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祠堂对联大全

2024-08-17

经典祠堂对联大全(共14篇)

经典祠堂对联大全 篇1

经典祠堂对联大全

祠堂一般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那么关于它又有哪些经典的对联呢?

经典祠堂对联大全

一、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二、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三、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四、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五、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六、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七、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八、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九、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十、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十一、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十二、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十三、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十四、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十五、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十六、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十七、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十八、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十九、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二十、富贵贵在创业,愉悦福于劳动。

二十一、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二十二、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二十三、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二十四、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二十五、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二十六、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二十七、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二十八、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二十九、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三十、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三十一、燮理阴阳但是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三十二、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三十三、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三十四、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三十五、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三十六、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三十七、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京城81号》取景

三十八、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三十九、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四十、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京城81号》取景

四十一、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四十二、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

四十三、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四十四、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四十五、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礼貌。

四十六、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四十七、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四十八、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四十九、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五十、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五十一、尊祖敬宗岂专在黍稷馨香最贵心斋明而躬节俭,光肖裕后诚惟是簪缨炳赫自当家礼乐而户诗书。

五十二、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五十三、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二姓合龛对联

五十四、数百载烹葵烹枣以洁蒸尝俾尔识俾尔昌孔时孔惠实凭先祖是皇。

五十五、几十年积德累仁用宏堂构命之敬命之爱以燕以冀惟曰曾孙有庆,

五十六、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扩展阅读

祠堂的平面布局:

祠堂建筑平面布局,虽常因地形及用地限制发生变化,祠堂的建筑风格各式各样,建筑规模多数在10到20间之间,个别大的祠堂有数十问,都是以较严肃的殿堂组成。

大部分祠堂有高大的墙门、门楼、照壁、正殿、庑房、享堂等房屋建筑,正厅两侧有厢房等建筑。庭院植有树木花草,庄严典雅。但总体上仍不外乎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的方式。其纵向进深及横向路数,随祠堂规格、建造者财力及用地规模形态而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单进、单路祠堂:即由单座建筑(享堂)构成的祠堂,这类祠堂数量较小,是一种简式祠堂。

(二)两进祠堂:即由祠门、享堂构成的祠堂,两侧或由两厢或廊道连接,近似民居院落,侧翼有时设置祠丁居住的`别院附房。

(三)三进祠堂:即由祠门、享堂、寝堂(或后楼)或祠门、二门(也可称仪门,其后部有时有享堂设有戏台)、享堂构成的祠堂,侧翼亦可能有祠丁居住的别院附房。

(四)四进祠堂:即由祠门或门楼、二门(也可称仪门,其后部或有面向享堂的戏台)、享堂、后堂构成的祠堂,两侧可能有边路。

(五)三路四进式或边路三进式:主轴线保持三进或四进,并有左、右两路或一路,一进或二进式。

经典祠堂对联大全 篇2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常用曲的弯制

第一节阻挡曲

第二节樱桃曲

第三节关节曲

第四节鞋拔曲

第五节带圈开大曲

第二章焊接

第一节个体化理想弓形图

第二节第一序列曲

第三节第三序列曲

第四节第二序列曲

第三章弓丝弯制优秀作品展示

定价:118.0

需购者,1、请直接汇款至: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收,邮编:710032

2、登陆《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网站主页,扫描杂志微信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后,可通过微信钱包支付。

番禺祠堂对联初探 篇3

关键词:祠堂;对联;番禺;番禺祠堂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75-02

祠堂不仅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村民心中、生活中最亲近的公共空间场所。祠堂的原始功能体现在作为祭祀、教育、宗族法治、与婚庆嫁娶密切相关的场所上,它是封建社会宗法家族制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制度的改变,祠堂于当今社会的地位不再显赫。它依然作为记录着宗族历史的辉煌的载体而保存于今天;但许多曾经美轮美奂的祠堂建筑却淹没在高楼大厦中。祠堂的传统功能不再如往昔,可我们都知道它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风俗等内涵及相关的传统风俗活动,是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番禺祠堂众多。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建县的番禺区,历代建有祠堂(世人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2028座,至今保存了644座,现存比较完整的祠堂有368座,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有1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有16座。主要分布在沙湾、石楼、化龙、石碁、钟村、南村、新造等镇街。

番禺著名的四大祠堂分别为:沙湾镇的留耕堂、石楼镇的善世堂、南村镇的邬氏大宗祠(俗称光人堂)、大石镇的敦叙堂(巳毁)。这些众多的祠堂都是番禺区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在已是中外游客游览、考察、凭吊的热点。游览番禺祠堂,不仅可以观赏到珠江三角洲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而且可以寻觅到当地名人许多动人的故事。

番禺古祠堂最早建于元代。到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民间的祠堂建筑进入繁荣时期,到处祠堂林立,牌楼高耸,番禺绝大部分祠堂均始建于该朝。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为防范明朝将领郑成功从海上进攻,采取禁海移民政策,令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绝大部分的祠堂被拆毁。到乾隆嘉庆年问(1736~1820年),由于禁海移民政策的取消和经济发展,番禺又兴起一轮修建祠堂的风气。

现在我们看到的番禺的祠堂绝大部分是清代建筑,但用了不少明代遗存的建筑材料,如红砂岩石构件,短、粗、古朴的木构件等,所以,这些祠堂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从建筑材料上可以反映明清历史的演变过程。而每个祠堂命运的演变则都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剧。

祠堂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大课题,因为笔者能力所限,本文仅尝试以笔者长期生活所在地——广州市番禺区内主要的祠堂为例,从祠堂对联这个很小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作一些简浅的探讨。本文仅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对联,以祠堂的木刻对联为主,很多祠堂并没有对联,或者年久失修,对联难以辨认,有的祠堂是贴上去的纸对联(可能是一年一换的),也没有收录。

祠堂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的文化之地。古时候,宗族在古祠堂内办私塾,以祠堂的名义奖教奖学,为参加科举的秀才提供学习住宿的场所,而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绘画、对联、门楣等也颇具文化气息和内涵。特别是祠堂的对联,内容涉及较广,蕴涵着深深的人文气息。“祠堂的联语是宗祠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内容看,这类对联一般有与宗祠直接相关的反映家族渊源和迁徙、寄望于家族兴盛、劝导族中子弟等类,二是即时即事类对联,如在宗祠中举办祭祖、吉庆、丧葬活动时所用对联。”[1]《番禺日报》曾报道过钟村镇韦涌村方氏大宗祠:“方氏大宗祠可谓沈博绝丽,里面挂满了许多文辞优美,韵味悠长的对联。从前座步入后座,一幅幅对联将你引入曾经的繁华历史里,不禁要感叹年代的更迭交替及岁月的源远流长。”[2]有的祠堂的对联,更是大家手笔。如沙湾何氏大宗祠(留耕堂)就有很多心学大儒陈白沙的手笔,如牌坊上原来有陈白沙①所题“荫德远从祖宗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的对联,下联“心田留与子孙耕”别出心裁,另有一番意境,并又因此故名留耕堂。

除了大门题额和正厅的堂号之外,仪门上的匾题以及大门和正堂、寝堂各处的对联也是表达纪念性的重要方式,实际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既记录着浓缩的家族历史尤其是给家族带来光荣的典故,也是家族理想的表达和知书达礼的象征。

不同的祠堂其对联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愿也各有差异。据笔者统计,大部分对联强调的是整个宗族的共同愿望和价值观,不仅有对祖先的尊崇,还表露出对族人的殷切期盼,渴望着族中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光宗耀祖等。如小谷围街南亭村关氏宗祠“先辈创业维艰厚泽乡闾恩垂久远;子孙守成不懈宏扬祖德族系绵长”;南村镇邬氏大宗祠“礼义继宏才(,)厚泽远培开大业;文章昭显德(,)名贤毓秀衍丕基”;沙湾镇福涌村陈氏祖祠“古祠存浩气祖扬礼智仁创绩建功辉后代;今杰振雄风宗树德才勤勇臻康加富耀先贤”;钟村镇韦涌村方氏大宗祠“源自方山显赫六桂流芳远;仰思承直光耀万代余荫长”。有的则主要强调整个宗族的共同历史渊源,如化龙镇山门村李氏大宗祠“龙门世泽;鹿洞儒宗”;石碁镇大龙村阙里南宗“脉承麟里;派衍龙溪”;石碁镇石岗西村胡氏宗祠“苏湖世泽;淮海家风”。有的对联则是家族迁徙历史的记录,从对联的内容中可以读出历代对家族历史的续写,如沙湾镇东村李忠简祠“一代儒臣开胜地;千年庙食砥中流”、“菊坡门下传心印;淳佑朝中展壮猷”。有的对联则希望宗族和睦,不同房派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如钟村镇屏一村通表郭公祠“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分万派总是同源”。很多对联开门见山,直书祖先的辉煌历史,引以为豪,如南村镇板桥村黎氏宗祠“一门五名宦,四代七乡贤”;②石碁镇大龙村孔尚书祠“圣德千秋颂;宗贤万世昌”;③石碁镇傍东村古氏大宗祠“一朝国宝;三世乡贤”。

其实番禺祠堂的对联非常多,笔者根据手头收集的资料粗略统计一下,仅石楼镇的祠堂就有约五十条,如果都记录下来,完全可以出一本对联集,但很多对联是今人新作,个人认为历史价值不高,但笔者暂时难以分辨对联是否新造,还需再行考证。因为笔者能力所限,本文成文仓促,所摘录的对联不多,本文仅摘录其中一部分(附后),作为典型例子进行浅陋的分析,并期待今后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更希望能得到各位方家同行的探讨和指导。

注释:

①陈白沙:即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卒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终年73岁,因曾在白沙村居住而人称“白沙先生”,广东新会都会村人(即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陈白沙是岭南唯一诏准从祀孔庙之学者,享有“岭南第一人”、“广东第一大儒”盛誉。他用圭峰山的硬朗茅草制成茅龙笔,其书法字体苍劲有力,别具风格。

②板桥黎氏宗祠又叫“永思堂”,位于南村古镇区西北部的板桥村,是纪念抗清名将、爱国诗人黎遂球的祠堂。黎遂球,字美周,自幼聪慧,曾师从陈子壮,檀诗文、山水,诗书画技冠当时,被誉为“黄牡丹状元”。

③石碁镇大龙村的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为孔子三十八世孙、唐朝广州刺使、岭南节度使,兵、礼二部尚书孔癸戈的专祠。

参考文献:

[1]罗方贵:《柳州宗祠现状调查概说》,《广西地方志》2008 年第 4 期,第 69-70 页。

[2]宋玉萍:《番禺方氏大宗祠》,番禺日报,2007 年 5 月 27 日 A1 版。

进宅祠堂对联 篇4

长绵:亦作“绵长”。延续久远。南朝梁庾吾《谢赉林檎启》:“ 丹徒 故苑,岁绵长而不见; 岷山旧植,路重阻而来难”。《西游记》第十一回:“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终始”。

世泽:祖先的遗泽。主要指地位、权势、财产等。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明吴承恩《挽陈拙翁》诗:“龙楼动褒表,世泽正丕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余既识其前后岁月,而慨夫能守世泽之难也”。

丕振:大力振兴。《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乃不思大展经纶,丕振旧业,以光先人之绪”。

家声:家族的名声。

2.衣冠百世,俎豆千秋。

衣冠 :指世族;士绅。《后汉书·羊陟传》:“家世衣冠族”。

百世: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俎豆:1.祭祀,宴客用的器具。《史记 孔子世家》:“常陈俎豆,设礼容”。 2.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虽在军旅,不忘俎豆”。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故著之独详,亦以见公(袁可立子袁枢)得俎豆於孔庭者非诬也”。

千秋:岁月久远。

3.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春秋:一年,四季. 《诗·鲁颂·閟宫》“秋匪解,享祀不忒”。

匪懈:(念:fěi jiě)今作“ 匪解 ”,不懈怠。即不松懈懒惰。《诗·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郑玄笺:“匪,非也。”孔颖达疏:“早起夜卧,非有懈倦之时”。《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冈极”。

继序:继绪,谓承继先代功业。《诗·周颂·闵予小子》:“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毛传:“序,绪也。”《汉书·礼乐志》:“乐终产,世继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晋宗庙歌》:“明明烈考,丕承继序” 。唐韩愈《扶风郡夫人墓志铭》:“惟宗庙之尊重,继序之不易”。

4.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昭假: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毛传:“假,至也。” 马瑞辰通释:“言诚能昭假於天,其感应之理无有赢差者”。又《周颂·噫嘻》:“噫嘻 成王 ,既昭假尔”。一说,明告。高亨注:“昭,明也。假,读为嘏,告也”。又一说,招请。见郭沫若《读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后汉书·冯异传》:“昔我光武 受命中兴,恢弘圣绪,横被四表,昭假上下,光耀万世”。

烈祖:用于对远祖的美称。北周庾信 《哀江南赋》:“余烈祖于西晋 ,始流播於东川 ”。

佑启:佑助启发。《孟子·滕文公下》:“《书》曰:‘丕显哉, 文王谟!丕承者, 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今本《书·君牙》作“启佑”。 明颜志邦 《<颜氏家训>序》:“我黄门祖(指颜之推 )恭立厥训,佑启后人”。

5.绳其祖武;贻厥孙谋。

绳其祖武: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绳,继续。武,足迹。

贻厥孙谋:贻厥(念:yí jué)《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贻厥孙谋”谓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6.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7.慎终追远;积厚流光。

慎终追远:谓居父母丧要尽礼节,祭祀要尽虔诚。终,指父母丧。远,指祖先。《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孔安国《何晏集解引》“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

积厚流光:谓功业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广远。光,通“ 广 ”。语本《荀子·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清钱谦益 《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箕裘之美,侔于带砺,积厚流光,斯已信矣。”亦省作“ 积厚 ”。 宋 欧阳修 《奉和御制龙图等阁观三圣制书》:“积厚丕丕叶,重光郁郁文。”明彭时 《跋元赠亚中大夫欧阳公神道碑后》:“知先生之所以显融光大者,有自信所谓积厚而发弘也。”

8.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树德:树:立;德:德惠。奕代:奕世,累世。 晋陶潜《闲情赋》:“缀文之士,奕代继作。”

9.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蒸尝: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后汉书·冯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蒸尝”一词原于上古。汉代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是用于解说《春秋》的。其中深察名号第三十五有云:“享鬼神者号一曰祭。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 秋曰尝,冬曰蒸。” 这就是说,敬奉鬼神的名称之一叫做“祭”,“祭”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下位名称,春季祭祀叫做“祠”,夏季祭祀叫做“礿”,秋季祭祀叫做“尝”,冬季祭祀叫做“蒸”。“蒸尝”一词取自冬季的“蒸”和秋祭的“尝”,即用部分代替全体,以指一年四季的祭祀,往后又用“蒸尝”代指祭祀用的祖产,均属修辞上的借代用法。古时祭祀先祖可以在春夏秋冬任何一季,后来逐渐改到春秋两季,也有只在春季祭祀的。

替:衰废。

孔明: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郑玄 笺:“孔,甚也;明,犹备也,絜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薛综 注:“孔,甚也,言礼仪甚鲜明也。”《隋书·音乐志中》:“祀事孔明,百神允穆。神心乃顾,保兹介福。”

10.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奉先:祭祀祖先。《书·太甲中》:“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敦:指敦睦。使和睦。亦作“敦穆”。 夏侯湛《昆弟诰》“ 敦穆于于九族。”

言欢:欢快的交谈。

11.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恪:恭敬,谨慎:~遵。~守。~慎。

明德维馨:完美的德性才是芳香清醇的。明德,指美德。维,以。馨,散布很远的香气,引申为“高尚”。

12.千支共荣;一脉相承。

一脉:一个血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13.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14.关山分隔;血脉相通。

王氏祠堂通用对联 篇5

训子弟勿作非为

泽及后裔典万古

姻怡乡党俎千秋

扬朱理学斗山仰

开闽勋猷俎豆香

传家节操同松竹

报国功勋并斗山

保民子而民欢乐

宁尔裔则尔炽昌

聪听祖考之懿德

思贻父母以令名

兰亭一集家声远

槐树三株世泽长

读卷识忠肝,足征明目

阅书藏锦腹,始见天聪

中说书香,世传五子至理

古人品重,文标八大名家

抱水环山,乌巷重开新第宅

敦诗说礼,青箱原继旧家风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辅国有先声,宋相元藩明督抚

传家无别业,唐诗晋字汉文章

湖南省邵阳蒋河桥王氏宗祠联

幕府敞芙蓉,地望留一家燕翼

锦篇垂芍药,天章启百代龙文

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王氏宗祠联

自东周受姓以来,功名及五侯三公,才学列七贤四杰,文韬武略,代有英豪,祖德溯渊源,俎豆馨香,凛凛乎秋霜春露

从西村卜居而后,支系分千流万派,睦宗合八股一祠,瓜衍椒繁,世相继续,子孙庆昌炽,门庭清白,蒸蒸焉身显家齐

祠堂门口对联 篇6

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燮理阴阳但是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氏族联

1、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

2、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3、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4、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5、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6、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7、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8、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9、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10、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11、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12、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13、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14、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15、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16、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17、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18、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19、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20、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21、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22、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23、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24、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25、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26、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27、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28、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29、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30、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31、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32、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

潮州祠堂建筑文化的探讨 篇7

关键词:潮州祠堂,建筑特色,文化价值观念

广东潮州位于粤东边角地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较为偏僻和闭塞,潮州地区具有浓厚的宗法文化,而宗族观念已经根植于社会民众内心。从明代中期宗族礼仪庶民化后,潮州地区开始迅速兴起修葺祠堂的浪潮,潮州城乡地区更是宗族祠堂遍布。祠堂主要用来祭奠先祖,各种婚丧寿喜等事件或者是族内较为重要事务都会在祠堂进行,祠堂是办理重要事件的场所,亦可以称为家族主要的社交场所。同时,在祠堂中,族长具有较高的权力,相当于封建道德中严肃的法庭庭长。此外,部分宗祠内部还建有学习场所,隶属于族内的族人子弟可以在宗祠学习场所中进行学习。祠堂是不同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祠堂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建筑地址和装修工艺等都与地区文化特色和宗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关联。而潮州祠堂里涵盖着潮州地区民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等,充分表现着潮州民众内心深处的文化心理。作为潮州地区宗族祖先祭祀和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潮州祠堂建筑的结构格局和建设规模以及装修工艺等都体现着潮州地区的人文理念和思想价值观念,涵盖着潮州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

一、探索潮汕祠堂的历史发展进程

根据相关文史记录,广东潮汕在唐宋时期已经开始建造祠堂,具有悠长的发展历史,但在唐宋时期,祠堂主要是为了颂扬诗人韩愈在潮州地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经过宋元时期后,我国潮汕地区贵族或者官员等的家中都设立有祠堂,主要用于祭奠先祖,但是当时庶民是无法擅自兴建祠堂的。在明朝中后期后,庶民才获得兴建祠堂的权利,而自此之后民间便兴起修建祠堂之风。

从唐宋发展至民国时期,潮阳地区民间所兴建的祠堂数量已经高达两千多座,并且城乡地区祠堂分布较密,仅潮阳县城兴建的祠堂便有110座,在普宁地区大长陇一乡,兴建的祠堂就有55座。其中,祠堂包含有宗祠、祖祠、外祖祠、书房祠以及多姓合祠等。在潮汕地区,通常情况下,每个姓氏都至少拥有一座祠堂。宗族子孙开始增多后,逐渐离开原居住地并在其他地区重新建造房屋,并逐步形成新型村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就形成房祠。潮汕祠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发展过程中,宗族祠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俨然成为当前潮州地区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风俗习惯传统的重要部分,对于促进中原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探讨潮州祠堂建筑的基本理念

(一)祠堂的选址

作为宗族日常社交的重要场所和中心,祠堂受到各宗族内部人员的普遍重视,而各宗族为了保障家族拥有良好的运气,在祠堂建造选址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视。在进行宗族祠堂选址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让风水大师先勘察地形,并分析地形风水是否有利于家族发展。其中更将祠堂风水的好坏直接当作宗族兴衰的标准,之所以如此重视祠堂的选址,是因为家族人员在祠堂中寄托着光宗耀祖和家族兴旺的意愿。在祠堂建造过程中,通常会将祠堂设置在中心位置,而各个居民建筑则以祠堂作为中心点向四周扩筑,其中居民建筑按照尊者居中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然后再层层展开建筑。实际上,潮州祠堂大多数都处于村落中轴线南段,而村落中的居民建筑则多向祠堂左右北方向分布。通常情况下,潮州建筑都是以坐北朝南方向设计的,而祠堂则处于中轴线的南面。对于村落来说,祠堂发挥着指导和领头的作用,受到潮汕民众的普遍重视。因此在进行宗族祠堂选址时需要格外重视,以促进家族的迅速发展。

(二)祠堂的规模

从唐宋时期开始,潮州地区便开始出现了宗族祠堂,而潮州宗族祠堂通常情况下规模相对较大。潮州地区许多乡镇祠堂建筑总面积和建筑格局较为庞大,部分区域更是斥巨资来建设祠堂,可见祠堂在潮州地区的重要地位,其中规模庞大且较为典型的代表有潮安县的“从熙公祠”和“林氏家庙”以及南澳县的“康氏宗祠”等。而汕头市潮南区的“胡氏祖祠”的规模更是庞大,具备着雄壮的气势。潮州祠堂规模如此庞大,由此可见潮州地区对祠堂的重视,以大来营造着庄重而威严的氛围,不由得令人心生敬畏之情。潮州宗族祠堂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其建设规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宗族祠堂的规模代表着家族发展的进程和经济实力,许多官宦贵族宗族在建设祠堂过程中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潮州地区村落也不例外,可见宗族祠堂在潮州地区社会民众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何等崇高。同时,宗族祠堂规模的庞大还能够继承和传扬宗族思想价值观念和地区人文理念,在促进社会发展上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祠堂的建筑原材料

潮州地区民众在建设祠堂时,不仅重视祠堂的所在地址和建筑规模,还注重宗祠的建筑材料。他们在修建之前,都会对祠堂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选择精良的原材料进行建筑以保障祠堂经久不衰。譬如胡氏祖祠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的,有悠长的发展历史,直到如今,祠堂的建筑依然良好,而祠堂中所使用的材料——楠木栋梁更是建筑中的精良材料。潮州祠堂建筑在选用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结合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潮州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实际上,潮州地区民众之所以耗费大量精力和财产兴建祠堂,主要是因为祠堂能够宣传宗教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而这些思想价值观念显示在祠堂的碑记或者楹联中。潮州地区的碑记和楹联记载着宗族祖先的丰功伟绩,以激励后族子孙不断奋进。宗族祠堂中的楹联都饱含宗族的期许和愿望,在宣传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祠堂的结构特点

根据潮州地区祠堂的相关资料显示,潮州祠堂建筑结构布局大多是选用贝灰砖木结构,使用单檐硬山式布局,并采用粉墙黛瓦灰色调作为建筑用色。潮州地区居民建筑大多是两厅一庭两进室与三庭两厅三进室的结构格局,其中一进是指门厅,二进是指祭堂,三进是指寝室,除此之外大型祠堂中还包含有书斋、戏台、火巷等其他建筑物,而祠堂中所有建筑都围绕着中轴线展开建设,并且处于中轴线上的建筑物逐级抬高,而门厅和祭堂以及寝室有着较大的高低差异。这种高低差异设置不仅有利于雨季排水,还符合祠堂建筑建设的理念要求,前后高差主要是为了凸显祠堂的庄重和威严,表达一种尊卑有序和尊祖敬宗的思想理念。前后高差使得子孙进入祠堂祭奠时始终低头上爬,以营造尊重和敬畏的氛围。在潮州地区,宗族祠堂象征着崇高的宗族权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宗族祠堂包含了封建迷信的陈旧思想观念,但是宗教祠堂对于继承和传扬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有着较大的促进意义。潮州地区宗族祠堂代表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潮州祠堂在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上都独具特色,其装修工艺更是精美,具有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考究价值,对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扬和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三、宗族祠堂建筑装修工艺

根据宗族祠堂相关数据和资料显示,当前潮汕地区的祠堂建筑数量相对于其他地区较多,近代潮汕地区许多祠堂建筑都是华侨投资建设的,并在近代社会中获得迅速发展。目前潮汕地区民众在祠堂建筑装修和工艺上所花费的经济费用最多,在兴建祠堂的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精力来装饰建筑。潮州地区祠堂在建设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视装修工艺的,在进行装饰工艺取材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地方的发展特色和人文理念选择特色鲜明的材料,不同的装饰材料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思想价值观念。潮汕地区的装饰工艺会充分结合祠堂建筑的特点展开装修,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也会根据宗族祠堂的特色进行选择。潮汕地区兴建的祠堂不仅表达着民众对于宗教礼制的大力推崇,还体现着社会民众的宗族情感和文化价值观念。潮汕祠堂建筑在近代所采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浮雕、镂雕、沉雕以及圆雕等,并且还将多种装饰技法结合使用。而祠堂中所装饰的各种题材包含有飞禽走兽和神仙故事等,在装饰色彩上更是煞费苦心。潮州地区宗族祠堂采用精美的装修工艺,不但展示了装饰工艺的精湛技艺,而且还展示了潮州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中原文化,是当前潮汕地区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宗族祠堂还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祠堂建筑装修的工艺充分体现了潮州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习惯,已然成为宣传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理念的重要工具,受到潮汕地区民众甚至是广大社会民众的普遍欢迎。

四、结语

总而言之,潮州地区素有“中原文化典橱”的荣誉称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原传统民族文化和人文理念逐渐成为潮州经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潮州地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潮州祠堂建筑的结构和规模以及装修工艺等都体现着潮州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人文理念。作为潮州地区的重要建筑物,宗族祠堂在传扬潮州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上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潮州祠堂建筑特点有助于解读潮州地区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杜龚.潮州石雕“国”纹样的文化解读[J].美术观察,2015(06).

[2]李小军.潮州木雕与漆画技艺的关系及演进特征探析[J].装饰,2015(07).

[3]李哲扬.潮州传统大木构架建构方式考察(上)[J].古建园林技术,2015(01).

[4]廖春花.潮州古城区的地方性表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5]郑振强.潮州文化与潮州工艺[N].潮州日报.2012-08-02(C02).

[6]潮州市文物旅游局.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古街通千秋[N].中国文化报.2011-04-13(005).

新建祠堂对联 篇8

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

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刘氏祠堂对联 篇9

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

派衍南溪,聚族安居,由宗以来七百岁;里兮康乐,保世滋大,荣封所被九重恩。

江西省萍乡县源南乡源溪村刘氏宗祠联

源衍南陂,瑞谒金芝,燕翼贻谋积八世;溪环北阁,祥凝甫草,鸿基永奠庆千秋。

江西省萍乡县源南乡源溪村刘氏金甫公祠联

流环章贡,秀峙崆峒,幸山川别开生面;世衍俊宗,家诒顾及,大门第赖有传人。

江西省赣州市虔城藕塘里刘家祠堂?眼大门楹?演联

尚书恩泽,学士词章,奕世犹留佳话在;星岫云环,沙河水绕,此间宜有夏声来。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刘氏家庙联

系出临明,朔天禄石渠,代有人文光祖德;族隆桃水,看朱霞白鹤,於今伟望缵家声。

刘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读书务得大,要礼义廉耻,无亏可称士品;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为事方是人家。

经典祠堂对联大全 篇10

祠堂也称“宗祠”, 是宗族的硬性标志和精神核心的物质载体, 是中国农民血缘崇拜的圣殿祠堂。作为家族的门脸标志, 往往是村落集镇中最宏大、最庄严的建筑。从小说中可以得知, 祠堂有以下功用:教学、家族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务、办理红白喜事、敬修族谱、表彰功德, 除此之外, 它还是惩戒罪恶的重要活动场所, 集祭祖和管理、崇拜和权力为一身, 神圣而庄严。“孔子的仁义从血缘的孝悌中发凡而来”[2], 因此, 白嘉轩凭借的就是祠堂的血缘联系象征来挖掘农民的生存意义, 慰抚、整合、制衡以及保护民心, 使得白鹿原乡民紧紧围绕在他身边。从这个典型环境中, 也辐射出各种世故人情, 与它发生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是黑娃。

黑娃是错综复杂的白鹿原上少有的一个极具真实性情而又有深度的人物, 毕生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事件均与祠堂有关。他是白嘉轩的长工鹿三的儿子, 出身的低贱和家庭的贫困, 让他过早品尝到生活的苦酒。但他率真、朴实、叛逆、敢做敢当。父亲鹿三在白嘉轩的劝说下让他上学堂, 想要“盘一盘”他的“野性子”, 在此, 白嘉轩展示了他的“仁义”, 帮黑娃交纳学费, 并和鹿三一起承接下他割草的活。牵着白嘉轩的手, 黑娃走进了祠堂里设的学堂, 第一次与祠堂发生亲密接触。他顽劣叛逆的心灵便在祠堂中受到无言的禁锢。读书并非出于他的本愿, 于他来说更是一件苦差使。新鲜了几天后, 桀骜不驯的他便野了心。在徐先生让他和兆鹏、孝文去砍柳条的时候, 以他为首无意当中看到了白兴儿在给骡马配种, 几个孩子第一次有了性蒙昧的冲动。这是农村孩子性启蒙的起点。但“性快感是潜伏在身体内部的危险因素, 身体立即演变为道德与欲望相互争夺的空间———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理想最终必须迫使身体就范。[3]”在“万恶淫为首”、讲究“仁义”的白鹿村, 孩子的性教育世世代代被压制着畸形成长, 此举难登大雅之堂, 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教书先生自然不会以科学的方法教导孩子的蒙昧之举, 通过教育和引导妥善平静处理这起事件。其实, 《孟子·告子上》也说过:食色, 性也。这里的“性”, 是指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可见, 性教育应疏导而不应该去堵塞, 坦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粗暴打骂要强很多。但徐先生的道德规范与宗教信仰给孩子们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当头一棒, 并走向另一个极端。善良而愚昧的知识分子, 心甘情愿地给自己套上精神的枷锁, 否定人的生命意志, 压抑、扭曲、戕害人的本性。让孩子失去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当他们被先生罚跪在祠堂时, 也受到父亲们严厉的惩罚。黑娃更是被父亲打得“眼前霎时一片金光又一片黑暗”, 第二天才醒过来。这也让他开始厌恶祠堂这个压制他个性并使他遭受惩罚的地方, 也让他在这死气沉沉的祠堂里不敢再反抗。祠堂留给黑娃的童年感觉, 除了鹿兆鹏兄弟给予的冰糖结下的友谊以外, 剩下的是暗无天日的回忆。让他“天南海北都敢走, 独独不敢进学堂的门。”儒家的传统哲学给他上的第一课是痛苦而无奈的, 给他打下一个难以解开的结。这也让黑娃的童年生长出许多叛逆的因子, 在时机成熟时开花结果掉下来砸得原上人措手不及。

黑娃第二次与祠堂有关系是在他外出熬活没多久后, 带回一个原上罕见的漂亮女子田小娥, 希望进祠堂祭拜祖宗。“白鹿原的新媳妇进祠堂拜祖宗是一项极庄严极隆重的仪式。”这就好比中国人现在结婚的婚姻登记处, 外国人的教堂, 拜祠堂是对夫妻合法身份的认同。在这之前, 白鹿原上的祖祖辈辈都是在祠堂这个小小的地方完成对夫妻身份的认可。《礼记》对婚姻的解释是:“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世, 故君子重之”[4], 因此新娘的来历、贞节是保证家族血缘纯正和发展的前提, 而田小娥的“淫乱”身份在当时看来是违背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也非明媒正娶的女子怎能通过白嘉轩这一关进入祠堂呢?因此在昏了头的父亲弄明白田小娥的真实来历后, 黑娃被毫无疑问挡在祠堂门外。气急败坏的父亲也任他和家庭脱离了关系。被以族长白嘉轩为代表的祠堂的拒绝与排斥, 黑娃崇尚自由的个性由此渐行渐远, 也让他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更表明宗法制度对回归它的灵魂的压制。

黑娃第三次与祠堂有联系是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 他深受压抑的情感被淋漓尽致的释放出来, 通过革命引路人鹿兆鹏的指挥, 成为农民运动的带头人。革命使他原有的自卑心理烟消云散, 他尽情发泄对白嘉轩、田福贤等“当权者”的不满, 挺着胸膛, 第一次主动走进白家, 逼迫白嘉轩把祠堂钥匙交给他, 得到拒绝后便带领弟兄们拿着铁锤砸开祠堂大门, 捣毁乡约, 砸烂祖宗牌位, 砸掉“仁义白鹿村”的石碑, 来了场酣畅淋漓、大逆不道的发泄, 将祠堂改变成农民协会的办公室。鲁迅曾大声疾呼:中国几千年的“礼教”就是吃人!当人们在孔孟思想的教导下变得麻木、软弱时, 第一个敢于出面反抗、砸烂祖宗牌位的人便值得尊敬。黑娃此举虽然蒙昧茫然, 但破天荒且打破了他对祠堂的敬畏, 也是对“仁义”思想无意识的反叛。砸烂祠堂具有象征意义的祖宗牌位、乡约和石碑, 让黑娃憋闷的心情得到透亮的窗口, 也拓开他生命的另一条路子, 使他的生命出现新的意义与转折。

黑娃第四次和祠堂发生联系是在他任保安团炮营营长后。在此之前, 黑娃先是任共产党习旅长的警卫, 机智勇猛;而后又跟随土匪“大拇指”沦落为土匪“二拇指”, 杀人越货。在纷繁杂乱的乱世面前, 他在经历了人生中痛苦的抉择时期, 历经心灵的炼狱后, 终于在蒙昧的黑暗中突围, 看清楚方向, 选择向主流社会低头, 接受招安, 与白孝文共事。他主动选择的第二次婚姻意味着选择了儒家的文化价值体系———一位知书达理的秀才的女儿。接受儒家文化的理性拷问后的黑娃, 投到朱先生门下, 千回百转后彻底否认了他的前半生, 这其实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剧。对儒家文化体系的认可与回归, 让黑娃开始反省自身, 学为好人, 并不知不觉认可基于血缘关系的纽带———祠堂, 认识到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 认清自己的来龙去脉血缘本性, 主动提出要回乡祭祖。朱先生欣喜陪同, 回乡后, 白嘉轩亲自出来迎接他, 黑娃的第一句话就是:“黑娃知罪了。”在规格最高的迎接仪式面前, 黑娃的忏悔符合了儒家人的预期心理———“朝闻道夕死可矣”。祭祖时, 曾经砸烂祖宗牌位的他跪在祠堂下, 声泪俱下呢喃:“不孝男兆谦跪拜祖宗膝下, 洗心革面学为好人, 乞祖宗宽容……”在“断裂拼凑的碑文”面前无地自容, 视这段历史为耻辱, 完全成了传统儒教、封建宗法的奴隶。支撑着他冲动与狂热的精神力量, 居然在短短的历史轮回里, 就成为不堪回首的噩梦。接下来, 他和妻子在白鹿村跪拜了诸多长辈, 给祠堂捐了香火钱, 重新回到白鹿村的主流社会。黑娃的回归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精神皈依, 又验证了白嘉轩的耐人寻味的论断:“凡是生在白鹿村炕脚地上任何人, 只要是人, 迟早都要跪倒祠堂里头的。”他在这仿佛成了哲人, 未卜先知。但已经“学为好人”的黑娃最终还是冤死在断头台上, 让白嘉轩惆怅不已, 这也是对儒家传统的最大讽刺, “学为好人”不一定能逃得过政治上的明争暗斗。

由此可见, 在小说中, 祠堂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地方, 它不仅见证白鹿原上的雨雪风霜、日月变迁, 还承载着白鹿原子民的精神信仰, 承载着白鹿原上祖祖辈辈子子孙孙的历史与耻辱或忏悔、或功利的重担。以祠堂为轴心而与各种人物特别是黑娃发生关系构成故事的辐射性情节, 让小说四面八方笼络种种人等, 无孔不入地展示出白鹿原的种种风情, 色彩斑斓地深及灵魂, 让各个典型人物在它的辉映下原形毕露, 让人深思, 亦让人感叹。

参考文献

[1]许子东.中国当代文学阅读笔记//当代小说中的现代史——论<红旗谱>、<灵旗>、<人年>和<白鹿原>[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7:108.

[2]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8:165.

[3]南帆.后革命的转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04.

尚氏祠堂的对联 篇11

尚氏宗祠三百多年来,历经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葺,至今尚存。祠院坐北朝南,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拜殿和神殿。康熙三十八年尚氏先祠碑记石碑一道,拜殿前檐石柱两根,均为清代建筑,许多构件雕工精湛,具有艺术价值和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

据新乡县志记载元末因战乱整个新乡县仅剩下七户。新乡尚氏为七户之一。早在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开始收集考查其世代资料,由谱栽的五世祖尚嘉庆组建追远会,将查集的资料刻碑为记。

康熙十四年(1675元),清初大儒孙奇逢夏峰先生的学生尚重始收集编成族谱,建尚氏宗祠于牧野(今西牧村)称此地形胜为“行山西抱,卫水东环”。亦曰太行叠翠西北,卫水萦绕东南。

尚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京兆;源自太师。

全联典出尚氏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高人传纪;佥判风流。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尚长隐居不仕,被列入《高士传》。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尚道长为佥判,杨万里赠其诗云:“风流文采旧家声。”

勒名彝鼎;擅术纵横,

上联典指尚横(待考)。下联典指战国韩国的尚靳事典。

仁义为本;劳武结合。

湖北省保康县歇马河尚氏祠堂祠联

尚氏宗祠五言通用联

材略泽吐蕃;孝友誉满城。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吐蕃大相尚结赞,有材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国子祭酒尚野,满城人。志趣正大,文辞典雅,以孝友闻。

尚氏宗祠七言通用联

志留赤山表宿愿;德被岳阳益庶民。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诸生尚兆山,字仰止,句容人。清光绪间,从左宗棠开浚赤山湖,事未半而功废,兆山惜之。辑纂《赤山湖志》。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岳阳令尚达,字兼善,同州人。明弘治初年,以贡士任岳阳令,县有涧水为患,达命开渠灌田。岁旱,民食其利。

卜恢复匡挟之略;振清风文采之声。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东部鲜卑宇文别支尚可孤,唐上元年间归附唐朝。宦官鱼朝恩器重他的英勇,收为养子,令他屯兵扶风、武功十几年。升任招讨应援荆襄使,平定李希烈叛乱;后以先锋跟从李晟收复长安,因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冯翊郡王。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尚道长,宫佥判,诗人杨诚斋曾赠诗给他,有“风流文采旧家声”的诗句。

尚氏宗祠十言通用联

宋代高人,诗赠子平文彩;工科给事,疏止佛氏浮图。

祖屋祠堂对联 篇12

2.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3. 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4. 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5.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6. 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7. 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8.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9.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10.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11. 燮理阴阳但是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12.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13. 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14. 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15.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16. 尊祖敬宗岂专在黍稷馨香最贵心斋明而躬节俭,光肖裕后诚惟是簪缨炳赫自当家礼乐而户诗书。

17.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杨氏祠堂对联 篇13

村纪关西旧世家

此联为浙江省湖州杨氏宗祠对联

源分东汉

秀毓北山

广东珠海南屏北山村杨氏大宗祠联

四知足畏

三喜同时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唐·杨敬之

载福勋名垂宇宙

云中旭日吊英贤

清代抗日名将杨载云庙联

金朗秋天,塘开一鉴

社农春雨,山洗千重

溆浦金塘社山杨氏宗祠

清白家声远

弘农世泽长

杨氏祖传门联

三公世泽

四知家声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位列三公,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贿之廉名

承传弘农祖德

恪守四知家风

澄海东湖杨氏会宗祠杨氏家庙对联

祖德恢弘,属守鱣堂旧则

孙枝繁衍,别开鸠水名门

安徽省芜湖县杨家渡杨氏宗祠联

汉时四世三公第

宋室一门八将家

三门亭旁镇杨氏祠堂楹联

关西孔夫子,英雄人物宗风范

北宋杨家将,文武衣冠祖庙光

林则徐祠堂对联 篇14

〖林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九龙衍派;

双桂遗风。

上联典指林姓名人、林氏始祖林坚三十四代孙林皋事典。皋为比干子孙,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林仁、林年、林升、林昶、林文、林曜、林岳、林佐、林卫,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林皋则被称为“九龙之父”,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以玉的十种特质,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之门”。为后来林氏堂号“十德堂”之始。下联典指唐代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林藻,字纬乾,莆田人。少负奇志。与欧阳詹刻意文学,用宏词擢第,郡人举进士自藻始。

九龙世泽;

十德家声。

全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上第一联上联的联释)。

九龙衍派;

双鹤入云。

上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上第一联上联的联释)。下联典指北宋杭州钱塘人林大年,英宗时官侍御史。曾蓄养双鹤,放之可入云端,归来仍自回笼中。

梅鹤风标;

露鸟孝瑞。

上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子,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下联典指唐代进士、殿中侍御史林藻的事典。

露禽孝瑞;

梅鹤高风。

上联典指唐代莆田人林藻,字纬乾,少年时有大志,凭宏词中进士,贞元年间官至殿中侍御史。双亲死后,他在墓旁筑庐守孝,有仙鹤飞来,饮露而去,人们认为是他的孝感所致。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字君复,钱塘人,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做官,也不婚娶,人称“梅妻鹤子”,死后谥和靖先生。诗作风格谈远,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著有《林和靖诗集》。

西河世泽;

务本家声。

全联典指春秋・林放,孔子学生,尝问礼之本,孔子以时方遂末,而放独能有志于本,故以“大哉”称之。

金门羽客;

和靖高风。

上联典指宋・林灵素,以方术得幸徽宗,赐号“玄妙先生”,又号“金门羽客”。下联典指北宋・林逋,“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

御夷励志;

助夫解围。

上联典指清・林则徐禁烟卓有成效,因受诬革职,后谪戍伊犁。下联典指清・沈葆桢守广信,林则徐之女刺指血作书,乞援于玉山镇总兵饶廷选,助夫解围。

求通民情;

愿闻已过。

此联为清・林则徐撰自勉联。

〖林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若问梅消息;

且待鹤归来。

此联为北宋・林和靖(林逋)祠联。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全联典指林逋事典。

九牧家声远;

十德世泽长。

海口镇牛宅村的“林氏宗祠”,属于姓氏祠堂。该祠特别之处在于有两座,按座落地点分为东祠、西祠。东祠为兄,西祠(又叫霞田祠、石狮祠)为弟。东西两祠均建于明万历年间(约1573―1620年),历代均有修葺。1990年经侨居海外的本宗华侨捐资重建,面貌焕然一新。现在东祠长46米,宽19米,占地面积874平方米;西祠长59米,宽19米,占地面积1121平方米。两祠结构样式大体相同,均面宽五间,进深四间,硬山结构,琉璃瓦面,整个建筑物飞檐画栋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祠内大柱悬有这副楹联,此联点出此宗属于“九牧林”,其堂号为“十德堂”。祠堂正中立有清内阁大学士董浩、户部尚书曹振镛、兵部右侍郎胡长龄、内阁大学士文宁为林则徐所立的“进士”横匾。民族英雄林则徐之五代孙、原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凌青(原名林墨卿)为宗祠落成题写“九牧之光”,使祠堂增色不少。牛宅林姓家族仁人志士络绎不绝,最有成就的当属本宗二十二代孙林绍良,他不仅是印尼首富,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富豪。

〖林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西河世泽鼎盛;

九牧流芳无疆。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林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十德堂中深树德;

九龙门内再腾龙。

此联为林氏宗祠“十德堂”联。全联典指上联典指战国赵・林皋事典(见《林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九龙衍派;双桂遗风》联上联的`联释)。

草舍百篇集清气;

虎门一炬振国威。

上联典指明代贡生林时跃,字遐举,号荔堂,鄞人。授大理评事不就。晚与徐霜皋等共撰《正气集》。自著有《朋鹤草堂集》、《明史大事记》等书。下联典指清代大臣林则徐(1785―1850)的事典。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r村老人。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遂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粤查禁鸦。十九年,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烟贩,严处受贿官吏。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237万八斤。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当众付之一炬,全部销毁。

梅妻鹤子和靖士;

竹笔译文冷红尘。

上联典指北宋诗人林逋事典。下联典指近代古文家、翻释家林纾(1852―1924)事典。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闽县人。光绪举人,曾任教于京都大学堂。翻释英美待国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影响颇大。

根盘江南莆田县;

叶茂山东不夜城。

此联为山东省文登市林氏宗祠联。上联典出了本支林氏由福建省莆田县迁徙而来。下联“不夜城”,指文登,据《齐地纪》载:“古时候,有太阳夜里出现,在东莱可见到。所以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祖举添朝家声远;

盛世文明光大贤。

此联为江西省东乡县林氏总祠联。

济美衣冠承恩宠;

南郡吕格世泽长。

此联为林氏宗祠“济南堂”联。联以鹤顶格嵌“济南”堂名,全联典出秦昭王死后,依次由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和赢政继承王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正式完成中国的统一。赵国灭亡之后,原居于赵国九门的“九龙堂”林姓望族就迁徙到齐郡邹县(址在今山东省境内)。至西汉之初,分邹县之地置济南郡,故后来统称“济南林氏”,其居住中心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古平陵城。因此,“济南”成为继“西河”之后林姓的第二个重要的发祥地。这一名门望族以“济南堂”为堂号,以“济美衣冠承恩宠,南郡吕格世泽长”为堂联。林坚的50世孙林尊,在汉宣帝时代官至太子太傅,成为“济南林姓望族”的开基始祖。后来衍分的支派,如广陵林姓、郯城林姓、平原林姓、下邳林姓、晋安林姓、寿州林姓、光州林姓、三原林姓和陇西林姓等都以林尊为先祖。

行事莫将天理错;

立身当与古人争。

此联为清・林则徐题赠联。

应视国事如家事;

能尽人心即佛心。

此联为清・林则徐撰自题联。

敦和气而聚国族;

积阴德以福儿孙。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浯江镇海云村林氏家庙联(1)。祠祀开基祖林安及列祖列宗(下同)。

忠孝有声天地老;

古今无数子孙贤。

上一篇:2020灯塔大课堂第十六课观后感下一篇:鲁迅故事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