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感受精彩——第十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

2024-09-27

走近名师,感受精彩——第十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通用5篇)

走近名师,感受精彩——第十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 篇1

走近名师,感受精彩——第十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

堂”观摩有感

初冬的阳光和煦地照在大地上,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如期在厦门六中举行,我有幸前往参加学习。在这短短两天时间里,虽不免有些疲累,但名师们用鲜活的课例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他们幽默大气的教学智慧时时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台上老师和学生气定神闲、开心互动,台下的听课者也跟着或会心一笑或、恍然若悟。之中,我嗅到了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深厚的知识、经验储备气息,他们的亲和、睿智令我心生敬仰。

一、实实在在地阅读,自自然然地领悟。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以读为本从古至今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印象很深的是陈金龙老师执教的《月之故乡》一课。《月之故乡》是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小诗,语言质朴、真挚而感人,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陈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扣文章主题,围绕“看月亮思故乡”一句展开教学。而后又进行了相关的拓展、延伸。课上,陈老师让学生放声朗读、指名读、配乐读,与学生合作读、引读等,给学生提供大量读的时间、想的空间,使学生读中欣赏,读中悟情。

我想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欣赏课文。多读少讲,以读代讲,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将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这巧妙的设计,源于陈老师对语文知识、语文教材的认知高度,而认知高度奠定了设计的思路。从他的课堂教学来看,不管是从课程的指向,还是教学的技术等方面,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之所需,发展学生之发展。

二、轻轻松松地学习,扎扎实实地训练。

戴建荣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吟诵课。他以小古文《活见鬼》为例,向我们生动展示因变换吟诵节奏,而唤醒了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让所有听课老师在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微笑的同时感受到吟诵的魅力所在。

他的“吟唱”教学法独树一帜。第一次听范读的时候,我觉得这样读有点怪怪的,虽然听起来挺有韵味的,但心底冒出这样一个疑问:难道整节课就这么教学生读吗?怎么突破难点?但让我意外的是,戴老师整节课就以此为主线,抓住一个点:持盖者恐的是什么?牵一发而动全身,居然把学生也带入到他的境界了。从一开始读得拖沓,被戴老师果断制止后,再到跟着老师的手势、快板读得有节奏,最后到有声有色的吟诵。真可谓是峰回路转,一步一景。直到下课,学生仍沉浸在戴老师入情入境的低吟浅唱中,真可谓是课已了,情未了。名师们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走近名师,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此次鹭岛之旅收获颇多,名师们的精彩演绎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何切合自身实际来灵活运用,是我要总结和反思的关键。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22 篇2

聚焦课堂”有感

曾光辉

3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真正领略到了专家们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领会到他们对学生那种细心的呵护,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得到了全国小学语文著名教师的专业引领。体会到听课不能只听表面,而要看到课堂内在的东西,名师们尽可能的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每一位听课者都能听有所得、学有所获。

回想课堂上,名师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充满着睿智与灵动,幽默而洒脱,令人叹为观止,欣羡不已。虞大明老师教学《珍珠鸟》,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学习,针对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学习。教学中善于运用有效对话,引导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教学《麦哨》时,根据预习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的生活是快乐的,用圈关键字的方法圈出孩子们的活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吹麦哨这个教学环节,通过生吹,师吹,知道破折号的作用,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乡下孩子们的快乐,整个课堂充满着快乐,我相信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是真真正正的快乐着,享受着语文带来的乐趣,着实令我羡慕。

林莘老师在执教《花钟》一课时,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朗读要求是:老师读每一种花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学生必须跟着老师读,老师高,学生高,老师低,学生低。读“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时,做一个吹的动作;读“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时,面带着微笑;读“睡莲从梦中醒来”时,让学生伸伸懒腰读。这样互动式抑扬顿挫的朗读,毫无拘束的朗读,带着感情的朗读,把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成为一朵朵美丽的花,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带来语文美的享受。

何捷老师在执教《写作文要合理》中,何老师讲解了什么是作文的合理性。然后再听写开篇第一段,学生还不习惯。老师即时引导打消了学生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敢于挑战的意识,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在听写中所表现出的“紧张”,恰是授课取得效果的导火索。自然引入课堂作文教学。同时也完成创设本案教学中“孙悟空开水果店”的情境。而后,又让学生代孙悟空定一段话确定一个岗位的合适人选。学生各有各的看法,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演绎得十分精彩。紧接着又设立了各种问题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孩子充分进行表达,评价。不断感受到合理在写作文全过程的重要性。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 篇3

大北小学

李丽

2013年1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在南昌听了两天课,学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获很多,感受如下:

1、此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2、例题设计精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承但起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老师写教案,设计课更多的是照搬人家设计精彩的环节,精彩的习题。而没有更多的去考虑:为什么教材编写者要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这个内容;学生之前的认知程度;教材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明白孩子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的软肋。

2、怎样找到学生学习认知和数学知识增长之间的连接点。

首先,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次,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走近名师,感受精彩——第十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 篇4

我思

我学

我长

——记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研讨活动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王九琳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英语组一行5人来到了如画的钱塘江畔,参加了由福建省等级老师协会、中国文章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领略了一位位名师尽情展现着百家风采,各领风骚,不由令人徜徉其中,神往不已。他们沉稳从容,语音纯正,抑扬顿挫,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轻松自然,有序层层推进,不时迸发出奇妙的表现力,令人惊喜。惊叹之余,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来自我们厦门第二实验小学陈燕华的课,她的课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一开始陈老师就让孩子们“Play a guessing game.Ask questions about her.”,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想了解老师的欲望,孩子们就个个都争着开口问:“Where are you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设计的 “Let’s talk about appearance.”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brainstorm。这个特殊的课堂开头,有着大量的英语信息输入!而学生丰富的词汇量更让我惊叹。

陈老师能抓住课文文本中的一个“riddle”词汇,创设“Make a riddle”的教学主线和学习任务,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融,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新老师的学生、孩子们所喜爱的明星和本班同学的情况,把学生们带入了真实的人物猜测情景中,避免了枯燥的句型操练,还使同学们个性化的语言得以生成!

陈老师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教师的问话环环紧扣,铺垫自然。课堂上,陈老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她的情感到位,激情饱满,在情感处理上,又不象演员那样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渲染,而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陈老师做了很好的引导,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把话语权留给了学生。陈老师节奏控制得当,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没有松懈的机会。整节课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学习紧张、明快而且轻松、活泼。传感给每位听课教师的是这种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

走近名师,感受精彩——第十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观摩有感 篇5

洋澜小学 柳 丹

2012年10月19日,我有幸随街办的十几名教师赴南昌参加了全国第八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罗鸣亮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潘小明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刘松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五节观摩课,四场讲座、四场互动、带给大家巨大的震撼,也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朴实、生活和艺术。

罗鸣亮老师 《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老师风趣幽默,课堂上他和学生互换角色,互动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整节课的学习氛围显得格外高涨。“猜三角形”的教学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信封”作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具之一,它始终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首先罗老师拿出一个大信封:猜猜里面是什么?然后从信封里拿出“很多的三角形”,让学生将“很多的三角形”进行分类,看看“很多的三角形”有多少种分类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三角形三个角的特征,认识三种不同的三角形。最后从信封中露出一个三角形的角,请你猜猜它是什么三角形?又露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它有可能是个什么三角形?”学生大胆地猜测着,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得出三角形最多有三个锐角,最少有两个锐角的结论,从而学会根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教学的最后罗老师用“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想当然”作为结束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为他倡导和实践的简约而灵动的课堂教学描上了精彩的一笔。

“学生不是容器”,这是潘小明老师教学的重要理念。这种理念在他的两节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他通过多次动手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存在的规律,在学生五花八门的“发现”中由学生寻找最佳答案,接下来便是围绕这个“标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的课堂仍需要教师的“告诉”,尽管潘老师一再强调“课堂上我不会讲数学知识”,但正如潘老师所说:“我们不排斥‘告诉’,但要追求‘告诉’的艺术”。是啊,“学生不是一个容器,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不是一个标准件”,两课中的潘老师正是以这样的理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

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刘松老师的《解决问题》这节课中就深刻的诠释了这种观点。开课初,刘老师让一名学生从座位出发,沿着不同的路线走到他的身边,最后找出最近的那一条。一个看似简单而轻松的课前交流,实则是告诉学生要多角度的去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正如他在最后的讲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谈到的:课堂上教师的追问很有必要,要在追问中寻找到不同的方法和答案,要把握生成性教学,当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就要思考这水花会怎样溅,每一朵水花的颜色又是怎样的。讲数学,教学细节是老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精彩的教学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智慧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刘老师还认为,“课堂教学的最好境界是和学生一起进入思考的前沿,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老师本身一定要充满激情,课堂教学因激情而精彩,因激情而快乐。

刘德武老师的课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找不到刻意雕饰的痕迹,朴实、自然、和谐。他的课看似很随意,但随意中却彰显出一种完美的教学艺术。他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不着痕迹地加以指导、点拨和放大。课堂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沉思,让我们不禁感叹: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轻松惬意!

上一篇:安全生产责任制书下一篇:大学当上班干部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