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共10篇)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1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从磨课到最后的展示课,俞老师的这节《解决问题》我听了不下6次,每次听完都会有新的收获。作为一个同样教龄不到一年的新教师,俞老师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由于老师们已经从每个我能想到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严谨、周密的评价,我只能从个体比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课前谈话,畅所欲言,体现距离美。
曾经也在自己的赏析课前设计了课前谈话,但基本上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谈话环节趋于形式。再看俞老师的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前谈话中创设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有目的地渗透了物体之间的比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老师比年龄,比身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小朋友们畅所欲言。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新知的引出作好了铺垫,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语言简练,恰到好处,体现简洁美。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俞老师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整堂课,俞老师很少有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解决相差数的算理与算法。反观自己的教学语言,不严谨是标志,拖泥带水是常态。在课上我还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那些错误的答案,充分体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成熟。
三、练习丰富,切合主题,体现多样美。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有效地练习。何为有效,及落实教学目标。然而在每次的练习设计中,我更多的是复制粘贴别人的想法,很少考虑每一道题目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回顾俞老师的练习设计,她巧妙地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专项练习、选一选,基础练习、填一填,综合练习、连一连。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提高创新,体现思维美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俞老师设计了一道贴合实际生活,又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气象信息。这道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既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了体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也会在教案最后设计一道拓展延伸题。但是没有把握好时间的火候,通常还没开始拓展,无情的下课铃就响了起来。
课堂教学中,俞老师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俞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清晰的教学流程,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2
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和探讨的平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合理安排时间的思想;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产生爱惜时间、节约时间的思想情感。突破教学重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本节课也贯穿着两个思维方法:
1、同时做多件事情可以节省时间。
2、充分利用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不要让烙饼的`锅空着。
这节课林老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林老师主要以小明一天的生活,如准备上学、为客人沏茶、妈妈烙饼奖励小明为学习的主题。整个过程流畅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容易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去。
2、林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体现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是本节课的亮点。在每一个教学的重点部分林老师给了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的机会。采用了小组合作、个人展示、全班评论等不同的方式学习新课。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这节课中还有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太多,学生对同时做多件事情可以节省时间。这种数学思想还没有理解,就马上学习充分利用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能够跟上教学进度的只有班级里的几个尖子生,林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将学生考虑进去。
2、在教学同时做多件事情可以节省时间。可能由于时间紧促的关系,学生没有时间好好体会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那些事情不可以同时做。事件安排要有一定的次序。
3、多一些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自己去学习和体会。比如烙三张饼的时候,在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之后,学生如果能自己在动手烙一烙,效果会更好些。
4、观察发现并总结归纳。通过观察发现烙饼张数和时间,学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函数关系。这本可以作为本节课的亮点,使知识得到升华,让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总结。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篇3
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节武老师是从复习旧知开始,从而观察几个数字的不同,由宇航员的事例引入新课,自然真实。李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二、对重难点的解决到位。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学习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由于向右移动是扩大,让学生思考向左移动会什么样呢?举一反三,让学生来说明向左移动是缩小,向左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向左移动两位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他们说明为什么会缩小,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这些知识是本节课讲的重点、难点,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准确的举例说明。可见两位老师的课堂效率很高。
三、两位老师在设计时也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点。
武老师从这节课的时间分配来看,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小数点搬家时,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先学会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引入书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不会觉得很突兀,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课堂很扎实,而且板书简洁有效。
李老师从观察小数入手,导入很简洁,为后面的教学节省了时间。她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演示,理解小数点的变化,而且练习量也很大,对训练学生的掌握程度上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对这节课提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1、我自己思考:有这么便宜的矿泉水吗?从4元——0.40元——0.04元,现在去买一瓶矿泉水花4分钱,是没有的事啊,应该把数字变的大些,贴合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不符合。
2、在语言上,扩大了和扩大到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是不是该强调一下,而且也该强调一下原数这个词,有时是与原数比,有时是与前一个数比较,需要学生注意区别。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这次我有幸听了我们组六位老师的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何伟老师上的《烙饼问题》一课作一个简单的点评,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何老师把乍一看枯燥无味的烙饼问题一课讲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他为什么能讲得这么精彩呢?我认为只要是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谜语引入,提起兴趣
这节课何老师以“合理安排时间”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巧妙地设计了“珍惜时间”的谜语揭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又能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有针对性
何老师通过出示了一幅烙饼图,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学信息。问学生怎么烙,怎样烙花的时间最少,烙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学难点,渗透了优化的思想
课一开始,何老师很好利用了烙一张饼和二张饼的方法,并提问学生: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的时间为什么一样?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在烙饼的过程中,一只锅同时烙两只省时的概念。接着重点与学生探讨了三张饼烙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演示,进而学生展开讨论,形成烙饼的方案,展示学生的方案,比较区别两种方案的不同点,从而达到方案的优化。
烙3张饼的方法在这里是重点也是难点,把这个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再接着运用表格求4张、5张、……这些饼数的时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展开讨论普通烙法和快速烙法哪一种较方便。“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选取最优方案,最后总结出饼数×一张饼所用的时间=所求饼数的时间,整个烙饼过程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合理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并非是遇到问题就一定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何老师的这节课上运用的就是很适当,当烙饼遇到问题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其他的一般问题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同桌交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了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作用。
五、教学中穿插育人
课后一习题中,三个人去餐厅炒菜吃饭问题。何老师再这里讲了应该尊老爱幼,先给老奶奶和小朋友炒菜的情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经意的教给了孩子们做人的道理。
在这里也有几点小小的建议供参考:
1、在学生上去演示三张饼的烙法时,可以在烙饼的圆形纸片上编上号,并且在烙完的饼的正面、反面做上记号,这样可以让学生讲述起来更清楚一些。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5
反思一节课的教学,问题主要出在教学设计上,在备课时考虑到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学习的问题应该不大,但在自学中发现,学生自学时并没有认真看例题,拿起题来就算,出现的问题就很多。
我想如果在设计自学指导时,把问题写得更细:1、自学例题145乘12,思考先算乘(),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算()乘(),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2、在练习本上列竖式做例题,再和书上的例题订正。3、笔算136乘28(做一做的第一题)。如果这样做,学生就能在认真学完例题后再做,就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再做一道与例题相类似的测试题,加以巩固,让学生进行讲解后归纳计算方法。最后做改错题和做一做的练习题,这样的设计应该会更合理一些。改错题针对积的书写位置、计算时是否进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我觉得这个设计很有必要,同时提醒学生在抄写数时一定要准确,并在做完后认真检查。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6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整体感觉苗老师这堂课很成功,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
(1)、目标定位准确,过程实施得法。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整数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性质如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应用,使计算简便。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利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自始至终,教师课堂上采用了“分组竞赛”教学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整节课,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2)、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教师成功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坚持了以生为本,紧扣知识点,提出问题,循循善诱,步步为营。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目标的目的。特别在新授例题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列式、独立计算、相互交流、小组评价,并适时点拨: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了怎样简便怎样计算的原则。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学生渗透了算法优化的思想。
(3)、练习设计层次分明,扎实有效。
本节课教师在练习设计上做到了形式多样,有:让学生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算一算等。在内容设计上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既让学生学得充实,又练得扎实。因而,整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很好。
四年级语文《猫》评课稿 篇7
林老师关注文字写作的特点,层次深入,一步一步的乐趣,教学目标明确表达,看目标我们也猜想这个班级将如何完成她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和清晰,不仅影响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她与目标,有效实施和学校培训密切相关,突出语言实践,语言能力的积累。
首先,目标焦点,所以要意识
林老师对课题紧密,执行有效的教学。
1.通过查找字典,学会掌握复调词 识别。2.有阅读文本的感觉,背诵第一个自然节。
3.通过抓住关键词,同时阅读屏幕的边缘和其他方法来了解猫的奇怪的性格
4.模仿的结构的第一个自然部分,具体描述的方式写一个小动物在特定方面的特点。
林心中铭记课程计划的目标,最后我们看到学生的实现达到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的水平是清晰,忙碌而不是混乱,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平均力量,而是基于不同焦点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文本特点和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的立足点,过程和方法的起点,一步一步,练习的话,使学生积累语言能力,财务,财务理解,财务表达,多方位,多角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真正让教室高效,聪明。
二,步骤细化,使执行有效
林老师教的第一个自然节,首先使用总起句,然后讨论交流,掌握关键词,同时阅读边缘的屏幕和其他方法来理解奇怪的特点:诚实,有趣,尽职调查和其他看似矛盾的性能特征,然后有感觉朗读指导,最后填空心指南,层次进步,分步实施。步骤细化,一层教师引导轻松,学生也能轻松有效地学习。
三,学习的细节,提高准确性
班,掌握教学细节,提高准确性。林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学习掌握多少词的识别。故意使用ppt产生几个含义和不同发音的屏幕。Píng:1 block;2书法横幅。删除或删除;2抑制(呼吸)。做行动理解呼吸凝视,擦等等词。细节有所不同。班老师看到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想想深度的思考指导,林老师关注细节,我们通过她的教学细节,你可以看到概念,看技能,看智慧。
四年级下评课稿 篇8
一、课堂充满了活力
蔡老师以“麦哨”的呻声音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呜卟呜卟”的麦哨展开想像,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与田园之中。
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习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1.2和7.8段的想象、对比,既理解了词语又加深对麦哨声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通过给看到的画面质疑课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解决疑问自然地走近乡村孩子,理解乡村孩子那欢快、柔美的田园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美文欣赏能力
在《麦哨》一课中,蔡老师成为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读得有重点),读得有层次,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启智、以读育人。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的突破口,并搭起一个有效地学习空间。再学习中重点词句品词想像,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位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情趣。蔡老师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景物。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都是立足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在教学中,通过美的情境和美的语言,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乡村图,同时,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极富特色,如“绣花兜肚”、“茅茅针”、“嫩荚”、“麦穗儿”,这些离学生生活遥远又有些熟悉的东西,蔡老师通过图片展示勾起学生的回忆,也进一步让孩子贴近文本。源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蔡老师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过学生自主圈画表示色彩的词语,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点词“擎”来体会丰收的喜悦。情境美与语言美融合一起,激发了学生热爱乡村、热爱语文的情感。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我们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时,不能否定工具、忽视语文文字,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在《麦哨》一课中,蔡老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如: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大家注意“和、应”的读音,作者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蔡老师在教学这修辞手法时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讲排比句,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体验。这些不仅渗透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还落实了知识点。课后拓展延伸:田野里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模仿课文中的排比句写一写。
四、注重读写结合的能力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最后以一首小诗来感受学生的诗情画意。孩子们用最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乡村风情和特色,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课堂练笔,又是对文本的丰厚。
《麦哨》教学建议
1、整堂课的旋律始终都洋溢着“欢快”和“柔美”这四个字,学生的脑海里也深深地留下了乡村喜悦的丰收图和孩子欢快的游戏图。不仅于此,文末,“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这一启发,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把学生的视线从课文又拉向了更为广阔的其他乡村画面,使得整个教学既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9
我评说的是王老师所授的四年级第六单元onthefarm。在看过了王老师的英语课,觉得自己又收获了一把。课堂很精彩,教学设计巧妙、安排合理、师生关系和谐、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具体对王老师这节课说一说我的个人体会和心得:
在听过本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教学亮点和创新就是王超老师带给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他巧妙运用自己动人的嗓音,用乐曲贯穿整堂课,老调新唱,整堂课恰似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的演唱会。
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引出了本课所要学习的新知,学生在熟悉的歌曲中模仿动物叫声,感知动物的名称并与脑中的动物图建立链接,巩固刚学过的动词分词,感知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单词和句型,有节奏,有韵律。同样,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王超老师的这种音乐与教学相结合的新授课,不仅体现了音乐和韵律在小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性,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跟着老师一起唱一起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做活动时,王老师并没有像我们平时课堂上单纯的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图片并在同学面前进行展示,他反而使用了另外一种手段:两人一组任意挑一幅图片说,让全班同学猜一猜,这种操练的方式让我恍然大悟,因为它可以调动起全班的积极性,避免了一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不注意听的情况发生,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不光如此,本节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是王老师优秀的教师素养,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出他对于学生的爱心、耐心和平等,在整堂教学中他不乏幽默风趣,比如让学生猜猜他名字的两个字母缩写,当有学生说是DD时,他能够开玩笑的说:NO,I’myourgege.在对于学生偶尔回答问题说错时,他会及时的为学生打圆场,并给予鼓励。在提问和活动的.时候争取做到全体同学都参与,这些细节多能体现出王超老师对于英语的热情,对于课堂的细心,正因为如此,他的课堂才会如此的生动活泼。
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热心和耐心地去做。在课堂中部分同学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就像王老师所说:要利用学生的差异,因为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资源。
四年级语文《珍珠鸟》评课稿 篇10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蔡老师借班上课,作为陌生老师,与学生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蔡老师平易近人的教学语言和态度,很快化解了这一问题。上课伊始,蔡老师动情的一段描述就把学生带入了那个安静祥和的境界。这种动情的语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如涓涓溪流流淌进了学生的心田,例如:“这小家伙是多么胆小啊!”“哦,你说到小家伙的心里了!”“听出来了,你是多么喜欢这可爱的珍珠鸟啊!”“它睡着了,别吵醒他!该怎么读呀!”等,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如春天般的温馨、轻松,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紧张感消失了,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人与鸟,就在蔡老师充满情感的语言诱导下,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最后融为了一体。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语文,始终是姓“语”,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学习。蔡老师的这堂课,没有花里胡哨的活动,没有连篇累牍的拓展,而是始终抓住文本,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训练。比如“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话,蔡老师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作者很喜欢这对珍珠鸟,所以文章一开头就说,读──”“作者太喜欢这对珍珠鸟了,再读──”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引导,让学生悟出了:朗读要读出感受,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朗读方式。在学习“鸟是如何一步一步接近我的?”这个重点问题时,这种智慧更体现得突出。首先让学生自读4、5、6节完成填空,通过一个填空,就让学生明确了小鸟接近我的活动路线,把握了作者描述的框架。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小家伙是怎样一步一步接近我的,你能说得清楚具体些吗?说时用上表示连接的词。”这就是借助文本,把概括的文字说具体的训练。因为中年级的习作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把概括的文字描述具体,这一点,蔡老师充分地利用文本这个例子,进行了这一习作能力的渗透,体现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理念。不仅如此,蔡老师又运用“小鸟说话游戏”,对课文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体会小鸟的心理说小鸟的话,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小鸟的接近是因为主人的“不伤害”,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课堂充满了童趣。然后,要求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读出小鸟给你的印象,真是读中有悟,悟中有读。给插图起名字的环节也是我特别欣赏的,这一环节不仅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鸟互信的美好境界”,而且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起题目。总之,读中有悟,悟中有读,写法渗透,读说促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范文】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11-22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5则范文09-08
五年级数学《位置》评课稿08-29
二年级小学数学评课稿0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评课稿07-03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05-19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找规律10-29
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11-09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05-16
《锐角和钝角》二年级数学评课稿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