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共3篇)
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 篇1
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
钱东方 溧阳市后周中学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决非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因此,教师教学的任务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地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 篇2
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主动学习”, 它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 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又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 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自主学习还是一种学习模式, 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要实现自主学习的理想,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对学生学习情感动机的培养、给予学生适度的支配自己学习的空间等教学因素也对自主学习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倡导自主学习,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情感, 建立人与人、人与知识的和谐
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人的尊重。首先要求教师以自己对生活的关心与热爱感染学生, 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平等交流。要培养、训练学生尊重同伴, 更要尊重同伴的想法, 养成倾听的习惯。这些训练应该遍布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 遍布于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课堂上, 在合作交流环境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发言的学生侃侃而谈, 下面的学生纷纷举手, 而接下来的发言根本没吸收前面同学的想法, 不是对前面同学的补充与发展, 有的还是重复性的发言。这个时候, 可以通过学生对发言的评价、对评价水平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想法, 以此训练学生学会倾听、主动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与兴趣, 教师更要在备课中深挖教材、充分了解学生。依据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要巧设有利于学生观察、试验、思考、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相关的情景与问题, 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思维的兴奋点集中在相关的问题上, 才能真正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意志力。
二、合理预习, 培养搜集积累资料的能力
小学阶段在适宜的学习内容中, 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水平, 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预习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一开始帮学生设置预习问题来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 使学生对内容的目标、重点、难点产生关注, 通过多次有意识的训练, 达到日后预习自觉关注的目的。要注意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能力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影响学生预习的诸多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改善学生的预习。如对家庭阅读条件不好的学生, 可以帮助学生在校借阅图书及参考资料;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 教师要与他们共同制订时间表, 反复督促实施。
在培养预习过程中, 要努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注重学生工具、工具书的使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 能极大提高预习的效率, 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注重细节, 养成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该强化以下能力的培养。
1. 独立阅读能力与习惯培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解决。阅读是学习的重要形式, 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 把握知识内涵, 分析知识前后联系, 反复推敲, 最后达到理解或顿悟。课改以后的数学教材, 采用大量儿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图文并茂, 引人入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使学生阅读的教材与课堂情景浑然一体, 让课堂情境的创设作为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的有效的引导过程。并在此基础上, 推荐学生自主扩展阅读的内容、书目, 有效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
2. 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对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必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与习惯, 并努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 通过合作、交流、游戏竞赛等形式逐步训练学生准确、全面、有针对性地观察情景, 进而迅速准确搜集相关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做事有计划专时专用。
教师应该与家长合作,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面对属于自己的时间, 应该按预先的计划顺利的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 关注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任务, 而不是看学生坐下来看书学习的时间, 忽视了学习的用心程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作息时间, 计划完成的一定量的自主学习内容, 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 对于学生专时专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发掘学生身边善于利用、合理搭配时间的好例子, 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其他同学学习借鉴。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段, 也是形成自主学习体验的重要时期。教师首先应该自身做到善于观察与思考, 善于利用学习与休闲的时间, 言行一致以习惯培养习惯;还应及时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取得的进步, 使自主学习成为习惯。
摘要:今天的课堂我们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由以往的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从学习态度到学习习惯、从学习策略到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是我们广大教师当前的努力方向。本文是对教学实践中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物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自主与主导 篇3
为了还物理学及物理教育的本来面目,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物理知识,还要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笔者在郑州一中所推行的主体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置适当的物理情境,努力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自主精神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在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完成各自小组的任务,如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设计实验、分析研究等。课堂则作为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的场地,例如,新教材的“超重和失重”一节,笔者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资料收集小组负责收集各种有关失重和超重的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各种实验,探讨失重和超重条件下物体所受支持力和重力的关系。理论分析小组从已有力学知识出发,推导失重和超重条件下物体所受支持力与重力的关系,并形成结论。
教学过程:由三个小组分别汇报交流学习成果,课堂上允许其他同学随时插问,该小组同学负责答疑。
由资料收集小组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制成PPT电子文稿展示,内容:影像类有火箭发射升空,卫星绕地球运转,太空舱内宇航员的工作、生活;图片类有太空搭载的农作物种子的生长情况,如西红柿、青椒、南瓜等;文字类有微重力下冶炼高纯度金属、新型化学药品的合成情况等。
由实验小组演示他们设计的实验:矿泉水瓶实验,演示底端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在静止、自由下落和加速上升时喷出水柱的长短,说明液体加速运动时,液体内部压强(压力)会发生变化;“体重”变化实验,演示人在起立和下蹲时体重数的变化,说明物体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理论分析小组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作图、板书,推导出:当物体做加速度方向向上的变速运动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做加速度方向向下的变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和研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再展开精讲。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相应的启发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强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少讲授多实践
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进行思维和实践活动必要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其思维和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宁肯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儿。与其讲了十个问题而学生只会在题海中照猫画虎,倒不如让学生把某一个问题研究透彻,以不变应万变。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小步子、多台阶、大容量、高暗示”等降低学生思维训练水平的模式。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静力学内容时,对摩擦力问题总是难以理解。有这样一道题:
重力为10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力(20N)的作用,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学生在理解此题时,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何判断物体摩擦力的方向?力F在此起到了什么作用?摩擦力与力F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有向右的力(拉力或推力)吗?没有这样的力物体怎么会向右运动呢?教师在讲评时,应充分预见问题所在,步步引导,这样既能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又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不要怕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暴露得越充分,教学的针对性就越强。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常常会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教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为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挥教师在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善于引导学生,但绝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绝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的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绝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应在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指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等方面下工夫。
1.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教师应在备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学生。比如,琢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某一问题可能有的想法、做法,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容易犯的错误;琢磨哪些问题适合反应迅速且正确率高的学生,哪些问题让反应快但容易出错的学生来解答效果会更好,哪些问题留给反应慢但分析准确的学生,哪些问题是要照顾反应跟不上且又易出错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应对方案和教学情境。
2.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出难度适中、典型性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应用性,能提高学生思维训练质量的好问题,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明确物理规律建立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加工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如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学生知道认识一个物体的运动趋势,必须清楚它的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研究物体的加速度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3.要启发学生积极质疑
【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推荐阅读:
化归法在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运用06-06
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浅析论文11-13
档案形成过程09-04
概念形成过程10-07
舆论形成过程11-05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08-24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05-16
走出去战略的形成过程10-29
对战略形成过程的思考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