魅力,感受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智慧,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升自我。

美妙、灿烂的经典,将会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魅力的经典,将在我们心里播下梦想的种子,让我们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成就美好的梦想!生命因品读经典而精彩绝伦!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尽情地阅读吧!相信你会领略其中的奥妙,吸取书中知识的哲理,从而变得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品读经典征文 篇10

了解经典,阅读经典,研究经典,实际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继承,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发扬,使我们重读历史,重新了解世间百态。我们可读《论语》,知周礼,习五艺,品味先秦的礼仪与风华,光复尧舜禹时期的辉煌;我们可读太白的古言诗,潇洒恣意,诵诗饮酒,仗剑天涯,足可见大唐的风韵气魄以及自然山水的旖旎;我们可读稼轩的词,比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别有一种战场之上刀光剑影的硬气与忧伤,把栏杆拍遍的痛楚使人不由将爱国情怀铭刻于心;明朝的小品文独抒性灵,有王维、谢灵运之遗风,不求官场闻名,但求文章机巧,大抵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殊背景......

每每沉迷于经典,我便浑然忘我,精神随风飘至那个时代,与深陷其中的英雄对视。我看见陆游为难以保全家国饱含泪水的眼睛,我看见斯嘉丽南北战争后面对艰苦境遇不羁倔强的绿眸;我看见汇集民国风华的微微一笑也倾城的林徽因的明眸......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缕风!从远古游荡至明朝游子的梦里。如此,我便能见上古的那阵罡风,汇聚着天地正气;能见那扶摇而上的大鹏,气势极致雄伟;夏雨雪,沧海桑田;我愿见陶潜,清正刚直,自由散漫;我愿见忘归的渔公,烟波江上,青蓑绿斗;我愿拂过那年大唐盛世洛阳的牡丹花,绕着南山的菊花打旋,亲吻过十里荷花;去南海之上,在微咸潮湿的水汽中见那捕鲸归来的老渔翁......

《经典品读》读后感 篇11

这本书分为了五个部分,分别是名著助读、名著选读、诗风词韵、离别情思、故事城堡。名著助读帮助我们一起探索《四大名著》中的奥妙;名著选读和我们重新感受《四大名著》和《儒林外史》中那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故事,诗风词韵和我们一起体验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离别情思告诉我们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伟大情谊,什么是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乡愁滋味,什么是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故事城堡向我们传颂了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惊人事例。

其中,《独一无二的你》最能给人以启迪。故事中的小麻雀看见孔雀比自己美,可它飞不高;老鹰比自己飞得高,可别人不敢与他为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其实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做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其实小时候的我也像故事中的小麻雀一样。当时,邻居家有一位和我岁数相邻的女孩,她长得比我美,我很羡慕。后来,我们都上学读书了,我发奋学习,超过她。此时,我领悟到世间万物有所长也有所短,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征文:品读经典,润泽生命 篇12

何谓经典?经典汇聚天地之精华,经众人的传诵、赞美而一直流传至今,其本质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挟着过往的尘土,等待着我们去品读。

经典中凝聚着民族的精华,我们可以从中品味一个时代的精神。“李杜诗学”展现了盛唐时雄奇的景象,《三国演义》挥洒了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情,《红楼梦》则用其犀利的笔触描摹了清廷时期的官府浮沉。打开一部经典,其恢弘的历史便展现在眼前,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令人回味。

经典的魅力是由其极具特色的人物所表现的。看过《阿甘正传》的人一定会被其奋斗的历程所感动。他在战争中帮助他人,冲锋陷阵;他买捕鱼船,建立自己的事业;他功成名就,却从不忘记铺施群众。阿甘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有血有泪的奋斗史,我们从中品读到真善美的真谛。看吧,那个吝啬的葛朗台,即使得到了再多的金子又如何?他的虚荣、贪婪使他丢失生命,最终在金币中死去的他还是幸福的吗?在作家有力地勾勒中,我们品读到假恶丑对人性的亵渎。生命也是如此,由真善美与假恶丑构成。品读经典,让我们在对假恶丑的抨击中走向真善美的殿堂。

作品的经典还体现为文字的经典,那一个个含蓄隽永的诗句,那一篇篇缠绵悱恻的文章,让我们深深赞叹,并想要背诵成篇,成为自己的财富。而在不知不觉的熏陶中,我们的文章已然有了韵味,有了优美,这便是经典的力量。

品读经典,是品读其精神实质,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丰富充实。一个熟读万卷书的人一定不会做出低贱之事,因为他的人格已是崇高的。把自己埋入经典之中,你会发现这个喧嚣的世界原来可以如此宁静。

然而,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孔孟儒学虽将“仁”发挥到极致,但其“中庸之道”仍未尽善尽美。真正的经典之作,经由众人的传承,而更加熠熠生辉。对经典,仅有品味并不够,更要加入革新、再创造,方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品读红色经典读后感 篇13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我拥有一对永不折断的翅膀。

《青春之歌》以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述了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我,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用心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能拥抱起完美青春。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应对层层苦难的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下,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灾难、痛苦是人生的调味剂,从不向命运低头,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辉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热情,对我们有着强大的促人奋发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伟人说过,追求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客观上的美丽往往是短暂的,就像鲜花的烂漫与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绿与枯黄,就像容颜的妩媚与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贵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尔所说:人只是一根芦苇,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高贵就在于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就会在心底凝固为永恒。林道静在党的引导下,对自我的人生进行思考,最终决定跟党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向康庄大道!在《青春之歌》中,我们跟随林道静一齐,追寻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上一篇:新春对联大全下一篇:主持人比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