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24-12-08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共16篇)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暑假参加了为期半月的南京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感受颇多。

一、会难得,学习气氛浓我们初中语文骨干培训班的六十多名学员来自南京市及郊区和淮安市,都是初中语文老师。大家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老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虚心、诚恳地接受着专家教授的培训,态度之端正、学习之专注,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校园。

培训期间,正植南京高温多雨时节,窗外隆隆的雷声并不能分散我们的注意,滂沱的大雨也丝毫没有吸引我们的目光,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适时地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的气氛十分浓厚。

二、与专家零距离看看给我们培训的专家教授的阵容,就知道这样的培训对我们普通教师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是: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省教研室教研员朱芒芒,南师大博导杨启亮教授,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应潮,苏州中学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浙江年轻的特级教师邓彤等等。我不知道我们的班主任――鼓楼区教研室的孙和平、顾敏二位老师怎会有如此神通,同时请来了那么多大牌的教育专家,但真的要感谢他们二位,这些人都是我们在各种报刊上经常看到的,可谓是耳熟能详,仰慕已久,但又觉得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这次能与这么多的教育专家零距离,真是一大快事!尤其是浙江宁波万里学校的邓彤老师,是我们的同龄人,四十岁上下就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了,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异彩纷呈的讲座报告二十多位专家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王栋生老师敢想敢说,观点尖锐,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当今教育的忧患意识;杨启亮教授高屋建瓴,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发人深省;黄厚江老师――来自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更为难得的是我们还有幸聆听了余应潮老师给我们上的一节示范课,余老精彩的教学设计艺术令人拍案叫绝,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四、读书学习永无止境听专家教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演讲,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渊博。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专家都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岁岁,日复一日,永不停息,永无止境。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许穷我一生也未必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的到了那个境界,谁还会在乎“专家”的头衔呢?五、淘我们需要的宝对我们来说,每为专家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淘我们需要的宝。切不可机械搬用、模仿,那定会无所适从甚至适得其反的。

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知道有一样东西悄悄地产生了,那就是我们的梦想!就让她从这里起飞吧,也许她飞得还不够平稳,可就像所有的翅膀一样,没有风雨的历练,怎会变得越来越强壮有力呢?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名校办学思路清晰,教学成果显著

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78年,坐落于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环境优美、整洁、典雅,是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和教育实习基地。现有15个教学班,近800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45人;有10名教师获得过全国、省、市(地)级优秀教师、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老师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很受感动。

兰州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970年的兰州铁道学院子弟中学,1999年更名为兰州铁道学院附属中学。2003年4月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铁院附中也随其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交大附中。附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受高校文化的熏陶浓厚,学生很有礼貌,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好,在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让参观的老师记忆犹新。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明晰的办学思路为前提,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统揽,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保证,以完善的办学设施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好保持。建校迄今,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一万多名,高考、中考质量近年来一直位于兰州市前列。

二、授课教师准备充分,课堂实用高效

2015年12月25日,全体学员观摩了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学陈丽娟老师的“CO2和CO”(第1课时)课堂教学。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猜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很大帮助。另外,陈老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同时还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踊跃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12月26日,我们在交大附中观摩了李丽老师“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节示范课,李老师复习知识全面、准确、系统性强,尤其是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视频很直观,让学生充分感知酸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归纳酸雨的危害和防止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另外,李老师归纳、总结及时,对教材的处理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全面,实用性很强。

12月28日,我们观摩了师大第二附中张艺娣老师的“燃烧和灭火”课堂教学,张老师通过复习燃烧的条件并让学生观看火灾视频,很自然地引出新课,衔接紧凑,过渡流畅。在讲解逃生知识时,播放的视频很及时,给学生上了一节很好的安全教育课。

三、专家教授学识渊博,讲解催人奋进

培训期间,我们很荣幸地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克文老师《对化学科学的本质及化学教学中的几个学科问题》的讲座,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硕士生导师孙红保老师的《积极发挥学业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讲座以及科学院中学高级教师王彦强校长《谈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专家们的报告给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四、培训学员积极参与,精神难能可贵

面对每天繁重的培训任务,自始至终几乎没有一个人请假,每天都能按时听课、观摩、撰写培训日志和班级简报,认真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解,用心做好学习笔记,随时随地和各位学员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及今后的改进措施。我们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时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哪些还需要改进等等。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颇多,为我们一线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引领我们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会将老师的理论付诸实践,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我相信我会有更大的进步,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会议上我们还有幸听到县高级中学张修前老师的讲座“构建有效生物课堂的几种策略”。张老师是我们生物学科的带头人,他有很多文章在生物学权威杂志上都发表过,张老师不仅谈吐优雅,形象平易近人,而且还做了很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他做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动画相当优美,气体的进出、血液的流动及颜色的变化看的都非常清楚。根本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一目了然。在讲座中张老师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把他从教以来积累的经验进行整合,使得整个讲座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首先是对教育理念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应试教育转入到素质教育。张老师列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他说:很多人喜欢看时装表演,看模特在T型台上尽情展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装是不能穿出去走在大街上的,但仍然有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笑声)喜欢看,这是为什么呢?他说时装表演其实是在宣传一种服装流行的理念,服装流行的趋势,服装的颜色、质地朝某个方向发展的理念,虽然整体的时装不能穿出去,但看过的人们在购买实用服装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时装中的某个因素考虑进去。也就是说时装表演传达的是服装消费的理念。所以教师只要在心理把教育的理念转变了,那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就能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其次是教学媒体的选择

张老师非常实际地说,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学校进行选择,不要看到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时用的课件非常漂亮,就“拿来主义”,非要套用在农村中学,这样就脱离实际,农村的学生只能看、欣赏,根本不能动手操作,违背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教学媒体有多种,不能只盯上多媒体,其实还有如实物、挂图、模型、黑板画等等,每一种媒体都有它自己的优点,不能相互代替。要根据教材、教学环境加以选择。

再者是对教材的处理

他强调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能够进行灵活处理尤为重要。可以将原有的知识结构顺序调换,也可以增加必要的内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总之是一切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也非常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了这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使我们在假期中充电。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知识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4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红

本人有幸参加了由省德工委组织的为期一个人的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的培训时间,但却让我收获颇多,感慨颇深。

一、德育工作者工作是最具创造性、刺激性和最富挑战性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同时要善于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而不是将各种决策权揽在自己手中,这样做很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应善于取长补短互相协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能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这对德育工作者自身的体力、毅力也提出了要求。德育工作者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勤于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和班级的蛛丝马迹,以便采取断然措施,防患于未然。

学生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不要像啄木鸟一样整天找学生的麻烦,该忽视的要忽视,该理解时也要理解。他们都是孩子,为人师表者,正是要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注意场合,要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身为老师,要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要精通爱的艺术„„

二、充分了解学生是做好德育工作者工作的基础。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他们除了共同的时代特点、年龄特点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优等生一般有较强烈的进取心,能自觉地约束自己,德育工作者则要根据他们具体情况,定期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激励他们不断跃向新的高蜂;后进生从表面上看,似乎缺乏进取心和荣誉感,自暴自弃,其实他们内心深处希望和好学生一样,在集体与老师的心目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如果德育工作者不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动不动就批评指责,他们往往会产生对抗情绪,因此,德育工作者时常观察他们,深入了解他们表现差的原因并留心观察其闪光点,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他们,在学生面前做到公正、不偏袒,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引导他们挑战困难,拥抱未来。总之,德育工作者要用各种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社会影响,同时经常注意其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是做好德育工作者工作的钥匙。德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一是“灌”,二是“管”,制订许多的条条框框,上课几个“不准”,下课几个“不能”,单纯用纪律、规定约束学生,使其“听话”、“守规矩”。显然,这种教育方法是培养不出来开拓型创造性人才的,效果也不会很好的。德育工作者工作应从传统的思想方法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变灌为诱,变堵为疏,变教师说教为学生自我教育,变限制型为引导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首先是引导学生明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德育工作者要善于为学生树立各种榜样,如关心集体,爱护人民,助人为乐的榜样;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礼貌待人的榜样;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学习有方的榜样„„三是引导学生学会辨析。过去,德育工作者对社会上消极方面的东西,往往以“堵”和“防”为主,尽量让学生少接触社会,禁止听、禁止看的方面太多了。但是在今天,社会信息把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不可抵挡地传入到学生的头脑。这里面有美的,也有丑的,有正确的,也有谬误的。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认识社会,区别本质与现象、主流与支流,辨别善与恶,美与丑,从而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道德评价的能力,自觉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四是引导学生自省,要引导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原因,并分析其危害和产生的原因。

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篇5

海则庙学区刘晓燕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府谷县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有来自全县的300名教师。培训老师是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有胡卫平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培训期间我严格遵守学校安排的作息时间,按时上课,培训期间满勤,上课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从现场课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课改的气息,教师积极创新的意识;从专家的讲座报告中,我们领略了数学前沿的理论,怎样上好一堂高效课。通过本次学习活动给我很大的启示。

一、体会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讲座,互动讨论,实践模拟等。回首近二十天的培训,自己观念上接受洗礼,理论得到升华,教学技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自己;经过此次培训,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教育的理论、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最优化。从而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上不断进步

二、收获

1、提高了师德水准,更新了教育观念

胡卫平教授的精彩课堂使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跟多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衣新发教授的高超的教育水平,时尚、诙谐并且准确的语言在课堂上的自然运用,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大家好评如潮,学习效率空前提高,让我们觉得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从于老师的课上我学到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通过学习、与授课老师以及学员的互动交流,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2、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授课教师有许多小学数学实力派的专家。自己平时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半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骨干教师培训使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焕发出无限生机。

3、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培训期间,我们组织讨论,每人就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优势、发展方向等各抒己见,每一所学校都有她的特色,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会毫无保留地介绍他们各自的先进办学经验。我们全体学员

与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困境和对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我们以后不断交流和进步搭建了平台。

三、思考

首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深刻反思,要认清形势。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其次,诚然,我们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培训学习,那也只是给我们的日常教学起一个指导作用,具体如何实施?这就要靠我们将老师们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将其转变为能真正服务于我们日常教学的有效元素,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不争的事实。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是看你如何将你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际教学,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懂得榜样的重要意义。一个个专家学

者,他们的刻苦奉献,兢兢业业,在波涛汹涌的经济大潮中,守住自己的清贫,让自己的心绽放着幽香,这是多么的伟大。是他们,唤醒了颓废的我,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既给我启迪,又给我鼓励。在培训学习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个教授、专家的人格魅力。他们儒雅、淳朴、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他们是我这样的年轻老师的无声的引领,是润物细无声的榜样。跟着他们,学习他们,我看到了平凡人生的美丽,更看到了语文课堂的美丽,看到了数学教师的美丽;跟着他们,学习他们,我相信自己的教学热情将会一天天被激发。李高峰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的导引。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优秀的老师是离不开教学实践的”这句话的分量。特别是徐和平教授的讲座,站在新课改的前沿,站在科研的高度。给了我们莫大的导引。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展示案例,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评析,理论联系实际,不空洞,有可操作性。

参加市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参加市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五天的长春市学科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同行互动交流,在理论上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

通过本次的学习,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反思教学,如何进行同伴互助,怎样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一个专家型的教师等等。这些理论对我来说很是及时,有了这些先进的理论,才能知道出有效的实践。正如李元昌老师所说:高标准要求自己,高水平引领学生,高境界体现价值。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名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 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教师真正征服学生的是其人格特征。人格是什么?是人的思想、品格、和情感的统一体。教育是传播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职业,优秀教师是以自己的人格来实践对事业的追求的。一位教师如果对教育事业怀有兴趣和感情,那么他就具备了成功成材的先天优势。与孩子相处,心中充满愉悦,这是爱;上好一节课就能感受巨大的乐趣和满足,这也是爱。这种爱来自于对教育的理解、来自于教育的成功体验。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

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我们应该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实,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与学生交流是教师获得快乐的源泉,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获得教育,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常挂在教师嘴边的句子,可是真正能做到爱心与耐心,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面对烦琐的工作、调皮好动的学生,很多老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处理问题常会不讲求方法,时常埋怨学生不听话、脑子不好使或者给他个冰冷的眼神。从教这么多年我也没能脱离这样的教训内容。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听了几位老师们的报告,他们的话语回荡在我的耳边,我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信任的手势、一段充满爱意的评语,远远胜过大声的斥责。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把快乐和兴趣溶入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老师同步学习。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育永远需要爱,爱是教师的事业走向成熟的不竭动力。但是教师的爱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去塑造每位学生真善美的人格和灵魂。

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的教育思考 篇7

一、培训学习的基本情况

培训开班典礼后, 就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学习之中。来自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教授、专家分别作了《大学教师与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等10场精彩讲座。每场讲座都能获得很多教育教学思想的启发。

二、培训学习的启发与收获

(一) 大学教师应增强使命意识

“何为大学?如何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 朱教授的讲座《大学教师与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以这样的问题, 引导我们对大学教师与大学课堂的思考与反思。

正如朱教授在讲座中所强调的, 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具有使命即身份意识, 即应该以学生为主 (良心工程) 的人民教师;以学术为重 (形象工程) 的知识分子;以服务为本 (桥梁工程) 的指导专家;以文化共生 (灵魂工程) 的博识学者。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 将有助于我们认真审视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了适应当今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课堂?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以“问题导向”等方法改进课堂教学, 做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师, 同时, 应该创设利于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 使学生乐于学习, 从而不辱大学教师使命。

(二) 加深了对科研促进教学的理解

“在高校, 如何正确理解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对此问题, 宋教授、罗教授与刘教授的讲座中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三位教授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大学的职能, 认为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其中, 人才培养是核心, 科学研究是支撑, 社会服务是需要, 文化传承是根本。

三位教授指出, 科研能力是高校四大职能的支撑。作为高校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因而, 课堂教学构建、知识体系创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以及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都需要教师具有自觉的科学研究态度与能力, 否则, 在教育教学中就不能与时俱进, 很好地完成教学与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 加深了我们对科研促进教学的理解。对于世界上的名牌大学而言, 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学与研究不乏相通之处。科研素养不高, 将直接影响到对本专业知识理论、学术动态、前沿信息等掌握不够, 缺乏明确的学术发展方向, 这些都影响科研能力。而作为高校教师未能认识科研对的教学支撑作用, 一味偏废科研而重视教学, 将影响到教学质量。

因此, 我们应该时刻清晰的看到, 如果缺失了科研能力, 其实是非常不符合大学教师的要求的。因而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 自觉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要通过点滴的科研积累, 来逐渐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如平常教学实践中, 不忽视对课题申报、撰写论文、论著、咨询报告、调查报告的自我训练与要求, 应该积极主动参与, 只有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磨练, 才能有突破。

总之, 通过三位专家的讲座, 深深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提升科研素养;用教学促进科研, 用科研引领教学, 让自己逐渐提深。如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创新实践平台的创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等等, 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有效组织与引导, 否则均是空话。所以, 在高校, 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应该相得益彰发展。

(三) 提高了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方式挑战的认识

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冲击, 改变着传统教育与教学的方式方法, 并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与途径, 因而在给我们教育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改革实践的机遇。

瞿副教授在《从技术适应到文化顺应》讲座中, 分析了信息化时代提供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改变了信息资源、改变了时空结构, 以及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 并结合教育发展, 揭示了信息化时代教育观念与手段的新发展趋势。

在教学实践中,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 也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微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也促进我们不断去适应技术革命与文化顺应。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 必须自觉去更新观念, 积极主动加强探索实践, 以顺应信息化时代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教学新发展。

所以, 只有我们提高对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挑战的认识, 才能自觉地不断分析在信息化技术变革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也才能自觉地寻求如何不断提升自我素养, 同时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让我们的教学适应未来的发展。

(四) 认知分类授课以规范教学

赵教授的《高校课程类型与教学技艺》讲授中, 把教学内容分为四大知识类型, 每类知识有匹配的教学技术要领:于陈述性知识教学, 用讲解法;于技能性知识教学, 用训练法;于价值性知识教学, 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于综合性知识教学, 用跨学科视阈教学。四大知识类型与教学类型, 特点不同, 又相互联系, 并与四类课程构成交叉关系。每类课程可能兼多种知识类型与教学类型, 侧重不同而已。

赵教授精辟的分析非常到位, 为我们规范以后的教学带有一种指导性帮助和开拓性启发。尤其在多媒体教学背景下, 于训练型的教学知识, 一定不能忽略人的认知规律,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通过训练的步骤, 完成教学。而不能通过课件, 立刻把答案展现在学生眼前, 而忽略了训练的过程。

三、小结

通过此次学习, 让我深刻的认识到,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高校教学之“高”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性、高度的学术性、高度的创造性和高度的智力挑战, 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才能完成这最具挑战性和最崇高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单鹰.高等教育原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 2008.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8

灵寿县灵寿镇学区孟托小学:孟利霞

通过参加2017年暑期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聆听专家和名师们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师本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是我的感受。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一些家长的不理解……我很迷茫,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呢?陈洪震教授给我指明了方向:学会自我调整,塑造阳光心态;学会探究,做幸福的专家型教师。面对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知,并产生不同的情绪;以不同的视角看周围的世界,我们也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二、教师的语言道德修养决定我们是否是一个好老师。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非常重要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张爱华教师告诉我们“带着知识走近学生,走近课堂,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智慧走近学生,走近课堂,才是授人以渔”可见教师的智慧是多么的重要。美国的斯特芬森也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好的教师解释知识;优秀的教师演示知识;卓越的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现在教师除了有广博的知识外主要应考虑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激励学生自己创造,自己学习。

二、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时代的召唤。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教艺精湛、教技突出,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新时期需要“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我们教师所学知识要包罗万象。名师的课堂,有着那么多的亮点,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实在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靠自己不懈努力,完善自我,还要靠前辈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给我们指点迷津。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篇9

有幸参加了县教体局组织为期3天的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来自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专家、学者不同风格的精彩讲课,史老师朴实而深刻,武卫民老师系统而内行,张校长大气而高屋建瓴,杨丽娜老师专业和有针对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一、良好的道德是做人之本,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教之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是培养合格人才的质量保证。师德内容的核心是面向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爱,关键是责任。特别是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和有缺陷的孩子更应该倾注更多的爱,更要有责任有信心把他培养成人。教师对学生实施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一点点影响教育学生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真不正随令不行”,教师的本身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教育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在这里特别一提的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孝心是不可或缺的,“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也”,是担当人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树立正确质量观,有强烈的质量意识。一名教师最终被社会、家长、学生认可,赢得他们的热爱和赞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够教出合格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把学生培养

活水源泉,就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才能够工作起来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五、做有思想的教师。什么叫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在长时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总结和形成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有思想的教师的最大特点是对自己的做法能够坚守,不随大流和人云亦云;能够旗帜鲜明的坚决摈弃和反对不好的和错误教育理念和做法的。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用本身的“内功”教育人培养人,用文化熏陶感染人。外出听课,听了专家和新秀的公开课不少,相比之下,新秀更出彩更绚丽,但缺少的就是专家们一点最可贵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润物细无声”而不是手把手的刻意去训练和培养。教师始终有一条清晰的红线——自己所推崇的教育思想和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策略,并且用起来得心应手,教学效果非常之好。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研究的背景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根据《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总体部署组织实施的国家级培训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是“国培计划”项目之一, 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 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参加河南省“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第一期活动的中学数学和中学政治教师140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教师86人, 女教师54人;初中教师73人, 高中教师66人。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教师培训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对一些骨干教师的访谈, 编写了《河南省“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调查问卷》。

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来保证回收率, 发放140份, 回收129份, 回收率为92.2%。问卷的数据经过筛选、整理, 输入计算机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l7.0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受训教师以往培训经历研究结果

(1) 培训内容。调查发现, 受训教师以往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课程标准 (86%) (说明:括号内的百分比是选择该选项教师占全体教师的百分比) , 教学理论 (76%) , 师德培训 (76%) 和教材培训 (73.6%) , 其他的培训内容有教育技术 (58.1%) , 教法培训 (55.0%) , 通识培训 (39.5%) 和技能培训 (38.0%) 。

(2) 培训类型。调查显示, 95.2%的受训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 此外, 许多受训教师参加过学校组织安排的培训学习 (占72.7%) 、当地教研室组织的假期骨干教师培训 (69.5%) , 还有部分教师参加过教育部组织的远程教师培训 (30.5%) , 一些教师接受过出版社组织的中小学教材培训 (9.4%) 。调查还显示, 一些教师为了自身专业发展, 自费参加过一些相关专业培训 (21.1%) 。这些调查表明教师们已经接受过不少培训, 并且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很高。

(3) 培训方式。调查表明, 受训教师以往的培训方式主要采用专家报告 (97.7%) 和现场观摩 (82.2%) , 其次是经验交流 (66.7%) 、学校调研 (44.2%) 和参与式讨论 (44.2%) , 而提交作业论文 (17.1%) 的方式较少被采用。

(4) 培训效果。教师们认为以往的培训使自己有多方面的收获。主要收获是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 (84.3%) , 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 (59.5%) ;其他的收获还包括改进教学法 (38.8%) , 提高了科研能力 (38.8%) , 提高了教育教学知识应用能力 (33.9%) 和帮助解决了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1.4%) 。

(5) 对教师培训的评价。虽然教师们参加过较多的培训, 但是他们对以往培训的评价并不高。对于培训方案的整体设计, 教师们认为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缺乏对一线教师教学实践需要的针对性 (59.6%) , 缺乏对新课程改革进行有效指导 (52.6%) , 其次是培训方法陈旧 (21.1%) 和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 (15.8%) , 选择人数最少的是培训管理不严格 (10.5%) 。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此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培训中,专家教授的讲座,教师的授课,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不告诉我们: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过短暂的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写照。那我们学校教育究竟要做什么?是不是仅仅为甄别出一部分高智商者送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即是终极目标?不,那是残酷的,今天的求学者明天都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而在这其中,我们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观两位知名教育专家,他们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尤为突出。我想,面对新课程改革,以下几点值得广大教师注意:

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代替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决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2、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听说读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中间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知识和技能只是培养成人的工具。

3、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关注未来,放飞希望。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一、思想决定行动,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会走向成功。在聆听专家们精彩的报告后,谈及新的形势下新的教育观念,如何在新的时代创新开辟一条新的教育之路。教师的人生价值观的取向该怎样面对等一系列教育理念,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更唤醒我们要适应当代的教育理念,培养符合社会的人才。要改变当代教育相对落后的面貌,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改变陈腐的教育思想、转变观念。作为一名青年的教师,羽翼还未丰满,难免在教育教学中会磕磕碰碰,要想飞得更高,得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丰富自身的教育理念才是腾飞的坚强后盾。

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个人素质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教育培养的大多是应试型人才,他们只懂死知识,却少有创新。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当今的社会。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转变过去的.重甄别选拔职能,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要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多元化评价指标。注重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培训中,每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在言谈之中无不充满着哲理的思考,也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改变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通过短短十天的培训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柏林纳 (Berliner) 根据“教师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较为细致地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新手、进步的新手、胜任、熟练和专家五个阶段。同样, 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发展也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成熟的过程, 也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成长过程, 在每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职业成长问题、特点和需要。他们大致经历速发、高原、再发展三个阶段。速发阶段, 即经过2~5年教学, 以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教学素质, 在众多的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 成长为教学型教师。高原阶段, 即经过5~10年的教学, 形成踏实、勤恳的教风, 渴求学习教育理论, 确立在学校中的骨干地位, 成为教学研究型教师, 但此时容易形成“高原现象”, 是一个关键时期。再发展阶段, 即经过10年以上的教学,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研究能力, 开始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 成为科研创新型的骨干教师, 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特点的不同、层次的差别、需求的差异, 确定不同的培训重点。要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傅树京认为应当参照教师职后培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他按照教师的职后培训, 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适应期、探索期、建立期、成熟期、平和期五个阶段。其中适应期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刚入职的新手教师。入职两年之后教师进入探索期, 骨干教师一般处于建立期或成熟期。透过这一理论研究成果我们清楚地把握了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求我们将教师培训目标定位于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骨干教师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职业问题, 满足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 帮助他们在对自我观念、行为的反思、评价和改造的过程中更快地成长和发展。

二、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主要是整体性研究、宏观层面的研究, 而关于分层、分类的比较研究则非常少见。大量的研究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 所得的结果都是中小学教师对有关问题自评的简单的百分数统计。研究的问题虽然具有一定代表性, 但是研究深度不够。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分类、分层次地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研究, 以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为骨干教师培训实践提供参考。

1. 5年教龄的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这个阶段的骨干教师非常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 希望实现由教学型教师到教学研究型教师转变。因此, 他们会十分关注和崇拜自己所熟悉的名师, 希望知道身边的名师是如何上好课、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教学机智的, 盼望能有机会外出听名师的讲课与讲座, 希望在模仿与体验中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速发期的骨干教师首先要学习专业知识, 努力掌握所教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其次要学习适用的相关知识, 如以课堂教学为发展方向, 就应加大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名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与学习, 以此引导自己的课堂发展。以教科研为发展方向, 就应加大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再次, 反思应当成为速发期的骨干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速发期的骨干教师反思的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撰写教学日记, 这是一种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强有力工具;二是建立个人教学档案袋, 把自己做教师后的成长状况记录下来;三是进行同事间的开放性对话和讨论, 启迪自己的思想, 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四是进行理论文献的阅读。因此, 这个时期教师培训内容需求主要是学习教材分析、组织教学和教学反思的培训, 培训形式更多是师带徒制。教师培训主要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培训过程不仅要组织教师观察课堂教学, 更要关注教师在日后教学水平的提高。导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期关键是为骨干教师选择优秀的导师。

2. 10年教龄的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经过5~10年的教学, 形成踏实、勤恳的教风, 渴求学习教育理论, 确立在学校中的骨干地位, 成为教学研究型教师, 但此时容易形成“高原现象”, 是一个关键时期。当然, 这个阶段的教师工作负担往往比较重。既要忙于日常的教育教学, 不能落于人后, 又要承担学校分派的公开课、带青年教师、搞教育科研、行政事务等工作。尤其近几年来社会和家长对教学成绩的过度关注, 更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作为骨干教师, 他们心理压力更大。有的教师产生了一种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反应, 患上了“职业倦怠”, 早早地进入了职业高原期,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成就感降低, 工作上不求上进, 不愿付出努力, 产生放弃做教师的消极想法。因此, 如果能够利用已有的有利条件, 就有可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如果不能把握住一些关键因素, 就会停滞不前, 永远停留在一名熟练的工匠阶段, 甚至出现职业中的倒退。实际上, 这个时期教师的专业态度较为积极、稳定, 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向积极方向发展, 能自觉地寻找各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 对于阅读教育报刊、与其他教师交流有很高的热情。在这个阶段, 要让农村骨干教师从熟练的教书匠上升为教学研究型教师, 必须通过鼓励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批判性反省和对教学行为的分析, 挑战蕴涵在自己实践中的信念、假设, 审视自己的行为及其思想生成环境。对自己具有的学科知识系统进行反思, 以保证这些知识的合理性与实践的有效性。还应不断反观自己的教学活动, 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3. 10年以上教龄的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4

说实话任教以来,经历的培训也不少,但这次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我感觉是至今为止最有收获的。十天下来,习惯了路上的奔波,习惯了夏日的炎热,更习惯了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教育教研理论,理解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的由来和实施技巧,例如:微课。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爱是教育成功的必需品

培训的第一天我就听到了来自保定学院王全乐老师带来的《赢在观念——从学生管理视角谈小学生管理观念的转变》一课,王老师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并有效地结合案例给我们形象地讲明了什么是爱?如何地爱学生?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好的关系才会有好的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成功的必需品,但是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吗?答案是不是。我们的爱必须是学生需要的,不能带着爱的名义去强迫学生干不愿意干的事情,甚至是带着爱的名义去体罚学生,正如王老师讲的鲜花为什么喜欢插在牛粪上,因为牛粪知道鲜花需要什么。

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老师对学生的爱,既要爱在心里,又要表于其外;既要让学生感受,又要让他们知道老师的付出;既要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又要让家长知道你的爱。要有爱的心,更要有爱的能力,爱的技巧。

在本次培训中来自新乡学院的董放老师也讲到了爱的主题,但董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爱必须有智慧,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呵斥,吵学生,作为老师的我要耳鸣目明,首先要看清真相,进行有效地思考,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在等待中静静等待学生的良好转变,就像灯不亮了,不找原因,不解决问题,你再着急,再发脾气,再有压力,它也不会亮,我们首先要思考灯为什么不亮?灯泡坏了?停电了?电线坏了等等。

二、微课——课堂转型的新生品

在培训之前,微课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新的名词,觉得那是个高大上的东西,我们玩不起,但是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微课的重要性,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联系,微课制作的方法,设计微课时有哪些策略,使我真真正正地了解微课,它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不同于微课程,也不同于微型课,它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好地视频手段,微课的特点就是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教学内容较少,主要针对一个知识点,它就像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家庭教师一样,帮助学生去学习。

微课的制作还有很多方法:例如录屏软件、PPT录制、DV录像机或者手机录制,在学习微课制作时,卜彩丽老师的讲解很让我感动,当时由于场地和网络的限制,为卜老师讲解增添了麻烦,但卜老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给我讲解,真是为卜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经过卜老师的讲解我很快地掌握了用PPT制作微课的技巧,相信为我以后微课的录制提供了很好地技术辅助。

在培训期间,我也在听课过程中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的不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我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篇15

我工作了19年,任教高中毕业班3届,初中毕业班5届,对学科知识比较熟悉,对教学驾轻就熟,开始有些缺乏继续提升的动力了。但第一天,听了黄忠主任的发言《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我为之一震,尤其是他的结束语“提升精神品格,俯仰天地的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透彻人生的智慧”,这是怎样的大智慧呀。我的确要重新审视人生目标,继续做好职业规划,通过坚持+专注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专家、教授们的发言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汪立民教授的讲座让我联想到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开展“数学建模”课题研究,让学生选好主题,自己分析、假设、建模、求解、评价,并撰写结题报告。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升。何小亚教授的讲座《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标准与范例》让我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要将教学用书上的目标分解成具体、可操作的小目标。

我平时的教学目标中有设计“正用”、“逆用”,但没有“变形”,看来以后还要考虑这个了。他的“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话让我产生了共鸣,的确,教学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而非撒大网捕小鱼。吴康教授关于《数学解题研究》的讲座拓宽了我解题的思路,虽然有些内容还不大听得懂,但见识了大师的风采就已经很有收获了。闫德明博士的讲座就已经让我看到《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了。他对全国各地名师的熟知与点评让我大开眼界,自己这个井底之蛙以后要多在网上看看不同教师的讲课视频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暑期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了保证农村教育质量,贯彻落实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精神,全国各地积极采取各种举措,以提高农村师资水平,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一、培训有效性的概念分析

培训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培训并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1],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与培训。其最终目的是不仅让受训者“知其行”,更重要的是“知其能”。“能”与“行”代表的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能”更加注重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培训被划分到教育学范畴,是指教师通过工作训练,达到“知其行”的过程。“知其行”是根据岗位要求掌握相关技能的过程。我国对教师培训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对教师培训的内涵的探究却屈指可数,对教师培训概念的界定是各有见解,在此教师培训是指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后能够获得专业发展的过程。

“效”的定义,《辞海》中将其解释为“效果”、“功效”。所谓“效”指的是“有成效,有效果或有效力”,即借助某种力量或做法而产生结果。由此可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应该是依据培训者需求,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在培训的作用下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借助“三有论”观点阐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有效果,培训结果和预期培训目标的实现度的评价;有效率,则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评价;有效益,培训者的教育需求与培训目标的匹配度评价。

因此,笔者认为切实保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目标、内容、方式、管理和评价几个方面。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培训有效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利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稳步发展。

二、提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形式。[2]保障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是促进农村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应予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采取有力举措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保证培训效果。

1.立足明确的培训定位

立足明确的培训定位,其目的在于通过培训,切实提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师德修养、教学科研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使其在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步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应重视培训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训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可以学会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再将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良性发展模式。因此培训理念上,要以参训教师为本位,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重点,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3]

2.立足完善的培训流程

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培训工作也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与其他教师群体不同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区别于其他教师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应充分结合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培训流程,不能照搬照抄随意模仿其他培训流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培训流程大致如下:项目申请和策划阶段(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家政策方针的支持是培训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项目申请和策划阶段应严格把关农村中小学需求的培训内容等,以保障培训经费的顺利发放);培训需求调研阶段(是指培训课程的设计以及培训方式的选择等都应建立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需求的基础上,以便制订有效的培训方案);方案的制订和论证阶段(既需要满足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也需要结合培训流程的内部规律,保证方案的科学有效);培训实施阶段(依据上述设计好的培训方案开展具体的培训流程);培训考核阶段(即做好培训的事后监测工作);总结反思阶段(通过对培训结果的评价,做好反思和总结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在摸索中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有效培训流程)。

3.立足全面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质量和水平是影响培训结果的重要方面,培训部门或工作人员应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这一群体不同于城市教师和城市骨干教师,了解他们的需求能够帮助培训者制订符合他们标准和要求的培训课程和模式等,切不可张冠李戴,否则培训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培训实施之前,培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师参加培训的需求以及地方教育局对培训的期望效果等等。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适合的培训方式。调研培训需求充分体现将教师作为培训主体,能够让农村骨干教师在尊重、关注的环境中获得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在培训的过程之中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培训标准。通过了解培训对象这种“自下而上”和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这种“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策略,能够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国家要求的社会性和满足教师发展的个人性。此外,培训内容的选择还要满足三条基本原则:时代性、选择性和系统性。时代性即内容选择要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具有当代教育理念;选择性是指给予培训对象一定的选择培训内容自主权;系统性则是培训内容应保证培训对象参加系统的学习后获得发展和进步,碎片式学习不符合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特点。

4.立足多变的培训方式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性需要多变的培训方式予以保障。具体培训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课题行动研究促进自主研修。自主研究性学习是指充分发挥培训对象的内在动力,进而内化所学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培训者学习,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学习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方案。[4]通过课题研究可以贯穿整个培训的始终,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此外,在专家学者针对性的指导下,参加培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以研促训”、“研训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实践跟进促进行为改进。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行为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基地实践、访问考察等方式,让培训对象参观学习一些优质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等等,通过实践参观教学进而促进行为的改进。第三,学员交流促进彼此提升。培训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助,有利于教学理论的再吸收,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再反思,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再提升,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再提高。学员之间的交流,能够针对他们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彼此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在获得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基础上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

5.立足系统的保障机制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属于公益事业,政府理所应当发挥主渠道作用。[5]然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是受多重因素制约的,迫切需要当地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借助相关政策和手段予以支持和保障。我国于1993年和1995年分别颁布的《教师法》和《教育法》都对教师参加培训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教师参加培训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和要求,培训目标为全体教师,重点培训骨干教师,最终实现我国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的政策文件制订符合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本地区的师资培训,尤为重要的是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证,防止出现因事务繁忙、经费不足等情况导致无法参加培训的现象发生。总之,科学的监督和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师培训效率的根本保障。[6]

6.立足评价的培训结果

培训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养水平。笔者认为,应加强培训结果的评价监测,双重度量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的有效性。然而,我国培训十分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参加培训后,拿到结业证书也就意味着结束,但是究竟培训对象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是否得到提高有待商榷。因此,应加强培训过程培训结果的内部质量监控,对培训结束后实施跟踪考核,借助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过程开展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培训心得交流会,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还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农村骨干教师负责校本培训,以点带面,形成辐射网状学习互动模式。

上一篇:事故的分析报告制度下一篇:集体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