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资源整合

2024-11-21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共8篇)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 篇1

加强档案资源整合 突出馆藏特色档案建设

敦煌市档案局赵红云

加强档案资源整合是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突出馆藏“特色档案”的重要途径,是档案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资源整合的力度大小,它直接关系着档案馆这个基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能反映出服务于民生的方式、水平和程度,进一步体现了档案馆馆藏特色档案的文化品位。加强档案资源整合的关键,要在提高馆藏特色档案和改善馆藏结构上做文章、下功夫。

一、档案资源整合的关键是要做好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

首先,要认识到档案来源于文件,档案又是文件的归宿。档案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措施,监督、检查和指导各部门、各立档单位各种文件材料的形成、管理、立卷归档工作,达到符合档案整理要求,达到便于科学管理要求,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一句话就是说,凡是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要标准化、规范化,比如文书处理部门在起草文件时严格按照文书处理方面的规定标准执行;其它各专业主管部门,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都有专业文本标准和要求,应严格执行。这是档案部门实施宏观调控,加强档案监督、检查和指导的关键性一步。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档案室与案馆的关系,做到工作互补,资源共享。档案室是档案馆的基础,馆藏档案大部分来源于各个档案室。档案部门要投入精力,帮助和培训基层档案人员,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特别是让那些新手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如机关档案室创建示范活动时,我们应积助他们做好机关档案工作,把重点放在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上,进一步做好整理、鉴定工作,使之档案符合质量要求。只有这样,档案交接才能顺利,才能保证案卷质量,档案馆档案资源得以充分。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必须要严格贯彻落实《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工作通则》《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使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同步发展。

第三,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重点做好经济建档工作。这就要求档案部门的同志,随时掌握和了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抓重点、早安排,跟踪服务,做好经济建档的指导工作。特别是要根据县市的发展特点,掌握其发展规律做好建档安排,如敦煌市委、市政府2008年在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集中精力狠抓了“五件大事”和“十件实事”,档案部门随时关注着大事要事的发展,很快研究出了方案,制定出了岗位责任,指定专人负责,落实了经济建档工作,基本做到了经济建设发展到那里,档案工作跟踪服务到那里的意识。另外,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档案部门密切和有关单位、部门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作战,为完成经济建档工作打好基础。

第四,要在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中,加强重点档案的指导性安排。做好重点档案指导工作,是档案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2007年酒泉市档案局在全市作了加快重点工程建档和旅游资源建档安排后,各县市按照要求都作了这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2008年又提出对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部门进行建档,在各县市档案部门的努力下,已拉开了建档头绪,特别向敦煌市作为旅游开放城市,获得二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36家,工作量大,任务重,计划在二、三年内完成旅游部门建档工作。

二、新时期,地方特色档案的框架构思

过去,县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存在非常突出问题,就是种类的单一化。各档案馆文书档案占了馆藏的90%以上,其它档案的数量很少,甚至是空白。1979年,敦煌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旅游开放城市,那时,馆藏档案才4737卷,主要是文书档案和少部分的图纸,种类极度贫乏,更谈不上结构合理。随着我市旅游开放城市的整体推进,国际旅游名城

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档案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到1991年,馆藏档案达14299卷,2008年馆藏档案达36696卷,包括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教学档案、印章档案、人事档案、公证档案、统计档案、票证档案等,时间为1949年至2001年;馆藏还有珍贵的历史档案,现存12件藏文经卷(中唐时期);清代档案共14件,如《敦煌乾隆志》(清抄本)、《敦煌道光志》(属木刻版印刷),清代档案还有、如文契、尾契、证书等档案;民国档案如《重修敦煌县志》(又名吕志)(属手抄本)等.。

新时期的档案馆,需要现代特色档案来装饰,更需要具备文化品位较高的地方特色档案来曾托,一个地区一个县市的地方特色档案不完全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总结。敦煌作为旅游开放城市,其特色档案也有所不同,下面就特色档案的框架结构问题进行尝试,仅供参考。

首先,了解市情,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来定位特色档案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市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平均海拔1138米,年平均气温9.3℃,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0毫米,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其市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独特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敦煌展现出了中国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具有近4000年的文明历史。历史上的敦煌,是塞种、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集散的大舞台,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地,丝路边塞文化、两关长城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汇聚的结点。著名敦煌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交汇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一直是县府所在地,1979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敦煌市,1992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敦煌旅游经济开发区”,1998年敦煌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敦煌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4A级景点三处,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还有被国家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著名的古关遗存玉门关、阳关,保存完整的汉长城、积薪堆和大自然神工鬼斧、妙造天成的雅丹地貌(魔鬼城)等等,这一切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寻秘探幽、观光揽胜,使敦煌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黄金旅游点。近年来,敦煌市大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光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

敦煌地处内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平均气温9.3℃,平均最高气温24.9℃,平均最低气温零下9.3℃。太阳年辐射总量153.76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50天左右,为发展优质林果业、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敦煌是甘肃粮食、棉花、瓜果、蔬菜主要产地之一。敦煌市还盛产葡萄、苹果、李广杏、紫胭桃、香水梨、鸣山大枣、敦煌蜜瓜等40余种名优水果和蔬菜。敦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钒、铁、磷、硫、石棉、芒硝等4大类(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26个品种,品位高、贮量大,开采方便。其中位于方山口的钒矿,属大型矿床,探明储量125.8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07%,位居全国第四,平均品位0.86%,最高达3%,潜在经济价值28.24亿元。

3、基础条件完善,发展环境优越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优越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敦煌铁路已建成运营,开通了敦煌到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酒泉三条线路,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已基本建成使用;境内公路是通往新疆、西藏、青海的交通纽带,313线高等级公路已全线贯通投入运营;敦煌机场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西安、成都、西宁、乌鲁木齐、兰州等12个大中城市的航线,旅游高峰期每周达120架次,形成了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二是优质充足的能源电力供应。党河水库及坝下四个水电站年发电量达2400万千瓦/时。总投资2.78亿元,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燃机电站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每年输入敦煌的2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又为敦煌提供了充足的清洁能源。三是优化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投资1亿元的8万吨自来水厂扩建工程已经完成,日供水量达到2.2万吨;全长9.7公里,总投资1亿元的城市外环路建设工程已批准立项;全面启动实施了城市立面改造、城市夜景灯光、风情城、党河风情线等城市十大景观工程;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全市共有宾馆饭店128家,其中星级宾馆36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42家,其中国际社5家,国内社37家,取得资格的导游706人。四是优惠灵活的招商引资政策。1992年,敦煌市被批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并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五是优秀一流的社会发展环境。敦煌市先后建成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文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全省综合治理模范市”、“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城”、“全省广播电影电视先进县”、“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全市上下处处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其次,结合实际,寻求档案资源,划定特色档案的范围

敦煌市委、市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下,重新确定了“旅游立市,工业强市,项目带动,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以优势资源培植支柱财源,以市场理念推动旅游开发,以敦煌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以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以改革开放推动全民创业,努力把敦煌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国际旅游名城。在紧紧围绕打造“魅力敦煌、艺术之都”,着力推进“城市特色化、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档案部门紧密结合这一实际,提出以下地方特色档案的框架。

1、历史档案。广泛向社会征集散存在民间的能反映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各种历史档案资料,时期为解放以前各个历史阶段。敦煌市档案馆在这方面已坚持了多年,很有成效,如从各种专业期刊收集到的反映与敦煌文化、敦煌艺术有关的学术论文,民间征集的老照片,清代、民国时期的文契、各种证件等,这些填补了档案馆缺乏历史档案的空白。

2、旅游档案。敦煌为旅游开放城市,我们把旅游资源建档和旅游部门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纳入建档范围很有特色。全市共有宾馆饭店128家,其中星级宾馆36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42家,其中国际社5家,国内社37家,建档完全达到标准化正是一项大工程,但市档案部门已启动了此项工程。

3、突发事件档案。自然灾害如风灾、火灾、水灾、震灾,还有向03年的非典、09年甲型H1N1流感预防、山体滑坡、煤矿瓦斯爆炸等造成的直接危害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的事

件。我们应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收集整理应急预案、现场录音录像、照片及后期处理结果等,一定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4、重大活动档案。主要是在本地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以及重要接待方面的档案资料,比如,敦煌市档案馆在近几年,始终注意收集市上举办的大型活动材料,如市上已成功举办的四届文化旅游节会、招商会,敦煌航空口岸开通庆典活动,08年北京奥运火炬敦煌传递活动等档案收集、整理非常到位。还比如市上的重大接待,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到敦煌视察、参观考察、调研等活动中形成档案资料,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接待日程安排、题词和照片上,但我们的经验是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和接待,重点拍摄第一现场的照片。

5、民生档案。涉及民生方面的档案很多,如,教学档案、职工档案、劳动合同档案、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医疗保险档案、失业登记档案、工伤事故档案、生育保险档案、最低生活保障档案、拆迁档案、房产档案、病案档案、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土地承包档案、复退军人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以及知名人士档案、劳模档案、家庭档案等。这部分档案相关单位每年不同程度的都在做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6、名优产品档案。各地有各地的名优产品,敦煌为了让农产品产生“品牌效应”市上围绕“敦煌”二字的含金量,在品牌销售上打响敦煌牌,先后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阳关牌”葡萄,敦煌“飞天牌”棉花,“飞天牌”弹棉胎,“飞将军牌”李广杏等7个农产品和30多个加工产品商标。2008年我市生产的无核白、红地球葡萄被评为全国“中华名果”。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注意收集获得名优产品的申报材料、照片以及证书等。

7、城市改造档案。城市改造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这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编制城市规划,按规划分批实施。近两年来,敦煌市在城市改造上以敦煌文化特色为主线,先后启动实施了党河风情线、敦煌风情城、城市街景的立面改造和道路改造、城市夜景灯光设置等“十大城市景观工程”,使敦煌的城市特色日益凸显了出来。特别能让游客体验到的是敦煌文化元素包装了整个敦煌城,大到建筑物的整体色调、外观造型、浮雕图案,小到人行道的改造、大理石的石刻花纹都精心设计制作,出出体现敦煌文化特色。在人行道的铺设上,按照方案精心选择了石窟壁画中隋代、唐代的莲花砖及藻井和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的古币图案,铺装了莲花街和古币街。走在敦煌大街上,使人有一种“眼中现古今,脚下生莲花”的感觉。敦煌市档案馆抓住这些特色,已启动收集工作,列出了收集计划,先着手将以敦煌古文化元素包装的城市五条大街和人行道街景用摄像机、照相机拍摄出现场景色。

8、荣誉档案。包含两个方面,既,一是市委、市政府等部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证书、奖杯等归入档案馆保存;二是个人获取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劳模、先进工作者等领回的证书、奖杯争取收交档案馆保存。

9、名人档案。这里面我想从几方面着手,一是获得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有特殊贡献的,将他们的论著、论文、证书收集归档;一是在摄影、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有成就的地方名人,将他们的作品、获奖证书收集归档;一是研究地方曲子戏并有成果的名人,将他们收集的地方戏曲、词以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证书等收集归档。

10、实物档案。档案馆重视收集一些比较珍贵实物档案很有必要,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依据。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探讨和构思出的敦煌市特色档案框架,在这些特色档案中,有些档案已收藏进馆,有些我们在做积极努力,准备开始收集整理,还有些需要创造条件,如经费问题,专业人才问题,特殊保管设施问题等,只有条件具备时,才能对那些具有地方特色档案做系统的收集、整理、鉴定和归档。

联系电话:***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 篇2

一、高校教学档案资源整合的原因

高校教学档案包括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教学方面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下达的教学制度、办法、规定;教育改革、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培养目标;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及社会实践安排;课堂教学、听课记录;考试试卷、学生成绩、招生就业情况等;还有教师的优秀教案、教学成果、精品课程等。教学档案丰富的内容, 复杂的形式决定了教学档案在收集工作上的艰巨性。而且教学档案工作又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每个高校甚至高校中的每个部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档案管理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教学档案归档不完整。

目前,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学科建设逐渐健全, 教学档案的内容和材料的来源也更加丰富, 档案的形式出现多样化。但是现阶段各高校在教学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 有些高校对上级下发的教学文件、各单位制订的教学计划以及利用率较高的学生成绩等教学档案较为重视, 但是对反映学校教学发展沿革的教学、课堂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材料收集过少, 而这些正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原始材料。

2. 教学档案归档不规范。

部分高校在档案管理实践中, 往往只重视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的管理, 而忽视了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 致使教学档案内容不全、归档不规范等。有些部门虽然也重视教学档案的收集, 但往往忽视了教学档案的整理、分类、编目等工作, 更有甚者将教学档案归入行政和党群文件中, 致使有档查不到。

3. 教学档案归档不及时。

教学院、系的教学文件资料管理尚没有统一的规范, 各部门各自为政、自行管理本院、系的文件资料, 没有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不注意对日常档案材料的有序积累、规范整理, 造成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材料散失。由于教学档案普遍散存于高校各个教学单位、部、处, 甚至教师手中, 因此在每年的移交档案过程中, 这些部门的教学档案都会出现移交不及时, 兼职档案员归档拖拉等现象。

二、高校教学档案资源整合的现实价值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提出教学档案资源的整合问题虽然略显滞后, 但是, 教学档案资源的整合是基础工作, 如果基础工作没有做好, 日后出现诸多的弊病必然会影响教学档案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档案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具有形成的过程性与阶段性、构成的成套性、内容的专业性等特征, 记录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历史过程, 字里行间蕴涵着高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真实信息, 是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状况的“多棱镜”, 可以多视角地映射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全校师生的精神境界。对教学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就是要打破封闭的状态, 把校内各单位分散的教学档案材料集中起来, 形成系统、整体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库, 真实地反映学校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过程以及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的原貌。教学档案资源的整合有利于规范教学档案管理体系, 促进教学档案规范形成、有序积累。同时, 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档案对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整合后的教学档案资源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系统、流程更加规范, 有利于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 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三、高校教学档案资源整合的对策

1. 教学档案资源整合的原则。

在确定教学档案资源整合原则时首先要考虑到档案材料形成的自然属性, 保证整合后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材料结构的系统性, 利用价值的持续性等因素。 (1) 统筹领导、加强管理。教学档案资源整合是集合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于一体的项目, 在整合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 学校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构建责任明确、层次分明的管理网络, 协调好各种关系, 确保资源整合有序正常进行。 (2) 明确范围、系统完整。教学档案资源整合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教学档案实体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打破原有各自独立的教学档案资源体系, 将全校的教学档案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合, 明确教学档案收集范围, 拓宽收集渠道, 保证收集力度, 丰富教学档案的内容。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而是包括库藏档案、设备资源、管理体系等诸多内容的整合, 是对档案系统中的人、财、物及其管理的全方位整合。 (3) 统一标准、重在规范。教学档案在归档过程中经常出现分类、编目不标准、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教学档案在整合过程中要坚持规范性原则。高校各二级档案部门要形成一种联盟, 在档案整合工作中推行一套规范行为准则, 使档案业务符合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即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 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大量浪费。

2. 教学档案资源整合的目标。

教学档案资源整合就是要按照一定规则和方法对全校各单位教学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组合、科学归档、系统管理, 使全校的教学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 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库, 真实地反映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原貌, 促进教学档案资源的共享, 为全校师生提供无障碍服务。

3. 教学档案资源整合的内容。

(1) 整合教学档案实体, 将分散在学校二级档案管理部门的教学档案按照保管期限进行整合, 即将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教学档案全部纳入校档案馆, 短期保存的档案留二级档案管理部门。对数字化档案的整合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共享化, 保证整合后教学档案资源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2) 整合教学档案人力资源, 保证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尤其是各院、系的兼职档案员, 一定要选择责任心、使命感强的管理人员, 加强对兼职档案员培训教育, 并进行定期考核, 同时学校要引入激励机制, 提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从而保证院、系教学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证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整合教学档案设备, 在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的各个环节中, 设备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设备的先进性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效率和现代化建设程度, 因此对教学档案管理设备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各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设备的配备水平高低不同, 在整合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档案管理的需求, 促进各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良性、健康发展。

4. 教学档案资源整合的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也改变了教学档案的产生方式、管理手段和借阅方式, 改变了人们对档案需求的形式, 因此教学档案资源整合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一步加强档案部门和教学单位的沟通, 使教学档案的收集、归档更加快捷、方便, 促进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实现。在对教学档案资源整合的同时可以对现有的教学档案工作运行模式进行改造, 为教学档案管理配备必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设备, 加强多媒体软件的运用, 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 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 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档案的资源整合实际上是一项大规模的档案资源的重组和再建工程, 对这项工程的建设可以结合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一同进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需要整合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数字化后的教学档案信息在重新整理、分类、合并时更加方便快捷, 而且更容易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对教学档案资源整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 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档案数据库, 为高校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凌群英.谈高校教学档案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建设[J].池州学院学报, 2009 (3)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探讨 篇3

关键词: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措施

高校档案资源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推动高校的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很多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采取了合并的措施,在此前提下高校档案资源也需要进行整合,以便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助力。因此,探讨高校档案资源整合措施,对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保证整合工作的全面性

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工作系统性较强,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从全局角度出发,明确高校合并后档案资源的管理体系,保证整合工作的全面性。由于不同高校的档案资源各不相同,在合并后的档案资源管理中需要确立新的卷宗,并采取统一规范的管理,既要保证档案资源在高校合并前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档案资源在高校合并后管理的延续性。

2.整合过程需要稳步进行

在高校合并后,档案资源整合工作不仅内容繁杂,而且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整合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选择合适的整合方式和方法,制定各项整合制度和细则,稳步实施各項整合工作,确保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彼此配合协调完成整合工作,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丰富整合工作的手段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其在高校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整合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的整合手段,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取代传统手工操作的模式,在提高档案资源管理质量的同时,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二、开展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措施

1.做好整合前的调研工作

一方面,高校需要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认识到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档案资源的整合工作,制定科学的整合方案,保证档案资料整合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在高校合并前,各校区在档案管理体制、立卷归档和档案分类等方面并不相同,所以在档案资源整合前需要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档案资源的管理模式、档案的分类方法和档案资源的立卷方式等,从而为制定档案资源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

在档案资源调研工作结束后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将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融入其中,建立新的档案资源管理模式,以提高档案资源整合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各校区在高校合并前都有全宗,在整合过程中为了保证各校区原有全宗的完整性,需要依据各校区整合前的历史沿革等情况,将其档案以独立全宗形式进行暂时的封存,在高校合并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源管理体系后,按照新全宗进行管理,并做好新旧全宗之间的衔接工作,尽可能保证各校区历史档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高校合并后需要打破原有各自为政和职能分散的档案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以高校总档案室为中心,各校区档案室为管理部门的管理网络,对整合后的档案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配备专职的档案员负责各类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按照档案资源的分类归档与保管期限要求,定期将档案资源进行移交,以利于高校依据档案资源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3.注重整合后的保障建设

首先,由于档案资料整合后的卷宗数量较多,各项档案资源非常丰富,所以高校需要重视档案资源的馆库建设,将其纳入高校整体建设规划中,对档案资源馆库容量和功能设置进行改善,以保证其满足档案资源工作的要求,使档案资源馆库既富有文化品位,又凸显高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价值。其次,高校需要以合并为契机,积极进行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和检索等各项工作实施自动化的管理,并将各校区原有档案中的各项数据安全迁移到新的管理系统中,逐步实现档案开放与授权查阅的网络化管理,提高档案资源共享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最后,档案资源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以满足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所以高校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帮助其掌握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为其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努力建设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和思想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为档案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工作不仅关系到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而且关系到高校的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高校只有从做好整合前的调研工作、制定合理的整合方案和注重整合后的保障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真正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王艳.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129-130.

[2]谭畅.探讨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191.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 篇4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不仅制约了高校人才质量的培养,也阻碍了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更与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不相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到有效利用。因此,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整合和优化教师资源、物质资源、非物质须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资源及财力资源也非常必要,以利于高校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应遵循几个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本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

2.可持续性原则

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决策中要审时度势地改变可变投入要素,应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充分考查论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科学地制订学校各发展时期的各种规划,合理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决不能贪图短期效益而放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的建设与培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先进性、集成性、实用性和利用性。

3.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4.最优化原则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所遵循的最优化原则是指如何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既要达到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校及师生的负担过重。

5.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所强调的是,要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以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因此,要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对象、内容、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切忌随意拼合。

二、高校教学资源需要整合与优化的几个主要方面

高校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等。这些教学资源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高校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即“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观念,确定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认识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一流的学校之所以成为世界顶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们拥有一流的教师。斯坦福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其原因就在于它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教师。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言:“教师是衡量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如果中国大学想要跻身世界20强,就必须尽力争取世界一流的教师,这比吸引一流的学生还要重要。”而且他一再强调中国大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吸引世界级教师。高校也急需一些顶级的教师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质资源整合和优化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实现物质资源的共享。一方面要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利用效率最大化,必须得打破界限,深化资源共享意识;另一方面,要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整合和优化物质资源,采取及时调配、淘汰和增配措施,保证高校的顺利、健康发展。

3.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非物质资源是以无形物质为依托,旨在保障物质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包括政策制度资源、校园文化资源、时间资源等一切有助于支撑物质资源发挥作用的支撑物。这种支撑物是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资源。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包括高校政策制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时间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等。

4.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高校财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命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或制约其顺利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院校,在财力资源合理利用、配置方式等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高校如何整合财力资源,实现高校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必须促进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保障实现效率最优化、增值最大化、运行正常化、发展可持续化。

三、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

1.发挥院校宏观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和不足,如不注重教学资源的动态效用、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配置差异很大等等。为了提高高校在教学资源上的高利用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效果最优化,应该打破部门间的限制,更新“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所便”的旧观念,深化资源共享意识。高校在资源配置方面可以营造公平、共享的公共平台,实现统筹管理,使资源配置的权利部门化、分散化、协调化。

2.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作用

这里所谓的“人”,主要是指包括高校的领导层、教师及后勤人员等在内的全体教职工。发挥人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作用,重点涉及到的是管理层的决策作用和全体教职工的全力配合作用。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如没有管理层的决策就缺少了坚强的后盾,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就无法开展;如没有全体教职工的极力配合,那么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而已。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将管理层的决策与全体教职工的积极配合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两者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主人翁作用,才能使得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顺利进行。

3.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执行和反馈,完善激励机制

高校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制度的执行、反馈就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过程及结果进行操作、控制和评价的活动。一方面要建立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的监控机制。确保教学资源执行过程井然有序,对教学资源结果及时、准确反馈,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处理并解决。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进行合理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确保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反馈的准确、全面、透彻。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结果不好的要给予适当的处置;而对于结构达标的,则要给予一定的激励,这样有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总之,无论是建立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的监控机制,还是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进,使之更好。

4.以提高能力为目标,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方法

当前,一些高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并不少见,但在教学方法方面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却是少而见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滞后性也成了我国高校的一个通病,这样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的任务并不只是单纯地为教而教,不只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而是要授之予法,即“方法”、学习之方法、生存之方法等。正所谓“授之以渔”,要体现其精髓。因此,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外超前的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如美国注重互动式的讨论会,彼此质疑挑战,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导师的观点。如伦敦大学学院院长麦克姆·格兰特所说:“大学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不应该再教学生死板板的记忆性内容,而应该教会他们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

5.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解决校内外信息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整合和优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实现了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一些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关于建立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的成功实例,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网络教学和信息资源共享一体化,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生态型循环模式。

6.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实现校企资源优化整合从五六十年代起,在教育和科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开始迈出了校企合作的步伐。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科研、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育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舞台。而当前一些高校虽然实现了校企合作,但是由于我国对于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还不够健全,利益得不到保障,导致一些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因此,要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实现校企资源优化整合,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制订适合双方利益保障的法律依据,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双赢的多元化办学。

四、结束语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 篇5

3.1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采集

信息资源繁杂、传播迅速,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必须从采集源头上进行优化。网络资源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海量信息在为用户提供检索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筛选信息的难度。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采集必须规范优化:①坚持目的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应针对本校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实际,基于本校的教学发展规划等做好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的重点筛选,尽可能满足高校学生专业学习与科研的资源需求。②坚持科学性原则。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确保信息质量,基于信息资源编辑的要求,选择内容有保障的网络资源,确保其能够真正起到教学指导与帮扶作用。③坚持系统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必须以学科专题为单位加强网络资源的采集,确保教学资源的学科专题连贯性[3],为各高校重点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长期服务。

档案信息的整合传播 篇6

论文摘要:无论是档案馆的整体形象定位还是某一次特定的档案信息传播活动,都可融入整合传播的思想,具体方法包括档案新闻传播、档案公共关系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以及标识系统传播等。

整合传播主要研究如何从受众需求出发,将多种传播手段整合运用,以实现最优的信息传播效果。笔者借用整合传播的概念,宏观上可以将其作为档案馆组织传播的发展策略,微观上也可使之成为某次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具体运作方法。

从总体上看,档案信息的整合传播可以从三个层次着手:

宏观上,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正确地为档案信息传播作角色定位。这种整体的定位在整合传播中非常关键,所谓“用一个声音”说话,无论是传播者还是传播内容,都要符合统一的形象定位,即服从统一的价值、意义和目的。合适的定位将使社会对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态度和认同度有所改观。

中观上,借助阶段性的社会热点来确定传播主题,即针对一些已经呈现或预测会出现的社会需求,将有关的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加工,形成多元化、系列的档案信息产品,并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引起社会关注。

微观上,着眼于具体问题,即根据一些具体的档案需求实施传播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如为特定的受众提供档案凭证、咨询服务或是信息加工等。

从实际操作方法上看,档案信息的整合传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系统性地进行。主要包括:

1 档案新闻传播

适时地将档案信息制成新闻,借助各种大众媒介让档案信息走入千家万户,能使档案信息的影响力增强,而且档案新闻传播活动本身即为档案宣传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社会对档案的认知度,提高全民档案意识有积极作用。以往,档案宣传只注重档案馆机构及其各项职能介绍,殊不知馆藏档案信息内容的传播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宣传。“从来自国外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外国媒体涉及档案的报道多是解密或揭密档案内容的,他们对档案宣传的角度大多定位在档案本身,常常使让档案以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作为毋庸置疑的证据出现,以此来印证史实,再现历史……对于档案部门而言,揭示档案内容恰恰是新闻媒体热衷、百姓好奇的新闻宣传的合适的契合点。”

将档案信息内容制成新闻传播主要有三种形式:背景新闻、揭密新闻、追溯新闻。

常见的档案背景新闻如在电视新闻中于右上角标明的“资料”,英文译作“file”,实际上就是指档案,一般来说,选择与新闻事件的历史和环境相关的档案信息作为背景新闻出现。有时档案背景新闻穿插于现场新闻之间,有时则以单独成篇的形式,更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内因和外因,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形成的历史分析,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力度。

有些事件由于种种原因在发生时期没有公之于众而是作为档案保存下来,但是其中包含的不为人知的、长期被掩盖的信息仍然是新的,一旦公布即成炙手可热的“揭密新闻”。相当多的情况下,因为这些信息能够揭示历史真相,透露鲜为人知的内情,各大媒体往往趋之若鹜,竞相,反响热烈。

有些作为新闻传播的档案信息,与当前发生的新闻没有直接联系,也不一定是所谓的“秘闻”,而是为了满足回忆和追溯历史的社会心理需求来重温档案中的故人往事,故可谓之“回溯新闻”。典型的例子是纪念性新闻,最常见的如历史事件的“周年报道”。此外,还有根据社会信息需求将过去人们不甚关注的档案的相关内容予以公布,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某些历史事件及历史细节。

为了使档案新闻传播获得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要档案人员树立新闻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有文章指出,目前档案界“缺少的是档案的新闻意识,这可以进一步阐释为我们所缺少的是从史料中挖掘新闻素材,用档案去补充新闻事件的意识……为何不能由我们来制造新闻由头,用我们自己目光发现的史料去吸引媒体的关注呢·”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还要与社会媒体合作,善于利用社会上的专业性的人力资源。不可否认,专业媒体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使之对传播信息的选择独具眼光和敏锐的`感觉,更能准确地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借助专业媒体人员的力量合作开发有利于挖掘档案信息的新闻传播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醒受众对新闻传播中档案信息的认知,达到档案宣传的效果,无论是独立作品还是合作,都应当注明档案信息的来源和出处。

2 档案公共关系传播

即使在档案馆努力树立开放形象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档案的利用知之甚少抑或抱有成见,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各级档案馆仍然以所谓‘国家机密’的理由拒绝对个人开放,查阅者必须出示‘介绍信’和确认政治身份后才能阅读少部分资料,绝大多数旧卷宗都被封存起来,仿佛是一些不可告人的阴谋。”诸如此类的言论无疑造成了档案馆负面的社会形象。这与档案馆自身不太理想的公共关系运作有关。Arlene Schmuland在其文中引用了lohnGrabowski的一个观点,他提到使新的档案馆形象深入人心的一个途径就是,“开拓更广大的受众群以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档案人员是什么以及做什么工作,向外延伸服务,开展公共活动以便触及到潜在的受众群并使其知晓档案的重要性和价值。当档案人员提高其曝光率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和一直存有的笼统的刻板印象之间的差距将日渐清晰。”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沟通和协调传播者与周围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组织、机构、团体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

公共关系传播可以采取的形式和利用的媒介很多。比如,各种会议和讲演,发传单、贴海报,举办展览等,而大众媒介更是因其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公关传播的有效工具。在档案信息传播中,除了档案信息内容本身作为新闻传播的事实基础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公共关系操作,围绕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精心策划、安排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事件,产生新闻事实,吸引大众传媒予以报道。如:开办以档案信息内容为主题的座谈会、组织撰写相关的书评文章、对档案信息内容中的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争鸣、策划组织档案信息知识竞赛、邀请名人参观档案馆或某次档案展览、举办档案开放或档案信息产品发行的新闻发布会等,都是卓有成效的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在这些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档案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更大范围地宣传档案馆及相关的档案信息产品。以央视《新闻会客厅》的一次专题访谈为例。该栏目邀请威海市档案局局长张建国作为嘉宾,制作播出了名为《威海——追回三十余年遗忘的记忆》的专题节目。在节目中,主要介绍了威海历史记忆缺失的情况、张建国历时6年4次远赴英国查找档案的起因和经过、某些档案的内容以及档案的价值和意义等。该节目通过对威海市档案馆档案征集活动的详细报道,对档案和档案馆的作用、档案人员高度责任感的形象都是一次极好的宣传。

3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的优势已无需赘言。前面提到的诸如档案新闻传播、公共关系传播等各类传播活动几乎都可以同时放到网上进行,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受众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促进传播效果。除了直接通过网络发布档案信息内容外,还可以对其他形式的档案信息传播进行网络推介,扩大影响面。对于一些档案编研成果,可以将其封面设计、扉页或封底上的“内容简介”、“目录”等放到网上,通过档案馆网站本身公布、链接知名的网上商城、联办网上书展、在重点门户网站设置按钮、在通向目标读者的专业网站挂置广告、组织开辟网上书评专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网上推介。此外,在举办档案实体展览的同时,亦可同步进行网上展览,相互促进关注度。

网络传播可以以档案网站为主,也可与其他网站,尤其是知名网站合作。例如,《档案大观》报与新浪网联合制作“Sina文化生活”中的“视觉”栏目,分期发布“清皇宫秘密档案”、“清末服饰大秀场”、“唐山地震27周年”等多个主题的档案信息。

4 广告传播

广告是以付费方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最有针对性与传播力的大面积宣传活动,由于广告一般是在新闻媒介的频道或版面反复播放或刊载,并持续一段时间,因而有较高的重复率,可以加深受众印象。档案部门的广告传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商业广告,如公益广告、公告等。这类广告的侧重点在于与公众进行感情交流,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提高它的知名度。例如,上海市档案馆通过在上海电视台做广告,不仅引起了市民关注,同时也塑造了崭新的形象。一般来说,广告中应有醒目易记的宣传语和富有冲击力的图片,给受众以深刻印象。

5 标识系统传播

在电子信息服务发展迅猛的今天,受众通过终端就能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没必要访问某一实体地点,更加难以意识到哪些机构在提供服务。因此,为了让受众将使他们受益匪浅的信息传播活动与档案部门相连,进而将档案部门与良好的形象相连,提升档案信息传播效果,有必要将标识系统传播纳入日常活动。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 篇7

一、高校档案整合的意义

档案整合的进展与尝试始于县域档案, 安徽和县的档案整合引起了全国档案界的强烈反响, 自此之后, 深圳、广州、上海等地档案馆也随即开始档案整合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地方档案保管执行的是“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即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块) 和专业主管部门 (条) 相结合对专业档案实施管理。在这一体制下,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主要保管本级党政机关形成的文书档案, 由各自的专业主管部门按专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并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1]。但社会的不断发展, 使这种“条块结合”的模式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进步过程中, 需要各方面的档案资料的支持。专业部门本身也需要来自其他部门的信息和资源, 因此, 单一的专业档案已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 由于各部门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档案保管条件及保管人员, 造成了档案的丢失损毁现象严重。这也是档案资源整合的重要动因之一。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而言, 也面临着与地方档案馆类似的问题与挑战。长久以来我国高校采用的都是传统的职能制组织结构, 即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一体化职能结构。高校内部组织按职能被划分成若干部门, 如主管学生的学生工作部门, 主管教职工的人事部门, 以及主管科研的科技部门, 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此, 职能部门的专业档案往往由各部门按照本部门自身需求整理, 缺乏统一的标准及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这种方法在学校规模较小, 各部门间合作不频繁的情况下, 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进步, 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张, 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大学都在逐步转型成综合性大学, 这一变化对原有的大学内按部门划分档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 正在抹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 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变成可行的趋势。在此背景下, 高校档案资源由原来的职能部门管理, 转变为按照统一标准整合管理也是必然的选择。

二、档案整合的模式

如何将来自不同部门, 依据不同标准的档案资源进行统一是目前档案整合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侧重点的不同, 可将解决方案分为以档案内容为核心的模式及以用户职能为核心的模式。

1. 以档案内容为中心的模式。

在整合过程中, 以档案内容为中心的模式首先要考虑的并非专业档案的来源, 而是档案涉及的实际内容。在同一机构中的不同专业部门的档案除了涉及专业的部分外, 也有许多共同的档案。这一部分档案的归属是不同整合模式的核心问题。围绕本校内专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 统一整理编目, 再进行档案资源的实体整合。

首先应通过档案制度或更高级别的管理结构, 从源头统一档案资源的归属, 调整文件的流向。在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 形成完整流畅的档案归一化渠道。在此模式下, 档案部门成为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流程的中心, 形成以档案部门为主体, 专业部门相配合的监管体系。改变档案资源松散管理、各有标准的状况, 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展开信息一体化改造, 提高行政效率, 为全面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统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

但这种以内容为中心的整合模式也有其缺点与不足。首先, 在目前高校纵向一体化管理体制已非常成熟的条件下, 试图改变档案管理流程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其次, 以内容为核心的整合要求档案部门充分发挥主体引导作用, 对于各校档案部门来说, 也是非常沉重的任务。第三, 以档案资源本身为中心, 固然可使资源利用更加方便。但具体利用效率的提高与高校信息化水平有直接关联。若没有形成完善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单纯的整合反而可能降低部分专业档案的使用效率。如被专业职能部门经常使用的档案, 若整合移交至档案部门后, 无法方便地在网络上查阅, 只会无谓的增加两个部门的工作量。

2.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

与以档案内容为中心不同,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是围绕档案资料的来源建立整合体系。产生档案资源的各个专业部门处于主导地位, 档案部门则成为中间的枢纽。这种模式并不改变现有的高校纵向一体化管理结构, 没有严格统一的档案标准, 而是依据专业部门的特征分别订制适合该部门的制度标准, 因此对专业档案的要求较松散, 档案工作围绕部门实际运作而展开。考虑到各职能部门在保存档案方面力量不足, 经整合的档案可以按部门分门别类的统一存放在档案室, 但档案从收集到整理都有职能部门本身的积极参与, 编目标准的制定也由实际使用者, 即该部门同档案部门协商制定。在具体实施时,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对整体高校管理流程参与较少仅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这样的定位也较符合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制度。由于建立完善的档案归一化渠道对许多高校而言, 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所以此模式是较理想的整合方案。

同样的,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也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首先, 统一完善的信息平台是未来高校信息发展的大趋势, 而分布式的档案管理必然会给档案信息的标准化带来诸多难题。其次, 在这种模式下, 无形中会加深各部门之间共享档案资源的难度。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已将职能部门进行了一次分工, 档案标准的不同相当于进一步深化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在部门合作日趋频繁的今天, 这样的资源壁垒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工作重复。

总体来看,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以内容为中心在开始阶段难度较大, 需要全校力量的统一配合, 并对硬件有较高要求。但从长远来看, 以内容为中心更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而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更符合现有的管理体系, 不需要调用太多力量即能实现。然而在更长期却可能不符合高校的发展与规模扩大。

三、资源整合的网络实施策略分析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 档案信息系统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无论采用哪种整合模式, 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是必然的选择。档案网络资源的整合是以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 硬件资源为基础, 服务手段方式为途径, 档案信息用户为导向的档案网站资源集成管理和服务, 最终达到提高服务, 方便用户和档案价值实现的目的[2]。根据这一定义, 可将网络实施方案分为三部分: (1) 理顺管理流程, 充分整合档案资源; (2) 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3) 根据客户需求, 不断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网络实施虽然是技术层面的实施, 但其核心依然在于档案资源本身, 因此, 对于档案资源的管理和资源的信息化构成了整个实施方案的基础。不管是以内容为中心的整合或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整合, 首先都应仔细梳理档案来源部门与档案保管部门的关系, 经过沟通协商, 建立一套完善的收集整理制度。无论采用何种模式, 专业档案的整理主体是档案部门还是专业职能部门, 都要明确划分责任归属, 保证一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 安全稳健的档案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由于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完整性特征, 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可控成为重中之重。对档案信息网络的要求主要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1) 保密性:一方面指本校档案对外的保密, 另一方面也指各个部门档案之间的独立。系统对于任何未授权或超权限的访问能及时阻拦。 (2) 实用性: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查询和利用所保管的档案, 故用户在使用过程中, 要保证不会被破坏, 能随时读写和保存。 (3) 可靠性: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可靠稳定的运行, 并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4) 可控性:由于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是对所有授权用户开放的,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管理员对用户操作命令及信息内容和形式是可以控制的。

可扩展性也是对档案信息系统的重要要求。在互联网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新的服务技术方式、服务手段不断涌现, 充分利用这些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更能进一步的发挥资源整合集成的优势。完善和优化档案管理体系是高校信息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这一过程不只是档案部门单方面的工作, 需要全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及信息技术的支持。整合档案资源,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高效便捷的优势, 更好地为高校的建设和信息化发展服务。

摘要:档案资源整合及档案网络整合成为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充分阐释了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的意义, 并根据整合主体不同, 提出了两种整合模式。详细说明了网络实施中不同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关键词:资源整合,模式,网络化,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曹航, 杨智勇.档案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深化策略[J].档案, 2010 (2) .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管理措施

档案信息整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和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完成。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管理档案信息,不仅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还能提高对档案信息的综合利用。但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给档案信息整合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整合管理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制约和限制了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因此,发现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成为档案信息管理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价值的认同感低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属于知识资源,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但目前人们对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作用还缺乏广泛的认同,因此一些部门对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重视,尤其是通信建设,但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力度,处于滞后状态,导致了目前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对落后。

(二)档案信息共享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中从个人到各种组织机构,信息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档案形成部门仍然普遍缺乏档案信息共享意识。同时受“地盘保护”思想的影响,许多有价值和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被封存在部门内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档案信息提供和利用能力也较为低下,抑制了社会信息需求。

(三)专门的整合管理机构尚未建立

网络环境下,由于档案部门的条块分割,不同部门档案馆各自为政,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管理。各级各类档案馆往往独自进行馆藏信息数字化和数据库的开发建设,而且应用的技术五花八门,造成开发的数据库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格式不规范、共享性差等问题。从而造成档案信息资源“多头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既浪费了信息资源和资金,也影响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进程。

(四)专项业务资金投入不足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在数据库开发、运行、更新和维护等方面更是需要专项资金的投入。档案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缺乏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资金投入不均衡。

(五)统一、完善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对分散在各地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必须要有统一、完善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有关数字化采集标准、信息存贮和著录格式、信息检索标准、网络资源标准等方面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标准体系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探索与实践。

此外,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还面临着诸如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等许多问题,因此,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各部门统筹规划。

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措施探讨

(一)纳入同级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中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要与同级电子政务发展接轨,实现两者的协调同步。档案部门在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系统建设时要遵循电子政务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畅通与对应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换,实现对立档单位的电子文件工作流程实施在线接收和控制,经过分类管理、编目,为各政府部门提供查询服务。

(二)制定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发展规划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要想取得成效,必须从全局出发,档案局(馆)统筹规划设计,包括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内容、建设标准、资源共享等规划目标。然后,依据该规划目标对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形成多级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推进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重点、有计划地顺利进行。

(三)增加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人力、物力等资金需求非常大,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作为首要任务的数据库建设,更应该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同时档案馆可以根据数据库类型和规模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形式,如机构内部匹配资金。

(四)加快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关键,也是实现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前提和保证。档案部门在相关标准选择上应该优先选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尚未出台的相关标准,应该由档案机构、各种信息中心等众多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制定,制定的标准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我们要认真分析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目前面临的瓶颈和问题,从而不断创新档案信息整合管理途径,采取新措施和新途径,促进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整合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冯登峰.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2010(5).

[2] 李立军.北京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实践与展望[J].北京档案,2011(4).

[3] 黄文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强化信息集成服务[J].浙江档案,2012(1).

上一篇: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下一篇:精简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