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24-09-27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3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1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版)

一、背景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和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

环节。

研究表明,在未干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达15%~50%,在欧美为16%~20%,泰国19%~24%,非洲25%~40%。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40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孩子,造成每年约80万、每天约2000个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75%。国外的经验和研究证明,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如开展孕期自愿咨询与检测、预防用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相当严峻,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总数已达84万。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而且女性比例逐渐增大。然而,我国目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较其它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资料显示,不同传播途径比较,母婴传播所占比例已由0.1%上升到0.6%,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并由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国家在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及15省85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盘县,调查

众所周知, 艾滋病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引起的严重免疫缺陷的性传播疾病, 临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 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肿瘤等死亡。目前国内艾滋病流行特点为:流行范围广, 疫情上升明显, 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其传播方式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经。随着我国HIV感染人数逐年迅速增加, 孕妇及儿童的感染率也逐年增加, HIV/AIDS已走进家庭, 据研究表明, 在未干预情况下, 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达到15%~50%。因此开展对全县已婚育龄妇女进行HIV自愿咨询与检测, 防止HIV/AIDS在家庭中的二代传播极有必要, 根据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试点实施方案》, 笔者对本地区2006年1月—2011年12月HIV感染母亲及所生婴幼儿进行随访,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资料均来自于本地区的37个乡镇卫生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的育龄妇女HIV自愿咨询与检测的月报表。

1.2方法

孕妇HIV自愿咨询与检测, 使用HIV抗体初筛试剂筛查阳性者, 再次将HIV感染母亲的血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中心做进一步的确证实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于45天以后作早期HIV核酸定性, 采足跟血, 常规消毒足跟外侧缘, 用一次性采血针刺破皮肤, 弃第1滴, 取3滴分别滴于干血滤纸片上, 血斑3个, 每个血斑直径>8mm, 待自然晾干 (约3~4h) 后装袋, 快递邮寄省CDC艾滋病确证中心, 作HIV核酸定性。12月龄、18月龄取静脉血5mL作HIV抗体检测。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本地区HIV感染阳性孕妇共19例, HIV感染母亲年龄在21~34岁, 平均25.4岁, 文化程度为小学至初中, 多为农民、无职业的低收入人群。

2.2分娩方式

13例自然阴道分娩, 6例剖宫产。

2.3婴儿出生情况

婴儿出生体重在2 500~3 500g, Apgar评分在8~10分。

2.4母亲及新生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

HIV感染母亲孕前及孕期检测出HIV感染, 孕期及分娩期应用抗病毒药AZT (300mg/次, 2次/d) +3TC (150mg/次, 2次/d) +LPV/r (400/100mg/次, 2次/d) 8例;临产时初筛HIV阳性, 分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AZT+3TC+单剂量NVP (200mg) 2例;产后确认HIV感染, 未应用抗病毒药物9例。新生儿于出生后 (6~12h内) 尽早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 新生儿应用抗病毒药物为AZT, 剂量为1.5mL/次 (15mg/次) , 2次/d, 用药时间为4~6周, 无漏服。新生儿应用抗病毒药物14例, 新生儿未应用抗病毒药物5例 (4例12月龄、18月龄HIV抗体检测阴性, 存活;1例HIV抗体未检测, 死亡) 。

2.5婴儿HIV核酸定性

18例HIV核酸定性, 14例阴性, 1例阳性 (于2011年12月14日患腹泻死亡) , 3例作HIV核酸定性等待结果。1例未作HIV核酸定性患腹泻死亡。

2.6婴儿喂养方式

18例均为人工喂养, 1例为混合喂养。

2.7婴儿生长发育监测

婴儿生长发育分别在1、3、6、9、12、18月龄进行体重、身长、心肺、全身淋巴结等检查, 体重 (参照WHO 0~36个月年龄体重表) 、身长 (参照WHO 0~36个月年龄身长表) 均在正常范围内, 无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者。

2.8疫苗接种

婴儿均接种乙肝疫苗 (0、1个月、6个月) , 其他疫苗均未接种。

2.9儿童健康管理

HIV核酸定性为阴性, 待3个月再复查一次, 12月龄、18月龄复查HIV抗体仍阴性者转为正常儿管理;早期HIV核酸定性为阳性, 立即再次复查, 待12月龄、18月龄复查HIV抗体仍然为阳性转为HIV感染者管理。

3讨论

HIV/AIDS母婴传播是可以通过干预手段而被阻断的, 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的综合措施, 可使母婴垂直传播率降低, 所以及早诊断和有效的干预是预防HIV/AIDS母婴传播的关键。因而提倡做好婚前、孕前、孕产期保健, 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开展艾滋病的知识宣传教育, 号召自愿咨询和检测血HIV抗体, 以便早期诊断。对已确诊的HIV感染者, 应将HIV感染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告知孕妇, 让孕妇知道HIV感染二代传播的危险, 选择是否人工喂养可以完全杜绝HIV通过母乳传播给婴儿的可能, 是最安全的喂养方式。混合喂养可能因为进食其他食物或饮料导致婴儿腹泻和肠道损伤, 使病毒更易侵入婴儿机体。在母亲可接受的、可行的、可负担的、可持续的和安全的情况下, 可选择人工喂养, 医务人员及其家人要为人工喂养提供喂养和营养支持及关爱, 4~6个月时合理增加辅食, 注意在食物转换过程中的质和量, 防止过量或供给不足给婴儿带来的危害。因此, 提倡人工喂养, 避免母乳喂养, 杜绝混合喂养是婴儿期母婴传播的关键之一。

总之, 家庭是HIV/AIDS母婴传播最适宜的温床, 要遏制艾滋病母婴传播, 必须忠于性伴侣, 避免高危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措施 篇3

1.组织与管理

承担孕产期保健及提供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明确职责、任务和分工,以保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进行。

2.人员培训

对所有开展孕产期保健及提供助产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当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人员,医疗保健机构管理、妇产科、婚前保健门诊的医生、护士,信息管理、检测等相关人员。

中央级专家技术指导组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采取集中和经常性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当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人员,医疗保健机构管理、妇产科、婚前保健门诊的医生、护士,信息管理、检测等相关人员。

中央级专家技术指导组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采取集中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国家-省-地(市)-县的逐级培训,尽快改变及提高相关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技能,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

3.规范实验室检测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常规和制度,根据孕产妇和婴儿的具体情况及机构的实验能力,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快速检测筛查及确认试验服务。尚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或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合作,建立有效、可行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流程。

4.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医疗保健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为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提供符合隔离、无菌操作与消毒要求的医疗环境,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提供必要的隔离设施和助产服务,防止医源性感染。

建立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机制,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通知主管领导,与当地的疾病控制(卫生防疫)机构取得联系,正确使用预防用药及接受流行病学监测。

5.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建立信息资料管理制度。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资料包括:婚前保健登记、孕产妇产前检查门诊登记、分娩登记、艾滋病检测结果报告单、保健手册、病历记录、个案登记卡、随访信息以及各类报表等。

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应遵照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要求,做好各类登记、记录,详细收集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信息,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严格保密的逐级上报体系。

6.监督指导与评估

建立国家、省、市(地)、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评估体系。市(地)、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自查和监督指导评估工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半年对市、县进行监督指导一次,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国家级技术指导部门负责制定监督指导工作方案,每年组织有关人员到实施现场进行抽查和监督指导,定期督导省级工作的开展,对工作效果做出评价。

督导评估组要及时总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经验,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撰写总结报告,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反馈。

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广泛开展部门参与的健康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承担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协同有关部门(妇联、计生、教育、共青团、文化、公安等)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网络。运用多种媒体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人群。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向孕产妇及家庭、婚前保健人群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及信息。提高服务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能力。开发、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在产前门诊、孕妇学校、病房及产房、婚前保健门诊以及村卫生室、学校等多种场所进行分发及指导使用。

各相关机构要设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热线(或在预防艾滋病咨询热线中加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内容),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2.提供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承担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为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提供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咨询,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建议并动员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应用ELISA或快速检测试剂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结果阴性者按照正常孕产妇进行常规保健;结果阳性者换另外一种检测试剂或检测方法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或不确定者,进行确认试验以明确感染状况。

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检测后咨询,帮助其分析感染状况,由本人及其家属知情选择妊娠结局。为决定终止妊娠者提供流产服务,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加强孕期保健,动员其住院分娩,以及时得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服务,同时建议其配偶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者,也要进行检测后咨询,特别是本人或配偶具有危险行为者,要提供有关艾滋病感染“窗口期”的信息。

对于已经临产的孕产妇,在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复测和确诊试验的情况下,应及时应用两种不同的快速试剂同时进行检测,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视为阴性,正常分娩。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出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反应或两种试剂均出现阳性反应,应暂时按照阳性结果处理,及时告知受检者并进行咨询,在知情同意原则下,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产程中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如确诊结果为阴性,则及时终止已采取的干预措施。

nlc202309011831

3.预防应用抗病毒药物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免费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目前推荐使用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维乐命,NVP)联合用药]方案:即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AZT300千克,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300千克,口服,至分娩结束;孕产妇临产后加服NVP200千克;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NVP2毫克/千克(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2毫克/千克,每6小时1次,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者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6周。

在没有条件或在孕期/临产前没有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情况下,采用孕产妇临产后一次性服用NVP200毫升,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NVP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的预防用药方案。

4.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的保健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常规保健和随访,开展咨询、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操作。

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择期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的机会。但由于剖宫产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目前尚不主张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作为剖宫产指征。实施择期剖宫产术时应按照所选方案正确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产后应纳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追踪管理。

5.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保健

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及其婴儿的关爱,进行喂养指导、常规儿童保健,监测生长发育,预防营养不良,增强体质。

由于母乳喂养可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机会,因此,应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权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利弊,对婴儿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提倡实施人工喂养,尽量避免母乳喂养,绝对不要混合喂养。

婴儿应于12个月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则排除感染,纳入正常儿童保健。阳性者继续追踪随访,至18个月再次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排除感染,纳入正常儿童保健;结果阳性婴儿转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

按照正常计划免疫程序给予预防接种。如果婴儿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除不接种卡介苗外,应按照正常预防接种程序接种其他疫苗。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访谈提纲 篇4

(请将访谈结果详细、客观记录)

一、州(市)、县卫生局分管局长和妇幼保健院分管院长 当地2011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进展情况?具体做了哪些事?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对省级有何建议

二、州(市)、县妇幼保健院HIV阳性孕产妇管理人员及医疗机构产科人员

1.CD4检测情况:县级怎样送检?多长时间能获得检测结果?有什么困难?有解决办法吗?

答:每个星期3早上送到区疾控,星期4下午市疾控出报告; 一是从确认到CD4检测要抽2次血,时间长;二是检测后服药期间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等费用高,患者一般不能承受。

2.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如何治疗和管理?如何获得长效青霉素?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对所生婴儿必要时要给予预防性服药或梅毒感染治疗并定期随访至18个月。

一般患者自行到省上购买,或由主管医生联系购买;一是购买难,肌肉注射太疼,不能坚持;二是梅毒试剂自费; 3.乙肝检测进展情况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孕产妇一般在产检或住院时全部免费检查,乙肝产妇所生婴儿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费用高; 4.如何解决?对省级有何建议?

三、州(市)、县妇幼保健院物资管理相关人员

1.在抗病毒药物、梅毒和HIV检测试剂的使用、协调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2010年1月至今,有无抗病毒药物、梅毒和HIV检测试剂过期?过期的品种和数量?是什么原因?之前有过什么协调?结果如何?

3.对当地的抗病毒药物、梅毒和HIV检测试剂的管理,今后有什么打算?对省级有什么建议?

四、HIV阳性孕产妇访谈提纲 1.注意事项:

(1)访谈要求:一对一,面对面进行

(2)访谈开始前,先介绍自己,做出明确的保密承诺。2.访谈提纲

(1)确认HIV感染后,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给了你什么咨询和帮助?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为提高广大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到位

为了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我院分别成立了阆中市石滩镇卫生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和印发了《阆中市石滩镇卫生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于2016年10月在我院全面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全年考核目标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督导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严格按照阆中市卫计局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召开了全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的知识及相关政策、执业暴露的防护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和服务能力,规范了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20余人。同时派出院内相关科室骨干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017年至今共派出2人参加省级培训,3人参加市级培训。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我镇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印发宣传材料300余份,在医院宣传栏广泛宣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知晓率。据统计,自项目启动以来,在10名初次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中,有9人接受了艾滋病咨询服务,孕期接受咨询率为90%,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中全部接受了产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检测率均达到100%,所有接受检测的孕产妇中未发现患有艾滋病和梅毒阳性者。

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成效

1、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加大工作开展力度,全院预防预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日益完善。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渠道进一步规范、畅通。

3、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自觉规避风险意识增强。

4、主动寻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和自愿咨询与检测的人员逐渐增多。

五、存在的问题

1、预防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在全院还存有认识不足、宣传不够、工作不力的情况。

2、部分医务工作者的业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目前属于自费项目,很多孕产妇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承担检查费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六、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

2、要加强职业暴漏防护,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切实加强人员培训。

3、进一步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咨询率和检测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凉山州选择一个彝族聚居县作为研究现场,共选取六组研究对象,包括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主要负责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一线医务人员、村妇幼保健员、村医生、HIV阳性和阴性育龄妇女。其中前四组按不同医疗机构进行分层随机抽样;HIV阳性妇女在HIV相对高流行和低流行的两个乡镇随机抽样;阴性妇女对照按1:1匹配原则选择与阳性妇女相同行政村,年龄相差小于5岁,有生育史的育龄妇女。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对调查对象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在征得被访者同意后进行录音和笔录。访谈遵循自愿、保密的原则,被访者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绝回答任何问题。针对不同研究对象访谈内容各有侧重,主要访谈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政策、临床医疗、个人、家庭及社会因素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有影响的因素。访谈结束时根据被访者提出的具体影响因素列表,由被访者对提及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现场打分,最重要因素为10分,其余因素分值由被访者确定,影响因素数量不限。

1.3 质量控制

访谈提纲的设计参考经典论文观点,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修改,并组织小部分目标人群进行预试验,以确保访谈提纲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访谈开始前,对参与访谈的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访谈提纲中所涉及概念、名词的外延和内涵及调查的意义,并对访谈的深度提出严格要求,培训合格后开始现场调查。

1.4 资料分析

在访谈结束后3天内,由调查员将访谈笔记内容核对、整理及录入,转换成文字形式存储。根据访谈结果和研究目的,对资料进行分类,采用归纳方式进行逐步分析,整理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对访谈对象打分的因素计算每种具体因素的总分,平均分数=总分/提出该因素人数,最后计算出每种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每种因素平均分数/最大平均分数。该方法计算出的每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分范围为0~1分,0分为最不重要因素,1分为最重要因素[5]。各组人群认定的影响因素重要性差异采用K-W秩和检验,平均年龄采用()表示。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对101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其中包括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主要负责人8人,妇产科医生6人,村妇幼保健员13人,村医生17人,HIV阳性育龄妇女27人,HIV阴性育龄妇女30人,见表1。

2.2 艾滋病母要传播干预实施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根据访谈对象对影响因素的总结,共提取8条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实施的主要因素,根据加权平均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六组人群之间各因素的重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v=5,P=0.990)。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前三位的因素为交通不便、妇女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危害认识不足。相对最不重要的是人工喂养中碰到的困难。医护人员对医院人力卫生资源不足情况打分分值排名高于其他四组。

2.3 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2.3.1 交通不便:

由于当地为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人群居住分散,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能接诊住院分娩,偏远地区距离县城需要五六个小时车程,阳性孕产妇很难单独到达县城接受抗病毒治疗和产前检查等干预措施,而且医院救护车数量有限,孕妇分娩叫救护车时救护车不一定能及时赶到,自己叫车又困难。特别是夜间分娩时,路途远、山路崎岖,非常危险,在远离县城的医院,即使产妇想住院分娩,也难以实现。当地大部分妇女在怀孕时不记得末次月经时间,不能准确计算预产期,无法提前到医院待产,且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产妇多为经产妇,从阵痛到胎儿娩出时间间隔较短,来不及去医院,即使阵痛后赶往医院也有“部分产妇在去医院的路上分娩”。94.05%(95/101)的受访者均表示交通不便是影响阳性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的重要因素。

2.3.2 阳性孕产妇家庭经济相对困难:

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居民家中经济困难。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可以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但住院时需要预付押金,很多家庭一时难以筹集到这笔钱,特别是阳性孕产妇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更差,难以承担这笔费用;而且大部分妇女(42/57)反映除医疗开支以外,陪同分娩人的交通、食宿费用也是很大的开销,近期生育的阳性妇女中就有28.57%因为经济困难未到医院分娩。

2.3.3 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危害认识不足:

大部分接受访谈的HIV阳性妇女(22/27)表示感染后“不要孩子了”、“准备怀孕的时候会去医院吃药,在医院生孩子”或“自己感染了也没办法了,不能让孩子感染”,但仍有部分阳性妇女(4/27)和配偶阳性的未感染妇女(2/30)表示不害怕艾滋病,“很多人是在家里生的,没传染(给孩子)”、“吃药有副作用”,没有认识到一旦发生母婴传播对新生儿生命健康的影响。卫生机构负责人(6/8)表示由于当地地处偏远,大部分妇女没上过学,不懂卫生知识,“只是通过近几年的宣传才开始了解艾滋病,仍有部分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认识不足,认识不到危害就不会有阻断的意识,更不会主动寻求阻断”;但也有卫生机构负责人(2/8)表示,“大部分妇女已经认识到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但是认识到并不等于做到主动参与阻断”。

2.3.4 其他影响因素:根据村医生和妇幼保健员反映,

因为目前在当地超生没有准生证,到医院分娩无法进行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而导致阳性产妇不参加孕期保健、不去医院分娩现象多见;因为居民不注意人工喂养卫生导致新生儿腹泻,却认定为奶粉质量有问题,而放弃人工喂养或进行混合喂养也造成了母婴传播阻断的失败。另外,不了解母婴传播阻断的方式、医院床位紧张以及语言不通等也是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定性研究是艾滋病感染相关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某些研究问题它可以弥补单纯问卷调查信息设置不足的缺点,获得研究对象更直接、更准确的观点、态度,特别是个人深入访谈更能发现事件发生的原因[6,7]。凉山彝族聚居区是我国目前艾滋病感染的高流行区[8],随着感染向一般人群的蔓延,艾滋病母婴传播导致的病例也逐年增加[4],同时在当地孕产期能及时、规范采取干预的孕妇比例仍然很低,因此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实施难度较大。由于当地语言差异以及居民文化程度的影响,很难直接采取传统流行病学定量调查方法寻找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因素,而定性研究方法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开展研究。

本次研究发现,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最主要的8个因素中,交通不便是各组人群认为相对最重要的因素, 交通不便阻碍了阳性孕产妇孕期保健、抗病毒治疗、住院分娩和人工喂养干预措施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卫生服务的地理可及性差[9]。本次调查的县妇幼卫生机构集中在县城,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能提供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服务,孕产妇必须到县城就医,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很多HIV阳性孕产妇不能及时就医,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间而导致了母婴传播的发生。 因此,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要合理配置妇幼卫生资源,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在各乡镇开展孕期保健、住院分娩服务,让阳性孕产妇能在乡镇便利地接受母婴传播干预,既能减轻孕产妇家庭经济负担,也能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

经济困难造成的阳性孕产妇不愿意参加住院分娩,在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以来,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孕期保健费用和随之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对HIV阳性妇女家庭来说仍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仍需要当地卫生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对阳性孕产妇开展特殊医疗补助等,保障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开展。

研究发现,因为超生没有准生证,到医院分娩无法进行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而导致阳性产妇不参加孕期保健、不去医院分娩以及阳性家庭新生儿喂养中不注意人工喂养卫生导致新生儿腹泻,而放弃人工喂养或进行混合喂养均为较特殊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影响因素,需要引起当地卫生部门重视。对于超生应在保证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来减少此类情况的出现。 对于人工喂养中的卫生问题,应在每次奶粉发放时及时、反复地强调喂养卫生,强调单纯的人工喂养,在确实无条件进行人工喂养的阳性家庭引导实施纯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参考文献

[1]De Ruiter A,Mercey D,Anderson J,et al.British HIV Association and Children's HIV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V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2008[J].HIV Medicine,2008,9(7):452-502.

[2]Schouten E J,Jahn A,Midiani D,et al.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and the health-related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time for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 F-7404-2011[J].LANCET,2011,378(9787):282-284.

[3]王启兴,王霞,陈彬,等.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毒株流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082-1086.

[4]杨爱辉,俄木阿呷,周艺彪,等.凉山彝族聚居区育龄妇女HIV/AIDS感染横断面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2013,34(1):102-103.

[5]叶燕如,李丽萍,卢耀贵,等.农村儿童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原因的定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0):1094-1097.

[6]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3):246-248.

[7]张孔来,刘民.定性研究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1):73-74.

[8]南磊,王启兴,卫大英,等.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综合管理新模式[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03(4):258-259.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7

1.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目前静脉吸毒和有偿供血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

3.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1)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等);

(2)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抽血、美容、文身或治疗等;

(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4)不安全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同性(尤其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肛门性交、多个性伴侣等;

(5)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在孕期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

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2)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

感染。

(3)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4)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5)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5.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1)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仅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2~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3)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2.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1/3。

(2)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前死亡。

(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

境遇。

3.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3)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4)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5)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6)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高。此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1.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2.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3.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4.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母乳感染给胎儿。

5.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6.决定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7.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8.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头吸引、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9.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0.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1.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避免混合喂养。

12.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时候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3.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14.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监测。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2.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以免对方感染。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

4.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因为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5.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6.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8

1.男男同性恋人群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专题调查方法有哪些?()

A、滚雪球法B、同伴推动抽样法C、普查法D、网络及其他公众媒体招募法

2、毒品使用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A、传播艾滋病、乙肝和丙肝 B、消耗巨大的社会资源

C、吸毒者丧失个人、家庭和社会功能 D、违法犯罪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增高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A、经血液途径 B、异性性接触途径 C、母婴传播 D、同性性接触

4、VCT检测后咨询应该注意的有:()

A、所有检测结果必须认真核对,妥善保管

B、不能将HIV抗体检验单随意放在化验室由求询者自取

C、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告知结果

D、向求询者告知结果后要为其提供咨询

5、ART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包括:()

A、临床专家 B、护理专家 C、疾病预防控制专家 D、实验室检验专家

6、下列属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症状的是:()

A、发热、出汗、乏力 B、厌食、恶心、腹泻

C、肌肉酸痛 D、消瘦、口腔粘膜白斑

7、哪些人应考虑去做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A、曾经有过高危险性行为的人,如多性伴者,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

B、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及他们的性伴侣

C、在艾滋病高发地区的所有人

D、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

8、从感染HIV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包括:()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C、艾滋病前期 D、艾滋病期

9、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有以下特点:()

A、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艾滋病流行范围局限,地区差异小

B、三种传播途径并存,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

C、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D、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10.职业暴露常见人群()A、护理人员B、检测人员

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评估报告 篇9

为了落实省卫生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妇幼保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有效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能力。板桥镇卫生院于2014年3月9日在本院的三楼会议室举办为期半天的“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技术培训”。

院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成员,镇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及村妇幼保健人员共计15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内容有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流程及信息上报;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中新生婴儿的管理;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培训会由李健副院长主持,公共卫生科科长张吉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及职业暴露的防护,阻断艾滋病母婴的检测咨询与阻断治疗,HIV感染的孕产妇所生新生婴儿的管理及防治措施,艾滋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相关月报表等五个方面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对工作实施的重点环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会议还强调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扩大宣传面,使全镇群众了解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实施;加强对此项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技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报送,全力做好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服务工作,把政府的惠民工程做好做实,推动我镇的妇幼保健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妇幼卫生的管理,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一步提高筛查率;使我镇妇幼专干配备、产科质量和队伍素质三方面有所提高,促进农村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规范发放流程;继续实施好增补叶酸和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认真落实惠民政策。

培训会上,学员们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后还对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此次培训的开展,得到了被培训人员的欢迎和好评,同时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艾滋病防治有关知识同时提高了防治艾滋病的认识。

板桥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85分)

1、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达到治疗标准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达到治疗标准者,转东莞市人民医院和石龙人民医院。

2、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从妊娠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始服用或者,直至分娩结束。分娩后若婴儿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结束后停止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

3、在妊娠任何阶段,梅毒螺旋体均可通过传染胎儿,也可通过传染胎儿。

4、妊娠合并梅毒大多为,没有临床表现,只能通过诊断筛查发现。

5、产前至少要有天的充足治疗才能有效地预防先天梅毒。

6、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治疗后随访,分娩前,包括临床和血清学试验。早期梅毒,其滴度下降要求,其他类型的梅毒,其滴度至少保持原来水平或下降至少。

7、在孕产妇治疗期间应进行随访,若发现再次感染或复发,应立即在开始 的治疗。

8、母亲HBsAg阳性,婴儿出生后尽早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再接种10ug。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礼节性接吻和拥抱、共餐等可传播乙肝。()

2、孕期禁用水痘、风疹、麻疹、腮腺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病毒减毒活疫苗,乙肝疫苗是基因重组疫苗,可在孕期用。()

3、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查IgG阳性,可诊断先天梅毒。()

4、单剂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先天梅毒,不能在新生儿脑脊液中达到或保持有效杀螺旋体浓度。()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11

为了进一步规范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敢于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母婴传播澡成胡儿童感染,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临床诊断相关的检测策略进行艾梅乙检测。

关于艾梅乙检测方法以及实验室的诊断:

艾滋病检测方法包括抗体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抗体筛查试验包括快速检测(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明胶颗粒凝聚试验(PA),补充试验包括抗体补充试验和核酸补充试验。首选艾滋病抗体筛查试验筛查检验结果有反应者,使用原有试剂和另一种筛查试剂进行复检,也可使用原有试剂双份进行复检,根据复检结果确定是否进行补充试验,根据补充试验的结果判断感染状况,HIV筛查检测结果“无反应”,表示受检者没有感染HIV,可以发报告为“HIV抗体阴性”若HIV筛查检测结果“有反应”不能出具阳性报告,应报告为“HIV抗体待复查”必须进行复检试验,需再抽取标本与原标本一起送广州金域检验中心由其进行补充试验。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包括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试验(ELISA)免疫层析发-快速检测(RT)化学发光免疫实验(CLIA),建议首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筛查,检测即可采用任意一类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梅毒筛查。筛查结果阳性反应者,需要另一类检测方法进行复查,确认是否梅毒感染。梅毒分类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感染在2年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晚期在2年以上,三期和晚期潜伏梅毒。分为先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

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金标记免疫分析(胶体金)、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建议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根据需要可进行单一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或乙肝病毒感染血清血标志物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初次检测提供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检测结果阳性,报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确定乙肝病毒感染,继而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物相关检测,可在筛查是直接进行乙肝病毒感染学标志物检测。

凤凰城社区医院 检验科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篇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HIV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知道了如何传播,就可以找到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1、避免高危性行为。

2、远离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及慎用血制品。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已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哺乳。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和伤口分泌物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7、最重要的一点:请使用安全套!

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办法

一、局部处理方案

1、挤压伤口: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冲洗伤口:用肥皂和清水。当伤口破损处的粘膜暴露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3、伤口的消毒与包扎:75%酒精,0.5%碘伏最为常用。

二、紧急接触病毒后预防法PEP(Post – Exposure Prophylaxis)的用药原则

接触病毒后预防法是指在接触艾滋病病毒后尽快服用抗艾滋病的药物防止感染的方法。PEP的疗程为一个月,期间需要服用2至3种不同类型的抗艾滋病毒的药物。PEP不能治愈艾滋病,也不是百分百有效的预防方法。据研究表明,它对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效用的百分

比约为80%至90%。

若怀疑可能接触到了艾滋病病毒,请尽快到艾滋病防治单位接受检测和治

疗。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方案 篇13

实 施 方 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传播 和蔓延,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学校宣传教育目标责任的 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艾滋病知 识,努力提高小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培养小学生 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小学生对艾滋 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三、组织领导

(一)为确保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成立学校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长:农 晖 欧阳海波

副组长:汪飞燕

房树亮 唐华军 侯永春 张文梅 李泉生

成员:黄海洋 龙

峰 雷凤利 谢 军

邓海斌

欧阳世鸿

黄凤芝

黄九华 刘 琼

李红英

(二)职责分工

1、学校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2、教务处负责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教学 内容,并保证艾滋病教育课时。

3、政教处负责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主题班会内容,并做好知识宣传展板。

4、办公室负责督查落实情况工作。

四、任务及措施

1、学校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组织网络。以学校领导、班主任、各班卫生委员等为主干组成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习教育部、市教育局、市卫生局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等文件,进行广泛动员宣传教育。

3、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防控艾滋病政策、制度及计划,使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4、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保健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并得到有效防控。

5、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班团课、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6、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7、要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雏鹰岗的协同作用,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上一篇:宁夏导游词参考下一篇:网名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