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事迹材料

2024-06-15

孝心事迹材料(通用10篇)

孝心事迹材料 篇1

篇一:xxx孝心孝行事迹材料

用一颗孝心谱写大爱

——xxx县医院外一科副主任xxx孝心孝行事迹 xxx,男,38岁,xxx县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医术精湛的他是患者信赖的罗大夫;家庭和睦的他是同事朋友眼中难得的好男人;体贴厚道的他是妻子踏实依赖的那座山;孝顺细致的他是父母永远暖心窝的儿。

xxx常说的两句话一句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救活一个人就是救活一个个家庭。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从医的近二十载春秋里,挽救了数不胜数的生命。另一句就是: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天经地义。生活中,他尽心尽责,细致入微,把照顾二老的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亲朋好友无人不夸赞他是个大孝子。

诚然,随着意识的多元化发展,“孝”也开始逐渐被金钱衡量,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忙碌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老人,很多人认为“给了钱”、“买了东西”就是尽了孝道。其实这些简单的物质给予,即不能抚慰父母精神上的寂寞,也不能满足老人对亲情的渴望。而对待孝道,xxx却有自己的理解:如何真正的孝敬父母,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的了解父母,知道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我们不一定做的多,但一定要做的对。他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医校毕业后,xxx被分配到了县城,后来弟弟去了北京工作,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且兄弟俩都不在身边,他就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商量在县城买一套房子把二老接来一起住,好对老人也有个照应。于是夫妻俩省吃俭用、东拼西凑终于付了首付在县城买了一套现房,但习惯了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母亲这时却怎么劝都不来。看着又着急又心疼的他,妻子宽慰到:“老人怎么开心就怎么来吧。”但xxx想到父亲年纪大了,腿脚还不好使,干不了力气活,始终放心不下,最终决定返回村里和二老一起住,这一住就是10多年。从村里去县城单位的路来回有数十里,酷暑寒冬,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奔波,就是担心父母精神上孤寂,生活上不便,可以多回来陪二老唠唠嗑,照顾父母。大家都知道医生的工作时间没有固定性,加班加点起早摸黑是最平常的事,遇到紧急会诊更是常常半夜出发奔赴一线,而每一次出门他都“出必告、返必面”,从无例外,为的就是不让家人和二老担心,这些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前几年,老人为了让儿子儿媳工作方便一些,孙子也能够去县城上小学,母亲便主动提出去县城居住。但是住惯了平房的父亲初来时上下楼很是不便,加上没有熟悉的乡邻,孩子们上班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初来的不适,陌生的环境让老两口很是寂寞,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为此,xxx征得妻子同意后把一楼的客厅专门打了隔断,改成卧室,虽说影响了房屋格局美观,但却让二老进出十分方便。并且一遇到假期和倒休他就带二老出去旅游散散心:去秦皇岛看海,去呼伦贝尔看草原,爬泰山,登长城。每次外出回来,小区的大爷大妈们都愿意围过来听听父母外出的奇闻轶事,看看带回的风景照片,二老一下子没有了当初的陌生感,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俨然成为了小区同龄人中的小名人,听着别人夸赞儿子孝顺,别提罗老爷子多开心了。慢慢的由于业务的精进,xxx从一名普通医师成长为现在的外一科副主任,随着工作任务量的增大,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为了让老人有个寄托,生活的更充实些,他专门买了电脑,购置拼音打字教材耐心的教父母上网,丰富二老的业余生活,母亲打趣说:“老了,老了,我还学活了这新鲜玩意,成了时尚老太。”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如果说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之行是尚德,那对别人的父母尽帮助之义,就是大爱。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思想意识越来越物质的社会里,对待自己的亲人尚且感情淡薄,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无暇顾及,更何况别人的长辈子女,而xxx就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德大爱。前年3月份,姑姑的一个电话打来,说姑父身体不适,十分紧急,而姑姑家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不能赶回来。xxx二话不说,带着银行卡就赶到姑姑家,接下来的一周里,带着姑父四处求医检查,最后被确诊为食道癌。看着姑姑被突来的变故打击的不知所措,他一下子又承担起另一家的担子,一边照顾姑父,一边给表哥表妹打去安慰电话: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接下来的日子里,xxx白天上班,晚上就替换姑姑陪在姑父的床前,寸步不离。手术以后,为了节省开支,姑父执意回家休养,为了不让姑姑一个人来回跑劳累,他就每天跑五公里路去给姑父换药输液,从未间断,不是儿子却胜似儿子。

常言道: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老人需要的不一定是孝感动天的气势恢宏,也不一定是卧冰求鲤的舍身取义,仅仅就是一顿团圆饭和几句唠叨就满足了。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时,再多的后悔和弥补都于事无补了。作为一个大男人,xxx在精进业务的同时能够深切的体会父母之心,实属难得。俗话说:行孝一日容易,行孝百日难。更何况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孝心,孝行。他就是这样把孝心融化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让孝行成为了一种行为常态。这位工作中的好医生,生活中的好儿子,时时刻刻都在言传身教的为自己的儿子树立着榜样,他的孝心孝行也无时无刻的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2年5月20日篇二:孝心主要事迹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经过六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黄凤(安徽)、吴林香(重庆市)、邵帅(江苏)、龙花(湖南)、徐沁烨(浙江)、赵文龙(内蒙古)、路玉婷(四川)、高雨欣(黑龙江)、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湖北)、王芹秀(福建)11位少年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黄凤:“板车女孩”自强路

一边精心照顾家人,一边勤奋求学

下午5点,黄凤踩着放学的铃声来到五河县申集镇中学对面的新家。爸爸躺在床上,问晚饭吃什么。“晚上下面条。”黄凤边说边忙着。吃完饭,洗碗、洗衣服,她抓紧时间在晚自习前干完家务活。晚上8点50分,黄凤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给爸爸洗漱、擦身、按摩?? 早上6点钟,黄凤准时起床,为父亲、奶奶准备早餐,喂爸爸吃完饭后,赶往学校上7点半早自习。上午上完两节课后,她利用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又赶回家,给病床上的爸爸翻身。中午11点半放学,她匆匆赶到菜场买菜回家做饭。爸爸和奶奶吃完后,她胡乱扒两口饭菜又匆匆去上学了。

黄凤的新家,是两间临街商铺,是申集镇镇政府租下来给她家住的,主要是方便黄凤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家人。新家门口是简陋的灶台和半自动洗衣机,一台电视机放在木桌上。爸爸黄志仁躺在屋中央可以移动的木板床上,靠墙与爸爸的床并排摆放的是奶奶的床,黄凤的小床放在角落里。

“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现在爸爸的身体好多了,心情也好多了,手臂和大腿都可以活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黄凤笑着说。每周一三五,申集镇中学初二年级“生活小组”的同学们,都会到黄凤家里来帮助她,“他们帮我打水,扫地,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面,感觉很温暖。”黄凤说。

到上海到北京,拉着板车带父求医

1997年4月出生的黄凤,看上去比同龄孩子成熟。她说:“我没觉得我坚强,妈妈走的时候,我就哭了。”

黄凤6岁时,爸爸黄志仁颈髓严重损伤,母亲离家出走,照顾双目近乎失明的奶奶、全身瘫痪的爸爸,全落在小黄凤身上。

2008年5月,黄凤带着全家仅有的27元积蓄,用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踏上求医之旅。在好心司机的帮助下,祖孙三人终于到达了上海。从火车站到医院,黄凤推着沉重的铁板车,整整走了5天。没有钱住旅馆,全家就在天桥下栖身,但最终没能实现为爸爸治病的愿望。

2009年7月,黄凤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北京某医院能够治疗高位截瘫,就央求开车到北京办事的同乡捎带他们去。下了汽车,黄凤拿出随身携带的木板、锤子、钉子和轮子,钉出一个木板床,下面安上四个小轮子,然后拴上一条布带子,她让爸爸躺在自制的木板床上,用瘦弱的肩膀拉着父亲走上大街,去寻找能够治疗高位截瘫的医院。

黄凤拉着板车为父求医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半年时间里,爱心和关怀纷至沓来,北京武警总医院免费为黄志仁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

前不久,根据黄凤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女儿》,作为第二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展映影片在合肥举行了首映式。

心中有梦想,社会关爱助翱翔

“黄凤现在比以前开朗多了,也爱笑了,做饭、洗衣服时还唱歌呢。”黄志仁说。前阵子,申集镇中学举办歌咏比赛,评选校园十佳歌手,黄凤凭借歌曲《隐形的翅膀》获得“校园十佳歌手”的称号。

“我特别喜欢这首歌,我的‘隐形翅膀’就是每一位帮助我关心我的好心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我都没有见过,有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见过可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黄凤说。每个月,家里都会来“客人”看望她和爸爸,送来救助金、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申集镇计生部门也定期抽调医疗专业人员,帮助指导黄凤更好地护理她爸爸。

谈起未来,黄凤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身体好起来,自己要好好读书,报答每一位帮助自己的人。我以后还要带着爸爸读高中,读大学想学护理专业,希望能更好地护理病床上的爸爸。

孝心少年赵文龙主要事迹

12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虽然只有12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的责任。

来到位于少先路31号街坊的赵文龙家,家里几乎没什么电器,只有卧室里摆放的一台老式冰箱,这是为了给李英存放药品用的。李英正在整理医院的收费单,与妈妈的大床相隔一张桌子的小床是赵文龙的,床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几本书,虽然陈设简单,家里却收拾得一尘不染。李英说,每天早上,即使时间紧张,龙龙也会收拾完家,给她做好早饭再走,他自己则在学校买早点吃。

虽然家庭负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却是天真、开朗、幽默的,只要学校有什么开心事,龙龙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开怀大笑。在这样的说笑中,龙龙常常因为忘记了正在烧菜而把锅烧糊。

医生告诉李英,她的病目前无法治愈,最基本的维系就是一个星期三次透析,每次需要700元左右,每个月8000多元。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李英只得一个星期透析一次,每次透析,文龙都像丢了魂似的守在抢救室门口,李英每次都觉得心疼。但只要看她转危为安,赵文龙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马上会露出笑容,他告诉她:“妈妈,您一定要好好活着,只要您陪着我,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

赵文龙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国家还会补贴学费。“省下一分钱,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听着儿子这番言论,李英沉默了,生活让儿子过早地承担了太多的沉重,她除了支持,什么都帮不了他。每年六一,李英都会带龙龙去八一公园玩儿,有时龙龙会说:“妈妈,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将这里的游乐设施都玩儿一遍啊?”李英听了心里酸酸的,龙龙就立即转换话题安慰妈妈说:“等我工作挣钱了,咱们就好好出去玩儿一趟。”对于李英和龙龙来说,这样类似的对未来的期望已经成了他们母子俩的约定。

吴林香:逆境中她始终微笑

吴林香生于1999年,家住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孩之一; 她只有13岁,却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吴林香六岁时,她的父母离婚,从此她跟随母亲、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她的外公摔倒致使右手残疾,从此穿衣、洗脸等基本的生活,均要人帮忙;接着她的外婆患脑溢血半身不遂。母亲也紧跟着查出肺癌,已是晚期,虽动了手术,但已完全丧失劳动力,吃药、打针都得人伺候。由于吴林香母亲再婚,几年前,还生下一个男孩,林香也从此多了一个弟弟。为带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前行,也为赚钱给三位亲人治病,一年前小林香让继父外出打工。从此,她一人挑起了照顾外公、外婆、妈妈、弟弟的重担。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让我们一起走近重庆忠县13岁女孩吴林香,去感受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照顾重病母亲、外公外婆和年幼弟弟的故事。

2012年暑假,在重庆忠县大山深处的一户普通农家,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吴林香,当时她正在为一家人准备早饭。小林香6岁时父母离异,2011年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右肺切除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连吃药打针都要人伺候。为了养家,继父留下5岁的弟弟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一家五口唯一的劳动力。

早上七点,城里的孩子有的还没起床,13岁的林香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整整一个上午,小林香几乎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除草、切菜、洗衣,一切家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而在她五岁的弟弟眼里,林香既是姐姐,又是妈妈。

小林香很坚强,她从不向家里人说自己的苦,始终用微笑面对着三位病人和这个一贫如洗的家。

这一晚,林香妈妈的病又开始发作,难忍的疼痛让她情绪崩溃,甚至想用死来结束自己的病痛和对家人的折磨。

黑暗中,小林香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转身开灯的时候,她悄悄地擦掉了眼泪。

林香说,其实她以前不爱笑,后来妈妈生病了,她看书里说这种情况应该用笑去感染周围的人。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微笑,会让家人更难过,即便再累也得咬牙坚持。

然而不幸的是,林香妈妈的病情持续恶化,2012年年底,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前不久,我们再次来到重庆看望小林香。母亲去世后,弟弟跟着继父到了镇里,小林香也上了初中,只有课余时间和放假后才能回来照顾外公外婆。小林香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看一眼妈妈的样子。

林香说,妈妈已经不在了,她生前唯一的这段影像,一定要好好珍藏起来。她找来一支笔,认认真真地在光盘背面写下四个字:“我的妈妈”。

林香告诉我们,外公外婆一天天老了,只要她在家,每天中午都会推行动不便的外婆在院子里晒太阳,帮着外公做家务,她说,自己会继续保持微笑,因为在她的心里,这份微笑,是送给远在天堂的妈妈最好的礼物。

徐沁烨:妈妈的好女儿

徐沁烨,2000年8月出生,是长兴县林城镇中心小学太傅完小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她篇三:2013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2013最美孝心少年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大型公益活动7日正式揭晓。黄凤(安徽)、吴林香(重庆)、邵帅(江苏)、龙花(湖南)、徐沁烨(浙江)、赵文龙(内蒙古)、路玉婷(四川)、高雨欣(黑龙江)、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湖北)、王芹秀(福建)等11位少年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谢宇慧、于统帅等21位少年荣获“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称号。

1、姓名:龙花性别:女所属地区:湖南凤凰 17岁苗族女孩扛起一个家

湖南省凤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落潮井乡牛堰村17岁苗族女孩龙花本该和其他山里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等将来走出大山,却因为要肩负起一个家,不得不选择辍学。2012年,龙花的父亲因为精神病去世,家里担子就落在母亲吴爱凤跟龙花身上,吴爱凤成了全家顶梁柱。然而,随后,吴爱凤又突然病倒,经过医院检查吴爱凤得的是肝硬化腹水晚期,随时有生命危险——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家里就没有了依靠跟经济来源,生活都成问题。正在凤凰县城读高一的龙花,就成了家里唯一一根顶梁柱,她不得不辍学回来扛起这个家,而把读书的机会跟梦想全部寄托给弟弟妹妹,弟弟龙军读三年级、妹妹龙淑读五年级。

2、姓名:高雨欣性别:女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三小学

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三小学毕业生高雨欣,对她来讲这个暑假没有一点儿玩耍时间,因为她要和妈妈一起为全家的生计忙碌。在同学眼里,高雨欣是个坚强乐观的女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她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全家的重担。每天傍晚,在熙熙攘攘的望奎体育广场前,高雨欣和她的妈妈都会准时出现在街边的夜市上。11岁正是女孩爱玩儿爱笑爱打扮的年纪,但高雨欣却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小雨欣8岁父母离异,跟着妈妈和姥姥一起生活,那一年,妈妈又被患有精神疾病的舅舅砍伤,右手落下残疾,从此小雨欣变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帮助妈妈照顾年迈的姥姥和幼小的妹妹。

3、姓名:路玉婷 性别:女孝待亲人 笑对人生——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孝道之星

路玉婷,女,15岁,居住在成都市西大街。现就读于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2013级7班。路玉婷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们到外地去了,她生活的家庭只有她、她妈妈和年近70岁的外婆。她小时候没有条件上幼儿园、学前班,五岁开始就能帮妈妈煮饭、拌菜、甚至洗衣服。路妈妈为了生计一直在外面给客户送机票。路玉婷的外婆身体很不好,年轻的时候曾出过车祸,留下了腿疾。工作的艰难和家庭的重任,让路妈妈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慢性肾衰竭。2011年11月6日晚凌晨12点过,路妈妈突然昏迷。照顾母亲和外婆的重任落在路玉婷的肩上。在母亲住院期间,她正好上初三,白天上课,晚上照顾母亲。路妈妈想放弃治疗。路玉婷哭着劝妈妈,只要妈妈在,这才是她最大的幸福。母亲和外婆需要照顾,家里生计需要维持,于是路玉婷决定“退学”。学校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作出决定,希望她不要退学,暂时休学回家照顾母亲,任何时候,只要她条件允许,她都可以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老师、同学,甚至家长们知道后,都很关照、帮助她。但路玉婷不希望大家捐款给她,她觉得她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除了课业以及照顾家里以外,路玉婷还要给妈妈买药、熬中药,为了节约医药费,她都精打细算,每次医院开了药她都没有在医院取,而是骑车到各个药店了解价格,然后货比三家最后再决定去哪里买。休学期间,她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早上7点就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往单位赶,她很珍惜这份工作,所以无论吹风下雨,都会按时上班,有几次还因路滑摔了跤。路妈妈在她的照顾下,身体有所好转了,路玉婷在休学一年后也回到了学校。她平日里要学习还要照料母亲和外婆,周末为了自己的妈妈和支撑起家庭,她仍然坚持上班,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城市里给人送机票。她说,再苦再累都不怕,只有外婆、妈妈身体健康,就很幸福。

4、姓名:邵帅 性别:男 所属地区:北京市东直门

他叫邵帅,今年16岁,目前和妈妈邵丹租住在北京市东直门的这栋居民楼里。2010年,正在北京打工的邵丹突发白血病,急需进行骨髓移植,否则性命堪忧。邵丹在电话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远在江苏徐州的母亲。没想到,这个电话却被儿子邵帅偷听到了。邵帅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和外婆一起赶到北京,而亲人配型的结果只有邵帅满足移植条件,可邵丹却坚决不同意。除了担心儿子的身体,在内心深处,邵丹对儿子还怀有深深的愧疚。在邵帅一岁的时候邵丹就离异了,邵帅一直跟着妈妈生活。2004年,邵丹独自北上到北京打工,把7岁的邵帅留在老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邵丹一直想着将来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却没想到有一天要依靠儿子的骨髓才有生存的希望。最终在医生的共同劝说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

当时,邵帅年迈的外婆已经心力交瘁,于是做饭和送饭的任务就落在了12岁的邵帅身上。每天凌晨五点邵帅就起床为妈妈准备早饭,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把早饭送到医院,然后再急匆匆地赶回来为妈妈准备午饭,每天光坐公交就八九个小时,往返八十多公里。邵帅捐髓救母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支撑着母子俩现在的生活。而从小学画的邵帅也被中央工艺美院附中招收,目前已经以年级美术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到中央工艺美院附中高中。5姓名:林章羽、何秀巡姐弟 性别:女 男 所属地区:湖北恩施

何秀巡是湖北恩施大河村小学一名学生。2011年,母亲因肝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家里因给母亲治病已经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无奈,父亲不得不长期外出打工挣钱还账。家里赖以生存的几亩茶园,何秀巡和上初中的姐姐从没敢掉以轻心。忙完学业,姐弟俩就会跑到茶园,为茶树剪枝、施肥。不仅如此,家里还有年迈多病的姥姥需要照顾。妈妈去世后,前两年,膝下无子的姥姥就被何秀巡和姐姐接了回来照顾。姓名:吴林香 性别:女 所属地区:重庆忠县马灌镇桂阳村

6、吴林香生于1999年,家住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孩之一; 她只有13岁,却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吴林香六岁时,她的父母离婚,从此她跟随母亲、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她的外公摔倒致使右手残疾,从此穿衣、洗脸等基本的生活,均要人帮忙;接着她的外婆患脑溢血半身不遂。母亲也紧跟着查出肺癌,已是晚期,虽动了手术,但已完全丧失劳动力,吃药、打针都得人伺候。由于吴林香母亲再婚,几年前,还生下一个男孩,林香也从此多了一个弟弟。为带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前行,也为赚钱给三位亲人治病,一年前小林香让继父外出打工。从此,她一人挑起了照顾外公、外婆、妈妈、弟弟的重担。

7、姓名:王芹秀 性别:女所属地区: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七里村

干起地里的农活儿,小芹秀似乎很有经验,一招一式看上去比大人还要利索。芹秀的家里有80多岁的奶奶和50多岁的爸爸,因为爸爸患病不能劳作,芹秀从懂事起就帮助奶奶担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

8、姓名:黄凤 性别:女所属地区:安徽省蚌埠市

10年前,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6岁的安徽女孩黄凤独自撑起了一个家,10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为了给父亲治病,2008年5月黄凤自己做了一个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医的旅程。在好心司机的帮助下,祖孙三人到达上海,黄凤推着板车在上海边乞讨边求诊,但在吃尽苦头后未能实现治病的愿望。第二年暑假,黄凤央求同乡把他们捎带到北京,用板车载着父亲在北京求医问诊。2010年4月,黄凤再次带着父亲到北京求医,武警总医院收治其父黄志仁住院,并成功为他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

9、姓名:徐沁烨 性别:女所属地区:长兴县林城镇中心小学太傅完小学 妈妈的好女儿

她有一个幸福小家。妈妈在家养猪料理家事,爸爸外出做些零工,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平淡、不富裕,但幸福和谐。然而2011年12月,母亲被诊断出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要先做化疗,然后进行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母亲得知自己的病况后,一度想要放弃。懂事的小沁烨每天都开导母亲,告诉她“没有钱可以凑,骨髓可以找,一定要坚强”。母亲在病重期间强忍着病痛,坚持绣了一副长约2米,宽约1米,名为“旭日东升”的十字绣,想把这份最后的礼物送给女儿做嫁妆。小沁烨深知这份礼物厚重,但她也知道母亲的苦心,母亲绣十字绣时她帮母亲理理绣线,和妈妈说说话,母亲绣的疼痛时,她就帮母亲按摩,并安慰她,“妈妈不疼,妈妈不哭??”

10、姓名:赵文龙 性别:男所属地区:包头市包钢八中初一五班

12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虽然只有12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的责任。来到位于少先路31号街坊的赵文龙家,家里几乎没什么电器,只有卧室里摆放的一台老式冰箱,这是为了给李英存放药品用的。李英正在整理医院的收费单,与妈妈的大床相隔一张桌子的小床是赵文龙的,床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几本书,虽然陈设简单,家里却收拾得一尘不染。李英说,每天早上,即使时间紧张,龙龙也会收拾完家,给她做好早饭再走,他自己则在学校买早点吃。

孝心事迹材料 篇2

作为投诉处理中心的核心班组,升级投诉组根据投诉处理中心的整体工作要求和部署,全程推进投诉处理前移,追根溯源解决投诉问题,持续推动服务与业务流程优化。

班组及成员年年获得各类集团、省级荣誉,得到了公司领导及广大客户的广泛认可。在中心领导的指导下,班组以塑造一个学习型、凝聚型、专业型的综合卓越团队为己任,并结合自身工作特性和班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了的各项创新工作。

省市协作共促服务工作提升

通过建立省市两级支撑工作机制,强化主动支撑协同意识,形成省市协同、条块联动的新格局。

对班组成员按其负责的地市分公司进行划分,要求所有人与对应分公司接口人时刻对接,用“一对一、一盯一”模式,编织了严密高效的工作网络,提升了投诉处理的整体合力。一方面,成员在与分公司的交流中,能及时透彻地了解各分公司的投诉处理方式与节奏,加强各类问题的跟进处理,调动各部门处理的积极性,确保公司要求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分公司通过升级投诉组,可了解主管部门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处理方式,在遇到把握不准的问题时,还可第一时间向升级投诉组寻求支撑。在此过程中,班组长主动给班组成员“压担放权”,员工的沟通力、协调力、判断力有了大幅提高,责任感越发强烈,不仅促进了班组成员对自身能力的挖掘,还拓展了班组投诉处理手段和支撑渠道范围,提高了班组在公司投诉处理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分析总结固化投诉溯源机制

班组成员充分发挥贴近客户的优势,不仅做好客户投诉的“化解员”,还当好客户建议的“传递员”,各类问题的“预警员”。

通过预防监控、处理查证、客户建议等多种渠道,对重要问题进行溯源、分析、提炼,及时传递给责任部门,并推动责任部门提前解决客户投诉。一是发现企业存在明显问题时,发布企业认责预警的方式至省、市对应部门,做好最后的补救工作;二是每月梳理月度重点问题和地市处理情况并反馈至管理部门,通过多维度清晰呈现投诉的变化情况;三是主动争取参加市场运营问题讨论会,提炼突出问题,协同管理部门推进解决。通过各种方式多管齐下,践行了溯源解决、闭环管理的工作方法,诠释了经营客户的理念,让客户的呼声成为公司发展的号角。

处理前移防控客户投诉升级

投诉预防是控制升级投诉的重要关口,是经营投诉的重要环节。对此,班组积极开展投诉全程前移,在客户投诉关键点布牢了三道防线。防线一:通过每日监控疑难客户接触情况,保证首次接触无问题;防线二:客户存在升级投诉倾向时,根据升级投倾向单处理情况立即介入;防线三:客户不满情绪高涨、寻求主管部门投诉渠道时,引导客户通过服务监督热线向升级投诉组反映投诉意向。三道防线,层层过滤,将升级投诉预防工作贯穿客户投诉的始终,最大可能避免升级投诉的发生。2014年百万客户升级投诉比(工信部+管局渠道受理)35.33 (比2013年下降55%),远低于工信部考核要求(70件/年);省通信管理局渠道百万客户投诉比14.3,远低于管局考核(40件/年);省通信管理局认责扣分12分,远低于管局考核要求(20分/年)。

由被动处理投诉变注动介入、预防投诉,突破了传统投诉被动处理的瓶颈,重防控、抓预防、争解决,追源头,不仅提升了班组整体的投诉敏感性,更探索出了客户服务的新模式。

优化流程推动投诉处理转型

建立包括洛阳中心转办、官方微博、舆情监控和集团网站等渠道处理规范,制定服务规范和处理流程,积极推动投诉处理向互联网化转型。

建立包括官方微博、舆情监控和集团网站在内的现有渠道处理规范,制定互联网服务规范用语,分层分级处理,使互联网作为收集客户需求、提供“贴近服务”的重要阵地。通过互联网化监控人工补位方式,跟踪重大负面投诉最新动向,提升互联网服务工作效率;同时,保持与洛阳基地双向沟通,及时获取洛阳基地互联网监控的异动信息,并优化热线渠道异动信息汇聚流程,及时传递异动信息。月均传递重大互联网/媒体事件约30件,处理集团网站投诉约1680件,升级倾向工单约4000件,服务监督热线约300件,整体化解率95%。

携手共进打造学习进取型团队

作为一个年轻向上的班组,班组成员的工作经验不尽相同,处理技巧各有特色,如何做到“1+1>2”,提升班组综合实力,成为了组内的新课题。

班组从打造“空杯学习型团队”入手破题。一是搭建平台、鼓励分享。建立每日例会、疑难问题统一处理、典型案例分析、知识分享制度,鼓励班组成员用头脑风暴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共同解决疑点、热点问题。二是新老搭配,共同成长。通过班且内新老结对,显著提升了新员工的实际水平,使新员工迅速进入角色,独挡一面;同时,老员工也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知识危机感和本领恐慌感,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通过新老互助,互补、互敬、互强,让班组的每一个零件都转了起来,形成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良性竞争态势。三是它山之玉,为我所用。在班组内营造互帮互学氛围的同时,并主动走出去,与标杆班组结对分享工作经验。班组坚持“学习、转化、应用、创新”,引入了协作地市的工作支撑模式,改变以往仅传递主管部门要求的二传手形象,帮助地市形成独具各自特点的投诉处理结构。

孝心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篇3

刘cc,女,10月出生,两家子九年制学校九年一班学生,共青团员。

在刘宇很小的时候,母亲精神异常,父母离异,此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刘宇和年迈的爷爷。为了维持家用,爷爷支撑年迈的身体收废品,家里所有家务都落在刘宇身上。小小年纪,就这样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然而,刘宇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这朵开在角落里的坚强小花,用她的乐观照顾着家庭,用她的坚持守望着梦想。从小就没有母亲的相伴,每天扫地、做饭,面对生活的艰难,从不抱怨。坚强独立乐观的刘宇,孝敬长辈,勇担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看似柔弱却一直迎着苦难坚强驰逐。怀揣着一份坚毅,一种感恩,用责任和坚强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个15岁的少年同样用行动抒写着青春最华美的篇章!如今,她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中国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篇4

田应志的哥哥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和癫痫病,家里为了给哥哥治病欠下了大笔的债务。起,田应志的爸爸妈妈不得不外出打工,为家里还债。这样,照顾一家人的任务就落到了当时不到10岁的小应志身上。就这样,田应志不仅要一边读书,还要承担起家里几乎全部的工作。除了照顾奶奶、哥哥和妹妹,他还要打理家里的3亩旱地和4亩水田,面积将近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在别人家的孩子尚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时候,田应志却已经开始学着下地做农活。每到周末,村里的山地上总会出现田应志忙碌的身影。以前还没有牛的时候,犁地只能靠锄头一点一点地挖;山路很陡,地里种的玉米只能靠背篓一点一点地装,摘满一个背篓来回就要一个多小时。短短几年过去了,家里的这些农活他已经做得有板有眼了。

和哥哥一起上学

田应志的哥哥从小就患上了小儿麻痹和癫痫病,不要说上学,就是日常的穿衣、洗脸、洗脚这些事,都得弟弟帮忙。为了让哥哥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到学校读书,田应志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任务。当时,已经上二年级的他主动要求降级和哥哥同上一年级。从此,无论是在上学、放学路上,还是在家、在学校,都能看到一个迈着畸形双腿蹒跚行路的少年和一个随他左右的人,那便是田应志哥俩,田应志也成了哥哥的“贴身保镖”。

哥哥曾经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是亲情给予了我持久的动力、是亲情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依靠,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田应志中考前,哥哥为了让田应志考出一个好的成绩,瞒着弟弟主动找到老师要求退学。田应志听说后立即找到校长,并且说服哥哥继续读书。

全家一定会更加开心

最美孝心少年(李笑笑)事迹材料 篇5

2014年最美孝心少年-李笑笑,13岁,是沙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为笑笑一出生就爱笑,他们就为笑笑取了这个名字,想让笑笑一生都在笑声中度过。多年前,妈妈出事了,从房顶摔下来瘫痪了。为了这个家,爸爸只好外出打工,很难照顾到家里。一开始,爷爷奶奶帮着照顾妈妈,笑笑只是很听话的做些小事。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还要忙地里的农活,实在太累了。笑笑便跟着奶奶学,帮着奶奶照顾妈妈。慢慢的,笑笑学会了好多家务活。只要奶奶不在跟前,笑笑就抢着去做。后来笑笑就全包下来了。

每天早上笑笑早早地就起床了。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妈妈大小便、倒便盆。妈妈的身子太沉了,笑笑根本搬不动,常常是笑笑和妈妈满头大汗,最后还是弄得衣服上,床上全是脏的。有时还会弄到手上脸上。笑笑顾不上脏,洗洗手和脸,便帮妈妈擦手擦脸,然后拿梳子帮妈妈梳头。妈妈总会抱着笑笑理理笑笑的头发,眼角的泪粘到笑笑的脸上,可她却是在笑着。笑笑趴在妈妈身上,妈妈总说笑笑离不开她,是个粘人精。笑笑假装生气,站起来就走,其实是去做早饭。记得第一次做早饭笑笑差点被烫伤,烧开的水一下子翻了,从桌子上流下来,要不是笑笑手边一盆水被碰得倒了一地,笑笑的脚可能就烫成水泡了。笑笑没敢跟妈妈说,又重新烧水做饭。那饭根本就不叫饭,可笑笑和妈妈吃得很香,因为它能填饱肚子,她们俩饿呀!笑笑嘴里吃着饭,手上拿着纸帮妈妈擦脸上的饭渍。然后跑去上学。那时笑笑上幼儿园学前班。因为去的晚一些,笑笑还能吃上饭。上小学后,早上的饭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从未好好吃过。

孝心在心,孝行永行 篇6

关键词:孝,自然本性,农业社会,时代,转变

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之所以为贵者,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有人伦。人伦之中孝为本,故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天地之间人最强,人之所以为强者,其奥秘之一就在于人能互助合作。互助合作是爱之源,孔夫子讲仁爱,墨子讲兼爱,西方人讲博爱,而孝是爱的具体体现。

天地之间人最美,人之所以为美者,其理由之一就在于人有美的心灵。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父慈子孝到尊老爱幼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爱的延伸。

上下几千年,悠悠多少代,中国人创造并维系了一个孝道文化,流传下来无数个感人至深的孝亲故事,24 孝即其一端。从自然感情一面来说,高等动物长幼之间有亲昵爱抚的本能。据《华阳国志》记载,蜀将邓芝征讨涪陵时,见玄猿缘山,一母猿抱子在树上,邓芝用弩射它,射中母猿,子猿为母猿拔箭,卷树叶、树皮塞住创伤。可见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当然,人是最高级的生命,它不局限于动物本能,人的精神使动物本能升华。中国人看重孝的意义,探其缘由,孝是亲情,它由尊祖敬宗和生命崇拜中生发,父爱母爱及子女对父母的爱是自然之爱,孝体现人的自然本性。“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孝是人的真感情。从社会一面来说,传统中国是个农业社会,长期从事家庭式小农经济,父慈子孝用于处理家庭内部的纵向关系。农业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靠天吃饭,靠经验劳动,长辈对晚辈的经验技能传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和为人处世就显得很重要,故有“家有一老,就是一宝”之说,孝对于生产生活经验保存和应用、人际关系的和谐、醇厚风气的形成,自有其应有的价值。

不过也应看到,缘于血缘宗法旧时代的孝道也有其狭隘偏颇之处;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这必然会束缚青年创业的主动性;孔子要人们“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显然不适合当今改革创新年代的与时俱进精神。在有些情况下,孝的极端化会使其变味:古人把对父母的孝和对君主的忠扯在一起,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慈爱之情打上了政治烙印,孝也就变成了人对长上无条件单向的绝对服从,这不利于中国人平等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压抑束缚和扭曲个性,众人皆然的话,中国就难以形成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流传下来一些孝亲的故事使人惊悚:父母去世,为极尽哀情,有人在墓地服丧数年,却照样使妻生子,显示出有人借孝来“作秀”使伪的一面;王祥为使继母吃鱼喝汤而卧冰求鲤[1],这对一个孩子来讲未免不近人情;《郭巨埋儿》[1],为了节省口粮养活老母亲竟然想要活埋儿子,这样对待新生命是不是太愚蠢太残忍?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过去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大家庭,长辈与晚辈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如今家庭结构正在向三口之家、四口之家日益增多的独立小家庭转变,“空巢老人”增多。过去重知识积累重经验传授年长者自然吃香;如今信息社会,年青一代自有反应灵敏、新知掌握和更新快的优势。过去子女众多减轻了养老的压力;如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增多,连续几代都是独生子女的话,就会出现人们常说的四二一倒金字塔结构,即一个人上有父母二人还要管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四人,加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2],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甚完备的情况下,要求子女不离不弃地尽孝无疑是重负。过去相对稳定的生活父母与子女有较多的交流;如今搞市场经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全球化大潮涌进,竞争无情,人人都在为生计奔波,作为一个“经济人”不能不算计金钱利害,温情在减少,孤独感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问:孝心还有位置吗?我们认为,时异则事异,孝也应当与时俱进,不应简单化地把过去那一套旧货翻出来爆炒,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孝心永存,孝的精神永恒。

当今中国,有人在复兴“国学”,有人在倡导普世价值。一方面,孝是尊祖敬宗、尊老孝亲,这是中国人几千年遵奉的准则,中国人孝敬长辈源远流长,是传统,是国学;另一方面,孝体现了爱,爱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是人类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全世界的人都要孝敬长辈,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因而又具有普世价值。这是一个言利的时代,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有的人戴着面具生活,作伪盛行,假冒伪劣充斥,孝心是难得的一片本真,如若将这一点也当“封建”给反掉了,那中国人的道德就真的堕落了[3]。

在新时期,涌现出一批批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河南省焦煤集团职工谢言信信守对亡妻的承诺,几十年如一日尽心服伺病瘫的岳父岳母、照顾痴傻的内弟,被评为2007 年感动中国人物;河北省衡水深州市东安庄乡清辉头村民张计香竭尽孝道,让五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长辈安度晚年,在三乡五里传为美谈;四川省广安城南广福大市场当时37 岁的中年妇女李中华,十二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周尚书,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流动到山东的一位72 岁老太太孙法菊,为了供养自己95 岁的母亲,靠上街头巷尾拾荒维持生计。如此多有。孝心常驻,才能家庭和、邻里睦、百姓安、事业兴。弘扬孝道,不是为复兴国学,而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必需。

变化中也有一些不好的情况令人不安。曾几何时,孝在一些地方正在变得稀缺,君不见:有的年青人忙着挣钱,逢年过节也顾不上看父母一眼;有的人视父母为累赘,心生厌弃之情;有的家兄弟姐妹众多却吝啬义务的付出,生怕在照顾父母时比同辈多吃一点苦、多轮一天班、多花几块钱、多付一点爱,人多不养老;有的人年纪青青甘当“啃老族”,能干的事也不干,不肯为父母分忧解难;有的人趁父母活着自己千方百计“揩油”,老人刚刚离世就大打出手抢着“分家产”;薄养厚葬者有之,甚至职业哭丧者都已出现,人们讥讽为“活着不孝,死了胡闹”;影视剧出现了年幼子女对父母直呼其名的镜头,那英在电视上侃侃而谈说自己幼小的儿子称其为“那姐”时自己是那么坦然。这说明,当下的世风,有那么一点儿人心浮躁;当今的一些人,有那么一点儿在物欲中迷失;人们的思想观念,有那么一点儿“更新”改变。某些人的孝心似乎在衰减。

家乡武安,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尊老孝亲是其美俗。在当今之时,武安市福彩杯十大孝星评选活动的展开,对继承传统、淳化社风,正当其时。

首先,它可以砥砺品性,使人内心充实,人格高尚。孝敬父母,是人类博爱精神的基础,也为个人健康成长所必须,是当代人的必备素养。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朋友,爱同胞,爱人类,人生才会更幸福。

其次,它可以和合家庭,培养爱心,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家和万事兴。

再次,它可以培养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带动邻里和睦,建设和谐社区。一个人,在家不能真心爱父母,出门也难以真心去爱他人,人人缺少互相关爱,社会必然冷冰冰;一个人,在家真心爱父母,到社会上真心爱他人,帮他人,人人互敬互爱,和和美美,如沐春风,乡风必定文明。

最后,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父母抚养子女是其义务,子女孝敬父母是其责任。老人为抚养晚辈付出了无数心血,含辛茹苦把儿女们拉扯大,他(她)们不指望儿女个个都能成龙成凤、光宗耀祖,做子女的能够对他(她)们尽心理解优待就足够了,晚辈对长辈的养育之恩予以尊重和回报理所应当,这就是孝。假如一个人连养育过自己的长辈都不顾不管不敬的话,他还有什么责任心?

所以,我们要说:弘扬孝道,善莫大焉!崇尚孝行,正当其时。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我们认为,当前,崇尚孝道,要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从小爱到大爱的转变,非如此便不能突破血缘宗法的狭隘性。一个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容易,媳妇孝敬公婆、女婿孝敬岳父母就有点儿高要求,再扩展到爱他人就更加不易。一个人不仅要当一个好儿女,还要当一个好儿媳、好女婿,更要当一个充满爱心的好公民。好男儿当然要孝敬父母,好男儿也当尽心为国为天下为百姓。秦始皇父亲异人曾经在赵国当人质,与赵姬合婚生下嬴政,回秦数年后,嬴政与母亲赵姬仍留驻在赵国邯郸生活,孤儿寡母过日子难免遇伤心事,异人回秦当上秦王,其子嬴政后来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王如邯郸,故与母家有仇怨者皆杀之。”[4]这是暴不是孝!

二是从感情到行动的转变,非如此便不能真正落实。孝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是口号。孝是真实付出,是真情流露,要行之当然,行之自然,重在于行,重在于细,不在繁文缛节,不在轰轰烈烈。

最美孝心少年李佳的事迹材料 篇7

“感谢社会上那么多人关心我和妈妈,希望妈妈身体早点好起来,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李佳说。

10月5日下午,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老屋院坝内,李佳正在做作业。眼看国庆大假就要放完了,这个孝心女孩的假期作业还没有做完。

“2号那天,妈妈突然不舒服,我和爸爸一起把她送到城区医院去了。”李佳介绍,母亲因为贫血,出现头晕无力等症状,送到医院输血后,有了一定的好转。“我妈是Rh阴性血,血源很不好找。”

李佳说,自己已经在医院里陪着妈妈待了三天了。三天里,在医院吃住,偶尔才能抽出时间做作业。“但是不方便,太吵了,而且人在医院没心思。就把作业留到现在了。”

李佳介绍,今年4月,华西都市报报道了她增肥救母的故事后,全国很多好心人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是由于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在咨询医生后,医生建议暂时保守治疗,视身体情况再决定是否手术。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佳还一直保持着120斤左右的体重。“没有想过要减肥,但是如果需要减,我也会努力减的。”

“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早点做手术,手术成功,让妈妈早日摆脱病魔困扰。”李佳说,“也祝愿大家国庆快乐,谢谢大家关心我和妈妈,我们一定努力,不辜负大家。”

年,李佳的母亲李萍,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年,随着病情加重,医生建议尽快做骨髓移植,并提示供受两者之间,体重最好接近。两母女配型半相合,母女体重相差20多斤,为了和妈妈体重相近,李佳开始吃以前从来不吃的肥肉,并且定下了“长到120斤”的增重目标。经过半年多的努力,14岁的小姑娘“吃胖”了二十斤,赶上了母亲半年前的体重。

李佳的故事,感动了全国很多人,大量捐款汇集到这个贫困的家庭。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9月27日,中央电视台“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录制完成。李佳当选“最美孝心少年”,全国有10名少年获此殊荣。

据介绍,2016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邀请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文化学者、道德楷模和公益人士组成推选委员会全程关注并展开推选。一共从800多位少年儿童事迹中,推选出300多位“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最终推选出10位“最美孝心少年”。

果庄中心小学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篇8

果庄中心小学邴孝鑫 百事孝为先,孝,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学们,当你夏日躺在树阴下,看到赤日炎炎中挥汗劳作的父亲时,你能心安理得吗?当你面对双手皲裂,为你细细编织毛衣的母亲时,你的心难道不震颤吗?当你安然坐在公共汽车上,面前却站着一位颤巍巍的老人时,你能无动于衷吗?这并非我在此故作假设,如果你扪心自问,放眼四周,此种不关心父母,不尊重老人,不为家长分担家务的现象,不是都亲身经历过,或曾相识吗?生命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珍惜,而亲情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生命中没有亲情,就恰如鸟儿没有翅膀;如果生命中没有亲情,就恰如玫瑰没有了香味。如果把生命比做是一艘远征的航船的话,那么每份亲情便是我们遮风挡雨的港湾;如果把我们的生命比做是一个跋山涉水的历程的话,那么每份亲情便是我们的供给站。

邴孝鑫是果庄中心小学六(3)班的学生,现年13岁,担任学习委员职务。他踏实沉稳,品学兼优,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因为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妹妹只能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此照顾爷爷奶

奶以及妹妹的重担就落在他幼小的肩膀上,虽然担子上的责任重大,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它在学校的表现。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班干部;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在生活中,他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虽然是个男孩,但心特细,记得奶奶有一次把手弄伤了,连端茶倒水都很困难,是他把饭菜端到她面前,吃完后,还帮着收拾。只要奶奶有需要,他跑前跑后,都不觉得累。

在学校里,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丝不苟;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学习刻苦,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学习上,他求知欲强,课堂上,他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他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作为班级干部,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严于律己,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为了将班级建设好,他带领其他班干部共商良策,利用每周五午自习的时间召开班队会,对违反班规班纪的同学进行集体教育,形式多样,让班级的凝聚力更强,形成良好的班风

学风。作为劳动小组的组长,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打扫清洁区,最脏最累的活也是抢着干。作为大队值日,值日期间认真巡查,对发现的问题总能秉公处理,绝不包庇。

在社会上,他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小小年龄,可在危险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却是别人。他极富有爱心,热心于公益事业,2013年雅安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生活困难,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悲惨的景象,毫不犹豫地在学校募捐会上捐出20元钱。这是他完全靠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挣来的,为灾区尽自己的一份微博之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每当他遇到乞讨的老人,也常生怜悯之心,将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钱给他,或是将饭菜送给他吃。他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乱扔一片垃圾,从不摧残一草一木。从小邴孝鑫就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并能提醒家人周围人一起环保。

如今,他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愿他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小学生孝心教育的实践途径 篇9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孝心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下面,我就以开展小学生孝心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例,浅谈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孝心活动的几个方面。

一、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指利用中队主题班会开展孝心教育。具体的孝心主题则要根据孝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设计。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孝父母,献爱心”“学会和父母交流”等亲近、互动型主题活动。其具体要求包括让学生了解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如父母在外工作和收入情况,了解得越具体越好,进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使其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感激和敬重之情。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父母理解的深度、感情、态度以及在心中的位置等,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引导。

二、家校互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和孝心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我们坚持以课程化的形式,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面开展主题各异的仪式教育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在参与仪式教育活动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体系的准则,懂得孝心、感恩、责任,寓教于乐,营造富有特色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迈好成长的每一步,留下难忘的足迹。我校仪式教育坚持家校互动,亲子共同参与。我们邀请每位家长走进教室和孩子同庆同乐。例如:在三年级“我十岁了”集体生日庆典上,家长在体育馆席地而坐,观看孩子们的精彩演出。孩子向家长赠送感恩小礼物,亲子同台表演。回到教室后,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生日蛋糕,手拉手进行“才艺秀”,在笑声、歌声中增进了亲情。

三、学科渗透

我校将孝心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及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利用本学科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孝心教育,并在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孝心教育,我们还注意把握“四性”,即渗透准备注意针对性、渗透过程注意自然性、渗透方法注意灵活性、渗透效果注意持续性。

四、自主活动

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余虽事迹材料 篇10

母亲在弥留之际握着小余虽的手,一手指指身边的弟弟和妹妹,她竭尽全力地想说着什么,但最终还是无力的什么也说不出来,就这样的永别了。小余虽深知母亲临终前的永远托付是什么——那就是照顾好弟弟和妹妹。毕竟弟弟才有一岁半,妹妹才刚满半岁……

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母亲走后,家里只有爸爸和余虽能够照看弟弟和妹妹。可爸爸要做的事情很多,作为姐姐的她必须担起母亲的这份重托。

在母亲离去的这一年里,爸爸干的是重活,余虽就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洗衣、做饭、喂家禽牲畜、给弟妹喂水喂饭等等。

这一年来,爸爸背着妹妹干活,余虽就带着弟弟边做家务边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她的背上背着弟弟,手提着书包,风里雨里从不间断。所有上学的日子里,一根背带、一瓶凉水、一包尿裤、一筒纸巾,它们每天都伴着余虽上学。

课堂上,不放心只有一岁多的弟弟,余虽每堂课总是向老师请假两三次出去看弟弟,然后再回教室继续听课。后来老师索性同意她带着弟弟坐到教室里来,小余虽才少了一份课堂上对弟弟的担忧。

有时弟弟打瞌睡了,余虽不得不用左手来抱着弟弟在听课,而右手就在吃力地做着笔记或写作业;有时弟弟哭闹或者大小便来了,为了不影响上课,她就只能向老师请假,把弟弟带到教室外来哄哄他,或给他换尿裤……一年来,小余虽在学校就是这样把弟弟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过来。

平时老师都很心疼余虽,弟弟有时哭闹了,老师就送些零花钱给弟弟,或是号召全班同学谁有糖果谁就主动送给弟弟,并在班上说余虽的弟弟就是“全班同学的弟弟”,这样能够求得许多课堂的安宁。

每到插秧和收谷子的这两个农忙季节里,余虽都会请几天假,回家帮帮父亲。

因为家庭情况特殊,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余虽比其他同学付出的努力更多,大多都是利用课余和家务之外的`时间来补习她的功课。自入学以来,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上一篇:7尊严在编面试教案下一篇:大爱编织的阳光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