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共12篇)
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 篇1
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
平罗县位于宁夏北部,自然光照十分充足,昼夜温差大,虽全年干旱少雨,但有黄河之水自流灌溉,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全国有名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
作 者:张志明 岳良贤 任向春 作者单位:张志明,岳良贤(宁夏平罗县种子公司,宁夏,平罗,753400)
任向春(宁夏农牧厅农经所)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F326.13关键词:
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 篇2
根据平罗县枸杞产业发展规划, 到2011年, 全县枸杞栽植面积达到0.67×104 hm2, 建成以头闸镇双渠村为核心区、以黄渠桥、灵沙、高庄、渠口等乡镇为优势产区, 力争把平罗县建设成为宁夏重要的枸杞生产基地。2009年, 举全县之力, 严把技术关口, 发动机关干部、职工义务栽植枸杞, 各乡镇组建专业队积极配合, 共完成新栽枸杞面积0.21×104hm2, 栽植枸杞苗木689万株, 建成集中连片66.67 hm2以上的枸杞园区12个, 集中连片33.33 hm2以上的枸杞园区10个, 集中连片13.33 hm2以上的枸杞园区4个, 集中连片3.33~13.33 hm2以上的枸杞园区36个。全县枸杞栽植面积累计达到0.27×104 hm2, 为平罗县的枸杞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调查分析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2.1.1 农民对种植枸杞认识不到位
农民从心里并没有意识到种植枸杞的重要性, 以及枸杞产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 也没有真正看到种植枸杞对平罗县经济和农民增收带来的影响, 特别对振兴宁夏枸杞品牌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1.2 市场价格不稳
农民对枸杞产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担心增产不增收。9月初, 走访了头闸镇双渠村周学东等20户枸杞种植户, 得知自2004年以来, 枸杞市场价格一路下跌, 2005年—2006年宁夏枸杞统购价格10元/kg左右, 导致了部分农户把枸杞树挖掉, 改种其他作物。
2.1.3 销售渠道不宽宣传力度不够
平罗县枸杞市场知名度不高, 竞争力不强, 现有的枸杞流通队伍规模小, 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 均处于松散型发展, 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流通中介组织。农民担心枸杞栽成后产品无处销售或压价销售, 从而影响了种植的积极性。
2.2 繁育基地与栽植地的气候差异影响枸杞成活率
平罗县枸杞苗木育种地和该县气候差异较大, 影响了枸杞苗木的成活率。平罗县调运的枸杞苗木主要来自中宁县, 由于中宁县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9.1℃。平罗县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8.5℃, 所以同一时期内中宁的气温要比平罗县的温差变化略大, 枸杞苗在中宁发芽、展叶、栽植时间相对要比平罗早。中宁栽植枸杞的最佳时期, 在平罗县区域内因各种栽植条件不成熟却无法栽植。因此调回的苗木要多一道“假植”环节, 但由于苗木数量大, 只能整捆假植, 造成部分苗木根系不能完全与土壤接融而失水, 栽后成活率降低。
2.3 枸杞间作农作物的搭配不合理致使成活率低
宁夏枸杞是喜阳性强树种, 在全光照条件下, 生长迅速, 发育健壮;在阴蔽条件下生长不良, 树冠内部枝条生长细弱, 易衰老枯死。因此, 在枸杞种植前期禁止套种高秆农作物, 但由于群众认识不到位, 只顾眼前利益, 又由于各乡镇作工作不彻底等因素, 全县新栽植枸杞0.207×104 hm2, 其中套种玉米、油葵等高秆作物的地块近400 hm2。甚至有些地块不留枸杞生产空间, 前期成活较好的枸杞苗到后期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而逐渐衰老枯死。
2.4 政策措施不健全造成枸杞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
一方面由于枸杞是多年生植物, 从栽植到收获、销售, 涉及到很多方面, 前3年经济效益不明显, 群众无利可图, 极易动摇发展信心, 直接影响发展进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发展枸杞产业对每个乡镇来说困难重重, 群众抵触情绪严重, 各乡镇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成本高, 影响了对枸杞种植的热情。
2.5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
首先, 县委、政府没有制定推动枸杞产业发展的长效优惠经济扶持政策, 尤其未将枸杞栽植前期 (前3年) 土地经济效益损益列入推动枸杞产业发展的主要事项, 影响了农户的现实效益, 影响枸杞发展速度。其次, 县委、政府设定的以奖代补政策, 只有集中连片33.33 hm2以上且苗木成活率达85%以上, 保存率达95%以上, 经县林业局会同相关部门验收, 符合标准的才可获得40元/0.067 hm2的奖励。
2.6 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工转化基础薄弱
全县没有专门的枸杞管理机构, 信息网络、营销网络不健全, 农民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外面的市场价格和产品供需市场;没有及时为农民做好枸杞产前、产中、产后科技服务, 特别是在制干方面, 由于工序繁琐, 耗时、耗力, 遇天阴下雨, 苦不堪言。为了确保枸杞不发霉, 而多用硫磺熏制处理, 直接影响了枸杞的品质和价格;枸杞产业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还不健全,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规模小, 带动能力弱, 组织农户、面向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远未发挥;缺少枸杞深加工企业, 导致多数农户对枸杞产品的销路和收购管理心存疑虑, 担心产品的销售问题。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发展枸杞产业的信心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设立枸杞宣传专栏, 宣传枸杞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及发展枸杞产业的优势及栽植技术要点;二是组织本地枸杞种植大户到各乡镇巡回宣传, 以他们现身说法激发农民群众发展枸杞产业的积极性;三是组织村队干部、种植大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参加区、市、县组织的农业产业化培训班, 并到中宁等枸杞产业发展较快的县区实地观摩培训;四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 聘请自治区枸杞研究所及枸杞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 对枸杞园区的技术管护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五是林业部门要抽调技术过硬、素质高的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 逐村、逐队实地示范指导, 把枸杞定植、修剪、夏收、秋收、晾晒等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枸杞种植户, 技术培训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增强农民发展枸杞产业的信心。
3.2 切实解决枸杞采摘难问题
各部门要多方协调,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解决好枸杞采摘难的问题。一是成立中介组织。由中介组织从本地或周边市、县组织一些闲散劳动力, 解决枸杞的采摘问题。二是健全劳动就业部门的服务体系, 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每逢枸杞采摘季节, 劳动就业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枸杞采摘人员的输入工作, 确保各枸杞园区的枸杞采摘工作能顺利开展。三是发挥社会化帮困济弱优良传统, 动员全县机关干部、职工, 帮助农民采摘枸杞。
3.3 解决烘干配套设施建设
在枸杞栽植相对集中的乡镇, 加强硬件建设。对发展面积较大, 积极性高的乡镇给予重点扶持, 采取政府补贴形式, 帮助解决晒场建设问题;采取政府补贴和信贷支持的办法, 鼓励和发动流通大户建造收购点和烘干炉, 解决枸杞鲜果烘干困难问题, 确保枸杞产业做大、做强。
3.4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枸杞地权属入户到人
发挥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的优势, 吸引单位或个人参与枸杞产业经营, 对一些枸杞种植面积过大, 又缺乏劳力, 资金少, 经营水平低, 发展信心不足的种植户, 各乡镇要积极采取激励和扶持等政策, 鼓励个人、集体、企业通过反租倒包形式进行承包经营, 或由县委、政府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直接参与枸杞的经营管理。
3.5 强化服务体系健全销售网络
一是要成立专门的枸杞管理机构, 健全信息网络, 为茨农做好枸杞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扶持壮大枸杞协会或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其上联市场、企业, 下联基地农户的作用, 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小生产与市场大生产的有效对接, 促进枸杞产品在市场上的有序经营;三是着力配置枸杞加工、营销体系的形成,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企业或个人在省内外设立多种形式的营销网络、网点, 扩大营销空间, 对在本地从事枸杞营销企业给予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的优惠, 千方百计协调金融单位给予生产和营销贷款, 并给予信息、商标使用、专卖店建设等方面的优惠, 促进枸杞营销体系的形成;四是积极引进枸杞深加工企业, 采取“两条腿”走路, 一条加工干果, 一条加工鲜果, 促进枸杞转化升值,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分析了平罗县枸杞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阐述了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了解决枸杞发展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 篇3
外资垄断中国种子市场后,其诸多不良后果已经显现。首先是外资大幅提高种子价格;天价种子不断涌现,甚至出现了“1克种子1克金”的情势。据报道,“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甜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但在中国市场要卖1元钱,比黄金还要贵”。其次是外国种子已从蔬菜、花卉领域扩张到粮油领域,而且扩张的速度很快,比如国外公司“先玉335”玉米种子,就已完成在东北玉米主产区的扩张布局,给中国种子产业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对于外资渗透和吞蚀中国种子市场,我们是否就此放任自流呢?相信凡是有远见和责任的业内外人士都会作出否定的回答。那么,下一步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
其一,应该加大种子科研力度。对于这一方面存在的薄弱状况,我们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已经尝到过苦头。据报道,寿光市番茄爆发黄化曲叶病毒后,没有一家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能拿出抗病毒品种,这就给外资提供了占领市场的空间。俗话说,“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如果我们的民族种业科研水平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你的市场岂有不被人抢走的?
其二,应该扶持发展骨干种子企业。一方面要制定特殊政策,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种子产业,一方面应该加大力度扶持壮大国有种子企业发展,不仅要有国家队,各个地方还要有省级队、地市级队、县级队,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如有必要,国家甚至可以考虑成立中国种业管理局等机构,并以国有资本为纽带,组建强大的中国种业集团。
其三,应该加强中国种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外资以合作名义兼并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的行为要采取总量控制,有关专家提出,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其目的是“洋为中用”,而不是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尤其是一些排头兵企业。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定的合力,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何况基础本来就不差的种子产业。比如棉花种子市场,我们曾一度被具有先进抗虫技术的外国种子一统天下,但随着国内种子企业的技术超越,其市场又回归到了中国企业手里。
麒麟蔬菜产业发展 篇4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使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当前蔬菜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麒麟区蔬菜生产及产业发展现状
蔬菜产业作为麒麟区培育的一个主导产业,在麒麟区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 305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其中:商品鲜菜25100亩,鲜食豆类33000亩,大蒜32000亩,早洋芋7000亩,水生蔬菜9520亩,甜玉米18356亩,辣椒14000亩,魔芋2100亩,食用菌250亩;实现总产量19886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670万元。示范种植各类蔬菜样板12700亩,其中大蒜5000亩,小粒蚕豆3000亩,辣椒500亩,水生蔬菜1000亩,甜玉米3000亩,魔芋200亩。在蔬菜加工营销上,收购外销大蒜1500万公斤,外销值2250万元,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大蒜原料150万公斤,加工产品3万公斤,产品销售值75万元。速冻厂全年共收购各类蔬菜加工原料860万公斤,其中:甜玉米610万公斤,小粒蚕豆100万公斤,豌豆100万公斤,朝鲜蓟50万公斤;加工各类产品366万公斤,其中:小粒蚕豆80万公斤,甜玉米250万公斤,豌豆30万 公斤,朝鲜蓟6万公斤。销售产值可达2600余万元,比2006年增500余万元;韭菜花厂共收购韭菜花原料3.2万公斤,销售商品韭菜花15万公斤,实现销售值180万元;外贸销售产品111.6万公斤,实现收入90余万美元。在种植上基本形成以三宝镇、越州镇、白石江办事处、茨营乡为主产区的生产格局。种植品种不但增多,如大蒜、甜脆豌豆、莲藕、辣椒、甜玉米等品种的种植规模每年均在万亩以上。同时全区取得了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小粒蚕豆、甜玉米、大蒜、蒜苔等11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
2008年我区计划蔬菜种植总面积137950万亩,总产量20133万公斤,总产值21773万元。其中:商品鲜菜39300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3250亩,大蒜27400亩,辣椒3000亩,甜玉米20600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7500亩,食用菌250亩。
到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0452亩,占计划的95%,总产量12200万公斤,占计划的61%,总产值12336万元占计划的57%。其中:商品鲜菜33644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2156 亩,大蒜27529亩,辣椒4233亩,甜玉米14925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8560亩,食用菌205亩。
二、麒麟区蔬菜产业亮点
1、资金投入大,蔬菜产业有新的进展。五年来,共计投入各种资金525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技术储备、种植补足等各项工作,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进程,商品蔬菜基地从2002年的4947.2亩扩建到2007年的30000亩,2007年种植面积141326亩,比2002年增91412 亩,增幅54.6%,年总产值从11227万元增加到20670万元,增9443万元,增幅达84.1%。蔬菜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蔬菜种植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
2、科技储备从弱到强,蔬菜种植水平有新的提高。组建区乡五个蔬菜技术推广站以来,蔬菜技术推广从无到有,蔬菜部门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入手,强化推广,蔬菜生产技术贮备从无到有,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试验示范新品种171个,推广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引进浅水藕推广种植,解决了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难题,成为我区水田蔬菜种植的又一新亮点。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13场次,培训人员5634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900份。形成了以商品鲜菜、鲜食豆类、鲜食甜玉米、大蒜、水生蔬菜等种植格局。
3、加工企业逐渐壮大,蔬菜深加工有新的突破。
五年来,我区的蔬菜加工企业从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的韭菜花加工厂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蔬菜速冻食品加工厂。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现有两条蔬菜速冻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蔬菜3.5吨。产品储藏低温冷库两栋,储藏量1100吨。加工的主要产品为甜玉米、甜脆青豌豆、小粒青蚕豆、甜椒、朝鲜蓟等品种。产品供不应求,现已基本形成了期货加工生产模式。每年需各类品种种植基地50000亩左右,初级加工原料产品1000万公斤以上,豌豆、甜玉米、小粒蚕豆等传统品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4、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蔬菜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编写了麒麟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手册,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五年间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6万亩,其中鲜菜基地4万亩,大蒜基地1.5万亩,韭菜花基地0.5万亩。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定蔬菜产品7个。
5、外向型蔬菜生产势头强劲,提升了蔬菜产业经营水平全区举办蔬菜样板181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样板10000亩(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4400亩,大蒜样板2000亩,出口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脆豌豆500亩,加工型甜玉米500亩),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为使样板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蔬菜站认真组织并结合全区生产生产布局和加工龙头企业的需求进行落实,具体是:
1、围绕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在三宝锦绣生态园发展种植出口朝鲜蓟样板600亩,在茨营乡种植小粒蚕豆样板5000亩,甜玉米样板500亩;在廖廓街道种植甜脆豌豆样板500亩。
2、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在三宝镇黄旗举办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在越州镇横大路举办大蒜样板2000亩。目前已经完成各类蔬菜样板种植168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3200亩,大蒜 2000亩,出口型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玉米 500亩,加工型甜豌豆 500亩,水生蔬菜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通过在龙头带动、样板示范、农户参与的蔬菜样板 工程实施模式的推动下,提升了麒麟区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蔬菜龙头企业产、加、销情况
麒麟区现有蔬菜龙头企业三家,直接参与我区蔬菜产业化经营,分别是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香港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目前我区拥有滇东北乃至全省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并引进了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等鲜菜龙头企业,带动了蔬菜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二是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产品直接销往香港地区,每年需要大量时鲜蔬菜产品。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三是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目前,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种植的短、平、快时鲜蔬菜直销香港市场15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25多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蔬菜产业发展速度与市场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龙头企业不强,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潜力仍未发挥,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
1、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的一个后续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培育,在工作精力上投入不够,没有补助就不做的现象比较严重。
2、主导品种效益还不明显,现形成的5大主导品种(甜玉米、甜脆豌豆、出口型小粒蚕豆、水生蔬菜、大蒜)平均效益不明显。虽然蔬菜价格普遍较去年偏高,但大蒜产品蒜头的价格仍然较低,平均单价瓣蒜售价最好的在0.5元,平均价格只有0.35左右,独蒜售价只在0.8-1元,并且还没有外地商家来采购,导致农户的大蒜不但价格低还大量积压,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蒜农的种植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大蒜产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还未形成,一方面企业收不到原料,另一方面农户叫种出产品来卖不掉,双方利益无法保证,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
4、科技推广、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开展少,严重影响了科技储备和实用技术的总结推广。
5、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
五、2009年-2012年总体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坚持依托区位优势,服务城市,围绕加工营销企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蔬菜生产,利用大棚、喷滴灌等现代生产设施,推广各种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全面提升产品标准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品牌化生产发展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蔬菜产业。
(一)发展目标
2009年-2012年计划新建商品蔬菜基地4万亩。到2012年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8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2009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达14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24亿万公斤,实现 产值2.44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0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7.33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9亿公斤,产值4.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各类蔬菜700万公斤,实现加工营销产值5000万元;2011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17.5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1亿万公斤,实现产值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2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8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2亿公斤,产值6亿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目标完成
为确保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的关心、支持力度。把蔬菜产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实施单位,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蔬菜产业化经营的研究、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2、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蔬菜规模化生产
在基地建设上采取统一规化、分布实施的原则,采取谁积极,谁先建,扶持谁的办法。以白石江、沿江等乡镇建设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为主,种植“短、平、快,小而全”的时鲜蔬菜;以茨营坝子、越州马房和上坡建设打造外向型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主,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种植外销和速冻蔬菜品种;以三宝镇五联、新龙建设名 特韭菜花原料基地为主,扩大韭菜、苤蓝、辣椒种植面积,满足加工需求。通过基地建设后逐步培育一批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生产条件好、水源充足、环境不污染的田块。
3、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扶持培育蔬菜龙头企业过程中,坚持“引外龙、扶强龙、育小龙”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大力组建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营销组织,同时在引进外企过程中,要做好区域内现有加工营销企业的改造和嫁接,使其发展壮大。对进驻和新组建的企业享受麒麟区招商引资的各种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走“公司(合作组织)+基地+标准化+农户”的运行机制,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创建麒麟蔬菜品牌,提升蔬菜产业经营水平。
4、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
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传统优势品种的更新换代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增强技术储备。推广应用大中小塑料棚、地膜覆盖、良种良法、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应用喷滴灌、生物和物理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充分调动各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 生产技术,培训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严格奖惩措施
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基地建设、科技试验推广、现代蔬菜生产设施建设等补助。区乡两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领导小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好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定及对目标任务的检查落实和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街道、区)要好做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人,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六、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外销蔬菜品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扶持资金力度;
2、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地、产品认证投入;
3、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
4、增加部门工作经费,增强科技服务体系。
5、加大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使蔬菜产业能做强做大,打造精品蔬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村级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篇5
为推进蔬菜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xx村蔬菜产业2012—2015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2010--2011年,共投资650万元建10栋43型节能温室大棚、50栋“三竹一鉄”蔬菜大棚。为使蔬菜种植业在兴牧扎实推进,为让蔬菜种植户收获更大的效益,2011年,xx村还引进前旗绿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投入960万元兴建的占地4万平方米的脱水蔬菜厂,附带杂粮收购与饲料加工场,预计2012年底投入使用。
xx村蔬菜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上规模蔬菜基地不够,蔬菜生产的规模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工及流通业发展不充分等。
二、产业前景预测
(一)随着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到2015年农村蔬菜消费商品化程度由现在20%提高到50%,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
(二)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转入买方市场,粮棉消费呈逐年下降态势,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出增幅由大变小进而基本稳定的态势,而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蔬菜消费又呈现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而蔬菜对气候、资源等的要求,决定了均衡供应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区域间品种、季节性调剂的范围大,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改进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营销手段,提高加工品质量,市场前景可观。
(三)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日光温室亩纯收益约6000—8000元,大中棚2000—5000元,露地菜1000—3000元,大大高于粮油作物,蔬菜将是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主导产品。突破加工、流通,拉长产业链,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四)蔬菜产业发展可拉动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蔬菜生产作为第一产业,其劳动用工量和劳动强度较大。按照大田种植4亩一个劳力、棚室菜一亩一个劳力测算,目前全嘎查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50人,如蔬菜种植棚室面积扩大到200亩,则年需增加劳力约200人。蔬菜加工、流通及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按目前蔬菜产量、加工品价格及出口比例推算,蔬菜加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可增加产值5亿元,增加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食品工业、仓储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将拉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空间。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生态农业观引导蔬菜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嘎查地缘优势,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主攻质量,发展名优品牌产品,加强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我嘎查蔬菜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科技先导原则
强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以蔬菜优良种子种苗生产推广、安全优质蔬菜生产技术规范、高效蔬菜生产和流通体系建立为重点,实现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
2、效益优先原则
强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本增效。以特色、原产地蔬菜为主,发展优势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推行高效栽培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增产增效,持续发展。
3、经营配套原则
强化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使蔬菜种苗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经营环节等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推进蔬菜产业的安全、优质、高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发展思路:围绕xx村农业今后的调整方向和发展定位,立足于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呼应前旗建设发展战略,突出蔬菜产业的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和高效益。按照“服务城镇、致富农民,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在兴牧重点发展成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临近嘎查重点推进大田蔬菜。努力做到基地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科技化、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过程产业化、合作紧密化,具有合肥特色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嘎查商品蔬菜生产面积达5000亩。蔬菜产品实现无公害标准化。
五、主要任务
1、规模蔬菜提高效益。蔬菜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规模化,按照亩均净效益2000元以上标准,迅速扩大高效蔬菜的种植规模,至2015年末建成200个蔬菜大棚,大田蔬菜种植面积达5000亩,基本达到高效农业要求的规模基地。
2、品牌蔬菜提档升级。争创盟级名牌。集中力量每年打造1至2个品牌蔬菜,力争到2015年末全嘎查拥有盟级名牌3--5个,自治区级名牌1-2个。
3、蔬菜安全保障有力。强化监测、监管力度,全面做好xx村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监控,完善蔬菜质量抽检制度,确保兴牧蔬菜质量安全。
六、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稳步实施。根据《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精神,制订xx村蔬菜等产业发展规划。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大基地、大市场、大龙头、大服务”的总体要求,分解落实各目标任务,分步实施。
(二)强化扶持政策,建立资金投入体系。抓住国家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发挥财政投资引导作用,将蔬菜产业建设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也要重点支持蔬菜产业建设。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认真总结引导农民发展棚室蔬菜的成功经验,加速推进工商资本、城镇资本投资现代蔬菜产业的步伐。
(三)推进蔬菜适度规模种植。加大对蔬菜规模化种植的指导和引导,要巩固和扩大初具规模化水平的各类蔬菜基地,改变纷乱零散的种植局面,鼓励扶持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扩大生产规模,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等形式引导菜农适度规模种植。
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 篇6
一年之计在于春,全省启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龙坪镇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抓产业”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积极打响“春风行动”中产业扶贫硬仗,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xx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0655亩。
xx村作为xx镇乡村振兴战略的试点村,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成为精准扶贫助贫困户增收的产业之一。
据了解,xx村xx蔬菜合作社自2014年创办以来,目前有社员130余人,2017年蔬菜产量440万斤,年收益100余万元,农民户均纯收入过万元,示范性带动蔬菜种植1200余亩,带动当地28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农户实现“四有”:
一是土地流转有租金。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农户既增加了流转土地收入,又降低了经营土地的风险,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目前,完成土地流转128.62亩,惠及农户110户3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49人),户均年增收1000元。
二是农民务工有工钱。合作社发展生态蔬菜种植产业,群众在蔬菜种植基地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贵平蔬菜合作社长期聘用群众36人(其中贫困户15人),人均月收入2400元。
三是土地入股有股金。农户用自家入地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实现农民变股民,通过“保底收益+效益分红”等模式分享发展红利。xx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要求,指导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入社,加大贫困户在社员中的占比,让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xxxx蔬菜合作社入股农户108户。
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 篇7
1、精心实施“双百”工程,使一批瓜菜特色产业基地享誉省内外
“普及2000元,扩大5000元,示范1万元”,是东台市政府提出的高效农业建设目标。瞄准这一目标,薛瑞祥带领全站人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大力度推进,以基地带动,加快高效农业规模扩张,全市55个高效农业示范小区建设项目全部顺利通过检查验收。他结合生产实际,解决技术难题,引导农民群众主动适应市场,经常放弃节假日,深入蔬菜集中产区调查研究。指导农民应用瓜菜新品种,调整种植布局。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超66.7 hm2、667m2效益超5000元的瓜菜特色产业基地70个,总面积逾6万hm2。其中,三仓镇大棚西瓜面积由2000hm2发展到现在的4000hm2;头灶镇双层大棚青椒生产基地扩大到逾2000hm2:唐洋、新街的韭菜、冬瓜、马铃薯生产基地发展到3333hm2。每个基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倾注了他的心血。被东台市政府列入突出打造的重点项目——三仓镇瓜菜示范园区建设,他参与了从规划到招引投资主体的全过程服务。先后多次到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寻求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合作,终于建成了全市最大的1333hm2瓜果蔬菜核心示范区。
2、尽心推进技术创新,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
如何把东台现代农业推上一个更高台阶,东台市农业局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种苗、大棚、绿色“三大革命”,为进一步提升东台农产品的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在推进“三大革命”的活动中,他是杰出的带头人和实践者。他每年都深入基层,亲自布点,试验示范从国内外科研院所引进的瓜菜最新优良品种,从中筛选贮存一批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接班品种,近年来,全市瓜菜良种普及率均达到100%。京欣2号西瓜、大果168青椒、金棚1号番茄、东坡青秀莴苣等1批抗逆性好、市场适销对路、产量潜力高的新品种迅速普及,深受瓜农菜农欢迎。他率先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瓜菜穴盘轻基质育苗,面积达到7333hm2:加强与华盛种苗公司联合,加大工厂化育苗、统一供苗的力度,每年供苗逾2000万株:加大以大中棚为主的设施栽培推广力度,双层大棚达到6667hm2,钢架(含钢竹混合)大棚5666hm2,特别是在三仓、琼港、唐洋、新街、曹锨、许河等镇推广大棚连片种植,得到了省内外领导和专家的肯定;积极示范软管微滴灌技术,应用面积1333hm2,全面获得成功。他主持制定了切合生产实际的栽培技术标准12个,其中西瓜、青椒、萝卜、马铃薯等生产规程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他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了“菜-菜”、“粮-菜”、“桑-菜”等16种高效间套复种模式和“春提早”、“堵伏缺”、“秋延后”等反季节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推广轮作换茬、嫁接换根等配套技术,有效地克服了瓜菜连作障碍。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首席专家,他积极与上级科技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成功实施了“瓜果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应用”、“机械作业技术在大棚蔬菜生产上的示范应用”、“瓜果类蔬菜产品质量建设及产业化经营”等项目,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发展中的生产难题,为掌握蔬菜技术制高点、加快技术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全市西瓜667m2产量超过4000kg,平均收入5000元左右;大棚青椒667m2产量超过5000kg,平均收入6000元,高的8000~10000元。全年蔬菜总产量230万t,种植效益达到25.8亿元。他功不可没。
3、热心拓展服务领域,使一批瓜果蔬菜品牌叫响全国
为了在全市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他针对多年来瓜菜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顺应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写了瓜菜生产实用技术,带头和带领市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培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新技术教给农民。在瓜菜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段,他都要到田头、进大棚。调研分析具体情况,提出关键措施,手把手地传授技艺。2007年,先后针对早春低温、3月初风灾、7月上中旬的雨涝等突发性灾害,他深入基层,调查灾情,通过市镇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的带动,把减灾救灾应变措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位。
区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XX 和 XX 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打赢现代农业攻坚战;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促进我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扶贫,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果,奠定产业振兴基础,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重富民、高质量、可持续”为目标,着力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农业主导产业,打响富硒蔬菜品牌,把 XX 打造成重要的富硒蔬菜供应基地,助力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决完成市级下达我区 2020 年的新(扩)建规模蔬菜基地钢架大棚 3000 亩、新发展露天蔬菜基地 2200 亩的蔬菜产业发展任务,每个大棚基地要达到相对集中连片规模 30 亩以上、露天蔬菜基地 50 亩以上,大棚面积按 540平方米折算成 1 亩。全面打赢蔬菜产业发展翻身战。
二、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目标任务,按照《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统一建设顶部竖式通风型连栋钢架大棚或单体大棚两种棚型,棚型由乡镇申报,报区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批准。
(一)选好基地。由乡镇牵头负责大棚蔬菜基地的选址、土地流转、杆线迁移、土地平整、道路、水电设施通至大棚等。各乡镇按不少于乡镇域内土地确权面积 3%的规定落实好基地,单个基地规模不低于 30 亩,选址时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条件好、不内涝、不受灾,土壤肥沃、相对平整、交通便利、杆线较少、劳力充足的地块;对选好的基地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流转年限原则上不得低于 10 年;要用逐年压茬推进的方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参照《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大棚占地规格平整好土地,建好机耕道,开挖好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地前期条件成熟。乡镇选址确定后,将基地建棚计划统一上报至区农业农村局备案;涉及使用扶贫资金的,同时报区扶贫办。
(二)统一建棚。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协调,XX 区 XX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招标业主具体负责,区财政、发改、扶贫、住建、水利、招投标中心等部门参与和配合,对全区大棚建设进行单价招标,招标 3—5 家有成功建棚经验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大棚建设资金根据中标单价及验收面积,由
区财政统筹解决;大棚建设过程中,由区住建部门对建设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建设标准要符合《XX 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试行)》的标准要求,所有新建大棚必须具有开窗、卷膜等设备,具备通风、保温、遮阳、降温等基本功能。
1.使用扶贫资金建棚的。由乡镇担任项目业主,按规定从中标企业中确定建设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建设资金按扶贫资金渠道和规定执行。建成后大棚资产划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扶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土地租金由乡镇、村负责落实。使用了扶贫资金建设的大棚蔬菜基地必须达到产业扶贫基地相关要求,链接吸纳和带动贫困户参与种菜、务工就业,原则上每 30 亩以上基地链接带动贫困户户数不低于 5 户。
2.使用专项债或区财政资金等非扶贫资金建棚的。由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担任项目业主,按规定从中标企业中确定建设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建成后大棚资产归 XX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土地租金由 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落实。从建成的大棚中划拨 30 亩大棚资产归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该 30 亩大棚涉及的土地流转租金由乡镇、村负责落实。
(三)落实主体。由乡镇负责经营主体的引进、落实和培育,负责大棚的监督管理,严防大棚空棚。经营主体可以
是企业、大户、外来基本菜农、合作社、本地菜农等。一是通过对外引进、本地培育等方式,积极发展家庭式、小农户型的职业菜农,立好标杆、强化后劲。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壮大本地基本菜农,引导基本菜农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蔬菜种植。三是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懂种菜、会经营的企业,辐射带动规模化蔬菜种植。
三、扶持政策
(一)2019 年蔬菜产业奖补政策延续。对于 2019 建设且符合奖补政策条件的设施蔬菜基地继续延续享受 2019 年奖补政策;本方案下发前已经落实经营主体且已经基本建好主体工程的高标准蔬菜基地经批准后,继续按 2019 年的奖补政策进行奖补。
(二)一事一议政策。根据工作和发展需要,对于带动功能强的示范性规模蔬菜基地,采取一事一议政策。
(三)大棚蔬菜基地扶持政策。蔬菜种植环节奖补。①对生产经营良好的,从第二年起对种植主体按种植面积,每亩每年补助 1000 元,连续补助 5 年;②种植前对地块进行土壤改良且投入达 2000 元/亩以上的基地,给予 1000 元/亩的一次性土壤改良补助。
(四)露天蔬菜基地扶持政策。新建 50 亩以上,符合产业扶贫项目申报条件的,基础设施通过申报扶贫项目和资金解决。
(五)符合产业扶贫基地奖补条件的基地(含大棚和露天基地),可按 XX 区开发〔2018〕X 号文件规定,同时享受产业扶贫基地奖补政策。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优先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符合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的,可同时享受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政策。
(六)土地平整、标线迁移、机耕道、道路、水沟水渠、农用电设施、大棚排灌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由乡镇通过申报和实施扶贫项目解决。
(七)落实乡村工作经费。根据实际验收面积,区财政按每亩 100 元的标准安排乡村工作经费。
(八)强化技术培训。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着力建设实用型蔬菜技术队伍,每个乡镇不少于 2 名专兼职蔬菜技术人员。一是从现有菊技员、烟技员、动检员、农技员、“三支一扶”队伍中选拔一批,被选拔人员身份编制不变,工资待遇来源渠道不变;由区统筹安排,到院校脱产培训、到示范蔬菜基地脱产跟班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支出由农业农村、科技、就业、科协等部门从现有涉农及相关资金中自行解决,区财政给予支持。二是由乡镇负责从蔬菜种植户、蔬菜土专家和外出蔬菜基地打工回乡人员中培育。
(九)着力培育富硒蔬菜基地和品牌,区财政给予一定支持。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区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区蔬菜产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区财政局分管领导、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任副主任。区财政、农业农村、示范区管委会、自然资源、扶贫、住建、水利、发改、交通运输、教科体、金融、商务执法、文广新旅、供销社等单位和乡镇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一把手抓蔬菜产业发展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程、长效负责。农业农村、住建、水利、扶贫、财政、发改等重点职能部门要安排分管领导专门抓常态服务,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如期推进,确保蔬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专班、落实专岗、明确专人、实行常态调度。
2.强化部门联动。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政策制定,考评考核和综合协调;XX 区 XX 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负责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服务,组织好基地种植;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核拨和监管;区住建局负责大棚质量把关。区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规划与建设;区交通运输局负责道路建设;区商务执法大队、供销社负责产品推销报务;区金融部门负责信贷落实;区自然资源分局负责调配和解决设施农用地备案;区发改委、区财政负责专项债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区扶贫办负责相关扶贫资金项目的审批,配合做好相关扶贫
资金的监管;供电、移动、电信、联通等部门负责杆线迁移等,形成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3.强化乡村主导。乡镇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重大问题亲自调度解决;要安排责任心强、工作得力的乡镇副职和干部分工负责具体抓;要大力培养一批爱蔬菜、懂蔬菜、善于抓蔬菜的专业型蔬菜干部。
4.强化督查考核。将蔬菜产业发展列入乡镇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终绩效考评和现代农业攻坚战考核内容。实行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包乡督导,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包乡镇开展常态化督查。对蔬菜产业发展实行定期调度,排名通报,对连续排名滞后的乡镇,要约谈乡镇主要领导并书面通报,分阶段在进度滞后乡镇召开促进会。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9
一、发展的优势
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2006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辽源市棚膜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篇10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好“莱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辽源市各级政府把发展棚膜蔬菜生產作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全面组织实施了“高效特产提速工程”,积极整合新菜田、土地开发和价调基金等专项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推进了棚模蔬菜园区开工建设。
2011年,全市已谋划启动了建设10个棚模蔬菜生产园区项目,总投资达1600多万元,建设规模达到1883亩。一是辽源市农业科学院100栋聚光温室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80万元,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组织项目建设招投标工作,在6月底前开工建设。二是东丰县太和村230栋省级棚膜蔬菜标准化园区续建项目,建设总规模240亩,其中2011年新建温室80栋,投资1150万元,于4月16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地基回填工程,预计一期40栋棚室于6月底7月初完工,二期40栋于年底前完工。三是东辽县宜康食品公司(金翼集团)240栋高标准日光温室绿色蔬菜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规模528亩。因春节前建设6栋棚室地势低洼,企业决定调整原有规划,在安恕镇重新征用棚室蔬菜园区建设土地,目前与三处农民商谈选址租地事宜。四是辽源市康兴粮食开发有限公司(夏兴集团)有机生态环保型沼气能源综合利用功能性日光温室项目,建设规模1000栋,其中2011年计划建设100栋,面积500亩,目前在安石镇朝阳村征用园区建设用地。五是东丰县金城谷物公司棚膜蔬菜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今年计划建设65栋,目前在三合乡蚂蚁村已完成土地平整。六是东辽县毕家村高标准日光温室瓜莱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规模76亩,总投资460万元,已于5月9日开工,地基回填工程完成,上半年完成40栋日光温室的建设。七是龙山区以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为重点的寿山镇东升村100栋标准化棚室蔬菜园区已完成选址,正在规划设计。八是东辽县白泉镇德忠村原有103栋蔬菜日光温室改建项目,计划今年全部改造升级为高标准日光温室,现已开工建设。九是东辽县凌云乡棚室韭菜扩建项目,计划今年新建日光温室40栋,冷棚400栋,现已开工建设。十是东丰县东丰镇双全村棚膜蔬菜园区项目,计划建设日光温室30栋,冷棚30栋,目前项目已进入筹建中。
蔬菜产业发展先进村事迹材料 篇11
**村地处泾崇路沿线,**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地带,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76户1224人。2008年以前,**村群众依山而居,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地为主。2008年实施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群众整体搬迁到了304省道沿线,针对搬迁后的群众有新房居住,无产业支撑的实际,**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决定将蔬菜种植作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年,按照全县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村借助**河川区蔬菜中心区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露地蔬菜扩张规模,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的思路,在全力抓好露地蔬菜生产的同时,狠抓了季节性拱棚搭建和日光节能温室提升改造。为了切实提高群众发展规模化栽培蔬菜的积极性和确保建棚质量,**村两委班子积极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到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彬县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与泾阳县最具实力的费军水泥预制弓杆厂签订了承建合同,在304省道沿线建成了**蔬菜大拱棚种植集中区。
**蔬菜大拱棚种植集中区占地160亩,总投资150万元,修建大拱棚100座,并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园区建成后,村上邀请县蔬菜办技术人员采取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编印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农户进行了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在生产过程中,镇产业办技术人员采取包户包棚的方式从整理地畦、种子选择、菜苗移栽、施肥喷药等环节上现场跟踪指导,及时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了群众务作的积极性。
经过村班子两年来的不懈努力,**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观。同时,村上依托临近蔬菜批发市场和交通便捷的优势,切实发挥蔬菜专业协会作用,引导群众种植新优品种,不断加强与外地客商联系,解决农户“卖难”的问题。
目前,**对蔬菜集中区机制的不断优化、科技的不断投入、群众主体作用逐步发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推动了全村蔬菜产业发展。目前棚均收入0.8万元,带动发展各类蔬菜
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 篇12
近年来,我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蔬菜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蔬菜生产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其产品加工量、外销量都有了显著提高。根据省、地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就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研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状况
印江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位于北纬27°35′23″——28°20′53″,东经108°17′53″——108°48′15″。辖区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303省道过境我县,与周边县份均已实现通油公路,是铜仁到德江、沿河、思南等县份的交通枢纽。县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随着杭瑞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杭瑞高速过境印江),今后我县的交通将更为方便、快捷,境内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积温达5980—6144‴,平均气温15.9—16.8‴,无霜期265—295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全年日照时期为1288小时,生产区域海拔高度在380—1020米左右,海拔差异较大,呈垂直分布,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在49.5%以上,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以及绿色 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境内土壤类型多为黄壤,肥力中上等,无工业污染,为生产无公害以及绿色商品蔬菜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二)社会经济状况
1、农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印江自治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又主要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生产为主导产业。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17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其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区快4.1、1.6、0.7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5318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485万元,比2008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7967万元,增长2.8%;林业产值1871万元,增长24.7%;畜牧业产值59851万元,增长11.0%;渔业产值261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75万元,增长9.2%。实现农业人均收入3772.48元,人均占有粮371.44公斤。
2、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据印江自治县2009年统计年报,全县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习惯面积)18600公顷,其中11867公顷以水果树为主,年未有效灌溉面积11164公顷,当年新增灌溉面积776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5.24万千瓦。农作物播种面积52540公顷(含复科数下 同),比上年增加2130公顷。其中:粮食播面35280公顷,油料播面861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46200吨。
3、人口及劳动力
全县辖17个乡镇,347个行政村,3103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43.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36万人,全县乡村有劳动力252801人,主要从事以农业、工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为主。外出务工计11万人,占劳动力人数的43.5%。
二、蔬菜产业现状
(一)全县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至2009年止,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3万亩,其中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绿色山野菜生产基地0.3万亩。蔬菜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1.128亿元,其中:销售商品蔬菜3.947万吨,销售额7120.1万元,调出蔬菜0.724万吨。
全县种植蔬菜人数4.231万个,种植蔬菜人均产量达1536公斤。我县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6个、协会14个,200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有10个,50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有17个,其中从事冬春早熟蔬菜生产的大户有12个,夏秋蔬菜生产大户有15。目前全县共建立商品蔬菜示范基地10个,面积1万亩,其中分别以海拔在380—500米生产区域为代表的早熟蔬菜示范基地4个,面积3000亩,种植品种以茄果类、瓜类、豆类为主,主要分布在峨岭镇、朗溪镇。以800—1020米生产区域为代表 的夏秋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6个,面积7000亩,种植品种以番茄、辣椒、白菜、豇豆为主,主要分布在缠溪镇、沙子坡镇、朗溪镇、木黄镇、新寨乡、新业乡。
(二)蔬菜生产加工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6家企业从事蔬菜产品加工销售,年加工需原料:鲜辣椒600吨、干椒80吨、芋荷420吨、豇豆100吨、山野菜180吨、红薯1000吨,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印江土家油辣子”,印江泡辣、糟辣椒、酸芋荷、酸豇豆、薇菜、红薯粉等系列产品,产品种类达30余个,其中有3家企业印江农家食品厂、印江土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印江梵净山西园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8个产品均已取得国家QS认证,产品畅销省内,同时也远销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蔬菜产品年销售量达1300吨,年销售额1000万元,创税收200万元。
(三)去冬今春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从去年9月份起,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整合资金600万元在我县板溪镇建设商品蔬菜示范基地,面积1500亩,在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和当地镇政府的通力合作下,至今年3月份止,共建好生产育苗单体钢架大棚42个,面积1.344万平方米,钢架连体大棚6个,面积1.42万平米,排灌沟渠长8公里,防洪提长13公里,生产便道长15.4公里,机耕道长3.7公里,灌溉水池12口,补助生产物资折资金30万元。在农业局技术干部的蹲点指导与技术培训下,目前商品蔬菜示范基地各类蔬菜长势喜人,从5月5日起陆续有蔬菜上市,基地现种植番茄200亩、辣椒400亩、黄瓜150亩、豇豆200亩、苦瓜45亩、菜玉米300亩、西葫芦135亩、西瓜70亩。预测整个蔬菜基地今年将产商品蔬菜3000多吨(按平均每亩两季蔬菜计)产值将达400万元。板溪镇商品蔬菜示范基地分属1家企业和5个种植大户,为保证蔬菜产品的销售顺畅,在农业,工商等部门的帮助引导下,板溪镇政府成立蔬菜办,抽调精兵强将帮助基地生产大户跑市场,搭建蔬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同时引进外地蔬菜经纪人来基地实地调查,目前已初步鉴定1000吨蔬菜产品购销合同。
三、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资源优势
印江自治县境内由于地处武陵山主峰梵净山西麓,形成了地形独特,海拔高度差异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县城年积温6144‴,平均气温16.8‴,海拔在800米以上地区7月份年平均气温则在30‴左右。无霜期平均达295天左右,年降雨量1057—1100毫米,平均雨日158天,雨季明显,全年日照时数为1288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土壤多为黄壤土、沙壤土、粘壤土等类型,土壤肥力中上等,有机质含量1.5—2.5%,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有积雨面积20平方公里,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余条,多发于梵净山,县城周边均无工业厂矿,无“三废”污染,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优势,适宜不同种类蔬菜的生长。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近几年来,无公害生产的“菜蓝子”工程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引领和发展蔬菜生产给予了大量的政策资金扶持,从种子、种苗到栽培设施的建造,配套设施的建设,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强力支持。
(三)建蔬菜生产示范点,以科技促发展
以示范促推广,近年来我县缠溪镇湄坨村夏秋反季节蔬菜示范点、峨岭镇坪兴村、甲山村、中坝乡夫子坝村、小河村冬春早熟蔬菜生产示范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每亩最高单产6000余公斤,最高产值达1.1万元,给当地农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对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积累了技术储备。
(四)蔬菜产业在农村经济增长中作用明显
蔬菜种植的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量好,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露地栽培蔬菜每亩净收入一般为1000—2500元左右,大棚蔬菜一般常为2200—4500元左右,价好的年份亩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提高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五)交通便利,通讯网络覆盖率高
我县位于铜仁地区西部,是我区西五县重要的交通枢纽,铜遵303省道穿城而过,印德线、印松线、印沿线三条通县公路可直到各县城中心,随着铜仁机场的通航和渝怀铁路的建成通车,南来北往交通更加方便快捷;无线通讯网络覆盖率高达90%以上,构筑和搭建了信息化平台。
(六)蔬菜产业在市场中的潜在优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无公害蔬菜生产,国内外蔬菜消费呈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均衡化发展的趋势,蔬菜产品在市场的潜在优势十分广阔。我县距省城及相邻的地州市交通便捷,产品可远销省城及相邻城市,有利于发展无公害适销对路的鲜销蔬菜生产。另外,我县具有种植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优势,如甲山白萝卜、夫子坝胡萝卜,以梵净山丰富地山野菜资源开发其绿色产品,培育好市场,使其在广阔的蔬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七)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7.6万亩,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农村劳动力22.4万人,外出务工人员11万余人,青壮年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前景,种菜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意识逐渐增强,劳动力素质逐渐提高,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广大菜农的迫切要求。
四、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蔬菜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及思路
重点打造梵净山旅游公路沿线生态农业观光带,实现以旅游促进农业发展,以农业带动旅游业兴旺。依托梵净山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发展绿色山野蔬菜,挖掘和培育多个山野菜品种,扩大到5000亩以上。
1、稳步发展冬春早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在原有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利用2—3年时间,完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地认定5000亩,产品认证4个,稳步推进将冬春早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扩大到5000亩,基地建设达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实现无公害化,管理实现科学化。
2、抓好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 我县海拔在800以上的乡镇,夏秋季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好,适宜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主要种植区域在东至缠溪镇、洋溪镇、北至天堂镇、杉树乡、沙子坡镇、南至新寨乡等乡镇,种植的蔬菜种类以茄果类、豆类、根茎菜类、白菜类等为主,产品在保证本县市场及企业加工所需原料供应的基础上,依托铜仁市等周边县份市场,加工型蔬菜方向发展。
3、重点发展地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印江梵净山薇菜、竹笋、红薯粉、甲山白萝卜和中坝乡夫子坝葫萝卜,是我县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力争在3年时间内将我县特色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1.5万亩以上,同时重点抓好印江绿色蔬菜生产及加工,将绿色山野种植规模扩大到5000以上,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扶持企业迅速状大,扩大其加工能力,达到年加工量5000吨,从而提高我县地方特色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我县财政税收,也同时提企业的知名度和增加其净利润。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蔬菜产业发展政策。县委、县政府成立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局、扶贫办、农办等涉农单位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进行管理、指导、督促和协调等工作。各乡镇同时成立相应机构开展工作。
为抓好和落实印江蔬菜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切实及时制定印江自治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多渠道融资方式发展蔬菜产业。
集中捆绑使用各类涉农资金投入蔬菜产业发展,采取向省、中央财政申请,地方财政匹配、部门整合、农户自筹多渠道融资,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夯实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按照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每年安排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沼气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向蔬菜产业倾斜,着力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的水、路、沼气等配套建设问题,积极推行畜—沼—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促进我县蔬菜产业向无公害和绿色产品方向发展。
(四)依托科研部门,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新技术的推广。我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建设,紧紧以省、地等国家科研部门为技术依托,聘请省知名专家指导我县蔬菜产业的建设,与权威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立科研基地,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蔬菜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生产出名、优、特蔬菜产品。县、乡级业务部门要狠抓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更新和新技术的储备,选派技术干部到专业院校学习、培训,学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建立乡镇、村科技培训点,有重点地培养当地农村青年技术骨干,发挥他们在生产中的带头作用。
(五)扶持和引进蔬菜加工企业
我县现有以蔬菜为加工的企业6家,已生产的加工产品如印江酸芋荷系列、辣椒产品系列、野菜系列、腌菜系列、薯粉系列已远销省内外等大中城市,政府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促 进加工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同时,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能与菜农形成利益共享的外来蔬菜加工型企业,以此促进蔬菜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
(六)支持和鼓励建立多功效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模式的转化。
积极培育和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蔬菜产业实施乡镇一村建立一个蔬菜生产合作社,推行“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种植大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全县蔬菜生产由原来的分散型、低层次经营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七)培育蔬菜产销市场,打通绿色通道。
以县城市化建设为契机,新建1—2个以蔬菜产品为主的贸易批发市场,在县东郊、西郊区域新建农贸市场,打通东西大门的贸易通道;以网络市场信息为平台,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产、供、销一体化的自主运作功能。在省内外蔬菜市场建立信息网络和产品销售窗口,实现蔬菜产品市场化。
(八)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和农产品质量监测。蔬菜产品无公害化是蔬菜产业发展的保障,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并积极作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同时,发挥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 的职能,从蔬菜生产源头到产品严格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监测,坚决杜绝农药残留量超标,让广大消费者真正吃到放心菜、保健菜,使印江无公害蔬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