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精选7篇)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篇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内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认识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对思想路线的贡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懂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素质目标: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统一 5.关于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 教学难点:
1.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2.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过程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最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长期斗争中逐步提出和形成的
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调查中国的社会和阶级状况,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著作。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实际上已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首次提出了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要格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路线。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7、8月,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供了哲学论证。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涵义作了科学的阐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党性原则的高度,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感情路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七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二、党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任务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但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步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革”结束后,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领导全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路线,并将其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批判了“ 两个凡是”,把人们的思想从“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坚持支持和大力推进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针对思想僵化的现状,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号召全党解放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80年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感情路线重新作了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思想路线。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如下表述,即:“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并把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使原本包含在实事求是中的创新思想更加明确。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新的表述,使其内涵更为丰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说,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在这次讲话中,求真务实被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些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第二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泽东指出:“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邓小平强调:我们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
江泽民把这个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要求:
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就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就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2.理论联系实际 1)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
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2)党的领导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
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
3)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
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
三要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3.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1)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2)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的内涵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2.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然而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什么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背离马克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主义;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解放思想包括对原先认识的再认识,包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重大。实践上的重大发展,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工作上的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正因为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产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着力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们的认识要深化,党的思想理论也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性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
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2.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实于实践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走自己的路是总结历史经验的结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提出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2.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内在统一关系?
2.结合现实,谈谈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篇2
中国共产党即成立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党内毛泽东是最提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认为学习马列主义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谁了解农村,谁了解农民,谁就掌握了中国实际。毛泽东在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全党提出了这个要求。其他领导人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5年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全党所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被写进党章。从此,凡讲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表现。因此,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它贯穿和渗透于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不是解决具体的、个别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而是本质上、全局上、宏观上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党指导革命和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根本的方法,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的各方面都是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和其在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过很高的评价,他多次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同时,邓小平根据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概括。并认为要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成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精髓。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升华了实事求是。可以说,邓小平哲学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的全部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之中,集中体现于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最为基本的方面。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在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曾遭遇过三次严重挫折:先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接着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再就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这三次由于抛开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发生的严重挫折,给我们党、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损失。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因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不仅从理论上对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作了精辟的论证,把实事求是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而且在实践中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旗帜鲜明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为重新确立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的时代内涵。这主要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基于对我们党在新的世纪里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使命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与此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溶进了许多新的内容。江泽民同志提出与时俱进,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社会实践发展和要求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论的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常称自己的哲学是“现代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这一方面表明他们是从旧唯物主义中走出来的,又表明了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所谓唯物论,就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科学发展观重在“科学”二字。这个科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实事求是,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把握其固有的内在规律性,把它作为行动的向导。科学发展观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正确反映,又反转过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集中体现。
要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认识规律求真知,二是脚踏实地奋力干。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它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可以从多个角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角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因为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从事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怎么样把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结合当中,既有我们的创新理论,又推动了实践发展。十七大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十条经验,第一条经验是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走的路可能就不是社会主义道路了,但是不中国化更不行,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对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全党有重要意义。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理论,它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时代在发展,时间在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党提出了一个口号“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摘要:我们党60多年探索的成功和失误, 可以说, 都源于能否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理论精髓和时代内涵的准确把握。似乎一看就明白的四个字, 可是为什么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呢?事实上, 这与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理论精髓, 没有吃透时代内涵有密切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 篇3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着重论述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与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应该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基本内容。其次,应该认识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过程及意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性
4、新世纪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1930年5月,毛泽东在《调查工作》(1961年,毛泽东将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1964年出《毛泽东著作选读》时,毛泽东将题目又改为《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6页)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更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进一步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在班固写的《汉书 · 河间献王传》中。班固在文章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 1 金帛赐以招之。”
毛泽东最先是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522页)
接着,毛泽东又在1940年1月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研究应该取科学的态度,因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进而,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思想溯源:
“实事求是”这个词原本是中国的民族语言。它出于《汉书》卷五十三,汉书作者班固评论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唐朝学者顡师古注释“实事求是”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留其真”是“留其正本”。意思是,刘德读书喜欢搜寻较古的版本,因为越古的版本由于后人辗转传抄出现讹误的可能性越小。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治学的态度。后来儒家对它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使实事求是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1942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写下了题词:“实事求是”。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但是在1958年以后,却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使我们党的工作出现了曲折。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是邓小平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支持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就全国范围来说,就大的方面来说,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是很重要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0页)
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邓小平1987年10月13日在一次谈话中说:粉碎“四人帮”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以发展生产力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改革才重新发动了。
(《邓小平文选》3卷第255页)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1)明确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2)提出解放思想
(3)科学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的科学涵义: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又包括对原先的认识中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两种情况。
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
解放思想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而必须与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把两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符合客观,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
(3)科学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2、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1)继续强调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2)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特别阐述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4)明确提出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1998年1月26日,江泽民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文中指出: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特别指出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他号召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越袄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不能停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重新使用“与时俱进”表达的思想是:
(1)揭示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一种永不停步、永不封顶的理论品质;(2)提倡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3)明确一条常提常新、永无止境的奋斗要求。毛泽东:实事求是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和关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1)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
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等错误倾向提出来的。
邓小平: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 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
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
是我们去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概括为„实事求 是‟。”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最根本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3)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的辩证统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统一思想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在不断发展,客观条件在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形成共识;
关键是要对马克思主义有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尊重实践和群众。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处理好主观预想与实际需要、实际可能的关系。处理好外地经验与本地实情的关系。注重调查研究。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精髓,就是集中人民最精致最珍贵的思维成果的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思想。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常提常新、永无止境的事情。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发展的、前进的。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思考题:
1、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3、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4、谈谈新世纪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篇4
首先,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路线。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所以说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所在。
其次,在中国社会主义遭受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严重的挫折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次发挥重要作用。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又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依据实事求是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景象。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为中国近代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延续了毛泽东思想的主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实事求是。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篇5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什么是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哲学上又称为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中使用“思想路线”概念。
毛泽东在1930年5月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最早表述实事求是基本思想。在文章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更加深刻地论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进一步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借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经过延安整风和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转危为安、夺取胜利,靠的是正确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
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下半年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曲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程度不同地偏离了,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训。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第一,“两个凡是”(“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用完整正确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①“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②即使是正确的话,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随意照搬,不能不顾条件的变化而搞“两个凡是”;
③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④毛泽东思想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领导和推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全面分析了思想僵化半僵化状态的形成原因,深刻揭示了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危害性。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依据邓小平的这些讲话精神,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提出首先是解放思想,以后又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江泽民在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上,不断的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的精髓,在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的同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省与时俱进提出理论创新的任务。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和紧迫。求真务实被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篇6
马克思列宁主义伴随着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传入中国,并在五四时期广为传播开来,逐步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进而成为中国革命的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中国对它的需要程度,而且取决于这一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程度。由于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在总体上始终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才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重要成果,又以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一个阶段为1949-1955土地制度——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
1949-1951年全国推行的土改,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农民的理想制度——耕者有其田。土改实际上是一种彻底的村社内部均分制,使得农民获得土地除了租让权之外的大部分私有的所有权。第二个阶段为1956年到1978年的土地集体化时期
始于1950年上、中期的合作化运动,演变为1956年的高级社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其间土地的农民私有变为了集体所有,即集体占有土地的所有收益。在土地革命中,国家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土地革命的斗争,形成了一套发动群众革命和运动的方法。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成为了节约学习成本的选择,这也为国家推进的集体化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实施条件。因为,通过重新分配土地的所带来人们对新中国和领袖人物的感激往往能使得意识形态发挥重要作用,而国内初级合作社的巨大成功也使得合作社在更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信任,来引导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国家的工业化做贡献也使得交易成本变小,利于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资本积累。
第三个阶段为1978年之后的家庭承包阶段
这当中包括,1978年到1982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984年推进的大包干及1996年-1999年落实的延包政策等,不断的深化家庭的承包制。国家将土地承包给个人使用,国家收取一定的税费,而除税费之外的所有收益都归农民所有,到2004年之后完全免除了农业税。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篇7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被称为人民民主专政坚强柱石的是()。选择一项: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人民军队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人民军队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007年,党的()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之一,并首次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选择一项: A.十六大 B.十八大 C.十七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十七大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选择一项:
A.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六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党的十八大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割占我国台湾的。选择一项:
A.《北京条约》(1860年)B.《马关条约》(1895年)C.《南京条约》(1942年)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马关条约》(1895年)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是()。选择一项: A.收复香港、澳门 B.祖国统一 C.遏制台独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祖国统一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态文明”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日益尖锐化的产物,是人类对工业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导致的生存和发展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选择一项: A.人与人矛盾 B.人与资源环境矛盾 C.人与社会的矛盾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人与资源环境矛盾
题目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选择一项: A.长远性 B.反复性 C.全球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全球性
题目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选择一项:
A.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题目9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祖国大陆完成统一,以()为标志。选择一项:
A.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B.海南岛获得解放 C.广州获得解放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题目10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属于()。选择一项: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社会主义劳动者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题目1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约束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选择一项: A.人口 B.资源和能源 C.教育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资源和能源
题目1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选择一项: A.合作共赢 B.团结第三世界 C.独立自主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独立自主
题目1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选择一项: A.互利共赢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和平共处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题目1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选择一项: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题目1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要()。选择一项: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 C.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1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坚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针。选择一项或多项: A.科技创新 B.保护优先 C.节约优先 D.自然恢复为主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节约优先
题目1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着力推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选择一项或多项: A.高速发展 B.低碳发展 C.循环发展 D.绿色发展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题目18 不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选择一项或多项:
A.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
B.构思与发展阶段 C.提出阶段 D.成熟阶段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正确答案是:提出阶段, 成熟阶段, 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
题目19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香港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等不平等条约霸占的。选择一项或多项:
A.《南京条约》(1842年)B.《马关条约》(1895年)
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D.《北京条约》(1860年)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南京条约》(1842年), 《北京条约》(1860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
题目20 部分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0.67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总书记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论述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
A.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夯实组织基础 D.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反馈
Your answer is partially correct.您已经做对了 1 个。
正确答案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夯实组织基础
题目2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选择一项或多项: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科技创新 D.改革开放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
题目2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选择一项或多项: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开发自然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题目23 部分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1.5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某大学代表团的谈话
B.邓小平阐述的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设想——“邓六条” C.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学者谈和平统一设想 D.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 反馈
Your answer is partially correct.您已经做对了 3 个。
正确答案是: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学者谈和平统一设想, 邓小平阐述的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设想——“邓六条”,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某大学代表团的谈话, 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
题目2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党的十八大报告讲对外政策的两个“始终不渝”是指()。选择一项或多项:
A.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B.始终不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D.始终不渝支持世界正义事业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题目2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邓小平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提出这个党建思想主要基于以下思考()。选择一项或多项:
A.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B.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C.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D.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题目2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此来引导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选择一项或多项: A.生态伦理 B.环境损害 C.生态效益 D.资源消耗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资源消耗, 环境损害, 生态效益
题目27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社会建设 B.市场建设 C.文化建设 D.信息化建设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题目2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美国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即()。选择一项或多项:
A.废除美国同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B.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C.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D.与台湾断交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与台湾断交, 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废除美国同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题目29 部分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1.33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科学论断的时代背景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B.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 C.中东局势动荡不安
D.现代科学化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反馈
Your answer is partially correct.您已经做对了 2 个。
正确答案是: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 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现代科学化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题目30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强调尊重劳动,下述对劳动的正确说法有()。选择一项或多项:
A.海内外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所有创业劳动都应得到鼓励
B.一切为社会会议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C.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D.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不保护非劳动收入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正确答案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一切为社会会议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海内外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所有创业劳动都应得到鼓励
三、论述题
题目31 完成 满分20.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试述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而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为建立和谐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取得胜利后,尽快发展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使之适应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成为中国社会长期面对的基本矛盾。在安全环境许的情况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仅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要以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为依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反馈
(1)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现实依据:一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向和潮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二是从我国现实需要出发,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多更好的和平环境,同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
历史文化和制度渊源:一是中国人民自古就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理念。爱好和平、努力谋求与相邻各国友好相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二是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可贵。决不会发动战争奴役他国人民,也决不会允许过去中国遭受外国统治和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当代重演;三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必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恪守五项基本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四、材料分析题
题目32 完成 满分20.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请阅读下述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论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意义。P149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 Climate Change,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变暖是毫无疑问的。”“自20世纪中期以来,绝大部分被观测到的全球平均地面温度的升高,非常可能是因为观测到的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材料来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网站)
材料(2)
资源制约日益加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石油年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能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煤炭超强度开采。另一方面,粗放式发展导致我国能源需求过快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26%上升至2011年的57%。与此同时,我国油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进口通道受制于人,远洋自主运输能力不足,金融支撑体系亟待加强,能源储备应急体系不健全,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和突发性事件能力不足,能源安全保障压力巨大。
生态环境约束凸显,绿色发展迫在眉睫。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大量水资源被消耗或污染,煤矸石堆积大量占用和污染土地,酸雨影响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前列。国内生态环境难以继续承载粗放式发展,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绿色转型发展。(材料来源:国务院《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材料(3)
2012年12月5日,环境保护部在北京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一开篇就指出:“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规划》划定了13个重点防治区域: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具体范围详见附表),共涉及 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 132.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1%。这些区域集中了全国近48%的人口,产生了71%的经济总量,消耗全国52%的煤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8%、51%,还有42%的烟粉尘,50%的挥发性有机物。(材料来源:《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关系
“文明”(或者“社会文明”)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从社会实践的基点上提出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因此可以说,文明是一个与野蛮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人类在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表征着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开化状态。
“生态文明”由“生态”与“文明”两个词合成。“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是指房屋、家庭,19世纪中叶以来具有了现代意义,主要是指自然界诸系统之间的交错复杂关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因此,一般来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
从狭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物质文明就是指人类在能动地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物质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力的进步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就是指人类在能动地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政治成果,表现为人们政治理念的进步与政治制度的完善;精神文明就是指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精神成果,表现为精神生产的进步与精神生活的满足和提高;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现为人们的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从广义上说,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类型。从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文明基本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核心产业而加以区分。工业文明是以工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形态,是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文明类型,它是人类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它不仅意味着要改造传统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而且涉及到制度、观念等要素的全面变革。
从生态文明的结构来看,生态文明首先包括强烈的生态文明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再次,生态文明还包括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反馈
(1)党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新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第三,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深刻把握,对推进人类生态文明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推荐阅读:
第二章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2-01
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07-29
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①07-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读书报告)05-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a10-07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09-0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09-0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萌芽和早期传播09-09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专题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