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共5篇)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篇1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
作者: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字词解释:
①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②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③阅:经过。岁:年。
④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⑤木柿:木片.
⑥湮:埋没.
⑦颠:颠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⑩臆断:主观判断
《河中石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前预习案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 篇2
河中石兽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
译文:
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河水冲走呢?石头性质坚硬而沉重,沙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一件事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言论。
一位年老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石兽,都应当到河上游寻找。石头性质坚硬沉重,沙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再转。不停翻转,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依照老河兵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事,只知道其中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深刻道理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字词解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颠(一本“傎”):颠倒、错乱。
8.河兵:治河士兵。
9.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
12是非:这不是 是: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
15.竟:最终。
16.并:一起。
17.临:岸边。
18.圮:倒塌。
19.曳:牵引,拖着。
20.钯:通“耙”,整地农具。
21.但:只。
22.倒掷:倾倒。
23.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24.暴涨:凶猛河水。
25.尔辈:你们。
26.干:岸边。
27.临:面对。
28.并:一起
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寻找。
31.以为:认为。
32.盖:因为。
33.溯:逆流而上。
河中石兽拼音原文 篇3
【 原 文 】
cānɡ zhōu nán yí sì lín hé ɡān , shān mén pǐ yú hé , èr shí shòu bìnɡ chén yān 。 yuè shí yú suì , sēnɡ mù jīn chónɡ xiū , qiú shí shòu yú shuǐ zhōnɡ , jìnɡ bù kě dé 。 yǐ wéi shùn liú xià yǐ , zhào shù xiǎo zhōu , yè tiě bǎ , xún shí yú lǐ , wú jì 。
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 , 山 门 圮 于 河 , 二 石 兽 并 沉 焉 。 阅 十 余 岁 , 僧 募 金 重 修 , 求 石 兽 于 水 中 , 竟 不 可 得 。 以 为 顺 流 下 矣 , 棹 数 小 舟 , 曳 铁 钯 , 寻 十 余 里 , 无 迹 。
yì jiǎnɡ xué jiā shè zhànɡ sì zhōnɡ , wén zhī xiào yuē : “ ěr bèi bù nénɡ jiū wù lǐ , shì fēi mù fèi , qǐ nénɡ wéi bào zhǎnɡ xié zhī qù ? nǎi shí xìnɡ jiān zhònɡ , shā xìnɡ sōnɡ fú , yān yú shā shànɡ , jiàn chén jiàn shēn ěr 。 yán hé qiú zhī , bú yì diān hū ? ” zhònɡ fú wéi què lùn 。
一 讲 学 家 设 帐 寺 中 , 闻 之 笑 曰 : “ 尔 辈 不 能 究 物 理 , 是 非 木 杮 , 岂 能 为 暴 涨 携 之 去 ? 乃 石 性 坚 重 , 沙 性 松 浮 , 湮 于 沙 上 , 渐 沉 渐 深 耳 。 沿 河 求 之 , 不 亦 颠 乎 ? ” 众 服 为 确 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zhuǎn),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没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题目: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依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湮(yān)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作者介绍
纪昀(yún)(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河北献县)人,清代文学家。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
河中石兽 翻译 篇4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荒唐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篇5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 ) 曳铁钯( ) 湮( ) 啮( ) 溯流( ) 臆断( )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 曳: )
⑶湮于沙上(湮: )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⑵众服为确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答案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