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乐园教学设计(共15篇)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篇1
《数学乐园》教学案例
林口实验学校小学部
曲知音
教学内容:数学乐园。教科书82、83页。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数学乐园。
教学准备:球、多媒体、数字卡片、信封。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去“数字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 生说师板书。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宝宝”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宝宝”说一句话呢?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
师:动物园里有一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生:略。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宝宝”说话了,那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它们? 生:略。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宝宝”,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宝宝”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 生:欢迎。
师:刚才,“数字宝宝”悄悄告诉我,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纷呈他们排排队? 生:两生按顺序写出0~10的数字。2、由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师:刚帮助“数字宝宝”解决了问题,现在小白兔又有难题了,我们快听听吧。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妈妈,我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 生:上台演示。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生自己做。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条不同的路线,但你们是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呢?请你们观察数字表,想一想从1走到2有几种走法?(2种)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从右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如果你们按一定的顺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条路线。请你们在课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成,有信心吗?(生:有)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来复习。(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师:我出3。
生:我出5。师:我出4。
生:我出4。
(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学生互对组成9)活动三:送信游戏
师: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它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有。
师:下面请你们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再从桌子里拿出一个信封,信封上有一个数字,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生:略。活动四:起立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会报数吗?(会)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师: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生:略。活动五: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生:点学生按规则向蓝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其间还让学生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 生:开心。
师: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想)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的。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数感、理解基数、序数、相邻数;熟练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计算。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培养数学意识。
3.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 我们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 展示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比一比, 谁学到的知识最多, 谁应用知识的本领最强?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二、组织活动, 感知应用
活动一:游戏———走出迷宫
师:要到数学乐园, 首先要通过数字迷宫 (课件出示数字迷宫图, 如下图。)
师:你能看懂这幅迷宫图吗?生1: (小手指着) 1、2、3、4……
生2:我发现只要按1、2、3、4……的顺序走到9, 就能顺利走出迷宫。
生3:走出迷宫的路不止一条。
师:请你来给大家示范, 你是怎样走出迷宫的?
(生3上讲台用手指着说出所走路线, 全班鼓掌。)
师:我们全班一齐走中间这条路线。
(学生齐数1、2、3、4……9)
[评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 教师设计游戏活动,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秘密”, 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又培养了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巩固了基础知识, 提高了基本技能, 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情感体验。]
活动二:游戏———数感园地
师:恭喜大家顺利来到数学乐园, 我们怎样来清点一下有多少人呢?
生1:请老师数一数, 就知道有多少人。
生2:把每一组的人数加起来, 就知道有多少人。
生3:我们自己报数……
师:好, 我们就来报数吧!1~4小组从前往后报数, 第5~8小组从后往前报数。
接着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如下报数活动:
(1) 各小组顺序报数。
(2) 把各组人数加起来。 (学生有52人, 加上老师有53人。)
(3) 每组倒序报数。
(4) 全班顺序报数。
(5) 全班倒序报数。
[评析:在课堂中, 教师让学生自主活动, 把培养学生数感落到实处:基数、序数等数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加深感知。]
师:要想知道你在哪个位置 (在第几) , 请你先设问, 其余同学回答。
生1:我的前面是第4个, 后面是第6个, 我是第几个? (生答:略。以下同。)
生2:我相邻的同学是第7个和第9个, 我是几个?
生3:我们小组有8个人, 我在小组倒数第3个, 我是顺数的第几个?
生4:第3小组从前往后数第6个是谁?
生5:第3小组从前往后数第几个是李洋?
教师表扬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 请其中的几位上台 (10人以内) , 并站成一横排。教师提问, 学生抢答 (学生积极踊跃) :
师:从左 (右) 边数起, 第4位是谁? (生答:略, 以下同) 与张英相邻的是哪两位同学分别是第几位?从右边数起, 黄晶应是第3位?
[评析: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基数、序数、相邻数的认识, 学生感到有趣, 乐意参与学习, 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三:游戏———数的组成
教师把4张数字卡片:
贴在黑板上展开如下游戏。
1. 对口令游戏。
师: (指着卡片3) 老师出一个数, 你们出一个数, 使这两个数组成3。 (用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9、10的组成。生生互对7的组成。)
2. 拍手游戏。
教师拍手数和学生拍手数组成5或10。
[评析:加强数的组成练习,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巩固, 有利于后续学习的开展。]
活动四:游戏———送信回家
师:小朋友们, 今天在数学乐园里玩得开心吗?我们将今天开心的活动消息传递给远方的朋友, 好吗?老师将算式卡片发给你们, 请小朋友将这些信送到相对应的邮箱里, 3、5、7、10是邮箱号, 算式得几就把信送到几号邮箱。
1.几号邮箱里的信最多?
2.几号邮箱里的信最少?
3.10号邮箱里的信比7号邮箱里的信多几封?
4. 由学生尝试提出一些问题, 大家一起解决。
[评析:送信游戏注重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经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复习比多比少 (图画) 应用题, 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本教学环节渗透了直观统计的思想,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整理、探索并发现知识规律。]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分层,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注重的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通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目标教学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最充实得的数学知识。譬如,在《升和毫升》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平时成绩优秀,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其目标是熟练地掌握升与毫升之间进行的各种换算,并且能够适当地将其运用到一些简单地应用题的解答当中。
平时成绩一般,课堂表现平平的学生:其目标主要是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解答这部分的应用习题,经常与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
平时成绩略差,课堂表现一般的学生:其目标主要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能够解答基础知识部分的所有习题。
平时成绩极差,课堂表现消极的学生:其目标主要是能够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内涵,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任务。
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分层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精心制订每一个教学目标,并且在进行教学时严格按照目标进行教学实践,从而符合尊重每一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初衷,创建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
二、教学内容分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将我们所需要讲的教学内容分层,再讲给学生们,这样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整个教学内容,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去剖析数学,了解数学,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譬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容层次的学生作了以下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
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形式成绩各方面表现的都非常优秀,因此,针对这一部分学生主要教学内容便是一小部分小数加减法基础知识习题的练习,之后便是应用题解答的引用并且不断地进行练习,最后便是难题的解答。
成绩一般的学生: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便是小数加减法基础习题的不断练习,最后便是应用题基础习题的练习,不断地加强与巩固。
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便是小数加减法基础知识的深层记忆与巩固,之后便是基础习题的不断练习。
成绩极差的学生:由于这一部分学生的特殊性,我所设计的主要教学内容便是利用一些简单的习题集中其注意力,然后让其初步接触小数加减法的复杂习题案例。
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时,我们要进行精心地设计,让学生在根本上提升个人的学习成绩,走进数学知识最深层的世界。
三、教学评价分层,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在教学任务结束之后我们应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评价,而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数学教师并没由意识到教学评价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格外注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评价。
比如,对于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只是进行夸奖,利用“你太棒了”“你真聪明”等这种毫无营养的评价只会不断地增长这一部分学生的虚荣心,使其完全地处于一种自我的状态,从而形成其无法面对失败的心理世界。
对于形式成绩一般的学生,假如我们只是以“你应该向xxx学习学习”“你这里是不正确的”等话语进行教学评价的话,对其学生成绩的提升将会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表明在向xxx学习时应该学习他的什么,是学习的状态还是解题的思维等等,而在指出其错误时我们也应指出其这里为什么会做错,指出其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评价是我们有史以来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难题,因此,在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励其不要放弃希望,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从而提升其学习信心,使其走入数学知识的世界。
所以,在教学评价分层环节,我们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会过于骄傲,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所有学生都找到自身的平衡点,实现共同进步以及教学课堂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进行深入探究以及不同方面的分层设计,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尊重每一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建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数学知识分层教学课堂。
《数学乐园》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我就结合了上述新课程的理念,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将课本上枯燥、生硬的平面游戏变成了动态、活泼的趣味游戏,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实、充满趣味性。在上课之前,我还精心地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对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并对学生们可能生成的结果进行了动态的分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作如下反思:
二、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在走迷宫环节,我在各小组汇报了合作探究取得的结果后,还让学生对一些数据进行比较,既对各小组探究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又很自然的复习了这一部分教材中没有安排的比较大小的内容,这样做也鼓励了在合作探究中表现较好的小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补充了怎样走才能既不移漏,也不重复?为学生今后的有序思考指明了方向,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关注细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又为生活服务。本节课中无论是走迷宫、对口令、送信、坐火车还是投球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些游戏其实就是学生们经常会做的,可是平时在玩这些游戏时,学生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数学问题,而今天他们不但玩得高兴,同时也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点点滴滴中,同学们一定会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让学生做会一道题或是明白一个算理,而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为孩子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走迷宫环节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想一想、说一说中体会走迷宫的路线的多样性,并教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明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进一步明确“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及“共有几人”这类问题及计算的方法。
3、在整堂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能与他人合作交流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板书题:数学乐园)
师:老师把大家分成四个小组,哪个小组在做游戏时获得胜利,老师就给这个小组加一颗五星,游戏结束时,哪个小组的五星最多,哪个小组就是冠军队,老师为冠军队的每个人准备了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可一定要加油呀!哪个小朋友听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老师还会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二、组织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1:对山歌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对山歌的游戏: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组成8。
师:我出。生:我出3,3加等于8。
师:我出2。生:我出6。6加2等于8„„
(1组和2组、3组和4组各派一名代表对9的山歌,然后1组和3组、2组和4组派一名代表对10的山歌)
游戏2:小小邮递员
师:刚才4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很精彩,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名小小的邮递员,谁知道邮递员是做什么的?
生:送信的。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四个信箱,信箱上标有数字(3、6、7、9),请各组小组长发给每名同学一封“信”(口算卡片),先在“信”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信”上的题目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它投到标有这个数字的信箱里去。(学生在音乐声中依次上台,读出题目,说出得数,然后投到相应的信箱里。)
注意:可适当安排投不出去的“信”,对于没有送出去的信,先让学生在一边等候,等其他学生投完后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送不出去。
师:信都送完了,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是合格的邮递员呢?
(老师把四个信箱分发到四个小组里,由组长带领组员检查信箱里的“信”是否送对了,由组长向老师汇报结果,对于送错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错了)
游戏3:比多少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组男女生的人数,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比谁多几,比谁少几的问题。
游戏4:接力赛跑
师:小朋友喜欢赛跑吗?我们来做一个接力赛跑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终点。(出示4块小黑板,每块黑板上写出相同的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并用纸蒙上,学生做题时撕去蒙住的纸,做完后拍下一个同学的手,然后下一个同学接着做。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检查正误。
游戏:贴一贴,说一说
1、教师:草地上,左边贴4只小鸡,右边贴3只小鸡。学生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小鸡?(4+3=7)
(2)左边比右边多几只?(3+4=7)
(3)右边比左边少几只?(4-3=1)
2、教师:荷叶上,左边贴6只青蛙,右边贴2只青蛙。学生根据图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青蛙?(6+2=8)
(2)左边比右边多几只?(2+6=8)
(3)右边比左边少几只?(6-2=4)
三、宣布比赛成绩,颁发小奖品。
四、小结。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9以内数的复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认识,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2、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分类和比较的意义。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活动
(一):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
师:数字娃娃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指名说,电脑演示)
师: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张老师先说一句。师:你们除了在课本上看过它们,还在哪里看过? 生举例。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这一方面复习了10以内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
(二)对口令游戏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来复习。(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用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9,之后同学互对组成10。)
[设计意图:对口令游戏方便、快捷、效率高。用这种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台唱戏”,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显得更加和谐、融洽。
活动
(三)走迷宫游戏
师:这里有一个数学迷宫你能走出去吗? 生独立完成“走迷宫”。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笔画不同路线。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走迷宫”的多种方法,埋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跳一跳”而跃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四:送苹果活动
师:将写有加减题的苹果,分给学生。请学生将相应的苹果送到篮子里。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苹果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奇台子课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性研究”
《看一看 摆一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篇7
远程教育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拓展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而数学知识又为学生的生活提炼了经验。在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 这些情景或材料多数是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在常规的教学中,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 利用多种表现形式, 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 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 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 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应用数学,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 我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再现了一段生活场景:两个小朋友在广场上放风筝, 其中一个小朋友嘟嘟说:“我的风筝飞得比你的高。”另一个小朋友不服气说:“那我的风筝还比你的大呢!”嘟嘟不认输说:“我的风筝飞得高, 所以显得小, 不信咱们比一比。”两个好朋友出现了矛盾, 请同学来帮帮他们吧!同学们通过课件拖动两个风筝比大小, 发现无论怎样重叠两个风筝也比不出大小, 这可怎么办呢?学生想到如果能直接算出三角形风筝的大小就好了。老师适时的引出课题:我们先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再来帮他们好吗?通过远程教育资源, 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场景、逼真的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 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 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二、强大的操作性探求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 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 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 运用远程媒体资源结合多媒体, 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剪拼、平移转化成长方形) , 学生受到启发和思考: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面积计算的某种图形, 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运用课件上复制、旋转、翻转、剪切、移动等操作功能, 实际动手操作、实验, 看看是不是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面积计算的某种图形, 再观察、思考,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分别与这个图形的各部分有什么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那锐角三角形呢?钝角三角形呢?……通过多媒体操作, 同学们的演示, 让学生体会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 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 积极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 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丰富资源开阔视野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 我请同学们运用远程媒体资源搜寻各种有关三角形的建筑、物体。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信息, 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埃及的金字塔, 它的每一个面都是三角形, 它的雄伟, 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金字塔的一个面 (即三角形) 的面积, 再次感受金字塔的雄伟, 同时也了解到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伟大。在这一环节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而学生面临的纷繁的计算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让学生适时的使用计算器, 利用其方便、快捷的优势, 把学生从极其复杂的运算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去探索和研究。
中班数学活动:儿童乐园 篇8
春天来了,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孩子们外出活动的机会也多了,儿童乐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本次活动就以游儿童乐园为主线,结合他们的游玩经历:排队、买票、游玩等过程巧妙设计,展开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序数,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2.学看数字、方向卡,找出对应的位置。
3.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音乐《和快乐在一起》、《铃儿响叮当》、《清晨》。
2.场景布置:过山车、小火车、小甲虫、观光车,圈与幼儿人数相同。
3.1—6数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认识新朋友
评:活动以6个可爱的小动物(小兔、小羊、小猪、小牛、小狗、小老鼠)出场,教师与幼儿逐一认识小动物,为下面寻找小动物埋下伏笔。
(二)观察卖票窗口,买票入园
1.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在第几个窗口买票。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的方向卡和数字。
评:活动以小动物去“儿童乐园”这一情节起因,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在第几个窗口买票,并介绍自己数的方法。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的方向卡和数字,幼儿初步了解了方向卡的意义。
(三)观察情境挂图,寻找小动物
1.观察画面,寻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和小动物。
2.幼儿操作练习:将小动物的位置找出来。
3.幼儿介绍记录纸,说说自己找的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的数字、方向卡。
5.幼儿验证自己的操作结果。
6.教师总结:顺着箭头方向数,我们都找到了小动物们排队的位置。
评:活动从“买票”到“游玩”情节顺利开展,教师请幼儿寻找出图中小动物的位置,其中采用先集体后个别最后自主寻找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白板课件将小动物的位置清晰地用数字呈现出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概念。其中幼儿对“小火车”上小兔子的位置发生了分歧,这一环节教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最终幼儿得出一致的结果:看火车头在哪边,就从哪边开始数。
(四)幼儿游戏体验,进园玩一玩
1.介绍游乐设施。
2.介绍游戏规则:找与门票一样颜色的地方玩,排队时看好箭头的方向和身上的数字,站对应的位置。
3.幼儿看箭头排队游玩。
评:游戏创设的环境已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教师介绍了游戏规则后,幼儿便迫不及待地进入角色了。虽然游戏中有个别幼儿找不到位置,但通过集体调整和个别提醒,幼儿都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随着富有激情的音乐声响起,幼儿也在儿童乐园快乐地游玩起来。
活动延伸:
完成练习1-6的序数辨识。
活动点评:
1.情境创设真实有效。
本次活动中,通过创设“儿童乐园”这个孩子们熟悉并喜爱的生活情境,将1—6的序数知识融入其中,通过“买票”、“找动物朋友”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序数,后面的“乘车”游戏,更是进一步地巩固了幼儿对序数的理解,并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情境游戏中,整个活动以“游儿童乐园”这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孩子们玩得非常快乐。从中,我们发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模拟情境紧密结合是十分有效的。
2.重视幼儿自主探究。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篇9
数学活动—《水果乐园》的目标指向是7以内的点物匹配,在设计过程中,我关注“如何解决数学类活动相对比较枯燥”以及“如何满足不同能力层次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要”这两个问题,我结合刚进行过的水果丰收主题中以及“通关密令”来串联整个活动,使活动在有趣活泼的情境中紧紧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其次,我通过“摘果子”和“送礼物、分水果”的操作活动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要,通过颜色、点数与水果的对应进行二维的匹配与分类;另外,在活动中先由图片过渡到实物卡片的操作,由具体的形象过渡到抽象的符号,通过这些过渡与渐进分解了活动的难点,使幼儿在轻松又富有挑战的情境中获得操作机会,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的点物匹配,巩固对7以内数量的认识。
2、尝试根据数量及颜色两种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3、乐意参与到情境活动中,愿意与同伴交流。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7以内的点物匹配
教学难点:通过颜色、点数与水果的对应进行二维的匹配与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小纸盘,上面贴有不同颜色的点卡(7以内)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按图示点数找相应的水果
1、教师带领幼儿去动物果园游玩:秋天来了,果园的水果丰收了,谁想跟我去果园玩,好,出发吧!
(播放PPT,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身体律动)
2、幼儿根据点数找出相应的`水果,并大声说出“XXXX快开门”。(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是这种水果)
①师:果园到了,咦,门怎么是关着的?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播放课件:点5:6个菠萝、5个苹果、7个草莓
师:有几个点子?5个点子就和5个水果宝宝做朋友。
5个点子宝宝的水果朋友是谁呢?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带领幼儿依次集体点数水果数量,并出示相应数量的数字)
找到点子宝宝的朋友吗?一起把它的名字喊出来:苹果苹果快开门。
师:大门开了,看到什么了?那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吧!
(师带领幼儿做摘苹果的律动)
②师:苹果摘完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哎呀,门又关了,原来又要我们回答问题了。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课件:点6:5个梨子、6个桃子、7个西瓜
师:有几个点子?6个点子就和6个水果宝宝做朋友。
xx小朋友,有几个梨子呢?一起来数一数?
xx小朋友,有几个桃子呢,数数吧。
所有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你们看到了几个西瓜呢?
师:点子宝宝的朋友是谁啊,一起喊出来:桃子桃子快开门。
(师带领幼儿做摘桃子的律动)
③师:前面还有一片果园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播放点子宝宝的PPT声音:请你看看我是几个点子宝宝,找到跟我一样多的水果,大门就会打开了。
课件:点7:6个苹果、7个香蕉、5个橘子
师:我们来看看,点子宝宝有几个呢?
7个点子和哪个水果做朋友呢?为什么?
(师请个别幼儿带领全体幼儿依次点数水果数量,并出示相应数量的数字)
(二)分水果(按颜色及数量两种特征进行匹配)
教师:我们摘了那么多的水果,都吃不完,请小猴子也来吃好不好?我们问问,它想吃什么水果呢?
播放小猴子的PPT声音:这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并且它的数量和点子是一样多。
(幼儿发现按数量、喜好或数量、颜色两种特征找出相应的水果,并请幼儿说说理由)
(1)课件:点6、小猴子:6个苹果、5个香蕉、5个桃子
(2)课件:红色的点7:7个香蕉、6个桃子、7个苹果
师:
播放小狐狸的PPT声音:我想吃和点子的颜色、数量一样的水果。
师:你听到小狐狸说什么了呢?
(三)送水果礼物(按颜色及数量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师:老师觉得我们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给小猴子、小狐狸都送了水果,但是我们还有好多好多水果呢,让我们再把水果分给小猪,小狗,小兔,小猫,小熊尝一尝,你们同不同意?好了,第一组给小猪分水果,第二组。不过,这些小动物都有要求的,都要吃喝篮子上的颜色和数量一样多的水果,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宝贝儿一定能分对的。
①请幼儿观察盘子,发现盘子上的带颜色的点,知道要根据颜色及数量分装水果。
②幼儿操作:将水果放入相应颜色及数量的果盘中。一起看看水果是否与相应的盘子上的颜色及数量匹配。
(四)幼儿跟随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中应该注意:
1、教师要有充分的角色感,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把幼儿引入活动,在活动中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激起他们打开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在集体点数时,可变换多种形式,如老师带领点数、个别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点数等。
分水果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在这个环节中,部分孩子会只根据一个条件来选择,例如只根据颜色或只根据数量,教师可引发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并引发幼儿讨论“都是7个,为什么要选苹果,不选香蕉?或“都是红色的,为什么要选苹果,不选草莓?从而让幼儿发现要选符合颜色和数量二个条件的水果。
幼儿操作送水果的环节中:
1、教师要给幼儿观察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现盘子上的秘密——带颜色的点,从而为操作活动作铺垫。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篇10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让学生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过程中理解、掌握、应用数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给予他们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生活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设计互动的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教学实践证明,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的手和脑结合起来,以活动来促进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新课程教学理念也倡导我们“做中学”,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于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要根据时空条件灵活选择活动空间,提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创设一个让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同学有效地参与活动。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合作、讨论、交流的情境,鼓励同学们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诱发他们自主探究数学奥秘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统计教学的知识探索中,为了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内容:以“我是生产服装厂的总经理”为题,让他们进行一次实践调查。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调查了解社区不同档次服装的需求情况、不同季度服装的需求情况、各种不同品牌服装的需求情况、同一品牌不同型号服装的需求情况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知识的认识。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生产措施,比如,我们当地300元左右的服装最好卖,女士XL型服装最畅销,儿童服装的需求量远高于成人服装等,这类服装应多生产一些。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二、设计丰富的实践内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初步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充分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和书本上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教师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全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充分为同学们创造合作、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善于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中,当学生思路受阻时,教者应适当地给予点拨、建议,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他们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另外,为了使同学们较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激发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潜能,我们应善于挖掘教材,要设计多元的趣味性的问题,从而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例如探索利息和利率教学时,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善于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实践内容:以”爷爷和爸妈给我元压岁钱“为题,让同学们设计一份调查报告,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银行,同学们兴趣特别浓,进行了模拟储蓄、取钱。此时,他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利率、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等等,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去查阅资料,调查了解,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同学们探索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整合。
三、设计开放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让数学课堂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 篇11
【关键词】关注儿童;高效教学
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他们对数学认知的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说:只有真正了解了儿童是如何学数学的,才能真正知道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站在儿童发展的高度,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构建一种“面向儿童、基于儿童、指向儿童”的数学课堂,切实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身价值,使数学课堂更加的高效,最终让数学课堂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
一、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合理制定课时目标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儿童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课时目标。在实际制定课时目标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能扎扎实实地为儿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又要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唤起儿童的智慧,启迪儿童的思维,使儿童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儿童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关注儿童的思维兴趣,精准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应精准指向儿童的思维与兴趣。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因此,精准设计数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数学活动,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那怎样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精准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使数学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呢?
(一)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世界充满童心、童真、童趣,他们需要激情,也需要活力;充满着想象色彩的、瑰丽神奇的学习活动,常常能带领孩子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儿童的数学活动。从实际出发关注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儿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而且要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儿童来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儿童在参与数学活动,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味”课堂,分享“数学味”乐趣。
(三)要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儿童的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它主要依附于具体的形象来展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适当增加问题的挑战性,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态想象”,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智慧。激发儿童思考的热情,使儿童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问题被突破的愉悦”的思维历程,从中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三、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着力开展有效训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首先要从儿童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方面全面分析,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儿童的知识基础出发,明确新知的生长点;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出发,找准学习的障碍点;从儿童的学习方式出发,把握教学的着力点。根据儿童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设计教学训练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练习设计上,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问题设计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对于这样的数学课堂训练,我们既充分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又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之相辅相成,互融互补。这样的训练既让儿童感到数学不仅有趣,富有挑战性,又让儿童在训练中品出数学“有意思”的味道;觉得数学不练不行,不学不行,使数学成为儿童不可缺失的好朋友。
四、关注儿童的情感发展,全面实施多元评价
全面实施多元评价是改革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儿童保持向上的心态。这样做会消除儿童在枯燥的学习中产生的倦怠感。基础好、进步快的儿童,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数学的乐园中快乐成才 篇12
一、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 不少教师不管学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 只靠课堂纪律强制性的一味灌输, 结果是学生身在课堂心在外, 学习效率很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离不开教师的诱导。我们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 周围村庄盛产水果, 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出售。假期中, 很多学生要帮助家长到集市上去出卖。学习小数时, 我就问学生出售水果时能不能帮助家长算账收款, 学生告诉我说不能, 因为一遇到价格和水果斤数不是整数时就算不上来了。我告诉学生, 学过小数乘法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就能帮助自己的父母收款了。学生听后, 从他们的表情上可看出那种求知的欲望。而在学过小数乘法后, 证实了我说的话,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高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 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如去年学校建体育场, 我把学校的整体设计要求告诉学生, 然后让学生试着设计环形跑道、篮球场、排球场等, 让学生计算出跑道的周长和篮球场、排球场、草坪的面积, 每个同学都花费了很长时间画出了图纸。没想到, 一些方案被学校采纳了, 受到学校领导的奖励。这下大家的学习劲头更大了, 有的同学说:“现在好好学习, 长大了做一个设计师, 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美丽。”
三、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 开设了多门课程, 各门课程间以及同一门课程的各个部分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和部分掌握不好, 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平时在上数学课时听讲认真, 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但是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这一部分时, 他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做作业时经常出错, 在帮他分析原因时发现, 他的计算没有问题, 总是在列式时出现错误, 而列式的错误又在于对题意的理解错误, 最后得出结论, 该同学的语文程度不好导致了数学问题的出现。于是, 我就和语文老师结合, 平时让他在学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多看一些课外读物, 多参加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活动, 使他的数学成绩逐步得到了提高。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要提高教学质量, 就不能让学生偏科, 要让他们全面发展。因此, 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 开足开全各门课程, 建立多种课外活动小组, 各课外活动小组要随时吸收新的成员, 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的来说, 在数学教学中, 只有注意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 才能使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才。
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案 篇13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数学乐园》说课稿 篇14
三天适应性生活数学实践活动课,我取名它为《数学乐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而且一下子进入寄宿式学校会非常不适应。在三天适应性生活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对以前的学习生活有个过渡,对以后的学习习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与设计理念
由于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所以,《数学乐园》活动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为内容,提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活动目标:
1、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用数学、学数学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认识周围事物、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和实践能力。
3、渗透礼貌、有爱心的教育,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活动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用数学、学数学的乐趣。
(二)设计理念:
1、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理念,本课设计了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玩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基于这一理念,在活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和生活题材数学化,尽量使活动内容生活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时间弹性化,并遵循了实践性、自主性、学科性等原则。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数学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想玩游戏的小朋友必须会数1到10,你们会数吗?
学生数1、2、3……10。老师说:恭喜你们,顺利过关,我们开始游戏吧。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报数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
1、四大组中,每一大组中,奇数小组的小朋友依次起立按顺序报数,报到3的小朋友不说,拍拍手,说自己的名字。旁边偶数小朋友做裁判,手势表示对错。
2、其他组小朋友监督
先请4位学生示范,再开展活动,最后评比,全对的得五星,错一个少一星。
活动二:投沙包游戏
介绍投沙包游戏规则:
1、请男生和女生分成两队
2、每队选两名小老师当裁判,组员谁投中一个,那个队就的一个标记O。
最后进行评比,最多得4个星,少得3星。
(三)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靠自己的努力,在数学乐园玩了玩,你们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
上课开始导入,创设学生要在乐园游玩的情境,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活动一: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有轻松,这一活动以学生非常熟悉的起立为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体会到起立中也有数学,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活动二投沙包游戏让孩子门感到很兴奋,通过参与让孩子们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个数多少的方法。这一活动将课间活动与数学活动整合起来,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让学生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处理信息,并有意识地渗透统计思想和比多少的问题资源,拓展了学生“玩”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得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玩中乐的情感体验。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篇15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途径
前言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创新并积极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发现、研究等环节,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逐渐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积极有效地将研究性学习落实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中,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研究性学习通常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给学生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关的研究专题,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深化, 不断提高发展问题、 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自我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重升华.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热情,在研究性学习之中,教师则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 为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平台,积极开拓新的知识获取渠道,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 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多重特征,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是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构建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模式构建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教学理念的指导思想,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贯彻和落实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小学阶段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本化. 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分数乘法运算中, 要对乘法、分数、整数的相关概念进行复习,准确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而开展分数乘法的研究性学习.
(二)建立引导式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引导式为主的教学模式, 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模式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模式基础, 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启发的教学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之中, 教师要以生本教学理念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角色,实现从课堂教学主导者到引导者的高效转型, 通过相关要素的引进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数学分析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多位数运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乘法的相关概念及运算法则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对多位数乘法的理解, 巩固原有知识的同时强化新知识的理解.
(三)构建立体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立体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数学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结构也在不断朝着多元化和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时代契机, 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图形、数字等教学资源以动态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实现抽象数学到具象数学的有效转变.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这一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圆柱进行有效的剖析和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圆锥的内容加强理解, 并对相关的计算进行扩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增强内容的生态活动化含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础,加强内容的生态活动化含量,高效整合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的科学化开展提供重要的教材资源. 数学是通过数据、 图表等要素对客观内容进行定量的分析, 将具象内容进行抽象整合,进而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内容和探究方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应用.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其深层次理解,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的讲解中,学生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举例说明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并经过实际的平移和旋转操作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为学生的几何图形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继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30):13.
[2]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2):143-144.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设计11-19
数学乐园08-27
一年级数学数学乐园12-02
数学广角乐园07-26
一上数学乐园教案08-23
初数学暑假乐园及答案07-14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 探索乐园 第1课时 探索乐园06-13
新北师大二年级数学《儿童乐园》说课稿08-17
乐园教学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