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2024-07-17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精选7篇)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1

关于

开展特色地税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满足地税干部职工精神文化需要,区局决定开展以“打造雁税特色文化,争当地税行业领头雁”为主题的特色地税文化建设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地税文化,是地税组织的“灵魂”,直接决定了地税工作的本质和内涵;是地税事业的“基石”;直接决定了地税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是地税人的精神支柱,直接决定了地税组织的行为表现和工作业绩。因此,建设有特色的地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地税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二是地税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三是构建和谐地税的重要保障。四是推动雁峰地税再创佳绩的动力源泉。五是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六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七是提升地税部门社会形象的必然途径。八是培养广大税干良好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满足地税干部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符合地税发展需要的地税文化体系,增强文化渗透,充分发挥地税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调适功能,培养广大税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地税干部职工文明素质,为地税事业发展开发优质的智力资源,营造良好的秩序环境,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实施文化强税战略,不断满足地税干部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具体目标:对内,要坚持公平正义,通过文化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对外,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不懈地推出有鲜明特色的服务文化品牌,提升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和服务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征纳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工作思路

围绕实现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终极目标,探索一条符合雁峰地税工作实际的文化建设道路。

一是突出一个核心。要把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来抓,继承和发扬雁峰地税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和沉淀的

优良文化传统,挖掘和创新根植于华夏民族深处、饱含湖湘文化底蕴、独具特色品牌的地税文化理念,塑造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坚持用符合科学发展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信仰武装广大税干的思想阵地。

二是扣住一个关键。要把制度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关键来抓,着重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纳税服务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度建设,走科学化管理的道路,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

三是攻克一个难点。要把规范行为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来攻克,充分发挥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协作机制的作用,长抓不懈,久抓不怠,坚持行为规范以培养习惯,坚持行为习惯以培养性格。

四是拓展一个空间。要把文化传播工作辐射到一个多维的空间,多形式、多载体、多途径地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使之蕴藏在各项税收工作之中,展示在视觉识别之中,体现在各项活动之中,铭刻在意识之中,反映在行为之中。

五是凸显一个亮点。要坚持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道路,不断地塑造和推出新的团队文化品牌、管理文化品牌和服务文化品牌。

六是提供一个保障。要建立健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文化人才队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五、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关键在人。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熏陶人,以健全的制度文化约束人,以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人。要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关注税干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关心税干的职业成长和生活诉求,尊重人格,帮助税干实现人生价值,凝聚人心,激发队伍活力。

(二)务求实效。文化建设重在实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查找问题为基点,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方向,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地融合到地税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

(三)系统运作。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的、长期的、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像一蹴而就,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要运用系统论和方法论,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分层落实,上下一心,全员协同。

(四)突出特色。文化建设活动要突出时代特色、地税行业特色、工作特色、地域特色和品牌特色,做到既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独具特色,自成一家。

六、具体途径

(一)开展物质文化建设追求正确导向力

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强化地方税收征管,确保地方税收收入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地方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加强基层建设,改善各级地

税机关工作人员办公、生活、征管的环境和条件;规范办税服务大厅管理,优化为纳税人办税和服务的环境。

1、建立地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以“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为工作中心,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加强税源管理,强化税源监控;改进征管方式,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大征管力度,强化增收举措,实事求是地把雁峰区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地税收入上来,为地税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2、依托大集中稳步监控税费征收。征管大集中数据处理综合系统是区局各项税费数据的集中处理中心,要稳步依托征管系统对税源的发展、税费的征收、收入的统计、数据的处理进行监控和掌握。一是要确保征管系统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要熟识征管系统的常规性操作;三是要定期清理征管系统的垃圾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四是要将掌握的征管信息有效地利用到实际工作,为税源的合理调配和税收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利条件。

3、有效利用信息化工作平台。利用已有的公文处理系统实现税收审批、税收公文处理、涉税办理流程的简行化;利用已有的智能办公(OA)系统实现局域网内信息发布、经验交流、收发工作邮件的便捷化。

4、开设雁峰地税门户网站.建立和完善税收政策查询、涉税文件浏览、办税流程说明、税声论坛、税企交流论坛等

板块,利用高科技平台制造网络影响力,营造足不出户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税企文化环境。构建虚拟的团队文化墙,设立“为税感言”、“心情寄语”、“税海回望”等板块,让干部有可以随时抒发情感的窗口。

5、开拓廉政及其他文化阵地。由监察审计室牵头,建设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室,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确保党员干部接受教育有场所,浏览文化有作品,反腐倡廉有阵地,培养一种积极和谐的税务廉政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局域网,提供政治、业务学习和文化资讯交流平台;建设文化活动场所,精心打造“职工之家”和“读书室”,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硬件设施。

6、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以纳税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流程和执法程序,不断提升地税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积极推行税银一体化、网上申报、pos机以及简并征期等多元化申报方式,认真落实局长值班、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等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服务方式的信息化,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经济的优质服务,有效降低征纳成本。

7、创建绿色办公环境。由区局办公室组织定期大扫除,并做流动评比,美化、绿化、净化办公生活环境,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二)开展行为文化建设追求有效激发力

1、传播文化理念。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结合中华千年文化与现代湖湘文化,将优良传统文化转化为干部日常优化服务的行为准则。

2、开展文化讨论。计划组织开展“文化论坛”,在部门与部门间、兄弟单位与兄弟单位间进行文化交流座谈,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宣传出去,将别人的经典文化汲取进来。

3、突出文化标识。窗口着装上岗,推行挂牌服务,规范执法行为,优化办税服务,统一税务徽标,规范宣传用语,运用地税网页、地税歌曲等多种载体,建立地税形象识别体系,将地税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地税人员的精神风貌传达给社会大众。

4、制定学习计划。制定思想政治学习计划,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制定业务培训规划,加强税收新旧政策的更新,加强征管秩序的协调,加强执法力度的合理,引导干部在日常征收、管理、稽查等贯穿地税业务的全过程中规范行为。

(三)开展制度文化建设追求规范约束力

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修改完善税收征管、办税服务、勤政廉政、人事管理、教育管理、内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程序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制度规范,建立一套运转协调、规范有序、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

1、切实规范干部职工日常行为。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积极制定并适时出台日常行为、各类礼仪、工作守则、纳税服务、岗位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制度、规范,通过对行为规范的约束和训练,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知、情、意、行”(即: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严肃认真地将各项考核评比办法落到实处,奖惩到位。

(1)推行全局性的流程化管理思路。以深化信息管税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为核心,以“认真梳理、明确重点、纵横贯通、全面覆盖”为总体实施路径,在全局各项工作中全面推行流程化管理。

(2)继续完善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实现以制度管人、以信息管税,通过建立科学、合理、量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解决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惰性思想,形成一种比、赶、超的竞争氛围。继续严格执行《劳动纪律考核办法》。

(3)建立科学公正的干部选拔和干部轮岗制度,让有能力的人、有贡献的人、会做事的老实人得到认可,让每个

干部在不同的岗位都能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各个年龄层次与岗位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继续开展“科学发展排头兵”、“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评比活动。

(4)由征管科组织牵头,征求税源管理部门意见,进一步改善服务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争创服务品牌。

(5)按照区局《征管质量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按季进行征管质量考核,将考核与劳动竞赛挂钩,提高征管质量。制订《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制度》与《考核办法》,加强对税收征管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并将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到位。

(四)开展精神文化建设追求强大凝聚力

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宣传地税基本思想理念,积极培育地税人员的共同价值观;树立和推介地税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楷模的表率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地税的工作目标、管理理念、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激发地税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地税事业的活力。

1、实现共同信念。通过一段时期的文化建设普及,努力实现“励新明志、税通人和、求精务实、敢为税先”的团队愿景,提炼文化精髓,让每个干部都有为自己是一名雁税人而感到骄傲的自豪感,实践“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实现

自我、回报社会”的核心理念。

2、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随着文化建设的普及深入,会有一部分尖子人才和艺术精品涌现出来,作为引领税务文化建设的旗帜和代表,要培养精英和推出精品,使精英荟萃、精品迭出,形成品牌效应,拓展雁税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3、开展读好书活动。大力开展一系列的读好书活动,把广大干部以往花在电脑游戏和牌桌上的热情拉到好读书、想读书的求知欲望上来。

4、积极参与创先争优及文明创建评比活动。通过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提升全局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文明创建”和“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取得成绩,以文化建设的积淀,收获优秀物质成果和精神食粮。

5、组建各类兴趣小组。一年开展一到两次室外拓展运动,组建如羽毛球队、篮球队、摄影组之类的兴趣小组,培养干部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

七、实施步骤

(一)文化自省阶段

1、对区局的文化现状进行自省,发扬和继承优良传统,提出文化建设初步构想,拟定雁税文化策划纲要。

2、召集干部针对打造有雁税特色的文化品牌进行座谈讨论,收集座谈会提出的建议与意见,找准关键词与切入点,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制作《雁峰地税文化手册》。

3、根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目标,帮助干部分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广大税干开展个人修养的自省,克服个人性格不足;开展专业技能自省,弥补知识的不足;开展个人自身价值自省,谋划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二)文化自觉阶段

1、组织进行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和文化课堂,用先进的文化理论武装干部思想阵地,加深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区局团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让干部切实明白,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利益与组织利益紧密相连,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支持。号召和鼓励大家从自己做起,自觉地担当团队文化建设的责任。

2、大力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团队活动,切实增进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寓教于乐,让大家体会团队文化的优势,感受团队文化的作用,共享团队文化的成果,大力培养文化自觉,使整个文化建设活动得到团队成员发自内心的拥护与认可。

3、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以刚健之势,严格管理,规范各项工作的运行秩序;以厚重之法,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全体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中融炼文化理念,在实践中升华文化素养,实现从理念转变成习惯、从习惯转变成性格的良性循环,在思想灵魂的深处根植文化

自觉。

(三)文化自强阶段

1、把文化建设活动全面融入地税工作学习之中,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念的感召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提高队伍的战斗力,确保人才如尖峰,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文化如巅峰,至高至远,催人奋进;业绩如顶峰,持续超越,再立新功。

2、立足本单位的实际,坚守组织的文化特色,扩充组织的文化内涵,走建设有雁税特色的品牌文化道路,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向全社会广泛地宣传组织文化理念和文化成果,营造良好的征纳环境,构建和谐的法治秩序,提升地税形象,增强对外的文化辐射和影响力。

3、建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表彰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

八、保障机制

文化建设牵涉面广,覆盖面大,应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二)保障经费需求。开展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区局将最大限度地给予经费保障,确保文化建设必要的物质投入。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鉴于文化建设的长期性,文化

建设活动要善于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活动内容,引导干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参与。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2

1.充分认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

2006年以来,全省相继在108个镇、3331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了泥草房改造、绿化村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人畜分离、道路建设、美化亮化、村内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但是,总体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远没有到位、任务相当艰巨,主要表现在部分村屯脏乱差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畜混杂的状况依然存在,畜禽粪尿污染环境现象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东西乱放、乱涂乱画和街道、庭院、室内不整洁现象突出,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缺位,环境整治存在着东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等不平衡问题。

深入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清新整洁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积极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快速增长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条件同质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当成大事、要事来抓,确保一年见成效、两年变面貌、三年达标准。

2.明确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动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以加强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城镇郊区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建立环保队伍、规章制度、经费保障为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动手,社会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尽快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环保、文明向上”的新农村。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遵循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实行分类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行旧村改造、异地新建、迁屯并村、民改居、功能分区、社区管理等多种模式,保留传统,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因村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确保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序推进。

2.2点面结合,分层推进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既要抓面、改变整体面貌,又要抓住重点、突出改造重点部位;既要实现普遍推进、全面达标,又要提升一批重点村屯、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2.3广泛发动,全民动手 广泛动员乡(镇)、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村务理事会管理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我建设、自我投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建立队伍,完善制度 从长远建设需要出发,以村屯为单位,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3.细化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建设任务

要按照“四清、四改、两化”的总体要求,细化和落实各项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任务。具体有20项:

3.1道路建设 通村、通屯的道路和屯內巷道实行水泥路、油路硬化,道路两侧建有畅通的排水沟并及时清除污物,农户庭院保持整洁。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工作。

3.2.房屋整修 泥草房改造成节能环保新式农居砖瓦房,有条件的对旧砖瓦房统一换彩钢瓦、墙面抹水泥粉刷涂料,更换塑钢窗。

3.3大门院墙 做到统一规划、整齐美观。有条件可进行统一改造,定做铁大门,统一修砖墙、水泥墙面、水泥柱栏杆、铁栅栏、铁丝网栏。也可建设生态榆树墙。

3.4柴草垛堆放 远离村屯,整齐规整,统一堆放在下风头。

3.5垃圾处理 实行户收户集,统一堆放、转运和填埋,做到日产日清。主要村屯(含公路、铁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等村屯)设有垃圾箱和垃圾堆放点。

3.6清理粪堆 清除村屯内、道路旁大小粪堆,选择村屯外适宜地方合理堆放。

3.7卫生厕所 推广粪尿分集式生态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有条件的建设室内水冲卫生间。中心村屯要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厕所。

3.8清洁能源 结合改厨,积极推广沼气池、秸秆汽化炉、秸秆气化站,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节能吊炕或“地火龙”。

3.9人畜分离 结合改圈,推广建设远离村屯的畜禽养殖小区,推进牲畜、家禽标准化集中饲养,逐步杜绝散放散养。做好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

3.10安全饮水 保证村屯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污染,无异味、臭味,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里边的水保持清洁。饮用水没有高氟、高砷、高汞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有条件的推广引用自来水。

3.11绿化美化 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道路两侧及村屯四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巷道两侧及庭院前后有序种植花、草和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

3.12村屯亮化 有条件的村屯实施亮化工程,主要街道、巷道和庭院大门两侧设立路灯,主要街路的商铺、企业设置美观灯饰。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

3.13村屯小流域 村屯内流经的小河流,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河道清理干净,河岸上边要绿化美化,铺好人行道。

3.14村部等建设 村部、村卫生所、村小学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房屋院落建设新颖美观,绿化美化层次分明,室内外卫生整洁,办公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15健身广场建设 按照城建部门绘制的效果图,建设健身广场,广场硬化,艺术性地种植花草树木、修建桥涵、水系、雕塑,配套各类体育健身设施。

3.16广告标语 村部、健身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各种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

3.17功能分区 以村屯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建设。有条件的可划分生活居住区、工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办公健身区等。有旅游条件的,还可划分旅游景观区。

3.18集市管理 有农贸市场或定期集市的村屯,要设立指定的贸易场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道路畅通。

3.19旅游景点 有自然景观、古迹、旅游景点的村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旅游舒适和安全。

3.20其它方面 保证村屯内无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泼乱倒现象,管理有序。无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空气质量好。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事件,杜绝随意砍伐林木、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积极消灭村屯及室内外老鼠、蟑螂、蚊子和苍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4.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措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全力推动,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4.1加强领导,纳入日程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部署,统筹安排,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地每年都要在春秋各规定1个月时间作为环境整治月,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

4.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多渠道、多侧面宣传报道环境整治先进典型,利用图片、展览、现场观摩、介绍经验、文艺表演、新旧村面貌对比等多种形式展示环境整治取得的重大成果,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3加大投入,提供支持 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村屯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省、市、县三级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都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专项补助、以奖代投等形式,调动基层和农民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4.4建章建制,规范管理 要建立健全村屯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建立每周一次的全民卫生日制度,集中搞好室内外卫生,不留死角,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3

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全面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总体启动方案》的

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市级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在农村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决策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总体启动方案(送审稿)》。《方案(送审稿)》已经十届市委第15次常委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总体启动方案》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2012年6月28日

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全面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

总体启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在农村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决策部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按照试点先行、由点及面、示范带动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同时同步启动幸福乡村建设工程,迅速掀起幸福乡村建设高潮。现拟订方案如下:

一、启动时间和内容

拟定于7月上旬,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宜居农房)为主要内容的幸福乡村建设工程。

二、启动方式和要求

在全市范围分4个层次,全面启动幸福乡村建设。

(一)全面启动“幸福乡村建设工程”25个第一批宜居农房建设项目

1.启动方式:由相关市领导带队,分赴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同时同步启动25个第一批宜居农房建设项目(详见附表一)。

2.启动要求:由相关市领导带队,在各自启动点组织开展以“五个一”(即:开展一次宣传发动、举行一个启动仪式、参加一项建设劳动、开展一次民情恳谈、引入一批社会力量)为主要内容的启动活动。

(1)开展一次宣传发动。以召开座谈会、解读宣讲政策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第一批启动宜居农房建设的村,要重点宣传好村庄规划建设、农房建设形态,以及宜居农房建设的资金补助和信贷支持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建盖宜居农房、建设幸福家园。

(2)举行一个启动仪式。举行以宜居农房、村庄道路、农田水利、产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开工启动仪式,形成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浓厚氛围。

(3)参加一项建设劳动。结合项目启动,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项目建设一线,与农民群众一道抓生产、建项目、促发展,共同推进幸福乡村建设。

(4)开展一次民情恳谈。蹲点驻村入户开展民情恳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社情民意,感知感受群众所思所想,努力解决群众所急所盼。

(5)引入一批社会力量。邀请企业、商会、民间组织和爱心人士参加启动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幸福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百企联村共建、千人爱心助困”活动,巩固提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同参与、共建设的良好氛围。

3.参加人员:(1)第一批宜居农房建设启动项目涉及的市领导(详见附表一);(2)市级挂钩部门负责人;(3)启动项目所在地“四群”工作队员;(4)启动项目涉及县区领导及乡镇、村委会负责人;(5)邀请第一批定点挂钩贫困村委会的企业和商会负责人参加。(6)组织部分群众参与。

(二)全面启动411个省市重点贫困村幸福乡村建设项目 1.由相关市领导带队(已安排启动第一批宜居农房项目的市领导除外,详见附表二),按照“五个一”要求,同时同步启动所联系的重点贫困村幸福乡村建设项目。

2.由市扶贫办牵头,市级相关部门配合,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盘龙、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阳宗海管委会具体落实,按照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启动实施411个重点贫困村幸福乡村建设项目(详见附表三)。

(三)启动28个新农村的建设项目

由市委农办牵头,按照“六带八化十有”的要求,涉及县(市)区具体负责,在进一步做好全市60个示范村项目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启动实施28个示范村的项目建设(详见附表四)。

(四)启动都市农庄规划和建设项目

由市农业局牵头,涉及县(市)区具体负责,进一步做好30个都市农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前期组织启动10个建设项目(详见附表五)。

三、有关事项

(一)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以及市领导所在部门,负责细化方案,并组织安排好所对应市领导参加的启动活动。

(二)市扶贫办牵头,市级相关部门配合,东川、禄劝、寻甸、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盘龙、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阳宗海管委会等11个县区具体落实。一是负责“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第一批宜居农房启动项目汇总表的编制、复核,审核无误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二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年年有资金、村村有项目”的原则,具体负责组织411个省市重点贫困村2012年度规划项目的启动建设和推进落实。

(三)盘龙、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阳宗海等7个县区,至少要有一个以宜居农房项目建设为重点的试点村启动建设。

(四)市委组织部、市“四群”办,负责组织督促“四群”工作队员全程参与、协助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推进实施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

(五)市委宣传部负责围绕幸福乡村建设主题,组织开展好系列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委农办、市级有关部门、相关投融资平台和各县(市)区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及落实。市金融办负责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对宜居农房建设给予贷款支持,具体事宜由涉及县区衔接落实。

(七)市扶贫办、市农业局、市工商联、市工信委负责落实提供企业、商会定点挂钩贫困村名单,并组织参加项目启动仪式及相关工作。

(八)涉及县(市)区负责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群众发动、启动准备和推进落实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同时,以专报、简报和信息等多种方式,向市级挂钩领导和相关部门上报项目推进情况。

(九)市纪委和市委、市政府目督办负责对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推进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办。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4

宜宾县王场镇小学校 陈自富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当学校校园拥有了特色的氛围和文化,教师拥有了特色的精神和素质,学生拥有了特色的快乐和成长,则特色学校也就形成。创建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特色学校,必定会使学校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之路。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凸显乡村校园文化,创建农村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

一、依据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历史上也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可见,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师生提供优美怡人、健康舒适的工作、学习场所,不仅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塑造其健康人格的必然要求。

1、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坚实基础。

2、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既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有效措施。

3、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只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和谐发展的师生,才能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

4、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5、丰富而生动的校园文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着“学生身心健康是第一追求,增长知识是第一任务,提高能力是第一需要,学会做人是第一目标”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以“凸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素质教育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实“承禹王之魂,做博学之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为抓手,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创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

三、目标和任务

通过三——五年时间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师生佳作营造艺术美、主题活动营造心灵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充分体现“高雅、特色、和谐”,做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一定的文化品味。实现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迹,每一处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努力打造洁净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花园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

1、近期目标(1-2年):洁净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

2、中期目标(2-3年):文明校园、健康校园、花园校园

3、远期目标(3-5年):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人文校园

四、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物质建设主要是校园环境建设,非物质建设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氛围、规章制度和主题活动。

(一)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死角,处处皆育人”。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在现有的校园布局上,重点做好校园活动场所的净化、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体现学校特点,突出文化内涵,强调自然和谐,实现“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

1、净化。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办公室、教室等教育场所,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都要干净,还要保持墙壁、阅报栏和各种宣传窗的整洁、有序。师生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无乱扔纸屑、杂物现象,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努力营造“洁净校园”。

2、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荣、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在校园绿化方面提倡立体性和园艺化,使地面绿化与空中绿化相结合,并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提高绿化的文化品位,体现田园风格,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组织全校师生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养护,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3、美化。各种标牌设置都要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要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挖掘校园内外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园的语言文化。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校园语言。校园内使用文字要规范,如校风、校训、标语、警句等。保护操场、爱护绿化等各种提示牌,要使用诗一般的语言,在提醒师生的同时,陶冶师生情操,避免使用“禁止”、“不准”一类的生硬词句。

5、校园环境文化。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做好“楼道文化、墙壁文化”,每一个楼层、每一面墙壁,设一个主题,形式内容既要和谐统一,又要各具特色,图文并茂,形成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校园“活”起来。主题可以选择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爱国爱民、清正廉明、清节自守、勤劳勇敢、质朴俭约、勤奋好学、尊师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通过板报、橱窗、花草树木旁挂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学生自办的学习园地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学到丰富的知识。

6、教室文化。学校整体规划,年级集中设计,班级个性展示。教室前黑板上方,正中张挂国旗,两侧为班训。前门右侧墙壁设张贴栏,统一张贴课表、作息时间表、学生一日常规、校歌,墙壁两柱上分别悬挂《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示并教育学生时时处处言行文明,举止规范。左侧墙壁由各班级讨论、征集各类名言警句、诗文佳作或师生自创读书等方面的话语,以画配文,既美化教室,身处其中,又时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室后方为黑板,各年级版式统一,班级根据各自特点由师生动手布置内容,是富有班级个性的一个展示区。在教室左前方电视机下的班级书柜,要成为教室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书柜依墙壁而造型,班级书柜就是班级的小型图书室,其图书由本班学生自愿带来,写上姓名后,在班级内交流、传看,学期结束后领回,学生也可经本人申请,将所带书籍捐做班级藏书。各班设图书管理员一至二人,对班级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汇入、捐入、使用登记,并随时做好清洁卫生和防蛀防潮管理。

7、办公室及功能(活动)室文化。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以教风为基调,教师办公室张挂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王场小学办学理念》,行政人员办公室张挂各自职责(或制度,或加挂办学理念),各办公室还张贴管理理念或读书名言等,时刻提醒教师职工 以德立教,牢记职责,把学生成长与自身发展、学校发展紧密相连。各功能(活动)室文化建设强调功能特点,基本设备设施齐全,除悬挂相关的制度职责外,还分别设计布置有各类标语、提示语、图片等,彰显本室理念,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活泼生动,寓教于乐。

8、校园网及校园广播(电视)站(台)文化。校园网是学校宣传和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窗口,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特点,做到内容丰富,网页精美,管理完善,由信息技术组专人管理,各部门、教研组参与协助。学校管理要公开透明,校园信息要及时发布,重要活动要专题报道,教学资源要丰富全面,部分教学常规资料采用校园网络进行收集和管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要定期播出,及时传递信息,丰富教育手段,活跃学生文化生活。逐步对校园电视台、广播站部分系统进行添加和升级,保证系统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形成学校特色。

9、建立师生艺术活动室,用“艺术”陶冶师生情操。集中规划艺术活动室,形成艺术楼特色,包括绘画创作室、书法创作室、刺绣创作室、音乐演唱室、舞蹈表演室,学校逐步完善这几室的设备设施。绘画创作室——成立校级绘画创作培训班,让所有爱好绘画的师生在课余走进创作室,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和理想的蓝图,及时记录和挥洒自己的灵感与才华。

书法创作室——成立校级书画创作培训班,让所有书法爱好者在课余走进创作室,尽情释怀,让我们的精彩生活尽洒笔尖。刺绣创作室——成立校级刺绣(十字绣)创作培训班,让爱好刺绣的师生们在课余走进创作室,尽情展示她们心中美丽画卷,让她们的灵感、艺术灵魂、美的追求尽显针尖。

音乐演唱室——成立校级合唱团,让爱好歌唱的师生们在课余走进创作室,一展歌喉。

舞蹈表演室——成立校级舞蹈团,让爱好舞蹈的师生们在课余走进创作室,挥舞她们优美的舞姿,谱写和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二)非物质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主要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和人际关系方面。(1)“勤学守纪尊师、团结协作文明”的校风建设。通过创作校旗、校徽、校歌,编辑校报、校刊和制作校风宣传牌等形式将校风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同时,还要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敬业、爱生、博识、善导”的教风营造。“教师无小节,人人是楷模”,教师的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每一个教师都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未来高度负责,严谨治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学生的普遍尊敬。学校一方面要使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进教师之间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把教师列入学习者的行列,使教师认识到既有教的义务,又有自我学习的责任,把学校当作是自己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征订教育刊物,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定期编发教育信息,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3)“全面、主动、乐学、创新”的学风培养。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学好本领。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学风。

(4)团结合作、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构建。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要设置校长信箱、心理话信箱,举办工会活动、专家讲座等,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 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努力创造出团结合作、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2、制度文化。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师生行为的准绳,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良好校风形成的根本保证。继续完善《王场中心小学管理章程》,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校园活动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创新途径和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活动设计要体现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活动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再现和表现校园文化精神。

(1)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好一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六月)、体育节(四月)、读书节(十月)、科普节(十二月)等各种融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活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活动技能,规范学生的言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2)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用“经典”净化师生心灵。分年级段编写校本通诵读教材,学校将建立“1000首(篇、段)古今中外经典诗歌(词)库”。每周诵读一篇(首)经典文学作品中,每天在课间操结束时分年级集体诵读展示;经过小学六年,学生能熟背《弟子规》、《三字经》,诵读《大学》、《论语》、《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中庸》等传统和现代经典作品中的名篇、名段、名句。

(3)坚持开展“红歌传唱”活动,用“红歌”激励师生斗志。学校将建立“100首红歌库”。每天课间操前或集会时,师生共同唱 一首红歌。(全体师生每月学会一首红歌,并坚持每天集中唱一遍)

(4)坚持开展故事演讲活动,用“故事”倾诉师生情怀。学校将建立“100个德育故事库”。收集、整理、改编、创作古今中外健康、积极向上、爱国励志的故事。学校开展定期校园电视故事讲演展播。

(5)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在绘画、书法、文学、体育、诵读、演唱、舞蹈、手工等方面成立校级兴趣小组,定期举办文艺表演、校园演唱会、小制作比赛、运动会和才艺大赛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充分运用师生成果,用“成果”提升师生信心。一是做好静态成果运用,由绘画、书法、刺绣等创作生成的成果除了用于参加各类展出、展示外,还要用于的学校教室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院墙文化、橱窗文化等的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同时,师生的艺术作品也可进行义卖,所得资金建立王场小学“爱心基金”,用于对贫困师生的资助。二是做好动态成果运用,师生集体“红歌”演唱、全体师生“经典”诵读、学校合唱团演唱、学校舞蹈队舞蹈、故事讲演等在“全校家长会”、“读书节”、“艺术周”、“六一庆祝活动”、“国庆节庆祝活动”、“新春庆祝活动”、“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期间进行展示,并根据需要随时进入社区、集镇等进行展演。通过学校搭建的各种展示平台,让师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师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全面培养过程中,学校将侧重于艺术教育中学生书法、绘画、十字绣三方面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并逐步形成我校艺术教育方面的特色。

(6)精心组织各种学生集会,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学生集会包括校会、国旗下讲话、班会、团(队)会以及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要根据不同集会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精心、规范地组织。要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使每一次集会都能够使学生激动不已,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7)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和“三风”教 育活动。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王场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认真落实《王场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序列内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培养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行为习惯基础。

(8)把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集中主题教育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实际出发,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突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9)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和班级读书角,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办好学校图书馆(室),在增加藏书量的同时,重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放阅览室,尽量开出阅览课,将图书下放到班级,固定时间班级轮换,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使用率。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周(月)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10)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等媒体作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建设,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4、教科研文化。以“乡村校园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

五、实施步骤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整个创建工作主要分二个阶段三步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2009年4月—5月)。紧紧围绕“凸显乡村校园文化,创建农村特色学校”这一主题,召开会议,进行动员,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大讨论。通过讨论,使广大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创建特色学校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参与创建特色 学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广泛讨论、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修订符合学校实际、凸显学校特色、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3年6月)。该阶段分为三步:

第一步(2009年5月-2010年6月)。从净化、绿化、硬化、美化入手彻底整治校容校貌,设置人文景观、格言警句,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书画作品,使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会“说话”。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受到感染和熏陶,体现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通过完善教学设施、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人文景观等途径,初步创建洁净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第二步(2010年7月-2011年6月)。从规范化管理入手,完善学校常规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基石。逐步完成校训、校歌、校旗的标志设计和校风建设;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学科渗透,深入推进德育课程建设;通过提升教师的学识能力、规范教师的言行、加强教师的品德修养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不断深化师表建设;按照“科学、全面、规范、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自律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能力,完成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创建健康校园、花园校园、书香校园。

第三步(2012年7月-2013年6月)。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的要求,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从中提炼出能够激发学生志趣、完善学生人格的精神精髓。在学校整体工作全面、和谐发展基础上,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艺术教育方面重点抓好、抓实、抓出特色,使之成为王场中心小学的特色,使这些特色项目成为学校亮点,最终成为学校的品牌,成为学校的文化,让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学校。努力建成和谐校园、人文校园。

六、工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凸显乡村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农村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肖体友 副组长:吴礼权、陈自富

成 员:莫建刚、罗旭、王平、邹小英、陈希、余叶、各班班主任

(二)人员保障

学校将实行竞聘制的方式,确保每一个方面的管理人员的落实,竞聘上的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享受增加工作量、增加考核积分等方式进行工作量化和奖励,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同等条件下,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绩效、人事调动等方面优先。

(三)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计划5—8万元经费,用于特色学校创建的硬件改善、设备设施的添制、师生的评估奖励等。

(四)时间保障

1、每周星期五下午为固定的校园文化部分项目的训练和展示时间;

2、试行大课间时间,每天的课间操及集会时间改为30分钟,充分保证活动“诵、唱及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

3、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校级兴趣小组训练时间。

宜宾县王场乡小学校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5

团济办发„2010‟10号 ★ ○

关于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团委: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文化产业振兴,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展示当代农村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组织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功立业,根据团省委相关工作要求,团市委将于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 “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重大契机,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和国情教育,— 1 —

歌颂“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进一步振奋广大农村青年精神,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二、活动主题

立足新起点,建功新农村

三、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20日至2011年2月20日

四、活动内容

1.政策宣讲进乡村。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作为政策宣讲的重要内容,结合农村青年的特点,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以农村基层团干部和青年骨干为重点,通过组织宣传队、报告团,广泛开展集中宣讲、报告座谈、读书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市农村青年中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潮。动员鼓励广大农村青年结合实际,创作一批快板、小品、相声、音乐、戏曲、诗歌等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宣传“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宣传“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要把政策宣讲与党史教育、国情教育相结合,使青年充分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刻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自觉投身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具体实践。

—2 —

2.文化艺术进乡村。围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立足农村实际,组织开展群众歌会、诗歌朗诵会、文艺汇演、民俗展演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文化活动,带动整个文化节活动的开展。引导农村青年用剪纸、编织、绘画、雕刻、布艺等传统民间艺术,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幸福生活与美好未来。联合有关部门,组织青年艺术家和专业艺术团队深入乡村街道、广场集市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丰富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组织青年书画家、民间艺人以送春联和年画等形式开展赠送新春祝福活动,营造喜庆的节日氛围。

3.科普知识进乡村。以外出务工青年回乡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传播和培训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科技特派员、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农村青年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引导农村青年学科技、学文化,帮助农村青年科技致富。要联合相关金融单位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大力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帮助农村青年提高金融风险意识、信用意识和使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要适应知识更新节奏,通过图片展览、发放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为农村青年提供科技、产品、市场、用工等信息。

4.文明新风进乡村。各县(市)区团委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把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任务,融入到“倡文明、树新风”的具体行动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加强 — 3 —

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人人讲文明、共同建和谐的局面。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普及民主法制知识,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学法、守法、用法,维护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依托农村青年中心,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卫生扫除、绿化美化等活动,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青年自觉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真情助困进乡村。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整合资源,统筹城乡,组织开展“真情助困进乡村”活动。动员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青年文明号集体等开展对口支援活动,积极帮扶本区域内困难群众和困难家庭。组织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服务贫困青年的生产生活。组织团员青年、大学生村官、青年志愿者开展送温暖活动,围绕敬老、助残、助困等内容组织实施志愿服务,给困难群众送上一份爱心,保证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本届文化节是共青团组织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引领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具体行动。各县(市)区团委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冬明春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认真部署,狠抓落实,努力扩大品牌影响。

—4 —

2.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各县(市)区团委要做好各类活动的工作规划,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围绕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将文化节活动与推动农村文化产业振兴和乡村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培育农村文化项目、培植农村文化品牌、培养农村青年文化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要突出工作重点,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内容作为本届文化节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请各县(市)区团委于2010年12月10日前将本地区具体活动方案报团市委工农青年部。

3.扎实推进,着力创新。要把项目作为开展文化节活动的有效抓手,组织一些既能体现当地特色、突出青年特点,又便于群众参与的活动项目。要充分调动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基层团组织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各项活动的实施要与创先争优工作相结合,与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青年,使青年在活动中得实惠,受教育。

4.大力宣传,认真总结。要充分发挥当地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对各项活动的实施情况和工作效果进行宣传报道,为活动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活动结束后,各县(市)区团委要认真总结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开展情况,形成工作总结,报团市委工农青年部(附5张8寸活动照片)。总结要突出活动特色,突出 — 5 —

项目介绍,突出活动过程。所有材料及图片请同时提供电子版。

联 系 人:亓欣;

联系电话:87949686;

传真:87949650;

电子邮箱:gnqnb2010@163.com。

共青团济南市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7日

主题词:共青团乡村青年文化节△通知

共青团济南市委办公室2010年12月7日印发

(共印80份)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6

悠久历史长河留下了大量历经沧桑的文物古迹,涌现出代代仁人志士,流传着众多史话和传说,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广大乡村。这些丰富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瑰宝。

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乡村历史文化遗存已经或正面临着被消失的绝境,亟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宣传,既可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又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历史文化;也可挖掘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当地乡村品位和形象,扩大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了解家乡村历史文化,感受家乡文化魅力,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发扬光大优良历史传统。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宣传,具有推进乡村社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功效,具有极大的意义。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宣传。

1、通过村(社区)史志编撰完善发掘保护乡村历史文化。有关部门应重视村(社区)史志编撰完善工作,加强对村(社区)史志编撰完善工作的指导和支助,并将村(社区)史志编撰完善和利用情况列入有关奖惩考核。村(社区)应将本村(社区)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乡村历史文化收集整理,纳入村(社区)史志,永久保存。

2、对与村(社区)史志有关的重要历史遗存标志物挂牌标识,在乡村建设中加以重点保护。对传统技艺给与积极传承。

3、将村(社区)史志中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印制成册,发放给村(社)民阅读传承,并有计划的在宣传栏等处刊出。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7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员的条件和标准为依据,采取创先争旗的方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

农村党员应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在各项工作中,要做到“十带头”。

带头学习理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新《党章》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参加上级党组织的各类理论培训,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带头维护群众利益。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为发展集体经济和群众性公益事业献计献策。较好地完成村内分配的各项任务。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言行,敢于制止。密切联系群众,参与联户活动,落实联户责任。

带头维护社会稳定。主动帮助党支部协调处理村内各种复杂问题,做好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群众集体上访,并主动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

带头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家庭成员无违法违纪现象,妥善处理好邻里关系,不搞非法组织活动,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带头科技致富。自觉学习和掌握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实施科学种植和养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个体私营经济。

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夫妻和睦,家庭团结;赡养老人,爱护子女;文明处事,礼貌待人;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子女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对有困难的群众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带头计划生育。学习、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和优生优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子女无早婚、近亲结婚、非法婚姻、计划外怀孕、抢生超生等违反生育法规现象。

带头缴纳税。对按规定应缴纳的各种税收,自己主动缴纳,并动员和教育亲属、群众按时缴纳。检举、抵制偷漏税行为。

带头移风易俗。弘扬良好社会风气,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带头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维护党的团结,争做执行党的决定的模范。

方法步骤

在方法上以村为单位,做到三个结合:平时与年终结合,防止事后算糊涂帐;定性与定量结合,防止抽象化和庸俗化;上级与下级结合,防止考核的片面性。考核办法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随时考核记分,常年性的工作年终考核记分。乡党委每季度听取一次党支部关于党员“十带头”创先争旗竞赛活动的情况汇报,半年小结,年终综合评定。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2003年8月25日—9月10日)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搞好对农村党员开展“十带头”创先争旗竞赛活动的宣传教育,让每个党员明确活动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3年10月6日—12月31日)党员“十带头”量化为100分,每项10分,各

村党支部要根据各地实际,对“十带头”内容进行进行具体细化,对每个党员“十带头”情况要做好记录,半年一初评,一年一总评,达到标准的可以升旗,违犯标准的也可以减旗,评旗时,要吸纳群众代表参加。每个村都要建立一块党员“十带头”创先争旗竞赛活动栏,将每个党员每项得旗情况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04年1月1日—1月15日)村党支部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表彰,同时,对获得10面红旗的党员由支部推荐到乡党委进行表彰,对连续三年获10面红旗的,在“七一”报县委表彰。对获10面以下红旗的,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改正;对获5面以下红旗的,提出批评教育,落实帮带措施。

有关要求

加强领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围绕“十带头”创先争旗竞赛活动做好工作。包村干部负责帮助指导村党支部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协助各项工作开展,各村党支部要联系各自具体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9月10前呈报常委办公室),成立机构,村党支部书记要负总责,做到有组织、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有成效。

【中龙乡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2024年安徽中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启事(池州市)07-26

上一篇:官路小学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基层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