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转正自我评价书(精选6篇)
公司转正自我评价书 篇1
本文选取2009年广东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剔除*ST和**ST公司、金融保险业公司、上市时间三年以下的公司、在AB股同时上市的公司和深圳板块的公司, 选取剩下7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由于深市和沪市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规定不同, 而且这种不同足以影响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广东省上市公司2009年有6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占样本公司的比重为88.16%;9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占样本公司的比重为11.84%。67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7家上市公司自愿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核, 并披露了审核报告。
从以上披露情况可以看出, 广东省上市公司具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条件且愿意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 而且从总体上看, 愿意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的数量仍属大多数。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分析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内部规章、按合理的授权使用和处置资产、严格按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基于此, 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具有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上市公司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未出现会计差错。
假设2:具有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假设3:具有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上市公司未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一) 对假设1的验证
76家披露2009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 共有6家公司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占广东省76家上市公司的7.89%。而在6家进行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司中, 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有5家, 未披露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有1家, 占差错更正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3.33%、16.67%, 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进行差错更正的比例更高,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 广东省上市公司当前的内部控制系统仍不够完善, 管理层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假设1相悖。
(二) 对假设2的验证
由于2009年广东省76家上市公司都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这表明这76家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或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中都做到了符合法律规范, 也证明了注册会计师对76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法性、公允性、可靠性予以充分认可, 从这一点上, 没能体现出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与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在审计意见类型上的区别。
(三) 对假设3的验证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保证经营的合法与合规。良好的内部控制应该能够为规避因违规经营、违规调度资金及使用资产、财务报表舞弊、信息披露违规等原因受处罚事项发生提供合理保证。广东省76家披露2009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 只有2家公司被证监会处罚, 虽然只是占广东省76家上市公司的2.63%, 却都是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 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反而未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由此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仍然不完善, 不能对内部控制合规性目标的实现起显著作用, 与假设3相悖。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对2009年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分析, 笔者发现,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仍不完善
2009年广东省76家上市公司中, 有67家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这说明绝大多数公司自我评价意识较强, 但将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与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公司的情况进行对比, 可以看出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无论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还是经营的合法性方面, 出现的问题比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公司多, 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提高内控的有效性所起的作用不显著。
(二) 信息披露缺少实质性内容, 且较为零散
由于相关规定只做了纲领性要求, 并未对披露的形式、内容做出详细规定, 所以大多数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过于模式化的问题。而且, 大多数企业只是披露了内部控制其中的一两个方面, 很少真正涉及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即使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也是“控制重点不突出”、“个别控制业务执行不力”等表面化描述, 信息需求者从中获取的信息量就大打折扣, 而且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时, 不论是披露的详尽程度,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还是披露的位置都不尽相同, 这样不利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给信息需求者带来了不便。
(三)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较混乱
笔者发现,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较混乱, 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责任主体, 例如公司名称、“董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 有的公司甚至没有写明责任主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责任主体的不明确, 一旦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现问题, 信息使用者搞不清楚应该由谁负责, 势必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信心, 影响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可信度。
四、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建议
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 国外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 我国有必要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同时借鉴国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框架,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一) 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之所以会出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实现控制目标的效果不明显的结论, 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对此, 一方面应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的权威性, 并且制定更为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不按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者进行惩处, 以引起上市公司更为广泛的重视;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力度宣传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对上市公司负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如何出具更为专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二) 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
笔者发现, 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差异非常大。有的公司对内部控制要素进行详细的描述, 有的公司则是把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沿革等信息披露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为了让信息使用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应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进行详细规定, 如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形式及框架体系发布指导性意见, 改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杂乱无章的现状, 使之从形式到内容上不再空泛, 不只是触及最基本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而是更为深入地让信息需求者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质。
(三) 健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机制
首先, 要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其次, 要使内审部门在形式上拥有独立性, 加大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再次, 要完善监事会职能, 应确保监事会与董事会、管理层之间具有必要的独立性, 这样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 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最后, 应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核, 并出具审核报告。审核意见可比照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 以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四) 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各方的责任
针对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认识不足的问题, 政府监管部门应明确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 并规定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有法律责任, 可以促使相关责任主体更加谨慎对待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此外, 政府部门应加强事后检查, 如发现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合谋造假内部控制信息以及不合格的信息披露者都要进行严惩, 以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建设。
公司转正自我评价书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高管屡屡被报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证券市场也风波不断。而导致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到位,存在严重问题。接下来本文主要探讨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问题。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其审计委员会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对公司的运行情况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上市公司应该定期的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过程中各个部门要有明确的分工,董事会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确保公司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公司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进行及协调相互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同时还要出具一份自我评价报告,将评价的结果传递给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让其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内部控制情况。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无论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对公司的财务来说都有很大的作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加强对公司资产安全的保护。对公司的财务来说,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和规范程度。对投资者来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
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大多不愿向外界公布,而且也没有相关法律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外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这给外界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目前上市公司对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认识不足,责任主体杂乱无章,有董事会,有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还有公司名称,甚至有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都没有标注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杂乱无章,搞不清楚负责人是谁,这样会降低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还有个问题就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也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标准。常见的有某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某某公司董事会对于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没有相关部门确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报告的内容。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往往也不够重视,在核实评价报告时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往往就是一笔带过,也不去真的核实。还有就只在执行力度上也不够,大多数企业都不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外部原因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外部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在评价的内容上也杂乱无章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理想中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第二,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乏统一的鉴证标标准。不同的公司采用的鉴证标准基本都是五花八门的;第三,公司对外界公布内容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虽然对几个主要的信息做出了规定,但对这些公布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统一的格式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许多公司就利用这个空隙来做手脚;第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缺乏规定,基本上只要自我评价就行了,至于谁主持谁参与都没有明确规定;第五,对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缺乏明确的规定,往往导致出了问题却找不到责任人;第六,对于公布内部控制信息内容缺乏法律监督。
3.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内部原因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出于对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人力、物力和成本的考虑以及好多公司出于商业机密考虑不向外界公布真实评价结果。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主要是由于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制度本身和内部控制信息公布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比较重视对公司实物的控制而对公司的执行者较为忽视。现在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体制改变的,但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观念却没跟上,造成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還认识不足。多数情况下的公布评价的内容都是为了满足证监会和交易的要求,敷衍下就过去而不是认真的对待此事;成本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重要原因,企业觉得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看不到直接的收益,认为得不偿失,所以大多都不愿公布;还有好多上市公司不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不是担心成本,而是担心泄露商业机密,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把自己的公司至于险地。
三、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一些建议
1.政府要加大引导的力度让上市公司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
政府通过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来让上市公司明白政府在这方面所辖的力度、让企业人员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政府部门要开设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对上市公司负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表现的更加专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另外,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引进相关的活动,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要性的宣传,让企业认识到重要性,自愿加大力度投入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上来。
2.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加大对造假的处罚力度
相关法律上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以及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实行责任人制,对各种蓄意构造和故意隐瞒的上市公司给与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并找出其责任人,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按责任的大小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在法律上让上市公司重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让责任人对其自我评价的真实性负责。同时,还要明确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责任,这样才能让他们认真的核实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并且核实结果要以报告的形式出据出来,在对外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时,责任人和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成员都要签字,对其公布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与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失职监督行为,也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让企业重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保证其真实性。
3.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鉴定的机制
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格式多种多样,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格式。所以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确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统一格式和披露的具体内容。同时应该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鉴证机制。规定企业不得自行鉴证其真实性必须要聘请独立第三方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核评价。还要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自己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公布,让大众知道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
四、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以及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同时还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给出了一些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司必须重视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自发的完善自己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让其更好的促进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长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现状分析[J].商业会计,2010(23).
[2] 张键,杨忠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以浙江国有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0(33).
[3] 郝艳敏.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1).
[4] 阮班鹰,杨锡才,王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财会月刊,2009(33).
[5] 姜毅.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COSO企业风险管理之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作者简介:
教师转正自我评价 篇3
xx每天总是六点钟到校,到校以后就打扫教室和校园的卫生,并且帮孩子们准备一天的冷开水,等孩子们到齐以后,早自习的时候就为孩子们检查作业,对xxxx们作业中做错的地方指出来,并当场就给xxxx们解答问题,直到xxxx们了解了为止。
xx除了上好自已的每一堂课外,还经常抽时间去听其xxxx教师的课,并且从中汲取优秀的教学教育经验,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把好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并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虽然是一个刚刚踏上讲台的教师,但xxxx的教学水平+甚至比一些老同志也不会差很多。
前台转正自我评价 篇4
分享
创新
前台转正自我评价
我于*年*月*日荣幸地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担任前台文员一职。自入职至今已近三个月,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及结合自己的综合表现,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本人为人正直、坦诚、成熟、豁达、自信,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优秀的沟通、协调,管理经验。性格开朗、大方,掌握良好的礼仪知识和接待工作经验,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能够灵活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当然,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杜绝同类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我认为,前台接待工作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岗位虽然平凡但却十分重要,因此要做好前台接待工作需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和公司一起成长,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愿意同贵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我于*年*月*日荣幸地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担任前台文员一职。自入职至今已近三个月,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及结合自己的综合表现,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本人为人正直、坦诚、成熟、豁达、自信,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优秀的沟通、协调,管理经验。性格开朗、大方,掌握良好的礼仪知识和接待工作经验,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能够灵活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当然,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杜绝同类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我认为,前台接待工作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岗位虽然平凡但却十分重要,因此要做好前台接待工作需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和公司一起成长,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免费
分享
创新
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愿意同贵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教师转正自我评价 篇5
XX市XX区XX学校 教 师:XXX
教师个人自评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在唐家学校已经工作了七年。在这七年当中,我要感谢来自每一位领导和老师的信任、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在学校这个优秀的大家庭中慢慢成长。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做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七年来,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踏上工作岗位后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有活抢着干,有担勇于挑。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特别是对我这个刚从事教学工作来说,学校领导和同事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我也在听课评课中提高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七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更高的层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向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迈进,努力争取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师德培养方面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着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我的学生都是合格的学生。我的学生们终有一天会离开老师、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但是只要他们在学校里学会了怎么做人,做事,将来无论他们走到那里,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这是我教育的目标之所在,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因为我觉得做人是学习的前提,先做好人再谈学习。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能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把很多的好书借给学生,让他们读,让他们汲取知识的营养。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三、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方面
在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方面,在教学中我更深刻的理解课本,在把握课本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开阔大家的视野,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次,结合学生特点改变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比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动;采取奖励机制,准备一些小奖品作为
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奖励;面对问题学生,我采取了课堂上一发现有进步就马上表扬鼓励进行正强化,课堂下多交流的方法来柔和师生关系。
四、工作态度勤奋敬业方面
七年时间里从未无故缺席。工作一年半之后,我听从学校的安排担任了班主任的教学工作,我把这视为学校领导对我的考验和重视,兢兢业业面对每一件教学工作,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精神饱满的面对每一天的工作。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从大学毕业到今天,我一直没有停止阅读的习惯,不断的充实自己,向学生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
五、工作业绩方面
付出的同时,也收获希望。2011年11月23日在东北地区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会中,《XXXXXXXXXXXXXXXXXXXXX》被评为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5月31日在XX市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课堂教学 减负增效”活动中,《XXXXXXXXXXXXXXXXXXX》教学设计获得优秀成果一
等奖,2012年11月在盘锦市第十三届教育科技节评比中,《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荣获教师科技论文二等奖,2014年4月荣获2011至2013学年度科普活动优秀辅导教师,2014年9月10日荣获XX县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9月10荣获XX县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11月11日在XX区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公司转正自我评价书 篇6
一、文献综述
1. 国外学者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及相关信息披露的研究。
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建议,由管理当局或其指定的人员(如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的内部控制报告出具审核意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验证报告一并对外披露。此外,美国总会计师办公室(GAO)、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等机构也赞成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Hollis等(2006)发现上市公司在按照SOX法案的404条款进行披露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临近调整、会计风险暴露、内部控制投入较少和不披露内部控制问题而导致较多的审计人员辞职等。
Bupa (2004)认为SOX法案的颁布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实施成本很高。Maria等(2006)研究了按照证监会要求进行披露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隐含成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和披露没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付出了更多的成本。J.Efrim、Boritz和Ping Zhang (2006)运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报告和管理者薪酬之间的关系,认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较为关注。
Leone (2007)研究了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发现影响内控信息披露的因素包括组织结构的复杂性、重要的组织变化以及公司在内控系统方面的投资。而Ge和Mcvay (2005)则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实质性缺陷与公司经营的复杂性有关,但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的关系不大。Do yle等(2005)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内部控制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有关,内部控制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驱动因素,并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
2. 国内学者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及相关信息披露的研究。
袁敏(2008)认为在2006年以前,我国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审计缺乏强制性的规定,因此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披露较少,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上。李明辉(2001)认为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在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促进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交流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侯淑华(2005)论述了内部控制报告的意义和内容,认为我国一般行业上市公司也应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何凤平、吴军(2005)认为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两者缺一不可,不能一轻一重。陈关亭和张少华(2003)提出应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该报告发表审核意见。
蔡吉甫(2005)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营业绩越好、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异常(即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明显不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自愿披露积极性不高、披露流于形式和隐瞒不利消息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提出了建议。
证监会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通知》的第三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披露”中,明确提出“鼓励央企控股、金融类和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在披露2007年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机构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上交所在2008年1月2日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除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中国证监会和本所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在2007年年报全文的‘重要事项’部分,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之外,还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机构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杨有红和汪薇(2008)认为,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评价意见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上述研究为我们了解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及相关信息披露的现状提供了不同视角,但专门针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现状
1. 数据来源。
本文以在年报中披露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及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截至2008年4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上公布年报的1 35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总体,其中深市490家、沪市861家。而在年报中披露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1 317家,其中深市467家、沪市850家,分别占各市总样本的95.31%和98.72%(所有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均由笔者手工整理)。
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但两市仍然有34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到总样本数的2.52%。从这1 351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数据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总体指标偏低。我们对设置了内审机构,进行了内部监督(内部控制部门定期向董事会提交内控检查监督工作报告)、风险披露和缺陷披露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统计,见表1ㄢ
由表1可知: (1) 总体上,设置内审机构的上市公司较多,占到总样本数的45.97%;对风险披露的程度较低,只有21.24%,说明由于市场的需求不足,对风险的评估和披露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形成趋势,应该引起注意。 (2) 沪市中只有27家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披露,只占沪市总样本数的3.14%,而深市却有290家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披露,占深市总样本数的59.18%,远远高于沪市的披露程度,但深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监督和风险披露的比例偏低,只占深市总样本数的13.67%。
(2)对控制活动的披露程度不一。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关联交易、对外担保、投资管理、募集资金、财务(会计)管理、业务控制和内部信息沟通等内容中,披露对外担保的只有633家上市公司,占总样本数的46.85%,在所有控制活动中披露程度最低;而披露财务(会计)管理、内部信息沟通的上市公司分别有1 004家和1 086家,分别占总样本数的74.32%和80.38%,披露程度较高,其他控制活动居于两部分之间(见表2)ㄢ
(3)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具体名称不一。查阅了两市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只有621家上市公司设立了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只占到总样本数的45.97%(见表1);且有109家虽已经设立但具体名称并未披露,占总样本数的17.55%;名称为审计部的有223家,占总样本数的35.91%,数量最多;财务部类(即隶属于经理层的)有6家,占总样本数的0.97%;沪市中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隶属于监事会,占总样本数的0.32%;其他各类147家,占总样本数的23.67%,名称五花八门,有100余种之多。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的名称和隶属关系不统一,特别是隶属于经理层,会给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和各种控制活动、经济权限的责任追究造成很大的困难,影响内控工作的质量。
(4)缺陷披露内容不一致。我们对报告进行了分析和比对,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面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种: (1) 既没有披露缺陷,又没有提出改进意见的(只说“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还需完善,公司今后将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需求,健全内控制度,使公司内控制度能对编制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提供保证”等这样的套话); (2) 披露了缺陷,但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披露具体缺陷; (3) 披露了具体缺陷(比如具体控制活动的缺陷和不足等),但没有提出改进意见的; (4) 没有披露具体缺陷,但提出了改进意见的; (5) 既披露了具体缺陷,又提出了改进意见的。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种情况有121家,占到披露缺陷的上市公司总家数的38.17%,不容忽视;披露了具体缺陷的上市公司只有144家(18+126),仅占到披露缺陷的上市公司总家数的45.43%,可以说缺陷披露程度比较低,应引起注意。
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不进行披露,其正常的持续经营能力就值得怀疑,从而增加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动机会更强。如Chan等(2005)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剖析后,发现那些按照SOX法案404条款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和更低的投资回报。
三、相关建议
斯蒂格利茨认为,一个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离不开人们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而信心的原动力则来自于完善的信息披露环境。上交所在2008年1月2日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对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是采用“鼓励”等这样的字眼,并没有提出强制性要求。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积极性不高且披露不规范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国外的经验,不应只对ST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强制性规定,应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所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强制性规定,对报告中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缺陷披露程度设定合适的底线,而不仅仅是自愿性披露,且不能使底线的设定增加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董事会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负法律责任,在企业经营失败时,应对投资者和相关利益者进行赔偿,促使其选择适当的控制标准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获取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最终的评价结果,同时需要签署一份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书面申明。
2. 因为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能够疏通企业委托代理链条中的信息传递渠道,减少代理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缓解代理问题,所以证券监管部门应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设置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尽量统一其具体名称。笔者认为该部门隶属层级的高低会对它的职能发挥有影响,隶属的层级越高越可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故应规范其隶属关系,使其隶属于董事会或监事会,而不应是经理层,增强其独立性,以使其更严格地监管各职能部门,使公司在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时,具有更强的获利能力和流动性,会计政策更加稳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更加称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实现预防会计错误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 规范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比如,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不仅要披露公司具体的内部控制缺陷,还要提出与这些缺陷相关的改进意见。2006年,上交所、深交所先后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同期发布的还有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些规则本身就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因此给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要真正实现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提高其信息披露的质量,在理论上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和指南必不可少。所以,适时推出与2009年7月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配套的应用指南很重要,将基本规范中的原则、要素、框架有效地加以运用,是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基本依据所在。
参考文献
[1].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与改进——来自2007年年报的证据.审计研究, 2008, 5
[2].朱荣恩, 应唯, 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 2003;8
[3].陈关亭, 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其审核.审计研究, 2003;5
[4].杨有红, 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 2008;3
[5].吕先锫, 王伟.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 2007;1
[6].周勤业, 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审计研究, 2005;2
【公司转正自我评价书】推荐阅读:
公司员工转正个人自我鉴定01-01
如何写公司员工转正自我鉴定08-30
公司员工转正自我鉴定工作方面05-17
公司优秀员工实习转正自我鉴定12-23
公司客服工作转正自我鉴定08-27
公司员工转正后的自我总结12-10
党员转正自我评价06-06
普通员工转正自我评价11-04
特岗教师转正自我评价06-12
电商转正申请自我评价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