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场面描写作文

2024-08-01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场面描写作文(精选7篇)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场面描写作文 篇1

拔河比赛

今天下午,在学校里传来的不是琅琅的读书声,而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加油声,原来这时操场上正在举行“六一”拔河比赛。

“加油、加油!”操场上响起了一片助威声,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正在紧张地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刚一开始,三年级的同学先发制人。只见他们一个个像小老虎似的使足了劲,双手紧握绳子,身子往后倾,双腿用劲蹬着地。我们班的同学没有防备,绳子一下子移过了中点,向三年级那边慢慢移动。这下,助威加油的同学们忍不住了,呼喊声一阵高过一阵。“四年级加油!四年级加油!”他们一边跺脚,一边挥舞着拳头,仿佛自己也是参赛的队员。

顿时,我们班的同学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劲,只见他们咬着牙,绷着脸,瞪着眼,用足劲把绳子往这边拽。眼看绳子一点点朝中点移过来了。突然,绳子不动了,我们班的同学也不示弱,比赛进入了坚持阶段。这时,操场又响起了阵阵喊声。带头鼓劲的同学挥着小红旗,有节奏地喊着:“

一、二、加油!

一、二、加油!”其他助威的同学也都跟着喊起来。

双方大约僵持了七、八秒钟,我们班的同学齐心合力,迸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将绳子拉了过去,红色的标志一下子过了河界。随着裁判的哨声一响,四年级的同学扔下了绳子,全都跳了起来。

“哦,我们赢了!我们赢了!”一旁助威的同学也跑了过来,大家抱在一起又喊又跳,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精彩的拔河比赛

今天下午,在学校里传来的不是琅琅的读书声,而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加油声,原来这时操场上正在举行“六一”拔河比赛。五年级的对手是六年级,他们身强体壮,又精明,真是强敌呀!

“嘟”随着一声哨响,决赛里的第一场比赛开始了。只见五年级的队员都鼓足了劲,一只脚挨着一只脚,用力地往后拉。对方也不是好惹的,不过,五年级的队员还是把绳子上的铁锁拉出了我们这边的底线。真好,五年级棋开得胜!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这一回,对方显得厉害了,铁锁一直在对方的领地里徘徊,对方的拉拉队有规律地喊着“

一、二,加油。”围观的同学也在自发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可是不一会儿,五年级就败下阵来。

决胜盘开始了。黄老师和梁老师带着同学们齐声喊道:“加油!加油!——”这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使得场上场下的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只见六年级参赛的同学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时左时右,忽东忽西,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拉拉队的加油声越来越响亮了,参赛队员听了这呐喊助威的声音,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一下子来了劲儿,他们一跺脚,一用力,把五年级拉出了中线外。在大家顽强的拼搏下,我们终于赢得了决胜盘,夺取了冠军。场下同学为队员们的胜利而欢呼,场上的队员们也都个个乐的合不拢嘴了。

团结就是力量!这次比赛真让我受益匪浅。

升旗仪式

每个星期一清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参加升旗仪式的有校领导和全校师生。

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响起,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迅速地奔向操场,参加升旗仪式。我们学校的升旗台虽然没有天安门广场的旗台那样宽广,也没有那么美观,但它却是神圣而庄严的!

当每个班的师生到齐时,主持人就会准时出现在升旗台上,用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郑重地宣布:“全体肃立,出旗!”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两位训练有素的升旗手便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走上了升旗台,六名护旗手也紧跟其后,站在旗台下面。

第二项,也是最隆重的:升国旗、奏国歌。伴随着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护旗手和全体学生都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一直目送着五星红旗升到旗杆的顶端。五星红旗在风中微微飘动着,是多么的壮观啊!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些革命先烈,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在抗美援朝中„„,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国家的和平,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一股爱国情感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

接下来,由校领导进行国旗下讲话。校长要求全体同学“认认真真读书,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读书,报效祖国。

升旗仪式结束后,同学们有秩序地退场。操场上已没有一个同学,但雄壮的国歌声似乎仍在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鲜艳的五星红旗仍在操场上空高高飘扬!

记一次大扫除

上周星期一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同学清洁教室,迎接全校的大卫生检查。

我们班接到通知后,冼老师就向全班同学布置大扫除的工作任务分配。老师布置完工作后,自己也投入这次大扫除中。

大扫除开始。看!同学们一个个干劲冲天,有的扫地,有的擦黑板,有的拖地„„只见班长小欣拿着扫把,弯着,把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额角上渗出了汗珠,他也顾不上擦一把,不愧是我们班的小领导。连我们班的“调皮鬼”李名在班长的感染下也把原来横七竖八的桌子排成了一条直线。

我的任务是擦玻璃。我先拧来一桶清水,把抹布放进水里浸湿,拧干,然后擦玻璃。我反复擦,使劲擦,可是玻璃上的几处黑影老是擦不掉。哦,原来那是几道干了的土,难怪擦不掉。于是,我用一根小棍轻轻地捅掉它们,再来擦抹布洗了一次又一次,擦了一遍又一遍,玻璃清亮透明,我乐得自个儿笑了。

大扫除结束了,同学们看着焕然一新的校园,心里愉快极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都成了“小花脸”,我们笑得腰都直不起来。这时,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只有劳动,才有收获。

一次跳绳比赛

今天,我们举行了场热闹非凡的跳绳比赛。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四个组,我们组的男同学和女同学都精神抖擞的站上讲台。接着老师公布了一下规则,每个人跳60下,跳完了给另外一个同学。首先出场的是四名男同学,他们手里紧握绳把,开始有节奏地跳起来,跳着跳着,他们手中的绳子好像不听使唤了,急得他们满头大汗。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

当第二名同学上场时,他满脸笑容的走上前去,手握绳把,轻快地跳起来。跳到最后的时候,他好像没有力气了,一个一个的跳起来。大家看了都为他“加油”。我们发现第二组只有9人,而我们组有10人,所以老师加入了第二组,我们看见老师跳得很快,绳子看起来就像一张结实的网。我们同学不甘示弱,也飞快地跳了起来。

最后,到我出场的时候,我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兔子,怦怦地跳了起来。开始时,我跳得一点也不好,后来,一名同学上来教我,我也很快学会了,就飞快地跳了起来,耳边不停飞出“飕飕”的声音,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脚上好像绑了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着我,使我不能跳起,可是听到同学们都为我加油,我还是支持到了最后。

比赛过后,我们得了第二名,大家唉声叹气回到座位上。第二组的同学对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们不要灰心,下次一定会赢的。”我们也对他们说:“下次我们一定会赢的。” 这真是一场激烈的跳绳比赛。

一次清洁大扫除

今天,我们全家总动员,一起做了一次清洁大扫除。

我们先分工:我和姐姐打扫四间寝室,爸爸和妈妈打扫客厅。分完工,我们就各就各位,开始行动。我看见地板砖上的樱花被残留物掩盖着了,我拿上一个清洁球,沾了点水,往上一擦,嘿,这清洁球真管用。我得意的说。突然,姐姐尖叫着:有蚂蚁啊!我用我火眼金睛扫描了一遍,看见墙角上有一个黑球。走近一看,让我大吃一惊,原是一对它们好像在聚会。我用杀虫剂喷了一下,它们落荒而逃。心想:它们敢在我房间捣乱,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我非把你们撕成两不可。我想了一个办法:先不去管它们,装模作样地打扫清洁,等它们聚拢后,再去把它们一网打尽。它们果然中了我的计。我还得意地咯咯笑起来,正准备去歼灭它们。妈妈看见我一心二用,说:“你再不用心打扫的话,就去做饭。”我听了妈妈的话,放弃了毁蚂蚁计划,立刻行动了起了。因为我最讨厌做饭了。我见姐姐已经打扫完两间屋子,我就用超快的速度打扫完另外两间寝室。我对姐姐说:“姐姐,我的速度可以和刘翔跨栏的速度比美了吧?”姐姐笑着说:“别废话,你已经落在我后面了,还得意。你看妈妈、爸爸,他们也打扫完了。”大家都累得腰酸背痛的,但看见滑溜溜的地板,雪白的墙壁,整齐的家具,明净的玻璃,大家的嘴角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清洁家居虽然很累,但很开心。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篇2

我为什么想成为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呢?想必大家现在都想问这个问题。这一切都因为我的妈妈。

在以前,我妈妈曾经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她和我的五姨一起,在同一所学校教书,后来,我妈因为一些事情而没有在那儿教书了。我妈妈也说过,她当初其实很想留在那儿继续教下去的。

从小我就为妈妈是一个老师感到自豪,我一直认为老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虽然我知道其实教书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付出了很多,比如: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来增加自己的知识。我锻炼出了强大的毅力,一件事,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底。

当教师会很辛苦,批阅学生作业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每天六七点甚至更早就要起床管理班上的一切,回到家还要备课阅卷。但我觉得能教书育人,把知识传授给孩子,看他们健康活波成长,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如果将来我真的当上了一名教师的话,我一定会不辞辛苦地教育我的学生们,我一定会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让我的桃李满天下。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场面描写作文 篇3

萨拉从小就没有母亲,父亲是一位军官,非常富有,虽然她只有7岁,但是已经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法语了,她离开父亲独自到一所明贞女子模范学校上学。

她刚入学时,生活就像小公主一般,穿着最漂亮的衣服,住着最高级的房间,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骄傲,还是和同学们友好地相处。当别人有困难时,她总是尽力地提供帮助。后来她父亲破产去世了,她从“小公主”变成了佣人,住进了既寒冷又破旧的房间里。虽然生活一下子变得很艰难,还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虐待,但她并没有放弃,还是坚强乐观地面对,即使在她饥饿的时候还是把唯一的面包送给了一个小乞丐……最后她父亲的朋友找到了她,她又恢复了往日那种公主般的生活,但她更加懂得了珍惜生活,仍像以前一样努力帮助穷苦的人。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篇4

走近毛泽东

鲍山办事处滩头小学 李洪忠

【教材分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认真研读整组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学情分析】。

学生对毛泽东的故事可能了解不多。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要理解透尚待来日,学生有所感悟即可。【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语 感情读文

2、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3、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教学难点: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投影,展台等

二、1、收集阅读相关文章。做好课前的预习。

【教学过程】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学会2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文,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本课,首先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七律的特点;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⑴ 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⑵ 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⑶ 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⑷ 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

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长征》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⑴ 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⑵ 学生质疑。

⑶ 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投影出示)。

⑷ 读首联,读出语气。

⑸ 同学之间评读。

⑹ 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⑺ 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

(理解“千、万”的含义。)

⑻ 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⑼ 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⑽ 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⑴ 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⑵ 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⑶ 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⑷ 投影练习: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⑸ 再读这一联:

① 用“不仅„„而且”回答。

(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② 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⑴ 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⑵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

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⑶ 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⑷ 质疑:

为什么说暖、寒?

⑸ 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⑹ 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三、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⑴ 讨论后回答。

⑵ 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⑶ 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

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⑷ 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⑸ 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⑹ 学生讨论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学生乙: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⑺ 自由朗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⑴ 更喜:对胜利充满信心。

⑵ 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

(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重点难点】

本课我们要学习14个生字,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现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6一8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5、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而___;为___而___;为___而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2、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

“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3、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

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⑴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⑵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

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⑶ 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①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⑷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⑸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⑹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2、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3、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本课我们要认识11个生字,并要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并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还要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六、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口语交际·习作八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

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运用写作方法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⑴ 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⑵ 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

⑴ 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⑵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3、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⑴ 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⑵ 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三、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回顾·拓展八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眼中的毛泽东。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有关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1、谈话导入:

⑴ 通过我们在课内课外阅读的有关毛泽东主席的资料,我们开一次演讲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⑵ 提出演讲要求:

演讲时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在全班的交流演讲中,评出演讲优胜者。

二、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

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或者人物描写,请同学帮你评一评你描写得怎样。

三、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

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因为我从他的身上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我还有很多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1、朗读《卜算子.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2、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3、交流毛主席的其它诗词。

五、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说说你对祁黄羊的印象。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篇5

导读课:感受伟人风采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认识27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读写“远征、典礼”等词语。

2、背诵《长征》和《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积累语言。

3、走进毛泽东,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4、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毛泽东是杰出的诗人,是伟大的领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5、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2、注重学生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

3、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长征和毛泽东。

1.网络情境音画视频:让学生了解长征、毛泽东的生平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三、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读《七律》,小组汇报收获。

说说《七律》中主要有哪些地名?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

汇报:长征困难重重,毛主席把他们看做什么?这个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开国大典》,小组交流汇报。

读《开国大典》,简单说说你对典礼的过程有了哪些了解?

文中的什么场面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读《毛主席在花山》,全班交流。

汇报:毛主席与群众交谈时都说了些什么?你对这些话感兴趣吗?

4.读《青山处处埋忠骨》,小组交流。

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引领合作探究 1、学习的具体要求:

⑴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通过读文了解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先交流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派发言人,有不同意见的其它同学可积极补充,共同完善。)

⑵再交流汇报四篇课文展现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4.理解人物的光辉的形象

在文中找出相关文字,说一说,毛主席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选出自己找到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25、七律·长征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收集毛泽东诗词,背诵欣赏。

2、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开展“讲长征故事,学红军精神”故事比赛。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词,会写外宾、宣告”等词语。

25、七律·长征 腾越 南五岭

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巧渡 金沙江 乐观向上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26、开国大典 主备教师 刘春青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

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重点句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六、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 __________。

七、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八、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

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重点 篇6

1、易写错的字:

诞生(挺)、瞻仰(詹)、爆发(暴)、

悬崖(涯)飘拂(佛)、电钮(扭)、

汇集(会)

2、易读错的字词:

磅礴(páng bó) 拟(nǐ)定

地域 (yù) 奔赴(bēn fù)

踌躇(chóu chú) 黯(àn)然

石碾(niǎn) 簸箕(bō jī)

笤帚 (tiáo zhou) 夜以继(jì)日

舀(yǎo)水 沏(qī)茶

殉(xùn)职

3、易混淆的形近字:

丸——九 崖——涯

珉——泯 宾——殡

泽——择 嗓——搡——槡 协——胁

奏——揍——凑——秦

钮——扭——纽 拂——佛——弗

25 长征

课文内容: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这是一首七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大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4.理解:(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更能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2)颔联承接“千山”。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表现山势雄险,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表现渺小,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3)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4)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5.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26 开国大典

1.本文记叙了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词句解析。

①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② 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

③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④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⑤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场面描写的习作指导: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不是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一个场面的安排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特定场面的具体需要确定。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一、预习课文要精细

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及时到位。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便于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课堂学习中有质效地领略知识的重要性。根据学生高段学习特点,推行导学案,引导并带动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相互合作、探究,提出质疑并学会思考,更好地完成预习作业。

预习要求具体如下:

1、认真初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批注词义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并摘抄;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并概括课文大意。

3、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或是读后的初步感想和不懂的问题。(标在书上或者课文旁边)

4、搜集课文相关的资料。

二、课堂听讲要专注

有了课前充分的预习,加上课内的认真听讲,全情投入在于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学习要精神专一,听讲要全神贯注,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勤于动脑、勤于表达、勤于笔记。

三、课堂笔记要精确

课堂有效地进行听讲学习,充分做好随堂笔记,做到速度快捷、有条不紊,为课后的温故知新做好准备,还便于摘抄好词佳句,便于长久积累。

四、作业完成要质效

作业类型:

1、预习作业(根据预习要求完成)

2、《写字钢笔字》:作业随课文教学进行,保证每课及时完成作业,并且巩固。另外准备听写本,便于保证每课生字词的掌握与巩固。

3、《知识与能力训练》:随堂按学习篇目完成,堂上指导并同桌互改或上交老师查阅。

4、《采蜜集》:用来摘抄每篇课文中或平时阅读的课外读物的佳句,或写读书收获等,它继续作为课外作业,保证每课及时完成,按单元上交给老师查阅。

5、《习作本》:配合单元习作指导,完成以单元为主题的作文共计7篇,“小练笔”3篇。

6、《课文本》:作为单元生字词语听写考试用。

7、读书交流卡(作为阶段阅读课外读物进行读书感受与交流)

五、诵读课文要熟练

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片段或篇目,必须按时按质完成,并能灵活运用写作中。鼓励学生主动背诵。

六、阶段复习要自觉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场面描写作文 篇7

bō lànɡ àn zhào sù jìnɡ piāo fú

()()()()xuǎn jǔ xiōnɡ tánɡ qí bīnɡ ɡāo cháo()()()()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拟定(nǐ nì)碾米(niǎn niàn)直奔(bēn bân)在行(xínɡ hánɡ)

嗓子(sǎnɡ shǎnɡ)功勋(yǔn xūn)拎着(līn līnɡ)负责(zã zhã)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协()沸()垦()纽()

胁()拂()恳()钮()

2、按要求填词语。(4分)(1)填写动词。

()着眉头()着危险()着悲痛()着国歌(2)填写量词。

一()电报 一()灯笼 一()队伍 一()茶叶

4、选词填空。(3分)填序号 1漂浮 2飘浮 3飘拂

(1)河岸上,柳枝在轻轻地()。

(2)大大小小的灰尘在天空中()着。(3)块看,那水面上()着一个大西瓜!1肃穆 2肃静 3肃立

(1)马上就扬升国旗了,操场上一片()。(2)同学们庄严地(),向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国旗行注目礼。

(3)祭拜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广场上空笼罩着一种庄严()的气氛。

5、观察加点的字,照样子写成语。(4分)四面八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危为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万花筒。(13分)

1、完成下面的默写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________________,传到了______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________________。(2)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

(4)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加工厂。(5分)

(1)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屋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翻动。(改成比喻句)

3、病句手术台。(4分)用符号

(1)毛主席自己亲自按动了连同电动旗杆的按钮。

(2)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和挺直的胸膛走来。

(3)一会儿,继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群众。

(4)就在签字的一瞬间,主席又下意识地踌躇犹豫了一会儿。

四、课文梳理间。(9分)

1、《开国大典》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庆祝_________成立的盛大典礼,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征》是毛泽东在_________年________月写的一首_____________。全诗生动地概述了

___________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神。

3、《青山处处埋忠骨》题目引用了清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中的诗句,这里的忠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他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战争中光荣牺牲的。

4、《毛主席在花山》主要记叙了毛主席住在花山村时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情怀。

5、《大公无私》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______________时期晋国的________________推荐人才“内不避亲,外不避仇”的故事。

五、理解与感悟。(26分)

(一)默写《长征》,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1、诗中高度概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直接表明红军对这一切艰难险阻所持的态度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颔联是紧承着首联中的“__________”来写的,颈联则是紧承着首联中“____________”来写的。

3、诗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形象的夸张和比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那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的豪情。

4、从诗的最后两句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之后的喜悦之情。

5、除了诗中描写的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之外,你还想到了哪些?请写出来一两个。(1分)

(二)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8分)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这两段文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1分)

2、“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1分)

3、“两股洪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9分)

毛泽东的亲情观

毛泽东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同志的这些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无疑给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

毛泽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处理亲情方面为世人作出了表率。其他不说,单说对待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概万千。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18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泽东同志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说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结,人人都有亲情。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更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解释()榜样()抛弃()知道()

3、毛泽东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写了毛泽东对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作以概括。(2分)

上一篇:公司综合销售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