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洱海优秀作文(精选10篇)
我爱洱海优秀作文 篇1
到了大理,我们乘游船游览洱海。游船好大哦,一共有四层,上面还有卡拉OK厅,我还在那里跳了舞。站在顶层甲板上眺望远处的苍山,云雾缭绕,真美呀,我们还去了底层,那里只听见机器的轰鸣声,船航行是溅起大片的浪花,真有点害怕,我们还下船游览了两座小岛,看了白族五朵金花表演的三道茶,下午我们游览了崇圣寺和三塔,那里的寺庙好大哦,里面供奉着好多的佛祖和菩萨,他们都镀上了黄金。好壮观,真是“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奶奶还花了一百多块钱请了香,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健康。在那里,王杰叔叔自封为“空了大师”。我们说“你怎么不去拜佛?”他说:“佛在心中。”可是把饭桌上的饭菜一扫而空,他就成了“空了大师”。我说干脆叫“了了叔叔”好了。一路上他们都说我是斯里兰卡来的,我都成了“国际友人”了。
站在大理的古城墙上,极目远眺,苍山耶海尽在眼底,好美的风景啊。
云南洱海作文 篇2
洱海是云南省大理家族里的一员,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所以,这次去云南我是不会错过去洱海游玩的,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犹如一幅巨大的蓝绸子,舒展得平平的,呈狭长形。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真爽!
我们乘的游船是带有两个龙头的。一共有三层,我选择了第三层。不一会儿,船开始开了,刚刚还是平静的海面,被船的气流激起了层层波浪,露出狰狞的嘴脸,像一锅浇滚的开水,猛烈的沸腾起来,那张牙舞爪的浪花,就像被困锁的妖魔鬼怪解脱出来了,这时,大浪连底都荡动了像一头咆哮的猛虎,汹涌澎湃,掀起阵阵狂澜,发出巨大的声音,船离开了岸边,岸边的水像是一位温柔的妈妈,让浪花欢快地跳跃。一浪接一浪崩雪似地重叠起来,冲到了岸边,一层一层,如同田一般。我坐在位子上,一会儿看天,无意的发现,天空是蔚蓝的,如海一般真是应了水天相接这个词语,一会看水中的倒影,头也不住的往远处看去,渺芒的海水安静地躺在那里,狂风袭来,水波不兴,倒映在水中的山被无情的拆散了。真是说变就变,海水也一直冲击着船边,像慈母拍着将要睡觉却还没睡的婴儿似的。
这雄伟壮观的景象,真使人心旷神怡。
云南洱海作文 篇3
在云南,我们去了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几个地方,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大理的一处美丽风景——洱海。
洱海名为海,其实是为湖,水是由苍山上的十八条山泉汇集而成,洱海长42公里,苍山也有42公里长。在大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映苍山雪。可见洱海和苍山紧密相联。
那天一大早,我们全家兴致勃勃地来到洱海的门票站前,这里已经人山人海,整个大厅挤满了人,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到了票。然后我们登上大客轮,踏上了游洱海之旅,随着一阵轮船的汽笛声,轮船缓缓地向一望无际的江面行驶。
轮船行驶过的地方,翻起了层层波浪,形成了两道浪花。天空是那么的蔚蓝,水是那样的碧绿,远处的苍山是那样的翠绿,山连绵起伏,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更比一座高,一座座山峰,千姿万态,有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在翩然起舞;有的像威武的战士一样,守卫着洱海;有的像“汗血”宝马,在纵情奔腾。远处的山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
游船在岸边停下,我们随着人群,走过一级级石阶,穿过一条条小道,来到了南诏风情岛,小岛的悬崖峭壁上,长满了绿绿的仙人掌。往里走,就来到了奇花异草的“王国”——蝴蝶泉。
叮叮咚咚的泉水滴在石阶上,像一串串晶莹的、透亮的水晶球。泉水旁,一朵朵月季花竞相开放,一支支杜鹃花争奇斗艳。天空中,鸟儿在自由的嬉戏,蝴蝶在上下的飞舞着,构成了一幅与众不同的水墨画。
洱海作文300字 篇4
早上8:30分,我们登船了。下雨了,船上很冷,但我们还看到有人在河里游泳。途中我们在两个岛上作短暂停留。在第一个小岛上,我勇敢地对一个外国人说:“Hi ! welcome to China!”那位外国阿姨高兴地说:“Think you! Think you!细细(谢谢)!细细(谢谢)!”。我也兴奋得手舞足蹈,因为这是毕竟是我和老外的第一次交流。
在船上,我们还观看了白族人民的三道茶歌舞表演,不但品了三道茶,还了解白族人民特有的风俗习惯,比如结婚的`时候,大家都要“掐新娘”,而且掐得越重越青越紫,表示受到的祝福越多越真越诚。真是一个奇怪的风俗!
下午,我们玩了蝴蝶泉、崇圣三塔和洋人街。我最喜欢吃洋人街上卖的烤乳扇,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中的一怪:牛奶切成片片卖。
美丽的洱海作文 篇5
近处,几位渔民在船上洒下大网,仿佛给洱海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网衣。
远处,高高的点苍山上,有一层厚厚的白雾,好像戴上了一顶白帽子。从高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
湖中央,还有几条小船,上面坐满了观景的游客。在水上,我仿佛还看到了有几朵雪白色的小花,在水上飘啊飘。妈妈告诉我,那雪白色的小花是一种水底下长出来的野花,真奇特啊!
到了下午七点左右,太阳从西边落下,哇!这种景色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水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火球,把整个天和湖面都染成了橘红色,那景色真是美极了!
描写洱海的作文 篇6
远处的苍山矗立在洱海边,被一团团,一丝丝,一层层的云海缭绕着,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飘渺虚无的轻纱。洱海,被平摊在苍山之前,如一块平整,顺滑的绸缎。它静静地映出了苍山,白云,蓝天……
突然,阳光从云层中冲破而出,地面一下子便炙热了。洱海此时波光粼粼,反射出万道金光。见着如此好天气,妈妈们纷纷下了车,带着我们一帮小孩来到了洱海边上。
近看洱海,却见洱海沿边一圈被绿黑的海藻与浮萍包围着,几只蜻蜓在洱海上空飞舞着,引得妈妈们纷纷抄起手机连连拍照。高原上的阳光射得生猛,使得穿上防晒衣,抹上防晒霜的手臂也有些刺痛起来。洱海边的风又起,安抚着手臂,也将地上的一些小叶片儿吹得打起了卷儿,在地面上飞旋着。
洱海一日游作文 篇7
我东望望,西望望,上望望,下望望,我发现了洱海的水很清澈,虽然说“水清则无鱼”,但是我再轮船上面还可以看见那小鱼成群结队地有形状地从这儿游过,这个形状像一条渔船,那个形状像个渔翁……
洱海真大啊!如果把丽江的玉龙雪山放再这里,说不定不可以罩住这洱海呢!说不定还要把世博园和大理三塔放再这里,才能把它完全罩住,不留一点儿空隙。
大理洱海一日游作文 篇8
7月18日,我在云南大理的洱海环绕了一圈,那里天比别处的更湛蓝,那里的山比别处的更翠绿。
当我在飞机上时,就已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洱海。洱海顾名思义,便是象耳朵的样子。洱海清澈见底,我们看不见任何的杂质。
汽车在时窄时宽的地方飞驰着,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三塔寺。三塔寺由一座高塔与两座小塔组成。两座小塔是在半山腰上的,所以显得与第一座大塔一样高。三塔是金色的,矗立在山坡和山脚下,有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感觉。我们又上了车,开往第二站------喜洲古镇。
我们的车停到了古城的大门------正义门,然后一直往里走。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一条路,就像一条胡同,深不可测,我们好像走进了死胡同。可是仔细一看,像有一条鸡脖子般的一条路,我们便走了进去,发现有我们想坐的.马车(因为坐马车可以看到大理许多的特色建筑,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交通工具)。马车跑了起来,四只蹄子“蹬蹬”地跑了起来。马车到了几个宅子前,停了下来,让我们进去参观。这些宅子从外观上看起来就很旧,门外看起来并不起眼,门内却是木质、双层的房间,一点也不亚于城外的房子。
马车又到了喜绣坊,一进门便看见了9筐蚕匾,里面有大把的蚕茧。这些蚕茧用来刺绣,非常精致。画面上有的是熊猫,有的是树,有的是单面绣,有的是双面绣......
我们乘着马车又回到了正义门,开车到了双廊古镇,里面有大理的房屋特色:青瓦、白墙,再配上那蓝天、白云,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如画的洱海作文400字 篇9
到了云南,怎么能不去大理?到了大理,没去观苍山,游洱海,也不算去过大理。
大理有四大景观:风、花、雪、月。具体就是指“下观的风、上观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听来真有诗意,在这里我只说说洱海。
来到洱海,我们下了大巴车,乘着船向对岸驶去,前方出现很多只渔船,打渔人唱着欢快的迎客曲,一边荡着双浆,船上有很多类似鸟的在飞来飞去,一问原来是鱼雁正在帮助打渔人叨鱼,鱼雁动物非常敏捷,速度很快,一个猛子扎下水,一条大鱼很快被它叨了出来,好厉害!很快,到了对岸,上了一个小岛,船上的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南诏风情岛。一下船,白族的男男女女穿着民族服装,吹奏着乐器,热情的站在一幢白族民居欢迎着我们。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边品茶边看白族的歌舞表演。洱海之旅宛若在梦中一样神奇,让我如痴如醉。
洱海环境问题1 篇10
作者:尚建超 学号:201101130260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洱海管理条例、三退三还、两取消、两禁止等主要水环境政策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问题是政策执行的资金投入严重缺乏。通过和新«水污染防治法»比较, 洱海水环境政策存在忽视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缺失、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洱海;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水环境;水污染防治法;前言
洱海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 跨大理市和洱源县, 湖泊面积250km 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洱海集城市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被视为白族和其它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近年来, 由于周边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旅游业的发展, 给洱海的水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洱海水资源的生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洱海地区的生态安全, 在对洱海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 采取对策和措施保护洱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 是洱海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洱海流域水环境演变
(一)洱海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
20世纪70年代以前, 洱海水质良好, 至70年代以后, 随着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沿湖水污染状况的加重, 洱海水质开始恶化。洱海污染最初以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COD 为主, 90 年代开始实施截污干管建设后, 工业废水大部分被截流, COD 的影响降低。总磷、总氮成为洱海的主要水质污染因子和富营养化影响因子。l996年和2003年, 洱海两次爆发全湖性的“蓝藻”危机, 对洱海的水环境状况敲响了警钟。经过大理州、市等各级政府的努力,洱海水质逐步取得了好转。2001 年洱海为Ⅱ类水质, 2004—2007年几年间, 洱海全湖的水质从2003年的局部下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 恢复到总体水平达到和保持Ⅲ类。这是严格执行科学、综合的水环境保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二)洱海流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2002 年洱海水体中总磷浓度达到0.03mg/L,标志着洱海进入了中营养化至富营养化状态关键的转型时期。水体透明度下降, 生态系统基本类型由“草型湖泊”逐渐转化成“藻型湖泊”, 蓝藻类已成为优势种群, 土著鱼类种群衰竭, 甚至濒于灭绝。洱海生态系统从稳定状态演替到不稳定的退化状态, 而且比较脆弱。稍微松懈, 则可能导致洱海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重新恶化。洱海水位下降, 降低了湖泊的自净能力, 降低了湖泊对气候的调节功能, 农灌用水紧张, 地下水位的下降, 导致居民的饮水发生困难, 而且导致了洱海风景资源的破坏。
二、洱海水环境政策的发展
(一)«洱海管理条例»1984年2月大理州人民政府制定了«洱海管理暂行规定», 作为行政法规予以公布实施, 实行洱海水费征收、入湖捕捞资源增殖费的征收、每年定期封湖禁渔等政策措施, 并成立了专门机构“洱海管理局”。
1988年大理州人大通过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洱海管理条例”), 取代了«洱海管理暂行规定», 洱海的水环境政策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对洱海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条例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洱海湖滨带的管理、工业和生活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了规定。
但1988年的«条例»的总体思想仍然是以开发利用为主, 没有很好地体现环境保护的理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 该条例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禁止网箱养鱼, 导致饵料的过度投放, 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同时对围建鱼塘的规定含糊不 清, 导致鱼塘发展迅速。尤其是90年代初, 大理市 政府为发展“菜篮子”工程, 以行政号召加经济补贴, 大规模围海建鱼塘, 在两、三年的时间内, 鱼塘的总面积达到149.25 公顷。(2)对洱海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如条例第18条规定: “认真贯彻执行以增殖为主, 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各有侧重的方针……加快水产业的发展。”(3)对洱海管理局的职责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但可操作性差, 导致政出多门, 多头管理的局面。
1998年3 月19 日大理州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洱海管理条例», 将自1996年来的制定的一系列洱海水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法律规范。然而,1998年修订的«洱海管理条例»对洱海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做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规定, 但是许多规定仍然是局部性的, 并未体现系统和综合治理的理念。
2004年修订的条例较好地体现了保护和治理优先, 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强了洱海管理局的地位和作用, 并将其下放至大理市管理, 强化了洱海流域的各级政府的职责。
«洱海管理条例»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在水位的调控方面作出法律规定, 逐步认识了水位调控对洱海保护的重要性。1988年的条例确定洱海最高水位和最低运行水位, 初步遏制了水位继续下降的趋势。1998年修订的条例增加了防洪水位。然而,这种低水位调度运行方式使洱海的发电、灌溉等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的同时, 削弱了洱海的生态环保功能。
2004年修订的«洱海管理条例»充分考虑了防洪的承受力、人工调节的可行性, 满足环保生态和今后引水济洱的需要, 将洱海最低、最高水位由原来的1971100m 和1974100m 调整到1972161m 和1974131m , 将洱海从云南省电网高峰地位改变为以环保为主, 发电要服从洱海的治理和保护, 洱海水位运行调度权交由大理州调度, 使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有法可依。
有关部门和专家达成共识, 认为长期以来低水位运行和大量污染物排放进行入洱海是造成洱海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洱海已进入富营养化的初期阶段。水位调控政策的实施对洱海保护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洱海管理条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规范了洱海管理和保护的范围。1988 年的«洱海管理条例»划定了洱海管理范围和水源保护区。1998年的«洱海管理条例»超前性地跳出洱海管洱海, 将洱海流域区(包括径流区)纳入保护范围, 进一步扩大了洱海保护的范围。2004 年修订洱海管理条例时坚持了这一正确做法。
(二)“三退三还”政策
大理州各级政府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的“三退三还”政策。历年来, 洱海1974 米范围内的滩地被侵占面积为12334198亩, 约占滩地总面积21000亩的58.7%。
2001年大理州政府投资1300 万元, 加大了实施“三退三还”政策的力度。到2002 年9 月, 共实现“退塘还湖”444415亩, “退耕还林”7274152亩,“退房还湿地”61618亩, 还实现植树造林5000亩, 种植柳树48万株。其中退耕还林还扩大到洱海 流域, 共退耕还林1612万亩。
“三退三还”政策和水位调控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洱海管理条例»将水位提高了, 必须有“三退三还”政策进行完善。实施“三退三还”可以将被水淹没的鱼塘、房屋和树林实施补偿, 实现水位提高的目标。而“三退三还”也有水位调控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撑, 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恢复洱海生态环境的目标。
(三)“双取消”和“两禁止”政策
大理州各级政府于1996 年底开始实施“双取消”政策, 即取消洱海湖区所有的机动捕鱼船和网箱养鱼, 并禁止随意打捞水草。到1997年共取消了洱海中的养鱼网箱11187 个, 机动渔船2579 艘。较好地防止了水面养殖污染和机动船污染的危害。
1997年11 月实施“禁磷”政策, 在洱海汇入区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削减了总磷的流入量。2006年9月实施“禁白”政策, 在整个大理市辖区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有毒有害不易降解塑料制品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对防止洱海流域的“白色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
另外, 从2004年开始, 随着对洱海水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 各级政府对洱海保护和治理的思路发生了“三个转变”, 即从内源污染向面源污染治理转变、从单向零星工程治理向系统的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转变、从部门孤军奋战向条块结合分级负责整体联动转变, 确立起科学的、系统的综合治理思路。开始实施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及环湖截污治理工程、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主要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 理、流域水土保持、洱海流域环境管理工程等六大工程。对洱海水环境的持续好转和生态保护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洱海水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 政策执行和实施的资金缺乏, 许多措施无法贯彻和落实
根据«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2003—2020)», 到2020年规划有34个项目, 共需投资30亿元, 而“十一五”近期规划中的31 个项目也需要投入近15 亿元。但按大理州财政局«关于全州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报告», 2006至2007两年实际投入洱海流域的资金约为11027547亿元, 仅占计划投资的7101%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重视上游、源头和湖区的水环境保护, 忽视下游和出湖河道的污染治理
洱海的水环境政策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澜沧江流域环境保护, 这是一种本位主义倾向。从1988年到2004年的«洱海管理条例»均未提及洱海唯一出湖河流—西洱河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问题。而且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中, 较为重视上游和来水的污染防治, 对西洱河的监管视而不见。许多保护政策措施多是针对洱海湖区和上游地区, 但对于出河口—西洱河的保护和治理却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下游的入湖河道如罗时江污染严重, 其治理存在许多问题。
三、新«水污染防治法»与洱海水环境政策的比较
2008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体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 新法加大政府在水环境方面的保护责任。洱海保护的体制创新有两点: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的职责。将原来隶属洱源县的江尾、双廊两个乡镇划归大理市, 并把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市属市管, 整个洱海由大理市统一负责管理;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 强化责任考核。这两点已经为新«水污染防治法»所吸收, 这是洱海水环境保护经验对全国水环境保护的贡献。
第二, 新法突出强调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水污染防治法»在第1条立法目的上增加了“保障饮用水安全”, 并在第3 条指导原则上规定“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专门增设了“饮用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专章, 进一步完善了饮用水保护制度。
对比新法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 2004年及以前的«洱海管理条例»均未设置专门条款对饮用水源保护作专门规定, 这是洱海管理条例的疏漏和不足,也是今后修订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之处。此外, 出于对澜沧江下游居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重视, 要求有关部门重视出湖河道的污染治理。
第三, 新法明确超标和超总量排放即违法。新水污染防治法»第9条规定: “排放水污染物, 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这是重大突破。洱海管理条例对超标排放废液、废水作了禁止性规定,但处罚措施仅有罚款, 且力度太轻, 需要加以强化。
第四, 新法扩大了总量控制适用范围。将总量控制范围扩大到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并要求各级政府要将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和落实,为实现减排目标责任制提供了法律支持。同时还规定省级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重点水污染物。现阶段, 洱海流域处于中—富营养化转型时期, 流域的总量控制应根据自身特点来设立和实施。控制总磷和总氮的排放极为关键。云南省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将总磷作为洱海或者其他湖泊的地方重点水污染物, 并实施总量控制。«洱海管理条例»亦可对此进行完善。
第五, 新法初步将生态补偿机制写入法律。新法第7 条规定: “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对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该条仅是对生态补偿作了原则性规定。具体的操作程序有待于后续修订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加以明确。
众所周知, 洱源县是洱海流域的上游地区,近年来洱源为了保护洱海, 牺牲了许多发展机会, 导致其财政收入由大理州排名第二位降至倒数第二位。为了体现环境保护的公平原则, 有必要对洱源实施生态补偿, 提高上游地区人们对洱海保护的积极性。
第六, 新法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新法的排污许可制度对于洱海流域从1999年开始实施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一个有力的法律支撑。建议在洱海管理条例修订过程中, 明确和细化适合洱海流域的水污染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
第七, 新法加重了违法成本。增强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一是实行比例罚。某些水污染事故的罚款额不再有上限, 而是按污染事故直接损失的20%进行罚款, 情节严重可以提高到30%。二是实行时间罚。如第74条规定, 超标或超总量排污的,由环保部门处以违规排放期间应缴排污费用数额2至5倍罚款。排污单位违规排污时间越长, 应受罚款额度就越大。
与新法比较, «洱海管理条例»的处罚力度,明显太轻, 缺乏震慑力。除了针对个人或农业集体组织的罚款外, 许多罚款数额太小, 根本无法影响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必须在下一步的修改过程中, 加以强化, 提高违法成本。
四、结语
【我爱洱海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保护洱海作文300字09-13
游洱海范文07-13
云南洱海日记07-24
洱海保护工作方案10-27
洱海之缘优美散文12-21
洱海保护七大行动方案06-13
凡尘洱海的生活随笔09-07
大理洱海的旅游心得感想05-28
大理洱海游玩心得1000字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