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租房合同

2024-10-21

学校租房合同(精选8篇)

学校租房合同 篇1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法》及有关法规规定,为明确出租方和承租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定本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

一、甲方将自有房屋 间租赁给乙方做商业经营用(地址:xxxxxxxxxx),在租期内,乙方不得在租房内进行违法的商业活动。

二、租赁期限为 年1月1日至 年1月1日。

三、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期房屋总租金为 元人民币。

四、因甲方急需用钱,乙方必须在甲乙双方签订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之日向乙方支付总租金的三分之一,即人民币 元。

五、甲方保证无论任何理由,在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期内不提高房屋租金。允许乙方在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期内转租房屋,转租租金由乙方和租方自行商定,甲方不予干涉,此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各项条款甲乙双方正常履行。

六、乙方自行缴纳在经营过程中所需的水电及相关费用。

七、甲方因房屋产权所反生的一切债务纠纷与乙方无任何关系,甲乙双方所承担的是房屋租赁的法律义务。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期内如发生纠纷或房屋转卖,甲方必须以执行此房屋租赁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为第一条件。因甲方原因造成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未满而提前终止执行,甲方赔偿乙方的商业损失。如乙方原因造成提前终止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乙方因把剩余租金交清。

八、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期内,甲方允许乙方根据经营需要,在不影响房屋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房屋进行装修,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九、乙方在商业活动中自行提高安全防范及防盗工作,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期满后,应将房屋完好的交给甲方。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如需延缓,同等条件下,乙方优先租用。

十、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双方自行终止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互不赔偿损失。

十一、一方若终止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需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乙方若不能按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要求执行,甲方有权立即终止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而无需提前三个月通知乙方,且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十二、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未尽事宜需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此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约定各项条款,双方应该共同遵守,单方违约,对方有权索赔经济损失。

十三、此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十四、此  导语:合同的功能大抵是确认双方的合作或交易关系,细化权利义务,提示和规避风险。如下为合同范本,仅供参考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即告生效。

甲方:乙方: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学校租房合同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分析

经济合同是高校或高校授权的职能部门与其他平等社会主体之间所签订的合同。是高校与外部单位发生经济业务往来的重要依据。随着高校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参与市场经济行为的日益深入, 合同业务已成为高校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合同管理理应成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现状

由于一些高校领导不重视经济合同的管理, 经济合同管理上存在管理制度不齐全, 管理措施不到位, 管理监控不力等诸多不足, 产生经济合同违约现象和合同纠纷, 导致经济合同不能履行, 给合同双方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进一步合作的诚信。

(一) 合同主体资格不符合

高校内部职能部门或机构, 不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 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签字人未经授权或越权擅自对外签订合同, 导致经济合同无效。

(二) 合同管理职责不明确

没有设置专门合同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 合同管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 合同管理不规范, 管理效率不高。

(三) 合同主要条款不完备

经济合同数量多, 金额大, 合同期限长短不一, 合同格式不规范;合同主要条款、主要事项约定不全面不具体, 致使合同文书形式不能真正确立双方经济权利和义务关系, 影响经济合同履行。

(四) 合同风险防范不得力

合同约定工作中重视合同签订, 忽视合同履行, 重视合同形式, 忽视合同内容, 重视合同价款, 忽视其他条款;有的故意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金额较小不重要的合同, 规避国家有关规定, 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风险。

二、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举措

高校经济合同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基建维修、物资采购、资产租赁、投资服务、融资借款等经济事项。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 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各负其责”的管理制度, 应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齐抓共管, 管出实效。

(一) 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

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应对合同的订立、审查批准、合同履行、变更与解除、纠纷处理以及合同执行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奖罚全过程作出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合同承办部门、合同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职责分工和权限。

(二) 设置专门的经济合同管理机构

经济合同内容涉及部门多, 人员变动不确定, 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应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经济合同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与权限, 集中行使经济合同管理职能, 实施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监督全过程管理。

(三) 规范经济合同签订与履行

1. 合同的订立管理。

合同订立包括合同调查、谈判、拟订、审核、签署等环节。合同订立前, 要了解对方主体资格、资信能力情况, 确认对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协商谈判或招标程序。合同文本要准确完整地表达双方真实意思, 条款不应漏项。合同审查重点应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合同事项有利于学校;合同内容真实可行;合同必要条款完备;资金保障;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是否明确。审查后的合同文本由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 由学校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正式签署合同, 涉及学校重大利益的, 应提交学校相关会议审定后签订。签署合同应加盖双方合同专用音或行政公章, 以确认合同双方的法律责任。

2. 合同的履行管理。

职能部门安排专人对合同履行进行跟踪管理, 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督促合同双方按诚实信用原则, 严格全面履行合同。财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定期不定期检查, 财会部门根据合同履行进度情况办理价款核对、价款结算和帐务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 因对方或学校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 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防范合同风险。

3. 合同的监督管理。

按照合同内部管理制度规定, 合理设置岗位, 实行归口管理, 对合同订立、履行、纠纷、登记归档全过程实行有效监督。严禁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违反程序和规定擅自对外签订合同;在合同签订、履行中失职、渎职或以权谋私, 损害学校利益的, 当事人应承担经济赔偿和行政责任。

(四) 构建经济合同风险控制体系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建立由高校高层管理者、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参与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合同风险事前控制制度。高校在经济合同商谈、订立、履行、纠纷处理、合同登记归档各环节中, 可通过专业识别和评估, 防范、控制和化解合同法律风险;建立重大经济合同由法律顾问把关, 由学校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机制;建立以事先防范为基础, 以过程控制为关键, 以事后救济为补充的经济合同风险控制体系, 确保学校的权益得到法律保护。

加强和规范高校经济合同的管理, 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 有利于高校防范合同风险, 维护合法权益, 有利于促进高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有利于促进高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学校租房合同 篇3

所谓高等学校适用《劳动合同法》,指《劳动合同法》在高等学校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我国学术界在《劳动合同法》适用高校毕业生和工勤人员以及外聘人员的问题上已有诸多肯定性研究,但在该法适用高校传统意义上的教职工(即非工勤人员)的问题上,不仅缺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甚至还存在着是否适用的争议。各地在处理该问题时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上海等少数地区的高校已经启动《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工作,比如在教师与高校脱离人事关系时,高校向其出具的是解除聘用关系证明,改变了开具干部介绍信的做法;福建、河南、安徽等大多数地区的高校继续依照传统的开具干部介绍信的做法来办理高校教职工的调离手续。这种做法上的冲突已经影响到人才的正常流动,给高校教职工造成了不便,因此有必要就高校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问题做出更为明确的阐释。

一、《劳动合同法》适用于高校的争议及辨析

在高校适用《劳动合同法》的问题上,针对非工勤人员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高校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理由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属于实行聘任制单位,不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与之相对的第二种观点也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认为高校尽管是实行聘任制的单位,但依旧适用《劳动合同法》。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高校适用《劳动合同法》,其理由有四:

其一,《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适用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劳动合同法》第2条第2款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这里所说的事业单位毫无疑问包括高校。其二,《劳动合同法》的排除性规定并未排除其适用高校。《劳动合同法》第96条做出了看似排除高校适用的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但该规定实际上并未对高校产生法律效力。综观高校实行聘任制的规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只是对高校实行聘任制、有权聘任与解聘方面做出笼统规定,并不具有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因此,实行聘任制的实际依据都是效力位阶较低的规定,主要是中组部、人事部和教育部的一系列文件——教育部的《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人[1996]16号),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发[2000]5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以下简称《意见》),而没有《劳动合同法》第96条所要求另有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如借此排除《劳动合同法》在高校的适用,将直接导致聘用合同的签订缺乏实体法的支持。其三,“《劳动合同法》不适用高校”的观点混淆了国务院文件与其下属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区别。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依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它的发布需要由国务院总理签署。除此之外,即使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有关文件依旧不属于以国务院名义颁发的规范性文件,而属于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排除《劳动合同法》适用高校的所谓“另有规定”的范畴。其四,“《劳动合同法》不适用高校”的观点混淆了劳动关系与聘用关系的区别。该观点只是机械地理解劳动关系与聘用关系的字面意思,然后对照相应规定做出了《劳动合同法》不适用高校的错误判断,是对劳动关系与聘用关系的错误理解。还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高校在起草聘任合同时实际上都是把《劳动合同法》作为法理依据,将其中有关内容融入聘任合同中。

何谓劳动关系?何谓聘用关系?劳动关系与聘用关系冲突时如何解决优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辨析是判定《劳动合同法》是否适用高校的关键。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广义上讲,符合民事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与任何性质的用人单位之间因从事劳动而结成的社会关系都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从狭义上讲,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关系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劳动合同法》所说的劳动关系是从狭义角度来说的,其特征有3个:(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2)劳动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所在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劳动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聘用关系是指事业单位与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意见》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而形成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1]国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其意图在于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用“聘用关系”一词来替代,反映了我国计划经济观念色彩在我国依旧浓厚。从制度设计初衷来看,聘用制度带有明显的过渡色彩。由聘用合同形成的聘用关系实质也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2]

劳动关系与聘用关系均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属性,这使同一个教职工同时存在劳动关系和聘用关系双重关系属性。那么,这两种同时存在的法律关系谁具有优位呢?有专家从劳动关系依据的法律效力高于聘用关系依据的法律效力、劳动关系的覆盖范围大于聘用关系的覆盖范围两个角度得出了劳动关系要优位于聘用关系的结论。[2]笔者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二、《劳动合同法》视域中的高校约定服务期

通过前面分析,毫无疑问可以确认《劳动合同法》应该适用于高校。但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有着诸多与《劳动合同法》不相合的做法。约定多种服务期就是不相合的表现之一。概括起来,高校与教职工之间的约定服务期大致分为4种:(1)新进人员的服务期。在新进人员来校报到时,绝大多数人员需与高校的人事部门签署格式合同,约定的服务期一般为3~5年,有的甚至长达8年。(2)学习进修服务期。教职工在工作期间要求出国留学、攻读学位、参加学历教育或者其他专门培训,由学校全额提供或者部分提供工资、津贴、学费、培训费、差旅费、住宿费等有关费用的,双方约定在学习进修结束后回校服务的期限。(3)业务骨干服务期。业务骨干不仅包括骨干教师,还包括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有的高校还把管理关键岗位的人员包括在内。学校基于多方面考虑,往往与这些业务骨干约定服务期限。(4)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服务期。凡是专业技术人员申请晋升高一级职务,均需在受理晋升职务申报材料时与学校签订保证书,承诺晋升后再服务一定期限。

高校和教职工约定的这4种服务期的共通之处在于:当教职工在未满约定服务期限申请出国、辞职或者调离时,需要向高校支付未满期限的违约金,数额依各校规定而异。那么,这些约定的服务期是否有法律上和法理上的支持呢?

首先,从国家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来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没有关于教职工服务期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关于约定服务期的规定也仅限于第22、23条,并且明确了适用该规定的前提是高校为教职工提供了工资、津贴、学费、培训费、差旅费、住宿费等专项培训费用(应当指出,工资、津贴两项费用在教职工完成工作量的情况下,不应列为专项培训费用)。除此之外,国家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均未对约定服务期做出规定。因此,除学习进修服务期有国家规范性文件依据之外,其他3种服务期的约定均属于高校的自身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因为按照《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除第22、23条规定的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或者以赔偿金、违约赔偿金、违约责任金等其他名义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

其次,从既有规定的限制来看。即使学习进修服务期有国家规范性文件的支持,但同时也受国家规范性文件的限制,各高校不能无限制地自行拔高违约金的数额。《劳动合同法》第22条同时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这应视为对高校收取违约金数额的限制,以防止高校漫天约定高额违约金从而限制人才的正常流动。

再次,从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角度来看。无论就劳动关系还是就聘用关系来说,高校与教职工之间都享有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为例,高校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负有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注重工作实绩、积极为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不搞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义务。[3]换句话说,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条件下,教职工有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权利,高校有支持教职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义务。但有的高校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为筹码,要求申请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教职工签订增加服务期限的协议,以作为先期条件,这实际上是高校对教职工正当权益的侵害。至于新进人员服务期、业务骨干服务期的约定,其目的是为保持高校工作队伍的稳定性而将教职工作为行政关系相对人来对待,忽视了对教职工相关权利的尊重。

最后,从约定服务期的具体情形来看。高校坚持的这些服务期一般以格式合同的形式与教职工签订,即高校预先拟定合同以便重复使用,在订立合同时未与教职工协商,教职工只有接受或拒绝两种选择。该做法违背了高校与教职工是聘用关系、劳动关系的民事法律关系属性,其实质是将教职工视为行政关系的相对人,而忽略了教职工是民事关系中平等的一方。

三、《劳动合同法》视域中教职工与高校的若干权利及义务

1.教职工的辞职权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6、37、38条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8条等有关规定,劳动者除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外,在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6种情形下,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通知用人单位。为避免用人单位以服务期未满为由向辞职的劳动者收取高额违约金以阻碍劳动者行使法定辞职权,《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还明确: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当前高校普遍适用的服务期或聘用期的做法。

综合《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来看,劳动者辞职权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一点:劳动者决定另行择业,只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所在单位即可。高校适用该规定具有如下现实价值。

第一,它有利于保证教职工自主择业权的实现。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基于此点,《劳动合同法》在立法时实行向劳动者倾斜的立法原则,赋予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劳动者根据自身的能力、特长、志趣爱好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劳动者自身潜能,从而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是我国高级人才较为集中的用人单位,在高校适用该规定,可以使党和国家倡导的人才合理流动政策有法律保障,保证教职工自主择业权的实现。

第二,它有利于促进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反对将事业单位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的意见认为: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有本质的区别,如果将事业单位也纳入《劳动合同法》的管理范围,将难以处理好《劳动合同法》与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之间的衔接,并可能产生其他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从而引起事业单位管理的混乱,出现不安定因素;主张处理事业单位的问题应当循序渐进,把管理体制理顺后再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立法。这种观点人为地夸大了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不同。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在这些单位的适用恰恰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三,它有利于依法治校方针的实施。长期以来,高校为吸引学有专长的人员到本单位工作,在招聘公告中常许诺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比如承诺付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服务满一定期限享有房产权或提供房源可优惠购买等。按照《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精神,高校承诺的这些条件都要在新进人员报到以后予以兑现。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在这些人员报到后,一些高校又以各种条件限制为由不予兑现或者拖延兑现,比如提出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按照若干年给付,房源由于市场条件变化现在没有、等有了再提供购买等;如果教职工以此为由调离,高校又会以签订聘用协议为由拒绝其正当要求。《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为解决该类冲突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2.高校的辞退权

《劳动合同法》与《意见》在赋予劳动者辞职权的同时,也赋予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辞退权,以保障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但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辞退权随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两者都严格限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

在《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用人单位的辞退权概括起来可以分为4种情形:(1)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劳动者存在自身过错;(2)劳动者由于非工原因致使自己无力履行合同;(3)订立合同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4)用人单位自身情况有重大变化需要减少用工。同时,为限制用人单位滥用辞退权,《劳动合同法》第42条还规定了6种不得行使辞退权的情况:(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几种情形与《意见》的规定[1]是一致的。它们都承继了劳动法限制用人单位行使辞退权的规定。

高校在适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辞退权时,要特别注意限制行使辞退权的情形。这些情形主要包括:属于“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应辞退的教职工,高校不能辞退;教职工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应予辞退的,高校应考虑是否提供了转岗的机会;教职工在调整后的岗位上又考核不合格的,高校在行使辞退权前应考虑是否提供了岗位培训的机会。特别提及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的特殊性,它们是以教学、科研为主要岗位的用人单位,这些岗位都含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如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一般人员很难适应岗位要求。

3.聘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高校与教职工双方的义务

在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后,有的高校不出具有关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证明或者介绍信,扣押教职工档案,对社会保险问题含糊其辞等;有的教职工或者不辞而别,或者不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导致用人单位有关工作陷于混乱,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秩序。按照《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聘用合同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结束后,聘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即结束,但是高校与教职工仍应履行《劳动合同法》有关法定义务。

(1)高校的法定义务

首先,高校有出具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证明的义务。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依法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时,高校必须履行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证明的义务,这包括高校依法解除聘用合同、教职工依法解除聘用合同、高校和教职工依法终止聘用合同等情形。高校出具该类证明的时间是:在依法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同时。否则,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8条规定,高校未依法向教职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教职工造成损失的,高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其次,高校有为教职工办理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的义务。这项法定义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高校为教职工办理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是高校的一项法定义务,高校必须依法履行;二是高校必须在依法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之日起15日内将该转移手续办理完毕。否则,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3条规定,教职工依法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高校扣押教职工人事档案或其他物品的,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给教职工本人,并处以一定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高校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最后,高校有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聘用合同文本保存2年以上备查的义务。如果在聘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高校与教职工之间发生有关劳动争议,高校负有举证责任。否则,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2)教职工的法定义务

教职工的法定义务只有一项,即按照聘用合同的约定,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办理工作交接的义务。《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办理工作交接的义务主要是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用人单位相关工作有序、顺利进行,不至于因为劳动者换人后有关工作前后衔接不上,影响正常的生产或工作。教职工的工作交接主要包括课程的衔接、有关资料的交接、有关设备仪器的交接、学生有关情况的交接、有关财产物品的返还等。

综合起来看,高校适用《劳动合同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上述几点。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必定会逐渐全部而不再是部分地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之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EB/OL].(2008-04-17)[2011-01-10].http://rjs.mca.gov.cn/article/rsgz/zcwj/sydwrsgl/200804/20080400013609.shtml.

[2] 黑建敏.高校聘用制改革中聘用关系与劳动关系逻辑优先顺序辨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69.

租房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租赁合同 篇4

2,能长租就签长租合同,并且尽量在合同中注明租期内,租金不能上涨。如果不能确定租多长时间,还是签短期合同吧,提前退租是要交违约金的~;

3,押金能少就少!有很多人被房东恶意扣押金的,所以押金少不仅损失少,初付的租金压力也小;

4,提前退租违约金可以按照房屋空闲天数租金算,并约定最多不超过多少钱,即退租到再次出租出去的空闲租金。一般房子一个月内都能租出去,实际违约金不会超过一个月的租金。这样租客可以少付违约金,而房东自己的房子也相当于没有闲置,也没有损失,对双方都有利;

办公租房合同 篇5

乙方(承租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甲乙双方就下列房屋的租赁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房屋基本情况。

甲方房屋(以下简称该房屋)坐落于_________________;位于第____层,共(套),(间),房屋结构为____,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其中实际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该房屋所占地土地使用权以(出让)(划拨)方式取得;该房屋平面图见本合同附件一,该房屋附着设施见附件二;(房屋所有权证号、土地使用权证号)(房地产权证号)为________。

第二条 房屋用途。

该房屋用途为

除双方另有约定外,乙方不得任意改变房屋用途。

第三条 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四条 租金。

该房屋月租金为(币)____元整。

租赁期间,如遇到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则按新政策规定调整租金标准;除此之外,出租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任意调整租金。

第五条 付款方式。

乙方应于本合同生效之日向甲方支付定金(币)____元整。租金按(月)(季)(年)结算,由乙方于每(月)(季)(年)的第____个月的____日交付给甲方。

第六条 交付房屋期限。

甲方应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日内,将该房屋交付给乙方。

第七条 甲方对房屋产权的承诺。

甲方保证在交易时该房屋没有产权纠纷;除补充协议另有约定外,有关按揭、抵押债务、税项及租金等,甲方均在交付房前办妥。交易后如有上述未清事项,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由此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甲方负责赔偿。

第八条 维修养护责任。

租赁期间,甲方对房屋及其附着设施每隔____年检查、修缮一次,乙方应予积极协助。不得阻挠施工。

正常的房屋大修修理费用由____方承担;日常的房屋维修费用由____方承担。

因乙方管理使用不善造成房屋及其相连设备的损失和维修费用,由乙方承担并负责赔偿损失。

租赁期间,防火安全,门前三包,综合治理及安全、保卫等工作,乙方应执行当地有关部门规定并承担全部责任和服从甲方监督检查。

第九条 关于装修和改变房屋结构的约定。

乙方不得随意损坏房屋设施,如需改变房屋的内部结构和装修或设置对房屋结构影响的设备,需经征得甲方书面同意,投资由乙方自理,退租时,除另有约定外,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原状恢复或向甲方交纳恢复工程所需费用。

第十条 关于房屋租赁期间的有关费用。

在房屋租赁期间,以下费用由乙方支付,并由乙方承担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

1、水、电费;

2、煤气费;

3、供暖费;

4、物业管理费。

在租赁期,如果发生政府有关部门征收本合同未列出项目但与使用该房屋有关的费用,均由乙方支付。

第十一条 租赁期满。

租赁期满后,本合同即终止,届时乙方须将房屋退还甲方。如乙方要求继续租赁,则须提前____个月书面向甲方提出,甲方在合同期满前____个月内向乙方正式书面答复,如同意继续租赁,则续签租赁合同。

第十二条 因乙方责任终止合同的约定。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终止合同并收回房屋,造成甲方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

1、擅自将承租的房屋转让、转借他人或擅自调换使用;

2、擅自拆改承租房屋结构或改变承租房屋用途;

3、欠租金累计达____个月;

4、无正当理由闲置达____个月;

5、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活动;

6、故意损坏承租房屋。

第十三条 提前终止合同。

租赁期间,任何一方提出终止合同,需提前半年书面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后签订终止合同书,在终止合同书生效前,本合同仍有效。

如因国家建设、不可抗力因素或出现本合同第十条规定的情形,甲方必须终止合同时,一般应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乙方。乙方的经济损失甲方不予补偿。

第十四条 登记备案的约定。

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日内,甲、乙双方持本合同及有关证明文件向____申请登记备案。

第十五条 违约责任。

租赁期间双方必须信守合同,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规定,须按向对方交纳租金的____%向乙方加收滞纳金。

第十六条 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该房屋毁损和造成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第十七条 本合同未尽事项,由甲、乙双方另行议定,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

第十八条 本合同之附件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之一部分。本合同及其附件内,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与印刷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及其附件和补充中未规定的事项,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第十九条 甲、乙一方或双方为境外组织或个人的,本合同应经该房屋所在地公证机关公证。

第二十条 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甲、乙双方同意按()项解决。

(1)由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向____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一条 本合同连同附表共____页,一式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 甲方代理人: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____________ 乙方代理人: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办公租房合同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同意将经营管理的 的房产(建筑面积总计:平方米,下称租赁物)出租给乙方,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特制定本合同,以资甲乙双方共同遵守。

一、租赁时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终止。

二、租金:每年租金 元人民币,每月租金为 元人民币,含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不含电费、电话费。

三、租金及电费、电话费缴纳期限及方式:乙方须于每季度末最后一周内向甲方交付下季度租金。

电费标准是: 元/度。

电话线路占用和维护费:每部电话一次性收取 元。

电费每季度结算一次,乙方有权核查使用的电量和电话次数、时间、市内外线情况。

四、租赁物用途为:办公用房。

五、保证金

1、为确保乙方诚信履行本合同各项条款规定,乙方须在签署本合同的同时,一次性向甲方交付人民币 元相当于三个月房租作为保证金。乙方交纳保证金为本合同生效的条件。

2、如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条款未能按期如数向甲方缴纳租金、偿付设备损坏赔偿费、延期利息、交付各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应由乙方承担的税费,甲方可以扣留全部或部分保证金充抵,其数额相当于乙方所欠款项,但此种冲抵并不能免除乙方按本合同应承担的各项付款及赔偿义务。

3、甲方按本合同规定扣除保证金后,所持保证金的总额少于本合同的所载的数额时,甲方有权通知乙方补足,乙方须在接到甲方书面通知后三个工作日内将保证金补足。

4、租赁期届满时,在乙方交还租赁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室内装修和设备等,乙方所有可移动的设备除外),并完成了缴清所有欠交款项及延期利息等本合同规定的全部义务后三日内,甲方须将乙方已付之保证金全数无息退还乙方。

5、甲方有权从该保证金中扣除乙方依据本合同规定在租赁期届满时欠付之各项款项、延期利息、设备损坏赔偿费及其他因乙方违约而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6、如保证金在进行上述扣除后仍有余额,余额由甲方在三个工作日内一次性足额无息退还乙方,甲方逾期不退还,按本合同规定的延期利息计算。

六、税费负担:

1、乙方在租赁期内应自行承担基于使用该房产及其附属设施而发生的电话费、电费及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应由乙方负担的新增税费。租赁物房产税由甲方缴纳。

2、乙方在租赁期内应自行承担其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一切税费。

七、延期利息: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未能按本合同规定的期限支付应付对方的各项费用,除仍须履行付款义务外,还须向对方支付自应付日起至实付日止的延期利息,延期利息按每日万分之五计算。

八、进驻:

1、乙方需向甲方提供合法、有效的执照、许可证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2、乙方在签署本合同同时,向甲方交付足额保证金及壹个季度租金后,即可进驻租赁物,甲乙双方届时签署租赁物交接记录。

九、乙方的义务和职责

1、乙方应根据本合同的规定及时足额向甲方支付租金、保证金、电费、电话费等费用。

2、乙方不得改变租赁物的用途。

3、乙方根据本合同规定对租赁物的使用利益以不影响甲方对租赁物进行必要维护及对租赁物周边土地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为限。

4、在乙方进驻后,未事先征得甲方书面同意前,乙方不得对租赁物进行任何装修、改建、增建、改造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添加附着物,不得在租赁物内部或外墙涂画、钻孔,不得以任何方式毁坏租赁物及相关物业的外观。如确需改动,须通知甲方经同意后方可施工,但在租期届满前,乙方应将租赁物腾空至清洁状态,甲方验收合格后,乙方方可办理退租相关手续。

5、乙方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在租赁物及相关院落内安装固定广告或其他标示,未经甲方书面允许不得另外安装和使用烹饪,空调和采暖设备。

6、乙方不得将租赁物全部或部分出租或转让给第三方,未经甲方允许不得改变租赁物性质,甲方的任何权益,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侵犯。

7、在本合同终止或非因甲方原因解除后,乙方对因不可移动之添附,而使租赁物新增加的价值不享有任何财产权利。

8、乙方应在暴风雨及其他恶劣气候来临之前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保护租赁物的内部不受损害。

9、乙方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将大件重型设备、货物或其他物品搬进搬出租赁物。

10、乙方不得在租赁物的地面放置超过设计荷载的物品,甲方保留规定所有安全荷载重量标准和限度及所放位置的权利,以便使荷载分布均衡。

11、乙方知悉租赁物内房产、设备等,有任何危险时有义务立即通知甲方。

12、乙方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规,并须单独与甲方保卫部签订安全防火协议书,做好租赁物内的安全保卫工作。

13、本合同规定的其他乙方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十、甲方的义务和职责

1、甲方应保证其有权出租该租赁物,如侵犯第三方权益导致乙方不能使用该租赁物,乙方由此而发生的一切损失由甲方承担。

2、甲方应保证租赁物的面积真实,如有出入,应据实结算。

3、甲方应保证租赁物的安全,因甲方未尽该义务导致乙方及其员工和访客人身及财产损失,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4、甲方应定期检查和及时修缮缺陷以保持乙方使用租赁物处于良好状态。如出现断电、断水、电话线路中断或水管出现滴、泡、漏或出现空调故障等情形,甲方接到乙方通知须在24小时内解决(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如因上述情形的出现导致乙方发生损失由甲方赔偿。

5、甲方如将全部或部分租赁物所有权转让给第三方时应及时通知乙方。本合同不因租赁物所有权转移而改变。

6、甲方应保证租赁物冷、暖设施齐全完好,供应符合行业标准。

7、本合同规定的其他甲方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十一、违约责任:

1、乙方因办公楼改造临时承租上述租赁物用于办公,除非乙方出现本合同规定的违约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情形外,在本合同租期内,甲方不得单方面提前终止本合同,否则,甲方须赔偿乙方由此而造成的损失。

2、在本合同租期内,除非甲方出现本合同规定的违约乙方有权终止本合同情形外,乙方不得单方面提前终止本合同,否则,乙方单方面租期内提前解约,需支付甲方一个月租金的违约金。

3、所有根据合同应由乙方支付的款项,乙方均须根据本合同或甲方书面通知规定的期限按期交付,凡逾期交付的,甲方均可根据本合同中关于延期利息的规定向乙方收取该等应付未付费用的延期利息,甲方并有权将保证金充抵上述欠付费用和利息,充抵后保证金的缺额部分乙方有义务补足。

4、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其他义务或条款的,甲方有权根据本合同在租金保证金中扣除全部或部分费用作为对乙方违约的惩罚,因此而造成的租金保证金缺额,乙方有义务补足。未及时补足的,可按本条前两款规定处理,保证金未能或不足以补偿甲方损失的,甲方仍有权就实际损失额或不足额向乙方追偿。

5、本合同规定的甲乙双方其他违约责任。

十二、合同的终止:

1、乙方自应付款之日起逾期超过30日仍未足额向甲方缴纳应交款项,或乙方利用租赁物进行违法活动,或擅自改变场所用途,或擅自将房屋转租,或乙方行为严重损害甲方财产权利的,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本合同的终止自甲方书面通知送达乙方之日起生效。因乙方原因致使合同终止的,甲方有权将乙方预付之保证金折抵甲方因此造成的损失,不足部分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偿。

2、甲方提供的租赁物不安全,或甲方不尽修缮义务,或甲方不能保证租赁物冷、暖设施齐全完好、供应符合行业标准,乙方有权终止本合同,本合同的终止自乙方书面通知送达甲方之日起生效。甲方自接到乙方发出终止合同书面通知之日起3日内,须将乙方支付的保证金和提前支付的租金一次性返还给乙方,逾期不返还,按本合同规定的延期利息计算标准计算滞纳金。

十三、合同争议的解决:

在执行本合同过程中,如遇有争议的问题,双方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按照提交仲裁时该会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甲乙双方均有约束力。

十四、其他:

合同期届满后,如乙方仍需延续承租房屋时,甲方同意按现有价格继续出租给乙方。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签字: 签字:

如何写租房合同 篇6

租 房 合 同

甲方(房东)电 话身 份 证 号

乙方(租户)电 话身 份 证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有关规定,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将自有的坐落在,出租给乙方作使用。

第二条 租赁期限

租赁期共个月,甲方从年月日起将出租房屋交付乙方使用,至年月日收回。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终止合同,收回房屋:

1.擅自将房屋转租、分租、转让、转借、联营、入股或与他人调剂交换的;

2.利用承租房屋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的;

3.拖欠租金个月或空关个月的。

合同期满后,如甲方仍继续出租房屋的,乙方拥有优先承租权。租赁合同因期满而终止时,如乙方确实无法找到房屋,可与甲方协商酌情延长租赁期限。

第三条 定金和租金和水电等费的交纳

1、乙方在租房时先交住房押金,方可入住。退房时如无财产损坏,全额退还押金。

2、甲乙双方议定月租金元,乙方每半年一交,先交后住,并由乙方在月日交纳给甲方。

3、乙方在租房期间,水、电、气、卫生费等均由乙方按时交纳,甲方不

租房合同

负责任,租户在租房期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违法行为,违者自负。

4、乙方在租住期间不得损坏房内一切财产,如:电视、空调等家电家具,如有损坏,翻倍赔偿。

第四条 违约责任

1.乙方逾期交付租金,除仍应补交欠租外,并按租金的%,以天数计算向甲方交付违约金。

2.乙方擅自将承租房屋转给他人使用,甲方有权责令停止转让行为,终止租赁合同。同时按约定租金的%,以天数计算由乙方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3.本合同期满时,乙方未经甲方同意,继续使用承租房屋,按约定租金的%,以天数计算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第五条 免责条件

1.房屋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损毁或造成乙方损失的,甲乙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因市政建设需要拆除或改造已租赁的房屋,使甲乙双方造成损失,互不承担责任。

因上述原因而终止合同的,租金按实际使用时间计算,多退少补。

学校租房合同 篇7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其他城市保障房紧张开工的同时,上海市创新保障房建管模式,公租房专业运营机构迅速增至11家,这表明,上海“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公租房运营管理机制已经初步成型。

公租房收购试水

两个月以前,新江湾城尚景苑小区作为上海市住房公积金投资收购的首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而它作为保障房建设运营机制方面创新的个案,更是引来舆论的高度聚焦。

在该小区,十几栋贴石外墙的住宅楼静静伫立,小区内的园林绿化已经实施完成,绿化用树冠径粗大,物业管理单位也已经正式进驻。

上海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吴岩介绍说,该小区经由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原开发商手中收购,公积金管理中心已成为该小区的实际业主。据了解,公积金管理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公积金增值资金收购该项目,总投资14.98亿元。

新江湾城尚景苑被称为上海目前最为成熟的公租房小区之一。该小区由上海城投置地(集团)有限公司开发,规划住宅建筑面积15.15万平方米(2202)套,配套商业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

据了解, 该小区住宅套型以60平方米的二室一厅为主, 还包括部分一室一厅和8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一厅套型。

与这个项目收购时所发布的通告相符(“将按照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有关要求,对住房进行适当的装修,达到入住的基本标准后,委托专业运营机构管理,并向符合本市公租房条件的公积金缴存者出租”),这2000多套房屋正在进行统一装修的招标工作。装修成本的控制目标在每平方米600~800元,当然是“团购”价格。业内人士认为,这样一来,其实际装修效果会优于同一档次的居民自行装修。

吴岩透露,该小区属于市级筹建项目,完成统一装修之后将在包括上海市杨浦区、卢湾区等四区范围内进行分配。不仅如此,这种“开发商开发建设,再由政府指定机构回购”的模式已取得较好效果。所以,新江湾城尚景苑小区被业界称作公租房的示范小区。

多管齐下充实“钱袋子”

要加快公租房建设,充实其开发建设的“钱袋子”至关重要。上海公租房建设提速的背后,是在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过程中,其投融资问题的逐渐“破题”。

首先,由政府财政出资,向公租房运营机构提供资本金和贷款贴息。根据上海市政府安排,今明两年,按照市区两级政府1:2的出资比例,向各区县公租房运营机构注入资本金,用于项目建设。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2个区组建了14家区级公租房运营机构,其他未成立运营机构的区(县)也已制订组建方案,近期将陆续成立。市、区两级财政已合计投入资金约50亿元。与此同时,考虑到公租房运营机构租金收入难以完全覆盖运营成本和贷款利息支出,又规定市区两级政府财政各自承担50%,对公租房项目予以贴息支持。

尚景苑公租房小区就是利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直接投资的。这也是一种大胆的探索。

其实,按照中央意图,上海并没有位列去年由住建部确定的可以将公积金贷款用于保障房建设的28个城市试点之中。根据当时的试点《意见》,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需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但作为房产交易和公积金贷款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当时上海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使用率超过90%。“按照规定算法,上海公积金没有结余资金可以使用。”上述知情人士说,“虽然上海风险备付金很高,但这部分并不属于‘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

不过,形势在过去一年中有了较大的变化。2009年,上海市公积金个贷超常规增长,个贷余额和缴存余额基本相当,表明在满足提取后的缴存额几乎全部用于发放公积金个贷,公积金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矛盾突出。然而,到了2010年,中央针对房市的调控政策的效果已然显现:公积金个贷规模回落,个贷余额增速放缓。全年上海住房公积金贷款9.96万户,同比下降46.86%;发放金额302.93亿元,同比下降46.48%。同时,随着公积金扩覆工作的推进、归集量的扩大,缴存余额稳步增长。上海公积金中心在今年一季度的资金运行报告中说,目前的情况反映出资金的供应大于资金的使用,自去年以来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据了解,上海市政府已经明确要求,“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下一步的探索创新中,要大力支持公共租赁房建设,探索利用住房公积金部分结余资金直接建设公共租赁房。”

此外,上海市还利用保险资金为公租房项目提供融资。据悉,目前已有保险机构以10年期债权投资计划的方式,向上海市地产集团提供融资40亿元,用于公租房建设;利率按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利率下浮约12%执行,按年调整。

平安保险公司则与上海市城投总公司签订了7年期债权投资计划,募集约30亿元资金用于上海城投控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50%设固定利率计息、50%按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下浮一定比例计算利息。

上海城投控股副总裁俞卫中介绍,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城投控股在上海投资建设的松江新凯、青浦诸光路等保障房项目,“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

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一方面,上海将根据国务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扶持力度的要求,通过土地出让净收益、地方债券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以及预算资金等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

另一方面,政府将积极促进“银企合作”,如采用“名单式管理”的方式,努力搭建金融机构与开发单位间的融资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对列入名单的企业给予必要的优惠,切实降低门槛,加大扶持力度。

既不由政府包办,也不完全交给市场

“上海各区分别成立了共11家国有保障房公司,就是落实保障房相关政策的具体操盘者。”刘海生表示,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租房既不能重走过去由政府房管部门一手包办的路子,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管理。上海市在成立专门的国有保障房公司的同时,出台了10余件配套政策,对公租房项目认定、资金筹集、运营机构组建、税收优惠、水电气价格优惠、户籍和居住地管理等事项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

杨浦区公共租赁房管理有限公司正是这11家操盘手之一。该公司的组建和主要业务基本能够反映上海公租房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路径。

这家国有公司定位清晰:“全国有、专业化、封闭式的专业从事公租房建设、融资、运营、管理公司。”注册资金目前为3亿元,包括国资企业卫百辛集团出资3000万元、杨浦区住房保障中心(房管局)出资1.7亿元,同时上海市财政还为该公司按照2:1的比率配资1亿元。据悉,杨浦区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由财政出资追加资本金到10亿元。

杨浦区公租房管理公司现有的员工多来自于杨浦区房管局。除了类似尚景苑小区装修招标这样的具体业务之外,还包括建设融资、新建、配建、改建以及对于其他房屋性质房源的收购改制等。

一项名为“俱欢颜”的计划是杨浦区公租房管理公司当前的重点业务之一。吴岩介绍说,这项计划主要是对辖区范围内的单位租赁房以及一些市场上的不同住房开发主体开发的、具有保障房性质的项目进行引导、管理和服务。

记者了解到,对辖区范围内已存在且具有保障性住房性质、但产权结构比较复杂的项目的认定,也已纳入住房保障部门的管理范围。具体而言,针对在原属于工业用地上已经建成的单位租赁房项目这类复杂情形,就需要住房保障部门按照一定认证标准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项目将纳入公租房建设计划,协助其将工业用电用水按照相关规定调整为民用电、民用水,并给予相应的公租房项目税费优惠。

以这种方式筹措市场上已有的住房项目也是公租房管理公司的业务之一。“在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一切力量,抛开过往,全面增加公共租赁房市场保有量才是解决之道。”吴岩说。

还需深化创新破解难题

制度创新首先从组织上为保障房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但保障房建设所面临的普遍性难题仍然是上海市相关部门深化创新和不懈探索的重点。

“今年,杨浦区的目标是向市场提供1250套公租房房源。”吴岩说,“但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开发土地和建设资金仍然是当前最突出的难题。”

关于建设用地来源方面,杨浦区公租房管理公司和其它10家公司一样正开足马力进行筹措。这方面主要是依赖区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用地的大力支持,同时,公租房管理公司主动设法筹措房源,包括动迁房转化、闲置工业用地的排摸等所有可能成为公租房建设用地的地块都在整体梳理。

另一方面还涉及保障房的建设资金问题。吴岩说,目前所有的公租房建设项目都由政府买单,但长此以往肯定不行;而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公租房,由于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进展不明显。他认为,吸纳社保基金的增值部分资金或保险资金进入公租房建设或许可行,目前正在探索相关政策。

相对于保障房建设用地与资金问题,公租房的管理运营方面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更是公租房管理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的环节。“公租房建设管理还面临着许多未知环节,需要努力探索解决之道。”吴岩说,目前上海市杨浦区房管局已经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专门成立了“创新公租房管理模式”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由卢汉荣、张汉民等院士加入,旨在研究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进行合理的公租房管理政策布局。

据了解,该课题所涉及的“公租房居委会的成立与管理权限”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对上海公租房小区的住户来说,能否成立居委会是一个大问题。

在公租房小区,业主只有一个,那就是公租房的产权所有者,而住户是没有产权的,不仅没有产权,甚至许多住户都不是本市户籍居民,这样在小区如何有效实施城市管理的相关职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在普通的住宅小区,业主权分为三部分:购房者的产权、物业公司的管理权和居委会的权限。但是在几千户居民的小区,居委会仍然是必要的管理机构。这就需要研究,需要创新性探索,如何在现有法规、政策下,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点。

按照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的看法,目前的公租房建设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由政府出地,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第二种,政府可以划拨土地,吸引社会机构来参与建设,形成政府出地、企业出钱的模式。第三种模式,政府拿出一部分土地,它的用途就是建公租房,让各类企业通过市场方式取得这些土地,然后自己去建设公租房,并拥有这部分公租房的所有权。

很明显,“政府主导、国企运作”的重庆属于典型的第一种模式,而上海则属于第二种模式。与很多城市把公共租赁房当作福利品来提供、政府给租金大量补贴的思路不同,上海的公租房制度,遵循的是一种“蓄水池”理念:相对于私人租赁房,公租房最主要的优势是稳定、安全、可靠,而不是价格上的优势;住房市场高扬态势之下,政府发展公共租赁房,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蓄水池,稳定中间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同时,丰富调节住房市场的手段与工具。

曾参与制定上海公租房政策的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认为:“公租房肯定有其福利性和保障性。但现阶段可以发挥的最突出的作用是完善住房市场结构,丰富住房市场选择,尤其规范和引导私人租赁住房市场,同时引导居民住房消费理念,从而为抑制商品住房价格与租金、实现‘人人有房住’打下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些其他城市把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调节割裂来看,以为政府只要努力做好住房保障,不惜成本地解决了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就可以对房价坐视不管了,这是很危险的想法。”

据了解,上海市在设计公共租赁房租金标准的时候,一开始也曾按照“成本租金”的概念,突出公共租赁房的非盈利性。但后来讨论过程中发现,由于当前市场上租售比倒挂,“成本租金”反而要比市场租金高得多,因为市面上的私人租赁房往往以老公房为主,土地成本很少或没有。但如果是新建房,考虑土地成本和正常回报率的租金会远远高于市场租金。所以即使以市场租金来出租,考虑土地成本的公共租赁房投资也肯定是要亏本。

廉租房公租房是保障房主体 篇8

内在于人类无限需要中的需求,是经济活动中最为本原的存在,它以经济主体的购买力为载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

需求具有自发性,但它背后有着各种动机。以购房需求为例,其动机基本分为自住动机、投资动机和投机动机,进而形成自住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自住需求就是民生需求,投资、投机需求则是为了资产保值、增值而产生的需求。

由于一套住房的价格不菲,对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老百姓来说,靠其自身收入难以满足自住需求,由此就有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必要。中等收入以上的人们大多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性住房,来满足自住需求。也就是说,自住需求分别由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和商品性住房的供给来加以满足。

与购买股票的投资动机和投机动机不易区分不同,购房的投资动机和投机动机还是比较容易界定的,就像现在提出第三套房不贷款,就隐含着这样一个假定: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第一套房是自住,第二套房是投资,第三套及以上就是投机了。

和其他商品与服务一样,住房价格大涨,要么是供给不足。要么是需求旺盛,抑或二者同时存在。在中国近几年房价高涨时,往往都是二者并存。这种情形出现时,首要的当然是增加供给,尤其要弄清增加哪一类供给;同时,要有区别地对待需求。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需求,要有明确的差别性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差别性措施不是“急就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根据国家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战略设计,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自住性需求,尤其是确保保障性自住需求,是确定无疑的。对于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在不同国家(地区),都有适应各自国情、区情的战略和政策。

一般而言,各国都要在商品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政策及各自的大致比重,商品性住房作为投资品的门槛,保障性住房的主要类型等问题上作出战略性的安排。这些战略性安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自住性需求,特别是保障性自住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为此,我们在战略层面至少要思考和规划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根据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及其增长、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和住房用地等关键数据,确定在中国城镇的常住人口中,居住商品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比重。一旦这一比重作为战略指标确定下来,就要坚决地保证实现。国际经验表明,在美国,这一比重为20%—25%;在新加坡,这一比重高达80%左右。

根据中国的国情,这一比重应定在什么水平?根据上个世纪90年代国务院两个关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文件,专家认为,在我国结束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后建构的城镇家庭住房供应体系中,要向2/3的城镇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遗憾的是,这十多年来,城镇商品房市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却严重滞后了。这是商品房市场价格失控的基本原因之一。

其二,在商品性住房中,作为消费品(以自住为目的)和投资品(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比重应该如何把握?易言之,将商品性住房作为投资品保值、增值,其门槛应当如何设定?经验表明,不设门槛,听任市场调节,肯定不行。就像过去的时间里,我国投资、投机买房几无门槛,进入退出都十分容易,由此导致资产泡沫过大(可由收入房价比、租售比和空置率共同验证)。由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多、人均土地少,适宜居住的地区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决定,住房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宜作为投资品的。

如果说以往的战略和政策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今后就要加大调整力度,设置某种程度的门槛,使商品性住房主要满足中高收入居民的自住需求,而不能成为炒家谋取暴利的投资品。与此同时,要开发其他可供城乡居民选择的投资品,如固定收益债券,以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

其三,在城镇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体系中,主打的品种是什么?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在深化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和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保障性住房的提供对象,将必然从户籍人口扩展到常住人口。如果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么,这里的战略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主打品种。这是由资源硬约束决定的。而且,考虑到目前收入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经济适用房在配售过程中,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战略层面对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要以推行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主。

讨论和解决上述房地产业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即满足一个基本的民生需求。民生需求在任何社会都是“天”。不把问题上升到这个层面,就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也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过去二十年房地产业发展的现实就证明了这一点。

上一篇:友情破碎的伤感说说下一篇:努力拼搏青春无悔的演讲稿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