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通用7篇)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 篇1
故乡的榕树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真挚眷念的感情。
2、通过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教学难点与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赏析文学作品,找出不同的作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联系。
教学方法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新课讲授 〖知识卡片〗
1. 走近作者
黄河浪(1941—),原名黄世连,福建长乐人。5岁时其画便被国家推荐于华沙展出,并获奖。中学时代他的诗便发表于《人民日报》上,堪称“神童”。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师多年。1975年抵港,以画谋生,以诗文自娱娱人。1995年移民夏威夷,创办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并出任主席,主编会刊《珍珠港》和会员合集《蓝色夏威夷》第一、二集,广受好评。著作甚丰,已出版诗集《海外浪花》、《大地情诗》、《香江潮汐》、《天涯回声》、《风的脚步》、《海的呼吸》等多种,还有散文集《遥远的爱》等。1979年所写的《故乡的榕树》一文,获香港市政局举办的首届中文文学散文组冠军,一时洛阳纸贵,被海内外十几家报刊杂志所转载,好评如潮,后被选入高中第一册语文课本作为课文,在全国使用,也有一些大学将之选为教材或补充教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初到美国即筹建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四处呼朋唤友,共同推动华文文坛,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以一介书生之力,肩负如此重任,为新移民树立榜样,为四海文林所推崇。
2. 神奇的榕树
榕树,桑科常绿大乔木,可入药,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北方也有室内栽培。多年生的榕树,它的树枝可长出黑色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便又成为树干。
榕树是一种很神奇的树。
在黔东南州榕江县有株老态龙钟的古榕,种植于清康熙二十九年。这株榕树原植于一座高约2米,面阔1.5米的小土地庙后边。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雄心勃勃的榕树长大后,居然将所谓主宰一方水土的土地庙吞人口中,形成了“古榕吞庙”的奇特景观。
在重庆长寿县有一株神奇的榕树,就长在长寿城区三倒拐的半山坡上。它夹在两栋一高一矮的建筑之间向上顽强生长,它的根部紧紧缠绕着建筑物的墙壁,仿佛要把自己和墙壁融 为一体;而在墙壁的另一面,榕树的根须爬满了墙壁,好象是墙壁的“被盖”。奇怪的是榕树穿墙而过,墙壁却完好无损!无独有偶,在广州一个废弃多年的榨糖厂里,有一个20多米高的大烟囱,上面居然长出一株树冠面积达10多平方米的大榕树来!
在云南德宏盈江县铜壁关老刀弄寨旁,有一棵被称为“中国榕树王”的大榕树,树干生根,根变树干,经过近300年的“扩张”,竟然由一棵树而长成为一小片林子,形成了一个被称为“独树成林”的景观。
在海南省琼海市温泉小学草坪上更有一棵神奇的树中树。这棵树的下部是榕树,顶部却是一棵油棕,油棕是从榕树树干约两米多高的地方长出来的。
由此观之,黄河浪故乡那棵有中空树干斜出的榕树并不为奇了。而黄河浪写这棵榕树,也只不过因为它是乡愁的载体。
3.重点字词(1)字音
镌(juān)刻
苍虬(qiú)粗犷(guǎng)荫庇(yìnbì)冷飕飕(sōu)
蓊(wěng)郁
摇曳(yè)
泯(mĭn)灭
袅袅(niǎo)
虔(qián)诚
汩汩(gǔ)
鬈(quán)曲 黝(yǒu)黑 汲(jí)水(2)词语解释
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安然无恙: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害。恙,疾病,也指灾祸。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闲适自在;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文脉梳理〗
结构思路图解
说明:文章由眼前之景勾起思乡之情。榕树是情感的载体,寄情于物,情景交融。通过写故乡榕树下的人和事,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思念与无限的眷恋。结尾再由小儿的话打断思绪,回到现实,并发出对故乡的呼唤。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技巧赏析〗
1、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故乡的榕树》不是为了临摹故乡榕树的自然形态,也不是为了再现因年岁的增长而愈益清晰的故园、乡亲和历历往事,而是为了抒写作者那缠绕在胸、丰富繁复的悠悠思乡之情。作者的故乡在榕城,榕城有遍地的榕树。作者为了抒发那诚挚的感情,就将满腔的情倾注到榕树上。当作者带着小儿子在客乡的大榕树下散步时,不禁驾着想像和思想的小舟驶向自己的故乡———伟大母亲的怀抱。作者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榕树四周环境的画面,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进一步刻画榕树抹上一层恬静、清爽的底色,画面于平淡质朴中透露出自然界的无限生机,激发读者对作者家乡的怀想。作者还进一步对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进行细针密线的描绘:“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并叙写了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当作船划的趣事。作者现在虽远离故土,但仍惦念着儿时的伙伴,有着自己美丽的思,无限的念。故乡的榕树幻化出一幅幅迷人的意境,凝聚为一缕缕思乡的恋情。牵动游子感情的往事历历在目:女人们祈求榕树之神赐福;榕树下的石板条在早、中、晚供人们享用和满足———醇厚的民俗;母亲用榕汁为“我”治癣、祖母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博大的母爱;榕树总是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浓郁的美景;还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无限的眷恋。作者回忆故乡往事的部分看似散漫,如无限放飞的“风筝”,实际上被一条绵绵的思乡之“情”暗暗地牵着。榕树是全文的开启,也是作者抒情的起源。诚挚情感的切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好像亲历其地,亲见其景一样。作者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字,极尽赏心悦目之能事,景中有意,画面含情,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美,更道出了自然之情,用整个心灵去感应“故乡的榕树”,诚挚真切。
作为“微笑”文学的散文,“它不像诗那样以专职的抒情构成完整的情感结构,而是以情感的流向为中心轴线,去纵横交错地粘结在一切使情感得以产生和表现的自然之物”,(曾绍义《散文论坛》)因而散文对于自然图景和客观社会生活的再现,也往往融合或反射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之中。本文作者黄河浪深谙其中的道理。
2、充满诗意的语言风格
作者是散文家,也是诗人,他的散文总是把人引入一种诗美的空间。这种效果的取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语言的超常搭配。语言的超常搭配,就是超出语法和逻辑意义上的词语搭配现象,它往往是不同辞格的具体运用,有着其独特的修辞功用。《故乡的榕树》中有几处语言的超常搭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如:“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这些句子中,“摇曳”和“青翠”,“注”和“清凉”,“清凉”和“洒下来”,“隙漏”和“清凉”,“生命的船”,都属于超常搭配现象。语言超常搭配的运用,使景物描摹更形象灵动,情感表达更亲切可感,同时也拓展了语言的想象和诗美的空间。
(二)情感的自然宣泄。“抒情性的作品看来仿佛是一幅画,但主要之真实则不在画,而在于那幅画在我心中所引起的感情”(别林斯基语)。作者把对故乡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 与抒发自己主观的思乡之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景物写得细腻,又具有绵密深厚的情致,充满着诗意,使文章达到写景的绘画美与抒情的真挚美水乳交融的境界,出色地完成了意境的创造。“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情溢于海。”文中有多处直抒胸臆的语段,读来酣畅淋漓。作者满蓄的思乡之情是“故乡的榕树”所盛载不了的,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缘物生情,连用两个设问:“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呀,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么?”用形象生动的诗一般的情趣和语言,把思乡之情进一步推向巅峰,流溢出耐人寻思的韵味。最后文章以“故乡的榕树呀……”结尾,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故乡的榕树呀……”既是作者心灵情绪的自然吐露,也浸润着作者诚挚真切的情意,有一种诗意的含蓄美。
〖疑难探究〗
1、怎样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并不遵循空间或时间顺序来写景抒情,而是由此物而彼物,由此情而彼情,以一种意识流的情感流动来行文。从眼前的榕树想到故乡的榕树,由小儿的生活想到自己的童年。突破时空,忽而现实,忽而历史;忽而此地,忽而彼地。
而对比的笔法,正是本文推动意识流动的动力。比较明显的对比有:童年的对比,榕树的对比。作者的思绪从“住所旁边的土坡上”那 “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上起飞,“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眼前的榕树下建了“滑梯和亭子”,种了许多花,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小儿在这里嬉戏。而故乡的榕树周围有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小石桥和小石狮子。故乡的榕树也更有特色,比如那棵“驼背”,是“我”和小伙伴们“划”的“船”。这里不仅是儿童的世界,也是所有农人的世界。通过对比,唤起了对故乡的人和事的记忆,而思乡之情也便汩汩地涌入笔端。比较隐蔽的对比有:动静的对比,色彩的对比。眼前的榕树是静态的,故乡的榕树是动态的;眼前的色彩是楼房的“铅灰色”和榕树的“青翠”,而故乡的色彩有青青的秧苗、火红的杜鹃、小白花还有榕树黑黝黝的影子和那一片绿阴。对比笔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意识自然流动,形象真切地写出了不同事物的特征,恰倒好处地表情达意。
2、作者于文章开头说他在香港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那么如何理解他的乡愁?为什么这样写?
作者在文章开头给我们描绘了他在异乡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
“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嘴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循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我们可以对这幅“天伦乐事图”作这样的分析:一,作者的“悠然自得”是因为他“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二,作者吹起哨笛“逗得小儿子嘻嘻笑”也只是“那天特别高兴”。所以对作者来说,乡愁多于快乐,因为他的“悠然自得”来自于故乡的榕树;他最快乐的一天,想到的也还是家乡。真正高兴的是童心未泯的小儿。而写小儿的快乐,又让作者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进入了对故乡的人和事的回忆。当然,我们也不能理解为作者在他乡过得并不快乐,所以才想起故乡。作者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写思乡情怀,情感更真实,更能揭示出作者对故乡的挂念是始终如一的。
【课后习题对话】
第一题参考答案: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做“水手”梦;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家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这些都使“我”记忆深刻。差别就在于“我”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眼前的榕树和悠扬的哨音,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激发起“我”内心已有的体验。而儿子没有这样的负担,他只觉得好玩。这就是乡土情结在起作用。
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为了训练学生梳理文章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课文引伸开去,关注学生个体的感受。
第二题参考答案:在这里,作者连用几个问句,不断追问,同时答案就在语句之中,使思乡的感情表达更加连贯,更加强烈。学生练习写这样的句子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设问,也可以递进地设几个问题。
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使学生认识几个问句连用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学着自己去运用。
第三题参考答案:①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②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地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③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荫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纯朴的人们。④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要使文章写得有文采,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要有丰富的想像,要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要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要运用华丽的词语。
解析: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文章如何才能写得有文采。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 篇2
一
下面从结构形式、 内容等方面对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 教材进行分析。
本教材单元导语字数一般在230字左右, 最高字数322字, 最低字数200字。 一篇单元导语一般由6句话构成, 最少4句, 最多为13句。 总体来看, 大约70%的句子都是含义丰富、结构紧凑、结构相对复杂的长句。 配合短句出现, 节奏紧凑又活泼。 单句占45%, 复句占55%, 复句数量略占优势。 没有出现命令口吻的句子, 即使祈使句都很难见。 在提出学习任务、建议指导时, 使用的人称是“我们”第一人称复数。
可见, 单元导语字数简明, 意思明确, 语言优美。 编者追求在简短的篇幅内把丰富的内容传达给读者, 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示, 导引单元学习。 至于使用“我们”这种人称提出任务或建议, 就如教材和学生之间进行谈话, 显得亲切, 易于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 体现出“学本”倾向。
导语内容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和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其中包括与文本相关的主题背景资料、文体发展历史、单元课文资料等。 第二部分:提出一些教学任务, 其中还有一些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过程的提示。 当然, 并不是每一篇单元导语都包含这些内容, 编者根据每个单元具体情况安排, 目标都是发挥导语指导学习的作用。
单元导语不是单一的模式, 形式不单调, 这样学生不会觉得千篇一律而失去新鲜感。 如散文单元的导语是 “一方荷塘, 一缕月光, 一片云霞, 一个梦境, 一堵断垣, 一件故人遗物, 一封远方来信……都可能拨动你心灵的琴弦, 引发你这样那样的联想和感悟, 唤起你对宇宙人生或多或少的情趣和沉思”。 这样优美如散文的句子让学生容易进入本单元抒发作者某种情思的主题。 又如“认识自我”是课本的第一单元, 导语“我是谁? 我想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我应该怎么做… …”一连串问句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我的劲头, 有意识地思考、规划自己新的高中生活, 和单元主题“认识自我”相呼应。
有关单元文本背景知识的介绍, 和课文文本直接相关的背景资料, 或作者简介, 或文章的写作背景简介等很少出现在导语中。 可以推测, 编者似乎有意识避免给出一些和文本相关的定论或者可能干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免影响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解读文本。
每篇导语都提出了一些学习目标, 这些学习目标很明确, 容易让学生自学。 和语文素养有关的学习目标分布在这些导语中, 其中写作类、阅读鉴赏类知识与能力目标最多。虽然导语包含了学习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目标, 但总体看来, 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类目标偏少。例如, “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领会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探究诗歌的意境, 熟悉传记文的特点”;“掌握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 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可见, 教材导语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思想观念这三类目标要求是不平衡的, 有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倾向, 特别是阅读与鉴赏方面的目标, 缺乏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导学。
导语中的学习任务难度是有梯度的, 教材编者考虑到了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状况安排学习任务的难易。 比如, 同样是学习文言文, 高一时的任务要求是“识记与理解文言文词语、句式, 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体会骈散相宜的结构之美, 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 高二时“读懂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实词古今词义异同与变化及常见文言句式的用法;同时, 通过背诵经典名篇, 进一步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到了高三“古文要今读, 学会运用现代意识评价历史人物、反思历史事件和评论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综合运用现代问题知识领悟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 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从语言的认知进入到写作艺术的鉴赏, 在思辨和妙悟中享受创造性阅读的快乐”。 可见, 学生的学习任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而难度提高。 从开始的识记、理解文言知识, 到掌握语文知识, 最后进步到用现代意识评价文学人物的创造性阅读。 这种任务设置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
从单元导语和助读系统其他部分的关系看, 很多单元导语的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练习题、活动课内容体现的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 可以看出, 导语和助读系统其他部分没有偏离。 从不同单元导语的衔接、联系方面考察, 每个单元导语与其他单元导语之间很难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不同单元用不同文体表现相同主题, 或者使用相同表现手法, 或者上个单元目标的实现对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有着怎样的铺垫和影响等都没有涉及。 不容易让学生发现如此编排顺序的联系。如第一册的第一和第二单元, 分别是“发现自我”、“传记”单元, 有很强联系, 都是探究某一个人的经历, 但两篇导语没有联系、呼应的地方。 另外, 同样是古典诗歌单元, 分布在两个不同单元, 各单元选文表现手法、内容方面都有共同点或不同点, 我们在导语中找不到提及它们之间联系的句子。
目前, 综合性学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导语中, 我们也想发现它启发学生综合性思考的地方。 只有极少数导语在学科综合性思考方面给予指导。 单元导语作为整个单元学习的引导性和辅助性材料, 总体来说, 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视角。
二
总体看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单元导语的编写还是很细心的, 体现出跟上时代步伐的新的语文教学观念。 另外, 针对单元导语的不足, 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一) 提供必要的选文知识背景资料。 避免给出过多资料影响学生创造性解读文本是正确的, 但另一方面, 导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太少的背景资料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缺乏背景知识, 思考深度和广度会受到限制, 难以达到好的自学效果。 此外, 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还需要发展, 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演绎、创造的能力有限, 给予适当的背景资料会成为他们创造性阅读的基点, 更好地启迪他们进行创造性阅读。 总体说来, 根据具体情况, 单元导语提供必要的和课文直接相关的背景知识还是有帮助的。 毕竟, 提示太宽泛或太虚空, 难以形成直接的刺激效果, 对于高中生而言, 给一点确定的、和文本直接有关的提示有助于他们自学。
(二) 可以根据需要突出某一教学目标, 使之在特定的某一单元得到强调。 目前导语学习目标多, 而且明确, 但是重点不突出。 学生主攻方向不明确, 不容易集中时间和精力对语文知识的某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思考。
(三) 各方面语文素养目标要平衡。 现在提倡综合发展语文素养, 就要从导语开始, 让学生形成各方面素养都重要的观念, 不能太过于偏重某一方面素养的提升。
(四) 增强过程与方法指导的实际可操作性。 目前单元导语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但实际真正可操作的学习过程、方法很少。 既然编者注意到要给学生提供帮助, 就要加强方法、过程的可操作性。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这些过程、方法学以致用。
(五) 不同单元之间导语的衔接、联系可以更好。 适当提示不同单元导语知识之间的联系, 就像给了学生一个支点, 引发学生相关联想, 调动已有知识储备或者情感认知生发更多。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调动更多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关系, 或者让学生对新知识怀有期待, 从而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有利于拓展思维, 主动探究新单元的内容。
(六) 给出一些学界有争议的素材, 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形成质疑精神。 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 单元导语不妨为学生提供一点本身就充满争议的问题, 让学生了解别人为何对这个问题争议不休, 各种不同观点分别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学生会产生自己的观点, 启发他们探究, 提出不同见解。
(七) 在导语页面适当增加图片。 已有单元导语页面的配图都是黑白的, 基本放在底部不显眼的位置, 而且图片内容和单元主题基本没有联系, 很容易被学生忽略。 虽然说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已经得到良好地发展, 不再像小学生和初中生那样需要直观的、 鲜艳的插图调动学习兴趣和帮助理解课文。现在是“读图时代”, 用图片直接形成视觉刺激,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 而且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双重视觉刺激, 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单元导语内容, 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 粤教版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简约精美, 形式多样, 从学生角度导入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体现出了新时代语文教育理念, 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学效果。 另外, 单元导语在导语具体内容、 学生使用课本的具体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设计还可以加强。
摘要:本文以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 教材单元导语为研究对象, 采用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特点, 发现此教材单元导语具有语言简洁优美、形式丰富、学习目标明确等特点, 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同时, 存在对语文各方素养重视程度不平衡, 不同单元导语基本无衔接、联系等不足。现针对单元导语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粤教版教材,单元导语
参考文献
[1]顾黄初, 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9.
[2]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2.
[3]倪文锦, 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1.
[5]肖艳舫.单元导语“导”的功能还需加强[J].学周刊, 2011, 1.
[6]张义平.沪教版、人教版单元学习导语特点之比较[J].课程教育研究, 2013.7. (22) .
[7]庄照岗, 王春.粤教版与台湾翰林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J].教材建设, 2014 (2) .
[8]刘莉.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 2014, 10.
[9]陈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导语初探———人教版与苏教版比较[D].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10]严晓婕.人教版与粤教版普通高中《 (语文必修) 》教科书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 篇3
一、“城隅”释义为“城上角楼”,或“城边的角落”。
【课文】《诗经两首·静女》
【课本原注】[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城边的角落。
【探析】课本注释不免带来这样一些疑问:古代“角楼”指什么?静女为什么要到“角楼”上等待心爱的男人?“城边”的“城”指城市,还是城墙?
角楼,古代是指“城角上供瞭望用和防守用的楼”(《现代汉语词典》)。从“角楼”的功能看,是城防的重要工事,一般怎有闲置的时候,供青年男女演绎浪漫的爱情故事?从下文情节看,“爱而不见”,“爱”通“薆”,作“隐蔽”讲,静女跑到供瞭望和防守用的“角楼”上怎么“隐蔽”?从字眼上看,从“隅”(角落)联想到“角楼”,是否有些牵强附会?
“隅与陬为转注。广雅曰:陬,角也。小雅笺曰:丘隅,丘角也。”“考工记曰: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大雅:惟德之隅。传曰:隅,廉也。今人谓之边为廉,角为隅”(《说文解字》)。《考工记》把“宫隅”与“城隅”两个短语,称作“角”之“浮思”,即把“隅”释为“角落”,下断十分明确。因此,把“隅”释为“角楼”,既不合抒情故事发生发展的情理,联想跨度也委实太大了些。
不论“城上”,还是“城边”,“城”,依今天的学生经验看,一般很容易理解为“城市”。古代也有这样的用法:“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这里的城指“城池”,“城市”。但学生不会想到还有不同的用法。“约会的地点是‘城隅: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墙边的角落)。请注意:《诗经》时代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墙”(高中《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粤教版)。教学用书与课本注释关于“城”的阐释,虽说是一字之差,一是“城墙边”,一是“城边”,所指却大相径庭。
“城隅”,释为“城墙边的角落”较为妥帖。就“角落”而言,使本章下文“爱而不见”情节发展成为可能;就“城墙边”而言,与末章“自牧归荑”形成呼应之态势。在城墙边的角落,女子逗情示爱;在野外放牧的地方,赠送爱情信物(荑草),表情示爱,合乎常理。
二、“擢”,释义为“举起,摆动”,这两个动词,准确译读织布的动作了吗?“举起”与“摆动”二词相互能转注吗?
【课文】《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
【课本原注】[擢(zhuó)]举起,摆动。
【探析】《教师教学用书》参考译文:“织女摆动纤纤素手,织布机‘札札作响。”朱东润先生释:“擢,摆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课本注释为什么增加“举起”义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其本义为“拔,抽”。“举起”义,或滥觞于此。然而,仔细揣摩,“举起”与“摆动”到底不是一个动作,所以两者不能转注。从另一个角度看,编者是否在两者选择之间犹豫,不能定夺?中学生理解起来,往往陷入似是而非的境地。更何况,《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译文:“摆动”的是“素手”,“作响”的是织布机。前言不搭后语,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不妨,我们来考察一下古人织造的过程。高汉玉《我国古代丝绸技术的发展情况怎样?》一文有这样的记述:
“原始的丝绸制造是将缫好的丝分布在竹(木)辊上,先是‘手经指挂;后又将两脚抵住绕经辊,经丝片幅按单数和双数片纱穿入分绞棒,用夹布辊将织成的布缠于操作者腰间、张紧经纱,一手提综开口,另一手将挑经刀竖直形成织口,然后运送纬管,再用打纬木刀扣紧纬纱,依此循环织布绸。”
织造过程中,手的动作是非常丰富的。挂、提、扣、挑、送、打等一系列的动作,怎一个“举起”或“摆动”了得!“擢”的本意是拔、抽,联系下句看,手动作“弄”的对象是“机杼”,可见,“擢”一字下得十分贴切,与“弄”互文见义。诗人截取织女在织布过程中这一典型片段“穿梭”描绘,以营造一个背景氛围。故“擢”释为“穿来抽去”。整个句子,可这样翻译:织女纤长而白皙的手穿来抽去地织布,织机“札札”作响。
这样译读,明白、到位而又不失简约,非“举起”或“摆动”含糊其辞。
三、“掇”,释义为“停止”、“拾取”,哪一种解释更合乎诗的前后逻辑?
【课文】《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
【课文原注】[掇(chuò)]通“辍”,停止。一说音duō,拾取。
【探析】《教师教学用书》译文:“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教参“基本解读”:“作者以‘明明如月,何事可掇”来比方,从广阔的背景上衬托了求贤若渴而贤士不遇的苦闷。两相对照,问题昭然:如果说“打比方”(甚至有人认为是比兴)“月亮停止运行”比喻“忧愁断绝”能成立,那么诗人加上“明明”一词,如何解?既然希望如月之忧愁停止,为什么还要突出“明明”这一特征来描绘呢?“明明”是明亮、明朗之意,是正面写意,含有褒义。诗人怎么会希望正面的、褒义的东西停止或断绝呢?
蔡厚示认为:“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主题。”这里指出寄托诗人求贤若渴心理之矛盾与《教师教学用书》中求贤若渴而贤才不至的苦闷——是一致的,说明这是毋庸置疑的共识。然而在字眼和句子的具体解读上,蔡倾向于另一种说法,并加以发挥:“我赞成作‘掇是。虽然诗人这时奇想天外: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把它摘到手呢?后来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句就此脱胎。这两句写得委实精彩!它除了显示诗人不失赤子之想‘上青天揽月外,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因小见大,暗喻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义。”他认为诗人笔下月亮暗喻“贤才”和“理想”。“掇”引申为“实现”。他关注到了“明明”的意义,但又忽略了“如”这一关键字眼及其主语(即比喻的主体)。
再看另一种解读:“‘明明四句:大意是说如同那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停止它的运行呢?我的忧虑出自内心,也同样是不可断绝的。这里接‘青青子衿四句,进一步说明了自己求贤不得的忧虑”(《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整句忽视“我的忧虑”为比喻的主体。如何理解,才能使上下文意贯通,符合前后文的思想逻辑呢?试看前后文。“明明如月”中的“如”一字提示我们,诗人显然在打比方,那主体是什么呢?据上文意脉走向,可推断,主体当是前文的“我心”。“何时可掇”的“掇”又如何解释呢?据前后文假托宾客往来说事,此句显然在发问何时人才来归。如果说前后文是假托、烘托、曲折取势。这里是突兀之笔,旗帜鲜明。故“掇”一字作本字解,“捡拾”,可引申为“获得”、“网罗”等义。整一句可这样译读:我求贤如渴之心坦荡、明亮如月,我什么时候才能网罗到天下更多的贤才?这样译读,才能使上下文意,一气贯通。
四、“三十年”是“十三年”的“夸大说法”,讲得通吗?“依依”释义为“依稀可辨的样子”,岂不与“暧暧”字义相矛盾?
【课文】《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
【课文原注】[三十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是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一说当作“十三年”。
[依依]依稀可辨的样子。一说是轻柔的样子。
【探析】陶渊明任官前后共十三年,宋吴仁杰《年谱》早有考订,是可靠的,且为大家普遍认可。课本仍把“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放在注解首要位置,匪夷所思。“三十”与任职事实不符,当是诗歌流传过程中的讹文。古人没有类似的夸大用法,言其夸大,乃属牵凿附会。古人夸大数字表达思想是有规律的。一是夸大数字虚指落差较大。“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二是以“三”或“三”的倍数极言其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循着数字运用的游戏规则行进。
对“依依”的理解,向来存在不外乎上文提及的两种说法。王瑶很早就解释为“依稀可辨貌”。廖仲安的意见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方的村落炊烟,朦胧疏淡,着墨不多,却给人无限亲切之感。”这里都是从色调上解读“依依”。后者对“依依”的理解,与课文关于“暧暧”作“模糊不清”解,在意境上或许求得和谐一致,在意义定位上不免犯同;课本注解一方面说“模糊不清”,更有甚者,《教师教学用书》直译为“幽暗”,另一方面又说“依稀可辨”岂不自相矛盾?《教师教学用书》译为“炊烟袅袅升起”,显然主张是对炊烟姿态的描绘。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依依”所处意群和搭配对象不同,其意义则不一样。注释一方面讲远方村庄“模糊不清”,另一方面又讲炊烟“依稀可辨”,自相矛盾。根据陶诗意群和搭配对象乃至意境,把“依依”理解为“轻轻地、缓缓升起”,似乎更有道理。
以上探析,乃一管之见。课本注解不仅面对教者,更主要是面对学生。个性化注解,会增强课本特色;科学注解,有助于学生自学,还有助于树立教材的权威性。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 篇4
@轻轻家教app余老师整理
冰心:巴金这个人 教学目标
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 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冰心巴金之间的深厚友谊 感悟友情并给以珍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感悟文本
1、从文章中悟出了什么?
明确:冰心与巴金能够超越世俗的男女之情,保持最纯洁的友谊,这实在难能可贵。
2、文中哪些事情能体现出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
明确:A、冰心提议用“好好休息,尽情享受”作文电文给巴金拍电报。(了解)
B、冰心丧夫,巴金写信安慰,冰心担心巴金牵挂自己因而嘱托泰昌转告自己赏花的细节给巴金,以免除巴金的牵挂(互相关心)C、冰心热情支持巴金提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多方呼吁,而且积极捐赠珍藏的手稿,完成老朋友的心愿。
D、巴金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的会长
E、巴金给《冰心传》作序,序中热情赞扬了冰心为文为人的品质。
3、小组讨论:
文中从各人尤其是冰心的片言支语中,可以勾勒出巴金的轮廓。请你谈一谈巴金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勤奋、认真、敢说真话、大公无私、人品文品俱佳的现当代文学大师。
三、小结
第二课时 综合活动
一、冰心与巴金之间的情感深厚、纯洁、实在难得。你们认为一份真挚的友情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推介文章:《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探讨真正的友情
3、案件讨论:“送礼”越贵重便表示着朋友在你心中的地位
故乡的榕树
一、教学目的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
(一)借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课堂教学。附:《乡愁》(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母亲在那边。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大陆在那边。
(二)板书课题,让学生速读“自读提示”及课文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以设疑的方式导入课堂学习与讨论。
1.请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提炼本文的主题,选材及写作特色。(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 3.找出抒发浮想联翩的思乡之情的段落,并体会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1、2题可先提问学生,3题请全体同学齐读后再请个别学生分析词语的表现力。)参考答案
1题可让学生自圆其说地解答。
2题中引起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的事物有两个:住所左边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
3题的相应文字在204页末段,分析词语以学生的领会程度为准,教师适当地予以评价。4.作者的思乡之情包括了哪些内容?请针对感受较深的某方面内容说说你的体会。(采用前后桌讨论的方式,教师巡视启发、点拨,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要点参考思乡之情包括了以下内容:•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这些抒写出作者对故乡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眷恋、思念。讨论以学生自圆其说为妥。5.文章在描述完思乡的景物后,重在表现真挚、浓郁而怅惘的思乡之愁,请学生根据课文加以体会。(让学生朗读有关的讨论文字,即208页末段头两句。提问学生体会相应内容,即认识课文的叙事与抒情的有机性。)6.这种思乡情感的深沉、浓郁是贯穿课文始终的,请让我们再次借助朗读来加深体味。(教师朗读204页末段,让学生齐读与之呼应的209页的末三段。)
(四)导入课堂练笔。
1.以点明板书内容含义为教学过渡,说明本文是典型的“寄情于物”写法,启发学生根据相应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写个仿写性的片断(例如可以幼时生活的某个场面、事物;或家乡的某个景物、生活中的某个难忘的时刻或事情来写)。
2.在给一定的时间后请写好的学生当堂朗读,教师进行简要的评价。
(五)教学附记。
1.课堂讨论应注意渗透的问题。A.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故乡的景物诸多,但作者为什么如此偏爱榕树呢?原来榕树一旦生长多年后,它的树枝可长成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新树干,这样一株会长成许多株。这在乡民的生活里必然是上苍赐予的聚集场所,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了,一切乡情民俗也必然会在这里荟萃了。所以标题一则体现出“寄情于物”的写作特色;二则也倾注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情感。榕树正是这些的体现与寄托之物,以此为题也便于景物描写的集中和情感抒发的浓郁感人。
B.材料的安排顺序与效果文章先借“榕树”这一事物来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再通过回忆发生在榕树下的往事来抒发对家乡的眷恋、思念之情,虽形散而神聚,条理仍有机、分明。
C.如何看待“驼背”老树的传说、烧纸钱“祈求”树神和折树枝“祭祀祖先的神灵”等细节?作者正是借写这些来形象、真实地体现出故乡的乡情与民俗,证明故乡人们的善良、正直,他们的淳朴、可亲之处。正因为如此,才让作者如此梦萦魂牵,对这些不应只从迷信角度片面看待之。2.板书设计。
在“驼背”上的“水手”梦 关于“驼背”的古老传说亲情 令飘泊天涯的故乡的榕树 女人的祈求及祖母的疼爱 友情异乡游子
农人们酷热时的纳阴乘凉乡情 眷恋、思念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 篇5
学设计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之《我很重要》教学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与课文内容,综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品析、审美、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究、表达等活动分析课文内容,探究疑点难点,探索自己的心路历程,达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责任 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我很重要”包含的深刻含义,2、探索自身的存在的价值与责任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等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粉笔、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由教师完成)
(导语设计:希腊有这么一句谚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你认识你自己吗?你是谁?从哪来?将往哪去?你想做什么? 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等等这些问题也许会伴随你的终身。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第一单元--认识自我)
二、作者简介(主要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它的作者是谁?谁能来简介?)
1、学生简介作者
2、教师补充介绍:当代作家王蒙曾这样说”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这段话表明,如果单看名字,你会认为毕淑敏是个很平凡的人,你可能也会因此认为她是一个很平凡的三流作家。但你若读了她的文章,你就会认为她非常不平凡--王蒙称她为 “文学的白衣天使”。
三、课文感知(主要由学生完成)(过渡语设计:为什么王蒙会给她一个这么特别的称呼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作品)
1、基础知识认知
(过渡语设计:首先我们来扫清一些阅读上的障碍。谁来指出下列生词的读音和成语的含义)① 课文生词 菽粟
濡养
粗糙
黯然
推卸
回溯
嵌合雾霭
抉择 微蹙
骤然
一沓 翱翔
寰宇 ② 文中成语(附含义)
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万劫不复(指永远不能恢复)
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主要内容把握
(过渡语设计: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文围绕”我很重要”展开写作,那作者到底从哪些方面表明”我很重要”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① 学生自主阅读,后邀请几位同学展示阅读成果 ② 教师明确内容板书要点: 课文从两大角度--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来谈”我”的重要性。其中作为”自然人”而言,”我”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
2、”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3、”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而作为”社会人”,”我”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五方面:
1、”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2、”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3、”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以上从亲情角度谈。
4、”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这一点从友情角度谈。
5、”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这一点从事业角度谈。
四、课文鉴赏探究(主要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对课文进行具体的赏析和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究)
1、好句品析(过渡语设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本文句式多样,带有抒情性,而句子内容又触动人心。请默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① 学生自由品读,后邀请几位同学展示成果
② 教师评价小结(这一环节不要求学生分析得特别详尽深刻,只要他能谈出一点自己的想法、心声,能说出共鸣就行)
2、本文探究
(过渡语设计:在品读过程中有的同学已经发现了两个问题--课文明明谈的是”我很重要”,可课文开头却连写了五个”我不重要”,这是为什么呢?连写五个”我不重要”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还有就是,十分有趣,课文开头有五个”我不重要”,结尾对应的就有五个”我很重要”,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呢?这五个”我很重要”又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分组来探究这两个问题)
①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邀请几个代表说出成果 ② 教师明确:
开头连写五个”我不重要”是为了强调当时的普遍观点,暗示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与意义,这种先否定再肯定的写法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出下文对”我重要吗”这一命题的探索,为下文提出”我很重要”蓄势。同时,”我不重要”与下文的”我很重要”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暗含了作者对”我不重要”这一错误观点的否定。结尾连写五个”我很重要”主要是为了总结前文的内容,强调主题,与他开头形成对比,完成从”我不重要”到”我很重要”的过渡(包含说话的神态与声音的转变)。
五、拓展延伸(1)(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毕淑敏的文章了解了一个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信息,那就是”我很重要”,那读完本文你认为自己很重要吗?为什么?)
① 学生自愿起来畅谈”我是否重要?为什么”
② 教师评价小结(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存在的具体价值与责任,并鼓励学生联系具体的经历来谈)
六、拓展延伸(2)(主要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就是认为自己很重要,因此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和课文的”我很重要”一样吗?为什么?)
① 学生自愿上来畅谈”我很重要”与”以自我为中心”的区别
② 教师明确:两者立足点不同。”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而”以自我为中心”则完全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他们只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从不关心别人,这种观念是不利于个性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七、随堂练习(由学生完成,如课堂时间不充足可设置为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中这两个句子,分别以”我的卓越超凡的才能”和”我的人生”为开头写一句话。例句: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
我的卓
越
超
凡的才能。
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
我的人生。参考答案:
我的卓越超凡的才能,像金子一般在沙中埋藏,只有我才找得到它们的所在。
我的卓越超凡的才能,像鱼儿一般在海中漫游,只有我才寻得到它们的踪迹。
我的卓越超凡的才能,像落花一般在水中漂浮,只有我才抓得住它们的叶瓣。
我的人生像纸张一般散落在桌面上,等待着我把它用彩笔描绘。
我的人生像钻石一般掩埋在沙土里,等待着我把它用布擦亮。
我的人生像曲谱一般散落在书架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钢琴奏响。
八、课堂总结
总结语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了毕淑敏的文章,综合培养了大家的听、说、读、写能力与分析、探究、审美能力。确实,毕淑敏的文字能医治受伤、病态、不健康的心灵,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重要价值与责任。
九、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出现的成语,摘录本文的精彩的句子。
2、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是万物之灵
自然人
得传承精神之火 是难能的机遇产物 我很重要 承载亲情
社会人
承载友情 主宰事业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 篇6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癸.丑(ɡuǐ)
嗟.
悼(jiē)游目骋.怀(chěnɡ)放浪形骸.(hái)B.修禊.(xì)伺.候(cì)丝竹管弦.(xuán)若合一契.(qì)C.流觞.(shānɡ)譬.如(bǐ)趣.舍万殊(qū)功亏一篑.(kuì)D.贮.藏(chǔ)会.稽(kuài)感慨系.之(xì)解.
甲归田(jiě)2.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齐.彭殇为妄作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⑤俯察品类..之盛 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⑦或取诸怀抱.. ⑧放浪..
形骸之外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 ⑩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A.①③⑤⑦⑧/②④⑥⑨⑩ B.①③④⑧⑩/②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⑩/②⑥⑦⑧⑨ D.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
4.从句式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 B.不能喻之于怀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B.“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中“跋”。其作用在于作者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C.“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臣下进献给皇帝的奏章,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D.“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铺陈叙事,讲究文采,《阿房宫赋》是晚唐骈散结合得较好的一篇。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径》,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眼睛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项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从小有很好的声誉,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喜欢鹅,有个道士养的好鹅,他很喜欢,便替道士抄了一遍《道德经》,换他的鹅。
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三、语言表达
10.人生之路,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坎坷,此时最需要亲朋的安慰。请拟写一条短信鼓励失意的好友从头再来。要求:(1)适合特定情境;(2)感情真挚;(3)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1.A 解析:B项,“弦”读xián;C项,“譬”读pì;D项,“贮”读zhù。2.A 解析:A项中“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余均为意动用法。3.B 解析:②那个地方。⑤此指自然界的万物。⑥夫,句首发语词;人,人们。⑦胸怀抱负。⑨这次集会的诗文。其余各句古今同义。
4.D 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省略句。5.B 解析:“作者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时”叫“自序”,“序”也可以由他人来写。
二、阅读鉴赏 6.B 解析:“目”应为“看待,看做”之义。7.C 解析: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8.A 解析:由“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可知,“从小有很好的声誉”错。
9.(1)王羲之曾和志趣相同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2)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落后于他。
(3)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庭院来等候他。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 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食丹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兴地写完,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落后于他。”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庭院来等候他。这样过了多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三、语言表达
10.答案示例:(1)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选择表情;你不能预支明天,但你必须过好今天!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 篇7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 “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44.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曾”通“增”;“内”通“纳” 46再拜便辟 “辟”通“避”
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毋” 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50.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倍”通“背” 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 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 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
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 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60不嗛,则奋击 “嗛”通“慊” 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 62太尉判书,辞甚巽 “巽”通“逊” 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 “覆”通“复” 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66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7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
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无”通“毋” 6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 71.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通“置” 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通“掘” 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通“赐” 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 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76.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79.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8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二、词性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8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取名;取表字。83.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买。8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坐辇车
8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8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8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下。8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89.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砌上墙。90.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吃饭。9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9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
9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向上飞;落下来。94.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总结。95.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9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作歌。9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击鼓。
98.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9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
10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10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游泳。102.过秦论:指出……的过失。
10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集会结盟。104.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105.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水缸做(窗户),用草绳栓住(门枢)。10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107.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怪罪。108.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居……之下。109.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扎。110.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111.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口。112.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11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敬酒。1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115.晞一营大噪,尽甲:穿上铠甲。
116.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117.杀一老卒,何甲也?:穿上铠甲。118.垂死,舆来庭中:抬。
11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用衣裳缠裹。120.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买。
121.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呈上这篇逸事状。1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舍。12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取名,命名。12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向上走。
12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清真相,说明真相。12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合乎法度;符合先王的制度。127.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侍奉。128.不义不暱,厚将崩:实行道义。
129.段不弟,故不言弟:符合弟弟的道义。130.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挖隧道。
131.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赋诗。13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二)动词作名词
13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
134.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13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到的景观。
13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作名词
137.然于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值得高兴的事;值得悲伤的的事。1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孩子。13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14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顿。
141.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高峻的地势。142.是固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愚笨的人。
14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明的人;愚笨的人。1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均解释为重要的地位。14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安逸的时候。
146.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谗佞奸邪之人;奸邪之人。
147.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地位底下见识浅的人;聪明睿智的人。1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建议。149.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15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15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有才能的人。
15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固塞鄙陋的意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53.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维护。154.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视。
155.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尊重。15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157.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15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159.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罪?引起**。16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161.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照明。16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错。
(五)名词作状语
16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一天天地。
16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在北面;朝向西面。16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面;向东面。16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在前面。
167.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亲手。16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16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面上;在地下。
17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用席子;用包裹;用口袋。
17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南面;在西面;在东面;在北面。
172.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一样;像响声一样;像影子一样。173.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
17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连夜。
17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的礼节。176.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17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17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像犬马一样的。17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亲手。
(六)使动用法
180.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18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18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使……摆满。18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184.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心。18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186.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18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188.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使……灭亡。189.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后退。
19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19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使……弱。19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19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排序;使……朝拜。19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19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19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 19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198.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19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200.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使……破。20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使……听到。
202.臣不用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使……听到。203.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使……陷入困境。204.庄公寤生,惊姜氏:使……惊吓。
205.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使……受辱。
206.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使……受到侮辱。
(七)意动用法
207.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以……为友。
20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为老;以……为幼。209.亦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2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1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2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以……为耻。
21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乐。(这是教材的注解,另一说是把“乐”直接解释为“喜爱、喜欢”。)
(八)为动用法
214.三年不治,臣请死之:为……而死。
2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而死。
216、夫人将启之:为……打开城门。
(九)其他
217.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统一/数词用作动词 218.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一:变为一体/数词用作动词 21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数词用作动词 220.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一,一体/数词用作形容词
22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数词用作动词
三、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
22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223.你把东阿治理得太好了!
(二)宾语前置句
22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时间过得很快,我好像要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22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22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在哪里呢? 227.奚以知其然也? 怎么知道它这样呢?
228.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斥鷃讥笑它说:“它打算到哪里去呀?” 229.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总结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230.求!无乃尔是过与? 求,恐怕要责备你吧!231.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攻打它?
23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不曾有过这样的事。23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234.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项王握着剑挺身跪起,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23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236.项王曰:“沛公安在?” 项王问:“沛公在哪里?”
237.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做凶横的事将会引起变乱,扰乱天子的边地,罪名将会落在谁的身上?238.汝将何以视天地? 你将怎么活在人世间? 239.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
240.(颍考叔)对曰:“君何患焉,若……不然?”
(颍考叔)回答说:“您担心什么呢?”
(三)定语后置句
24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和强健的筋骨。242.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那些偷盗、贪婪、凶残、邪恶的邠州人,大都用贿赂的手段将名字混入军队的编制。
(四)判断句
24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24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24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246.妪,先大母婢也。
这位老奶奶,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247.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24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24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50.南冥者,天池也。南方的大海,是天然的大池。251.《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25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即使又把它晒干了,它也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253.东阿者,子之东阿也。东阿,是你的东阿了。
25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255.此天子气也。
这是天子的云气呀。
256.亚父者,范增也。亚父就是范增。
25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258.段公,仁信大人也。段公,是有仁义讲信用的人。
259.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坟墓和他的弟子盖来守墓的房舍。260.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26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够不深入地思考而谨慎地选择的缘故。262.制,巖邑也。
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
(五)被动句
“为”“为所”结构
26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26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的话,你们都将被俘虏。
26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我因替李陵辩护遭遇了这场灾祸,深深地被同乡耻笑。
“见”字结构
266.渐见愁煎迫。
渐渐地被忧愁煎熬逼迫。
“于”字结构
267.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受当时风俗的拘束,向我学习。26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6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被”字结构
270.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无被动词结构(意念被动句)27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久久地伫立,远远地望着,盼望着皇帝到来,被皇帝宠幸。272.戍卒叫,函谷举。
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273.感斯人言,是夕始有迁谪意。
感叹这人的话,这晚才觉到被贬谪的感受。27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27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276.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孙子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277.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曾经跟穆、曹两位琵琶师学习弹琵琶。278.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279.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80.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8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82.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28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8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8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86.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8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8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8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90.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29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中山之君也
29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9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9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295.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29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97.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29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99.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300.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301.公幸教以道,恩甚大 30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03.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304.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固定结构
305.孰与君少长? 306.无乃尔是过与?
四、古今异义词
307.便可白公姥,及时相相遣归(古义:偏义复词,婆婆。今义:公公和婆婆。)308.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拘束。)309.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310.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义:偏义复词,劳作。今义:劳作和休息。)311.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义:偏义复词,兄长。今义:父亲和兄长。)31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古义:偏义复词,母亲;兄长。今义:父亲和母亲;弟弟和兄长。)
31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连接。今义:来往)
314.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古义:亲事。今义:男女结婚的事情。)315.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一定。)316.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317.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1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遮蔽;今义:分开。)319.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20.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表原因的连词。)321.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先前。今义:朝着前方。)322.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长。今义:排行第一。)
32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2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2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2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2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普通人。今义:大众。)
32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教育的初级阶段。)
32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义:跟从他并。今义:表结果连词。)
33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331.仓库少纳,便事左右(古义:身边的人。今义:方位名词。)33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最重要的。)33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3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33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男女结婚的事。)33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事故。今义:很。)
33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33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
3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报告申诉。今义:使别人知道。)34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谦言私爱,内心的真情。今义:小小的。)
34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342.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古义:横行无忌。今义:流氓一类的人。)343.处贱,无以拒也(古义:无法。今义:无从。)
34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345.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于这件事。今义:连词,表顺承。)
34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非同寻常。今义:很。)34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48.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古义:大的都城;不超过。今义:大部分;仅仅。)34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禀延(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
350.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意志气概;勤劳踏实。)
351.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独自生存。今义:不和人来往。)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推荐阅读: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06-05
高中语文《读书的艺术》教案鲁教版必修一08-28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07-29
学高中语文遨游建筑天地间教案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解析11-06
高中语文粤教版教材10-12
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1 苏教版必修09-04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教案05-14
8 《小狗包弟》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07-12
【河东教育】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4章第2节 动能 动能定理 教案05-18
高中语文必修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