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精选8篇)
牢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篇1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认真践行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践行群众路线的实现形式。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为民意识,把体现民意取向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为民意识,以民之所望作为履职所向,努力使人大工作成为体现民意取向的重要平台。一是问需于民,科学选题。改变过去“关起门”来定议题的方式,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发出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监督议题的建议,邀请广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电话、面谈或邮寄的方式积极提出监督议题建议,真正把群众反映突出、意见较大、带有共性的问题吸纳上来。同时,结合党委总体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认真分析定位人大工作与人民群众意愿、经济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点,科学合理确定议题,使人大的工作更贴近民情民意,更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二是问计于 1 民,开门议政。进一步拓宽群众直接参与人大工作的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工作计划,邀请公民旁听人代会、常委会会议,在视察、检查等活动中邀请涉及其切身利益的群众代表参加,为群众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提供平台,实现公众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参与。三是强化公开,接受监督。强化人大工作信息公开,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站的信息发布范围,尤其是对执法检查报告、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各项决议决定以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等人大工作开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在网站建设互动板块,自觉把人大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强化大局意识,把依法履行职责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
人大工作的本质,就是替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因此,我们要强化大局意识,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一是突出“重心”。坚持发展与民生并重,在高度关注事关发展大局的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等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农村公路、农民用水等人民群众密切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使人大工作与发展大局紧紧相扣,与群众呼声息息相应。二是注重“实效”。坚持依法履职与跟踪问效并重,建立督办落实机制和落实效果评估机制,对专项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实行跟踪检查,采取现场督查督办、听取其 2 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和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等方法,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难度较大、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工作和问题一抓到底,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三是严守“程序”。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职权,修订完善了询问暂行办法、质询暂行办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专项工作评议办法、约见暂行办法等工作制度,确保人大监督工作在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常规手段的基础上,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有效的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三、强化主体意识,把发挥代表作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抓手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要强化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不断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一是强化组织引导,让代表勤于联系群众。积极探索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办法,引导代表通过个别走访、接待来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使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健全完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办法和问责制度,明确程序要求,落实工作责任,抓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二是强化平台建设,让代表便于联系群众。制定和完善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性意见,指导代表小组建 3 立活动制度、制定活动计划,引导代表通过小组活动联系群众、发挥作用。深入开展代表“六个一”活动,抓好代表公示、走访接访、年终述职、统一活动日、集中联系选民日等代表工作制度的落实,不断丰富代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代表小组活动阵地建设作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代表之家”建设,努力构筑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确保“我当代表为人民”有阵地,“群众有事找代表”有去处。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让代表善于联系群众。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定期联系、走访代表制度,通过走访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主动了解掌握、及时协调解决代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加强联系中掌握社情民意。同时,将代表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切实强化代表履职培训。及时向代表通报辖区内的重大工作事项,积极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不断提升代表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让代表善于联系群众。
牢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篇2
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光辉著作中, 一是论证了关心群众生活与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辩证关系。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 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 并且解决好柴米油盐茶等问题, “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 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 应该决定, 应该实行, 应该检查”。真正让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 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让他们切实“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 革命战争的任务, 拥护革命, 把革命推到全国去, 接受我们的号召, 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二是论述了必须依靠人民、信任人民战胜敌人的观点。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 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 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 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 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 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三是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 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 改良群众生活, 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 就必须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毛主席把任务比作过河, 把完成任务的方法比作桥或船, 指出如果“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不注意扩大红军的领导, 不讲究扩大红军的方法, 尽管把扩大红军念一千遍, 结果还是不能成功”。为此, 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否则, “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 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它不仅在当时对改进工作作风、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对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和实践都告诉我们,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能动摇,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能放弃, 不断运用群众方法不能偏离,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作风不能丢掉。永远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并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形成了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历史,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克服艰险、久盛不衰、从胜利走向胜利, 就是因为她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紧紧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 发挥了群众工作这一巨大优势。对领导干部来说, 重视不重视、善于不善于、能不能够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群众工作, 是群众观念强与不强、政治上合格不合格、工作上称职不称职的重要标志之一。切记:共产党的路线, 就是人民的路线;我们应当相信群众、相信党, 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 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发明, 把它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 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五点: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思想的观点 (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实践所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谨记: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切记: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永远不会过时,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它, 和平建设时期需要它, 改革开放条件下同样需要它, 无论在什么时候, 无论在什么形势下, 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 都万万不可忽视、不能改变、更不能丢掉。
二、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党的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主体, 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是最丰富的、最宝贵的, 是党的智慧的源泉。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是正确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 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 , 化为组织系统的意见, 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 见之于行动, 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 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 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 我们在谋事、管事、办事、干事中, 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和原则。想问题、办事情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 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时刻 (经常) 提醒自己不要犯脱离群众的错误。要把眼睛盯住基层, 重心放在基层, 心思用在基层, 功夫下在基层;要做到向书本学习, 向专家学者学习, 更要注意深入群众, 拜群众为师, 不耻下问, 虚心请教, 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深入生活, 调查研究, 向实践学习。一定要懂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 又是认识的主体, 拥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智慧;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 都是人民群众智慧和实践的结晶;我们必须放下架子, 经常到人民群众中去, 虚心求教于群众,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总结群众经验, 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弥补自己的不足,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化解工作中的矛盾, 克服发展中的困难, 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进一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谨记:实践一再证明, 谁能满足群众的新需求, 谁就赢得群众, 获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从而带领群众创一番事业, 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最主要的诀窍。切记:党的历史反复证明, 什么时候坚持群众路线, 党的工作就胜利, 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 党的工作就遇挫折, 党的事业就受损失。
三、要坚持学习和完善群众工作方法, 不断改进和提高领导方法及领导艺术, 进一步提升领导水平
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篇3
【关键词】群众路线;研究;重要性
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据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形成的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当今社会,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深刻理解和深入实践群众路线,改进党的作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同志概括得好:“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09页)
可见,群众路线作为党的重要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性质、宗旨提出来的。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总之,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
二、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脱离群众是执政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脱离群众,当前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与党的群众路线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严重影响党群关系,败坏党的形象和威信。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上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煞住,越快越好。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形式,但是,决不能为了图虚名而不顾实效、走形式、摆花架子,更不能不顾具体实际,一味盲目地照搬照抄上级的指示。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当前,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做工作不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下情,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空头口号;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等等。凡此种种,都是群众观念淡薄的表现,严重地败坏了党风政风,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实质,都是严重脱离群众。反对这两种坏的作风,发扬群众路线的好的作风,在今天来说,很重要的是要努力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出现一些社会矛盾本来是正常的,但有些矛盾的出现和存在,却与我们少数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矛盾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本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恰恰因为有些干部置群众的一些合理要求于不顾,作风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有些干部则直接侵害群众的利益甚至群众的人身权利,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有些矛盾还引发了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大局,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危害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三、群众路线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90多年来,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及时转变自己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更是如此。但面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在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新的情况下,如果再简单地套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来管理社会经济活动,那肯定是不行的”。(《人民日报》)同样,不顾本地的实际,生硬地照搬外地的新方式新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加紧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群众路线的创新,用以牢牢掌握各项事业的主动权。
牢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篇4
中国梦,是总书记自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会以来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它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代表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它一方面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更是强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实现“中国梦”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虽然是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发展形成的,但是他们有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那就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创造者,自鸦片战争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拯救祖国而呕心沥血。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战争,每一次革命都是为了挽救国家命运。然而,戊戌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成功了,而其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性。他们不依靠软弱无权的皇帝,不依靠唯利是图的军阀,更不依靠贪婪无底线的帝国主义列强,他们知道人民群众中蕴含着能够压倒一切的力量,人民群众才是能够拯救民族的最重要的因素。于是,只
有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浪潮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如今,距离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已经过去了六十五年,中国再也不是当年那副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模样,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行走在世界的每一个国度,我们大步的向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而这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我们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必将谱写出党的群众路线新篇章。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座丰碑,也是我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大创举,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这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守、奋斗的强大感召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中国梦”是惠及中国十三亿人口的伟大梦想,它的实现自然离不开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将实现“中国梦”与党的群众路线结合在一起,是与时俱进,顺应了我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举措,它必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
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首先,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求我们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群众路线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食粮。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争取民族独立,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各个时期,群众路线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认识群众路线,就是要坚决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中国梦”真正的惠及每一个群众。
其次,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使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的梦想变为现实。秉承和发扬群众路线所蕴含的群众观点、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必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路径。“中国梦”凝结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追求,党的群众路线饱含了党与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和气概。党的群众路线定能够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勇气和热忱,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一定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传递精神、凝聚力量。
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再次,“中国梦”的实现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程度的标准。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梦”实现的动力源泉,同时广大人民的满意程度也是衡量我们群众路线工作的标准,是检验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试金石。时刻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将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价值评判依据,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实现“中国梦”将代表着群众路线得到了真正的落实,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但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更是让广大人民切实体会到了发展带来的切实利益。
总之,“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只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能动司法方式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篇5
铁德良甘肃矿区人民法院
群众工作是法院审判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以群众工作为统领,既是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和社会形势发展,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的价值理念,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能动地发挥司法功能,通过不断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将群众工作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群众工作与法院工作有效开展有机统一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又向全党指出“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脱离群众,就意味着我们的法律之船将偏离航向。一个富强和谐的现代文明社会,必须是昂扬向上、贴近民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任何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群众,司法工作也是如此。
王胜俊院长也曾经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人民法院的人民性问题,概括起来有9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在司法权力的所有或归属上,要树立司法权属于人民、来自人民的理念;在司法机关的性质上,要树立人民法院是群众工作部门的理念;在司法人员的属性上,要树立平民法官的理念;在法官与人民的关系上,要树立人民群众是亲人的理念;在司法权的运行方式上,要树立人民参与司法的理念;在司法权的目的上,要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司法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在司法权的监督机制上,要树立人民监督司法的理念,确保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全面监督;在司法工作业绩和司法品质的评判标准上,要树立人民群众说了算的理念;在司法制度发展完善上,要树立人民群众拥护什么就坚持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就改革什么的理念。⑴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也处于矛盾多发期,新老矛盾相互交织,无疑给人民法院司法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难以估量,是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服务的一个重要法宝。各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应积极贴近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热心服务群众,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以司法实践的良好效果践行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法律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贴近老百姓、倾听百姓的想法,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使法律真正反映民意、关乎百姓的利益。
一、我国法律与党的政策是一脉相承
我国的许多法律规范,都是在吸收广大民意、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律规范,并根据我国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习俗制定顺乎当地民意的法律规范,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遵守。
我国的自治制度,特别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实情和广大民族地区群众的要求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通过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民族区域自治条例规范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运行的成果和效果得到很多国家积极效仿,也为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提供了很多启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形式上,我国的法律都是经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具有人民性、普遍性。这同法律普遍性、1人民性是相辅相成的。从本质上讲,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宗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领导全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样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群众一道,励精图治、历经磨难、战胜各种自然灾难,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社会,这都是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结果。在和平时期,广大群众在各行各业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司法机关作为群众利益的保护者,就需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法律权利、保护人民的法律诉求,并且将此种“司法为民”的司法价值理念融贯于司法审判的思维之中。能动司法,就是法院与法官对待每一起案件、每一个当事人都要积极应对,对于每一个细节进行必要的提示、让当事人树立诉讼风险意识,同时调动当事人与法院通力合作的意识。但必须摒弃法院、法官大包大揽的思想,充分调动当事人应对诉讼的积极态度。就如夏锦文在“能动司法强调法院和法官积极履职顺势而为”一文中指出,当下中国的能动司法是指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回应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观强调的是法院和法官如何积极履行职责,主动顺势而为,有所作为。能动司法实质上是“法内能动”,即在法律、司法解释的框架内充分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
二、能动司法的现实作用
能动司法的提出,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特别是一些的大事件的背景之下,党和国家作出一个明智的抉择,顺势而为,积极应对。
2008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级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坚持能动司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针对汶川、玉树特大地震灾害和婴幼儿奶粉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相关法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及时化解了公共突发事件引发的民事矛盾冲突。2010年,为确保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各级法院妥善审理了在调结构、促转变、扩内需中发生的大量民事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维护稳定局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大事件的成功应用,为这一理论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三、能动司法在我国的理论发展
能动司法起源于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但直至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才从多角度肯定了法官在举证责任分配、证据的审查判断、非法证据的排除、证明标准等方面的自由裁量权,从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司法的能动性特征。⑵笔者认为,司法能动性是指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从而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我国的司法特征决定了能动司法必须成为当代中国司法活动的重要理念。我国司法的重要特征即政治性和人民性。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司法权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执政权,归根到底要为实现党的根本宗旨服务。而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必须主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当前必须要坚持能动司法的理念。⑶
四、能动司法方式与党的群众路线的结合高其才教授认为能动司法是当代中国司法进一步完善的基础和起点。中国固有的社会特质为乡土性,虽然乡土社会在一直蜕变当中,而今天仍在变化中,但是所有这些变化不足与使他消逝。从这一论点,充分说明司法的起点和终点都
来源于群众。群众中间蕴藏着丰富的司法资源和定纷止争智慧,善于从群众中发掘这些资源和智慧,及时归纳、总结,形成经验,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可以有的放矢地化解矛盾纷争,更好地构建社会和谐。“马锡伍审判方式”就是司法实践与走群众路线的结晶,长期以来得到老百姓的积极好评。
(1)能动司法的方式与党群众路线结合的前提是秉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包括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当然法院、法官、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履行自己的职责、行使自己的权利。
能动司法不是包揽一切,任意妄为,而是要做到既积极有为,又依法司法,既不缺位、不虚位,又不越位、不错位。尤其是在能动司法真正成为人民法官普遍的司法行为方式之后,对能动司法的行为边界进行合理的规制,使法官做到“能动”而不“盲动”,始终做到依法司法、公正司法、规范司法、廉洁司法,这必然成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能动司法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是合理适度的,它是人民法官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目标的能动作为,是人民法官坚持公正廉洁司法的能动作为,而不是司法权的恣意滥用。确保能动司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在司法实践中,就是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审判实践中去。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司法实践中感知到党与群众鱼水之情、血肉之情。同时,通过法院、法官的能动司法把党对司法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
(2)能动司法方式与群众路线结合的关键是法院和法官
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最终就要落脚于法院、法官的处理,法院与法官就要各司其职,为群众诉求的顺利解决,提供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法院在硬件上下功夫,法官在软件上开拓自己,以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眼下很多法院为便民提供很多措施,立案阶段,专门设立立案大厅、进行网上立案、电话立案、预约立案;设立立案诉讼指导、为特别案件设立诉讼绿色通道。为就地解决案件,设立法官巡回办案制度;设立速裁庭,专门解决法律关系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同时建立大调解制度,极力促进司法和谐。在执行阶段,建立联动机制,设立执行指挥中心、形成反规避执行机制,为当事人矛盾的化解、社会的和谐稳定,法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积极的拥护和支持。
良好的平台,就要求法官具备高尚的人格情操,才能将“司法为民”贯彻落实。就要求法官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体恤当事人的困惑,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实事求是还原事件状态,在法律框架下解决矛盾。在法官与当事人、社会大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法官用“心”司法,是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
案件的处理最终归结于法官,法官的主观能动的好坏决定了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当年马锡伍就利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诚心、细心最终成功的调解处理了当地影响最大的案件。这就要求法官用心来对待群众,群众就会用心来反哺社会。
思维决定案件的质量、效率和效果。用“心”司法,是法官的具备条件,也是法官的从业底线。对民众有爱心,才会讲诚信,工作才会真心,对事业才有热心,才会以善良公正之心主持公道,匡扶正义。好多案件的产生就是缘由当事人的“心病”,要解开“心结”,就要将心比心。细心,是法官的必备要求。法院工作责任重大,使命神圣,而工作内容又是十分具体,甚至烦杂,来不得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案件审理工作很复杂,这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毅力,才会滴水穿石,金石可镂。对待接访要耐心理智,不厌其烦;庭审案件要冷静平静,任凭唇枪舌剑,泰然自若;裁判文书制作要孜孜不倦,用心良苦;对于“硬骨头”案件的执行,严厉而又理性;对于调解案件要苦口婆心。对民众要像亲人,在被激怒之时,保持理性克制,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效果才会显现。
全国劳模陈燕萍同志工作法传承了“马锡伍审判”工作主要精神,是新时期审判工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其核心内涵是坚持司法的人民性:真心贴近群众,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深入调查研究,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注重释法析理,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真情化解纠纷,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沈德咏副院长说,陈燕萍工作法是新时期以“三个至上”为指导,体现能动司法要求、贴近农村社会实际、符合基层司法审判规律、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方法,反映了基层司法权的实际状态和运行轨迹。陈燕萍就以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平等待人、真情感化、尊重习俗、群众语言、威严刚正赢得了社会的好评,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她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以群众语言诠释着法言法语,使老百姓明白了家长里短在法律框架下如何解决。
(4)加强能动司法的机制建设和法律规范,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保障 我党90年的辉煌历程,已经证实她的旺盛生命力,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期望的不同、我党某些人员对路线执行方式的差异、人民群众的感观,这些都要求对党群众路线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成熟的操作规程予以归纳、整理,通过法律的形式规范下来。
能动司法建设,是随着我党的建设逐步成长起来的,对于矛盾的解决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运行机制。但在规范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执行的过程、效果各不相同,对群众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为此,笔者认为应对于我党在群众路线中的成功经验,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是法院、法官的活动在阳光下进行,也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也有利于减少人民群众对法院的对抗情绪。近年来,法院在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规范,运行过程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涉及到法院以外的单位,效果并不明显,通常是党委重视,法院工作开展良好,否侧,法院就成为群众的众矢之的。为此,规范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党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
群众路线是改进和推动能动司法方式改进和创新的基础,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是推动能动司法的源泉,作为司法工作者,要秉持党的一贯路线,为能动司法积极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⑴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在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的发言《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几点认识》,2009年8月10日
坚持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 篇6
王善童
摘要:
历史反复证明,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继续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真情对待群众,真心深入群众,真诚沟通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衡量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脚踏实地的抓落实,在执政条件下,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加强学习、实现创新,努力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关键词: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群众工作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路线。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众路线,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确立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反复证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法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确判断所处的历史方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要观点。多次强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这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坚持群众路线,应坚持的原则。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
1、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苏联、东欧一些大党、老党丢掉政权一个极为重要原因就是在发展中脱离群众。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躬身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业绩,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一,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情对待群众。党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党员干部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群众,对群众付诸一片真情。坚持以情感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视群众为“家人”,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对待群众,要真心实意,不能虚情假意,切忌流于形式,力戒变成“做秀”,群众在领导心中分量有多重,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替百姓负责、为人民谋利,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第二,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心深入群众。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指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我们要始终牢记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经常走近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和群众多走动、多交往,零距离接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群众的智慧、想法、疑惑、顾虑了解上来,真正做到知民情、晓民意,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参与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
第三,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诚沟通群众。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为了保护我们的党员,不惜流血牺牲,而我们现在有的干部,却不愿与群众交流,害怕与群众对话。“交通工具发达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与群众为友,以群众为师,满怀对群众的深情厚意,与群众做以心换心的交流沟通。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以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输入群众心里,把群众该得的实惠还给群众。
2、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我们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把人民利益看成高于一切的党,才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面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指导我们的实践,真正让群众认识并体会到,无论是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稳定也好,目的是为了群众、关键是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持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和创造活力。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就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当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有些干部不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专以领导满意为标准,不以为群众谋福利为目的,专以自己升官发财为目的,个别干部搞不清该“为谁说话”、“为谁服务”,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到了群众工作的效果。今年月20日至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意见时说:“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温总理的一席话,虽然朴实直白,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一种对人民群众最深厚的感情、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务实的作风,一种善听民意的博大胸怀。为我们的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观点树立了楷模。当然,我们还要坚持依法办事,对群众在个别问题上出现的认识偏差,要着力予以引导,对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要求,要着力予以妥善纠正,对群众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要着力予以规范。这不仅不是违背群众观点,相反,这才是真正正确地坚持群众路线。
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就要努力抓好落实。一切为了群众不能只用脑子想、用嘴说,还要动手去做,关键是要抓住“谋利”这个主要环节,真抓实干,使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既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又要为群众办小事、解难事,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以实事聚民心,不搭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在工作安排上,不仅想到、说到,还要抓到、做到,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检查督促、一抓到底。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要尽快给予合理的答复。
第三,一切为了群众,就要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第一要义。经济是基础,只有做大“蛋糕”,才可能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推动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诸方面的全面建设,从而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得到实现和发展,这是获取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的最重要基石。物质资料丰富了,很多利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一直奉行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对敌斗争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带领群众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实现伟大胜利的基础保证。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依靠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新时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当前以及今后,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仍然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任。
第一,一切依靠群众,就要虚心地学习群众。人民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小看群众的聪明才智,不可低估群众的创造能力,要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主动同群众商量,认真总结群众经验、努力集中群众智慧,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宣传推进,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的工作决策更正确、工作方法更生动、工作方式更丰富。
第二,一切依靠群众,就要有效地组织群众。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反复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切工作将一事无成。我们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都不能“自导自演”。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把满足群众利益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良好的形象、过硬的作风和实在的人品带动群众;要借助群众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要因地制宜,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用明明白白的好政策和科学的领导艺术号召和激励群众。
第三,一切依靠群众,就要积极地引导群众。要坚持用红色文化教育和引导群众,牢牢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觉悟,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获得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群众,特别要注意讲真话,讲实话,坚决不能让一些半真半假,甚至是完全虚假的信息蒙蔽群众,造成完全可以避免的社会矛盾。党员干部要从群众路线中汲取宝贵的政治营养,努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解不开的思想疙瘩,责无旁贷地宣传到位、解释清楚、梳理明白。
第四,一切依靠群众,就要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要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领导干部要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尤其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科学发展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对其措施的落实、问题的整改、效果的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让群众在更大的空间监督和评判活动的成效,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做好群众工作,应努力做好的几个方面。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我们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学习,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理论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当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第一,要勤于学习。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要以日常的工作忙为借口忽视了学习。一定要放弃不必要的应酬,克服不良的嗜好,坚持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努力获取群众工作的间接经验;坚持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努力获取执政为民的直接经验;同时还要坚持向自己学习,善于思考和自省,结合实际总结自己在服务群众、执政为民和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深刻领悟做好群众工作的真谛。
第二,要善于学习。世界各类知识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有重点地学,有针对性地学,有选择性地学。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选择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首先是选择“三基本”“七当代”的主要内容,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其次是选择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吸取得民心、顺民意、察民情、办民事的历史经验。其三是选择党的方针政策和本专业本部门的有关的业务知识进行学习,借以提高我们的执行力和业务能力。其四是选择信息科技知识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应用和应对网络环境的能力,练就“点击鼠标”的过硬本领,提高网上宣传、网上服务、网上应对的能力,提高有效利用和应对媒体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第三,要灵活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要把学到的内容融会贯通,转化为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的自觉性,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指导我们群众工作的实践,不断提高为民办事的工作水平,加强为民说事的表达能力,提升为民执政的职业道德,培养为民服务的良好修养。
2、创新机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才能确保党的群众工作机制高效运行。第一,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机制。要着力以积极正面的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政策法规、形势任务教育,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道德水平。既要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和学习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宣传教育,用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注重对典型事件,先进人物的挖掘深入,宣传广度,在党员中选树标杆,在群众中树立典型,实现以典型事迹教育人,以先进人物引导人。要通过不同形式经常保持与群众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取得群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建立联系群众的考评机制。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要将密切联系群众真正落到实处,就要着力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考评机制,对党员干部帮扶群众、联系群众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将群众考核成绩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范围,把联系群众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由群众任考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情况好坏,由群众说了算。
第三,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决策的问题是群众最敏感的问题。对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普遍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深入听取群众意见。要把整体与部分、少数与多数、当前与长远有机统一起来,尤其要特别注重基层一线群众的具体利益,使我们的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
3、拓宽渠道,在改进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面对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群众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努力改革创新工作方法。第一,要创新沟通群众的工作方法。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经常与群众沟通,才能获取工作信息、增进干群情谊。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会议沟通、谈心沟通、电话沟通的沟通效果往往不明显。网络沟通逐渐成为一种先进便捷的交流方式,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公务热线,电子信箱、短信平台、BBS、博客和QQ群等多种网络的形式,与群众沟通和交流,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常听取反映基层情况和群众建议,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
第二,要创新舆论宣传的工作方法。要做好群众工作,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创建声、像、字、图、表、画、网络为一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工作格局,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舆论宣传,使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舆论宣传让群众知晓本单位工作的发展变化,使群众增进对本单位各项改革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了解本单位本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了解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的密切关系,激发广大群众的工作热情。
第三,要创新处理应急事件的工作方法。对待群众工作,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要敢于负责,勇于面对。主要负责人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对群众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化解,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待群众,化解冲突,解决问题。逐步把处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靠科学的体制和机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这个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我们始终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真正的动力”的观点,始终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个核心内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根本的工作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更加朝气蓬勃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参考资料:
《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群众路线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篇7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 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在极为艰苦的长征途中, 仍写下浩气磅礴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细细品味长征历史就会知道, 我党正因为有人民的支持, 才能攻克千难万险, 夺取长征乃至全国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30余年, 正是我党顺应人民群众创业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凝聚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 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不坚持群众路线, 甚至于脱离群众, 这不单是作风问题、是对入党誓言的严重违背, 更是对党执政之基的重大威胁。我们每名党员,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时时刻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事事处处树立群众观念、加强群众联系、尊重群众智慧, 依靠和发动群众办好一切事情。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时代所需、形势所需、大势所趋
市场经济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也使人们习惯于用等价交换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 使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迷失在金钱的陷阱里, 而不能自拔。很多身居庙堂之上, 而触犯党纪国法, 最终锒铛入狱者, 不胜枚举。许多老干部、老职工、老党员都颇有感触的指出:“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紧迫性充分说明, 部分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时间太长了、距离群众的要求太远了。”这是群众对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促使党员干部重回正确思想和价值观轨道的最热切期盼。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也正是我们党顺应群众期盼和时代发展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策, 同时也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保障
习总书记强调,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 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 下大力气把作风建设这个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作风建设是看不见的力量, 要抓好作风建设,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 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建设时期和改革的各个阶段, 我们党都非常重视作风建设。良好的作风, 可以使我们党不断正视并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 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前, 改进干部作风, 就是要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 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 不等不靠、立行立改, 做到各种问题一项一项来抓、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来破。领导干部作风好, 才能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过程, 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当今社会, 我们身边的部分领导干部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作风问题, 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以权谋私、骄奢淫逸, 贪图享乐、奢侈浪费, 欺上瞒下、玩弄权术等等, 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更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极大地影响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威信, 影响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
当前形势下,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 刹歪风, 树正气, 努力扭转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具体地说, 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从勤奋好学做起, 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工作思路;从密切联系群众做起, 积极化解民忧、为群众谋福利, 与群众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真抓实干做起, 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从艰苦奋斗做起, 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从令行禁止做起, 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从发扬民主做起, 乐于听取各种意见, 自觉接受监督;从秉公用权做起, 时时处处警惕各种诱惑, 经得起各种考验;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起, 讲操守, 重品行,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四、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 国有企业要想摆脱困境, 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看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战斗力、执行力。而战斗力、执行力就是要从植根群众、联系群众中来, 从发挥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中来。为此, 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和动力, 通过全力推进和实施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 大力营造“听民声、知民情、顺民意”的浓厚氛围, 创造“为民、务实、清廉”的管理机制, 锻造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过硬干部队伍。
在具体工作中, 我认为应始终做到“五强化”:一要强化政治学习, 提高思想认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对照党的纪律、对照先进典型, 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正衣冠”主要是正确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正缺点和错误;“洗洗澡”主要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治治病”主要是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治病救人。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各有侧重, 形成有机整体, 其核心是解决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 把这十二个字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各个方面。
二要强化整风观念, 净化全员思想。整顿党的作风是我们党实现自我救治的重要措施。要把整风精神和观念贯穿到党员思想教育的全过程, 不断树立新风正气, 抵制歪风邪气。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扎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要敢于直面问题, 指出不足和问题, 防止不疼不痒, 做老好人。自我批评要深刻, 要触及灵魂, 防止避重就轻;无论开展批评还是自我批评, 都要立足于帮助人, 出于公心, 与人为善。
三要强化领导带头, 重抓示范带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突出特点就是至上而下、领导带头。要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至上而下, 逐级开展。领导干部要做先行者,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领导干部要发挥双重作用, 不仅是做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 更要做学习活动的具体实践者和执行者, 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进行整改, 真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四要强化群众参与, 主动接受监督。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紧紧依靠群众, 接受群众监督。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听群众的真话、实话、心里话, 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各种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要让群众知道。要让群众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和党员干部群众进行评议, 切实将教育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浅议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科学发展观;改进;经济主体;组织形式;分析;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结构、利益格局、运行机制和调控方式的变革,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正确认识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深刻认识和自觉坚持群众路线,经受住各种考验,努力保持和发展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确保党和政府有效地发挥了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维护权益、助推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党和政府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贯穿党90年奋斗历程的一条红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结合新的形势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二、党和政府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党和政府组织要与时俱进,转变工作理念、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方面,以下3点是值得重视的:
1.竭诚服务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竭诚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党和政府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党和政府必须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党和政府树立群众观点是最基本的要求。二是要强化群众意识,必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尺度来衡量党和政府工作,真正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三是要防止不良倾向。努力克服那些把群众观点停留在口头上,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倾向,切实把群众观点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
2.从搞政治运动到注重制度和法制建设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曾长期以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通过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解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甚至用这一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虽然这种群众性政治运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巩固新政权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新时期,这种政治运动不能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的通行方式。在政治运动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以阶级和路线划分敌我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扭曲,也不利于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党和政府组织在支持和引导群众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关怀群众、信任群众,对群众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群众看作是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群众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群众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以人民群众为本
只有通过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把群众的实践转化为领导者的认识,把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上升为领导者的决策,我们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领导者如果不从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决策。同样,党要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者改造世界的任务,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为此,必须将从群众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成为千百万人民群众实践的武器
2.为人民群众服务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3.党和政府要关心群众工作生活需求,维护群众权益
在任何时间和状况下,党和政府组织的定位都很明确:始终为关心职工群众生活、实现职工群众愿望、满足职工群众需求、维护职工群众权益而不懈努力。
事实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能,坚持依法维权是党和政府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和政府的作用,首先要体现在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上。长期的党和政府工作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职工群众发展是企业发展之源,忽视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和职业发展,企业的发展就缺乏根基。加强党和政府维权机制建设是维护职工权益的根本保障。为此,党和政府组织要注重资源整合,既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联系和配合,又要加强党和政府内部维权机制的整合,将已有的工作载体、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结合好、运用好,以机制建设和制度手段,切实提高维权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观念,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要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是新时期对党和政府组织的新要求。对此我们早有结论,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一切认识的真正来源。要善于面对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因利益关系调整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引导职工群众深化认识,做改革的支持者、实践者、推动者。
参考文献:
[1]刘冀瑷.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互动初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⑹.
[2]孙亚萍.论乌鲁木齐市街道社区党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⑷.
【牢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荐阅读:
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07-13
坚持群众路线做到09-05
坚持群众路线 为民务实清廉11-10
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四个结合”实践活动总结05-23
铁路职工关于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心得体会08-16
高新民 坚持群众路线 为民务实清廉09-24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心得体会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