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对外汉语(精选8篇)
教材分析对外汉语 篇1
《<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教材分析
对外汉语教材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比如:教材的数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教材的种类不断丰富:教材的编写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也不断深入和加强;等等。但是,已有的初级汉语系列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相互配合,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套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本套教材编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编写了这套《汉语初级强化教程》,为初级汉语教材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教材名称:《汉语初级强化教程》听说课本Ⅱ
编者:肖奚强朱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是北大版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规划教材语言
技能类的基础强化教材,适合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生、进修生和汉语预科生集中强化教学一学年试用。
教材类型:初级听说课本。
1.集听力课和口语课于一体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口语的听和说。教材中设置了大量听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
2.作为初级汉语教材,课文内容更偏重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模拟。能够更多的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口语问题,并进行适宜恰当的表达。
3.由于针对学生群体大部分母语为英语,所以本教材中注释基本为英语,包括课本条目注释、生词解释、课文注释等。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课下也能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4.该教材为汉语强化教程而编写,所以每节课都附有大量的习题,包括汉字读音,生词的读写,词汇应用,造句子,进行口语对话练习等等。在做习题的同时进行强化训练能够取得快速并且良好的效果,以便达到汉语听说能力强化的教学目标。
主要特点:
《<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教材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为三个结合:综合与听说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
1.汉语综合技能教学与听说技能教学相结合。在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汉语能力的同时突出听说技能的培养,该教材可密切配合综合课本,注重词汇点与语法点的互现与循环。
2.将听说整合为一本教材,一门课程,同步强化,避免听说分课,教材不配套,教学互相牵扯的弊端。综合汉语教材与听说教材的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密切配合,相互容让,注重词汇和语法点的互现和循环。针对目前初级汉语教学中听力和说话分别开课,两门课的的教材、教学内容不配套现象严重(或互不相干或重复重叠)的现状,我们将听说和说整合为一本教材,一门课,改变目前听说分课,教材不配套,教学相互牵扯的现状。
3.注重结构、功能与文化的结合,以结构为主线,辅以交际功能,穿插文化背景介绍,加强教材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尤其是每节课会话部分练习,在最后都会有一篇古诗,供学生朗读、学习。所选诗基本都是中国古代的名篇,以较简单的五言诗、七言诗为主。在每篇诗歌后都附有英语解释。虽然初级的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但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推广、传播,也是一种恰当、高效的途径。
5.教材中的所有词汇、语法点均与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相对照,确保词汇。语法学习的循序渐进,尽可能避免生词、语法的超纲。当然,对于学生学习和交际急需而现行大纲缺少或等级较高的词语,该教材也本着实用的原则,适当加入。教材内容:
1.作为听说课本,课文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日常对话,对学生口语应用场景把握清晰,对学生融入中国环境,适应生活等有直接的好处。如第二十一课《我想开
一个账户》,第三十七课《我想预订一个房间》,去银行和住宾馆是每个留学生在中国生活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但这些过程中会有些词除了在该环境外不经常用,如账户、存钱、单人间、双人间等。课文内容涉及到这些场景并成功进行模拟,对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能很快提高。
2.从整体看,课文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涉及的生活方面和会话内容也较广泛。有日常生
活场景类的,如第二十三棵《医生给我开了点药》:有学校生活类的,如第三十一课《我们班表演什么呢?》,第三十二课《我的笔记叫波伟借走了》礼貌用语类的,如第二十七课《欢迎光临》,第三十六课《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其他如第二十六课《今天比昨天暖和一点》,第三十九课《中国电影你看得懂吗》等等,也都是生活中与人交际经常涉及的话题。
3.语言点较为全面。听说课本中强调语音和词汇的应用,所以该课本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及其语音进行重点标注,反复练习。而对于其他听说教材极易忽视的语法部分,该教材也进行了必要的讲解。在对话中出现的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的或者在汉语中常用的比较重要的语法点,都会在课文对话后面进行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教材结构:
1.听说教材强调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本教材包含大量的练习。练习部分由易到难,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有效的练习,以便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熟练的运用到生活中的听说对话中。另外,对于听说中学生很难掌握的汉语字词的声调,编者也标注的十分清楚。不仅在生词中指明,在课文中和部分课后练习中也强调性的对声调进行标注
2.从具体课程结构来看,该教材涉及内容全面,练习充分。该教材每一课都包括三大部分,生词、听力和会话。
⑴ 生词。生词分为听力部分生词和会话部分生词,明确指明生词来源,清楚明了。生词解释包括三个部分,指出词性,标明汉语拼音,英语解释。由于针对的是初级班学生,必要的英语注释是十分重要的。生词部分后还附有本课新字,指出新字难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和汉字。
⑵ 听力。听力分为听力理解和语音语调两个部分。内容设置符合听说课特点,以练习为主要形式。听力理解每部分包含三至五道听力练习题,形式包括选择,判断,填空等,内容 有听句子,听对话等,语音语调部分除了一般的听词语听句子之外,更加注重汉语的声调和重音,每节课都有相应的习题,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语音语调的巩固练习。
⑶ 会话。会话由课文和练习两部分构成。每节课包括两到三个对话,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作为初级教程,该教材在每个字上方标明了汉语声调,这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声调几乎对每个汉语初学者都是一大难点。练习部分内容丰富,完整。一般每节课后面有七道习题,难度层层递升,由浅入深,慢慢过渡。具体包括认读汉字、朗读句子、扩展练习、对话填空、词语造句、口语练习和读古诗等等。练习最大的特点就是题量较大,形式多样,这对于注重口语应用的听说课,在教学效果上是有很大帮助的。
3.从整部教材的结构来看,每节课的内容,听力和会话之间,课文和练习之间,都有一定的区别和响应,前后不同章节内容也有密切的联系。每四课后面设一节复习课,以更加牢固的复习巩固前几课所学内容。
缺点和不足:
作为听说合一,综合课与听说课密切配合编写教材的一种尝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所以该教材也有一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以便使整部教材更加完美,适宜初级留学生进行汉语学习。
1.练习过多,而且有的偏难。比如,在听对话并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中,有的练习必须
有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进行正确回答,这对于初级班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
2.有些生词解释不完整。有些词汇具有多重意思,但在教材中解释的过于简略。比如第二十一课《我想开一个账户》里,“照”字只是简单解释为“take a picture”。我认为对于类似词语应该适当补充说明一下它们的其他意思
3.有些课后练习中的古诗翻译的太过直接,很难解释中国古诗中优美深邃的意境,但作为听说教材这个缺点可以理解,所以应在其他课程中对这方面的不足加以补充。
教材分析对外汉语 篇2
人们在编写教材时都希望做到“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其意思就是话题要涉及多方面内容, 但是话题内容到底有多少种类别?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目前这个仍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李杨在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进行评价时, 把此教材的话题概括为“教育、婚姻、家庭、经济、法律、道德、文化、交通、保健、环境等”10个方面;周小兵、赵新认为题材广泛应包括“社会生活、人生家庭、婚姻爱情、人际交往、民族风情、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汲传波将课文话题分为中国社会、文化, 中外差异, 个人信息, 关于本国, 语言和世界性话题6种。《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将话题分为个人信息、情感与态度、社会与交往、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等22类。
一、本文对课文话题研究的依据
话题的选择是课文编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文话题的选择不但决定着常用词语的选择取向, 而且影响着语法结构、功能项目及文化项目的融入等。话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包括个人的、社会的、世界的等等。无论选取哪种话题都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 并要考虑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因素。
口语教材的话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从留学生关注的话题入手, 来研究五部教材对话题的选编。
汲传波从留学生演讲话题着手, 探讨对外汉语教材的话题选择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中级阶段留学生关注的话题顺序为:中国社会文化48.51%>个人信息14.85%=世界性话题14.85%>语言9.9%>本国8.91%>中外差异2.97%。
二、课文话题的统计与分析
本文依据汲传波的研究成果, 按照六个大话题, 对五部中级口语教材的每篇课文话题展开分类和统计。
从统计结果来看, 五部教材总体上的话题顺序是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这与汲传波中级阶段留学生关注的话题的调查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 三部教材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的话题在课文总话题量中的比重最高, 本国话题五部教材关注的都非常少。关于世界性话题, 五部教材认同比较一致, 均占有一定的比例, 而且相比汲传波的研究成果来看, 这类话题的排序更靠前。五部教材课文没有一篇以本国作为谈论重点的, 只在个别课文段落有所涉及。调查结果中有些话题的分布与汲传波的研究结果也有不同之处, 主要是中外差异这一类话题, 排序在第五位, 而汲传波的调查结果排在第六位。
我们再来比较五部教材话题顺序:
《汉语中级口语教程》: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阶梯汉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中级汉语口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发展汉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中外差异>语言=本国
《汉语口语速成》: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中外差异=个人信息=语言=本国
通过五部教材话题排序比较, 我们发现五部教材共同关注的话题都是中国社会、文化, 在五部教材中的比例均超过46%, 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外国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生活用语, 进行一般的交际活动, 应付生活已无问题。这时他们所需求的是更广泛的交际, 因此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和中国的文化、教育、家庭关系等都吸引着他们, 杨石泉认为, 中级汉语教材的语料宜选用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五部教材共同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世界性话题, 其中, 《汉语口语速成》所占比率最高, 达到39.39%, 世界性话题是, 是留学生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有话可说的话题, 不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和个体因素等张不开口, 到了中级阶段, 学生的语言水平可以胜任谈论一定深度的世界性话题, 因此我们认为中级阶段安排一定量的世界性话题是可取的。个人信息类话题在除了《汉语口语速成》的四部教材里, 均受到一定的重视, 我们认为关于自己、朋友、亲人等等的话题是留学生最熟悉的, 因此成为教材课文话题选择的重要方面也是自然的。《汉语口语速成》没有以个人信息为中心话题的课文, 这可能与教材的编排有关, 首先这是一部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教材, 以培养口语交际技能为主, 中级篇的课文包括人生百态和实话实说两部分, 课文多为讨论性的比较深刻的内容, 因此关注的焦点为中国社会文化和世界性话题。
三、课文话题存在的问题
1. 课文个别话题陈旧, 缺乏时代气息
如《阶梯汉语》2话题三《当灾难来到身边》谈到的是2003年的“非典”, 对于2008年在中国生活的留学生, 这个话题可能比较陌生。《中级汉语口语》1第六课《哪儿卖电话卡》谈论的是用硬币打电话, 去邮局买电话卡等相关信息, 这样的话题现在看来有些过时陈旧了, 即使学过了, 留学生也很难遇到此类生活片断, 因此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有的教材话题单一, 部分话题重复现象严重
刘珣、汲传波等多位研究者在说到教材的课文时都提出应该话题多样, 内容丰富。但从我们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有的教材选用的话题单一, 六类大话题当中, 《汉语口语速成》只选用了其中的三种, 《发展汉语》只选用了其中的四种, 《阶梯汉语》有关中外差异类话题课文只有一篇。而关于本国的话题, 五部教材均未选用。这样的课文内容设置, 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多种表达能力的形成,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课文话题外的内容时, 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
话题种类的单一, 必然有些话题的重复使用率会增加。如“教育”这一话题, 在《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上, 就有4篇相关课文 (第四课《孩子在什么环境中成长》和《我也不明白》、第9课《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和《怎样给孩子减轻压力》, 《汉语口语速成》有五篇课文与此话题相关 (第二课《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与子女之间如何相处》和《理解孩子》、第三课《让孩子吃苦》和《专家与家长的对话》) , 这些课文学生在一个学期学习, 安排过于紧密, 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但大体属于同一范畴, 能够谈论的内容是有限的。
3. 五部教材没有选用关于本国类的话题, 有的教材反映中外差异的话题比例较小
五部教材均未选用关于本国类的话题, 中外差异类的话题在五部教材中所占比例偏低, 在《阶梯汉语》中所占的比例是0.75%, 《中级汉语口语》没有选用这个种类的话题。根据孙清忠的调查, 共有45%的留学生认为教材应该增加这两种类型话题的内容, 但是本文所研究的五部教材, 不是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分国别教材, 所以关于本国的话题究竟是关于哪个国家, 中外差异究竟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的差异, 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究竟如何对这两类的话题进行选取, 操作起来的确有很大的困难。
四、课文话题的选编建议
话题内容向来是编写者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教材的思想性、趣味性都由此体现, 如果课文话题的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那么其他方面做得再好, 恐怕也很难弥补这个不足,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 我们必须选择能够吸引学生, 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1. 在选择课文话题时, 应当进行一定规模的抽样调查
在课文话题的选择上, 应当以一定规模的抽样调查为基础, 而不能只按编者的个人兴趣或主观臆断决定取舍, 这样才能找出符合学习者的共同兴趣和交际需要的内容。对于已有的这方面调查结果, 编写教材课文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除了本章提到的汲传波对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调查, 还有如赵新、李英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56.8%的学生希望课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9.5%的学生要求课文主要介绍中国社会文化, 6.8%的学生反映对中国社会文化不感兴趣, 还有16.9%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持无所谓的态度, 只要能学到知识就行等。
2. 注重课文话题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教材话题应该重视当代现实生活, 选取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 过时的内容应该及时修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课文的话题也要不断的更新。注意淘汰过时的内容, 把一些与正在发展或即将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有关的知识收入到课本中来, 编写口语教材时, 应该有“超前”意识, 如此才能延长口语教材的寿命。因此, 我们可以多选用一些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 例如他们困扰或者关心的问题、平时喜欢聊的话题, 留学生关心的当代中国热点话题, 如2008年中国奥运会、金融危机对各方面的影响等话题, 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 也能照顾到他们的情感体验, 产生共鸣。庞继贤等做的有关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话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贴近, 在课堂上就会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3. 课文话题要新颖有趣
趣味性是教材编写的一条重要原则。趣味性原则就是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 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任何事情, 如果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他们就不会尽心去做, 一篇课文, 如果它的话题陈旧、无趣, 与学生的志趣不吻合, 学生参与的激情就会大大减弱。诚然, 一群来自不同国家, 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 坐在一个完全脱离了中国人实际的场所中, 学习汉语, 这对不少人来说, 是一个十分艰巨而枯燥的事情。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注重对学习者兴趣点的调查, 在了解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 安排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从而提高整部教材的趣味性。根据刘颂浩对留学生兴趣点的调查研究, 课文话题可以增加中国社会文化、留学日常生活、个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4. 注重课文话题的多样性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有差异的, 也是多方面的, 即使是有相同相近学习目标的学习者, 他们对同一本教材, 同一篇课文的感受和看法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别。因此, 我们选择话题要广泛, 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相同的内容不能过多的重复, 不仅要关注中国人眼中的热点问题, 还要关注外国人眼中的热点问题, 不仅要包括外国学生在中国的饮食起居, 还要包括能引起学生留学中国所遇到的文化冲突, 这样才能适应学生多元化的要求。
课文的话题应广泛涉及伦理道德、男女平等、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国际局势等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世界性话题, 使学生一接触就发生浓厚的兴趣。课文话题的选择应该多考虑人们的文化同感, 只有全人类共同的理想, 共同关注的问题, 人类共同追求的真善美, 才能在学习汉语时感受到人文性, 从而使汉语走向国际社会。
5. 课文话题可呈螺旋式编排
交际法主张的螺旋式安排, 也叫圆周式安排。即将话题和句型结构根据交际需要并适当照顾难易度分成几个圈, 每圈都将主要话题和句型结构出现一遍, 而圈与圈之间又逐步加深难易程度, 呈螺旋式上升或同心圆扩大之势。刘珣先生认为, 螺旋式安排应是今后教材编写的主要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接触较多的话题, 便于及早地运用和交际, 又能使同一话题和结构多次出现, 反复巩固和加深, 符合认知规律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因此, 在教材话题的编排上, 不能无规律可循, 不能关于同一话题的课文连着有几篇, 不能有一册完全没有世界性话题, 有一册又专门有好几篇课文谈论世界性话题, 这样的课文编排, 话题的重现率自然也就难以保证了。话题的编排中, 我们要考虑到整体的纵横关系和难易程度, 整部教材的课文话题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在不同阶段循环再现, 展开的深度依据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 使其话题内容呈螺旋式编排,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整个教程中得到必要的反复。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杨.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 (2)
[3]周小兵, 赵新.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现状与新型教材的编写[J].汉语学习, 1999年 (1)
[4]汲传波.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5]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对外汉语初级写作教材对比与分析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写作教材 泰国 对比
写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公认的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授者与学习者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养成,都要凭借教材来得以完成”,因此教材编写的水平高低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直接而深刻。笔者自2014年8月起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任教,承担了汉语专业大三学生两个学期的写作课教学任务。第一学期学校提供的教材是《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上册)》(以下简称《实用》),第二学期则是《汉语综合写作教程》(以下简称《综合》)。这两本教材都出版于2009年,编排可谓各有所长。文章主要从二者的教学对象、编写理念、教材体例、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学生反馈情况,尝试提出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初级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以期为今后在泰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一、《实用》与《综合》两本教材的情况对比
1.教学对象
《实用》适合母语非汉语的、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学习。《综合》的教学对象是达到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可作为汉语言专业本科二年级写作课主干教材,也可供其他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使用或作为HSK写作训练教材。泰国清迈皇家大学汉语专业从大三才开设写作课程,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多处于中级,因而这两本教材都比较适用。由于写作教学的非母语性以及写作自身的复杂性,在中级阶段开始进行写作教学是合理的。就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实用》的例文普遍偏难,学生表示生词太多,仅看懂例文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模仿例文进行写作更是难上加难。相比之下,学生认为《综合》的难度比较适宜,也便于他们进行模仿写作。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这是对一部合格教材的起码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难度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2.编写理念
《实用》贯彻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在一步一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多层次、多种类的训练项目,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为了符合实际和适于应用,《实用》基本涵盖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能遇到的文体,尤其是应用文部分,从最为常见的请假条、启事、书信,到申请书、邀请信等,内容可谓丰富而全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这些“以意义为中心、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使之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体现了过程教学法的理念,遵循认知语言学的规律,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结构入手引导学习者熟练掌握构思技巧,培养合理构建文章的能力。《综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每课都配有思路图,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文章的主体结构,归纳出文章的结构框架。思路图是写作准备阶段的重要步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思路图完成文章构思,最后学生的写作成果普遍较好,可见《综合》对于锻炼学习者的写作思维能力还是大有裨益的。
3.教材体例
《实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汉语写作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应用文,第三部分为记叙文,第四部分为说明文,第五部分议论文。第二到第五部分介绍具体文体的写作,每个部分都包含“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两个板块。在“写作训练”中设置了写作指导、例文、小词典、常用词句链接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此外,每部分后还专门安排了“汉语词语知识”板块,介绍近义词与反义词、汉语中的谐音等专门的语言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写作知识”和“汉语词语知识”两部分较难,笔者在教学中选择前者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后者则作为课外学习的材料,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由十五篇课文组成,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第一课专门介绍写作格式与标点符号。每篇课文也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写作要点、范文展示、思路图、写作训练室和写作修改室。在部分课文的思路图后,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范文中的常用词语和句式(配有例句),供学生写作时参考。这与《实用》中的“常用词句链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两本教材都注重提高学习者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这与泰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相符的。与文章的结构相比,泰国学生往往更关注词语、语法使用的正确性。此外,《综合》还配有一张CD-ROM光盘,包含课文朗读录音、课前思考及思路图的动画等,一来方便教师备课,二来便于学生自学。与《实用》相比,《综合》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与立体化。
4.练习设计
《实用》的练习安排在“写作训练”板块中,例文后都设有相应的练习,形式主要包括缩写、扩写、看图写、听后写、观后写、读后写等语篇层面的练习。因为应用文格式比较固定,所以这部分还专门设计了修改错误一类的练习。另外还有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等练习形式,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用》中的练习数量较多,可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练习。
《综合》的练习集中安排在“写作训练室”和“写作修改室”两个板块。“写作训练室”的练习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主要分为限制性表达训练和自由表达训练两大类,具体表现为选词填空、连词成句、根据所给词语完成句子等句子、语段层面的练习。“写作修改室”则提供两篇保留了學生常见偏误的习作,通过修改文中的错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词语和语法知识。与《实用》中的练习相比,《综合》更注重提高学生对句子、语段层面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这与大三学生的汉语水平更为相符。
二、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
基于以上对《实用》和《综合》两本教材相关情况的对比分析,结合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的写作课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的初级写作课程,在编写教材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应当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相符。泰国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从大三开始学习写作课,属于写作教学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实际汉语水平,教学内容过难会使之畏难情绪更大。因此,笔者认为,初级写作教材应用简明浅显的语言简要地介绍汉语写作基本知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汉语词语知识等内容是较大的学习负担,在初级教材中可不介绍。此外,例文中的生词不宜过多,语法也不宜过难,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由于泰语书面语中不使用标点,而标点符号是汉语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写作教学之初向泰国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相关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教材中穿插修改标点符号等练习,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
第二,教材体例不必拘泥于体裁的限制,更应当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在写作教學初期,学生对于具体的写作技能和过程还不熟悉,此时若要求他们学习并区分不同的文体,无疑是难上加难。《实用》明确区分了不同的文体,并在“写作知识板块”介绍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而《综合》则不同,以课文为中心,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编排方式值得借鉴,但缺少实用性强的应用文,略显不足。应用文涉及请假条、启事、书信等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格式较为固定,比较易于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写作学习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在初级写作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例文,简要介绍相应的应用文格式和要求是有必要的。
第三,练习设计应当注重句子、语段层面的训练。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不同于母语写作教学,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习者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语句的准确连接、组句成段的方法以及汉语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等等。尤其是在写作教学初级阶段,这些内容应该作为练习的重点,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语、语法使用的准确性,二来也可为高级阶段语篇层面的训练做准备。
口头表达交流活动,对于提高学习者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也是有帮助的。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泰国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之类的活动,初级教材中可适量安排相关练习。教材注重学习者的表达和参与,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金舒年.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汛.汉语综合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陈作宏.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与写作教材建设刍议——兼论《体验汉语写作教程》的编写思想及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2010(5).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篇4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黄菲***3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六性原则,讲解对外汉语教材所要通
用的编写原则,以及近几年在进行教材编写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材编写“六性”原则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中,教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教材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起着纽带的重要作用。教材体现了语言教学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教什么和如何教。
一、教材的定义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教材就是指教科书;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材除了教科书还包括教学参考书、讲义、讲授提纲、图表、各种教学音像资料等。因此,顾名思义“对外汉语教材”就是指针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外国学生设置的一套特殊化得教科书。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材的编写原则必须以总体设计中规定的教学原则为依据,但是总体设计规定的教学原则不能完全相同,但是不同类型的教材也需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因此,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既是对各种类型的教材普遍使用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包括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首先,选择 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所必需的、常用的。这一点不但跟实现教学目标有关,而且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跟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成正比,跟教学效果也是成正比的。同时,教材中所选用的语言材料不仅要真实、自然。要尽量提供语言环境的说明,是学生以后能够实际运用的日常生活用语;教材中的练习不仅要充分,形式也要多样,要求要明确,编排也要合理。其次,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就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能够使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也就是易教易学。
(2)针对性原则。编写第二语言教材首先要明确所编的教材适应于哪一种教学类型、哪 一种课程类型、哪一种教学对象等。所谓的针对性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二是针对学习者目的的不同,三是针对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不同(零起点、初级、中级和高级),四是针对学习时限的不同(短期、长期;强化、突击)。比如,针对国别化的情况,近年来这样的教材不断涌现:针对日本学生,石慧敏、金子真编著了《走向中国》;针对泰国学生,徐霄鹰、周小兵编者了《泰国人学汉语》;针对阿拉伯语的学生,李芳杰编著了《汉语100》;针对韩国学生,李明晶编著了《对韩语汉语口语教程》。这些教材都是在详细研究学习者母语基础上编写的,比为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共同编写的通用型教材更有针对性。针对学习者目的的不同,李立、丁安琪编者了《公司汉语》;张黎编著了《商务汉语入门》;李青、高莹和李杨编者了《体验汉语-(商务篇)》,这一篇适用于初中级教材;朱晓星编者了《体验汉语》,是零起点的商务教材;曾晓渝编著了《体验汉语-文化篇》,是介绍文化知识的。比如,针对成人、文化,《汉语2008基础篇》
《汉语2008生活篇》《汉语2008旅游篇》;针对幼儿类,《幼儿图画汉语》,还有关于字典类得《初级汉语图画字典(修订版)》。
(3)科学性原则。第二语言教材语言要规范、通用;比如,何洁编著《快乐交流-阶梯会话课本》(第九单元 第二十三课 会话)“加塞儿”是指大家排队,有人却不按顺序排队等候,而是插在别人中间。“请你去排队,别加塞儿。”其次,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所谓符合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具体说,就是教学内容的编排要由简单到复杂,深浅程度和数量要适合于多数人的接受程度,不应过深、过浅或有深浅程度跳跃的现象;课文中的生词和新语法点要均匀分布,初级阶段一个句子不应当有两个生词或两个新语法点:所教的词或语法点都要有一定的重现率;练习的内容和方式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课型的特点相一致;要跟配套教材和相关课型的教材建立起科学的横向联系;有关的文字说明要简明扼要;如果有外文注释,熬药讲究译文的可接受性等等。
(4)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就是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 乏味。学习第二语言本来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又不像学习第一语言那样有天然的学习动力,所以教材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教材的趣味性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先,教材的趣味性要结合实用性,避免盲目的幽默化和过度的稚化;语料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应符合学生了解中国的兴奋点;同时,内容、形式要多样,包括题材、体裁、语言风格、练习方式等各方面;教材的版式、装潢、插图、颜色要丰富、和谐、生动而富于美感。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跟我学汉语》是一本针对海外青少年的第二语言教材,这本教材课堂活动形式有调查访问(调查本版学生的年龄分布,其趣味性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语言,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充分发挥了“信息差”的作用,在同学间的相互方位过程中,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角色扮演(体现在“在必胜客打工”,角色扮演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片段的一种言语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一般要求学生走出自我进入别的角色,说、做符合角色特点话和事,角色扮演其特点就是情景模拟,多变的情景、多样化得人物性格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手工制作(制作风车)、口头报告(介绍你的家庭,展示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类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产生成就感。)、游戏、古诗儿歌和绕口令、谜语、歌曲等。
(5)系统性原则。首先是指教材内容在基本知识介绍和技能训练方面,也就是语音、词 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和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安排方面,要平衡协调、有一定的章法。其次,学生用书、教师手册、练习本、单元试题各部分要分工合理,相互呼应。在教材编写方面,纵向方面,初级、中级、高级不同阶段教材要衔接;横向方面,综合技能课与听说读写专项技能课教材要配合;同时,还要考虑图片、幻灯、声、像、电脑辅助教材的提供。比如,杨寄洲编著了《汉语教程》分为入门、初级、中高级,还有光碟配送,同时还有一套完整的练习。
(6)知识性原则。知识性原则即是围绕学生的交际任务,要保持较大的信息量;突破日常交际的束缚,增加必要的社会知识,避免家长里短;要有文化内涵,满足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保证教材的知识性是激发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上就是第二语言汉语编写的“六性”原则,这六条原则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总纲领和总原则。虽然,大的编教原则明确以后,并不等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在长期的编教实践中有一些具体问题一直有争论。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也会影响大的原则的贯彻。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些几个热点问题。
三、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有争议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面考虑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和汉语本身的特点,下面我们
来谈谈这些问题:
1、对语音要求要不要严格
有的学者认为,既然大多数中国人讲的都不算完全标准的普通话,为什么对外国人的语音要求那么严格和标准呢?同时从语言的交际需要来看,语言的流利程度比语音语法的准确性要重要得多。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强调语言交际的实际运用,似乎可以放松对语音的要求。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语言教学的开头阶段不论带有何种学习目的都应无一例外地严格要求学好语音。汉语的声调和某些音素本身就难以把握,如果不打好语音基础,说话时对话听不懂就根本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在开头阶段都应有相对集中的语音训练,一般可采取语流---语音---语流的过程,把连贯的交际性练习与音素、声调的操练结合起来。语音训练应贯彻始终,到中高级阶段,因为学生对已具有一定的语音基础,对语音的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有所区别,但仍要坚持以不影响交际为准则。
2、教材的口语化和语言的规范化
近年来有些口语教材,特别是中高级口语教材,为了体现口语化的特点,在会话中加入了大量的北京土话、俚语,这些口语化的倾向,似乎觉得越土越地道,越能提高口语水平。但是,我觉得这种过分口语化的倾向,应该有分寸。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特别是初级阶段的教材)应强调语言的规范化,首先选取书面语和口语通用的词语,全国各地通用的词语。
3、词本位还是字本位
汉语教材应把词作为词语教学的基本单位,还是把字作为词语教学的基本单位,这是教学和编写中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词”本位是汉语教学的基点,只有词才是语言中最基本得造句单位,而以汉字为代表的语素并不都能独立成词;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词的切分从书写形式上看不出来。因此外国学生如果只学汉字,就无从知道什么才是交际中能自由运用的最基本得造句单位---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区分词和语素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词和字的教学相结合。即每出现一个新词,应该先以整体形式出现,词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然后再分析这个词的语素构成,强调由词到字的教学并不排斥出现生词时让学生由字到词、望字猜义的练习。
4、如何加强教材的趣味性
教材的趣味性不仅仅只是理解为讲几个笑话、俏皮话或小幽默,由于文化的差压及语言水平的限制,中国的笑话或幽默有时未必能为外国人所理解和欣赏。而且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中国传统笑话里出现的酒鬼、吸烟、吃狗肉、盲人、小老婆、大学生手心甚至涉及宗教的故事等等竟是外国教材中所禁忌的。而教材的趣味性,根本在于教材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想要学的或想要了解的,与培养交际能力紧密相关的。这样的教材才能真正地、长久地吸引学生,才有生命力。初级阶段主要教一些交际性强、实用性强的语言材料,并注意练习的多样化和启发性。中高级阶段则要通过语言学习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并让他们直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5、语文并进与突出听说
在处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关系方面,对外汉语教学的长期经验是初级阶段必须采取“听说入手,读写跟上”的“语文并进”的原则。在强调语文并进的同时,我们又要充分考虑到初级阶段突出听说的重要性。既要看到汉字的读写对听说促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干扰的一面,不要因过分强调读写训练而拖住了听说能力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语言教材是语言教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在进行第二语言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我们一定遵循以上六性通用原则,但是在遵循这些通用原则基础上,一定要注意以上编写的有争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珣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1期:58-67
[2]刘颂浩 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方法和编写原则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1 期:111-120
[3]刘颂浩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1-7
[4]李禄兴 王瑞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特征和编写原则[],[5]李泉 金允贞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4期:108-117
[6]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28-34
[7]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A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分析 篇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世界瞩目。随着“中国影响”的日益扩大,全世界都把目光转向东方,中国文化撩开了以往神秘的面纱,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外国人的迫切需求。同时为了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国家高度重视汉语的对外推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这一切,都为汉语“热风”劲刮全球,备足了动力。
一、对外汉语≠外语+汉语
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文科的热门专业之一,它注重汉英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对外汉语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兼顾了东西方语言的特色与美丽。作为一门交叉应用型学科,它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一般大学中的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要学习3方面的知识:文学、文化和语言。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语言包括汉语、英语,还有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对外汉语专业有突出的专业课程特色,其主干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等。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后备教师,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不是简单地等于“外语+汉语”。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性。其“全名”是对外汉语教学,即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外语即学生的母语,来解释一些汉语问题。可以说,外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为什么大家会对对外汉语专业有这样的误解?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专业本身要求对外语、汉语都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在课程设置上类似于“外语系+中文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本身还没有建立起自己成熟的学科体系,比较多地借助外语以及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固有学科内容。
其实对外汉语专业也很接近教育学和心理学,它在汉语、外语之外,还要关注教学法、汉语教材等“教”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外国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学习语言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语言的规律和方法等“学”的内容。但目前为止这两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没有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学科体系。
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策略
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较宽,主要涉及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等几个层面。积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就业和升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讲,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习首先要突出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系统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基本知识。在重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之外还要注意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在跨文化交流和教学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往往不能从现有的教材、工具书、汉语语言学论著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者多关注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体的报刊杂志,积累素材,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其次,处理好学习汉语课程与文化课、外语课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课和外语课的学科地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授汉语必然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中医、气功、太极拳、国画、书法甚至中国菜的烹调,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独特部分都应该有所了解,最好还能对其中之一二项略有专长。这些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精髓的部分在你未来的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中肯定会大有帮助。目前,各国人士对海外孔子学院的课程需求已从单一的汉语语言学习扩展到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传统的拼写和发音授课已远远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吸引文化背景各异、思维方式不同的各国学习者。对外汉语传播的多元时代已经到来。
再次,学习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技能课。
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等公共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案例的自主学习,为将来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便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中加以应用。如学习并运用中文助教等教学软件,以帮助未来作为汉语教学的教师编写教材和日常备课。最好适当地选修各类公选课。对外汉语教师往往要求具有“杂家”的综合素质,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历练。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找出差距,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高素质、有经验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毕竟,教授留学生汉语要遵循独特的二语习得和教育规律,还要考虑学习者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在异域生活的独特心理感受,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所以,高年级的学生必须通过实习,在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学技能。
三、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并命名为“孔子学院”。从2004 年至今, 已有96个国家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孔子课堂。此外,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多个机构提出申请,包括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孔子学院开设各类汉语课程两万多班次,累计注册学员75万多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上万场次,参加者达500多万人。国家汉办估计截至到2010年年底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达1亿。专家预测,到2013年年底海外学汉语的人数将达1.5亿。与此相对照的是,国内汉语教学人才匮乏。汉语教师缺口量达500万人以上,而国内持有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的人数不足3万。正由于如此,学习对外汉语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在不少国家,中文教师已成为收入颇高、受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四、对外汉语专业的上升空间
对外汉语专业有较大的考研、考博的上升空间。传统中文专业、外语专业的相近学科在考研时都可以考虑;直接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研究生专业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专业等,还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该专业在学习期间即有机会在海外实习一年,这个专业是为培养能够胜任海外教学工作的实践型专门人才而设的。目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外国语大学等校每年均有三十至五十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名额。
五、对外汉语专业就业方向
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 因而该专业合格的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 对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 所以他们就业的选择很多,既可以在学校从事直接的教育工作, 也可以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主要面向的领域有:
1.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工作稳定,待遇较高。来自中国国家对外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信息表明,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人。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国际上学习汉语的热潮,对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该专业不少毕业生在获得硕士学位后,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岗位。
还有一大批学生经过深造,获得国外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在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且薪资水平颇高。
2.从事非师范类的工作——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能从事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对外交流事业;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化管理等部门也有很强的竞争力,能胜任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及其它涉外行业的工作。
3.继续深造。由于在国内进行对外汉语研究工作需要高学历, 大部分高校仅招聘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人;同时, 对外汉语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 就业的渠道更为广阔, 因而40% 的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使自己成为高级对外汉语人才。
六、对外汉语专业就业途径:
1.出国从事对外教学工作。
(1)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有合作项目, 双方有协议, 由中国按照对方要求派出人员
(2)国家汉语办公室与国外机构有协议, 提供汉语教师
(3)国外大学自己贴招聘启事, 直接向国内招聘
(4)还有部分是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项目
(5)国家汉办招募志愿者
2.三资企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 胜任翻译、文秘等工作。
3.国内各种汉语培训班。如短期中文培训班, 主要有商务汉语, 旅游汉语, 交际汉语;进入高校学习各种专业以前的大学预备班等;一年以上的专门目的的对外汉语教学。
4.国内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如四年制学士学位教学, 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位的教学。
5.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或英语教学工作。
七、个人对本专业的看法和建议:
虽然对外汉语专业发展前途光明, 就业前景广阔, 但是就某些方面而言,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于就业前景过于乐观、本科生在国内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不多, 缺乏教学经验等, 根据这些问题,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客观地分析现实, 冷静思考。在择业时心态要平和稳定, 对于实际工作不要过于理想化, 而应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 不被舆论所左右。
2.创造实习机会。学校要为学生拓宽实习的平台。学生自身应努力寻找实习机会, 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契机。最好是在大学期间就多到一些对外汉语培训部门、对外交流部门等相关部门去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找出自己有待改善的地方,以便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以纠正。
3.学生苦练内功, 多渠道拓宽就业路子。我们认为, 一方面, 学生可以积极主动, 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如书法、武术、民族声乐等, 同时应该努力掌握第二外语, 如韩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并通过努力, 获得相关资历, 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谋得一块敲门砖;另一方面, 积极准备考研, 提高考研成功率, 在这个本科生就业愈来愈难的时代, 考研是大学学子们的另一个出路。
[参 考 文 献]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篇6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识水平,于是我开始紧张、生气,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变得不开心了,心里埋怨他怎么这么多问题。而这个学生依然不停止问问题,他的态度很诚恳,可以看出他不是故意的。其他学生都看着我,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只能告诉学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但是心里的怨气还是让我给他们布置了比原计划还要多的作业。在我收拾讲台的时候,班上最优秀的那位学生问我:“老师,你是不是生气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为什么要生气啊!”这位学生指了指那位问问题的学生说:“因为他问太多......”当教室里的学生快走完了的时候,那位问问题的学生很认真地向我道歉:“老师,对不起,我问你问题了。”我说:“没关系的。”然而我心里还是很失落,那时候我突然对自己的职业道路选择产生了质疑,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把课堂搞成这样。
三、失败原因
1、缺乏经验
首先第一点就是我的当时的经验不足,我虽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毕竟没有系统地带过班课,对于汉语课堂的特殊性还不了解,仅仅在实习期间听了一个月的课,但是真正试讲只有45分钟,经验严重不足。虽然之前跟留学生有一对一的辅导经历,但是毕竟和班课区别很大。一对一能保证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而班课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点是导致我对课堂失控的主要原因。在遭遇类似的问题后,我也没有去向办公室老师请教经验的意识。
2、性格缺陷
我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学生,性格中的一个缺点就是不会拒绝别人,总怕自己的拒绝会伤害别人,所以总是宁可让自己背负着压力也不让别人察觉我跟他们的不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我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跨文化活动,因此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这些学生或学生的老乡,所以在潜意识当中我总觉得自己是为他们服务的,对于他们有需要的地方我不能说“不”。这个也是我后来意识到的严重问题,包括在这之后的面试中我总是会被充当学生的面试者牵着走,从而失去主导课堂的权利。
3、知识储备不够
当时我接受这份工作时,英语确实不错,但是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每次上课之前都是我自己看教材后面的解释,自己先学习一遍,然后再在课堂上以英语为媒介语来讲解。但是我明显感觉到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有时候学生问问题我回答不了。即使当时在课余时间在看《现代汉语》,但是个人自学的效果毕竟和专业课堂或培训的效果不一样。在这个案例中,那个学生不停地追问,我自己也回答不了就敷衍地解释,最后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导致自己紧张和失望。
4、对自己身份认识不到位
由于这个班上的学生的年龄都比我大,我当时心里有一种自卑感,总害怕他们会轻视我这个老师,所以我也一直在课上和课下努力地通过交谈来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总是提醒自己:我和他们一样,只不过是这个学校的一名学生。然而我没有意识到,一旦我站到讲台上,我就应该是他们的老师,应该具备一个老师的权威,而不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在此案例中,我没有做到一个老师的强大,反而自然流露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来安慰自己,照顾自己的心情,这一点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
四、应对失败的措施
1、作为一个汉语老师,尤其是带成年留学生的班级,成熟的经验是必要的。在任教之前,即使没有足够的实实在在的教学经验,也需要在模拟课堂中锻炼一下,预知汉语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当然经验也不是全部靠老师自己去积累,向前辈或同事请教也是效率非常高的的渠道。
2、性格上的缺陷要在课堂上绝对避免,老师不能将自己性格当中负面的因素带到课堂上。因此在老师要在生活中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性格中有待改善的地方,同时也要请家人、同学或同事监督自己。
3、作为一名汉语老师,汉语本体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对汉语学习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能回答自如,才能展现出一个汉语老师的自信。因此老师不管经验如何,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通过书籍和网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带来符合其自身需要的精彩的汉语课。
以汉字教学为例论对外汉语教材 篇7
语言教材是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水平, 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集中体现。1998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有了快速地发展, 其得益于我国国力的增长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数据显示, 从1998年起来华留学生数一直保持在5万以上。
据统计近十年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不下五百种, 其中有影响的汉字教材不超过十种。这并不意味着汉字教材在对外汉语教材体系中并不重要。国家权威部门对对外汉字的教学数量有明确的要求, 例如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修订本)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共收汉字2905个, 其中, 甲级字800个, 乙级字804个, 丙级字590个, 丁级字670个, 丙级和丁级字附录41个。这是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标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共收汉字2503个, 其中, 一年级汉字表收汉字1491个, 包括一级字795个和二级字696个, 二年级汉字表收汉字545个, 三、四年级汉字表收汉字467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 (长期进修) 》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共收汉字2605个, 其中初等阶段1414个中等阶段700个高等阶段491个。
就国际经验来看, 第二语言学习教材更注重其实用性和融入, 例如美国的5C标准 (Communication, Cultures,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Communities) 、加拿大的四项要求 (Communicating, Acquiring Information, Experiencing Creative Works, Understanding Culture and Society) 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原则 (Develop communication skills, Access to societies and cultures beyond their own) , 学好汉字不仅有助于留学生掌握沟通技能, 同时更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融入中国。
二、汉字的特点和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状况
(1) 汉字的特点
张斌先生在《新编现代汉语》[1]中这样总结汉字的特点:
1、书写形式上看,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体。
从字体的构造看,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 而笔画在构字时不是一个笔画接一个笔画呈线性展开的, 而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里按一定的顺序和结构展开。可见对初学汉字的人来说, 汉字更像一幅平面图。
2、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汉字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字的构造原来是有一定理据的, 因此有的字从它的字形联想到字义。字 (部件) 和字 (部件) 构成新的字时, 一些字义受到限制或者延展, 例如附图1中的“子”字和附图2中的“鹿”字。
3、从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来看, 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汉语的音节。
汉字和音节的这种对应关系, 正好适应了汉语语素的单音节性, 使得汉字和汉字之间有很强的适应性, 这就保证了汉字长期稳定的发展。
4、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看, 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5、从汉字的自身来看, 汉字的字量多, 字形结构复杂。
6、从汉字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来看, 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除了以上特点, “汉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作为古人心理和思维活动的产物, 记录和传载了种种文化信息。作为一种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 汉字在其形义之间、音义之间, 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附图1:
附图2:
(2) 目前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情况
王碧霞等 (1994) 通过对基础阶段6个班的留学生126人次进行的汉字学习心理调查, 认为留学生识记汉字主要采取以下联想策略:形象联想、结构联想和母语的联想;留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分为模糊期、过渡期和适应期三个时期。
程朝辉 (1997) 通过对执教班级的美国学生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习得汉字的调查, 认为美国人在习得汉字时经历了与中国人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 即浑沌阶段、清晰阶段、模糊阶段。汉字的部件结构知识和一定量的阅读、书写练习, 能大大帮助学习者习得汉字。
石定果、万业馨 (1998) 通过对中高级水平的35名学习者对汉字的看法和了解、学习汉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汉字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调查, 发现: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学生普遍觉得汉字不难, 但只有半数左右的学生对汉字真正感兴趣;而非汉字文化圈国家学生普遍觉得汉字难, 却差不多都对汉字感兴趣, 汉字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的欲望。学习汉字中的主要困难在读的方面体现为“见字不知音”, 在写的方面体现为笔顺问题和形似字之间的细微差别。
孙琳 (1998) 通过调查50名初级阶段的成年葡萄牙学生的汉字学习情况, 认为80%的学生把汉字作为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社会、历史、文化的途径, 并把它看成一种乐趣。大部分学生以汉字形象为视觉刺激或视听觉并用的方式来记忆汉字, 只有少数学生以听说形式理解记忆。
尤浩杰 (2001) 通过分析留学生书写汉字的材料, 得出以下结论: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对高频汉字的加工经历笔画和整字两个层次, 对低频汉字的加工则经历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 且他们的加工方式主要是序列加工而非平行加工;汉字的独体、包围、横向、纵向四种结构类型中, 横向是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种结构类型。独体字以外汉字的18种拓扑结构类型中, 包围结构中的左下包右上2结构、横向结构中的右2部件纵结构和纵向结构中的上2部件横结构, 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三、目前对外汉字教材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 目前对外汉字教材已经取得的成就
一、理论关怀
这些年来, 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对外汉字教材研究, 例如张惠芬提出了编写专门汉字教材的注意问题;张静贤提出了独立的汉字教材在字量、字种、编写原则和方法、教材结构等方面的设想;翟讯探讨了综合课教材中汉字内容的安排方式等等。
二、独立汉字教材的出现
目前, 我国的对外汉字教材总体上可以分为依附式和独立两大类。依附是式就是指汉字教学内容依附于综合课本, 汉字教学内容只是综合课 (精读课) 的附庸。独立式是指在“按照汉字规律教授汉字”理念指导下形成的独立的汉字教材。目前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对外汉字教材包括:
(1) 《汉字速成课本》 (柳燕梅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
(2) 《汉字》 (陈枫、方鹏主编, 三秦出版社, 2002) ;
(3) 《初级汉语课本 (汉字读写练习) 》 (鲁健骥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 ;
(4) 《汉语强化教程 (汉字与阅读课本) 》 (张惠芬、陈贤纯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
(5) 《汉字突破》 (周健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6) 《系统学汉字 (中级本) 》 (李大遂编著,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5) ;
(7) 《阶梯汉语 (初级汉字) 》 (易洪川主编,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6) 。
三、教学法的总结
1、设置了专门的汉字练习册。
专门的汉字练习册中编排了大量的汉字知识和汉字练习, 这些汉字知识和汉字练习对于学生熟练识写汉字有着积极的作用。
2、对生字做了控制。
“随文识字法”造成教授生字的数量和难度上的无控制, 生字特别是形体较复杂的生字过多必然导致很多学生对汉字学习失去信心。对教授生字作控制有助于解决学生初期汉字识写的困难, 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3、在初期集中教授部分汉字及其部件, 增加了对构字率较高的非字部件的教授和练习。
学生掌握了这些非字部件, 帮助进一步提升识写汉字的能力。
(2) 目前对外汉字教材存在的问题
刘建梅 (2003) 认为汉字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以形体为主, 忽视意义的教学;重形体不重声音;汉字教学方法单一;整套教材的汉字教学安排缺乏系统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量从量上说偏少;大纲在收字问题上存在不足。
易嵘 (2007) 在比较了七本汉字教材后认为目前汉字教材存在以下问题:汉字教学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对形声字表音偏旁教学的重视不够;按不同国别编写的汉字教材还十分有限;吸收先进的科研成果速度缓慢等。
四、可能的解决策略
1、提升汉字教学的地位, 考虑将汉文化与汉字教学课程进行合并开发
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 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没有设置单独的汉字课的现象, 应该考虑在课时上对汉字教学有独立的安排,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增设独立的汉字课, 并与汉文化课程进行合并开发。
例如讲象形字“鹿”字时 (见附图2) , 我们就可以将为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的演变制成图片, 让学生依次看, 并猜测是现代汉字中的哪个字。这样既直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麒麟”等字。
对于形声字而言, 形旁的提示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字义, 还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形似偏旁。如“礻”和“衤”形体相似, 留学生常常不能区别。“礻”是“示”的左偏旁变形, “示”字为古代类似于神案的事物, 古人迷信神灵, 因此以“示”为意符的字大都与鬼神、祭祀、祸福有关, 如“祈、社、神、祝”等;而“衤”是“衣”的左偏旁变形, “衤”旁的字都与衣物有关, 如“裤、袖、衫”等。在补充汉字识字量的过程中, 可以有意识地补充典型的文化语料。这样既帮助留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的民俗, 也可以扩充汉字。
2、不同的汉字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汉字学习阶段, 留学生 (特别是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 对汉字选用的是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针对这些认知策略的差异, 教师的教法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留意7画及以上字和包围结构中的左下包右上2结构 (例如“边”等) 、横向结构中的右2部件纵结构 (例如“得”等) 和纵向结构中的上2部件横结构 (例如“热”等) 字的教授。
3、汉字教材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彩图帮助理解
汉字的学习往往由读图开始, 同时部分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特征, 通过对有图画特征的象形字、指事字的理解象会意字和形声字演进 (例如附图1) 。
参考文献
[1]刘建梅: (200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 (D) ,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苏瑞琴: (2008) 对外汉字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J)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第28卷第三期
对外汉语教材包装设计的思考 篇8
封面决定受众对教材的第一印象
封面设计是书籍包装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直接而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封面的视觉图像与读者完成情感的交互体验。对外汉语教材的包装设计既有一般教材的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因为要克服不同的话语体系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应以外国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呈现汉语和文化。因此不但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要符合该人群的心理习惯,而且在封面的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到其的差异性审美需要。
本文针对这一特殊受众群体,在使用统计软件SPSS的基础上进行调查,探索对外汉语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核心要素、母语非汉语学习者最关注的封面设计因素等问题。
基于调查问卷的对外汉语教材封面分析
调查问卷共分两大部分:个人信息和教材封面调查。共收回可供研究的有效问卷60份,其中女性31人,男性29人。年龄集中在三十岁以下年龄段(占总人数的85%),其中18到25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7%)。这与外语学习者年纪较轻,多为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另外,调查参与者来自30个国家。
调查正式开始前,将五本教材从A到E标注,依次进行各个角度的展示后,再把书籍封面正对所有调查者,一字排开,使参与调查者能同时看到这五本教材,作直观对比后,再根据调查表选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教材封面,并从颜色、字体、图片等各因素中选择最喜欢或者最不喜欢某本教材的原因。调查共进行三轮,分别针对汉语教材、HSK辅导教材和文化教材等三类的封面。
首先,我们考察的是汉语教材。图1为所调查的5本汉语教材,最受欢迎的教材是E。
经过对数据进行SPSS统计发现,最受欢迎的教材E受到了45%的受访者的欢迎。而受欢迎的原因,70%的调查者是喜欢封面的颜色和图片,选择这两个因素的人数几乎均等。
另外,男性和女性对最受欢迎的教材封面的选择较为一致,选择教材E的男女人数几乎相等。但是表1显示,虽然颜色和图片仍是他们最关注的因素,但相对男性,女性更专注于封面的图片,而男性则更关注书籍的大小。
数据还显示,年龄因素对于汉语教材封面的喜好选择不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与参与调查的整体人群比较一致。且不同年龄段所关注的教材封面的各个因素也与整体人群一致,首选颜色和图片。
调查者最不喜欢的汉语教材封面是D(36.7%),所考虑的因素排前两位的依然是颜色(40%)和图片(26.7%)。教材D采用的是色调较暗的深红色,而且封面没有具体意义的图片,整体给人以沉闷厚重的感觉。而最受欢迎的教材E,以浅蓝和白色为底色,有中国标志性建筑物鸟巢图案,四个大字的书名颇具传统印章的美感。封面区域间分割清晰,各部分都有一定的信息量,封面整体给人以清新爽利的感觉。
虽然颜色和图片是最影响直观感受的两大原因,但如表2所示,女性较男性仍更多关注图片,而男性较女性则更关注书籍的大小。从年龄段考察,30岁以上调查参与者更关注图片,而30岁以下的更关注颜色。颜色是最直观的感受,年轻人习惯以直观冲击力作为评判标准,而年长些的学习者则更重视第二眼看到的图片所带来的信息。
第二轮考察的是HSK辅导教材。数据显示,在图2所示的五本书中,60%的调查参与者选择了教材A,图片和颜色仍是他们最主要的判断因素,分别为35%和32%。最不喜欢的是教材B,占总人数的42%,因为该HSK辅导教材是活页形式,受访者更偏向于整本装订的习题集,比较利于保存。可见,对外汉语教材的装订形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调查参与者对HSK教材封面的喜好基本一致,有区别的是3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相比颜色,更注重图片,而30岁以下的则更关注颜色。男性比女性更专注书籍的大小和厚度,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图片和字体。这两项结果均与上一轮针对汉语教材的调查完全吻合。教材的大小因素在本轮测试中得到凸显。受访者倾向于889×1194(mm)尺寸的大度开本,而不喜欢787×1092(mm)尺寸的正度开本。另外,在HSK辅导教材的调查中,大小和字体一跃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这是由于封面上特意强调的“HSK”是为外国人所熟悉的文字符号,相对于汉语,字母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纯汉语教材中,封面突出的文字多为汉字,因而不会比颜色和图片得到更多的关注。
最后进行的是文化教材的测试,因为文化教材在封面设计时会包含更多的文化元素,所选用的五本教材也是各具特色。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是教材E,获得了42%的支持。影响他们决定的原因,图片(53%)大大超过了颜色(16%),而在前两轮调查中图片和颜色这两大因素常常平分秋色,这充分说明了文化教材中图片的重要性。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图片承担着大量的信息,对受众极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文化教材E是一本有关中国,有关文化的书,采用的是长城这一中华文化象征的图片,读者通过图片能一目了然,这加之一旁扼要的书名“中国概况”,气势磅礴的四个大字与长城互为呼应,封面主题鲜明,构图美观。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对封面喜好及其因素的分析结果,与前两轮再次一致。是为一种结论有效性的科学印证,在此不再赘述。
对外汉语教材封面设计的建议
基于以上三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数据间的关联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无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是汉语、HSK辅导还是文化教材,颜色和图片都应作为封面设计中最着重考虑的两个因素,颜色先以强烈的色彩冲击读者的感官,然后是图片信息的提取,最后才是文字部分的解读。而首先关注到的因素才是读者们最重视的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受众比较偏爱的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封面。蓝色是三原色之一,这种冷色调给人以宁静、沉稳、深远的感觉。以蓝色为封面背景色的蓝皮书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比较正式的书籍,如英国政府官方文件的蓝皮书,各种综合研究报告或标准程序手册等。蓝色的封面似乎可提升该书的权威性,增加受众对书籍的莫名信任感。
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出现了越来越多为不同国别、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教材,教材内容个性化,封面设计也随之个性化。但调查显示,无论哪个年龄段,所关注的基本都是颜色和图片,只是30岁以上的人更关注图片。图片在文化类的对外汉语教材尤其重要,要选择既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事物,又能将图片与文字有机融合。需特别指出的是,不少参与者都表现出对幼儿化封面图片的排斥,他们认为汉语水平上的初级,并不代表认知水平上的初级,即使是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也不应配以幼儿化的图片,针对成人的对外汉语教材以一种比较稳重的形式设计封面图片更为恰当。
虽然大多数学习者第一眼关注到的不都是教材封面上文字部分,但封面文字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封面上的主要文字是书名,说明着书籍的性质和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封面的图片是为诠释文字而存在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外汉语教材封面的文字不宜过多,受众最喜欢的三本书,它们的书名都是同类书中最短的。书名以不超过四个字为佳,四字符合汉字的韵律习惯,又有一定的长度能承载足够的信息内容。同时,封面上除书名外,说明性的文字也不宜过多,以免显得布局杂乱,且过多的汉字也会给汉语学习者以过大的压力,在未看书前就已经产生了学习的畏难情绪,觉得连封面上都有这么多不认识的汉字,那么书里面的内容一定也很难,从而打消进一步了解或者购买的想法。
(作者单位分别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山东大学)
【教材分析对外汉语】推荐阅读:
体验汉语教材分析09-06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06-16
对外汉语教材本土化11-23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07-18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05-29
分析英语教材08-15
地理教材分析12-05
中美教材对比分析07-21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