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2024-09-28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精选10篇)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篇1

饭店管理第二次作业

1.联系实际,试述行为科学理论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人是饭店的核心,对顾客的服务都要通过人来实现。饭店的服务产品不仅来自员工的机械化行为,更来自员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直接反映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上并立刻传达到顾客的感受之中。而这种职业素质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科学管理理论的经济激励、标准化培训和行政组织理论的规章制约所能办到的,所以必须诉求于基于社会人假设的行为科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饭店员工,尤其是直接面对顾客的前台和客房等服务部门,经济因素并不是其工作动力的全部来源。对于一个乐于从事饭店服务的合格的饭店服务人员,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必然是占据其工作需求的比重相当大的一部分。饭店的服务人员需要在工作中获得客人的尊重和组织的关爱,并从中获得归属感和自我实现。如果这些都实现,员工将会获得相当大的满足。而这些就是双因素理论中对于饭店员工的“激励因素”,也是麦格雷戈的“Y理论”之所在,因为饭店的服务员肯定不是、也无法在逼迫和厌恶的状态下去从事这些工作的。

因此饭店应当设立一个系统、完整、强有力的,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组织文化。营造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对饭店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和主观能动性,简化管理工作都是大有帮助的。上海花园饭店的“家”文化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成功。它把饭店、员工和顾客都视为一个整体,就像一个大家庭,提倡一种既服务顾客、又服务员工的精神,把员工服务好了就能更好地服务顾客。这种把员工和顾客放在相同受尊重地位的文化,立马改善了中国文化中对服务业人员地位地下的偏见给饭店管理造成的不利因素,使得员工获得尊重和社会归属感的需求得到满足,并大大促进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提高了饭店的整个服务水平和组织的和谐有序。这种“家”文化充分体现了日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化战略的成功。这种“家”就是一种非正式组织,它只能通过正规工作关系之外的活动、宣传、交谈、教育得以实现——这和在正规工作关系中实行规章化的科学管理也是不冲突的。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在饭店行业可以双管齐下,优势互补。为了在饭店中营造这种和谐的、人性化的组织内、外部环境,饭店必须对员工的录用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细心的培训,性格内向的、不喜欢寻求社交需要的、不能融入饭店文化的人员不能轻易录取。对已经录用的员工,要通过各种培训、交谈、活动、福利等方式帮助其认同并适应组织文化,当员工工作中遇到挫折了应当为其提供心理帮助和思想开导,展现组织关爱,使其感受到自己从事的是一项环境优雅的、人际和谐的、受人尊重的、能从服务中体现个人价值和获得组织归属感的美丽工作。这样员工更能发挥自我管理,主动承担工作责任,饭店的服务质量也自然而然地大大提升,饭店管理也就更有效、更简单。

2.联系实际,试述饭店创新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一)分工与合作原则。

饭店存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其中大量是简单重复的工作。因此,对各项工作进行较细的分工(如打扫客房、卫生间、铺床等),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同时又必须注意到分工后的合作(如打扫卫生间与铺床只要其中有一项工作未完成,房间同样不能出租)。

专业化分工可以使复杂的工作简单化,使每个具体操作的员工容易掌握操作技能和规范化,同时也有利于对具体工作进行考核和指导。但是,过度的专业化分工会导致工作单调、乏味。所以,必须认真处理好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处理好员工之间、工种之间、部门之间和多专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二)权责相等原则。

人们对负责任的恐惧心理和对权力爱好的心情是相等的。因此,行使权力者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饭店组织中,若一个管理人员的权力大于责任,将会助长瞎指挥和滥用职权的不良现象。当一个管理人员责任大于权利时,他会因缺少工作所必须有的权力而使工作无法开展,长此以往,工作的积极性也无法保持。因而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对各级管理人员既要明确权力(即授权),又要明确其责任,做到权责明确,权责相等。

(三)集权与分权要恰到好处。

在饭店组织管理中,究竟是集权多一些好,还是分权多一些好,应视饭店的规模和类型而定,应根据饭店的实际情况来决策。集权过度会使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分权过度会使企业政令不畅、各行其是。一个大饭店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会有较多的中间层次,在从上到下的工作指令和从下到上的信息反馈中,如果过度强调分权,那么在经过这些中间层次时,往往会加入了这层次的意见(这些意见往往是代表着这个层次的局部利益),那么最高层的指令就会产生偏差,全局的利益就容易受到损害,也就无法形成集权管理,各项工作较难协调和统揽全局。如果这是一个别墅式、度假村式饭店,或是下属均是一个分散的独立经营实体,就不便采用集权管理,而应多一些分权,充分发挥这些经营体负责人的积极性。

(四)命令和指挥统一的原则。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人员只能有一位直接上级,否则将会下达双重或多重命令,使执行者无所适从。这个原则包含两条内容:⑴饭店组织是一个系统,无论怎样进行分工,其实现的目标是一个高层到基层的管理必须保持一致。⑵饭店组织上、下级之间形成等级链条,这一链条作为上级指令的下达、下级情况反馈的通道,实行分级管理可以防止多头管理。

(五)层次原则。

组织应分成若干层次和若干纵向系列。决策、指令按纵向系列由上层至下层逐级传达,执行情况和反馈信息逐级向上汇报,这种关系越明确,组织决策和信息传达越有效。

(六)有序的原则。

饭店要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就必须维持良好的人和物的秩序。要做到人有其位,位有其人,物有其位,位有其物,就要以工作定岗位,使组织内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工作位置,不需要的闲人一律删去。所有的物资都应有明确的去处。经过严格的定岗定位后,每个人员都应坚守其工作岗位,真正做到工作时间位有其人,需用的物资在规定的位置必须能够找到。

(七)纪律原则。

组织内每个人都应该服从组织的行为准则。组织的行为准则就是组织的纪律,然而纪律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自觉执行的基础上。纪律不仅仅是消极的制约,更是积极的奖励。

(八)稳定性原则。

要熟练掌握一项工作,必须要有一个过程,经常调动人员的工作,将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在饭店组织内进行工作安排时,就应该充分考虑每个人员的特点,尽可能进行合理安排,以充分发挥每个人员的长处。但是,也不排斥随时调离不称职人员和提拔能力强的人员。

(九)利益原则。

组织内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必须服从组织的整体利益。

(十)团结原则。

组织的管理人员应注意培养和鼓励下属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发扬集体精神,切忌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分而治之的方法将使组织始终只能发挥部分的效能。

(十一)鼓励创造原则。

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尽量鼓励组织内的每一个人发挥其创造力,应奖励有创造的人员。但是创造必须以遵守纪律为前提。对于有效的创造,必须给予荣誉和经济上的奖励。

(十二)公正原则。

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设法将公正的观念灌输到组织的每个角落。在处理组织内发生的问题时,应明辨是非曲直,公正处理。对下属人员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切不可厚此薄彼。要使组织内全体人员都能竭尽全力,忠于职守,为达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工作。

3.联系实际,试述饭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酒店管理决定着经营的成效。酒店要想生财有道,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表单管理法

表单管理法,就是通过表单的设计制作和传递处理,来控制饭店业务经营活动的一种方法。表单管理法的关键是设计一套科学完善的表单体系。饭店的表单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发布的各种业务指令; 第二类是各部门之间传递信息的业务表单; 第三类是下级向上级部门呈递的各种报表。

表单管理必须遵循实用性、准确性、经济性、时效性的原则,并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一是表单的种类和数量,既要全面反映饭店的业务经营活动,又要简单明了,易于填报分析、二是表单的性质,既属于业务指令,又是工作报表、三是传递的程序,即向哪些部门传递,怎样传递。四是时间要求,即规定什么时候传递,传递所需的时间,五是表单资料的处理方法。

饭店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利用表单来控制饭店的业务活动,如通过检查、阅读各种工作报表来掌握并督促下属的工作,通过阅读、分析营业报表来了解并控制饭店的经营活动等,●定量管理法

定量管理法,就是通过对管理对象数量关系的研究,遵循其量的规定性,利用数量关系进行管理的方法饭店的经营活动,要使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有效成果,不仅要有定性的要求而且必须要有定量分析,无论是质量标准,还是资金运用、物资管理以及人员组织,均应有数量标准。应该说,运用定量方法管理经营活动,一般具有准确可靠、经济实用、能够反映本质等优点。

●制度管理法

制度管理法,就是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控制饭店业务经营活动的方法。要使制度管理真正切实可行,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制度的科学性,即饭店的制度必须符合饭店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饭店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利益来制定。同时要注意制度条文的明确、具体、易于操作。

二是制度的严肃性,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在制订制度时,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订什么制度,订到什么程度,均应认真研究,仔细推敲。在执行制度时,要做到有制度必遵,违反制度必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功过相抵,下不为例。在处理违章时,要有严格的程序,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注意处罚的准确性。此外,还必须注意修订制度的严肃性,既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又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

三是制度管理的艺术性,俗话说,制度无情人有情,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另一方面要把执行制度和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注意批评和处罚的艺术,同时还要把执行制度和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走动管理”法

“走动管理”法也叫现场管理法,要求管理者深入现场,加强巡视检查,调节饭店业务经营活动中各方面关系的方法。饭店业务经营的特点之一,就是提供服务和消费服务的同一性,要有效控制饭店的业务经营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深入服务第一线,以便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纠正偏差,协调各方面关系。同时也可以及时和下属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实施现场激励,并发现人才。

●“感情管理”法

“感情管理”法,实际上就是对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进行控制的方法。它是通过对员工的思想、情绪、爱好、愿望、需求、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并加以引导,给予必要的满足,以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篇2

1、我国国内旅游饭店餐饮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吃饭已经不单单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更多的是对于美食的追求和享受。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餐饮业悄然的发展起来。近年来更是步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旅游饭店,高级宾馆,地方小吃,农家菜馆等等遍布全国各地。旅游饭店餐饮业凭借着其华丽的硬件设施,优雅的就餐环境,精美的食品饮料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面对着冲击旅游饭店餐饮在保持自身的优势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便于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2、我国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饭店餐饮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不高

现在旅游饭店的许多餐饮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员工中提拔或者是从其他行业转入,这类人员缺乏管理的技巧与专业知识,只凭个人的感觉型、经验型、随意型管理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同时与一些社会餐馆相比,虽然旅游饭店有着相对良好的服务态度,但是服务质量还是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年代没有很大的提高。随着那些地方餐馆服务态度的提升,旅游饭店餐饮业在这方面的优势将会越来越小。

(2)经营方式落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大多数的旅游饭店餐饮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观念、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其思想仍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对餐饮的服务创新和开发意识不强,菜品、经营、环境等特色不明显,许多管理者甚至不知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的道理,处处以正宗自诩,抱着所谓传统模式不放,固步自封,与消费需求和市场变化不适应,使得饭店的整个经营水平比较落后,长此以往最终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被市场淘汰。

(3)经营者对餐饮管理的认识不足,总体素质偏低

一些饭店的经营者为了能更多的吸引客源,往往追求饭店装饰的高档豪华多用玻璃幕墙铝合金板釉面瓷砖等进行外部装饰装修,加上店内一天24小时的灯光会产生强烈的噪光噪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能将太阳光强烈地反射干扰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正常视觉活动。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使客人感到舒适,反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疲劳。也有一些经营者目光短浅,蒙骗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影响了饭店的企业形象。

(4)旅游饭店餐饮业的竞争手段不足

旅游饭店餐饮业的竞争手段可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如服务、品牌、技术、知识、文化等),然而,我国旅游饭店的竞争主要还集中在价格竞争层面上,非价格竞争程度低。长期的价格竞争导致了旅游饭店餐饮业的畸形发展。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概念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本能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按顺序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人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后,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此种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

(4)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前者包括自尊、自信、自豪等心理上的满足感;后者包括名誉、地位、不受歧视等满足感。

(5)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同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含的基本规律:只有当低层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相对满足),高层次需要才能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当然个人对于需要的满足程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总体上说,需要层次之间有其内在的重叠性,也就是说同一时期,个人可能同时拥有多种需要。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1、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必要性

我国,因为具备餐饮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的缺乏,很多从事旅游饭店餐饮管理的人员都没有与其职位相匹配的管理技巧与专业知识,大多数都是凭借着以往的管理模式仍就保留着传统的经营方式,不能对市场的消费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只知一味的根据以往的模式盲目发展,导致了很多饭店关门大吉。

为了能更有效的发展,为了能更好与国外的旅游饭店餐饮业接轨,因此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应用需要层次论是十分必要的。

2、需要层次理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应用的对策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的概念,某家旅游饭店的餐饮业在吸引顾客时,可能会同时存在很多方面,而不一定是单一的。当然诸多的因素中总有一种是顾客当前相对迫切需要的,这种需要的及时满足对于招徕顾客更有效。

(1)通过满足生理的需要,来吸引消费者。人对于吃饱是最原始的、维持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渴求。这个直接表现在能否让顾客吃饱,让顾客吃的满意。这就关系到食物的质与量上。而当今的旅游饭店餐饮业却普遍存在的量少价贵的情况,很多经营者一味的考虑怎样减少饭店的成本,提高餐饮的利润。往往忽视了消费者来饭店消费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吃饱,虽然旅游饭店餐饮业有着优质的服务与精美的食物。面对着昂贵的价格和“分量”不足的食物,广大的消费者更愿意去那些量多价廉的社会餐馆就餐。对于这样的市场需求,作为一名饭店的餐饮管理者应该除了保留少数的豪华菜品满足高端消费者的同时更应该提供一部分价格适中而又优质的食物来吸引广大的中段消费者。

(2)关于安全的需要,顾名思义是针对顾客人身财产安全。在菜品相同的两家餐厅,如果其中有一家店里经常发生个人丢失物品的现象,而另一家却没有,那么客人们绝对会选择不会发生失窃物品现象的店。这是消费者对财产安全的需求。又或者说同样的两家店,其中一家在一次卫生抽查中,被察出卫生状况不合格而另一家没有,那么客人也会去选择后一家。这就是人们对自身健康安全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人员,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对策,对于经常发生失窃现象的餐厅,我们应该加强监察力度,同时对遭受失窃的个人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赔偿以保证客源。而对于卫生状况不合格的,那就需要大力的整顿了,定期的厨房卫生及就餐场所的消毒,对相关服务人员的个人卫生的把关,更正工作人员在从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等。在抓好饭店自身状况的同时,努力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变化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新时代的“绿色”食物更多的被消费者所青睐,作为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人员如能掌握消费者对与健康的需求,发展“绿色”食品,对于饭店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帮助。

(3)关于社交的需要,在现今社会,上餐馆吃饭已经不单单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社交的需要。在我国每逢佳节,亲友之间大家齐聚一堂边吃饭边交流感情,一直都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对旅游饭店餐饮业来讲,营造就餐环境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社交的需要。同时就餐环境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就餐环境吸引着不同的消费者。热闹的就餐环境能使就餐的氛围更活跃适合于家人,朋友,同事间的聚餐;而安静的就餐环境也为那些在工作之余的白领们找到了丝安逸;对于那些在酒桌上谈生意的客人或一个家庭的聚会来说,一个小包厢就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不同的饭店有着他们不同的接待人群,对于那些企业家、商人来说饭店内金碧辉煌的设施会让他们感到成功与自信,而绿竹,小桥,流水的摆设会让那些亲近自然的消费者感到舒适。而在不同的就餐环境中加入与其相匹配的音乐,会令人感到愉悦,从而更好的享受就餐的乐趣。因此适当的环境可以使客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加深客人对旅游饭店好的印象,以备再次光顾,这些都为旅游饭店赢得了稳定的客源。

(4)关于尊重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本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上餐馆更多的是为了来满足那受人尊重的感觉。身为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能够做到对顾客保持彬彬有理,对客人合理的谦让,尽量满足顾客的受尊重的心理,同时对于经常性光顾的客人能够在问候的时候记住对方的姓名,清楚对方就餐的食物,环境的需求,提供使其满意的服务,那么更能满足顾客对于其受尊重的需要,激发他们再次光临的热情。

(5)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整个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顾客就是上帝,在对客服务过程中,餐饮管理人员及餐饮服务人员在不触犯法律法规和自身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客人的期望,尽可能的让他们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当客人在餐厅就餐时向服务员提出订车、船票等要求时,服务员应主动为其订票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票务中心的位置。给客人一种有如在家里般随意的感觉。

以上是本人通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对于这些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餐饮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面对着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身为旅游饭店餐饮管理的从业者,我们应该合理的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被市场所淘汰。发展出成熟完善的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树夫、徐菲菲:《浅议酒店餐饮业的发展》[J]中国烹饪研究,1999年第3期

[2]王建平:《论消费需求不足与饭店业的经营策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1卷第2期

[3]周鹏生:《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6月

[4]杨德友:《餐饮部在旅游饭店中的地位和作用》[J]时尚餐饮娱乐联盟网, 2008年5月

[5]黄文波:《餐饮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2版

[6]顾敏艳:《高档商务饭店顾客抱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 2007年4月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激励理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一、激励理论的溯源和发展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激励理论是指处理需要、动机和行为四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也是行为科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的终极目的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既定的组织管理目标前进。公认的激励理论的鼻祖之一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引起了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并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鼎盛期。在此之后,美国管理学家E.洛克(E. A. Locke)和休斯(C. L. Huse)等人提出了由目标难度、目标的可接受性等几个主要因素构成的“目标设置理论”。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众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从现代管理的实践出发,在激励理论的研究上付出了大量精力,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诸多分支理论,推动了激励理论研究和应用取得很大进展。这些理论根据形成时间和研究重点的不同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和综合性激励理论四大类型。进入21世纪后,激励理论逐步形成了自我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指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绩效考核机制,从而激发员工动机,使之产生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行为过程。

二、我国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现状

基于饭店人力资源具有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轻、员工流动性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具体特点,我国的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忠诚度较低,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饭店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合理的人才流动率是保证企业拥有活力、健康成长的基础。然而,从饭店行业的实际来看,大多数饭店员工的流失率达到了30%以上,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高达45%,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已经成为饭店业公认的难题。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一是会使企业在选拔、招聘、培训新员工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增加;二是频繁的工作交接、留守员工超负荷承担工作、社会公众的负面声音等因素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可预测的各种混乱。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实现长期目标的实现。

(二)“人力”和“人才”资源的双向供求不平衡

由于观念上的偏见、劳动强度大、人才供给不平衡等原因,饭店业呈现出高端岗位供不应求、中低端岗位供过于求的结构性人力资源不平衡。中低端岗位因为技术门槛低、文化素质要求低,能够胜任的人员相当多,适合酒店专业高校毕业生、农村务工人员、城市失业人员等多种群体,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而高端岗位恰恰相反,由于社会对饭店业存在观念上的偏见,导致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缺少足够的专人人才队伍,导致人才市场出现对饭店高端人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功利化的用人导向导致员工没有职业认同感

目前,我国饭店经营者在用工时普遍存在“功利化”导向,认为请你来就是要提供劳务,把经营业绩给搞上去,什么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统统都是不必要。久而久之,就会让那些希望需求进一步发展员工感到悲观失落、前途无望、干劲不足,进而导致职业认同感差,工作热情不高。这也成为导致饭店业人才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

三、激励理论在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一)建立人性化的情感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领导者对下属给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建立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激发争先恐后、蓬勃向上的生气。时刻关心员工,加以感情投资,让员工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员工会更愿意为企业效力,并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由于传递效应,员工会将这份感情用于企业身上,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提升机制,留住高层管理人才

内部提升机制留住高层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若没有有效的内部提升机制,员工便无法感知到自己勤奋和努力的结果,饭店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员工来接受培训和提高工作技能。更为甚者,会造成许多高层次人员的流失,从而造成内部组织结构的不稳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提拔工作绩效高内部员工,不仅是对其工作的肯定,更能为高层岗位补充人才。

(三)建立沟通顺畅的信息交流机制,提高员工职业认同感

不论是传达信息,还是表扬或批评,沟通都很重要的因素。在组织内部作到言论公开、信息透明、管理者与员工能平等沟通、对等交流、鼓励员工对组织的发展提出想法和建议。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使组织内部产生普遍的尊重与信任,激发组织活力。同时,由于传递效应,员工会将这份感情用于组织身上,形成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

参考文献:

[1] 姚秋明. 激励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5) :56-57.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篇4

内部营销这一管理学理论,最早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Berry在1976年研究服务企业管理时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内部营销就是将员工的身份转化为企业的内部顾客,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是针对员工这些内部顾客的产品,内部营销的价值就在于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内部顾客的需求,同时有效的实现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这是关于内部营销这一问题最为早期的论述,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研究者又根据不同的行业、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内部营销的内涵随之更加丰富。内部营销是通过提供满足员工需要的工作产品来吸引、发展、激励和保持高素质的员工。从各种观点来看,我们能够了解到,内部营销的关键核心问题就在于通过内部员工的满意度提升来是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另一个新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要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投入一定的成本成为必然,而这种成本投入的价值与比率往往是让企业无所适从的。因为企业通常必须根据这种从由员工满意带来的价值回报来决定具体的投入水平,但是如何评价这种回报价值往往令企业感到为难。所以,在当前内部营销的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普遍认为这种营销方式更加适合于服务行业。因为服务行业员工的行为对经营效果会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恰恰这种重要的行为往往又是难以监督的,利用内部营销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平成为当前许多服务行业的首选。

二、内部营销在现代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上文我们已经对内部营销的内涵、发展以及其发挥作用的途径进行了简要的了解,饭店作为当前服务业中的中坚力量,利用内部营销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说这种营销方式在理论上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和拥护,但是内部营销在我国的饭店管理中推广以及取得的效果尚未体现出来。如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将内部营销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内部营销,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了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由员工满意转化为客户满意。这种目标的达成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内部营销不是一种具体的管理职能,不能通过某一个部门、某一项工作就能实现,它必须通过饭店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来达成。也就是说,内部营销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饭店必须将内部营销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饭店内部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饭店的服务人员,这项工作的开展就是将员工当做内部顾客,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创造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的实现并不是管理者一时兴起就能够实现的,它必须在工作中长期的潜移默化,是一种应该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

第二,内部营销活动的实施。内部营销效果能否实现,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这些工作是否能够落实。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员工这一核心主要对象。首先饭店应该全方位的了解所有员工的目标与需求,因为任何一种满足感的创造必须是从需求出发,这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对于饭店来说,要做好这项工作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员工的流动性大,这也是导致很多饭店在员工管理上缺乏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饭店应该根据员工的贡献程度进行分类,也就是将所有的员工分为“核心员工”和“非核心员工”。内部营销工作的开展,集中在“核心员工”的身上,对这部分员工的需求与目标进行重点管理。这也是内部营销的市场定位工作。其次,做好内部营销的设计组合。尽管我们已经对内部营销的对象有了选择,但是在这个群体中,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阶段,员工仍然存在着需求上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统一死板的方式来要求所有的员工接受这种满足感,而是应该更加灵活的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对于一个工作岗位来说,其营销组合可以是饭店愿景、工作内容、在职培训;报酬、福利;工作环境、设施、地点、工作时问以及各种奖励(奖金、表扬、提升机会)等的合理搭配。饭店企业在对员工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对岗位的营销组合进行调整,可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篇5

摘要:本文介绍了智能信息时期饭店业的基本特点,分析了信息技术对饭店产业的发展影响,指出管理信息化是未来饭店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饭店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饭店业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策略

饭店业是一种综合了多种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它是既包括建筑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又包括住宿接待业,现在还包括信息产业,而又以住宿接待业牵头的产业部门。

一、智能信息时期饭店的基本特点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饭店建筑及设施设备开始经历智能信息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背景情况是:卫星光缆、大规模程控交换机构成的通信系统和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电子、电器行业的产品以每三到五年更新一代的速度向前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更是异军突起。这个时期饭店的基本特点是:(l)电子计算机及其互联网络在饭店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客人在互联网络上直接向饭店预订客房。饭店客人办理入住、迁出、结账手续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饭店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报表、报告、指示指令的编制传送和设施设备的监管,均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客人也可在客房中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处理公务。(2)饭店的一些设备,如电梯、防火系统,实现了智能化自动监控。

二、.信息技术对饭店产业的影响

1、赋予传统服务新的内容

尽管原有的饭店产品与服务的形式仍然存在,但在新的框架下却被赋予完全不同的新內容:一是数字化信息的灵活性,使传统服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客房内的数字电视、浴室内对讲机,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提供更加完美的`可视化服务。二是由于服务本身融合了原本相互分离的属性而产生了新的变化。如,由于文本和图片的平等传输,使餐厅点菜系统增加了信息含量。

2、改进服务的质量

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也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若饭店的对外信息技术优于周边饭店,内部信息沟通技术又能及时解决客人投诉的话,客人会忽略住宿条件而享受信息带来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商务客人来说。

3、改变传统服务方式

在产业分立情况下,不同的信息服务通常是通过不同渠道与方式分别给予提供的。对于住店客人来讲,这意味着要通过逐个购买不同的信息服务才能满足其作为一个整体的需求。但现在通过对原先不同服务产品或内容的有机融合,可以系统集成或“打包”方式来提供全面服务。

4、为饭店带来巨大制度、社会、经济效益

虽然前期的技术资本投入具有一定风险性,可一旦信息网络覆盖到整个饭店生产系统并开始运作,它所带来的首先是制度上更加可控、准确,我们知道,信息的作用在于消除商业过程的不确定性,信息数字化、信息技术融合及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对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等方面的能力及其效率;其次是产生巨大社会效益,令其它服务性产业争先模仿;最后还能产生经济效益,技术变化对饭店业从采购到运输、从产品到服务、从营销方法到竞争战略定位的每一个环节都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些环节都是饭店的成本控制点,最终节约成本产生经济效益。

三、饭店产业实施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

饭店业实施管理信息化是21世纪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我国饭店业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虽然至今有30多年历史,但起步较晚。饭店的资源难以综合管理、信息无法统一调整管理、与IT技术难以融为一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饭店决策失误、市场反应速度缓慢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饭店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

饭店业实施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信息化的应用无异于缔造一个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饭店将不断优化价值链,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再造。从饭店内部看,信息化解决了信息沟通迟缓、决策速度慢、不适应市场变化等问题;从饭店外部看,信息化解决了企业间缺乏明确和密切的协作关系、沟通互动不及时等问题。

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变革传统意义上的饭店业竞争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以赢得新的竞争优势,是国际领先饭店集团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探索、实施和推进的工程。高层次的饭店信息化不再仅仅是运用电脑技术进行辅助管理,而且是要在集成化基础上进行协同化应用。

四、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

1、决策者、管理者高度重视与参与

企业信息化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管理。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参与的态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的成败。其次,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是企业组织框架重组,运作流程再造的过程,这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势必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企业决策者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来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战略,明确实施的目标、发展方向并通过整体规划、科学选型、分段实施,消除“分散式”信息化造成的成本浪费,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2、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厘清战略与战术层面软件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像企业经营一样,首先要有战略的支撑,战术才能有效实施。目前国内流行的ERP、SCM、CRM等皆是战术层面的软件,它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但不能帮助企业产生良好的凝聚力。企业要取得战胜市场的先机,就必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要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来打破应用软件间的壁垒,实现应用系统的整合和优化、实现管理的提升和变革。

3、梳理内部管理,使信息化精确度与管理准确度相匹配

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依托于完善的管理标准体系,需要精确的数据,统一的标准作为基础和支撑。在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首先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进行全面梳理,通过理清管理流程、统一运营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健全规章制度等,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的规范化运作,实现管理的清晰化、标准化,为管理信息化工作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以满足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对管理数据精确度的要求。

4、强化培训与引导

管理信息化工程是涉及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障碍是管理与IT的分化。由于企业内部精通技术的人不一定懂管理,精通管理的人不一定懂技术,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往往被视为是IT部门的工作,而不是管理者的工作,是技术的而非管理的。其次,由于企业内部员工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会导致对管理信息化认识程度的不同,在面对管理信息化带来的变革时,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甚至出现抵触心理。因此,对高层、中层和基层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和灌输,排除员工的心理障碍,提升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才能确保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武旻.信息化对我国饭店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旅游纵览(行业版),(2)

[2]刁志波.饭店业信息化的演进与发展模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篇6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引入与践行激励理论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教学管理陈旧与落后的理念呼唤激励理论的介入。管理理念在整个高校的管理过程中起着支配与主导的作用,决定着管理的效果与质量的好坏。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慢慢地成为了管理领域主要的管理方式,被很多管理者所认同和采用。但是,由于高校的管理长期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经验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的影响,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界限分明,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共赢局面。对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所造成的不足,激励理论具有天然的修补性。它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诞生和发展的,能够妥善应对信息时代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挑战。激励理论名为“激励”,暗含其是一种能够调动主体积极性的理论。而当下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激励理论作为一种对个人主体性尊重的理论,作为一种弘扬人性的理论,能够充分调动人们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进而为解决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提供保障。其次,过于注重行政化管理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呼唤激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一些高校教学管理的行政化色彩浓厚。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指令过强,教师参与管理的程度低;在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管理上,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缺乏灵活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采用从上而下的监管方式,而对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的激励与奖励措施则较轻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浓厚的行政化色彩,不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使高校广大教师的高效教学大打折扣。而激励理论作为一种彰显个人权益、倡导满足个CHINAADULTEDUCATION/8中国成人教育人需求的理论,对于调动人们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服务工作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激励理论可以解决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考核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考核内容的选择、方式方法的选择、学术与教学的平衡等。其中,最后一点尤为严重。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过程对行政的管理重于对学术科研的管理,这是高校管理的失衡体现。这种失衡导致教学受轻视,科研成绩被过于强调夸大。在政策的不合理倾斜下,很多高校教师为了完成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同时,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过于简单容易,高校学生普遍“入口困难出口容易”的危象不仅让摆托高考压力的大学生过于放松,也导致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疏于对教学任务以及重难点的钻研。作为一种以倡导满足个人更高层次需要为基础的理论,激励理论对于平衡教学管理工作、引导教师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激励理论指导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人为本:树立现代化的高校教学与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思想,它的核心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以人为中心,以科学的激励机制为基础,充分激励和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达到工作目标。首先,高校教学管理应有一个最高理想与最高理念,那就是教职员工第一。把“人”即“教职员工”的`地位提高到组织活动以及决定高校存亡的重要战略地位上。这种思想与学生至上的管理理念相反,它超越了学生至上的管理思想。在激励理论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前瞻性,激励教职员工通过学习和自身的内在需求的外化,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实现学生至上。其次,激励原则是高校教学管理人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在经济时代要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工作动能,必须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管理方式。最后,对教职员工需求的满足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出发点与归宿。一方面要关心教职员工对于物质的需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教职员工的收入;另一方面要关心教职员工的精神需求以及身心健康情况,尊重教职员工,与教职员工平等交流,在管理中以实现和满足教职员工的一切要求为出发点和目标。高校教学管理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程中,应该以促进和满足教师的需求、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将教师放在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要树立这样的思想:要使学生得到发展与成长,应该让教师得到发展与提高;要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与智慧,要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与智慧。高校应该转化管理的对象与重点,将管理事务转化为管理人,学校的任何政策制度以及措施的制定都应该以人本管理为主导思想,而且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程中应该在高校从上至下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人本情怀。

(二)刚柔相济:建立柔性与刚性结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控制”。这种控制是以满足和顺应人的心理为基础的,引导教职员工从内向外地自发积极主动工作,而不是通过硬性的制度与政策来实现目标。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事物有着成熟与独到的见解,他们思维活跃,对管理更倾向于以理服人,柔性管理的理念与高校教师的心理以及劳动特点相吻合。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教师柔性化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中融进关爱之情。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走长远发展的管理之路。

(三)“教”“研”平衡:处理好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首先,高校应该坚持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科研要完成效益转化,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用科研完成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科研,将科学研究的过程搬到课堂,将二者有效结合,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师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展开科研;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将科研的思维与态度运用在教学中,使课堂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特征,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的发展与进步。

(四)全面科学:建立和健全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评价体制

浅析预算管理在饭店中的运用 篇7

一、饭店实施预算管理的意义

预算管理在各种经济条件的考验下, 证明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 不同结构和种类的饭店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饭店规模的扩大, 管理工作极具增加, 单单靠饭店领导者的经验和智慧去管理一个饭店已经无法满足饭店日益增加的管理需求。而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它将饭店各个部门的员工联合起来, 整合优化饭店资源, 并且可以调动饭店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 将饭店领导者从庞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使得饭店领导者可以更好的策划饭店的未来, 决定饭店发展全局的重点决策, 实习秩序和效率的均衡。预算管理的意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预算管理是实现饭店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饭店的战略目标是指饭店在通过对自身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市场未来的预测后, 制定出的符合饭店效益的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及规划。而预算管理就是一种将饭店战略目标与其经营活动紧密联合到一起的手段。预算管理将饭店的战略目标以及规划详细化, 从而对这些目标或者规划作出具体的安排, 制定一系列具体方案。饭店通过预算管理, 可以明确战略目标, 增强饭店竞争力, 帮助饭店实现战略目标。

(二) 预算管理是饭店实现内部控制, 防范饭店风险的保障

控制是预算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 预算管理是饭店实现内部控制, 防范饭店风险的保障。在饭店逐渐实现分权管理的条件下,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是饭店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 对自我进行检查、自我调整、自我制约的重要方式。预算管理既保障了饭店规避市场的风险, 也保证了饭店内部目标的一致性, 有效避免了饭店内部管理出现问题。

(三) 预算管理是饭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预算管理是饭店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以饭店发展目标为导向, 对饭店管理权进行划分, 加强饭店分工, 调动员工积极性, 整合饭店各种资源, 例如人力、物力及财力等等有限的资源, 将资源充分利用, 力求促使饭店利益最大化。

(四) 预算管理是饭店实现制约和激励的基础

随着饭店的发展, 饭店管理已经不再是由管理者单独的意志进行管理, 而是采用两权分离的制度对饭店进行管理。而预算管理正是将饭店管理权进行分解, 分解到饭店各个部门乃至个人, 将饭店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化、具体化, 从而对管理者进行制约。并且通过详细的考核制度, 检查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 并作出相应的奖惩, 调动员工积极性, 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五) 预算管理有利于饭店收入的提升和成本的节约

预算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对饭店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 不盲目追求销售收入, 不为销售而销售。而是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整体关系, 控制在收入增长的同时防止成本无限制的增加。

(六) 预算管理有利于饭店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 饭店财务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现代的财务管理模式, 就是保证饭店管理模式有效、经济的运行。实施预算管理, 可以帮助饭店实现作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预算管理对饭店现金流量、成本、利益等进行控制, 强调以价值效益为依归, 为饭店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二、我国饭店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饭店业逐步跟国际接轨, 越来越多的饭店开始运用预算管理这种管理体系来加强饭店管理, 提高饭店自身竞争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饭店采用预算管理这个管理体系, 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其主要问题是由于饭店运用预算管理时间较短, 大多数饭店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并不正确, 导致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没有符合饭店自身的需求, 从而没有到达饭店预定目标。其中饭店运用预算管理产生大部分问题主要如下:

(一) 饭店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够

我国大部分饭店在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上有着偏差, 认为预算管理只是用来为饭店节省成本, 是财务管理的一种, 盲目为预算而预算, 没有使预算管理和整个饭店联系在一起, 导致预算管理不能为饭店带来预期的利润、市场竞争力等目标。

(二) 饭店制定预算管理的目标缺乏导向性、战略性

我国大部分饭店制定预算管理目标时, 没有站在全局发展角度去制定, 导致预算管理目标不够实际。而且饭店制定预算管理目标缺乏导向性, 饭店是为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饭店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才能使饭店规避不符合市场趋势的风险, 否则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三) 饭店实施预算管理缺乏考核以及激励体系

我国大部分饭店在实施预算管理时, 没有完善考核以及激励体系, 预算管理往往由财务部门或单一部门制定, 没有制约及完善的考核方法, 而且没有做到将预算管理分解到饭店各个部门甚至个人。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体系, 应该发动员工全员参与, 让饭店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相结合, 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 关饭店预算管理成果, 这样才有利于饭店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管理权利分层体系在饭店管理中的运用

预算管理权利分层体系是预算管理委员会, 由股东大会选出的董事会进行预算的编制, 交由经理层级员工进行预算的分配和实施, 在预算分配和实施的过程中由监事会监督, 如果出现问题由经理层级员工向董事会报告, 如果无问题, 组织财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运营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等一系列部门进行预算的执行。预算管理委员会, 作为饭店预算管理中最权威的机构, 对整个饭店的预算管理进行协调, 并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一) 饭店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 制定企业预算编制尤其是财务预算的编制及进行预算管理的原则、目标与制定。

2. 组织专业团队对公司重大项目进行评估。

3. 审议有关预算管理方案, 提出改善建议或者对策。

4. 协调执行预算管理方案中出现的问题。

5. 根据预算管理的目标制定相关奖励或惩罚制定。

(二) 饭店财务预算执行机构的主要职责

饭店内部各个业务机构和下属各个部门是饭店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部门。而饭店财务预算的执行机构, 应该在饭店预算管理委员会和财务管理机构的领导下, 组织部门应该执行饭店财务预算计划和具体工作, 应该按照经过审核的财务预算方案执行。其主要职责有:

1. 负责执行下达到本部门的预算任务, 并实时上报执行情况以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2. 配合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做好分析、考核等工作

3. 负责监督本部门员工对预算方案的执行情况, 并制定本部门对执行预算的奖惩办法, 以激励员工积极性。

预算管理可以帮助饭店加强管理, 但饭店不能忽视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饭店对未来企业整体规划、发展全局的安排, 它反映的是饭店在某一时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饭店必须以科学、实际的方法去应用预算管理, 以实现饭店利润为目的, 以管理销售方式为方法, 控制饭店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和现金流量, 帮助管理者对饭店进行有效计划、协调、控制和考核, 以提升饭店的市场竞争力, 进而完善饭店管理。

目前, 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 不断和国际接轨, 但这也意味着我国饭店业的竞争对手在不断增加, 但面临国内企业竞争, 还有面临跨国企业的挑战。欧美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已经全部实现预算管理, 而我国饭店在20世纪才刚刚开始进行预算管理, 并且时至今日我国大多数饭店能够在实际管理中运用预算管理的还很少, 大多数饭店并不重视预算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优势, 只是简单认为预算只是对销售量和成本费用的预计和估计。但事实上, 预算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它可以整合饭店所有资源, 使饭店上下有效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并可以帮助饭店管理者摆脱管理中的琐碎问题, 更多的为饭店全局考虑, 从而规避背离市场的风险。当今社会的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市场经济体系也不断变化, 饭店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认识预算管理能为饭店带来的良性变化, 更全面、完善的加强饭店本身预算管理的运用, 才能使饭店能更好的适应潮流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为饭店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摘要:当今社会, 饭店竞争愈发激烈, 饭店的组织形式和经营领域不断多样化。在加强饭店管理过程中, 预算管理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可以帮助饭店实现全局化、效率化以及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其管理模式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将饭店所有部门进行统筹规划, 使饭店更加高效的运行。饭店管理者应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认识预算管理能为饭店带来的良性变化, 更全面、完善的加强饭店本身预算管理的运用, 能使饭店更好的适应潮流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预算管理,饭店业,运用,分层体系

参考文献

[1]左慧芳.对企业预算管理存在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12 (24)

[2]韩醒芳.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职业时空, 2012 (6)

[3]高洁.浅谈企业如何实行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2012 (10)

激励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 激励理论 护理管理 应用

资料与方法

从1998年开始,我科护理单元实行责任护士竞争上岗、奖金分配与护理质量考评挂钩,通过目标激励、表率激励、榜样激励、关怀激励、参与激励、奖惩激励的方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分别收集1998~2002年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护士发表论文篇数、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

结 果

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了科室的影响力。护理单元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科室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9%。护士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科13名护士中,7名自考大专毕业,2名护士自考护理本科,1名提拔为护士长,2名晋升为主管护理师,5名护士在技术比武中荣获冠军,3名护士在各种演讲比赛中获一、二等奖,3年来撰写论文16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8篇。

实施激励管理后,2002年与1998年相比病人的满意度提高10%、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提高6%、护理质量合格率提高5%、护士发表论文增加5篇。

讨 论

我们通过目标激励、表率激励、榜样激励、关怀激励、参与激励、奖惩激励的方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目标激励:即护理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在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激发护理人员的热情。目标越大,引力越大,但过大的目标会使护理人员退却,反而失去了激励的价值[1]。为此,将医院发展的未来远景传达给每位护士,将护理部的“宾馆式服务精神”和科内“护理质量零缺陷管理”告知每位护士。在科室开展“宾馆式服务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献言献策,提高了护理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病人在医院感受到的家庭般的温暖,根据科室每位护士的具体能力制定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表率激励:护士长以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识和情感等非权力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在护理队伍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发挥其群体作用。

榜样激励:应建立合理的参照系,把人的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实现[1]。管理者应善于发现思想品德高尚、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先进护士,及时对她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护士的行为。

关怀激励:“关怀,送温暖”可激发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2]。护理管理者必须深入了解和关心护士的变化,掌握护士的内心动态、生活困难及个人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护士解决工作、学习、生活、晋升、心理等问题。

参与激励:即让下属参与管理,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做法有利于使决策民主化,使下级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提高下级对决策的认同感,降低决策实施的阻力。

奖惩激励:奖励是一种激励的正强化,惩罚则是一种激励的负强化[3]。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全科护士参与制定了遵守制度、坚守岗位、执行医嘱、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文书资料书写、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成绩等10条详细的考核细则。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对于出现差错的同志,根据情节给予处罚,达到激励先进、教育后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绍金,张红梅.激励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29.

2 姜小鹰,主编.护理管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4.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篇9

摘要:目的 研究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出院病案200份(均为外科系统),分析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2013年1月~12月,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在护理病案质控管理中,再次抽取200份出院案例进行分析,比较2012年与2013年的质量分析结果。结果 我院2013年甲级、乙级出院案例数高于2012年,不合格案例及返修案例数均低于2012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可提升案例质量控制水平。PDCA循环理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护理病案;质控管理;应用

质量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保证,在医院中应用合适的管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发展[1],PDCA循环理论是有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博士提出的管理方法,我院2013年1月~12月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了PDCA循环理论,获得了较佳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应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管理出院患者的病案(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病案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实验组),分别抽取两组出院病案200份(均为外科系统),分析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实验组中,180份为手术患者的病案,20份为危重患者的病案,对照组中,181份为手术患者的病案,19份为危重患者的病案,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最新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2]等制定出符合我院实情的护理病案的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及《出院归档病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表》。

1.2.2强化质量意识 强化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意识,明确各类人员的病案管理职责,保证书写条理清楚、语句简练、字迹端正、前后 贯通、客观详实。以晨间提问、科内业务学习、组织讲课 的形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重点培训,让其了解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标准、病案书写规范,护理新理论、新业务,此外,还应引导护士增强自我培养意识,实行护理部-护理质量委员会-病区护士长-病案室专职护士等级质量管理网络。

1.2.3检查处理 上一班护士护理病案的书写质量由下一班护士检查,责任组长及时核对并纠正病案的真实性、准确性,护理质控委员会定时抽查出院病案,将终末质控检查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循环工作重点。

1.3效果评定 分析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护理病案的等级分值结合医疗归档病案终末质量考评标准确定,≥95分为甲级病案,80~94分为乙级病案,65~79分为丙级病案,<65分为不合格病案。比较两组返修率。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应用PDCA循环理论前,抽取的200份出院案例中,160份为甲级病案,26份为乙级病案,14份为不合理病案,其中32份病案返修过,应用PDCA循环理论后,200份出院病案中,甲级190份,乙级8份,不合格2份,10份病案返修过。见表1。讨论

有学者[3]探讨了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病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管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病案甲级率提高15%,乙级率降低10%,不合格率降低5%,返修率降低15%,提示PDCA循环理论是提高和控制护理病案书写质量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理论前,抽取的200份出院案例中,甲级160份,乙级26份,不合格14份,其中32份病案返修过,应用后,200份出院病案中,甲级190份,乙级8份,不合格2份,10份病案返修过,我院2013年甲级、乙级出院案例数高于2012年,不合格案例及返修案例数均低于2012年(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规定,患者有权利及时复印并封存病历,因此,护理病案中的缺陷可能引起护理纠纷,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可找出存在的个性及共性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将新发现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可提高病案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可提升案例质量控制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科学管理理论在饭店中的应用 篇10

1旅游项目开发的特点

旅游项目开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项目众多,并且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较高。旅游项目纷繁多样,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具有不同内容。随着旅游者需求品味的日渐提升,以单一形态出现的旅游项目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他们更喜欢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场所和旅游项目,以实现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得多重满足,例如同时获得娱乐性、享受性、知识性、体验性等多重满足。这些关联项目各有特点,质量管理的模式和重点也不尽相同。第二,科教兴旅成为共识。在旅游项目中,采用高科技、现代化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利用最新尖端技术开发创新性产品。例如,太空旅游项目。(2)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者革新。中华恐龙园的旅游项目就是通过高科技手段不断升级打造成现代新型恐龙博物馆。

2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项目的开发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旅游项目开发造成严重的危害。在旅游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不当、盲目开发、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配套设施不健全、营销和宣传不当、管理混乱、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等相关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技术条件薄弱。技术条件是指开发旅游项目过程中运用的现代科技手段、方法、工具等以保证旅游资源能合理开发,由于技术条件薄弱,又强行开发,必然会造成相关问题。二,管理当局缺乏科学意识。管理当局不能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尊重客观规律,没有良好的科学管理、服务意识给旅游项目的开发带来巨大危害。包括对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过程的控制、实施应用当中的管理等方面的危害。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孤立的,从现代质量管理学的角度看,都可以归结为缺乏质量管理意识。旅游项目的开发首先要掌握相关游客的需求特性并尽最大努力满足这些特性。技术条件则是对于硬件设施的质量保障和控制,从物质的形式满足游客的需求特性。管理当局缺乏质量意识则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低下、管理水平的质量低下、服务质量的水平低下等等。由此可见,质量意识的缺乏是旅游项目开发的蛀虫,不仅影响开发的水平,还影响开发之后的管理运营。因此,在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中亟待需要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

3朱兰质量管理的主要理论

上一篇:那两夜,我梦到了你散文下一篇:我的北大法硕考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