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2024-09-28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精选9篇)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篇1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成都西川中学 甘国斌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生 促进作用

摘要:简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讨论了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在学习、思想和交际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正文:

成都西川中学从2000年以来,长期在初一和初二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至今已达15届;我从2002年以来也长期指导学生进行此项活动,经过多年的指导和思考,发现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的成长有许多积极的促进作用。现把有关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 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特点

它是一种以学生科研为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

它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是开放的,它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可 以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家里进行。例如,初二罗昱做《岷江水质调查报告》时,她暑假走访了岷江的许多水文站点,获得了许多数据;回到学校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了整理提取加工写出结论。

2.实践性:

在活动中,学生要动手调查、制定计划和方案等,动手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例如,初二刘颖乔做《成都私家车空载率》时,她在路边设点观察、数数(shǔshù),还摄取录像,在老师指导下并制成许多统计图表,从而得出结论。

3.参与性:

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过程中,从选课题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例如,初一延昱衡、陈胜远、谢元浩们在确定课题《太阳能的利用》时,他们一起商量后来找我,在我给他们提出大概的计划方案后,他们相互配合、积极寻找资料,最终写出论文、演讲稿并制作好幻灯片,到最后参赛获奖,这一个过程都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

4.探究性:

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科研课题,找出问题到最终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初二梁笑们在《动漫对青少年的影响》探究中,学到了动漫的简史和特点,并探讨了动漫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从而提出了关于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看动漫采取的建议和措施。

5.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能一个暑假,或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例如,初一延昱衡们做《太阳能的利用》从初一上期末到寒假,再到下学期完,他们依次经历了选题、计划、收集资料、整理加工信息、撰写论文、演讲稿、制着动画和幻灯片到参赛获奖、写经验得失的过程,花了整整一个寒假和一个学期。

6.创新性

这是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的一个特点。创新是在一定的知识能力储备的前提下,自己独立创造出新颖的、独特的、前人没有的----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思想以及相关的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设计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位个人,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创新才能引领世界。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提出一些独特而新颖的见解和点子,从而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例如,初二·3班于成好因为在学校走廊被同学撞倒以及看不全黑板,做了《人性化教室的设想》;通过调查研究,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

1.教室为等腰梯形,走廊是直线形的,教学楼的立面则保持阶梯状(如下图)。

2.教室第一、第二排各减少2个座位(如下图),课桌为椭圆形,桌椅安装万向轮和调高度的升降开关。

3.讲桌应不高于黑板的底边缘,讲台高度 ≤1.15米(较矮的同学坐着 时眼睛离地的高度)。

二.初中生心理特征

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高峰期,身心发展很快,主要有以下一些心理发展特征:

1.从少年向青年过渡,身心发展迅速。2.活泼好动、好奇性强,喜欢探究未知。3.情感外露、情绪易变,渴望师长关心、同学关注、异性关爱。4.自主性、表现欲增强。5.独立性增强。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 好的活动舞台和发展机会。

三.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我校长期开展初

一、初二研究性学习;我7年来,指导了许多学生,发现在学习、思想、交际等方面,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的发展成长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学生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一生中要经历的一个重要成长过程,它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狭义的学习是指在学校的课堂教育学习,广义的还包括课外的学习、校外的学习和终生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补充学生课堂教育学习的很多不足,它与常规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在素质教育中,它们可以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

1.拓展课外视野,获得更多知识

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课堂教材知识,更要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来拓展视野,增加能力。

例如,我指导初一延昱衡、陈胜远、谢元浩的《太阳能的利用》时,他们三人查阅资料,知道了太阳能发电的原理,知道了硅晶光伏板发电技术(这些知识他们初一没有学物理不知道,也许他们要到高中才学习到),这为他们今后打下了一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一定的知识储备。

2.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会获取很多新的知识;在动手动脑中 获得很多能力、获得很多乐趣;在和同学、老师、他人的交往中获得很多自信,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指导初二陈镜舟、向军秋合作研究性学习《地震前兆》,在之前他倆初一时都默默无闻,胆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各科成绩平平,我教的地理成绩每次也就在五六十分左右。我指导他倆的《地震前兆》获得了校优秀一等奖,并向全校师生做了专题演讲。从而增强了他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现在在班上,他们胆子变大了,爱发言了,也爱和同学讲话了,成绩也提高了,初二地理会考陈镜舟95分、向军秋85分,都得了A等。

3.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改进和纠正自己思想观念、学习方法的过程。在时间紧张、压力很大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更会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因此:

⑴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计划性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而自觉地乐于学习,学习中注意力加强,专注程度提高,这样学习时自己方向正确、目的明确,计划得当,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例如,初一刘诗宜们确定《索马里海盗》后,我在上非洲地理时,她们竟主动提了很多问题:索马里在哪里,为什么会有海盗?最终在我的引导下,她们找到了几个主要原因:

一、位置优越:地处东非之角、航线要道;

二、自然恶劣:多沙漠,穷山恶水出刁民;

三、经济落后:人民平困,逼上梁山;

四、政府无能:地方割据、官匪勾结。

通过《索马里海盗》的研究性学习,她们学习非洲地理时就更有兴趣、注意更加集中、视野更加拓展。

⑵提高收集信息、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当今是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满天飞,有的有用,有的有害。所以,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学生要“去粗成精、去伪成真”,在信息之海中捞出自己需要的针来,从而提高自己使用信息的能力。

我在指导初二冯左朋《臭氧空洞——当代女娲补天》时,他收集的资料就有13页,后来筛选加工后,写出的论文才4页。

⑶提高学生写作和演讲能力 收集的资料信息,学生要经过多次语言加工组织并修改,才能写出较好的论文或报告,最后还要写出演讲稿,制作幻灯片,反复模拟演讲。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指导初二冯雅琪做《投篮的学问》时,她修改了6次,才完成论文和演讲稿,并模拟演讲培训了5次,最后她在校内参赛时脱稿登台演讲并取得了名次。这样,她的写作和演讲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⑷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学生不仅要求成绩好、考分高(“高分低能”不适合素质教育),更需要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我发现研究性学习能增强学生以下能力:

①调查实践能力

为了获得资料信息,学生要走出课堂、走进更广的学习和社会空间,进行调 查、查访、查找或实验、摄影、摄像等实践活动,从而锻炼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或实验能力或实践能力。

例如,初二罗昱做《岷江水质调查报告》时,她调查走访了许多水文站,还进行了取样化验;初二刘颖乔做《成都私家车空载率》时,她在路边设点观察、数数、统计,并制成表格。初二毛微茜做《羌族歌舞采风》时,拍摄了北川的羌族锅庄舞。

②设计制作能力

在小科技、小发明和小制作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多次改进,最终设计制作 出较理想的器具或模型,其设计制作能力就提高了。

例如,初一周桀鹏设计发明制作出了多用裤、多用巾、多用帽。初二苏雨菲、王舒婷俩设计制作了新的安全酒精灯。

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会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从而增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初一刘诗宜们在《索马里海盗》探究中,找到了该国海盗的存在的原因和特点,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防治海盗的建议:

一、多国联合、军舰护航;

二、维和士兵进驻索国,帮助维护治安,打击海盗头目;

三、经济援助索国,帮助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脱贫致富。

4.提高电脑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应用电脑的过程,学生要上网下载,加工处理文稿文件,如打印word文件、制作幻灯片、处理图片、编辑视频等。这样不知不觉会提高自己的电脑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例如,初一延昱衡们做《太阳能的利用》时,起初延昱衡打字很慢,不会制作幻灯片,也不会制作动画,电脑应用能力很差;后来,他们三人分工合作、互帮互学;后来,延昱衡打字也很快了,也学会了制作幻灯片和动画。

<二>对学生思想方面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育很快的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科学观形成的重要基础时期;所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好的塑造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比获得更多的知识都还重要,我们要培养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探究自然、社会和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会逐渐树立自己的正确的科学观、社会观、人生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科学的探究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科学道德、和纯洁的科学思想、务实的科学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初二罗昱做《岷江水质调查报告》,调查了许多水文站,获得了很多资料,她认识到科学要严谨、事实要客观,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即使数据有误差但不能编造,这样她培养了自己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初一延昱衡们做《太阳能的利用》时,学到了PN结晶体二极管的多种用途:一是光电效应,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二是发光效应,如LED发光技术,能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从而知道了我国在光电转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实际情况。

2.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普世使命感

在研究学习中,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时事、关注世界,从而培 养一定的强国救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初二陈镜舟、向军秋做了《地震前兆》,并向全校师生演讲报告,让师生都获得了地震前兆的知识,也许他们下次碰到地震时能用上这些知识;受其影响,说不定今后会有学生从事地震等灾害方面的职业研究。又如2008年索马里海盗猖獗,初一刘诗宜们做《索马里海盗》研究性学习,从而理解了我国为什么会“维和”并派兵到印度洋护航打击海盗。

3.树立自己未来的职业趋向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会对他研究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就会长期关注它;“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乐于学习。在长期关注、研究中,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会把研究的事物作为今后自己到大学研究的对象或者今后工作的对象,慢慢形成自己一定的职业趋向。

例如,初二冯左朋做完研究性学习《臭氧空洞——当代女娲补天》后,他对我说,他今后要考气象院校,去学气象专业。初二罗昱做完《岷江水质调查报告》后,她说今后想考环保专业,想从事环境保护的工作。

<三>对学生交际方面

人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中生产、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交际。因此,交际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和老师、同学、家长、社会人员打交道,通过沟通与合作来完成自己的课题,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例如,初一延昱衡们做《太阳能的利用》,开始他们三人连我办公室都不知道在哪里,通过来找我并寻求我的指导后,他们不但知道了我的办公室,还知道在什么时间找我指导最好;并且他们三人进行了分工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益,最终获得了校优秀一等奖;当他们跑来告诉我这喜讯时,高兴得直跳,我也很高兴。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虽然遇到过困难和疑惑,但也学到了分工合作、学到了交际,从而也分享到了成果和快乐。

结束语

通过多年指导初中生做研究性学习,我坚信:研究性学习对他们在学习、思想、交际等方面的发展成长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的,也是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的,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一点是符合新课标的目标和核心价值的,它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考试能力;因此,我们长期坚持开展研究性学习,会结出学生的优秀成果的。例如,研究性学习做得好的初2006级杜松龄已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录取并获得奖学金,张帆已保送到浙江大学。

2009.10.20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篇2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运用身体运动、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等手段, 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 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 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是培养符合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它来源于社会, 又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 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学校体育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 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识、价值取向。所以, 学校体育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而构成了学校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功能和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1.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为教育和娱乐。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 能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 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存在的不足, 促进学生增长体育才干, 增进身心健康;也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意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有着很强的教育功能。在学校园里, 教师处在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生每天需要紧张的学习, 这常使得师生感到疲劳和困倦, 而要消除这种疲劳和困倦, 就得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让师生通过体育活动的一些手段, 在身心上得到娱乐和放松,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校园体育的内容, 普遍都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这正能迎合师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的需要。在活动中, 师生通过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向上的拼搏暂时忘掉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这样, 人们的精神获得愉悦, 心灵得以净化。因此,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们达到陶冶情操、振奋精神、乐观生活的目的, 使得人们的身心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2. 学校体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 学校体育的地位逐步提高, 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参与, 不仅促进了身心健康, 同时对培养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说学校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接受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锻炼自身的同时, 又相应地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 融洽群体的人际关系, 也能克服和预防学生自卑、孤僻等不良的心理因素, 在学生学习和做人中能促进他们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学校体育发展和推进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 而且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科学实践证明, 坚持经常的锻炼, 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通过体育运动, 还可以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灵活的思维和想像能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从而有利于他们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

不论是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 还是参加体育竞赛。学生都面对的是体育中严密的组织形式和不可逾越的竞赛规则。在竞赛规则和技术规则面前, 学生必须将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后, 只有这样, 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赛场的认可。如:在接力赛跑时, 运动员超越接力区接棒就会被判“犯规”而取消参赛成绩。在危险的投掷项目中,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 认真执行和服从赛场安排, 以免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在铁一样的纪律和规则的约束制约下, 才能让学生逐渐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能促进人的个体向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活动, 大多数是以集体竞赛的方式出现, 而集体项目要取得胜利, 就必须要求每个队员不但要奋力拼搏, 而且要有齐心协力、统一行动、默契配合的精神。而这种配合的基础则是:每个队员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队员间心中至高无上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如群体球类项目, 它代表着集体的智慧和荣誉, 所以它就要求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得为集体着想, 而容不得半点个人主义。体育教学和训练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 并伴有一定的生理负荷, 这就要求运动员去克服身体负荷的极限。教练员就要培养他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竞赛中为达到自己的目标, 表现出自己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道德意志。如跳远、短跑等项目中就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体操、跳水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每次完成动作的质量、难易程度加上运动负荷量都在不断地提高。这就使学生有效地接受了勤学苦练、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的教育。因此, 校园体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 学生的道德行为始终受着体育项目中诸多规则的制约。所以在竞赛中, 他们必须要遵守竞赛规则;个人服从集体、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因为他们明白只有这样, 他们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运动员, 才能让观众接受和喜爱。反之、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引起公众舆论的谴责。在这样一种强制又自然的环境中, 学生都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努力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 这样就能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打下基础, 从而促进他们不断完善自己。

校园体育文化也利于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在体育竞赛中, 每一项竞赛获胜的人总是少数, 而且赛场变化多端, 不可能获胜的总是自己, 所以每个运动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 在失败和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做为参赛的主体——学生, 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失败了就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而不能沉痛与失败中。竞赛中落于对手, 不能气馁而是要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在一次次的失败后取得胜利, 才能从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后, 才能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考验。

三、结束语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强身健体, 还使校园气氛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因此, 我们一定要重视它的发展, 为它能使人全面发展而奔走呼号并身体力行, 为提高全民素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摘要:学校体育作为学校课程教育的一个部分, 在学生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课程的地位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它与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学校的教育工作也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 更离不开学校体育的促进。本文就将学校体育的内容、功能及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学校体育,功能,对学生成长的促进

参考文献

[1].人耿民.《浅谈体育素质教育》.教育研究, 2005.5.

[2].刘纯献.《浅谈校园体育精神》.中国学校体育, 2004.

[3].潘丽萍.《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体育文化导刊, 2002.3.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新教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92-02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而作为新教师教学反思在其成长中有怎样的意义,在其教学反思能力培养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从我国教师培养的传统实践来看,大多存在着“自然成熟”的倾向,即新师的成长是一个自发的成长过程。一名新教师的成长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种不自觉的成长过程,教师积累更多的是一些经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的:“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人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平上。”对新教师而言,如何通过教学反思,培养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比如,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这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教学反思对新教师成长的意义

随着目前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在教师的培养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反思型教师观,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教师成为研究者。学校教师的培养要符合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通过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也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从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新教师都拥有一定理论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的是教学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从教学效果来看,往往比一般的教育理论知识更重要。新教师要积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必须要经历一个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学反思来逐步正确理解自己的教学,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这类知识的获得和改善,只能靠新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仅仅靠他人的传授或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

从新教师的成长途径和方式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新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二是内在的影响,即新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追求。通过教学反思,新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回顾、诊断和调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要求。

三、新教师教学反思的培养

在新教师的培养中,应尽力支持新教师的反思需求,建立相关的竞争激励机制,搭建新教师展示自己教学反思成果的平台。学校应该要求新教师填写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制订新教师教学反思成果的评价方案。同时,应要求每位新教师每学期开设一次教学汇报课,并写出学期的教学反思总结,营造一种激励新教师反思的氛围,培养新教师的反思意识,让反思实践成为新教师自主、自动的一种研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新教师工作中的一种习惯。

在指导提高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具体策略上,可以采用写教学反思日记的形式。所谓教学反思日记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某个方面、某个问题,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记录下来,借助一定的反思材料不断地分析、回顾、研究,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

在具体的反思对象上,对新教师而言,重点放在对教案的反思上,具体从这样几方面着手:一是对象分析,即学生的预备知识情况和新课学习的掌握情况,二是教材分析和教学定位,思考教材知识呈现序列在教学执行过程中的合理性,怎样才能较好地实现教材设计的意图等;三是教学组织的反思,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等;四是自我评价,主要是教学效果、教学中的困惑和改进方案。实践证明,新教师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反思,提高了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同时,也要引导新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关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问题,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及自己的处理对策,加以记录和反思,逐步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

学习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篇4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课后反思是教师及时补救的依据以及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通过课后反思能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在与思考、探索和总结。可见,写课后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它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认识提高

新课程强调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思想者。按照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上课过程应该包括教学前的预案设计和教后的反思。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能仅仅满足于“今天我的课已经上完了”,而应该在课后反思自己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有何得失、有何感悟,要把写好课后反思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透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的目标。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现有教学活动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成为最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对教学教训的吸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平也只能停留在“一般型”教师层面,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优化

要评判自己的一堂课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要求,是否有效,以及在备课和教学中有何得失,通常要在讲完课才能发现。因此,经常性的进行课后反思能使今后的教学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根据教学情况对下一阶段教学任务进行调整,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写课后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对于提高教师授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可以说,认真写好课后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起点。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就是教师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包括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教学反刍,是教师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型”的束缚,成长为一名教学研究者。

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独特风格的养成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总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针对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发展。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师由教学新手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学更理性、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与课堂的把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与课堂的把控尤为重要,即教师发展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怎样解决,总结了哪些经验,值得老师们共勉。几年来通过学习和实践以及不断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我认识到:

(1)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种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学生互相探讨或教师点拨,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具体操作时注意这样几点:1.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需讨论的问题,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2.科学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之前要留足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3.建立机制,教给方法,努力克服盲目无序、无意义、无效率的教学行为,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4.宏观调控,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而应密切关注和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要努力建立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从操作层面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慎重,要维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不能简单或粗暴地否定,更不能不作评价,或是笼统地以一个“好”来表述;另一方面,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从发展性的角度去评价,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启迪思维,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

(3)“提问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应该更为重要。也许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学大于教”的境界。

总之,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抛开一切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篇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在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学校体育如何发挥其作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许多功能,它在推进素质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理论和现象因素,分析了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以及体育在国民素质建构和个体素质发展中的作用,同时针对体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体育;促进作用;建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进年来,体育教育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阐述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做出的贡献。然而从学校体育方面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助于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也能使体育教育更好的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智力、提高心理素质、发展个性。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特征

素质教育的理解。人的素质既指先天的自然特点,又指后天的一系列社会品质,因此我们从教育的观点考虑人的素质时,应该把自然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结合起来,并且着重于人的社会本质。据此特点,所谓的素质教育即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展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特征。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应试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而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础特征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更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更注重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更具有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二、学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忧势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他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三种东西,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他还在《资本论》中写道:“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1、学校体育首先应是生存教育

学校体育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运动,也就是说体育是通过运动所进行的教育,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尽管今天生活在都市或农村的学生不必再到原始森林里去谋生,但是今天的体育与“生存”的关系依然比较密切。因为,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赋予了“生存”二字新的内容。现代人也许不必再去和猛兽或自然环境抗争,但却要去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以免被淘汰,还要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过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寿命延长的趋势日趋明显,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应运而生,而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参与体育锻炼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不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心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能力和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2.2、学校体育其次应是道德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些人道德素质的每况愈下,道德沦丧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但道德的修炼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够功德圆满的,道德的养成需要学生个体的身体力行。道德问题又往往是与利益的竞争相联系的,道德的培养也需要在竞争的情况下进行方能见效,体育恰恰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这样的机会,体育的内容载体之一是现代竞技运动,其不断完备的规程,规则体现了一种社会的道德期盼,参与其中便会使人懂得社会或群体对个体的期待和行为规范,也能够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如足球竞赛中要求队员之间要团结协作,队员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要正确对待比赛,要正确对待胜负等等,所有这些都使队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还表现在通过参与或观看体育比赛,提高了整个民族素质和民族的凝聚力。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为运动健儿的胜利更为祖国的荣誉欢呼雀跃,无处不体现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

三、体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人的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规范只有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而逐步培养与完善.体育教学具有把身心活动内容和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等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殊功能,因而有利于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并要求在活动中付诸于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体育锻炼具有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应变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竞争意识,创造、应变、协作能力,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和文明行为,等等。

体育教育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体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例如,古代的足球、马球、毽球、拔河、骑马、射箭、奔跑狩猎等体育文化遗产。体育教学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促进文化科学素质的发展。集体体育项目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战术的配合才能完成。学习篮球、排球、足球、接力等项目,学生经过技术、战术的学习与配合,明确团结协作、集体配合的重要性。这样,就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明白要取得胜利,光靠个人是不行的,强调集体力量的伟大,个人若脱离集体便难有作为。同时,体育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要求,都有强烈的集体性,无论开展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或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参加长期规范而严格的体育活动,能增强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优异成绩的过程,也是不断超越障碍、征服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体育比赛能表现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培养勇敢、顽强、坚毅、果敢、自信、积极向上等品质.因此,运动的竞争充分表现在个人的技术、战术、智力和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竞争,在竞争中促进和完善各项素质的发展.此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能陶冶情操,缓解心理紧张、压抑和烦恼,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

四、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建议 4.1明确体育教育观念 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赂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学校体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正确健身技术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进行德育教育,增强积极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达到“强身健体、育人”的目的,正确对待体育考试。4.2、完善体育教学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有现代教学思想,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精神;有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应努力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加速从经验型向开拓型、研究型的转化;具有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水平,能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开发人、塑造人,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益于学生的体育活动。4.3、加大体育教育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地的建筑教学设施,修建和完善相应的体育活动场所,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

4.4、保障实施

享受身体方面教育,是每一个在校学生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或侵犯的。学校实施体育,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结语

学校体育的功能绝不仅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如其他还有健身、增强体质的功能,竞技的功能,娱乐的功能,社会交往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功能等等,它们对推进素质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不一一列举。

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步德寿,体育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 王汉澜,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王志意,素质教育中高校体育的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05,2(26);

[4] 韩桐,体育对大学生道德健康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6); [5] 陈志军,反思性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6] 李涤非等,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 [7] 步德寿,体育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篇6

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智力和理解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可以不断向上攀缘的支架,以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其课堂话语来实现的,因而教师话语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例如:

中高年级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单词的背诵及用法一直都是他们英语学习比较薄弱的地方。我在教学mask、vase、pumpkin、chicken等单词时,将单词编入这样的一个故事中:DogandMonkeyarefriends.Theyliketoys.TodayisDog’sbirthday.MonkeywantstobuyatoyforDog.Hegoestothesupermarket.There’remanytoysinit.They’remasks,vases,toypigs,andsoon.ButMonkeybuysatoypumpkin.Thetoypumpkincansing,“Happybirthdaytoyou!”

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不仅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学生像读故事一样地感兴趣,进而也就掌握了这些生词及用法。在这里教师就为学生成功地搭建了合理的可以不断向上攀缘的支架,可以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进而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篇7

关键词:自主教研,教育实践,活跃思维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教研活动。每个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形式各有不同, 据了解, 大多数教师对园本教研都是抱着被动的态度参与, 原因诸多, 如园本教研形式呆板、内容针对性不强、不同类型的教师对专业成长所需求的内容不同等, 那么如何让教师体验到园本教研的快乐, 发挥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积极性呢?在园本教研的推进过程中, 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教研热情, 增强教研活力

在教研活动中, 教研组长或园长总是裁决者, 教师大多缺少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状态或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如何促使教师在大胆尝试实践中, 不断增强教研管理的实效性, 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组的意识与兴趣, 在开展活动时, 我们利用人人参与、合理组合、自下而上的园本教研模式, 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 提高教师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1. 自主教研, 激发兴趣

放开对教师的束缚, 给教师自主的空间。鼓励教师提出困惑问题, 自主确立研究问题, 在学期初, 教研组的形式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现状提出困惑, 如:这学期我们调查后经统计, 问题最多的是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活动。

2. 多样形式, 点燃热情

俗话说, “有教无研则浅。”要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 就要选择好教研活动研究的内容, 创设好教师参与活动的条件, 落实好教研活动的每一环节。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教师的参研热情, 使教师的教研意识、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第一, “轻松一刻”, 活跃气氛。教研活动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严肃的, 如何让教师快乐学习, 让老师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在每次集中性的教研活动中, 我们都在活动开始部分安排“轻松一刻”的环节, 其内容丰富多彩, 有幽默故事、特长展示、心理测试题、互动性小游戏等, 以帮助教师达到活动热身的作用。有了快乐的开始, 学习也不会有压力,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刻钟, 但许多教师都曾在这里经历从无到有、从后台到前台的突破, 同时, 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涵养、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面以及表演能力, 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 尝试体验, 唤起动机。体验是通过实践来感知事物和现象, 所以体验具有实践和感悟的特质。实践是体验的过程, 时间是实践的要素;感悟是体验的结果。从体验的定义分析, 体验式的教研可以让教师有所感悟, 有助于唤起教师参与教研的内在动机。

第三, 提高表达, 活跃思维。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采取的形式多样化, 目的在于提高教研活动的趣味性, 让教师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以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以脱口秀、头脑风暴等形式, 活跃教师的思维, 在宽松的氛围中表达想法, 提高教师的表达水平。

3. 顿感管理, 增强自信

以鼓励表扬为主,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是教师教育孩子的教学策略, 其实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学生, 因为每个人都想在教研活动中促成长, 那么放大教师身上的“小亮点”, 及时捕捉教师好的想法和做法, 引导教师分析他们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很多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因幼儿过于兴奋, 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但在这个活动中, 有位教师利用乐曲的休止符来控制幼儿的情绪, 做得恰到好处, 所以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较好, 加深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很多教师都为之赞叹, 同时也加深了其他教师对此活动的认识, 给教师更大的思考和尝试的空间, 支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园本教研自下而上, 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在评课活动中, 很多组织者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想法直接抛给教师, 但是忽略了园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只有教师得到发展, 我们的教研活动才可以说是有效的, 所以组织者要放平心态, 给教师调整的时间, 尽量避免对教师的高要求和急态度, 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教师的成长过程, 给教师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的时间, 使教师从害怕表达到简单表达再到有效表达。如:在音乐研讨过程中, 教研组确立主题:欣赏《森林畅想曲》, 请各段教师进行研讨, 同课异构, 然后各段邀请一位教师执教, 从执教的过程中, 看到三段教师对教材分析的能力与解决的策略, 虽然会出现问题, 但是作为教研组, 不能马上去否定教师, 应该作为引导者, 走在教师的身后, 让教师各抒己见, 给他们一个成长的平台, 使教师们慢慢地喜欢上表达, 甚至到最后教师们都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可谓是“百家争鸣”, 教研氛围油然而起, 也就是说我们起到了疏通阻碍的作用, 解决教师困惑的问题。

二个性发展, 快乐学习

1. 教研交流本, 促进反思学习

制订教研活动交流本是激励教师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 我们每次开展业务学习, 需要教师记录下在业务学习中所交流的语言, 每次学习后上交教研组, 教研组进行考核, 并与教师的积分制度 (教育教学考核) 挂钩, 给予教师奖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 展开教师的教研交流本, 从交流的语言中折射出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表达能力, 教师们会建立在从幼儿的心理、生理、《纲要》精神的角度来阐述活动开展的可行性, 从一句到多句, 从简单的表述到专业的表达中看到教师们成长的轨迹, 更加坚定教研趋向的科学性。在教研活动中, 重视为每位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说的权利、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 倡导教师各抒己见、观点交锋、讨论争鸣, 促进教师反思学习。

2. 经验分享, 共享成长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与弱势领域, 教师的各项技能也是各有所长, 我们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 引入了“青年型教师”的概念, 并提出了“挖掘青年型教师发展潜力”的理念。除继续运用“选修制教研模式”以外, 我们也为青年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说课比赛等, 更重要的是利用他们的优势领域, 为大家进行培训, 做到资源共享等, 通过采用这些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青年型教师的发展。在开学之前, 教研组会发一张教研调查表, 请教师填写自己的优势领域, 并在学期中与教师共享, 如:我园教师李×、水××, 虽然很年轻, 但是她们很有冲劲, 李老师美术字写得很漂亮, 有个性, 可以说字如其人, 水老师会利用纸质的不同, 制作出各种纸张艺术品。像张老师、吴老师等教师有着丰富的带班经验, 她就给教师们讲一日活动环节, 如“午睡三部曲”、“重晨谈, 促成长”, 帮助青年教师丰富带班经验。教研组极力提供这样的平台, 使教师快乐学习, 经常会从教师们的谈话中听到, 某某教师这方面很好, 下次与我们共享一下, 使教研活动让教师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3. 自主教学, 轮班上课

很多教师因为自身素质的原因, 出现偏科, 有的擅长音乐, 有的擅长语言教学, 但是幼儿园开展的是主题教学, 每个领域面面俱到。根据这种现状, 我园在开学初, 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领域进行授课, 不仅在自己的班级, 并扩散到同一个年级, 而且教师一次次的开展同一个活动时, 她们会及时的反思, 并在下一个活动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受益、幼儿学的也很开心, 孩子认识的老师很多, 教研组要求教师每月记录自己的教学痕迹, 这样对教师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茶余饭后, 教师们会时不时谈起自己在别班上课的情境,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篇8

关键词:学用一体;学习动力;考核制度;操作考核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分数下降,教学质量滑坡,学生学习兴趣能力下降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为了迎合高职高专的改革发展,为适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高职生学习动力的必然要求,笔者从当前高职院校特点出发,努力营造改革对学生成绩考核的相关机制,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动力的热情,站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度,提升学习动力,结合学习者的情况,构建“学用一体”考核机制,从而发掘高职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最终目的。

“学用一体”考核制度就是改变对知识死记硬背的传统考核模式,加大对学生个人特点、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将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打破,而是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为目的,更多的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动手操作能力纳入考核当中。传统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大多重视理论学习,多忽视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创新拓展能力,大多以终结式的评价方式为最终成绩,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而相对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上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能只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改变一次期末考试测试,并不能将所有知识点涵盖其中,所以平时根据学习的情境内容,分阶段进行多次考核。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多的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多的与社会接轨,符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需求,而不是培养一批只能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所以说,“学用一体”考核制度就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的特点出发,从学校对学生成绩考核机制的改变这个方面,积极研究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相关办法。目的是能够改变目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使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深造可以找到切实符合自己的工作。

1 “学用一体”考核制度的建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1 多元性原则 学生的考核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要对其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采用的考核角度等大多不同,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考核成绩时,应采取多方面的意见,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1.2 过程性原则 教和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对学生的考核中,不再是以学生最后的卷面成绩为最终结果,从教学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都会有考核渗透其中。

1.3 激励性原则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们可以不断的追求进步,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1.4 反馈性原则 教学考核必须具有有效的反馈功能,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改进自己的教學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积极的改进。

2 “学用一体”考核制度的建立

“学用一体”考核对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1 平时表现的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小组同学的配合等多个方面。例如:平时听课的认真程度、是否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是否有创新思想的提出等方面,做出成绩考核。这个部分在学生的总成绩中占到30% ,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平时表现积极主动来争取更多的分数,在学期总评中可以合格,这样也可以打破他们破罐破摔的思想。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平时的考核,将自己的优势凸显出来,这样可以在平时举办的技能比赛出脱颖而出。

2.2 卷面考评 卷面考试可以采用开卷和闭卷考评的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知识,达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给学生一个机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这个部分可以占到总成绩的30%,让学生足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试卷的测试,让学生们不会形成只重视操作能力,而忽视知识的极端现象。

2.3 实操考核 实操考核占到40%,这个部分体现出对高职学生重能力培养的特点。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将工作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学习情境,把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考核评价单元,学生每完成一个行动过程就取得一个考核的分数,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其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取得最后的成绩,将三个成绩进行整合后,计入到实操考核的成绩总表中。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技能大赛,让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进行提高,教师可通过技能大赛训练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技能比赛中来,比赛的项目集中了学生在校所学的各种知识点与技能点,对学生的系统综合运用能力是一种极大的锻炼。经过学校的竞赛也可以选拔出代表,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比赛,这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可以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学校去参赛,就可以在实操考核中得到加分。

2.4 最终成绩考核 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平时表现的考核成绩+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实操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学习表现,也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理论上和操作上双重的掌握程度,这样可以很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学用一体”考核制度采用行动能力评价各个学习领域的模式,从过去单一的文化理论考核,转变成实践综合能力、操作表现能力等全面衡量的状态,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更好的激励学生取得更好成绩。教师与学生情感共鸣,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心态、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波.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15).

[2]朱光福.学分制条件下的高职“四维评学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2(5).

[3]李荣.高职技能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

[4]刘艳云.基于高职学生的发展性考核评价系统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5).

论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篇9

一、体育文化的开展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1对大学生学会文明健康生活的促进作用

体育文化在校园里的具体开展建设,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身体特点,运用运动卫生、运动生理、生化、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锻炼,避免因为锻炼不得当产生的对身体的损害,学会如何正确锻炼身体的,达到真正的锻炼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体素质,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各方面智力,进而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和心理等方面的承受能力,大学体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培养,使他们对体育科学和体育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合理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与情商。大量的实践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均衡性,保证学习时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的和谐发展。对大学生自己文明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2对大学生学会团队精神的促进作用

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有利于学生良好团队精神的养成。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在搞好每项文体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更需要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每个人的具体努力和分工明确才能取得胜利。因而,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毅力、顽强进取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中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这都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们的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荣誉观。由于体育本身具有的多样化,要求人们既有共性又同时具有个性,并能使其很好的结合。体育文化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还能协调好人际关系,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能培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对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文化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最容易、最廉价、最有效、最欢迎和最乐意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要放宽视野看待体育文化,使其在健全身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审美素质: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种闲暇的手段,在充实人们的生活内容,扩展人们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和享乐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让大学生们学会集体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今后更好的胜任工作任务。

1.3对大学生学会公平公正处事的促进作用

体育文化其中包括有“公平竞争”的意识,这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承担着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大学生大有裨益,体育始终遵循着“机会均等、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严格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观念;通过竞技体育也可以学习和锻炼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误和失败,磨练坚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中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学生通过参与竞技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养成优良的社会公德。即如何对社会群体、组织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怎样提高社会意识、怎样发展对别人的权力和感情的尊重和理解。竞技运动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社会生活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场所。有助于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行竞技体育有助于培养人的乐观精神和自信心,敢于竞争,敢于胜利,要求改革自我、超越自我等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行;通过竞技体育还能培养领导与服从和充分展示与自我约束的良好行为。有实验证明:有竞赛经历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适应性,表现出更高的组织领导能力。因为竞技体育为承受责任、做出决定、影响他人等领域的重要品质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存在着两面性。在竞技体育的教学中还应当有道德规范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辨别、应付和化解暴力的能力。高校竞技体育教育的正确之路竞技体育在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校园体育文化也对竞技有深远的影响。促使他们早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道德规范,以积极的、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事情和参与各种竞争。

二、结论

上一篇:地热清洗售后协议书范文下一篇:宽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