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冤案

2024-06-24

味精的冤案(通用12篇)

味精的冤案 篇1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个节目—《味精的冤案》。

片中介绍了前一段时间,有一种传言说味精吃了以后容易有很多不良症状如掉头发、得发脏病等等。可那个片子中讲解了味解的组成成份,味精其实就是一种“氨基酸”,那什么又是“氨基酸”呢?“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物质,蛋白质是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种“必须的”,所谓“必须”就是必须从食物中提取,人体不能自己合成,还有12种是不必须的,也就是人体可以合成的,味精属于第二类;一个60千克的成人一天可以生产大两汤匙的味精也就40克,而且在每种食物中都有,如在西红柿中每1千克就有140毫克,在五谷中每1千克就有130毫克。。。。。。

在味精中还有“纳”,在盐中也有“纳”,纳可以导致心脏病。味精可以导致吗?经实验:在盐中有40%是纳,而在味精中还不足20%,所以不足以导致心脏病。

中国一所大学用了六个月作了一项实验,用几只大鼠使用不同剂量的味精,再测血压、心率,都没有什么变化,食欲也没有任何变化。实验表明人长期食用味精,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都可以通过胃、大肠。。。。。。来到血液中,对血液循环还有好处呢!多余的则会被身体排出。

这所有的实验和专家的话都可以证明:长期食用味精对身体没有坏处!

从今以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吃味精了,味精也可以放下这已经背了十几年的“黑锅”了!

味精的冤案 篇2

我的同桌汪佳伟新买了一本笔记本, 上面印着铠甲勇士, 汪佳伟对它爱不释手, 谁也不准碰他的笔记本, 汪佳伟连下课都要抱着它。

下午, 这本很酷的笔记本突然“失踪”了!汪佳伟哭丧着脸问我:“有没有看见我的笔记本?”“没有!”我回答道。说完, 我就“扑哧”一声笑了, 我心想:原来你汪佳伟也会丢东西呀!这一笑, 可不得了了, 汪佳伟居然怀疑起我来了, 他说:“你笑什么笑呀!是不是你偷的?你给我实话实说,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我皮笑肉不笑的说:“哼, 你送给我, 我还不要呢!这铠甲勇士啊, out了!”

“肯定是你拿的!你是我们班的班长, 不要搞什么阴谋诡计, 快拿出来吧!”

“我拿出什么来呀, 什么阴谋诡计啊, 你冤枉我!我劝你呀, 还是在抽屉里再找一找吧”!我苦口婆心的劝汪佳伟。

他又在抽屉里翻了翻, 原来笔记本压在他书包下面呢!“冤案”就这样被我“破了”。

味精的冤案 篇3

那么,摄入味精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它是否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呢?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风传:很多人在去中餐馆吃饭以后,出现了头疼、口渴、脸发麻、肠胃不适等症状,主要是因为中餐里加入了很多味精。这一下,使欧美的许多中餐馆都受到了冲击,有的甚至挂出了“本餐馆不使用味精”的牌子……

自此,“味精害人风波”便被有鼻子有眼地传播开来:

——“毕竟是人工合成的嘛,吃多了应该是有害的。”

——“它一提炼,我们不知道搁什么了。”

——“人不是都说味精吃多了掉头发吗?”

——“味精这成分,‘谷氨酸’还‘钠’,一听就是化学品,吃多了肯定没好处。”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图1)。但是,要找到一个科学确切的答案,就必须刨根问底从头说起,对味精——

层层剖析验明正身

味精实际上就是一种盐,叫谷氨酸钠(C5H8O4NNa· H2O),这种物质是19世纪由一位德国化学家发现的。到了20世纪初,日本人从海带里提炼出了含有鲜味的谷氨酸钠,称之为“味之素”,随即便被广泛地应用于餐饮及食品工业,一度风靡全球(图2)。

说到谷氨酸钠,就得从谷氨酸和钠分别说起:

在维系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须的6大营养素(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中,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单位是20多种氨基酸。氨基酸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靠从外界摄入的叫必需氨基酸,如L-赖氨酸、L-色氨酸、L-苏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等8种;一类可以自身合成或由其它有机化合物在身体内转化而得到的叫非必需氨基酸,如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等十几种。谷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中的一种酸性氨基酸,在人类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约占人体蛋白质中所有氨基酸的20%以上,如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即便不摄入任何含谷氨酸的食物,自身每天也能合成41克的谷氨酸。

那么钠呢?如今大多数人都知道,食盐(NaCl)摄入过多的话容易引起血压高和心血管疾病,这全是其中钠离子惹的祸(食盐中含钠39%)。而味精虽然同样是一种钠盐,其钠的含量远远低于食盐(味精中含钠13%),正常量的摄入几乎不存在对健康人带来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谷氨酸与钠离子结合就成为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图3)。谷氨酸钠普遍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尤以鱼、肉、蛋中含量较大。远在人们还没有发现它之前,我们的先人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已掌握了以谷氨酸钠含量较高的动物食品原料吊高汤来使菜肴增鲜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而谷氨酸钠之鲜,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味觉感觉器官味蕾来感知信号,再传入大脑认知信号而获得的。

那么,人体中已有一定量的谷氨酸钠了,如果再通过饮食摄入一些味精,这种物质在进入人体后会不会发生某些变化或在人体内残留以至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呢?

科学验证: 食、医俱佳

让我们看看味精在进入人体后的“环游路线”就知道了:

当味精随着美味佳肴进入到口腔后,通过咀嚼与唾液酶结合到一起,再经过胃进入小肠,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随血液循环系统进入肝脏,在那里经三羧循环形成谷氨酸。其中一部分谷氨酸开始参与蛋白质的代谢,而多余的部分则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不会残留于人体内。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80只大鼠分成三组,分别以人用量的25倍、50倍和100倍对大鼠进行味精的连续给药试验,以此来观察长期服用味精对机体产生的病理变化。试验证明味精对所有大鼠从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凝结时间、血压、心电图以及其它脏器,甚至体重、食欲,均没有任何影响。

在医药界,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毒理学、病理学、药理和药效等方面都曾对味精进行过研究和实验。美国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搜集了9000种以上的文献和试验数据以后,作出了“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的结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生物化学研究,在进行了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癌性、突变性以及对导致神经系统伤害等一系列试验以后宣布:人体摄入味精是可以完全消化吸收,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味精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可靠的(图4)。

通过以上介绍,人们对食用味精的顾虑基本可以打消了,但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味精还能治病。于是,对味精在平冤昭雪之余还要论功行赏,大大宣传一番。

经多年临床实践人们发现:谷氨酸不仅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谷氨酸钠在临床上也有如下三大作用。首先,谷氨酸钠摄入身体后,可与氨结合,生成对人体无害的谷氨酰胺,从而降低人体内氨的水平。对如肝昏迷、肝损伤以及对部分其它原因昏迷复苏期的治疗都有帮助;其次,谷氨酸钠会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的代谢,能够提高脑细胞的氧化水平、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及为大脑提供能源。人体如果能每天摄入一点儿谷氨酸钠的话可以提高智力、提高记忆力、安定情绪……对精神病、神经衰弱以及小儿发育不全等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药品;再次,谷氨酸钠的鲜味儿有增加食欲的作用,对老年人、产妇、厌食儿童以及身体虚弱的重病恢复者都有很大好处。

至此,人们大致可以释怀了。但是叫起真儿来的话,要彻底放心食用味精,则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那就是:

虽然日本人最早是从海带中提取出了味精,但它毕竟是有赖于其岛国之利。如今,味精作为一种在全球被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仅靠海带来生产不仅原材料的获取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也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如今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味精,到底用的是什么原料?何种工艺?它是化学合成的吗?其中有没有添加什么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物质?会不会有可能产生副作用的化学残留物呢?

天然原料 生物提取

味精的制造最早采用的是酸水解法,正如那位最早发现谷氨酸钠的德国科学家一样,就是用这种方法从小麦面筋等蛋白质原料中提取出谷氨酸钠的。如今,味精生产主要根据原料状况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制造味精;二是由甜菜糖蜜中所含的焦谷氨酸中提制;三是用化学方法来合成。在我国,大型味精厂基本采用的都是第一种生产方法。

味精生产的原料是淀粉,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出产的分布特点,北方多以玉米为原料,南方则为大米(图5)。原料在经浸泡、碾碎等工序后再被投入到一些大罐子中,在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在各种生物酶以及微生物的作中下进行发酵……最终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终极产品——味精(图6)。

味精整个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生物工程。

扬长避短食之有道

然而,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味精尽管可以放心食用,但如果使用不当的话,也会使食用效果欠佳或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图7)。因此,在炒菜时添加味精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炒素菜时应该多加味精。蔬菜中虽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纤维素,但谷氨酸含量较少。因此,多加一点味精可以增加鲜味;

——炒蛋、炒肉菜时应该不加或少加味精。鸡蛋中谷氨酸含量较多,人们炒鸡蛋时又习惯放一些盐,这样在炒鸡蛋时谷氨酸与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因此,炒蛋时加味精无异于画蛇添足;肉类食品中谷氨酸含量本就较高,因此再加味精的话,味精的鲜味在肉菜里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制作酸味菜肴时不应该加味精。味精在酸味菜肴中不易溶解,而且是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此外,酸味还会破坏味精的味道,因此即便是加了味精也不会产生鲜的感觉;

——在菜将要出锅的时候加味精。味精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焦谷氨酸钠。这样,非但不能起到调味作用,反而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对人体健康不利。实验表明:70~90℃时味精溶解度最好。因此,烹饪时投放味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如要勾芡的话,味精的投放应安排在勾芡之前;

味精废水的清洁生产治理技术 篇4

味精废水的清洁生产治理技术

摘要:介绍了味精废水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并与传统的物化-生化方法进行了比较.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既节约能源,又经济可靠.作 者:王红梅    王东辉    赵宝国    Wang Hongmei    Wang Donghui    Zhao Baoguo  作者单位:王红梅,王东辉,Wang Hongmei,Wang Donghui(山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济宁,27)

赵宝国,Zhao Baoguo(山东菱花集团,济宁,272100)

期 刊:环境工程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卷(期):, 25(1) 分类号:X7 关键词:味精废水    清洁生产    废水处理    处理技术   

聂树斌案看冤案的形成与预防 篇5

——以聂树斌案为视角

一、聂树斌案过程:

1994年10月1日,聂树斌被刑事拘留;1995年,因被怀疑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5年,王书金承认自己为“聂树斌案”的真凶。2013年9月27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王书金非聂树斌案真凶,驳回王书金上诉、维持原判。

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案进行复查,开启了中国异地复审的先河。

2014年12月22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聂树斌母亲送达立案复查决定书。2015年3月17日,聂被执行死刑后律师首次获准查阅该案完整卷宗。2015年4月28日,山东高院将召开聂树斌案听证会。

2015年9月15日,因复查工作需要,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决定再次延长聂树斌案复查期限三个月。

目前,聂树斌案的复查工作任然没有结果。虽然侦查机关排除了王书金是聂案的真凶,但是从聂案的卷宗及现存证据来看,仍然疑点重重,无法确实证明聂树斌就是真凶的情况下如何判了一个人的死刑。现存的证据迷雾重重,让人对于聂案持怀疑的态度,一共有以下的疑点: 疑点一:多次出现的花上衣是否为同一件?

李树亭认为,在聂树斌案中,花上衣至少曾经出现6次。

1、根据被害人父亲陈述:当年破案期间,专案组曾三次到其家中,第一次拿走了被害人的照片,第二次拿走了一件花上衣和一件花裙子(后来多次索要却并未归还),第三次又拿了一件花上衣和一件花裙子让他们辨认,他们回答说不是家人的,不知道是谁的。

2、根据孔寨村村民段某某陈述,当年办案人员曾让她辨认过一件花衬衣,段回答说不知道是谁的。

3、根据聂树斌母亲张焕枝陈述:当年办案人员也曾让她辨认过一件花衬衣,张回答说不知道是谁的。

4、王书金案件在河北省邯郸市中级法院开庭时,张焕枝进入法庭旁听,休庭后称检方出示照片上的花上衣,与当年办案人员让其辨认的花上衣不一致,并质疑检方证据做假。

5、根据《青纱帐静悄悄》记载:1994年8月5日聂树斌在游荡中,从张营村梁某家门前三轮车上顺手偷走一件半袖上衣,缠在车把上。

李树亭分析,聂树斌案6次出现过的花上衣,至少应有3件完全不同:

1、从被害人家里提取的;

2、所谓从张营村梁某三轮车上偷的;

3、让张焕枝辨认过的。到底哪一件才是随卷移交的(即彩色照片上的)花衬衣或者短袖衬衣?查遍整个卷宗中也无法弄清楚。疑点二:花上衣从何而来?

聂树斌案判决书显示,1994年8月5日下午5时许,聂树斌骑自行车尾随下班的受害者,至孔寨村的石粉路中段,故意用自行车将骑车前行的康某别倒,拖至路东玉米地内,将其强奸后用随身携带的花上衣勒其颈部,致其窒息死亡。

李树亭称,就此杀人工具即短袖上衣或褂子,亦即所谓的“花衬衣”的来源,聂树斌先后的供述混乱。这件衣服从最初的衬衣,变成白底小黑花短袖上衣,短袖的白底黑小花上衣,再变成了颜色是白底兰黑小碎花图案,再变成了从破烂堆上拿的;从拿这件衣服准备自己穿,但没有试,怕被人发现,变成了衣服式样不知是女士的还是男士的;从12点半多再到约摸下午3点半再到下午5点多,偷拿到衣服的时间也在不断变化。聂树斌曾供述称花衬衣是从原石家庄市郊区留营乡张营村收破烂的梁某处偷来的,在警方调查取证时,梁某并没有证明自己曾经丢失过花上衣,或曾在三轮车把上搭过并丢失过任何衣物,更没有辨认过聂树斌供述的作案用的短袖上衣,是自己曾经丢失的衣物。侦查机关也从未将作为重要物证的彩色照片上的短袖上衣,交由梁某辨认过。疑点三:作案时间是下午1时30分还是5时?

聂树斌案判决书显示,作案时间为1994年8月5日下午5时许。王书金则始终供述其作案的时间是中午1点半左右,作案后回到工地,工友们还在午休。

李树亭认为,关于作案时间,聂树斌一直未供述出具体日期,即1994年8月5日。对于作案前偷拿衣服和遇见受害人,以及实施强奸、杀人犯罪的具体时间,其也是先后供述了多个版本,不能确定具体时间。王书金供述的作案时间,与受害人亲属所说失踪具体时间相吻合。

疑点四:“一串钥匙”的细节

王书金供述,他作案后原来拿起了这串钥匙,在到井台边藏匿了死者的衣物后,突然想到,从现场带走的这串钥匙很可能成为作案的证据,于是返回到尸体旁边,将钥匙扔到离死者右手约一米的地方。

死者康某的工友余某某说,康当时穿的连衣裙没有口袋,钥匙没地方放,就经常用铁环挂在中指上。

聂树斌并没有供述本案最关键的隐蔽性细节:受害人遗落在案发现场的一串钥匙。李树亭认为,王书金对一串钥匙细节的供述,与其他的间接证据之间,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且因其对关键的隐蔽性细节供述的唯一性与排他性,基本排除了聂树斌作案的可能性。

陈光武亦认为,就案卷可知,警方当时在勘察现场时,对中心现场进行了警戒保护,未让除勘察人员以外的人员靠近,所以王书金是不可能靠近中心现场的。退一步讲,就算王书金到过案发现场,作为关键性证据的一串钥匙他也不可能看到:因为这串钥匙出现在草丛中,不仔细查看发现不了。

疑点五:除口供外,还有无其他证据?

李树亭认为,聂树斌案的两审判决,主要依据聂树斌的口供作出。但聂树斌本人的口供内容,无论是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过程、杀人工具、抛藏被害人衣物地点,还是逃跑路线等,都先后互相矛盾,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同时,聂树斌案不仅没有任何直接的人证,同样没有任何直接的物证,证明聂树斌实施了强奸、杀人犯罪行为和客观事实。

另外,没有任何人指认、控告聂树斌实施强奸、杀人的犯罪行为,或者在其实施犯罪行为时扭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发现,完全是基于受害人亲属的报案,石家庄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公安人员仅仅是因为聂树斌骑一辆蓝色山地车到处看,而将其锁定为犯罪嫌疑人并蹲守抓获他的。

疑点六:聂树斌口供是否为其真实表述?

李树亭认为,聂树斌本人严重口吃,但所有《讯问笔录》显示聂树斌回答讯问时话语流利,且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内容量很大的供述。甚至在两个多小时内,“口吃的厉害,一天说一点”的聂树斌,完成了长达8页、数千字的供述内容。李树亭称,这与常识不符。

李树亭还认为,侦查人员在讯问聂树斌的时候,涉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所获得的聂树斌的全部口供,依法不具法律效力,更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根据聂母张焕枝亲述,聂树斌的一审辩护人张景和曾经对张焕枝说,他与聂树斌第一次见面时,聂树斌一直哭。张景和问聂树斌:“第一次你为什么不承认(强奸杀人)?”聂树斌没吭声。张景和接着又问:“为什么你第二次承认了?”聂树斌说:“打哩!”

对于这样证据存在瑕疵的案件,中国在法治进程的历史中屡见不鲜,但是如何才能防范冤案的发生,真正保障人民的权益,实现真正的法治化,需要从根本分析原因以及积极防范。

二、冤案的成因分析

“证据问题上出错是导致冤假错案的一个主要原因。”证据是在程序中收集、固定、运用的,证据上出错,反映出程序的失范,以及刑事司法机关及其人员违反程序规定的错误或者疏漏。冤案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刑讯逼供与虚假供述。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但仍然保留了如实陈述义务。“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冤假错案时有发生。”“每一起刑事错案背后,基本上都有刑讯逼供的黑影。可以说,尽管刑讯逼供并非百分之百地导致错判,但

1几乎百分之百的错案,都是刑讯逼供所致。” 刑事程序法学者和实体法学者对刑讯逼供与冤案关系的认识是一致的。刑讯逼供获得的虚假供述是造成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念斌、赵作海等冤案中的虚假供述,都源自突破法律底线的讯问手段。身体折磨使被讯问人感受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强烈的恐惧与求生欲望使人屈从于讯问人的需要。

二是虚假证人证言。证人提供虚假证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因案件利害关系人威胁、利诱、欺骗作伪证 ;(2)因询问人员威胁、利诱、欺骗作伪证 ;(3)证人蓄意作伪证构陷犯罪嫌疑人;(4)证人受感知、记忆、表述能力的限制;(5)证人受案发现场目击条件所限导致证言虚假。证人的虚假证言从类型上可划分为:(1)主动作伪证,主动作伪证者通常是为了使犯罪嫌疑人被定罪处罚;(2)被动作伪证,被动作伪证者是为了避免因作证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或者为了获利;(3)无过错的证言错误则是无动机的虚假证言,这种证言受证人感知、记忆、表述能力所限,或者受现场目击条件所限,或者因受到难以察觉的诱导而作出,证言的虚假性难以发现。

三是立功人员的伪证。我国《刑法》第68 条规定。“犯罪分子有…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了立功减刑,曾经发生过在押人员在监管场所内采用殴打虐待、威逼利诱等方式迫使同监室在押人员作出虚假的有

2罪供述,制造冤案。“任何一个清白的人,都有可能因为这样的人物存在而被判刑。”如在张氏叔侄强奸杀人冤案中,因贩卖淫秽出版物而获刑的袁连芳,在入狱后成为了警方的线人,被指两次参与伪造证据。袁因制造伪证立功减刑,却致无辜者入狱,造成两起刑事冤案。四是鉴定错误。鉴定科学所使用科学理论与方法是否有严格而科学的证实,是决定鉴定意见可采性的重要前提条件。造成鉴定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四种:(1)鉴定人的疏忽过错。(2)鉴定设备落后、实验室条件不足。(3)不可靠的鉴定方法,如测谎鉴定、警犬鉴定、足迹鉴定等均未经严格科学证明,在美国均已慎用。有的落后的科学方法,如毛发鉴定等,其排除嫌疑与认定嫌疑的能力均十分有限。(4)过去使用的有些鉴定方法的科学基础已经被现代科学否定。不可靠、落后、错误的鉴定方法造成的鉴定错误是发生冤案的系统性风险。五是公安、司法人员的违法行为。公安、司法人员的违法体现在: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以及不应作为而作为。具体表现有:(1)制造有罪证据;(2)毁灭、隐瞒无罪证据;(3)妨碍律师行使辩护权,律师会见、阅卷难;(4)拒绝采纳律师无罪辩护意见;(5)刑讯逼供;(6)超期羁押。少数公安人员的违法行为,主要目的是获取有罪证据,尤其是获得供述,并通过供述获取其他证据线索。少数检察官的违法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有罪判决,避免无罪判决致使败诉。少数公安、司法人员的违法有时恰是迫于履职的严格要求:警方不破案会有限期破案、命案必破的政策压力和内部考核处罚;检察官的案件如获无罪判决也会 12陈兴良:《错案何以形成》,《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参见:《平反张高平案检察官:我偏要做个捣蛋的人》,《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4月28日。受考核纪律处罚。尽管发生冤案也会受罚,但在所发生的冤案中,检警都为了避免眼前的、一时的风险与处罚,选择让无辜者入罪。

六是辩护意见不获采纳。律师辩护意见不获采纳,除了律师本身的原因,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刑事司法制度原因:(1)侦查阶段的律师辩护权只有会见权,没有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律师辩护的对象是案卷记载的指控事实与指控罪名,看不到案卷就无法针对指控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辩护意见。侦查阶段的律师有效辩护不具有期待可能性。(2)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的律师辩护意见不受重视、不获采纳。现有对已曝光死刑冤案的统计,如秦艳红案、杨文礼、张文静案、佘祥林案、杜培武案、赵作海案、浙江张氏叔侄案、孙邵华案、于英生案等,辩护律师均提出有力的无罪辩护意见,但无一获得法院采纳或者重视。

三、完善冤案预防机制

在冤案的预防制度上,一是应当充分遵循证据裁判,严格坚守证据裁判主义;二是应当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权利。以下相关的制度有继续改革的空间。

(一)关于讯问与供述

为了防止虚假供述,笔者试对讯问制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建议。

一是如实陈述义务的废除。《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条规定有两个层次的含义:(1)嫌疑人必须回答,没有拒绝回答的权利,如果不回答就违反了《刑事诉讼法》;(2)回答的内容应当是真实的。一方面,无辜者基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如到过现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道听途说等,在不懂法的前提下容易受到诱导或者暗示,在回答讯问人员的提问时,很容易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陈述,尤其是当讯问人员向其透露犯罪事实的细节时,无辜者很容易将这些细节融入自己的回答,其陈述更像是有罪者的供述,审判阶段难以分辨真伪;另一方面,对于事实上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而言,这项义务意味着他/ 她必须证实自己有罪,是一项立法强迫,和“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因此应予废除。

二是建立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讯问规则。讯问人员在告知嫌疑人诉讼权利后,在提问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据的问题之前,增加一个关于落实“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原则的环节,向嫌疑人提问:“你是否愿意如实陈述?如果不愿意如实陈述,没有人能够强迫你证实自己有罪;如果你愿意如实陈述,接下来的问题必须如实回答”。如果嫌疑人回答愿意如实陈述,接着向其提出问题;如果嫌疑人回答不愿意或者拒绝回答,应停止讯问。

三是讯问录像应当全面、完整,从进入讯问室到讯问结束,中间不得有裁剪;镜头应当包括讯问双方;每次讯问均应录像。录像设备出现故障时,除非情况紧急、有新的犯罪事实即将发生,否则不得讯问。

四是建立值班律师在场制度。当前我国许多地方试行看守所值班律师制度,律师值班站就设在看守所门口,如能移入讯问室,就能够建立讯问时值班律师在场制度,则无疑可以有效防止办案机关刑讯逼供、诱供、指供,保护无辜者不受定罪处罚。

(二)关于辨认与证言的审查

在辨认程序中应确立双盲辨认原则和顺序辨认原则,以保障辨认程序的中立。双盲辨认原则是指辨认主持人和辨认人均不知嫌疑人是谁,可有效避免主持人影响辨认人的独立辨认;顺序辨认原则是指辨认对象一个一个地出现在辨认人面前,而不是将辨认人领到一堆辨认对象面前,后者容易使无辜者被辨认。此外,现行规定禁止警方在辨认的时候给予暗示,但何为暗示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发现有警方暗示的,是否一律不予采纳,还是采取别的审查标准,也缺乏明确规定。如果确定有警方暗示的,应当视证人能否不受警方暗示影响,如能则可以作证,如不能则不得允许其作证。

(三)关于对立功人员证言的审查 立功人员检举揭发的目的,往往都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减刑或者其他利益,其作证动机可能不纯,存在作伪证的风险。因此凡是有在押犯检举揭发的案件,应严格审查其证言的真实性,与案件其他证据相印证,并记入笔录,方便辩护律师查阅,以便辩护律师分析其证言的可靠性,便于法庭兼听则明。

(四)确保鉴定的可信度

首先,实践中,我国刑事司法机关并未确立对鉴定意见可信度的审查标准。应确立对鉴定意见可信度的审查标准。比如,应审查鉴定所使用的理论或者技术是否可靠,业内同行是否对其可靠性仍有异议;对于新的理论或者技术,是否存在已知或者潜在的错误比例等。如未达到以上审查标准,应认为鉴定证据不具有充分可信度,可予以排除。

其次,应由公安、检察机关加强对内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专业水平的管理,提高鉴定的科学标准,保持技术设备的更新,保证鉴定人的专业素质。应对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做出强制性的规定,使其成为鉴定机构开展鉴定业务的前提条件,使鉴定机构具备符合刑事案件要求的专业性。

(五)完善公安司法人员的冤案追究制

审者不判,判者无责,是当前冤案追究制的重要疏漏。“追究政法委工作人员错案责任在立法上没有依据。正因为如此,我国实践中政法委协调案件出现错误几乎没有被追究责任的。”3对所有有权力决定案件的人,都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不追责就难以保障履职的责任感。此外,应完善对造成冤案的责任人的追偿制度。《国家赔偿法》第31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受害人后,对于有关责任人员直接侵犯受害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以及因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故意对案件做出错误处理的行为,应当向相关责任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这不但维护全体纳税人的利益,而且是表明政府的态度,表明违法司法行为侵犯了政府的利益,表明公正执法才符合政府利益;对于公安司法人员依法公正执法是一个极为有力的督促。

(六)加强有效辩护权

我国虽未能对所有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但已普及了对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案件被告人的法律援助。从当前已发现的死刑冤案成因来看,需要加强律师有效辩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侦查阶段关系到口供等证据收集,应建立辩护律师对侦查阶段程序变动的知情权;(2)侦查终结、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起诉前,应书面通知辩护律师指控罪名及主要犯罪事实;(3)对没有委托律师的死刑复核案件应指定辩护律师,辩护律师应有3 年以上从业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应对死刑复核案件召开简易听审程序,听取律师辩护意见;(4)律师提出不构成犯罪、无社会危险性、不适宜羁押、侦查活动有违法犯罪情形等书面意见的,办案人员必须进行审查,并予以书面回复 ;(5)辩护人申请调取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应当准许,调取结果应通知辩护人;(6)各级党委政法委不得协调刑事案件,以保护律师辩护权利。

尽管聂树斌案还没有最后的结论,但是从案件的瑕疵来看也足够让人诟病,从其他的冤案也可以得知冤案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家庭的悲剧,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而且使得国家的司法公正受到质疑,防范冤案假错案的发生,促进司法公正的进步。

自己动手做味精 篇6

【阿波罗新闻网 2013-08-13 讯】 作者:文怡

炒菜或煮汤的时候,不放味精或鸡精,总觉得少了鲜味儿,但放了味精又觉得不健康。有没有一种即美味又健康,吃起来还没有心理负担的“健康调味料”呢? 朋友推荐给我一个她的方法,我试用过后,觉得应该跟更多人分享。

用天然的食材做调味料,加入到菜肴的制作中,味道比含添加剂的人工调味料还要好。咱们一起动手做做看吧。

香菇粉:干香菇(150克),擦掉表面浮灰后(千万不要用水清洗),用手掰成小块儿,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即可。

用法:可以放入各种汤里,还可以放入各种炒菜和咸菜的制作中,用来代替味精。

用量大约在1/2茶匙(3克)左右。在做饺子,包子,肉饼内馅时可以多添加一些,味道非常好。

紫菜粉:将紫菜(大约100克)用剪刀剪成小块儿,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放在干燥的环境内保存,千万不要进水或受潮,否则会成团,没法使用。

用法:可以放入各种汤里,和炒菜的制作中,味道非常鲜美。用量大约在1茶匙

(5克)左右。

小鱼粉:将干的小银鱼(大约200克),去掉内脏,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烘干,炒出杂质后,倒掉不要。将炒好的鱼自然冷却至干,然后放入搅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

用法:可以放入海带汤,大酱汤,海鲜汤等中用来提味,用量根据自己的喜好,1/2茶匙(3克)是个参考哦。

味精废水处理工艺探讨 篇7

1 IC厌氧反应器对味精废水的处理

IC厌氧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具有显著特点, 其结构较为简单, 易于操作, 使用方便, 运行负荷高, 占地面积较小, 运行费用低, 运行效果稳定

IC反应器在味精废水处理中的运行条件的确定包括菌种来源和添加量、温度、pH值、水力停留时间等;通过对某味精厂IC反应器自调试开始至满负荷运行达标过程的处理过程的长期监测分析, 图1显示了IC反应器进出水COD指标的变化, 整个运行过程中IC反应器COD去除率约在60%以上, 可以看出IC反应器容积负荷高, 在除碳方面性能较为优秀。

2 氨氧化 (ANAMMOX) 工艺处理味精废水

2.1 氨氧化工艺特点

ANAMMOX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1) 无需外加有机物作电子供体, 既可节省费用, 又可防止二次污染; (2) 可使耗氧能耗大为降低; (3) 生物产酸量大为下降, 产碱量降至为零, 可以节省中和试剂。

2.2 ANAMMOX工艺在味精废水处理中的脱氮作用

高浓度味精废水经厌氧处理后, 氨氮浓度仍较高, 需采取进一步的脱氮工艺。氨氧化技术在味精废水处理中的最佳运行条件的确定, 包括污泥接种、进水的氨氮浓度、pH值、HRT、溶解氧等。本文对氨氧化工艺在脱氮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监测分析, 图2是对某味精厂氨氧化池进出水氨氮变化做连续监测, 可见氨氮去除率均在97%以上, 满足当地排放标准。

3 反硝化滤池

3.1 反硝化滤池

反硝化滤池为深床重力滤池。在新的排放标准要求控制总氮的背景下, 需要进一步去除总氮。在工艺的末端添加的反硝化滤池, 其是脱氮、除磷和去除TSS一体化处理设施, 是非常适合我国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的处理工艺。

3.2 反硝化滤池的应用

经过前端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中存在残余的硝态氮。为达到新的排放标准的要求, 可以在工艺的末端添加反硝化滤池。将前端残余的硝态氮通过反硝化转化成氮气而最终从水中去除掉, 实现了氮的完全去除。

4 结论

(1) IC反应器处理味精废水高浓度废水具有优良的去碳性能, 但对氨氮去除不明显。

(2) 氨氧化池可以较低成本去除氨氮, 去除率达97%以上。

(3) 为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 反硝化滤池可以进一步地去除总氮。

摘要:全国味精产业持续不断发展, 该产业排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味精产业也成为我国发酵工业中的最大污染源。其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严重, 是味精行业突出的共性问题。探讨了味精废水处理的工艺, 以期满足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水处理的新标准。

关键词:味精,IC,氨氧化,反硝化

参考文献

味精的冤案 篇8

天然沸石对味精废水的脱氮试验研究

在静态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沸石对高含氨氮味精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沸石粒径、沸石用量及再生方法的不同对吸附作用的影响.试验表明:粒径越小,吸附能力越强;5 g粒径270~833μm的.沸石在振荡2 h后,废水中氨氮去除率达67.1%.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比沸石再生前后的穿透曲线,发现沸石再生后的吸附能力与再生前相差无几,有效寿命达151 h,比再生前寿命缩短仅17 h.由此表明沸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脱氮吸附剂.

作 者:吴连成 冯灵芝 王震 王莉 WU Lian-cheng FENG Ling-zhi WANG Zhen WANG Li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年,卷(期):2005 26(3)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天然沸石   吸附   再生   氨氮   味精废水  

婴幼儿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篇9

用咸不用甜 味精的鲜味只能在咸味的菜肴和羹汤中才会显示出来,所以甜味食品中绝不能放味精,不但没有鲜味的效果,还会产生异味,让人们吃起来不舒服。

菜临出锅时放 味精加在温度80℃~100℃时容易溶解而发挥其鲜味的.作用,超过150℃时还会形成焦谷氨酸钠而有一定的毒性。

每天不超过5克 味精就是谷氨酸钠,在体内分解形成谷氨酸和钠离子,而体内谷氨酸的含量过高会限制人体对钙、镁离子的利用,婴儿食品中味精过多会影响血液中的锌的利用,所以每天食用的味精不要太多,婴幼儿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味精的冤案 篇10

刑事冤案一般是针对无罪的人而被错判为有罪的案件, 也就是仅仅是对有罪和无罪的认定发生错判, 而不是对于罪大或罪小等定罪、量刑之类的问题进行认定;同时, 刑事冤案是针对法院生效的有罪判决案件进行, 而不是基于对法院未生效的案件进行。简言之, 就是被追诉者没有实施犯罪而被认定实施了犯罪的案件。

冤案与假案、错案有着明显区分, 假案是犯罪事实根本不存在, 而是基于某种不良动机人为地虚构捏造案件事实, 最终对所谓的“被告人”进行刑事判决;错案是存在犯罪事实, 但是法院在定罪或量刑方面出现错误而予以一定的错判。

二、刑事诉讼程序违法情形造成冤案的主要成因

(一) 刑事侦查过程之中的违法情形

一是一些司法机关采取有罪推定原则。首先是公安机关表现方面:基于一旦立案追究而被视为罪犯的思维定势在一些公安人员之中占有较大的空间, 使得公安人员不惜动用刑讯逼供等方式来印证自己推断的案件事实过程。其次是检察机关表现方面:审查起诉阶段采取补充侦查后, 即便案件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也要向法院起诉。最后是法院表现方面:审判阶段往往重视庭前有罪“口供”, 即便案件存在很大漏洞, 也采取疑罪从轻进行判刑。而随着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加入“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但是依然保留了“犯罪嫌疑人对于侦查人员的提问, 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 这就使得条文有逻辑前后矛盾之嫌。

(二) 刑事审查起诉过程之中的违法情形

作为国家法定的法律监督部门即检察机关, 现行刑事审查起诉程序主要以行政化的方式进行审查公诉条件是否具备, 也就是检察机关独自进行而没有其它程序 (如听证程序) 和控辩双方参与, 即便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听取辩护意见, 实施者也是不多。这样, 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方式具有单方性, 使得冤案难以有效在审查起诉环节予以过滤。

(三) 刑事审判过程之中的违法情形

一是存在管辖错误情形。在案件经过补充侦查仍然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犯罪事实后, 相关部门就会对管辖进行协调变动, 将其“降格处理”到基层检察院与基层法院, 这就意味着案件的刑罚降低, 表面上具有“宽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处理效果, 但实质上却是部分司法机关规避责任的手段, 使得刑事冤案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存在刑事庭审虚化情形。主要是存在举证责任虚化、质证虚化、认证虚化、裁判虚化等情形, 前三者虚化就是相关人员本应该出庭而没有出庭而直接以各种笔录文件作为审判证据, 裁判虚化是法庭遇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直接提交审判委员会进行裁决。这样, 庭审徒有虚名, 给冤案形成也就有了漏洞。

三、刑事冤案的预防对策

一是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对所控罪行的举证责任由检控方承担, 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时推定被告无罪, 即遵从疑罪从无原则进行。换言之, 被告在检方所指控的罪名不足以成立时即推定无罪。无罪推定原则强调任何人未经正当、合法的审判程序不得被认定有罪, 是刑事程序中被刑事追究的人所拥有

的一项程序保障。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把无罪推定原则予以明确规定, 仅是将其基本精神渗透在一些条文之中。为此, 需要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二是确立有限度的沉默权。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司法机关人员的讯问有权拒绝回答, 并对此不会给予不利的法律后果的权利。该项权利缘于“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是赋予公民权利对抗公权力滥用的平衡程序保障。而基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考量, 可以确立有限度的沉默权。具体而言, 就是在讯问当中, 犯罪嫌疑人有选择是否陈述案情的权利, 废除“如实供述义务”规定;同时增加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之中的讯问犯罪嫌疑人, 如果犯罪嫌疑人明确表示沉默, 检察机关应当终止讯问。

四、刑事冤案的纠正机制

刑事冤案发生必须有一定的纠正机制来加以慰藉受害者的身心损害, 使得冤案仅是存在部分时间而不是永久被冤,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济措施来恢复刑事司法的公信力和威慑力。而我国现有的审判监督程序为纠正冤案提供了渠道, 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为此, 基于有效保障程序公平和冤狱者的权益保障, 放弃公诉案件撤回和侦查机关撤销案件的冤案纠正方式, 采取立法规定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或法院的判决来纠正冤案。

五、结语

刑事冤案的避免是彰显司法公正的途径之一, 虽然刑事冤案在我国短期内不会全部杜绝, 但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冤案的发生, 从最大程度上予以保障公民的权利, 从而助力实现依法治国和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自正法, 张波.转型期刑事冤案的预防机制探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 (5) :95-102.

产后为什么不宜过量食用味精 篇11

一般而言,食用味精是无害的,但产妇不宜食用过量的.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过量的谷氨酸钠对婴儿尤其是12周以内的婴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不能被身体吸收的谷氨锌而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婴儿锌的缺乏,

资料

味精的冤案 篇12

昨天,最高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7起保障民生的典型案例,涉及强制拆迁、环保救济、医疗赔偿、无罪赔偿、拆迁安置等多项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指出,此次保障民生典型案例发布旨在以案例的形式将宪法法律精神传播给社会大众,进一步彰显以公开促公正的理念。

七个案例分别是:再审申请人河南省修武县郇封镇郇封村村民委员会与被申请人薛海金承包合同纠纷案,杨季康(笔名杨绛)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李国强诉前禁令案;塞拉利昂籍“LEDOR”轮遭阿尔巴尼亚船东基恩毕船务有限公司弃船所引发系列纠纷案;范根生诉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政府环保行政复议案;张辉、张高平申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无罪赔偿案;余恩惠、李赞、李芊与重庆西南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再审案;南平市总工会与南平博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纠纷执行案。

孙军工说,目前法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阶段性成果已初步显现。此次通过公布典型案例的方式,将案件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就是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推进审判流程公开的重要举措。

【味精的冤案】推荐阅读:

54味精废液处理开题报告10-08

上一篇:人禽流感知识培训下一篇:考研英语同义词近义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