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15日)

2024-07-17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15日)(共2篇)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15日) 篇1

按:6月15日,我省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将有关讲话要点印发。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6月15日)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刚结束,紧接着就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系统总结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完善政策举措,着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打造浙江发展新优势。

一、充分肯定成绩,增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特别是2008年9月高规格召开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抓紧抓好。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建 设,我省服务业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水平提升的良好态势,服务业总量和人均水平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7万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位居全国省区市第4位;人均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25万元,位居全国省区首位。

1、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省注重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巩固特色优势服务业,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的产业层次、产业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商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商贸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流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港口运输、商品市场、旅游等服务业特色优势更加明显。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呈现蓬勃生机,涌现出阿里巴巴、淘宝网、网盛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

2、服务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服务业投入,推进服务业质量建设,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业企业,使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加。2008年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之后,编制实施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两年共安排服务业重大项目343个,总投资4311亿元。服务业标准、品牌、质量创新有效推进,劳动生产率 持续提高。大型服务企业快速成长,涌现出物产集团、国贸集团、宁波银行、浙江远大、银泰百货等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服务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大大促进了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

3、服务业布局逐步完善。我们坚持统筹城乡服务业发展,鼓励城市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区域服务业发展格局。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全省实现了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农产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农家乐等新的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业向农村拓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顺应服务业集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使之成为引领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

4、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在我省“保增长、促转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税收贡献率明显上升,2010年全省服务业税收收入287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的51%,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稳步提升。2010年底,全省服务业就业规模达到1240万人,比2005年增加296.7万人,服 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4.3%。同时,公共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事关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服务业加快发展,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5、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我们积极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规划政策,努力破解资源要素约束,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和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规划引导,制定出台《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配套实施上百项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和土地保障力度,进一步减轻服务业企业的负担。各新闻媒体深化宣传我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和政策举措,营造了服务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市场准入存在不公平、不规范现象,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服务业总体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化思想认识,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摆到更加 突出的战略位置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我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特别是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标志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上升到国家战略。而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港航物流、金融信息等海洋服务业的大发展是重中之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市场转型和服务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我省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服务业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1、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选择。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产品经济、实物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会越来越依靠服务经济的带动和支撑,服务业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目前,我省人均生 产总值已超过7500美元,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服务业加快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力地促进服务业向各类产业渗透,数字服务业、网络购物、敏捷制造、远程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出现,现代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极大地增加服务的消费能力,无论是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还是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业,都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必然有效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将拓展国际服务贸易领域,迎来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在全球服务大市场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紧紧抓住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2、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举。服务业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连接着生产和消费,渗透于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兴旺发达,可以促进工农业产需的衔接和生产的扩大,促进消费的扩展和生活的改善,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重要标志。现在发达国家的产品加工制造在下降,但制造业绝对量仍在增长,靠的就是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工程总包等服务业的带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也是依靠技术研发、产中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化服务的支持。可以说,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近年来,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有两大问题制约着我们:一个是制造业规模大,但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率和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另一个是投资、出口拉动力强,但消费的增长贡献率仍然偏低。这两大问题都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十二五”时期,我省服务业能否加快发展、增量提质,将决定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服务业发展潜力,有效扩大和开拓内需,增强消费拉动力,推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集约化、高度化,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浙江科学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去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以深化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化,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离不开 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与一般工农业相比,具有占用土地少、物质投入少、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优势。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有利于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发展绿色经济,建立生态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低碳消费,倡导绿色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近,国家下达了“十二五”时期我省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的目标任务。要完成这一节能减排任务,最重要的举措是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必须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切实把服务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

4、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内在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业既直接提供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又具有门类广、领域宽、就业弹性大等特点,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劳动力就业,把人口压力转化 为人力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继续转移富裕劳动力;发展现代工业,需要减员增效;而发展服务业,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行业,都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而且,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当前,我省城乡居民消费将呈现出由生存型需求加快向发展型需求转变的趋势,消费支出中用于吃、穿、用等产品性支出的比重继续下降,住、行、游等服务性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更高更多的需求。这都要求我们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提供更丰富的服务产品,更好地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构建普惠均衡的大社保体系和社会事业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促进城乡居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之,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把服务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抓住发展机遇,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 略,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优势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省初步建立“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高就业”的服务经济体系,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把握以下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服务业发展总量扩大与质量提升并重。既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改变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又要注重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品牌创建、效益提升和区域布局的完善,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质量,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培育新兴服务业与提升传统服务业并举。既要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和高端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培育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又要大力改造提升具有基础和优势的传统服务行业,推广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巩固传统服务业优势。

三是坚持城市服务业与农村服务业统筹发展。既要遵循 服务业向城市集聚集约发展的一般规律,强化中心城市的服务业综合功能,培育壮大县域服务业特色优势;又要坚持以城带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业的城乡合理布局。

四是坚持服务业发展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既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又要抓紧制定规划,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服务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是坚持服务业内外联动开放发展。既要依托我省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和市场优势,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服务领域,拓展省内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又要适应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拓展服务业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六是坚持服务业改革与创新互促共进。既要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切实破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建立公平、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又要鼓励和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

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重点任务:

1、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速提质。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11个重点产业和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扩大总量规模,增强服务功能,细化专业分工,深化产业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加快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积极鼓励制造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积极鼓励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产业链两端延伸,积极鼓励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是抓好五大行业:一是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金融集聚区,打造全国领先、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物流为特色,以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建设为重点,以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为支撑,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中介及推广等服务为重点,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提升发 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形成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努力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强省。五是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提升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检验检测等行业。

2、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升级。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要积极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方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使之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加快培育商贸流通业的名牌商标、商号、老字号、知名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大力发展社区标准超市、便利店,积极构筑便利、实惠、通畅的城乡居民商贸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海洋等特色旅游,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旅游经济强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保障覆盖面,优化土地和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拓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新领域,鼓励发展养老服务、卫生保健、体育健身、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产业,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 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社区教育、劳动就业、优抚救济等社区公共服务,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3、大力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具有高智、高效、高带动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引擎。要围绕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人文、科教、市场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和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在配置资源、优化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运营方式,鼓励和吸引大企业参与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和国际物流岛建设,完善海陆联运集疏运网络和金融信息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高度重视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提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能级,推动传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深度应用,健全金融、物流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和诚信市场体系,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发展一批国内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构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努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 心。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围绕文化强省建设,重点发展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咨询服务、文化科技等重点行业,扶持新兴文化服务业态,形成一批优秀文化产品、规模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打造若干文化创意城市。四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紧紧抓住全球服务外包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承接离岸外包业务,努力推进在岸外包服务,重点拓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特色服务外包产业。五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按照做精、做专、做强的要求,重点扶持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工程总承包、环保设施运营、环保技术咨询等行业,提升市场化服务水平。六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设立总部、地区性总部,支持经济强县引导民营企业总部集群化布局。

4、推动城乡服务业互促共进。城市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地和创新点,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应该放在城市。同时,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推动城乡服务业互促共进。坚持统筹推进城乡服务业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努力实现城乡服务业合理布局和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服务业集聚辐射功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信息、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和 金华浙中城市群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鼓励经济强县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县域特色服务业。充分发挥中心镇和小城市在城乡服务业体系中的节点功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配置学校、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和增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功能,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扶持面向“三农”的农村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住房改造建设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深化开展“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的成果,加快发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5、提高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发展是增强我省服务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鼓励我省服务业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提高服务业开放发展水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继续巩固和拓展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国际建筑工程服务等服务贸易规模优势,重点扶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的国际服务贸易,支持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杭州空港经济区进行服务业开放创新探索,积极推进国际服务贸易便利化。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鼓励跨国公司来浙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 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对外开放,引进优质资源。加快服务业“走出去”步伐,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引导运输、旅游等有比较优势和贸易分销等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对外投资。大力开展浙港、浙澳、浙台服务业合作,积极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6、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当前,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是束缚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要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各项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规范市场秩序,实现公平竞争,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在“放宽”上下功夫,建立公平、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降低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市政公用等行业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商贸流通领域,加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投融资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上市,拓宽服务企业的投融资渠道。深化服务业改革,必须抓好试点,先行先试,以点带面。要坚持综合改革试点与专项改革试点相结合,把推进服务业领域的先行先试作为各项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在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市场准入、垄断行 业改革等领域,通过服务业体制创新突破,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杭州、宁波和金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在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深入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先行试验一些国家级改革开放措施,探索建立推进小商品国际贸易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贸易方式创新的体制机制,率先建成小商品国际贸易试验区。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脚踏实地地工作。我们一定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做到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工作上更加到位,政策上更加有效,扎扎实实地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服务业加快发展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好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的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服务业统计和 分析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要根据“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细化任务分工,推进项目建设,落实保障措施。

2、完善规划政策。服务业门类众多、涉及面广,在发展中必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目前,我省已编制完成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等十大重点行业发展规划。下一步,要突出抓好这些服务业重点行业规划的实施工作,更好地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有效引导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配套政策,进一步形成大力扶持和规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整合使用各类服务业专项资金,优化使用结构,提高使用效益。着力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继续实施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制定符合服务业行业实际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总量。鼓励银行业积极开发符合服务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价格政策,切实落实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

3、抓好载体建设。载体建设是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四大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高起 点、高标准的要求,重点抓好6大载体建设。一是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以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等为重点,加快建设100家左右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二是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推进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在金融、科技、信息、物流、培训、会展、商务等重点领域,推进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的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服务业大企业集团。着力抓好100家省级服务业重点企业,着重培育若干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业大企业集团,促进服务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四是省级产业集聚区服务业平台。结合推进14个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加快建设高品质、高效率城市新区和公共服务中心,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提升。五是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建设,加大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投资新热点。六是服务业质量建设。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培育200个以上省级服务名牌,推进5000家服务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4、强化人才保障。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人才需求缺口。要组织实施好《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大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结合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服务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化应用人才。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全面落实各类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切实解决高端人才和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才在个人所得税、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住房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吸引和鼓励他们来浙创业和工作。

5、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品牌创建、标准制订、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要逐步完善服务业市场秩序,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业信用体系,引导城乡居民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消费方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15日) 篇2

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0年6月18日)

一、着眼全局,全面理解《实施意见》

去年12月,中组部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之后,我省专门召开省委常委会,学习传达中央会议精神,并对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今年1月,省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实施意见》文件起草组,历时5个多月,经过调研讨论、起草修改、征求意见、细化完善四个阶段,先后七易其稿,于5月21日通过省委常委会审议,6月13日以省委文件(晋发„2010‟17号)正式印发全省。

中央文件中对《规划纲要》的定位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省的《实施意见》,就是中央《规划纲要》在山西实施的具体化,也是中央《规划纲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起草过程来看,省委常委会高度重视,每位常委都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到任的第一天,就审阅了《实施意见》。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和省直厅局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踊跃献策。可以说,省委的《实施意见》,既是全省各级党组织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广大基层干部党员改革期盼的汇聚,同时还是过去10年《改革纲要》的继承和发展。《实施意见》着眼未来十年,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体现中央精神坚决,结合山西实际紧密,是我省未来1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内容重要,事关全局,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理解。

二、着重部署,准确把握《实施意见》

我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二是以重点措施的推进带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深化。三是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其中第二部分是主体,具体又分为近期重点推进的改革措施(11项)、中长期整体推进的改革任务(4项机制,19项)、统筹推进的企事业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三个部分。

近期重点推进的改革措施,主要突出具体化、操作性的特点,简称“8+3”,即中组部今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8项重点工作(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的试点、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和我省的3项重点(对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实行重点管理、加大推进干部交流的力度、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在这11项中,涉及干部选任的6项,涉及干部管理的2项,涉及干部监督的2项,还有1项是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具体的工作着力点,“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重在“规范”,主要解决由谁提?怎样提?责任怎样担;“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和“加大推进干部交流的力度”,经验相对成熟,重在“加大力度”,主要解决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认识问题;“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重在“健全”,要结合山西实际,结合目标考核,从考核标准、考核运行、结果运用方面真正形成互促互进的机制,形成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的试点”和“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3项工作,重在“探索”,重在“试行”,但也是改革方向,各地要加强调研,酌情积极推进;“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对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实行重点管理”和“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3项制度,《实施意见》规定已很明确,要求也很具体,重点要严格落实执行;“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人心所向、民心所指,既事关干部人事改革全局,也是改革成效的体现,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干群结合,坚持一以贯之。

中长期整体推进的改革任务,主要突出“结合”的特点,既考虑中央《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又充分吸收了市、县党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愿,同时结合了我省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综合考虑提出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4个机制的19项具体改革任务。

统筹推进企事业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主要针对事业、企业单位的改革而言,着眼于“宏观”,着眼于“指导”,本着为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提供尽量宽松的改革创新“空间”,从方向和原则上提出一些要求。

《实施意见》的期限是10年,从2010年到2020年。从组织工作服务大局和中心出发,为适应全省“十二五规划”,近期工作措施任务较具体详细,而远期目标则留有调整空间,尽量能与全省“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从改革的节奏、时机来看,基本上是三年一个节奏,2010年、2012年、2015年是改革的时间节点,2010年是起步年,2012年是试点年,2015年是推广年。

《实施意见》既有全省的规划大框架,又有省、市、县的工作目标任务;既有目标蓝图,也有具体路径;既有“点题”,需要各地各部门破解,又有“解题”,指出基层改革方法。第一块是方向,也是检验标准;第二块是目标,也是具体任务;第三块是要求,也是落实的保证。其中第二版块是重点,而11项重点推进的改革措施又是近两三年内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三、着力推进,认真落实《实施意见》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实施意见》的出台,仅仅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良好开端,同时也将推动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害在“深化”。我们必须认识到,《实施意见》的时间纵跨十年,需要我们有历史感和使命感。《实施意见》的范围涉及党政、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覆盖省、市、县、乡,需要我们有责任感和全局观。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时刻谨记,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要始终清醒认识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改革是系统工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要重点突破;要始终清醒认识改革不仅要“破”,更要“立”。比如扩大民主和自由,就必须建立起纪律和秩序。对改革中的负面影响,要积极正视,不回避,不掩盖。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改革的总趋势、大方向,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改进工作的对策措施,认真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始终清醒认识改革不能就改革论改革,而要服务全局抓改革。改革是手段,目的是选准用好干部,促进事业发展,带给群众实惠。

市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和层级领导管理作用,做好全省《实施意见》在本市的落实分解和计划推进,保证全省的“规定动作”一步不落,本市的“自选动作”特色明显。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单位,一定要参谋有“据”,组织有“序”,推进有“法”。市委组织部长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既要会“布局”,抓整体推进,又要会“谋篇”,搞好试点探索。

县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创新源泉、实践基地的典型示范作用,按照省委《实施意见》和市委的工作部署,找准本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要重点分析,抓好具体改革试点。县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县区委书记工程”,这是对县(区)委书记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直接检阅,是对县(区)委书记促进社会和谐水平的有效考察,全省《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如何,县委书记至关重要。《实施意见》只是为全省改革提供了“大题库”,县级处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沿,不需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破。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15日)】推荐阅读:

赵洪梅--十三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10-08

上一篇:区畜牧系统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意见下一篇:十佳护士获奖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