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乃兵家常事(精选17篇)
胜败乃兵家常事 篇1
【成语】家常便饭
【拼音】jiā cháng biàn fàn
【简拼】jcbf
【近义词】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粗茶淡饭
【反义词】别开生面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指家中日常的饭食。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常词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家中日常的饭食
【例子】快请夏老爷出来!虽然家常便饭,也没有背客自吃之理啊!(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六回)
【英文翻译】usual practice
【歇后语】和尚吃豆腐
【谜语】家里的饭
【成语正音】便,不能读作“pián”。
【成语辩形】常,不能写作“长”。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 篇2
于此, 我常思家中的母亲和母亲的家常菜。
干净的灶台上, 码放着葱、姜、蒜、西红柿、油、盐、味精、花椒、辣椒, 除此之外, 再无其他调味品。母亲系着白色的围裙站在煤气灶旁, 掌控着锅中的食物, 随着时间的变化翻炒, 放佐料, 出锅。每一道程序看似那么简单, 却又在简单中蕴含了一种不可企及的智慧——时而大火, 时而中火, 时而文火。每一个步骤都十分讲究, 不然盘中的食物就要变味。
不大一会, 圆桌上就摆满了母亲精心置备的一桌饭菜。打小起, 我们就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成长, 直到家中最小的弟弟的个头都高过母亲, 而母亲的鬓角也平添了些许白发。
“人是一茬又一茬长起来的, 去了一茬, 又来一茬。”这是祖母生前常念叨的一句话。
生活的可贵之处, 往往因其来源于真实。这一点好比母亲炒的家常菜, 食材要么是自己亲手栽种的, 要么是自己亲手喂养的, 要么是在乡场上或农贸市场里同菜贩讨价还价后买来的。这之间的过程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艰辛。因此, 母亲的家常菜里总是充满着本真和坚毅的品格, 而正是这味道伴随和鼓励着我们走到今天。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稳定状态下, 有时, 我会怀念那时候的生活哲学。
每天傍晚, 一家人围坐在一张陈旧的八仙桌旁吃饭, 四条长凳, 一人或两两各坐一方, 桌上有辣椒炒折耳根、烩四季豆、素瓜豆、酸菜, 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一大碗用猪油煮的“土豆轮”, 因土豆切得圆且厚, 故被乡人唤作“土豆轮”。盘中的折耳根是在家门口的田埂上挖来的, 用镰刀轻轻穿过田埂上的裂缝, 小心翼翼地顺着折耳根的长势, 把它揪出来, 中途稍一不留心, 它便断在那里, 令人为之叹息;瓜是从种在围墙外的那片小空地上摘来的, 绿莹莹的外表上还冒着透亮的小水滴;从苞谷地里用背篓背回来的是嫩豇豆;而四季豆则如同今天厨房里的袋装米;那时农村每家每户都备着几十斤的四季豆, 作为平时的主菜。
时间最擅长在人们的生活里打上烙印, 同时也最容易把那些当下看似习以为常的而往后看似珍贵无比的东西偷走。在过去的一日三餐中, 我所领会到的更多是一种自给自足, 悠然自得的意境。
人们常说:树大生根。我想,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根, 只是这根肉眼看不了而已, 它是一种落叶坠地的坦然, 也是一种血肉相依的乡梓情怀, 更是个人修行途中的深切反思。
幼时吃完饭将碗筷一扔就跑向外面的世界, 却从未体会到母亲收拾饭桌时的孤独和冷清。后来到乡镇、县城读书后, 与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突然变少了——有时是周末, 有时是假期。总之那时的生活哲理好像又稍稍变了些, 家中的开销因我们三兄弟的求学增大了, 于是乎田地和饲养的家禽牲口就成了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回的生活方式整整贯穿了家族时光的许多年月。
哲学家说:时间消失在平凡里。
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出租车, 餐馆, 外卖, 网络, 智能手机……把原本就不多的时间又剥夺或占据了许多, 因而余下来供家里支配的时间常以小时作单位。其实, 我很恐惧于这样的生活态度和节奏, 它往往令人来不及去感悟一些原本所要经历的内涵, 一切都是囫囵吞枣的一瞬, 于是一天就这样了却。人们的饮食空间由厨房搬到餐馆, 人们握着锅铲的手慢慢被持笔的手所俘虏, 人们习惯于看着菜单点菜, 习惯于便捷的生活。所以再也难以去体会任何一件事物的来龙去脉所带给我们的哲思和感动。
我是在上高中之后关注母亲炒菜的。灶台上摆着简单的调味品, 切菜板上也安放着整理好的食材, 一切只等母亲的调遣, 先把油倒入锅中, 再放蒜瓣出味, 紧接着放辣椒, 再放食材, 翻炒, 调控火候, 放盐、味精、花椒, 待入味后, 关火, 起锅倒入盘子, 一道地道的家常菜应声而出。如此反复几次, 便有了满满一桌菜肴。当饭菜备齐后, 家里人有的忙着搬凳子, 有的忙着拿碗盛饭, 有的则扯着嗓子叫唤尚未入座的人……
如今, 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少之又少, 偶尔坐在一起时, 发现了一些现象:座上再无祖父母, 而父母略显苍老, 最小的弟也似乎完全懂事了。唯一不变的, 是父母还在承受着这个家庭所带给他们的重担和不易。纵使岁月更迭, 但饭桌上的亲情和母亲的家常菜已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早就融入血液和安放于心灵深处, 历久弥新。
一场秋雨一场寒。
再过两个多月, 腊月将至, 我还有读书时代的最后一个寒假, 那时便可尽情投入家的怀抱。与家人洗菜做饭, 从头至尾陪在母亲身边, 等待一道又一道家常菜的诞生。
《母亲的家常菜》赏析
人这一生, 将去往很多的地方, 接触很多的人和事, 也要去尝尽人间百态。当然, 还要在途经的地方品尝此地的传统食物, 北方的饺子, 南方的米饭, 东边的海鲜, 西边的火锅……各种各样的美味充斥着我们的舌苔与味蕾, 品尝食物时, 像是在追忆, 也像是在理解此前领悟不到的生活哲学。
于是, 在很大程度上, 人的感情定位往往是以食物为线索的, 究其原因, 我想无非于食物之中所蕴含的智慧——何时用大火?何时用文火?何时下料?何时出锅?这一系列的问题, 都取决于掌勺人的分寸。也许正如常人所道的那般:就是这个味!
尝遍了多少的美味佳肴, 然而最为怀念的仍是母亲炒出来的那一桌桌朴素且大气的家常菜。打来到这个世界起, 我们就在母亲的呵护下迅速成长, 在母亲的柴米油盐中体悟这个陌生的世界, 哲人唤其为“本源”。
相比于那些华丽、用料讲究的大菜, 母亲的家常菜显得很是窘迫。但正因只有葱姜蒜等基础调料才能造就出难以逾越的舌苔体验, 菜肴入口, 通过唇齿之间的分析和发酵, 我们无一人不为母亲的菜肴而感慨万千。
人, 毕竟是感情动物。
柳传志:胜败乃兵家常事 篇3
由此看来,德才兼备是联想的选人之道。
继任要漂亮,也要爱我
说到德才兼备,如果说柳传志除此之外还有进一步的明确要求,那就是不仅要目光高远,更要认同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尽心尽力为企业工作,这就是“德”的标准。
在“才”方面,联想一直强调学习能力,即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从而改变已有知识结构的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柳传志希望把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企业长远的发展之中。柳传志常说的一句话是:“基层要有责任心,中层要有上进心,核心层要有事业心。”
对于接班理念,柳传志曾当众表示:“我对继承人问题的路线是巴菲特的路线。巴菲特说他把遗嘱提前宣布出来,就是为了给考察接班人留出时间,还有机会可以调整。到最后的时候才宣布谁来接班的方式,我觉得不好。如果后面有矛盾的话,就全压在了后面接班人的身上。”
那么,在柳传志心目中,年轻领导核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1994年柳传志在写给杨元庆的一封密信中给出了答案。
“我喜欢有能力的年轻人。私营公司的老板喜欢有能力的人才主要是为了一个原因——能给他赚钱,有这一条就够了。而国有公司的老板除了这一条以外,当然希望在感情上要有配合。谁也不愿找个接班人,能把事做大,但和前任关系不好。开句玩笑,找对象如果对方光漂亮(相当于能力强)但不爱我,那又有什么用?”
身处逆境,坚定不移是门功夫
接任的问题是未来的事,但目前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特别是像联想这种大集团企业的老板,在前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却实属正常。因此,作为领导,在遇到逆境的时候,如何让员工坚定不移,恢复信心,的确是一门功夫。
对此,柳传志认为,领导在遇到困难时,肯定是要对事情本身具有正确的态度,打仗总是有得有失,但是一定要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习惯于把做得不好的情况归咎于下属。即使是下属的错误,也得将根本分析到自己身上,然后再批评他。越把事情往下推,其实就降低了你的威信。谁都愿意跟“打了胜仗立功的时候,先奖励下边的人,打了败仗的时候,自己最后撤退”的领导。如果真能做到这几点,下面的人肯定会信服你。
确实,如果能在逆境中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失为一种美德。1994年,由于柳传志1993年一直在香港忙着联想上市,忽略了国内公司的情况,结果出现了问题。
本就忙得不亦乐乎的他,刚开始的确有点心急如焚,以至于病倒。但是,之后他在海军总医院住院的时候,借着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所有的问题理清,并和一些重要骨干做了谈话。
出院回到公司后,柳传志来不及调整身体,又连续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所谓“座谈会”,其实就是倾听,先听取再集中开大会,然后再进行大的变革。
柳传志表示,不要小看“座谈会”,这也一个复盘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能力,也是凝聚人、形成文化的一种方式。因为座谈会上,不同部门的人,都会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你便可以告诉他们,从别的角度如何看,从而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凝聚力。
个人利益,要融合在企业利益中
1984年,是柳传志刚初创公司之时。那时,整个公司一共也就十多个人。当时,由于大家都是从研究室出来的,没有“上下级区分”这个习惯,总会有五六个人围着柳传志说事。
而且让他头疼的是,他正跟一个人谈着事呢,第二个人就开始插话,第二个没说完呢,第三个就插上来说话,一直说到第五个。这就形成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都没谈清楚,两个多钟头的时间却过去了。
好多书上都写着,要学会分配时间。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不仅浪费了时间,关键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于是,柳传志开始辗转反侧,思虑对策。
最后,柳传志总结出一个方法,就是他去找他们,谈什么事,什么事重要,都由他准备、安排。如此下去,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效率也大大增强。
而在这个过程中,柳传志也发现,每次在做这个准备工作时,实际是对自己的提升。因为他得想明白,怎么讲才能让员工听明白,并且给予他们正面的能量。
于是,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勤于思考。到后来,柳传志发现自己从对事物的感性认知竟然提高到一定的理性层次上。不仅存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尝试,对错分明,原因明了,如此下去便形成一种形成好的习惯。
正所谓“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柳传志觉得毛泽东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打仗方式。所以,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跟自己本身有所结合、有所联系,这样形成一个习惯以后,自己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是个自然形成的过程。
决定胜败的胆气 篇4
叶苏楠
当我想去救玩具小船时,无意中跳入海里,因不会游泳险些丧失了性命。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学会了游泳,还爱上了大海。读了《决定胜败的胆气》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困难和挫折是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会使你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事事处处随时随地都会有困难和挫折,就看我们怎样的面对了。
只要我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前进的目标,远大的理想,足够的勇气,惊人的胆识,我坚信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决定胜败的勇气》读后感
曹 越
读了《决定胜败的勇气》后,我由衷地佩服作者的胆气。虽然说作者曾经溺过水,对水有了恐惧,不敢再接近水,但他还是听了父亲的话,开始学游泳,而且还懂得了困难和挫折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让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
作者的这种胆气让我敬佩。一想到我平时只要恐惧一件事,那么这件事我永远不会再去做的,而且一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是寻求别人的帮助就是放弃,我不禁惭愧万分。作者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身上没有的,他身上的胆气我也是没有的。但我一定会努力的,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也能喝作者一样棒。
丝瓜的四种家常做法 篇5
丝瓜炒鸡蛋
主料:丝瓜、鸡蛋
配料:油、盐、鸡精、枸杞、葱
制作过程
1.丝瓜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 鸡蛋打散 (可以适量的添一些凉水, 炒出的鸡蛋更加松软可口) , 葱切末, 枸杞多清洗几遍然后用水泡发。
2.锅中留少许底油加至五成热, 倒入打散的鸡蛋液炒至熟盛出。
3.重新起锅加入少许底油加至五成热, 然后放入葱花爆香, 再倒入丝瓜和泡发的枸杞进行翻炒, 炒至七成熟的时候加入事先炒好的鸡蛋搅拌均匀炒至熟, 最后加入少许盐和鸡精调味, 就可出锅装盘了。
这道菜的做法简单且清淡, 再加上蒜香味儿, 相信定能成为您夏日里的最爱。
蒜香蒸丝瓜
主料:丝瓜、大蒜
配料:油、盐、鸡精
制作过程
1.丝瓜去皮洗净切成小段整齐的摆放在盘子中, 大蒜剥去皮洗干净然后切成蒜末。
2.锅中留少许底油加至五成热, 将蒜末放入锅中爆香, 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调味儿, 然后将蒜末平铺在盘子中的丝瓜上就可以上锅蒸了, 直到蒸熟, 您就可以享用这一道菜了。
在夏季里做菜或者做汤时, 适量的加入一些醋调味儿, 不仅能够起到解除油腻的作用, 还能起到改善消化的作用。
丝瓜蛋花汤
主料:丝瓜、鸡蛋、黑木耳
配料:油、盐、鸡精、醋、葱
制作过程
1.丝瓜去皮洗净切成薄片, 黑木耳泡发去除不用的部分切丝, 鸡蛋打散备用, 葱切成末。
2.锅中留少量的底油加至五成热, 将葱末倒入锅中爆香, 然后将切好的丝瓜片和木耳丝倒入锅中进行翻炒至五成熟, 再加入适量的水煮开, 后将打好的鸡蛋液缓缓倒入锅中, 最后加入适量的盐、鸡精和醋调味儿。
一些糖友就喜欢吃原汁原味儿的果蔬, 和上述做法相比, 这道菜无疑是最能显露丝瓜的原汁原味。另外, 这道清炒丝瓜做法也是相对而言最简单的。
清炒丝瓜
主料:丝瓜
配料:油、盐、鸡精、葱
制作过程
1.将丝瓜去皮洗净切成条状, 葱切末
家常泡菜三款 篇6
用料:黄瓜1000g,食盐30g,白糖30g,酱油15g,香油50g,大蒜头30g,味精1g,食醋30g,胡椒粉2g。
加工方法:1黄瓜洗净,沥干,去蒂,剖开去籽,切成2mm厚的月牙片;蒜头去皮,捣成泥。2将黄瓜片放入盆里,加入食盐拌匀,加清水200ml,腌2小时。3将黄瓜取出挤干水分,放入碗内,加入糖、酱油、香油、蒜泥、味精、食醋、胡椒粉拌匀,腌20分钟即成。
特点:清脆咸香,微酸略甜。
泡芹菜
用料:芹菜(大茎的)1000g,食盐100g,红糖10g,红干辣椒1.2g,清水适量。
加工方法:1取芹菜去叶、根,洗净控干,切成4cm长的段。2取锅放火上,添水适量,下入食盐、红糖,烧沸晾凉,倒入盆中。3辣椒去蒂、籽,洗净沥干切成丝,同芹菜一同放入卤汁盆内拌匀,而后装入刷净晾干的盆内,浸泡1天后即可食用。
特点:质清脆,味芳香。
醋泡萝卜
用料:白萝卜1000g,食盐100g,食醋150g,白糖75g,红辣椒5或6个。
加工方法:1将白萝卜去顶,削皮,去根须,洗净,横切成5cm长的段,然后将每段竖起切3刀,成6等分,但底部连接,不切散。放到盐水(500ml水加12g盐)里腌40分钟,取出沥干水分,萝卜底部仍保持连接,上部刀口处散开。2将红辣椒洗净,去蒂,横切成圆状丝,抖掉籽。将醋、剩余的盐、白糖兑成醋汁,倒入腌好的萝卜中浸泡,12小时后,醋汁充分浸透到萝卜里,再将红辣椒圆状丝撒进萝卜上部刀口处,成为优美图案,即可食用。
家常菜菜谱 篇7
食材的准备:
带鱼、花椒粉、料酒、盐、花椒、八角、酱油、白糖、胡椒粉、五香粉、水淀粉
制作方法:
1 将带鱼清洗干净,然后切成段,备用。
2 将姜切成片。把带鱼用姜片、花椒粉、盐和料酒,腌制大概2个小时左右。
3 在锅中放入适量的油,油热后,放入带鱼,炸到两面成金黄色,再加入适量的干红辣椒、花椒、八角、料酒和姜末。
4 加入适量的酱油、白糖个醋,再放入人五香粉和胡椒粉,加入适量的清水,再盖上盖,煮大概5分钟左右。
家常儿童美食做法 篇8
一、葱花鸡蛋。
记得我上高中时,已可以自己做饭,父母忙的顾不上我的时候,我最拿手的就是葱花鸡蛋,而葱花的味道跟鸡蛋简直绝配,可以说百吃不厌,连小容小韬闻到都经常说,“爸爸,好香呀!”
准备:葱花若干,鸡蛋几个,香油,味精,盐适量。
步骤:把以上原料混合打散,支锅,等花生油熟到八成,放入煎熟即可。
二、西红柿鸡蛋。
再介绍一个鸡蛋的菜肴,这次换了西红柿,西红柿应该多吃的,不但营养丰富还有抗衰老作用哦。这个大家都会吧,这里我再罗嗦一下吧。当然其实也可以有一些小变化的,比如有喜欢加糖的,也有喜欢加酱油的,或者香菜的,但味道都不错,下面是最简单的。只是如果西红柿去皮,会麻烦一点点,开水微烫,然后剥掉即可,当然,论营养的话,我是连皮也吃的。
准备:两个熟透的大西红柿,鸡蛋两到三个,葱花,香油,味精,盐适量。
步骤:支锅,放油,八成熟后,放入打散的鸡蛋,煎成饼,然后放葱花,翻炒几下,加入切块的西红柿,熟后加盐,香油和味精等即可。
三、爆炒绿豆芽。
这道的简单之处在于绿豆芽是现成的,买回家洗干净即可。做菜的关键在于爆炒,要动作麻利。菜的味道清新清脆,酸甜宜口,大人孩子都喜欢呢。
准备:绿豆芽若干,葱花姜片,花椒,干辣椒(如果遇上火或咳嗽时可不放),醋,香油,味精,盐适量。
步骤:支锅,放油,八成熟后,放入花椒和干辣椒,煎出味(如果不喜欢吃可以再滤出),放入葱花姜片,然后马上倒入绿豆牙,爆炒一会儿,熄火,等绿豆芽杆子不再转白,倒入醋,盐,味精,淋上香油即可。
四、炒花生。
炒花生更简单了,倒上油,撒入花生,熟了起锅后稍待加入糖或盐就可以了。其实这个菜我没给小容小韬单独吃过的,都是准备好了经常放在餐桌上,搭配其它菜,随拿随吃的。
五、煎饼卷香肠。
这个菜的特点是有饭,煎饼,还是粗粮;有肉,我们莱芜的香肠味道全国独有;有菜,是天然的奶油生菜和葱段。做为山东人,这个菜小容小韬也是超级喜欢。当然,这其中的配菜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奶油生菜可换用新鲜的小白菜,大白菜芯或其它宜生吃的蔬菜叶等,香肠也可换为鸡块,酱肉,虾皮吓米等,煎饼也可以换成小饼等,但总不如煎饼卷大葱和香肠的味道更地道和让人回味。
做法:小葱和奶油生菜买回来洗净即可。
吃法:葱白切段,香肠切段,和奶油生菜用煎饼裹起来即可。
六、清炖豆腐。
有一道菜叫小葱炖豆腐,非常有特色,当然豆腐的吃法还有很多,可以蘸料吃,可以和其它菜一块炖等,做法都相对比较简单。小容小韬小时候就比较喜欢吃豆腐的。
做法:葱段姜片若干,蒜片,豆腐,花椒,香油,味精,盐适量。
步骤:支锅,放油,八成熟时放入花椒,煎出味,放入葱段姜片,然后倒入切块的豆腐,煎成微黄色,倒入水,加盐和蒜片小火慢炖,等豆腐柔嫩熟透时,淋上香油,加味精即可。
七、洋葱炒肉。
炒青菜是家常菜最多的烹饪做法了,但是以炒洋葱最简单了,不用择叶,也不用切太多,日常我只切几下然后过一遍水就可以放到锅里炒了。
做法:肉片若干,葱段姜片,酱油,醋,花椒,香油,味精,盐适量。
步骤:支锅,放油,八成熟时放入肉片,煎嫩稍熟一点后,放花椒,出味后放入葱段姜片,倒入酱油,出味后放入洋葱片,翻炒,等洋葱八成熟后离锅,因为这时的洋葱最好吃,既熟透香甜还清脆可口,孩子们喜欢。最后放盐,醋,香油味精即可。
八、凉拌黄瓜。
再来一个凉拌的吧。这个菜的快捷之处在于黄瓜洗净切丝或片后直接使用,不占用烹饪的时间。费一点工夫的在于烙一个鸡蛋饼并切丝即可。
做法:黄瓜丝,鸡蛋饼,蒜瓣,酱油,醋,麻汁,盐适量。
步骤:蒜窝放盐,捣碎,加蒜瓣,捣碎,然后加少许酱油,适量醋和麻汁,搅拌均匀,倒入黄瓜丝鸡蛋丝里即可。
虽然吃大蒜后的口气并不讨人喜欢,但生吃大蒜确实非常有保健作用,只是饭后刷刷牙或嚼一些生茶叶就可以了。
简易家常意餐 篇9
原料:
洋葱 100克
番茄 200克
马铃薯 100克
胡萝卜 50克
西芹 60克
大蒜 1瓣
培根 100克
橄榄油 2大匙
高汤 适量
豌豆 50克
九层塔 少许
盐、胡椒粉 少许
做法:
1.将所有蔬菜都切成丁状,大蒜切末,培根切成小段。
2.将锅预热,放入橄榄油,爆香大蒜末及洋葱丁,加入调料,略炒一下,再倒进高汤、蔬菜丁、豌豆及培根段。
3.用大火煮沸后,将浮沫捞除干净,转小火续煮约20分钟,即可盛入汤盘中,上面再放上九层塔装饰即完成。
食用此道汤品时可洒上少许的芝士粉,别有一番风味。
在熬煮时放入适量意大利通心粉,与汤一起煮软,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美味。
意大利生菜沙拉
原料:
生菜 1/2棵
番茄 1个
秋葵 6条
洋葱圈 适量
小玉米 6根
黑橄榄 5个
全麦面包丁 适量
杏仁片 适量
沙拉酱 1/2杯
盐 少许
做法:
1.将蔬菜分别洗净沥干,切好备用。
2.沸水加入少许盐,汆烫秋葵、小玉米,熟后捞起泡冷水,待凉后沥干水分备用。
3.将生菜撕成小片,放入碗中,上面依序放入番茄片、秋葵、小玉米、洋葱圈,再淋上沙拉酱,最后撒上全麦面包丁及杏仁片、黑橄榄(切片)即可食用。
双味吐司批萨
原料:
厚片吐司 4片
沙拉酱 20克
番茄酱 80克
批萨用奶酪丝 适量
火腿批萨主料:
火腿丁、玉米粒、青椒圈、
红甜椒圈各适量
水果批萨主料:
柳橙丁、草莓丁、火龙果丁、
菠萝丁、猕猴桃丁各适量
做法:
1.将沙拉酱与番茄酱拌匀备用,吐司烤酥备用。
2.取2片吐司,涂上做法1的酱料,再将火腿批萨主料一一铺上,然后撒上适量的奶酪丝,放入烤箱中以180 ℃烤10分钟,即为火腿批萨。
论先秦兵家的战争经济思想 篇10
关键词:先秦兵家,战争,经济
先秦兵家对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战争的发动和进行都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如果脱离经济基础盲目发动战争,必将导致国破家亡。因此,国家在战争方面要注重本土后勤补给与“因粮于敌”的结合,解决军队后勤问题。同时,施行“耕战合一”政策富国强军,是从根本上增强国家实力。
一、“日费千金”的战争消耗
战争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军队的日常消耗、战斗损耗、武器装备需求和伤亡抚恤使得战争对国家经济的依赖性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各国经济力量的比拼,国力强才有可能有充足的实力供养一支强大的军队和进行战争。
1. 战争的发动对后勤的要求很高
兵家纷纷认识到后勤保障对于战争的胜利意义重大。孙子在其《军争》篇中论及:“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就说明他已经注意到军事后勤的重要性。孙膑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城小而固者,有委也。”[2] (P107) 孙武不仅认识到后勤的重要性,而且深刻阐释了战争对于经济、后勤的巨大依赖性。《孙子兵法》云:一旦打仗,就要“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3] (P36) 李筌对孙武的这一思想评价道:“具我戎器,因敌之食,虽出师千里。无匮乏也。”[3] (P33) 可见这一军需观受到古代兵家的一致认同。杜佑对此解释到:“兵甲战具,取用国中,粮食因敌也。取资用于我国,因粮食与敌家也。”[3] (P33) 张预则对其原因进行了阐释:“器用取于国者,以物轻而易致也;粮食因于敌者,以粟重而难运也。夫千里馈粮,则士有饥色,故因粮则食可足也。”[3] (P34)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中的“用”指的是以武器装备为主的军用品。总的意思是指武器装备取之国内,粮草则取之于敌。具体方法则有“掠乡分众,廓地分利”、“重地则掠”等。孙武这一思想被后世兵家所借鉴和推崇。宋朝沈括就认为:“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 (11) 《百战奇法·饥战》也认为在兴兵讨伐敌国时要以“因粮于敌”为保障胜利的重要措施,“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
孙武的这一军需供应观,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同时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远征战争在当时封建统一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而远征战争所遇到的难题就是后勤供应问题,因此可以说,谁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有所作为,谁就在统一过程中掌握了主动权。“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对于解决当时远征军的后勤供应问题来说,的确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它将军队的后勤供应寄托在对敌国的掠夺上,不仅是一种转嫁剥削的做法,而且那种毫无选择性的掠夺对客观条件的依赖程度很大,不能有效保证自己军队的粮食供应 (12) 。
三、“耕战合一”的强国战略
经济力量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先秦兵家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社会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耕战合一”的政策,将平时农耕与战争准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1. 经济的特性决定了战争的本源是经济。
物质力量决定军力,进而影响战争的结果。孙子从物质力量这个根源上阐明了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支持。他用五个步骤来估计胜利的可能性,即度、量、数、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升数,数生称,称生胜。” (13) 国土的大小产生衡量国家物产和人口的“量”,由于国家和人口多少的不同,产生能动员和供应军队的“数”,由于物力和人力的不同就产生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的“称”,由于力量对比的不同从而构成了各方胜败的物质基础。《尉缭子》也有相似的论述,指明了城邑、人口、粮食三者之间的关系:“量土地肥硗而立邑。建城称地,以城称人,以人称粟。” (14) 意思是衡量土地肥瘠来建立城邑,城邑的兴建要和土地面积的大小相适应,城邑的大小要和人口的多少相适应,人口的多少要和粮食的供应相适应。立国建军做到这三个“相适应”,才能做到“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司马法》中也有“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谓五虑” (15) 的论述,将经济力量的大小作为治国必须考虑的因素。孙膑认为在仁政德教、发放粮食收拢人心、无为而治等强兵手段中,富国是强兵的最紧要的手段 (16) 。管子则从反面对经济对战争的影响作了详细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与战争、与国家安危之间的关系。他说:“国贫而用不足,则兵弱而士不厉;兵弱而士不利,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 (17) 因此,只有富国,才能强兵,强兵的国家才可以在先秦乱世中生存发展,统一诸侯。
2. 正是认识到富国与强兵的这种关系,人们不断探索富国强兵之道。
《六韬》中把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富国强兵的根本方法:“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国有亩数,夫人织纴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18) 尉缭则认为要恢复古时的耕织制度,发展耕织是从物质方面治理国家的根本,不误农时,不竭民财,才能天下富有。他说:“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有粒,盖形有缕,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夫无雕文刻镂之事,女无绣饰纂组之作。”主张男子从事耕种,女子从事纺织,人们都专事耕织而不受其他事务的影响,国家就有储备了。此外,尉缭用金木披锦绣、牛马吃粮食等不合常理的事情来说明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来保证耕织的正常进行。他说:“金木之性不寒,而衣绣饰;马牛之性食草饮水,而给菽粟。是治失其本,而宜设之制也。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今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古者土无肥瘠,人无勤惰,古人何得,今人何失耶?耕者不终亩,织者日断机,而奈何饥寒。” (19) 要做到种田的人能经常耕作,织布的人能经常纺织,才能避免民众缺衣少穿。在农业社会,发展耕织可以说是富国强兵的根本之举。
3. 先秦兵家也主张实行寓兵于农,将耕织和作战准备相结合。
尉缭说:“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生于无,故开之,大不窕,小不恢。明乎禁舍开塞,民流者亲之,地不任者任之。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治。富治者,车不发轫,甲不出,而威治天下。” (20) 国以农为本,兵以农为本,发展农业生产,就可以做到国富兵强。实现了寓兵于农,就可以达到无形的境界,平时深藏不露,但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作战时就可以应对任何规模的战争,而不必在意兵力的多寡。《六韬》将作战的准备完全寓于农事之中,运用生产工具为战斗工具,生产技术为战斗技术,生产组织为战斗组织,生产工程为战斗工程,从而做到兵农合一,农耕与战备两不误。具体方法是:
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蓑薜簦笠者,其甲胄干楯也;钁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夫人织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钹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收刍,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究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纴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11)
由此见之,在古代农业社会里兵农合一是一条重要的治国方略,将农耕与战备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保证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税收的充足以支持战争消耗,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平时备战消耗。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富不等于兵强,农业经济发达不代表军队就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农耕与战争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战争对武器装备、组织制度、后勤军需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平时的农耕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需求,而当战争真正爆发时,决定胜负的还是战备工作是否做到位。
参考文献
[1]施芝华.孙子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6.
[2]吴如嵩等.中国军事通史·第三卷·战国军事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 10.
家常菜菜谱 篇11
用料:川贝母15克,兔肉250克,葱、花椒、料酒、盐适量。
制作:将兔肉洗净,切小块,川贝母拣去杂质洗净。将兔肉、川贝母、姜、葱、花椒、料酒及盐少许放入兔肉中,大火烧开后移至小火上炖熟,起锅时调好味,兔肉放盘中,川贝母围在兔肉周围。食肉喝汤。川贝母味苦,可不食用。 功效: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之功,可用于肺阴亏虚、虚火内盛而致咳嗽、咯血或妇女功能性出血及宫颈炎等。
★ 今天我不说话日记
★ 日记我阅读我快乐
★ 我的考试成绩日记
★ 我的姐姐日记
★ 我的美丽日记
兵家的名句的摘抄 篇12
1、军事上是不允许停顿不前的。在战略、战役和战术方面,墨守成规表现为不考虑新的情况而试图按照过去的战例依样画葫芦。——格鲁季宁
2、我们进行比较时,绝不应该总是考虑双方在战场上的全部军队,而应该考虑双方在前线或者在决定性地点相对峙的军队。——克劳塞维茨
3、弱点就一个国家或军队而言,就是经受不起对方采取任何手段和任何行动打击的`薄弱点。这一打击可能削弱这个国家或军队的战争潜力或战斗力,挫伤其斗志。——约翰·柯林斯
4、正确的作战艺术取决于攻防行动的紧密结合,换言之,作战的胜负取决于两者结合的有效程度。——富勒
5、只有能够使战斗按自己的计划发展的一方才能有效地指挥己方行动,而这就是说,有效地指挥战斗应该指挥战斗的全过程,即不仅指挥己方行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指挥敌方行动,以我方行动迫使其就范—指挥战斗的艺术要求理解这一复杂而又相互矛盾的过程。——图哈切夫斯基
6、在军事艺术中,数学上所谓的绝对值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在这里只有各种可能性、盖然性、幸运和不幸运的活动,它们像织物的经纬一样交织在战争中,使战争在人类各种活动中最近似赌博。——克劳塞维茨
7、单一的作战线往往是明智的,单一的作战目标往往是无益的,而人们最常犯的错误则是把二者混为一谈。——利德尔·哈特
浅读丰子恺漫画中的“家常” 篇13
一方面, 他取材于现实生活, 却又不是简单的生活速写, 而是在速写的基础上加工, 另一方面, 他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敏锐地抓住足以说明问题的形象, 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他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矛盾现象来感染人, 而不是简单化地解释生活。他的每一幅画都注有明确的题目, 这些题目不是画面的单纯解释, 而是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丰子恺的漫画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描写古诗句, 第二时期描写儿童相, 第三时期描写社会相, 第四时期描写自然相, 他的画作取材丰富, 每一时期又不能截然分开。这里就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作品的形式美。
一、儿童漫画
丰子恺曾说:“天上的神明与星辰, 地上的艺术与儿童, 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 是在人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 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儿童, 丰子恺方才悟出这样的美学原则———成年人看事物, 时刻不忘事物与他的关系, 而儿童看事物, 却是解除了事物与他的关系, 基于此, 丰子恺的画才能在浓浓的诗意中闪烁着童稚的大眼睛, 鲜活、可爱。丰子恺以率真的童心写出一幅幅生动的儿童生活画面, 如《瞻瞻底车———脚踏车》 (如图1) , 这幅漫画可谓是丰子恺儿童漫画的经典之作, 我们在初中美术课本中都曾学习过它。
丰子恺是以自己的孩子瞻瞻为题材, 用毛笔简单勾勒出瞻瞻的外形和他拿着当车轮的蒲扇, 再附上文字, 周围没有其他景物, 整个画面形式没有他常用的方形、圆形、心形等轮廓形把画面圈起来, 运用中国画笔法, 西方画的构图, 清清朗朗地把儿童的天真、可爱跃然纸上,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所有见过这幅漫画的人应该都能记住它。他的这幅儿童漫画在用笔上运用了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 突出表现了线条的疏密变化, 以及整体构图的形式美感, 虽然对于主体人物瞻瞻的刻画只是寥寥数笔, 而对瞻瞻的“车轮”蒲扇的刻画用线较多, 正是这种鲜明的对比, 能够很准确地把人物形象凸显出来, 甚至只有四笔画成的几根头发, 一笔画成的圆圆的大脑袋, 五官也是由几笔点成, 头微侧一边, 瞻瞻可爱的神态便跃然纸上。整个画面构图均衡、沉稳, 相对于现代漫画家描绘的儿童形象来说, 丰子恺漫画中的可爱的儿童形象更加朴实, 更贴近生活, 且用笔简练, 意义深远, 具有不同一般的诗味。现代漫画中的儿童形象让人看过之后只会引人发笑一番, 并无其他可以回味的, 而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却让人感觉他们不仅外表可爱, 而且有一颗善良的心, 让人从心底喜欢他们。
丰子恺的儿童漫画都富有童趣的意味, 表现出丰子恺热爱孩子的天真无邪, 描绘儿童、赞美儿童的心境, 他的一幅幅生动的儿童画面, 都令人难以忘怀, 宛如时光倒流, 回到金色的童年时代。
二、生活漫画
叶圣陶说:“子恺兄的漫画在技巧上自有他的特色, 而最大的特色我以为还在于选择题材, 我曾经用诗家惯说的两句话评他的漫画, 就是‘出人意外, 入人意中’, ‘出人意外’是说他漫画的题材大多是别人没有画过的, 因而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 ‘入人意中’是说这些题材不论从古人的诗词中或者从现实生活中取来, 几乎都是大家曾经感受过的, 因而使人感到亲切。”他的生活漫画有《买粽子》等描绘现实生活的漫画。
《买粽子》 (如图2) 这幅漫画是上海生活的片断的写真, 画中两个女孩子在楼上吊下竹篮买粽子, 真实地反映了生活, 又使人能在烦忙的生活中悠然一笑。《买粽子》的构图形式也运用了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 还有对称与均衡的艺术形式, 虽然描绘的是楼上的情景, 却采用平视的角度, 使人感觉就像是在对面的楼上看到一样, 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幅画面的人物在画面的正中间, 却没有呆板的感觉, 因为上半部分的窗户用线较密, 下半部分栏杆用线较疏, 其中的疏密、横竖的对比与变化, 具有构成的美感, 其中的人物一大一小, 一高一低, 着旗袍的两个女孩子衣服黑白, 疏密都有细微的对比变化。丰子恺用极简单的横竖线条表现场景, 人物也只是简单勾勒, 却极富有表情变化, 使人们感受到她们的内心活动, 仿佛身临其境。他的画像一篇篇随笔散文一样, 光是看画面, 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优美文笔。丰子恺怀着一颗诚挚的心热爱生活, 觉得生活处处都是艺术。他善于观察生活, 描绘生活, 用他那颗善良的佛心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都是我们平时易见的, 但我们都未曾留意过, 经过他的描画就成了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
三、古诗新画
丰子恺自小就喜欢诗词, 亦擅长做旧体诗词、诗话。词话是他的随身伴侣, 特别爱读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 他往往喜欢古诗词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这些诗句触动了他久已在心中孕育的画面, 即他对日常生活的所感所想, 不由自主地要拿笔画出来, 他的古诗新画是表达读古诗词的个人感受, 而非表现古诗词本身, 所以完全是现代人的表达方式, 或者说是借助于古代诗词表现现代生活。
《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如图3) 是这类作品中的成功作之一, 画面是那样的静谧, 静静的夜空, 静静的空气, 静静的走廊, 似乎没有一点声音, 却能使人感受到片刻之前的谈笑声, 是一幅很有意境的作品。这幅作品也具有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感, 线条的粗细对比、横竖对比, 线与面的对比, 最特别的是光与影的黑白对比, 使整个画面统一而有变化, 线条的不同运用使画面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卷起的草帘和房顶的柱子横向排列, 在画面的上部占一小部分, 下面的栏杆、桌子, 用竖线构图, 粗线与细线对比, 白色桌面与黑色茶壶、茶杯对比, 很有韵律感;倾斜的柱子打破了上下两个横向构图, 柱子上的几条线又增加了几分活泼感;一弯月牙儿又增加了几分静谧和茶壶茶杯相互对映, 仿佛是在客人走后, 它们之间在悄悄对话;右边的题字“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不仅点题, 而且填补了右边的空白, 使整个画面完整统一。虽然只是生活中的普通茶馆的一角, 甚至在白天热闹的人群中, 它曾是脏乱、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小角落, 然而当它出现于丰子恺的画面中时, 它的美被发现了, 被诠释了, 让人置身于诗一般的意境中。
他的这些作品都可谓“古诗今译”, 用古诗词表达现代人的生活, 表达出“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这类作品, 不能说它有多么积极的社会意义, 但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中出现还是给人以健康的美感享受的, 更何况“古诗新画”本身就是一种独创性的劳动。
丰子恺漫画的题材丰富多彩, 画风基本不变, 不论是何种题材, 都有画家浓厚的个人气质的流露, 极平实中透着力的美。力不在于题材的宏大, 造境的古怪奇特, 而在于他内在精神的自由, 与万事万物毫无隔阂, 信手拈来, 无不成画, 我们今天读他画, 不禁又回味起他在“小杨柳尾”时那一张张“小眼睛似的”画作, 这些画作以它们隽永的韵味, 打动一代代儿童渐入成年至暮年的读者的心灵。
朱光潜说:“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 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 子恺从顶到踵是一个艺术家, 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 ……他的画极家常, 造境着笔却不求奇特古怪, 却于平实中寓深永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丰子恺在文学、艺术、教育各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艺术创造是我国20世纪精神文化领域的宝贵财富, 其中绘画创作成就尤为突出, 影响也最大, 他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滋养和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而在漫画方面, 则是风格独具的一代宗师。我国当代著名的漫画家, 如张乐平、叶浅予、华君武、米谷、廖冰兄等, 都深受他的影响, 丰子恺艺术创造的意义是深远的, 他的画风、画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丰子恺.艺术修养基础.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10, (1) :113-138.
[2]小蝉.中国名画家全集.丰子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 (1) .
元旦家常菜 篇14
我孔娘子厨房要继续开下去,态度要更加好。多做菜,多教大家,造福读者。当然也是为了我亲爱的女儿,我希望她将来不仅事业有成,还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女人,为了自己为了家人都要学会烹调,喜欢做菜。
白斩鸡:买来一年内的新母鸡,和清水一起煮开,然后关微小的火焖一会儿,到筷子能够戳进去就好了。拿起来斩开,蘸六月鲜酱油吃。鸡汤中放入黑木耳和冬笋、鸡腿菇再煮汤,吃之前放入切碎的荠菜。鸡嫩,汤鲜。
毛蟹年糕:毛蟹就是比较小一点的大闸蟹。活的,洗刷后对半切开,切开后不再冲洗,以防蟹黄流失。断面用干面粉蘸一下,在油锅中煎,翻炒后放生姜葱段和料酒、酱油,放入拇指年糕若干,加一点点水,盖上锅盖煮熟。喜欢吃辣的放点辣酱,或者辣椒,喜欢蒜的早点放蒜。最后翻炒收汁,盛起,开吃。手指并用,吃起来很快活。这时的河蟹很丰满,好吃极了。
红烧鸡爪:这个菜能下酒,打发时间吃的。先把鸡爪煮熟,倒去一半汤汁,放酱油茴香和白糖烧煮,慢慢收汁。做白斩鸡要买当年的草母鸡,买鸡爪就不拘泥草鸡,反而是洋鸡的爪子比较胖,膏脂肥厚的,啃起来很有肉感。
炒素什锦:原料是各种素菜和豆制品。用素油分开翻炒,再合并一起,加点水煮一下,使之入味,起锅前放点蚝油更加鲜美。人家过年的时候喜欢做四喜烤麸,我常常是用素什锦代替的。因为混合的品种多,吃起来很不寂寞。
清蒸小黄鱼:小黄鱼只要新鲜就可以清蒸。细盐两面一抹,葱姜料酒,蒸10分钟左右即可。清淡可口。喜欢味道浓郁的可以放点酱油和豆豉,口味偏甜的可以浇李锦记蒸鱼豉油。
凉拌蓬蒿菜:开水中下菜,烫熟后捞起切碎,细盐、味精和麻油拌和即可。
营养面条的家常做法 篇15
1. 新鲜面条有切面、揪面和拉面等。切面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一般市售的新鲜切面都是机制的,其味道和口感比挂面要好,但很多人还是喜欢吃手擀面;
2. 面条的制作方法,因季节的更替不断变化;
3.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多吃汤面条、拉面条、烩面条,里面放些干菜、酸菜或新鲜青菜。有些地方的人爱吃清水面条,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面条汤内搅入面糊,这种带糊的面条,人们俗称为“糊汤面条”;
4. 夏季人们多吃捞面条,面条煮熟后捞出,放在凉水或阴阳水(开水掺凉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苋菜、荆芥和黄瓜丝,吃时清凉利口,防暑降温;
5. 春秋季人们多吃卤面、炯面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喜欢用蒜苔和豆角做卤面。因为这些菜是做卤面的固定菜,所以蒜苔和豆角上市的时候,也是人们吃面条最多的时候,平时三两天里最少要吃一顿卤面。
面条适合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病湿热者忌食面条。
面条食疗作用:
面条易于消化吸收,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平衡营养吸收等功效。
面条做法指导:
1. 新鲜切面不宜存放时间过长,以免营养成分受损;
2. 买来的切面有时碱味很重,在面条快煮好的时候,加入几滴醋,可以使面条碱味全消,面条的颜色也会由黄变白。
3. 就品种来说,常吃的有汤面条,捞面条、卤面条、炒面条、炯面条、蒸面条、烩面条、拉面条等。从形状上说,有一厘米宽的宽面、窄如韭叶的窄面、细如发丝的龙须面,也有菱形的面叶儿、绵长不规则的面片等。从味道上说,有淡味、咸味、辣味、酸味等。
胜败乃兵家常事 篇16
一、话题、问题和话题教学
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和主题。话题有别于问题, 问题是指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 一般有明确的指向, 常依托具体的题目和其他学习材料予以呈现。话题的指向较为模糊, 只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探讨主题, 范围更加宽泛, 不可控因素增多, 生成性资源更为丰富。话题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 通过探讨交流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几类常见的数学话题
(一) 梳理型话题——天马行空, 万变归宗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话题, 因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指向相对模糊, 教学内容宽泛, 知识点多, 易于展开话题讨论。
如复习“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内容时,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宽泛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交流。如在自然数中哪些数比较特殊, 特殊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对0、1、2、3、4、9这些特殊的数展开讨论。
生:我觉得1很特殊, 因为它既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
生:我也觉得1很特殊, 因为它是最小的奇数。
生:我觉得2很特殊, 它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 质数中唯一的偶数。
……
教师可以有意地准备一些讨论材料,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面, 提升思维层次。如教师觉得120是一个特殊的数, 因为它是能被2、3、5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数。以此启发学生对105、990等一些特殊的数展开讨论。
这样的话题探讨不仅达到了复习“因数与倍数”单元相关内容的目的, 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 研究型话题——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面对基本知识掌握较好、思维品质比较优秀的学生群体, 教师可以提供思维难度较大的话题组织讨论, 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如话题:数与数之间的互质关系 (如8和15) 、倍数关系 (9和18) 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通过讨论使大部分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是由它们的质因数的情况决定的, 一个自然数质因数的组成情况决定了它的内在品质, 使学生更加明确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求法的数学原理。这种极有深度的话题讨论对于培养优等生来说, 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供相关的话题。如推导圆面积公式后, 可以开展关于极限的讨论, 如0.9999……和1相比, 哪个大, 为什么?要求学生开展猜想和验证, 教师可以补充“龟兔赛跑, 兔子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一著名的数学悖论, 提升讨论的趣味性和思考性。
(三) 法理型话题——提炼体悟, 举一反三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抽象思维已经开始加速发展, 并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有能力开展一些逻辑性、概括性强的数学思考。这时,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强调法理的话题, 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思考, 以提炼学法、解法, 体悟思想方法,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 教师可以挑起这样的话题:在简便计算时, 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生:我们要注意观察数据的特点。
师:你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要看看有没有接近整百、整千的数;有没有相加是整百整千的数;有没有25、125这样特殊的数。
师:其他同学明白他的意思吗?你能举例子来说明吗?
生举例…… (略)
生:我觉得还要注意算式的特点, 要看清楚是什么符号, 再来做。
师:同学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通常有哪些常见的算式? (生举例)
生:我觉得还要注意一些来故意骗我们的题目, 如3.7+4.8÷4.8+3.7。
师:你说得真好, 还有哪些我们曾经上当受骗过的题目呀?
……
这样的教学已经脱离了具体题目的范畴, 在显性地提升学生简算技能的同时, 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同理,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就“怎样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如何做简算题”“怎样解决分数应用题”等话题展开探讨。
三、话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话题教学因其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自由宽泛的教学内容、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 十分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但由于它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比较难于把握驾驭, 因此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 话题要有价值
话题教学一定要顺势而为, 教师要精心挑选探讨的话题, 抛弃一些内容狭隘、难以发散、探讨价值不大的话题。
(二) 主题要集中
要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探讨, 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及时纠正偏离主题、缺少价值、缺乏深度的话题, 合理调控教学进程。
(三) 探讨要有目标
话题教学不是没有教学目标, 而是应该具有一个大致的教学目标, 并在课堂生成中准确把握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师要遵循有效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在话题探讨中取得的成长和发展, 防止漫无目的的空谈闲谈。
(四) 教师要有预案
话题教学也要认真备好课, 教师要对“主话题”及可能发散的“分话题”认真分析, 对课堂进程作一定的预想, 准备一些预案。同时, 教师也要准备一些有效话题参与学生的讨论, 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神兵利器。
我做家常烧饼 篇17
一、 芝麻烧饼
备用原料:面粉500 g,老肥100 g,豆油100 g,芝麻50 g,铺面、精盐、小苏打各适量。
具体做法:1. 将芝麻挑洗干净,放在锅中,烧小火炒熟,取出待用。2. 用面粉200 g,加豆油100 g,擦成干油酥;老肥中加水约150 ml,稀释后放适量小苏打,搅动均匀,进行中和,倒入300 g面粉和成面团,置一边,使其自然饧10余分钟。3. 面板上撒一层铺面,将面团放在上面重新揉合,擀成厚饼,包入干油酥,按扁,再擀成近于长方形片状,在表面撒一层精盐,从一侧卷起成卷,捋匀,下12个等量剂子。4. 双手各执剂口一端,略上劲,剂口一上一下,立在面板上,按扁,用小面杖擀成普通面饼状,在一面蘸上水,粘上一层芝麻即为生坯。5. 将烧饼生坯粘芝麻面朝上放在烤盘内,而后置于烤箱中烤熟即成。
成品特点:外酥内软,色黄味香。
温馨提示:1. 在“具体做法”2中,我们看到面粉中加豆油“擦成干油酥”的字样。那么,在实践中怎样擦干油酥呢?方法是:在油掺入面粉中以后,放在面板上,不是拌,而是用手掌推擦的方法来完成。即,先将面粉和油拌和均匀,滚成球状,然后用手掌一层一层地向前推擦,擦成一堆后,再滚到原来位置,仍用前法反复推擦,直至擦透为止。当用手指触动面团(干油酥也是面团的一种)有弹性时即可使用。2. 如果炉温控制得好,直接使用生芝麻也行,但烤时也是将芝麻朝上为好。3. 如果喜欢甜者,可在制生坯时包入糖馅。4. 烤食品的用火原则是先高后低,不能只用一种温度来熟制烧饼。5. 因本品经高温烤制后,表面的含水量较低,故在常温下比较容易储存。一次烤制,可以连食多天。
二、糖酥烧饼
备用原料:面粉500 g,老肥100 g,熟面粉30 g,猪油125 g,白糖125 g,青红丝、香精、小苏打等均适量。
具体做法:1. 用200 g面粉,加入100 g猪油,擦成干油酥;用300 g面粉,加入猪油25 g和125 ml温水,和成水油酥;视老肥软硬程度,加水或不加水,放入适量小苏打进行中和,与水油酥一起揉成面团。各自饧20 min。2. 熟面粉中加入白糖、青红丝、香精,拌匀成糖馅。3. 将面团再次揉合,包入干油酥,用面杖擀成近于长方形饼片,从一侧卷起成为卷状,搓细,下成10个剂子,逐一按扁,包入糖馅,封好口后擀成普通圆饼状即为生坯。4. 将烧饼生坯放在烤盘内,再置于烤箱内烤熟即为成品。
成品特点:质地酥脆,口味香甜。
温馨提示:1. 在“具体做法”1中有“和成水油酥”的字样。这里先了解一下水油酥。水油酥,也称之为水油面,它是用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和油调制而成。其调制方法与水调面团差不多。在和面时,一般是将油和水同时放入面粉中进行操拌,然后揉擦成面团。如果先放油后加水,或者先加水后放油,都会影响面粉、油、水的三者结合,难以调制出理想的水油酥面团。究其原因,水是水溶性,油是脂溶性,两种液体难溶结果所致。在水油酥当中,从表面看水、油是溶在一起了,但实际上属“貌合神离”,是由面粉中的淀粉黏性将二者粘合在一起,与面粉统一成团的。2. 烧饼包馅的数量要相等,可使其个头均匀,成熟时间一致。3. 往烤盘中放生坯时,剂口面朝下,光面朝上,烤出的成品形态好。
三、豆馅烧饼
备用原料:面粉500 g,红小豆馅(具体做法请参见“我做家常特色包——关东主食系列谈之六”中的相关文字)300 g,老肥200 g,芝麻50 g,白糖150 g,铺面、玫瑰酱、香精、小苏打、植物油等均适量。
具体做法:1. 将红小豆馅中加入白糖、玫瑰酱、香精,拌匀而成为馅心。2. 取100 g面粉,加50 g油,擦成干油酥;取400 g面粉加入老肥和约200 g温水、适量小苏打,和成面团。两块面团各自饧10余分钟。3. 在面板上撒一层铺面,将酵面团放在面板上重新揉合,按扁,包入干油酥,擀成近于长方形饼片,从一侧卷起成卷,下成12个剂子。4. 将剂子逐个按扁,包上等量馅心,收严口,擀成普通圆饼状而成为生坯;取少量面粉加清水,调成稀糊待用;将芝麻平铺在平盘内。5. 每4个饼坯为一摞,用手指掐在饼坯中心,饼边周围先在面糊中滚湿,然后再放入芝麻盘中滚粘一圈,粘满芝麻,同时按实粘牢,防止脱落。6.将滚粘一圈芝麻的饼坯先放入烤盘内,再将烤盘置于烤箱中烤熟即可。
成品特点:饼形整齐,外酥内软,外香内甜。
温馨提示:1. 本品的面团中,老肥占有比例较大,所以小苏打的数量不能太少,否则味酸而影响成品质量。2. 本品所用的芝麻不是粘在表皮上,而是粘在饼坯的周围。这就要求我们在滚粘饼坯边缘的面糊时要浓稀一致,同时在滚粘芝麻时还要薄厚均匀。请大家记住:糊挂得越厚,芝麻粘得越多;相反则芝麻粘得越少。3.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本品最好不要使用市场出售的豆沙馅。原因是,那种豆沙馅只有细腻的豆沙却没有豆皮,特别腻口,食用起来好粘上牙膛子,口感不如自家烀的豆沙馅,有皮有沙,吃起来“腻”中有“爽”,这也许是关东人的一种口感习惯吧?
关东家常烧饼,客观地说,有很多人想吃却做不来。简单分析原因:一是成熟方法由炊具所限,最好以烤箱为佳;二是新结合的小家庭,大多是“80”后的孩子,他们对烹饪不感兴趣,是吃“大米饭”长大的。今天在这里简单地介绍几款,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制作烹饪技术,千万不要丢掉关东传统美食——烧饼。
【胜败乃兵家常事】推荐阅读:
兵家的解释及造句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