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协议

2024-06-21

用电协议(精选6篇)

用电协议 篇1

临时用电供用电协议

供电方: 九原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五当召供电所

用电方:

因用电方原因, 需临时变压器安装用电, 为明确供用电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等电力法规,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用电方临时变台用电地址

用电方临时变台用电地点:

供电方向用电方供电变压器台区为:

二、临时用电期限:自月日 至年

三、用电性质:,执行电价为:元/度;

四、用电方用电负荷:;电能表计为:

五、电费结算方式:电费按临时安装的电能表电量乘以协议规定电价进行结算,如属无表临时用电,则按下列办法之一结算电费: 1实际使用电表计量的电量×协议规定电价;

2、用电方用电功率(kW)×实际使用小时数×协议规定电价;

六、用电方用电前须向供电方预交电费元,用电结束时多退少补;

七、产权分界点

产权分界点为用电方临时搭线与供电方高压线路临时搭接点处,搭接点至用电方电力线路及设施属用电方资产;搭接点以上至线路及设施属供电方资产。

八、安全责任

1、属用电方产权的用电设施,应由用电方负责维护,并由用电方承担因用电引起的所有安全责任;

2、用电方必须充分保证用电安全,用电方应装有可靠的保护装置,遇有故障时能迅速切断电源,因用电方故障或超协议容量用电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用电方负责;

3、用电方不得向外转供电,否则供电方有权终止对用电方供电,并且因此带来的后果由用电方负责;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拆除临时用电设施止。

供电方:

用电方:

年月日

用电协议 篇2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中,为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数据的全面采集,必须要保证智能电表等采集终端的安装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1]。如此大批量采集终端的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管理,仅依靠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不仅会导致采集终端管理效率的低下,而且还会使得终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可靠保证。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中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其具有抗电磁干扰、多终端批量识别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大批量采集终端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采集终端的全过程监测,确保采集终端的正常运行以及故障后的快速维护。 但由于RFID技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其在带来快速便捷性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了安全认证、身份信任和数据保密性等信息安全防护问题[2]。

目前,国内外针对RFID系统安全认证协议及相关加密算法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文献[3-5]对各类RFID安全防护方案的抗攻击能力、协议存储量、协议通信次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文献[6]利用随机序列来保证认证信息的新鲜性,可有效抵御多种攻击,但无法实现对读写器的身份认证,且协议安全性依赖于随机序列的长度,不适用于存储能力有限的低成本标签,协议中消息关联性也较大,信息容易暴露。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献[7]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数同步更新的安全协议,协议中随机数不仅在标签认证过程中使用,还作为密钥加密信息,可防止流量分析和位置跟踪等攻击,但协议复杂度较高。文献[8]对文献[9]提出的可抵御一次阻断攻击的协议进行了改进,使得新协议可抵御任何次数的阻断攻击,但后台数据库计算量剧增,无法保证时延要求。此外,现有协议都未考虑到识别器对终端信息操作权限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终端部分敏感信息需要识别器在授权下才可进行写入更改,这样可防止识别器越权操作引起终端信息与后台数据库备案信息的不一致。

本文针对RFID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批量采集终端全过程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访问控制协议。协议分为终端身份认证和终端信息访问控制两个阶段,终端身份认证阶段实现对采集终端和识别器的身份认证,保证本次会话终端的合法性,终端信息访问控制阶段则是保证识别器按照后台数据库为其分配的权限对终端信息进行合法的操作。新协议通过信息的安全合法交互保证了各类采集终端的安全性,从设备层面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1 RFID技术在智能采集终端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智能电表、集中器等采集终端(包括计量设备)的准确可靠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切身利益。各类采集终端从采购、维修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降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性,还会给电网造成因设备购置更换及用电信息缺失引起的经济损失。传统的终端管理采用条形码技术,其识别效率不高,需人工近距离读取,无法同时识别多终端,且标签不能重复使用,从而导致智能采集终端检测不完善、仓储管理成本大、运行维护缺乏有效在线管控等情况。

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以非接触方式自动识别终端信息并获取相关数据,实现任意时刻的终端状态有章可查。RFID电子标签具有寿命长,存储量大、抗电磁干扰、可轻易嵌入终端、可多终端批量识别,识别距离长等优点[10]。在采集终端管理中引入RFID系统,将采集终端信息写入RFID标签,采用支持无线数据通信的RFID识别器对采集终端进行管理,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避免人工盘点中的各种差错,让电力企业更加准确地掌握采集终端的存量、分布状况及检修状况,有效提高各类采集终端及计量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经营管理风险。

图1为RFID技术应用于采集终端全过程管理时所面临的威胁模型。识别器与后台数据库间通过安全信道进行通信,但采集终端标签与识别器间采用非接触式短距离无线通信,信息在无线信道中传输时不安全,可能会面临欺骗攻击、假冒攻击[11]、非法访问攻击、篡改攻击[12]、重传攻击等威胁。

在进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访问控制协议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对识别器进行权限设定。根据实际采集终端管理需求,识别器对设备终端信息的操作权限分为“只读”和“读写”两种。例如对现场采集终端进行检修后,需要向终端录入本次检修记录。这不仅要求识别器可以读出终端信息,还能够在后台允许的情况下随时对终端信息进行更改并与后台同步。

2)协议应当是双向认证。即实现终端身份的认证及识别器身份的认证,防止任何一方的虚假接入。

3)后台数据库负责密钥的配发。例如,智能电表进行入库检定后,需要更换电表出厂时的密钥。这样可以提高智能电表的安全性,做到分工明确,加强计量中心对智能电表的控制管理。

4)认证过程简单,协议复杂度不高。由于采集终端上嵌入的是无源标签,功率有限,复杂的认证会超出标签的处理能力,在进行批量终端处理时,还可导致网络流量增加,影响认证速度。

2 面向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访问控制协议

2.1 协议符号定义

为简化协议的详细阐述过程,现对有关符号作如下定义。

D,R和T依次代表后台数据库、识别器和采集终端标签;IR为R的本次会话ID标识;Q为识别器发出的会话请求;ST为T的假名,IT为T的本次会话ID标识,PT为T的上次会话ID标识;HT为IT经哈希(hash)运算后的散列值;随机数rX由会话实体X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可为每次协议会话提供新鲜性防护,以抵抗重放攻击;W表示R对T信息的操作权限,W =0表示“只读”,W =1表示“读写”;C为同步更新标识,用来检验D与T会话标识是否完成同步更新,C=0表示二者同步更新成功,C=1表示同步更新失败;符号“‖”代表两个输入值的串联;符号“?=”代表两个输入值的比较。

2.2 协议流程描述

首次运行协议前,需进行初始化:后台数据库为R与T分配初始会话标识IR与IT、分配二者与后台数据库通信的密钥KR与KT,将R的权限标识W置为“0”,将T的会话更新标识C置0,并将该T所对应的IT与PX都置为IT,HT置为H (IT);R存储初始会话IR、权限W及与后台数据库通信的密钥KR;T存储假名ST、初始会话IT、会话更新标识C及与后台数据库通信的密钥KT。当识别器需要对采集终端标签信息进行操作时,首先由识别器发起请求,之后在后台数据库的协助下完成识别器和采集终端身份的双向认证、通信密钥的协商及识别器权限的设定,之后再进行终端标签信息的加密传输。面向采集设备的身份认证协议的具体通信过程描述如下。

步骤1:R产生随机数rR,与Q一起发送给T,发起本次会话请求。

步骤2:接收到Q和rR后,T产生随机数rT,并根据C的状态计算相应的PT参数,若C=0,则PT=H (IT),C=1,否则PT=H (IT‖rT),之后T将PT和rT发送给R,作为对R发起的Q的响应。

步骤3:R收到T发来的PT及rT,令PR=H (IR‖rR),将PT,rT,PR及rR发送给D。

步骤4:D接收到R发来的信息后,首先对R进行认证,利用接收到的rR,在数据库中搜索满足H′(IR‖rR)=H (IR‖rR)的IR,如果未找到,则终止本次会话过程,若能够找到,则接着对T进行认证,认证流程如下。

步骤4.1:在数据库中遍历所有IT的HT,比较HT?=PT,若存在这样的HT,则认为本次请求认证的标签会话标识为IT,并令PT=IT,这意味着上次会话过程正常结束。

步骤4.2:若在数据库中找不到任何HT与PT相同,那么就利用接收到的rT计算H (IT‖rT),并比较H (IT‖rT)?=PT,若等式可成立,令PT=IT,这意味着上次会话过程中,在步骤2中T向R发送的应答信息被阻断,从而导致T内的会话更新标识C=1,但D与T中的标签会话标识IT都没有更新,D在本次会话过程时可发现该错误并有能力对其进行纠正。

步骤4.3:若此时D还搜索不到对应于IT的T,则计算H (PT‖rT),并比较H (PT‖rT)?=PT,若等式可成立,这意味着上次会话过程中,步骤5中D向T发送的回复消息受到阻断,导致D中的标签会话标识IT更新了,而T中的标签会话标识IT却未发生更新,D在本次会话过程时发现该错误并对其进行纠正。

步骤4.4:经过步骤4.1—4.3,若还未找到可以相匹配的T,则D终止本次会话过程。

D完成对T的身份认证后,则令QT=KT(ST‖rT‖rR),MT=H (IT‖rT‖rR),并为R与T的本次会话任务分配密钥K,确定R对T的本次操作权限W ,之后将KR[K,W ,K [MT],QT]传回给R,并更新IT=H (PT‖rR)和H =H (IT),以为下次会话任务做准备。

步骤5:R接收到D的回复消息后,利用密钥KR解密,获得权限标识W ,QT,K[MT]及本次会话密钥K,利用QT加密K,W ,K [MT]并将其发送给T。

步骤6:T收到R发来的消息后,利用假名ST和密钥KT计算QT,解出D分配的本次会话密钥K,权限标识W及K[MT],再利用K解出MT,若MT=H (IT‖rT‖rR),则T更新会话标识IT=H (IT‖rR),置C =0,本次会话过程身份认证完成,进入数据传输阶段。

在采集设备信息访问控制协议中,本次身份认证完成,R将需要传输的消息及请求用本次会话密钥K加密发送给T。T收到加密消息后,利用会话密钥K解密,依据消息内容进行如下处理。

步骤6.1:若R请求读取标签信息,则将R所需读取的消息用密钥K加密,并返回给R。

步骤6.2:若R需要向标签写入信息,则T通过W来验证R是否具有该权限。

步骤6.2.1:若W =0,则T向R发送越权警告,越权次数i=i+1(i初始为0),当越权次数超过门限,标签不再响应识别器的任何要求。

步骤6.2.2:若W =1,则T按R的要求写入信息,并向R回送该信息以确认该信息已被正确写入;至此,R对T完成一次信息交互后,即可进入下一次信息请求处理过程,直到T检测到R的信号功率低于阈值功率,代表R与T完成了本次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若D与R需要进行信息交互,则由任何一方发起请求KR[信息],另一方根据对方要求回应KR[信息]即可。

3 协议隐私安全属性及抗攻击能力分析

在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全过程管理中,RFID协议漏洞一般分为安全漏洞与隐私漏洞[13]。安全漏洞主要是指攻击者利用该类漏洞能够通过身份认证或者破坏采集终端的正常认证。隐私漏洞主要是指认证协议泄露了采集终端的隐私信息,使得攻击者利用截获的信息伪造终端标签进入系统内部进行有计划的攻击。

1)假冒攻击

攻击者通过窃听认证过程中标签与识别器间交互的消息,提取出标签包含的信息,复制标签数据到伪造标签中,进而可假冒合法标签侵入RFID系统进行有计划的攻击。

在身份认证协议中,R与T间信息交互共三次:步骤1中交互的信息不涉及标签身份信息;步骤2中随机数rT及每次会话过程中IT的更新保证了每次会话中PT的随机性,hash函数的单向性则使得消息被破解的概率几乎为零;步骤5中的密钥QT是由标签假名ST、随机数rR及rT、标签密钥KT生成的,密钥QT在每次会话中都将被更新。由于步骤1与步骤2中并没有以任何形式传输标签假名ST和标签密钥KT,因此攻击者仅利用rR及rT无法获知每次都被更新的密钥QT。

在信息访问控制协议中,标签与识别器间的密钥K在每次会话过程中都会改变,且传输内容不涉及标签身份信息。

2)欺骗攻击

与假冒攻击不同,欺骗攻击不是对标签进行复制伪造,只是模拟标签数据传输过程,使得合法识别器认为与其进行信息交互的是可通过认证的标签。同样攻击者也可通过模拟识别器数据传输的过程,使得合法标签以为与其进行通信的是合法可通过认证的识别器。本协议中,除非破解认证过程中采用的协议,否则攻击者无法获知识别器与标签间消息交互的规则,因此无法达到欺骗攻击的目的。

3)识别器非法访问攻击

相对于标签的假冒攻击,若识别器身份是非法的,则识别器对合法标签的信息读取就为非法访问攻击。在身份认证协议中,当非法识别器申请身份认证时,由于当前采用的认证协议未知,攻击者只能先阻断合法识别器的认证消息,然后将截获的消息{PT,rT,PR,rR}发送给后台数据库,后台数据库则可成功认证识别器的身份,并发送响应消息{KR[K,W ,K[MT],QT]}。但由于非法识别器无法获知与后台通信的密钥KR,无法从响应消息中获得本次会话密钥,且在步骤5中无法通过终端标签的身份认证,因此不能对标签信息进行访问。

另外,针对合法识别器的非法“写”操作,标签通过识别权限标识W来判断识别器是否有“写”操作权限,若无,则向识别器返回相应的“写”权限错误报告,若识别器在明知无权“写”操作时仍不断对终端标签发起“写”请求,当次数i达到阈值后,终端标签在本次会话过程中将不再响应该识别器任何请求。

4)重传攻击

RFID系统中,重传攻击分为两种:一种是攻击者伪装成识别标签,重传标签发送给识别器的响应消息;另一种是攻击者伪装成识别器,重传识别器对终端标签的认证请求。抵抗重传攻击主要包括时间戳和随机数两种方法。本协议采用随机数的方法抵抗重传攻击,识别器与终端标签交互的信息中都包含识别器产生的随机数rR以及标签产生的随机数rT,通过比较发送和接收到的随机数是否一致,便可以识别出攻击者的攻击行为。

5)篡改攻击

由于无法获知认证密钥,通常攻击者无法将原信息篡改成另外一条合法信息,所以篡改攻击只能造成认证失败,而不会造成错误认证。但对于密钥更新,攻击者先阻断消息的传输,然后进行篡改攻击却是致命的。

新协议中T与D间的通信密钥KT,R与D间的会话密钥KR均不进行更新,但T与R间的会话密钥K是由D随机分配,每次会话过程都会进行更新,但D并不存储该密钥K。在步骤5中,由于攻击者无法破解密钥QT,对消息的篡改攻击只能造成T对R认证的失败,本次认证过程将终止。

6)阻断攻击

若识别器与终端标签信息交互的过程可能会遭遇攻击者阻断,通常阻断攻击还会导致后台数据库与标签密钥更新不同步,从而引起非同步攻击。若攻击者阻断步骤1中发送的消息,将对终端标签及识别器无任何影响;若阻断了步骤2中T对R的响应消息,将导致T内的会话更新标识C=1,但D与T中的标签会话标识IT都没有更新;若在步骤5中,D向T发送的回复消息受到阻断,将导致D中的标签会话标识IT发生更新,但T中的标签会话标识IT却未发生更新。在本协议中,D在收到R发送的消息后,可以通过PT来验证上次会话过程中步骤2或步骤5发送的消息是否被阻断,并有能力在本次会话过程对其进行纠正,因此可以很好地抵御阻断攻击。

综上所述,本协议与现有其他RFID安全协议在身份认证能力、抵御攻击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如表1所示,其中,√和×分别代表该协议是否可抵御此类攻击。表2所示为计算量、存储量和通信量等性能指标的对比。

注:A:密钥矩阵;L:标签标识符;S:随机序列;K:密钥;H:hash运算;X:异或运算;U:解密运算;n表示若干次;存储量:以表2中第一行5L+2K为例,其表示后台数据库D中存储有5个标签标识符和2个密钥;运算量:以表2中第一行3H+1U为例,其表示阅读器需要进行3次hash运算和1次解密运算。

由表1和表2可知,对比其他现有RFID协议,本文所提出的访问控制协议在未大幅增加通信次数、存储量及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不仅可抵御常见的重放、假冒等攻击类型,还可抵御较难处理的信息阻断攻击,尤其是新协议对识别器权限的设定,保证了终端信息只能在授权下才可被识别器读写,加强了终端全过程管理中终端信息的安全性,从设备层面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4 结语

临时用电管理协议 篇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协议

甲方: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公司南站项目经理部

乙方:

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部与各分包队伍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安全生产、和谐发展的理念对北京站扩能改造邮件转运站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签订本协议,以下条款甲乙双方必须遵守执行:1乙方责权范围

1.1乙方自备的用电设备如下:

1.1.1各种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开关箱,电源线;

1.1.2各种夯土机械的电源线,开关箱;

1.1.3各种焊接机械专用控制箱,焊接机械的一次线,二次线;

1.1.4其它电动机械,如插入式振动器、平板振动器、地面磨光机等电源线、开关箱;

1.1.5局部照明用的灯具(碘钨灯、行灯),电源线;

1.1.6需使用的移动式配电箱、电缆圆盘。

1.2乙方自备材料、设备达到的标准

1.2.1设备专用配电箱、开关箱

(1)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此开关箱要求是“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即要求一台用电设备必须配备一台专用控制箱,控制箱内安装与用电设备相匹配的透明空气开关一个,与用电设备相匹配的漏电开关一个。同时要求开关箱内悬挂配电箱系统图、开关箱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开关箱编号、用途、负责人、联系电话等。严禁用同一各开关箱直接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进入施工现场的开关箱、电线缆及设备等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1

规范》(GJG46-2005)要求。

(2)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m-1.6m;

(3)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阻燃绝缘电器

安装板上,然后方可整体紧固在配电箱、开关箱箱体内,且应按其规定位置紧固

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

(4)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

壳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采

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5)开关箱必须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或熔断器,以及漏电断路器。当漏电保

护器是同时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装设断路器或

熔断器。隔离开关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

电器,并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当断路器是具有可见分断点时,可不另设隔离开

关;

(6)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

间不应大于0.1S。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

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7)自甲方三级箱引出的移动配电箱(开关箱、设备箱)必须为三相五线制,禁止不带接地线。

(8)乙方必须制定本单位电气安全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以及电气事故应急

措施,编制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并在进场前一周内报甲方审核审批。

(9)乙方配备至少两名持证电工组成临时用电安装、检查和维修小组,并将其

电工上岗操作证复印件报甲方备案。

1.2.2电焊机用电

(1)乙方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必须安装二次空载降压防触电保护装置。电

焊机一次侧进线应有防护罩,电缆线绝缘良好,长度不大于5米;二次线采用防

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大于30米;使用时确保“双线”到位,不

得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替代二次线的地线。

(2)若有电气焊及明火作业,作业前需向甲方安全员报告,开好动火证;作业

时在指定地点设看火人,配备充足防火器材。使用电焊机焊接必须穿戴防护用品,严禁露天冒雨从事电焊作业。

1.2.3局部照明灯具

(1)使用碘钨灯必须为全密闭式防护罩碘钨灯,其每个碘钨灯均配置专用单相

漏电,电源线必须使用橡套电缆(绝缘良好、线皮无破损)连接,禁止使用双绞

线、BV线连接;

(2)手把灯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电源应接自电压不大于36V的行灯变压器上;

电源线必须为截面不小于1.5平方的橡套电缆(绝缘良好、线皮无破损),严禁

使用双绞线、BV线等连接;灯体与手柄应牢固、绝缘良好并耐热耐潮湿;灯头

与灯体结合牢固,灯头无开关;灯泡外部有金属保护网;金属网、反光罩、悬吊

挂钩固定在灯具的绝缘部位上;

1.2.4电气线路

(1)手持电动工具(如电锤、电锯等)的电源线必须使用橡套电缆(绝缘良好、线皮无破损)来连接,严禁使用双绞线、BV线连接;

(2)移动手提箱及电缆圆盘的电源线必须使用橡套电缆(绝缘良好、线皮无破

损)来连接,严禁使用双绞线、BV线连接;

(3)电缆线路在建筑物内敷设时,应沿墙角、竖井敷设,并采用可靠的防护措

施,固定时必须使用绝缘子;电缆损害、露芯时必须进行可靠处理或更换;

1.2.5乙方用电人员应做到:

(1)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所用的设备性能;

(2)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

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3)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柜;

(4)负责对二级箱以下其施工用电的设备、电线缆和开关箱等进行安装、调试、日常巡视、检修以及拆除工作,并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005)和中铁建工集团“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要求。

(5)搬迁或移到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1.3奖惩办法:

1.3.1未达到上述1.2所要求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处以50-1000元罚款;

1.3.2甲方所属配电箱任何单位及个人不能随意开箱或移动,否则罚款100元;

1.3.3甲方所属配电箱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否则罚款100

元;

1.3.4宿舍区私自使用电炉、电饭锅等电热器具者,每次罚款50元;

1.3.5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电工或项目管理人员并排除隐患者,奖励

500元。

1.3.6 有效的罚款:由甲方两名以上(含两名)职员签字后即生效,在结算款中

扣除。

1.4 其它需要说明的要求:

1.4.1 乙方入场时或施工过程中应将自带电气设备和主要电气材料的详细清单

报于甲方,并需甲方确认登记。(所报表格形式见附表)

1.4.2乙方所自备的电气材料设备被检查确认不符合规范要求,但又拒绝更换的,甲方有权购买此电气材料设备供乙方使用,费用在乙方的结算款中直接扣除。

1.4.3乙方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如果违反相关规范、制度或触犯法律法规造

成严重事故的,一切损失及后果由乙方负责,并视情节严重还要追究相应的法律

责任。

1.4.4乙方在施工完毕退出施工现场前应办理出场签字手续,甲方电气技术人

员有权对乙方撤出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并对乙方施工用电费用进行清算,签

字完毕方可撤离现场。

2检查制度

乙方电气设备、设施进场当天,甲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进场前验收,经对用

电设备、电线缆、开关箱检验和测试合格并粘贴检测合格标志后方可进场安装使

用。

3电费

甲方负责提供电源,并向乙方收取相应的电费,按电表读数计取。

1、甲乙双方于每月10—15日抄电表。并填写《施工用电缴费通知单》。

2、在《施工用电缴费通知单》 内要求甲乙双方抄表人签字确认。

3、甲方向乙方按表读数收取电费,每度电费为1.00元。

4、乙方每月按照《施工用电缴费通知单》内的电费金额以现金的形式向中

铁建工集团北京公司南站项目经理部财务部缴纳。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临时用电协议 篇4

甲方: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六号线二期十二标项目经理部 乙方: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

根据北京市建委下发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的规定,专业施工单位与现场管理单位必须签订临电使用管理协议。根据工程的需要,乙方需要甲方提供临时电源,为明确双方的权责,特制定以下协议,以共同遵守。

(一)甲方的权责

1、甲方必须保证供电质量,除第6条情况外,无权随便拉闸

断电。如有特殊原因需停电,事前应通知乙方。

2、甲方负责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46-2005)的规定,提供临时用电接入点,有权监督乙方正确敷设电源线,正确使用各种用电设备。

3、甲方有权检查乙方持证上岗情况、并对乙方特种作业证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并对证件的复印件留存备查。

4、甲方有权检查乙方所有的电闸箱及各种漏电开关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三无产品,劣质用电设备进入甲方施工现场。

5、甲方有权按《施工现场临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2005),检查乙方所有的用电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各种防护是否齐全有效。电焊设备必须配备电焊机专用开关箱,必须装二次触电保护器,并且做到焊接时双线到位作业。

6、因乙方用电设施有隐患、设备有故障、未及时检修或带病

运行,可能危及整个施工现场正常用电的情况,甲方有停止供电的权利,并要求乙方及时整改的权利。

7、甲方有权检查乙方正确敷设电源线、电闸箱内接线整齐,无杂物,防雨、防砸设施齐全,各种防护罩、各种端子板齐全有效。

8、甲方有权检查乙方是否为工人配备合格劳动防护用品。

9、对不服从现场管理,对提出的整改要求拒不执行的,甲方

有权对乙方停止供电,进行处罚,待整改完成经检查验收合格后供电。

10、乙方电源接口处漏电开关分断时,乙方不查明原因不得合闸,查出原因必须经甲方值班电工确认后才能合闸,如擅自合闸引起总漏保跳闸时,将对乙方进行处罚。

(二)乙方的权责

1、认真学习甲方的机电管理办法,并认真履行,乙方有权要

求甲方保障供电质量,不随便拉闸断电。

2、当甲方发生必须停电情况时,应事先通知乙方做好停电准

备。

3、乙方必须保证电气作业人员全部持有有效证件上岗作业,个人安全防护用品齐全,质量合格。

4、甲方提供的变压器开关下端起,安全用电由乙方负责,必

须执行三级配电、逐级保护,小型机具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的要求。

5、乙方所使用的开关箱、电缆和用电机具,必须符合国家和

北京市的标准,必须保证各种用电设备,设施运行良好,不能有危及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的情况发生。

6、乙方必须服从甲方在安全用电方面的正确管理,对甲方提

出的安全用电隐患要及时整改,并将整改后的情况反馈给甲方.7、乙方应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临时用电施工,保证施工用电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8、乙方配备专业电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用电的巡视、维修,所有配电箱上锁,非电工人员不得进行接线作业。

9、乙方有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发现的有关安全隐患向甲方

有关部门及时报告,甲方及时采取措施,如对所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一旦发生伤害事故,由乙方单独承担。

10、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范经检验合格的电表,在甲方指定地

点接驳。乙方不得随意扩大设备容量,电表与容量应匹配。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私自挪用甲方的用电设施设备,若私自挪用导致触电或其他伤害事故,责任由乙方自己承担。

11、本合同未尽事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

家及项目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补充条款:

1、乙方不经甲方允许,私自用电者,发现一次罚款500元;

2、乙方需要向甲方交付贰万圆整用电保证金,工程结束

后甲方如数归还乙方。

本协议有效期:自协议签订之日起生效,工程竣工日自动废止,双方盖章后生效.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新安全用电协议 篇5

发包单位:

承包单位:

为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和管理,使现场临时供电系统在额定容量下,运行在最佳状态,各种机电保护装置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使之发挥应有的保护功能,杜绝各类用电事故的发生;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特制定以下安全用电协议,该协议由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签订。

1、承包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部、市建委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法规及规章制度,确保设备设施合理规范和人员安全。

2、发包单位供电箱变配电方式为TN-S系统,承包单位在安装配电箱及敷设电缆时应严格按JGJ46-2005、J405-2005《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以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三相五线制、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并加以固定;

(2)一级配电箱应设置在靠近电源区域,二级配电箱应设置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二级配电箱与三级配电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三级配电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m;

(3)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相负荷平衡,一级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三级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4)干线电缆架空敷设或埋地暗敷,严禁沿地面明敷,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3、承包单位在下列特殊场所施工时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1)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

(2)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4、发包单位负责给承包单位提供电源,接电源时,必须按发包单位指定开关接线,不得私拉乱接,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承包单位接线供电顺序为箱变→一级配电箱→二级配电箱→三级配电箱→机具、用电器具,并在各配电箱上标明箱内配电系统图、承包单位名称、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2)配电箱、开关箱箱门应配锁,并应由专业电工负责保管钥匙;

(3)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并应做检查、维修工作记录;

(4)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5)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按照下列顺序操作为:

a.送电操作顺序为:一级配电箱→二级配电箱→三级配电箱; b.停电操作顺序为:三级配电箱→二级配电箱→一级配电箱。但出现电气故障的紧急情况可除外。

5、在TN系统中,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1)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2)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3)配电柜与控制柜的金属框架;

(4)配电装置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5)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线的钢索、起重机的底座和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等;

(6)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6、在本配电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承包单位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保护零线使用铜线不少于10mm2,铝线不少于16mm2,与电气设备相连的保护零线可用不少于6mm2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以前为黑色),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除了箱变处外,其它各处均不得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7、干线电缆架空敷设或埋地暗敷,严禁沿地面明敷,承包单位负责人填写用电申请单,经发包单位负责人到现场验收合格后,才准予送电。

8、上岗。

9、电气设备的用电量正确选择导线截面,从理论上杜绝线路过负荷使用,保护装置为保证安全用电,承包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电工,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有资质且持证要认真选择,当线路上出现长期过负荷时,能在规定时间内动作保护线路。

10、承包单位在施工现场使用电焊机械时其一次电源线不得超过2.5米,电焊机械的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应大于30m且中间接头不得超过3处,不得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代替二次线的地线;承包单位电焊操作人员必须有持证上岗,必须穿戴防护用品,严禁露天冒雨从事电焊作业。

11、各承包单位用电计量以供电箱变的电表为准,各承包单位要积极推行节电措施,合理用电。

12、为防止电气设备出现事故或误动作,承包单位应定期对各自管辖的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做好每日巡检、维修记录,漏电保护器每天使用前应启动漏电试验按钮试跳一次,试跳不正常时严禁继续使用。

13、承包单位人身触电事故和主要设备毁坏及承包单位原因引起的电网或用电设备停电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发包单位,事故处理完毕6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上报发包单位;如因承包单位原因引起供电箱变里的设备毁坏,由承包单位更换同样规格型号合格的设备或按照市场价进行赔偿。

14、承包单位私拉乱接、违章用电,由此造成的触电事故,承包单位必须依法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15、承包单位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承包单位未按要求安装漏电保护器、私自解除已安装的漏电保护器及擅自调整漏电保护器整定值,而引起的事故责任由承包单位负责。

16、承包单位方必须服从分包单位用电管理,承包单位自备的开关配电箱、电力电缆、电动机具、手持电动工具、照明器具等电气设备,必须性能良好,符合安全技术规范。使用过程中如遇危及系统运行的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发包单位备案,故障未彻底排出前,不得通电试运行。

17、针对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承包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1)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根据电气设备的用电量正确选择导线截面,从理论上杜绝线路过负荷使用,保护装置要认真选择,当线路上出现长期过负荷时,能在规定时间内动作保护线路;

(2)、导线架空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当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熔体额定电流一定要小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5倍。经常教育用电人员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作业不当造成火灾;

(3)、电气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规范,正确连接导线,接线柱要压牢、压实,各种开关触头要压接牢固,铜铝连接时要有过渡端子,多股导线要用端子或涮锡后再与设备安装,以防加大电阻引起火灾;

(4)、配电室的耐火等级要大于三级,室内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严格执行变压器的运行检修制度,按季度每年进行四次停电清扫和检查。现场中的电动机严禁超载使用,电机周围无易燃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电炉子、碘钨灯,使用投光灯与易燃物间距要大于30cm,室内不准使用功率超过100W的灯泡,严禁使用床头灯;

(6)、使用焊机时要执行用火证制度,并有人监护,施焊周围不能存在易燃物体,并备齐防火设备。电焊机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7)、施工现场的高大设备和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电气设备要做好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以免雷电及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8)、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内的照明装置一定要采用防爆型设备,导线敷设、灯具安装、导线与设备连接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9)、配电箱、开关箱内严禁存放杂物及易燃物体,并派专人负责定期清扫;(10)、设有消防设施的施工现场,消防泵的电源要由总箱中引出专用回路供电,而且此回路不得设置漏电保护器,当电源发生接地故障时可以设单相接地报警装置。有条件的施工现场,此回路供电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供电线路应在末端可切换;

(11)、施工现场应建立防火检查制度,强化电气防火领导体制,建立电气防火队伍。

18、承包单位各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电气火灾时,扑灭电气火灾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2)、当电源线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另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应保持一定充分距离,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进行扑救。

19、发包单位每周会对施工现场临电进行安全检查,如有私拉乱接、违章和严重违章现象发包单位有权对承包单位下发 《临时用电整改通知单》,承包单位必须在整改通知单要求的内容及时间内整改完毕,并将整改结果(附照片)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我单位备案,发包单位负责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复查,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各项复查不合格的,将对相应承包单位进行考核。

20、对拒不接受检查的承包单位和个人按照发包单位相关制度进行考核处罚,严重者终止用电协议。

21、本协议最终解释权归发包单位所有。

22、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23、补充条款:与正式条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发包单位:

项目经理:

签订时间:

****年**月**日

承包单位:

项目经理:

签订时间:

用电管理技术及用电检查管理 篇6

1 用电管理技术特点及现状

1.1 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强

用电管理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用电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具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学历,同时要对培训经历、专业水平、专业工作经历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具有专业知识的用电管理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特长,有效提高用电管理效率,进而减少电能的直接和间接损耗,更好地提高能源利用。作为用电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加强节能管理,同时提高用电管理的效能,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以及技术水平,以便为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在用电管理技术的应用中需要进行专业的用电培训,熟练掌握电费电价、业务审核等工作流程,在电力系统日常工作中起到业务指导和业务把关的作用。总之,电力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水平。

1.2 实践性强,与基础管理联系密切

用电管理技术与电力系统的基础工作密切相关,紧紧围绕这电力系统基础工作,是为电力系统基础工作服务的,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以保障安全、稳定用电为前提,积极开展用电管理技术宣传、培训活动,以促进电力系统科学管理为目标,合理进行基础管理工作,为其他任务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对用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督促其进行相应的改进,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率,促进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人民提供更加稳定的用电服务。

2 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用电用户与用电管理工作人员管理不够统一

电力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为用电用户,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有时对于用电设备的安全定期检查等工作不够重视,与用电管理工作人员产生矛盾,导致用电管理困难。电力系统中包含众多的用电设备,用户用电设备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电力系统中的电气事故会对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

当前,用电管理主要进行的时检查及监管,而用电用户对此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对用电管理产生隔阂,随着供电企业职能方向的逐步转变,现在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逐步向合约条款的平等约束管理方向转变。管理者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管理供应服务,使电力网络安全管理逐步成熟,从而使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防范体系逐步从主网开始向配网推广。

电力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由于用户配合用电检查的意识并不强,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提出意见时,往往用户不予配合导致供受电关系逐步恶化,不利于用电检查工作的展开。受到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人对设备隐患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得过且过,总是以经济利益为上,而对用电检查工作不予配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2.2 用户用电过程中违法、违约行为频发

用电户在用电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存在侥幸心理,进行窃电以及违约用电行为,随着社会发展,窃电手段越来越隐蔽,具有高科技的特点,给用电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客观上增加了用电检查工作实施的难度。同时,由于窃电与违约行为具有一定的时间上的延续性,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对于查出及取证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进行现场查出、集中取证等方式来进行用电检查工作,这需要用电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人员的配合,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

3 提高用电管理效率措施

3.1 健全机构强管理完善制度抓落实

健全的组织机构能够为用电管理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实施过程中,以电力企业以管理层和工作骨干为基础,充分认识用电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协调各方面人员,对用电管理高度重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完善的技术保障是提升用电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电力企业每年应定期组织检查工作,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使用电管理逐步步入规范化、正规化,有力地促进用电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电力系统用电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 确定合理的供电方式

供电方式的确定应尊重供电用户的要求,按照用户所报用电容量,高供高计,同时避免用电用户表前接线行为,用电用户的供电线路必须尽量采用暗敷电缆,提高反窃电、反违约用电的能力,综合考虑后续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避免用户在表前接线或者将进表线进行更改,采用高供高计方法时,必须同时使用专门的计量柜、专用的计量箱,减少窃电行为发生。在封闭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与计量端设置导体也能有效的预防欠压法、移相法以及欠流法等窃电方法的使用。

3.3 加强日常计量

用电管理工作人员要做好营业管理之间的部门衔接与协调工作,对用户每月的用电量予以跟踪,对用电量和符合利用率等归入档案中,为日后用户用电变化情况的分析提供数据资料。此外,要做好对配电设备的日常巡查工作,尤其是供电企业内部从事用电检查、装表接电等工作的人员。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电力系统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充实到我国电力系统中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电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电力利用效率,为我国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摘要:用电管理具有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同时,其实践性强,与基础管理联系密切,由于用电用户与用电管理工作人员管理不够统一,用户用电过程中违法、违约行为频发,通过健全机构强管理完善制度抓落实,确定合理的供电方式,加强日常计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用电管理效率,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用电管理,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荣辉.浅谈电能计量装置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 0(33):46.

[2]李海荣,赵静茹.提高用电管理技术.完善用电检查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 3(15):253-254.

【用电协议】推荐阅读:

上一篇:最细童装创业计划书下一篇:与困难作斗争五年级作文4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