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旅游发展措施(精选8篇)
生态林业旅游发展措施 篇1
四川林业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一、自然地理属性四川地形地貌多样,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7%。在大地构造上,四川省位于杨子陆块、秦岭造山带和松潘甘孜造山带的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在地貌上,四川地跨中国三级阶梯地势的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五种基本地貌都有大面积分布,类型多样。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下降,西部的属于世界屋脊之青藏高原东部的深切割高山、极高山地与高原,占据的幅员过半,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m,而东部的四川盆地之长江河谷低于海拔250m,地势差异悬殊。四川除约占全省幅员3%的西北部沼泽区,属黄河网状水系外,97%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省的南缘,川西山地的干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与岷江属横断山系平行岭谷的羽状水系,东部盆地的干支流嘉陵江属向心的树枝状水系,水系结构复杂,东西差异明显。四川处于北半球亚热带气候区。受青藏高原东缘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势强烈反差的影响,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地跨温带和高山寒带。在亚热带基带之上,叠置了山地温带和高山寒带,形成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的水热条件良好、地域差异显著的繁复气候类型。复杂的地质构造、青藏高原与亚洲东部平原过渡带的多样地貌、繁复的水系结构与气候类型,为四川森林资源的富集,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植被与生物多样性四川的主要植被类型分为三大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包括川东盆地的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与川西南山地的偏干性常绿阔叶林;温带与寒温带针叶林,包括川西高山峡谷区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与川西高原区的针叶林;亚寒带川西北高原灌丛草甸。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是:种类丰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科、属多;特有种、属和单种、少种的科、属多;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裸子植物种类多。四川是中国甚至全球的植物区系和自然植被类型最为繁盛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丰富和最繁茂的高山植物区系发育区。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维管束植物232科1621属9252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一。其中裸子植物9科27属88种,居全国第一;被子植物182科1474属8453种,蕨类41科120属708种,居全国第二;为四川所特有的植物有460余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Ⅰ级保护约14种,Ⅱ级保护30种。全省查明的陆生脊椎动物有959种,包括兽类213种、鸟类607种、爬行类63种与两栖类76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142种,包括Ⅰ级保护30种,Ⅱ级保护112种,另外还有76种列为四川省重点保护。在四川的野生兽类物种中,既有象白唇鹿、牛羚等稀濒物种的大种群,更多的是大熊猫、雉类等稀濒物种的区域性高度聚集,这已引起国际上的注目。四川山地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区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选定的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中,涉及四川的有2个:岷山-横断山北段,湘、黔、川、鄂边境山地。四川省也是保护国际(CI)认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和世界自然基金(WWF)选定的“全球200”生态区域之一。
三、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多样性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为26.62%,森林面积12.34万km2,其中95%为原生状态保存良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且由于山体剧烈抬升,往往呈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生态现象。全省植被类型繁复,景观多样性特丰富,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森林景观主要包括:
(一)地带性森林景观
1、低中山偏湿性亚热带常绿阔林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稀濒植物与动物种类丰富,层外与附生植物发达,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2、低中山偏干性亚热带常绿阔林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较丰,群落结构复杂,稀濒植物与动物种类较多,热带成分丰富,大面积森林生态景观。
3、低中山亚热带大径竹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竹类成分丰富,稀濒物种较多,大面积竹类森林景观。
4、中山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稀濒植物与动物种类丰富,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5、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较丰,群落结构较复杂,稀濒植物、动物种类与特有种、孑遗种丰富,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6、高山与高原亚寒带针叶林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较丰,群落结构较复杂,稀濒植物、动物种类与特有种、孑遗种丰富,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二)森林季相景观
1、花卉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四川有杜鹃花科植物约200种,占全国杜鹃种数的36%和全球杜鹃种数的22%。川西山地杜鹃森林规模之大和品种之丰富为国内外罕见,是原始杜鹃、珙桐、报春、百合等类群的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奠定英式和西方花园基础的种子重要采集地。
2、山地彩色林相景观生态系统 季节色彩变换,春季万物复苏,春芽初展、生机盎然;夏季万山翠绿,青翠欲滴;秋季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季冰雪银装素裹,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三)珍稀特有物种生境景观
1、大熊猫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大熊猫仅产于中国。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景观之一,大熊猫生境属全球性稀有景观。四川大熊猫资源占全国大熊猫种群总量的80%以上,中国大熊猫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主体分布在四川。
2、特有物种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四川是珙桐、桫椤、四川红杉、巴山水青冈、攀枝花苏铁等一大批观赏特有种的主要分布区。
3、稀濒兽类种群景观生态系统。四川是川金丝猴、牛羚、白唇鹿、水鹿、黑颈鹤、四川梅花鹿等一大批稀濒森林动物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哺乳动物保护地区。
4、稀濒鸟类种群景观生态系统。四川是全球雉类分布中心和中国特有鸟类区域的重要保护区域。
(四)湿地景观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全省单个面积大于100 hm2的湿地共有516个,全省现有湿地面积961680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9%。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00 hm2的河流共有352条,主要有岷江、嘉陵江、渠江、长江干流、沱江、大渡河8条;水面面积大于100 hm2的湖泊有37个,主要为永久性淡水湖,而大于2000 hm2的湖泊只有泸沽湖和邛海;面积大于100 hm2的沼泽湿地有48个,大都分布在海拔3400米以上,以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最大,面积达到298,079 hm2。此外还有库塘湿地,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00 hm2的有79个。
(五)复合景观 复合景观是四川森林景观的固有特色,通常由原始森林与湖泊或雪山冰川或岩溶地貌等组合成美学价值极高的风景区,类型丰富,例如:森林-湖泊景观生态系统,森林-雪山冰川景观生态系统,森林-岩溶地貌景观生态系统,森林-温泉景观生态系统,森林-峡谷景观生态系统,森林-大江大河景观生态系统,森林-沼泽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草原-沼泽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湖泊-沼泽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森林-冰雪-温泉景观生态系统等。
四、林业生态旅游景区(点)资源 四川林业生态旅游景区(点)资源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养殖场、野生动物园、狩猎场、林场及花卉、盆景、种苗园艺场、圃地等,且资源丰富。截至2003年,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园84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5处、省级森林公园52处、市县级森林公园7处;建立自然保护区10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市(州)级自然保护区15处,县级自然保护区36处;建立国际狩猎场2处。它们分布于全省的20个市(州),基本代表了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其中:属于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森林公园13处、自然保护区34处,属于稀濒兽类与特有种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森林公园69处和自然保护区66处,属于稀濒鸟类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有自然保护区19处,属于稀濒物种/草地生态系统的有自然保护区2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黄龙自然保护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初步评估,已建的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中,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有二十多处。此外,全省还有一大批景观价值较高的林业生态旅游资源有待建立生态旅游景区。除上述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外,全省还有森林生态旅游景观特色突出的15个国家级、74个省级、4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这些资源是我省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市场联动伙伴。
五、配套文化旅游及景区(点)资源 四川是中华民族长江文化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林业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闪光的背景和丰富的配套文化旅游产品。
生态林业旅游发展措施 篇2
一、林业生态与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 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渴望, 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生态旅游快速发展起来。促使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还不止这些, 如今随着生活脚步的逐渐加快, 人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缓解压力, 人们需要有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 生态旅游产生了。生态旅游, 让人们近距离的与大自然进行接触, 在大自然中人们感受到了远离城市喧嚣之后的那份宁静, 在宁静的环境中人们放下了自己沉重的生活压力, 在这里, 人们更好的让自己得到了放松和休闲。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 让生态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已经成为如今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如今在林业生态与旅游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例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所有的这一些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为此, 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努力。
二、林业生态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林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是我们重要的生态资源, 保护林业对于环境的建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德尔生活步伐越来越快, 人们面对的生活压力也是越来越多, 人们为了释放压力, 为了放松心情, 于是选择了旅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林业与旅游结合在了一块, 林业是旅游的重要资源, 旅游的发展让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使用和保护。林业生态与旅游的结合, 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极大的促进了林业资源的保护, 两者的结合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
三、如今林业生态与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渴望, 我国林业生态不断的与旅游结合在一起, 可是在具体的结合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严重生态旅游的发展, 另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资源, 难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 林业生态资源的破坏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 我们不断的开发林业资源, 打造生态旅游路线, 加快生态旅游的步伐, 可是生态旅游的发展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开发的速度上, 因为片面的追求速度, 所以在林业资源的开发中乱砍乱伐, 造成了林业资源严重的破坏, 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旅游污染
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况, 垃圾满天飞, 生活污水、废气乱排乱放, 所有的这一些都是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造成旅游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游客素质低下、环保意识淡薄、旅游服务滞后等等, 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们要不断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四、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
面对当前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的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实现资源之间合理配置, 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 保护好生态林业, 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促进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一) 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
生态林业是我们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 同时旅游的快速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生态林业的保护, 这样一来, 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为了促进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便是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有了明确的规划就会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行动。发展规划的制定之后, 还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 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 加强对于生态林业的保护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要做好林业资源的重点保护, 因为生态旅游所需要的资源便是林业。我们知道, 林业资源是一种可持续资源, 可是如果被大量的砍伐, 时间一久也会造成林业资源的消失。为了更好的保护林业, 我们需要加大对林业的保护。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健全林业负责人制;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加强管理和维护等等, 所有的这一些都会促进林业资源的保护。
(三) 减少旅游污染
在旅游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环境污染、林业破坏的现状, 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游客的管理, 尽可能的减少人为的林业破坏, 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减少旅游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等等, 进而维护生态旅游的质量。
五、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态旅游有了更加强烈的渴望。可是在当前的生态旅游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需要不断的分析原因, 然后针对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进而维护生态旅游的质量。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可是在我国当前的生态旅游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渴望, 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林业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晶.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
[2]李继梅, 党恒邦.海东地区林业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1)
生态林业旅游发展措施 篇3
关键词: 森林人家;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林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S7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4-0049-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返朴归真、亲近自然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目的。“森林人家”以良好的森林环境为背景,以有较高游憩价值的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为旅游者提供吃、住、娱等服务的健康休闲型旅游产品[1]。
目前,“森林人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的景观规划设计[2]、旅游项目营销推广[3]、品牌建设[4]、对乡村旅游的影响[5]等方面。本文试以“森林人家”为模式的林业生态旅游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旨在探索科学合理的“森林人家”推广模式,为国家精准扶贫拓展内涵、为安置林区贫困人口生活就业提供参考。
1 “森林人家”发展的时代背景
1.1 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的需要
按照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精神,坚持脱贫攻坚战基本原则,实现到2020年让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国家将扶贫开发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抓手,林业部门在这场国家意志的攻坚战中需要找准传统的森林生产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为林区贫困人口寻找适合本地的产业出路。
制定扶贫方案,重点是切合实际。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山区,风景独特的森林景观资源更是分布在大山深处,那里林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偏远的地理环境,落后的经济发展,使当地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生活状态下,严重制约了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人家”在不断改变广大林农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的同时,创新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探寻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式,把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合理结合,充分发挥森林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模式的林业生态旅游是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依托林业特色资源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背景下妥善解决林场职工转岗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1.2 深化林业改革的需要
作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森林人家的推出拓展了森林资源的利用模式,为林业保护区、林场、采育场内职工和林农的生活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对于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森林人家”的提出顺应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立足林农,把砍树人变为看树人,把森林的使用者变为守护者,“森林人家”概念和模式的提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促进林农的增收以及林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6]。
1.3 发展森林旅游新平台的需要
森林旅游目前是一种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截至2014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9.1亿人次,首次突破国内旅游人数的25%;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 500亿元,首次突破国内旅游收入的20%。从事森林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人员数量24万人,其中导游和解说人员3.36万人。同时,以森林景区为依托的乡村旅游顺势也达到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森林单纯地提供木材资源的功能进一步减退,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服务的功能不断加强。
森林人家的推出适应了我国森林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我国森林旅游发展开拓了一个全新平台。陈登丰[5]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途径定性、定量研究“森林人家”对乡村旅游影响的研究表明:“森林人家”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结合林农自主开发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各项生态友好型旅游产品,走出了一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并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并存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 “森林人家”发展的意义
2.1 拓展精准扶贫内涵
通过发展“森林人家”转变传统林业经济依靠生产木材的发展方式,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在非木质资源利用上做文章。在森林中,除木材、木材加工剩余物和木材提取物外的其他动植物资源总称为非木质资源。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传统林业和林产工业的变革,可以提高现有森林的经济价值和多种附加效益,可以在保障人类生活的前提下实现森林和林地的可持续利用,既不耗费森林的林木资源,又不破坏森林的更新能力,从而可以减少人口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7]。
依托林区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生态旅游产业组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从而带动林区贫困人口脱贫,增加林农收入。发展“森林人家”新型林业旅游模式有利于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林区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林业管理的职能转变,不仅是林业第三产业的新亮点,也是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2 促进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人家”的发展坚持走保护与利用并举的道路,即通过发展林业生态产业链条、促进当地群众增收、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多功能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林业的最大价值,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与文化相结合的林业可持续发展[5]。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主要依靠林业管护员的不断巡视与监督管理,同时依靠林业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大力宣传,但由于管护森林面积大,管护人员力量缺乏,管护基础设施落后,重造轻管,仍然存在乱砍乱伐、盗采盗伐等问题[8]。“森林人家”模式的诞生,将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从少数的管护员层面转接到普通大众层面,能够形成大家在享受森林资源带给我们享受的同时又积极投身于保护的队伍当中的良好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破解长期困扰林业资源的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之间的矛盾,能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显著提升森林的环保、景观、生态、经济等价值。
nlc202309091206
2.3 弘扬生态文化
“森林人家”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森林人家”林业生态旅游品牌的过程就是建设和传播森林文化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效途径的大胆尝试。“森林人家”把林业独特属性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构建出一种生态型的旅游活动,林区内的古朴民居与青山绿水的和谐统一,处处演绎着森林深处有人家的美丽景象。游客通过“森林人家”走进大自然,享受森林带来的美感,呼吸清新的空气,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心理、保健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森林人家”进行森林野营、森林氧吧等森林生态文化体验,在休闲的同时又体验了森林生态文化[9]。
2.4 促进生态旅游产品升级
生态旅游产品是指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进行的旅游活动。其主体是那些关心环境保护、追求回归自然,并希望了解旅游目的地生态状况和民族风情的游客,“森林人家”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家”的氛围,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留得住,促进了生态旅游区从一般得游览观光型旅游方式,向休闲度假型为主,参与体验型为辅相结合的旅游方式转变,引领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升级。“森林人家”在产品使用价值方面突出环境教育和保护功能,在产品功能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产品规模和组合方面服从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产品资源方面取向为具有脆弱性的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在产品层次上具有高品味性、资源利用上的可持续性和产品内容上的专业性。
3 “森林人家”的发展概况
3.1 “森林人家”的特点
“森林人家”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在经营主体、依托环境、运营模式、运营效果、文化内涵等方面与传统旅游模式存在差别,它更加强调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更加突出休闲的现代旅游理念,更加提倡健康的绿色旅游形式。其主要特点包括[10]:①“森林人家”大多与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区或者大型旅游区紧密结合;②“森林人家”是在乡村旅游基础上与森林旅游相结合发展出来的;③“森林人家”需要大户的带头作用;④“森林人家”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森林人家”不同于传统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农家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田园的向往,但同时存在旅游半径小、发展规模小、层次低等缺点;“旅游度假区”在旅游产业中一般定位于高端发展产品,其服务、设施和装修档次较高,主要客户定位于高端收入人群。“森林人家”在注重环境优美、健康体验、卫生合格及规范管理前提下,迎合的是普通大众的消费[6]。
3.2 “森林人家”的产生与兴起
福建省于2006年率先启动“森林人家”建设,由农户或林业转岗职工依托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借鉴省外农家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游。通过制定“森林人家”建设条件、标准和等级评定等,注册“森林人家”商标及域名,开展“森林人家”试点示范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与福建省旅游局评选“十佳森林公园”等一系列措施,逐渐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促进了森林文化建设。目前,福建省已建成“森林人家”357户,其中四星级以上7户。作为福建首创的森林旅游品牌,“森林人家”俨然已成为福建对外宣传的又一有力名片。为更好发挥“森林人家”品牌效应,促进全国森林旅游发展,福建省林业厅于2012年正式授权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森林人家”标识。
浙江省于2015年开始大力发展“森林人家”、森林特色小镇,支持各地创建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创建,在全省培育建设20个左右森林特色小镇、100个以上森林人家。文件《关于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林产〔2015〕66号)对“森林人家”的创建内容、程序、政策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在《关于组织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林办便〔2015〕458号)文件中具体申请“森林人家”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安徽省于2008年开始建设“森林旅游人家”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以及在2007年发布的《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皖发[2007]17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经安徽省林业厅和省旅游局发出通报,共命名287家经营点为全省第二批“森林旅游人家”,但是根据其发布的《安徽省创建森林旅游人家基本条件》中的要求,安徽省目前推广的“森林旅游人家”单个规模较福建省的“森林人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仍然没有摆脱“农家乐”的简单发展模式。
4 “森林人家”发展建议
4.1 明确准入标准,实行授牌示范经营
制定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出台国家层面的《“森林人家”基本条件》、《“森林人家”示范评价标准》。从“森林人家”从业资格、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等方面对“森林人家”设定准入门槛,使“森林人家”授牌示范经营有据可依。由林业管理部门对“森林人家”示范经营户进行资格审核、准入许可,将符合规范的乡村旅游点纳入“森林人家”管理范畴,实行授权经营。在品牌示范的授权过程中,对经营户实施严格的考察和审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不符合要求或不达标的经营户实行摘牌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展“森林人家”等级评定,逐步提升“森林人家”品牌效应。
4.2 整合资源联合营销,积极推介“森林人家”休闲旅游
地方政府要鼓励经营者依托名牌优势,采用联合、兼并、合作等形式,实现强弱联合、大小联合,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品牌规模经营,使“森林人家”旅游在规模上、集团上有所突破,提高竞争力。结合本县、本村、本家旅游品牌个性,设计、宣传、突出自己的产品个性,一些个体“森林人家”可实行联合,通过打造“森林人家村落”,扩大影响,打造品牌;旅行社要积极推介、组织客源,把“森林人家”旅游列入行程单,同时与客源城市的有关部门形成合作关系,互为市场,各级旅游咨询中心、集散中心、旅游网站等载体加挂“森林人家”旅游旅游的图文、线路;加强与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电、报、网)的平台,广为宣传“森林人家”旅游。有条件的,在各级政府举办的推介会、投洽会、展览会等活动中,让“森林人家”旅游也得到宣传展示。
nlc202309091206
4.3 丰富经营主体参与形式,激活运营模式
实现乡村旅游业既快又好地发展,着力机制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推进“森林人家”开发建设,遵循市场规律灵活借入社会资本,结合企业(大户)投资、职工参与、农户联动多种形式运营模式,发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户+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政府”、“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等形式,坚持试点先行,示范与创建相结合,全面推进。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在注重管理和引导的前提下,还要大力创新对“森林人家”的激励政策,对列入示范经营的单位和经营户,各级林业部门也给予相应的补助与支持,并协调有关部门在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工商管理费、税收、证照办理费用等方面予以优惠和减免。
4.4 深入发掘品牌内涵,提升“森林人家”旅游品质
“森林人家”作为一个健康休闲型品牌生态旅游产品,市场定位应该有别于传统的农家乐。采用控制环境容量,提升服务品质,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资本打造高端度假旅游产品,围绕度假、疗养、修禅、养老、膳食等方面拓展“森林人家”经营内容。
参 考 文 献
[1]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森林人家等级划分与评定:LY/T 2086-201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耿鑫.福建省森林人家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讨[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9.
[3]裘晓雯.关于构建“森林人家”旅游品牌的若干思考[J]. 武夷学院学报,2011(04):1922.
[4]陈静.森林旅游品牌创建初探——以森林人家为例[J]. 林业勘察设计,2008(02):3943.
[5]陈登丰.“森林人家”对乡村旅游影响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8.
[6]兰思仁. 森林人家是福建森林旅游品牌的创新[N]. 中国绿色时报,20110329(A04).
[7]蔡颖萍,刘德弟. 非木质资源利用浅析[J]. 华东森林经理,2008(02):4952+57.
[8]林旺煜. 浅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66+170.
[9]文红. 在森林文化的导引下管理森林旅游生态环境[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47150.
[10]荆书芳. 福建省森林人家体验设计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责任编辑:唐 岚)
发展林业生产营造生态家园 篇4
——柘城县大仵乡林业生态建设事迹材料柘城县大仵乡位于县城东部,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万亩,辖23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5.4万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大仵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和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2010年,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实施了生态廊道工程、村镇绿化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4000亩,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目前,全乡有林地面积87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25%,建成区绿化率40%,村庄林木覆盖率50%,当年义务植树尽责率95%。林业为该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次被评为县林业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
为加快大仵乡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乡党委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高度重视,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置于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确立了林业在优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列入了党委政府工作重要日程,成立了
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设立了林业生态建设办公室,把林业
生态建设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切实
加强了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努力提高营造林质量
植树造林规划是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依据和保证,是
林业生态建设成功的基础。根据全县林业生态规划和实
施计划,在县林业部门指导下,大仵乡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实施计划。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对
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在树种结构、树种配置、造林技术、管
护措施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设计施工,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如在2010
年林业生态建设中,全相以生态廊道工程、村镇绿化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等为主战场,抽出林业技术人员组成造林规
划组,由一名主抓副职,对林业生态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规划,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认真组织,狠抓落实,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为切实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在植树造林季节,乡党
委政府认真研究,积极组织、及早动员,及早动手,对全乡
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全乡人民充分认识到林业
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中重要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抓社生态即抓
绿色,抓绿色即抓经济的观念,认真组织,狠抓落实,乡党
政一把手亲自部署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分管副职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乡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参加
义务植树,把义务植树与乡镇领导办绿化点、林业生态工程
合起来,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册,提高了义务植树尽责率,义
务植树活动基本上形成了规范化、基础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呈现出人人搞生态建设的可喜局面。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林木资源管护
“年年栽树不见树”是植树造林工作的一大难题。为保
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力戒重栽轻管的弊病,乡党委政府对
林木管护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护林领导组,积极探索林业
管护的新方法,一是以派出所为主,成立了专业护林巡逻队,对全乡所有树木实行24小时监管,二是建立健全各项林业
管理规章制度和护林公约,设立护林牌,同事与全乡中小学
校负责人签订了护林责任书。三是对滥伐的违法案件进行了
从重从快处理,四是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组织乡林业
技术人员定点观测,搞好测报,每年病虫害发生季节,统一
组织进行防治。通过这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维护了林业
生产秩序,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
大仵乡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3日
商丘市绿化模范乡(镇)申报表
大仵乡关于申请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的报告
商丘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
2010年大仵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列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大仵乡生态林业建设指挥部,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加强林木资源管护。今年全乡共完成造林任务4000亩,其中生态廊道700亩,村镇绿化850亩,农田防护林750亩,森林抚育1700亩,均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林业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仵乡多次被评为柘城县林业工作先进单位,特申请市级绿化模范乡镇。
生态林业旅游发展措施 篇5
1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相互依存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林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反过来促进林业的发展。
1.1林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林业是一项基本的经济产业。它的发展,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林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可是促进人、经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林业的发展,有利于林业生态的改善。林业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以林木和植被为基础的。从另一角度看,植株又是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利器。没有植株,也就没有了生态效益。所以,林业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这就像我们数学上学过的证明方法:因为A=B,B=C,所以A=C。林业要想发展,就一定要有大量可使用的林木资源。这些资源直接决定财富的多少。而植被树木的增加,又增加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又直接反映当地环境质量的高低。所以,适度的发展林业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例如植被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等作用,可以减少扬沙天气的出现。
1.2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林业的.发展
自人类产生以来,对自然的破坏就没有停止过。但是,环境问题远没有现在这样严重。这是因为自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它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以弥补人类造成的破坏。从而实现自我的正常运行。这种自我修复能力,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植被。但是,如果发展过度,就会减少植被覆盖率,导致当地环境质量下降。而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减弱,又会降低林木的产量。所以,生态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2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相互制约
二者之间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林业发展制约林业生态的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又制约林业的发展。
2.1林业发展制约林业生态的改善
在发展林业时,我们也应该考虑生态环境效益。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很多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进行经济建设。这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效益客观。与此同时,这种发展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近两年为例,“雾霾”这一次似乎在一夜之间轰炸了我们的耳膜。××地雾霾指数爆表、××地发布雾霾红色预警、××地连续出现多日重度雾霾天气……这类消息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除此之外,近些年来,我国森林面积锐减,加剧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严峻性。此外,植被覆盖率的降低,也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问题突出。所以,林业发展林业发展制约林业生态的改善。
2.2生态环境改善制约林业的发展
林业发展的实质就是通过木材及其他林业产品的销售,来获得经济收益。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保证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因此,二者是相互矛盾的。要改善生态环境,就要增加植被数量,就会减少可销售的木材的数量,也就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3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由上文可知,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所以,一定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些地区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大自然进行毁灭式的开采,造成当地林业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所以,我们应该杜绝“杀鸡取卵”式的开发方式。要给予大自然足够的自我恢复时间,以保证木材的数量。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们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丰厚的经济收益,可以推动林业主扩大种植规模,从而更好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推动经济更好地发展。因此,要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林业发展既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制约林业生态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既促进林业的发展,又制约林业的发展。林业一旦发展过度,就会减少地表植被的数量,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使树木的数量进一步减少,造成林业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改善环境。以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敏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2]杨慧霞,冯佰利,李海华.中国农牧交错带环境恶化态势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3]孔凡斌.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林业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
生态林业旅游发展措施 篇6
1 根据当地环境特色, 挑选重点型、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
我国的地理面积辽阔, 南北气候的差异巨大, 各地林木也不尽相同, 因此, 发展生态林业应根据当地的特色和优势, 有重点地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例如贵州省, 贵州气候温和湿润的原因就是由于贵州高原山地比较多, 这也造就了贵州省林业资源丰富的特点, 森林覆盖率高。贵州省根据地区特色可做大以下几个方面的产业:发展木竹业精深加工, 如:造纸、造板、家具制作;发展林产化工, 这些方面的资源有油桐、五倍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这里有家喻户晓的黄果树瀑布;发展花卉苗木的种植, 木本油料方面大力扶植油茶、核桃的种植。木本中药材有厚朴、黄柏、红豆杉, 能够广泛种植。精品果业有刺梨、蓝莓, 这些都属于稀有品种,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都可以大力的推广。作为林业的辅助产业, 林下经济也是一种不错的出路。根据贵州自然环境, 可大力发展8大主导产业。从效益上说, 要重点发展主导产业, 不但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林业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2 依靠现代科技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是一种多层次, 全方面循环发展的一种林业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环境日益恶劣, 林业内部和外部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依托现代科技才能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林业。运用比较广泛的3s技术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灾害监测、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林业管理决策) , 能够全面的了解森林系统, 给森林经营提供准确的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精准林业的发展, 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仅依靠人力来完成作业。
3 优化森林生态系统
到目前为止, 我国有近20家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所在各个不同气候的区域内成立, 代表着不同类型的森林典型, 生态学家们长期致力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水循环, 大量的数据为我们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日后的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优化森林生态系统还得从以下几点做起:
科学的编制林业发展规划。要把增加林地面积, 加强森林防洪保水能力, 以及扩大森林覆盖率作为规划的核心内容, 科学合理, 因地制宜的搭配树种结构。达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目的, “乔、灌、草”, “片、带、网”结合, 以至于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大力宣传以加强全民绿化意识及生态林业的重要之处和利好, 普及林业方面的科普知识, 从而做到及时规划、快速落实、技术到家、造林成片的保障措施;普及林业科普知识之后, 也要让老百姓能够在林业之中得到看得到的利益, 这需要当地政府制定相关的补偿措施, 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
4 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国务院提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产生的, 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的目标, 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的目的是要依法规范流转、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林业生产力, 促进传统林业转变发展方式, 向现代化林业转变。加强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在当地挑选有竞争力、而且资金雄厚的企业与当地的农林业建立长期的联营合作机制, 打造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基地, 让广大群众共享“绿色红利”带来的好处;政府要规范落实好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林权抵押贷款、林业项目贷款贴息等财政方面的扶持政策, 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深入林产品的质量建设, 依托现代科技, 不断拓展专业市场开拓, 积极开展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的建设, 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生态林业转变。
5 结束语
总之, 生态林业要持续、稳定的发展, 不仅要因地制宜, 根据自身的优势, 重点发展主导产业, 更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 为林业发展服务。生态林业的发展也要依靠外来产业的力量, 根据当地的特点, 到达农、林、牧共同发展的目的。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体系, 更好的实现林业发展生态化,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林业旅游发展措施 篇7
关键词:生态林业;措施;生态系统
1 林业发展的生态问题
1.1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在提供林木产品和维持森林生产力稳定增长方面,还有森林的环境社会服务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林业生态系统通常是较为稳定且抗逆行性强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种植各类人工树林或者是对自然森林进行管理经营时,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建立并维持形成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对于人类的利用和干扰的程度都要进行适度的控制,在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和谐进行。
生态问题仍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形成, 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 另外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2 林业保护认知问题
除开自然条件恶劣的外界条件,人们对于林业认识非常的不足,特别是偏远地区,砍伐树木、侵占林地的现象较为严重,做不到对原有森林的保护。传统观念也认为才林木是林,防护林就是方田林木网,造林也就是简单的挖坑植树。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林业生态建设还原林业的定义,完善林业的综合功能,将林业看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另外,相关林业部门没有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的执行力度,缺乏相关资金的拨放等因素也影响着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改革林权制度的推行还有待深入,必须要调动农民种植树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多方面的发展,实现林业的分类管理。
2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生态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素质,大力加强生态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宣传生态创新意识,弘扬自然与人的生态和谐价值。在各地区域范围内推进义务植树活动,努力寻求民众义务种树的新方式,出台植树绿化的健全机制,实现全民绿化的远大理想。
2.2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通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来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例如开展创建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 , 大大推进森林的覆盖面[1]。
2.3 林业制度改革
贯彻落实林业生态建设,就要大力推进林业法制建设,将各项林业建设工作进行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依照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造林和用林行为。对于破坏林木资源的犯罪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加大法制治林的力度,从而保障林木神态系统的安全,建立和谐发展的林木区域。同时,加大林权制度的改革工作,改变林业生产力,建立多种资源体系,拓宽各种林业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制度。
3 生态林业建设的适用方法
3.1林业建设目标设定
为了保护并完善各地域林木种植的生产潜能,利用土地保证结构的多样性,建立并恢复健全的生态系统功能,应为林业建设设定明确的目标。根据市场需要,充分调研确定哪些适合速生林的生长,在不同的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也不同。有的是要建设或恢复生态系统,有的是为了改变生活的环境,有的则是为了改变农业结构。
3.2发展生物多样性和复合性
首先,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土地上建立符合系统,发挥生态效用,加强生物循环。其二要发挥林木的生态功能,持续利用林木资源,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其三要开发林木生态系统的促物质循环、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固碳制氧等生态功能[2]。
3.3提高林业知识与技能
现代社会的新农民应该不断的学习与林业知识相关的技术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懂技术,还要回经营并且具有服务精神。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偿培训农民的种植新技术,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人事,机那里以林业生态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
3.4政策引领与财政资助
种植林木的苗木应该有国家级地方相关部门资助,农民则负责种植和服务,最后的林权由种植的所得。地方政府应积极的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考虑后期服务、生产力等因素,对公共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共同发展林木业。
4抓改革来保持林业发展的活力
要按照现代林业的经营思路,以要素市场为平台,以森林资产为纽带,以盘活森林资产、吸纳社会资本、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积极性为目标,大力推进林业市场化经营,切实把林业的改革和发展贯彻到底。
4.1完善林权制度
农民的林权一旦确定后,还要完善林权发证的后续工作。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比如一些产权还不明确的区域,要积极干预,尽力化解纠纷,调解农民之间的矛盾,尽量快的明确并发证。若有已发林权证经核实后,存在一定问题的要尽快明确并改正。
4.2完善交易平台
为了加快林业生态市场建设,尽可能大的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就要完善交易平台,为林权的相关服务做好许可验证、抵押注记、拍卖交易、信息發布等各项工作,方便的满足社会民众的各类需求。
4.3加快林流转
三要加快林权流转,要建立林木采伐、种苗供应、科技服务、项目开发、信息咨询等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林权权利人以转让、出租、股份合作、联营等形式,加快林地林木流转步伐,促进林业规模经营。
在和谐稳定、记录监督制度完善的前提下,顾丽林权利益人一出租、转让、股份制等各种形式,加快林木林地的流转速度,形成一定规模的林业经营模式。采取种苗供应、科技研发、技术咨询等辅助方式加快林流转。
5 结语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中也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有效统一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韩峰.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1).
[2] 王惠卿.浅谈推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大力发展碳汇林业 打造生态平桥 篇8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近日,国务院首次明确,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是2020年减少单位GDP碳排放为40%~45%。12月7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会议,“碳”被世人所关注,“减碳”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根据目前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要降低碳排放量,最可行的方法就是依靠国内森林资源,采取森林碳汇的“碳吸收”手段。而信阳市平桥区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敏锐地抓住发展碳汇林业的历史机遇,按照“政府搭台、宣传引导、社会参与、自觉自愿”的原则,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开创了县区发展碳汇林业的先河,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受到各方关注,在前不久召开的河南省林业工作会上,对信阳市平桥区与中国绿化基金会携手建设碳汇造林示范基地取得的良好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信阳市平桥区林业局局长马庆君介绍说:“平桥区虽然也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但平桥区的地形是平原和丘陵兼有,可栽树的地方少,造林绿化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年初,区委提出大力发展碳汇林业,为我们平桥的林业发展指明了道路,使我们今年的绿化任务超额完成。”
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向记者解释说:“国际上把以减排二氧化碳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称之为碳汇林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将碳汇林业建设作为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提到了新的高度。我们学习文件后,感到这是建设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机遇。区委连续召开3次常委会,迅速制定了《平桥区碳汇林业发展规划》,再加上中国绿化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才有我们今天的成绩。”
永当先锋的“七个一”
为了平桥的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2月12日,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作了生态平桥建设的总动员令,他提出,建设生态平桥,“践行节能减排、发展碳汇林业”,平桥要勇当先锋。并果断提出在全区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开展一次捐赠活动,开展一次建设生态平桥万人签名活动,实施一个园林建设活动,大搞一次全民植树活动,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向全国发出一个生态建设号召。“七个一”的提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成,并立即着手实施。
2月14日,在世纪广场,信阳市平桥区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践行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平桥”的万人签名暨捐款活动,公务员代表、少先队员、造林大户纷纷为建设生态平桥立言践诺,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区长王继军和近万名机关干部职工、企业界代表及造林大户代表现场捐款近300万元,为加快生态平桥建设步伐付诸了行动。随后,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到北京,和中国绿化基金会携手,联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生态中国,平桥先行”的碳汇造林活动,向全国发出倡议,号召全社会捐资造林,共同营造绿色家园。此创举得到了中国绿化基金会的认可和支持,决定把信阳市平桥区作为“全国首批碳汇基金造林试点示范县(区)”。
信阳市平桥区大力发展碳汇林项目和2009年开始实施的“欧洲投资银行河南省碳汇造林项目”不谋而合,信阳市平桥区被确定为实施该项目的15个县(区)之一正是得益于此。该项目不仅期限长(25年)、利率低,而且对造林的投入高(可达70%),再加上省里配套资金有15%,能基本满足造林需求。可以说,平桥林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扩大植树造林的外延
为了提高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信阳市平桥区更是把植树造林由传统的义务植树形式向认养绿地、抚育管护、以资代劳、义务宣传等多方位、深层次扩展,吸引公众更广泛的参与意识。2009年3月15日上午,信阳市平桥区委领导和当地群众2000多人参加了肖王乡“中国绿化基金会碳汇造林平桥示范基地”植树造林活动。
植树活动中,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在挥锹种下一棵速生杨树树苗后,一边用力踩着刚培植的松软泥土,一边饶有兴致地作一首打油诗:“脚跟踩树根,树根扎根深,今年一棵树,明年一片林。”
植树过程中,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指出,“践行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平桥”是全面建设精彩平桥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加快生态平桥建设,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家园……
在信阳市平桥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带动下,2009年,信阳市平桥区累计完成碳汇造林9.9万亩,建成150亩以上林业精品示范园21处,百亩以上义务植树基地61处。
林权改革显成效
2008年以来,信阳市平桥区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大林木林地流转工作力度,成立了林木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定了《平桥区林木林地流转实施细则》。通过流转,使得单个林农分散闲置或效益低的小片荒山林地逐步集中起来,再按照一定的程序出租或转包给有经验、有技术、有资金的大户手中,形成规模化种植,从而提高林地集约化经营。
胡店乡石榴种植大户戚永祥,多年前,就从村集体和农户手中承包100多亩荒山,发展石榴等小杂果经济。近年来,利用林地流转之机,他又返租倒包了300多亩低质、低效林地,经过改造种植石榴。目前,石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多亩,并创办了远近闻名的“永祥林果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信阳市平桥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领头雁。2008年,信阳市平桥区首届石榴文化节在“永祥石榴基地”隆重举办,吸引了众多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客商前来考察调研或洽谈业务。
被评为信阳市平桥区“十佳致富能手”的王岗乡牛湾村农民何厚山在林业部门“日元贷款”等优惠政策的鼓舞下,从村集体承包了1200亩荒山,大规模种植速生杨,成为远近闻名的林业种植大户。如今,戴上“十佳致富能手”桂冠的他,对从事林业生产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他自豪地说:“你看看这满山的杨树,几年以后更值钱了。有了政府的支持,有了《林权证》,我今后种树再多都不怕了。”
林地流转后,承包人可根据市场经济对种植结构做出科学调整和合理布局,使得流转后的林地实现科学化种植。洋河镇陈道政通过转包,在陆庙村获得了1300亩茶山经营权,成功实施林、茶间作模式,受到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林业、茶叶专家前来考察调研,此种模式目前已在全市得到推广。五里店办事处马德记用多年经营彭润土积累的财富,从农民手中承包了1000多亩效益低的残次林,经过改造,创办了号称千亩的佛灵山生态茶园,茶园套种优质石榴,获得了很大收益。
信阳市平桥区林业局在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联系金融部门,争取允许林木、林地所有权人用《林权证》抵押贷款,解决农民造林资金短缺瓶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林权抵押贷款。
林权抵押贷款,是指合法持有《林权证》的自然人或其他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以其山林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作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以林业部门评估价格的一定额度,向借款人提供贷款。用《林权证》抵押贷款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它把林农拥有的林地资产转变成可用于扩大林地再生产和发展其他产业的资本,使《林权证》真正成为广大林农的“绿色存折”,对扩大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得知《林权证》可作为贷款来抵押时,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居民马淑玲用承包1020亩山地的《林权证》来到信阳市平桥区林木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咨询。审核相关资料后,服务中心指派信阳市平桥区林木调查规划设计队对其山林进行了评估,并将信息反馈给明港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该社为她办理了信阳市平桥区第一宗用《林权证》作抵押的200万元贷款业务。
2009年12月9日的信阳市委林业会议上,省、市领导对信阳市平桥区以发展碳汇林业,打造生态平桥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受到上级的奖励,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以此作了典型性发言。为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鼓励先进,继市林业会议召开后,信阳市平桥区马上召开区林业会议,给在2009年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在2009年春季造林中行动早、标准高,共完成造林8000多亩的林业大乡王岗乡被信阳市平桥区政府授予“林业精品园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奖金20万元,前来领奖的该乡一负责人告诉记者:“植树造林不但能造福子孙后代,还奖钱,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呢。明年我们准备乘胜而上,大干实干,全力把我乡林业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由于信阳市平桥区委、区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信阳市平桥区已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区——板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板栗丰产栽培及系列加工标准化示范区、河南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区)。
【生态林业旅游发展措施】推荐阅读:
林业生态发展05-17
林业生态旅游的开发10-01
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06-23
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07-13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10-14
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07-27
发展林业维护生态平衡09-01
林业生态环境与发展11-02
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08-26
山区生态林业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