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2024-11-27

医用化学实验总结(通用8篇)

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1

化学试验总结

考核项目一:

抽滤及洗涤操作 考核要求:    将阿司匹林从母液(溶剂为水)中分离出来 洗涤所分离的结晶一次 考核时间:15分钟

仪器及装置

布氏漏斗,循环水真空泵,抽滤瓶,锥形瓶(1个是装结晶溶液的),烧杯(1个是装洗涤的冷水),圆形滤纸(书上标准是1层)注意事项

1.布氏漏斗的尖嘴朝向不能对准循环水真空泵的吸口

2.循环水真空泵的开关,最开始是打开,要倒前关闭,弄完后在打开,然后再取下 3.圆形滤纸必须润湿紧贴

4.每次倒入的量不能满,也不能等全部过滤完再接着倒 5.用滤液反复洗涤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里, 操作

1.已包含在上面,不具体描述

2.用少量冷水洗涤一次,洗涤的过程是先将抽气暂时停止,在晶体上加入少量水,用刮刀或玻璃棒小心搅拌(不要使滤纸松动),使得所有晶体润湿,静止一会儿,待晶体均匀的被浸湿后再进行抽气,最好在抽气的同时用那个洁净的玻璃塞倒置在晶体表面上并用力挤压。

考核项目二:

乙酸乙酯的纯化 考核要求:

   将制备的乙酸乙酯粗品中所含有的乙酸及乙醇除去,只需演示操作一次 写出所需用的试剂、原因(目的)及简要流程 考核时间:15分钟 一,试剂及目的:

饱和碳酸钠溶液

目的:利用碳酸钠除去粗产物中的醋酸钠

饱和氯化钠溶液

目的:除去上一步中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避免下一步的氯化钙与之发

生反应影响

实验结果。

饱和氯化钙溶液

目的:除去乙醇。2.流程:

粗产物-----饱和碳酸钠洗涤(至无气泡产生,酯层用PH试纸检验呈中性)------移液至分液漏斗中------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得到上层液体----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再次分液得到上层液体。

考核项目三:

折光的测定 考核要求:

         请测定乙醇折光率,记录并报告结果 请测定未知样品的折光率,记录并报告结果 考核时间:15分钟 步骤: 1,用丙酮擦拭镜面,并将左镜筒内刻度调制最低点。

2,滴上一滴蒸馏水,观察右镜筒的十字交叉吻合,后在左镜筒读出示数,并记录 3,重复步骤2四次

4用丙酮擦拭镜面,并将左镜筒内刻度调制最低点。

5,滴上一滴待测液, 观察右镜筒的十字交叉吻合,后在左镜筒读出示数,并记录

   6,重复步骤5四次 7.计算

记录: n1

蒸馏水 待测液

n2

n3

n4

n5        室温: N(水,标准)= N(水,测得)= 校正n= N(待测液,测得)= 计算:

N(待测液,标准)= 考核项目四:

干法装柱

蒸馏头温度计出水进水考核要求:

冷凝管尾接管       写出装柱(吸附性色谱柱)需用仪器及试剂(洗脱剂选择水)完成柱色谱法加样前工作 考核时间:15分钟

接受瓶蒸馏瓶仪器:色谱柱1根、漏斗、烧杯、玻璃棒(带橡胶皮塞)、滴管、电子分析天平,量筒 试剂:中性氧化铝,水(洗脱剂)步骤:

取色谱柱一根,在色谱柱底部放一张比柱内径略小的滤纸,将色谱柱垂直固定好,并在其下放一烧杯。用

天平称取9g中性氧化铝,通过一干燥的玻璃漏斗慢慢加入色谱柱中。用带橡胶皮塞的玻棒轻轻敲打柱身下部,使填装紧密。用滴管在量筒中吸取大约5ml水沿着杯壁缓慢加入。考核项目五:

考核要求:

    请安装一个分离乙醇(bp.78.5℃)和水的装置 写出需用的仪器的名称 写出简要操作步骤 考核时间:15分钟

所需仪器:蒸馏瓶、锥形瓶(茄形瓶也行)、温度计、蒸馏头、冷凝管、尾接管。操作步骤:

1.连接装置:安装仪器时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温度计水银球和蒸馏头测管的下沿在同一水平位上。)2.加料:将待蒸馏液通过玻璃漏斗小心加入蒸馏瓶中。液体体积不要少于蒸馏瓶体积的1/3,不要超过蒸馏瓶体积的2/3。并向其中加入2~3粒沸石,防止暴沸。

3.加热:先通入冷凝水(从冷凝管下口入水,上口出水),再加热 4.观察沸点并收集馏液:观察温度计,收集78~80度的馏分,即乙醇。5.收集完毕后先关闭加热装置再停止通冷凝水。6.实验完毕后拆分仪器并放回原来位置。

考核项目六:

熔点的测定 考核要求:

   组装一套b型管测定熔点的装置,并演示样品的填装 写出测定熔点中加热、观察需注意的问题,不需报告结果 考核时间:15分钟.测量熔点的装置挑选仪器

提勒管(b型管)、酒精灯、温度计、毛细管,橡皮圈 2.演示样品的填装需要仪器: 表面皿,玻璃钉,玻璃管,毛细管 3.组装仪器:

1,将b型管夹在铁架台上,用橡皮圈把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固定在温度计上(毛细管的底部应位于温度计水银球中部)

2,将温度计插在软木塞上,并使其水银球位于两支管中间 3,酒精灯在支管弯角处加热 4.演示装填:

取绿豆大小的样品,置于表面皿上研成细粉末状(越细越好),将其置于一堆,将毛细管开口的一端垂直插入其中,有少量样品进入毛细管内,再将长玻璃管垂直放置,把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开口朝上,样品由玻璃管中自由落下,反复数次,则紧密平整地装填在毛细管底部,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装样品高2~3mm。5.测定熔点中加热、观察需注意的问题:

初加热时:5~6℃/min;与所预期熔点差10~15℃ 时,改用小火: 1℃ /min。(此项待定)

仔细观察样品的变化,在出现发毛,变圆形,萎缩变形时,尤其要注意,这是熔融的前兆,应减慢温度上升的速度,当出现小液滴时,表示已经开始熔融(始熔),至全部透明表示完全熔融(全熔)

考核项目七:

考核要求:

 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采用常压蒸馏、萃取等方法却难以分离,此物不溶于水,与水共沸不发生化学反应,在100℃左右时有20.1mmHg的蒸汽压,请从给出的设备中选取相应的仪器,并安装一个能分离此混合物的装置

    写出简要操作步骤 考核时间:15分钟 1.考察项目:水蒸气蒸馏法

2.器材:电加热套,蒸馏烧瓶(带双孔橡皮塞)2个,玻璃长导管2个,T型管1个,冷凝管,橡皮管2根,牛角管1个,接收瓶1个,小烧杯1个(放T型管下用于接收)

 3.组装:

组装仪器时从左到右组装,最左边从下到上电加热套,水蒸汽发生装置(蒸馏烧瓶),安全装置(长玻璃导管下端于液面以下接近底部);向右连接T型管和长导管接蒸馏瓶,长进短出接冷凝管和牛角管,接收瓶(冷凝管中心轴与所接导管中心轴重合)

 全程3处固定(2个蒸馏瓶和冷凝管,尽量保持从左往右轴线成斜下走形),小烧杯放T型管下接收冷凝水,冷凝导管下进上出。

     4.操作步骤:(1)水蒸气发生器中加入3/4容积的水和碎瓷片,蒸馏瓶中加混合物(2)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3)打开T型管上的弹簧夹,加热水蒸汽发生装置

(4)当有水蒸气从弹簧夹处冲出时,通冷凝水,夹紧弹簧夹,收集蒸馏物

(若水蒸汽发生装置中长导管内液面高于烧瓶内液面说明蒸馏烧瓶内导管发生堵塞,打开T型管弹簧夹,活动蒸馏烧瓶内导管和混合物使之脱离堵塞,而后关闭弹簧夹继续蒸馏)(5)蒸馏完毕,先打开弹簧夹,再移去火源,关冷凝水 考核项目八:

旋光度的测定 考核要求:

   蒸馏水演示旋光管的装样

测定未知样品的旋光度,并报告结果 考核时间:15分钟 6.蒸馏水演示旋光管的装样 1.开机预热5分钟。

2.将蒸馏水装入旋光管,玻片拿下放在表面皿上(有就放,没有就放在桌面上),颠倒管子清洗,洗两次即可。

3.装蒸馏水(加满),玻片平行推入(随便你怎么搞,尽量不要让旋光管里有气泡就行,有气泡的话就将气泡弄到管的膨大部分,你懂的),擦干管子,尤其是玻片!!7.测未知液的旋光度

1.测量一中空白液的旋光度,先调目镜,使视野清晰,再调出三分视场,最后三分变一分了就行了。2.读数:那个盘左面是游标盘,右面是刻度盘,刻度盘顺时针转为右旋,反之为左旋。读数时,游标盘零刻线以下的右侧第一个读数为终读数的整数部,左侧游标盘与右侧刻度盘吻合最好的为小数部,游标盘每个小格的度数为0.05°,若为左旋,整数部为负值。整加小即得终读数(这个值最好是零,因为是空白液嘛)。

3.赶紧洗管装管测未知液,结合空白液的校正读数,得出未知液的。

考核项目九:

阿司匹林纯度的鉴定 考核要求:

  请将已合成并经过重结晶的阿司匹林(理论mp.135-136℃)进行检验

写出所选择的鉴定方法、组装相应的装置并选出所需试剂,无需实际测定及报告结果,只写出预期可能结果及结论即可  考核时间:15分钟

鉴定方法:

1.用三氯化铁是否含有杂质。

取几粒结晶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2滴1%三氯化铁溶液,摇匀试管,观察有无颜色变化。2,.测量其熔点

组装装置:

选择1个洁净的试管;

1.装入浴液,使液面略高于b型管的支管处(2.将b型管夹在铁架台上,用橡皮圈把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固定在温度计上(毛细管的底部应位于温度计水银球中部)8.将温度计插进B型管中,并使其水银球位于两支管中间。9.注意把酒精灯在支管弯角处以便用于加热。

所需试剂和装置:一个试管,提勒管,温度计,酒精灯,毛细管,铁架台(没有的话就夹在柱子上)。

水,1%的三氯化铁溶液,橡皮圈,预期可能结果及结论: 1.试管内液体颜色为浅黄色,则较纯。

试管内液体颜色为其他颜色(既不是三氯化铁的颜色),则不纯。2.熔点为理论值135-136℃或出入很小时

,则较纯。

熔程与理论值有较大出入时,则不纯。

考核项目十:

乙酸乙酯粗品中除水操作

考核要求:

    请将乙酸乙酯粗品(已除去酸和醇)中的水除去

选择适当的试剂演示操作至蒸馏前步骤,并将试剂名称及简要操作步骤写在考卷上 考核时间:15分钟 试剂:无水硫酸镁

4,在干燥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镁

5,将乙酸乙酯样品加入到干燥锥形瓶中,摇匀,静置,干燥20分钟 3,抽滤

抽滤方法:1.在漏斗内垫滤纸,打湿滤纸,布氏漏斗的直径与滤纸的直径要配套。

2.打开安全阀,倒入液体,抽滤后要关上安全阀。3.布氏漏斗的尖嘴朝向不能对准循环水真空泵的吸口

考核项目十一:

阿司匹林中不溶于水的有机聚合物杂质的去除 考核要求:

 粗品阿司匹林中含有一些不溶于水的有机聚合物杂质,请取2克粗品进行提纯,操作至有提纯后阿司匹林析出即可,可不分离   写出所选择的试剂 考核时间:15分钟

所选试剂: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

实验步骤:1.将粗产物放置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玻璃棒慢慢搅拌,至液体表面仅有少量油状物质即可。

2.真空抽滤,副产物聚合物被滤出(在布氏漏斗内),阿司匹林在瓶中。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

3.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15ml稀盐酸,慢慢搅拌至有阿司匹林沉淀析出即可。抽滤瓶用法:1.在漏斗内垫滤纸,打湿滤纸,布氏漏斗的直径与滤纸的直径要配套。

2.打开安全阀,倒入液体,抽滤后要关上安全阀。

3.布氏漏斗尖口远离抽滤瓶开口处。

考核项目十二:

乙酸乙酯的制备 考核要求:  请安装一个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

 写出需用的仪器名称,实验中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产品收率?  考核时间:15分钟

需用的仪器名称:蒸馏烧瓶、刺形分馏柱、蒸馏头、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茄形瓶(锥形瓶)(制备乙酸乙酯装置的刺形分馏柱加在蒸馏装置的蒸馏烧瓶和支气管之间)提高收率的措施:酸催化(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控温(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反应转化率)

考核项目十三:

考核要求:、加热套、分离产物(提高

  

    有一个混合物,A沸点是83℃,B沸点是100℃,C沸点是90℃,请安装一个能分离它们的装置 写出需用的仪器名称 考核时间:15分钟

柱刺形分馏实验仪器:蒸馏瓶、刺形分馏柱、蒸馏头、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或茄形瓶)

连接装置:安装仪器时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温度计水银球和蒸馏头测管的下沿在同一水平位上。)注意事项:给冷凝管通水时,注意从下空入,上口出。并且在加热之前通水。补充:刺形分馏柱常用来分离提纯沸点相差较小的混合物。

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2

1 提高实验教学认知,增强教学投入和管理

虽然过去几年以来,医科院校不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但是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依然比较普遍,实验教学投入不足,甚至出现科研挤占教学资源等问题[3]。因此,进一步加深化学实验教学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树立“医化结合、为医服务”的指导思想

实验技能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理论课程的延续和深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用化学实验不同于普通化学实验,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要求。必须在巩固“三基”的基础上突出医学特色,体现化学技术解决医学问题的实际内涵,为临床诊断、生化检验和药物分析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必须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科交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快教学改革,引入新实验、新技术,突出化学与医学的关联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在教授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增设与现代医学和生命生活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化学实验与药物、生化等实验结合起来,形成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1.2 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条件

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保障。在强调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时,首先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平台和实验环境,加强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充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特别是当增设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综合设计实验和开放创新实验后,难免需要增加药械采购、扩建实验室甚至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涉及政策、制度、经费、资源以及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院校给予支持和引导,确保实验教学科学、合理、有序地展开。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试点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4],进行教学和管理创新,并辐射带动区域教学改革,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当然,在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时,必须加强管理、规范操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保证实验教学的优质、高效开展。

1.3 加强实验教学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度敬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提高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化学实验员队伍仍存在人员不稳定、职称学历偏低等问题,特别是大多数实验员出身化学专业,知识结构与医学脱节,只能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准备“化学”实验,无法满足化学与医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培训,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解决学生创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新现象、新问题。同时,改革教师考核办法,做到教学和科研一视同仁,引进一批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升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1.4 转变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是确保实验教学高效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传统的套餐式管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实验内容、时间和安排等都是教师提前确定的,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创新能力的发展。现代先进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灵活管理。这对本来就复杂的实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系统、全面、科学地做好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推出新举措,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规范实验教学,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培训计划、考核奖惩、物资采购、设备维护、试剂管理以及三废处理等规章制度,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和安全教育。针对自主创新实验和开放设计实验等特殊教学不断完善实验预约和弹性管理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1 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医学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仍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过时和缺乏探索创新等问题,无法满足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需求。要彻底改变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就必须对医用化学实验的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取消一些简单陈旧的纯工科实验,增加内容新颖的医用化学实验,开设与医学、生命科学实际相结合的化学实验项目,突出医学特色,使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感受医学的氛围和化学的魅力。实验内容体系可按照基本操作、经典实验、综合设计以及创新开发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加强基础化学实验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将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训练贯穿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这就要求必须修改教学大纲,优化教材内容,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专业适用性,将医学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知识编入教材,不断更新实验内容,跟进学科发展。课程体系的改革旨在增强实验课程的层次性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基本包办了实验的设计和准备工作,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连贯的实验思维,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摈弃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削减重复性实验,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的比例,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准备、实施、分析、总结和改进等整个实验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先进的实验教学要求在巩固三基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实验设计和安排、规范有序操作、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总结和协调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寓兴趣、知识、技能和创新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以及网络数据库资源等技术将不断丰富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5],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使化学实验向绿色化、微型化方向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3 强化自主创新实验

通过前期的基础训练和综合提高,学生大致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独立实验的能力。鉴于医学人才培养的特定目标,可在医用化学实验课程的后期安排自主创新实验。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结合化学实验教学要求,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自主地设计创新实验。根据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可联合专业教师共同指导,让学生相对独立地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预判结果、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甚至发表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探索未知,研究科学问题。真正让化学实验服务于医学研究和医学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研究兴趣,感受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方法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主创新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加强引导,协调好继承与发展、前沿与基础、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引入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应用,将专业前沿成果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2.4 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

自主创新实验需要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协调好理论学习与创新实验的关系,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全面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自由实验,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教学规范和机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培训。所谓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要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和实验内容开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索中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放式实验教学势必给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也与前文所述转变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一致。学习国外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利用现代化技术做好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工作,建立实验室的开放、预约和管理系统,保证实验室开放的长期性和规范性。

3 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在教育部教学质量评估的推动下,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但是,具体的评估指标和实施水平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合理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应该将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考核统一起来,建立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教学运行机制、评价指标、控制要素、成绩考核和反馈系统。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应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当中,从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到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结果分析、报告撰写以及自我管理和创新应用等层次,全面、深入、公开、公平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应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的实际考核,建立培训考试、学生评教、同行评议以及学生技能抽查等制度,使实验教学改革和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为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总之,提高医用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各医学院校软硬件条件的综合支持,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转变考评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彻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加大教学投入,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创建具有医学特色的化学实验教学平台。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考核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改革和创新,紧密结合医学科技前沿,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通过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和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唐玉海,刘芸,靳菊情,等.从现代医学发展变化看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1,9(4):240-241.

[2]廖力夫,匡汀,肖锡林,等.医科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501-504.

[3]王杰,王彤.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444-446.

[4]胡子文,姚圣国.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154-156.

医用无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总结 篇3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06);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基金资助项目(1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2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49-01

《医用无机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院各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最终能够移上游化学科学之花,接下游医学科学之木[1],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针对目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保证教学的良好实施。

一、目前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结构和性质都是纯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有些理论知识与医学知识和现象直接关联,另一些则不与医学直接关联,而是起着拓展和延伸知识体系的作用,但又必不可少。目前大多数教材中过多注重化学课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过多,而缺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内容,教材内容太深、太难,信息量大,造成医学学生学习困难。而学校安排的学时非常有限,仅仅用32学时,将全部的理论都讲好是不太可能的,必须精简课程内容。

如果化学教师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无法在现有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使学生感觉和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太多联系,严重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妨碍医学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必须采取适合该学科性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材内容的设计

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始终贯彻执行教育部教材编写的“五性”原则,即教材的科学性、继承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但同时综合考虑医学院校专业的需求、教学时数偏少等各方面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简,对部分比较难的基础理论以及非绿色化学部分进行了删减,比如删除了共价键理论中的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化合物中的晶体场理论,再比如对酸碱平衡中只保留对最简式的近似计算。同时结合专业我们增加了与医学相关的知识链接,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每个章节都增设了学习目标,以及与本章知识关联的“立体网络式”[2]的知识点连接网,并配套相应的开放式习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体会无机化学知识在医学相关学科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本章知识。例如沉淀溶解平衡与病理学中结石病的组成与形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解剖学中血液的成分、物理化学中的胶体的形成与制备等都设立了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分组学习寻找答案,讨论后就可建立起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立体网络式”知识框架。

三、教学方式上的多样化及与时俱进

目前高校理论课的理论课学时大大进行了缩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仅用板书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微课程教学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充分利用好现在丰富的网络资源。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有效、有度、有限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多方位共同表达某些概念、原理、定义、性质、特性、应用、事件、人物等[3],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难点知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精美课件的制作要求教师要有很好地搜集素材的能力和很高的审美设计观,课件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和魅力,制作课件过程能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分子结构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用Flash动画形象展现杂化的过程出来,并将整个分子的形成归纳为为三个状态(基态、激发态、杂化态)两个过程(激发过程、杂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Flash动画可以清楚了解整个杂化过程,通过归纳可以深刻理解该理论,并在有机分子的具体实例中可以加以应用,雜化轨道理论这个难点知识迎刃而解。

2.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针对目前课时不断减少,网络资源更加丰富的现状。教师需要设计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PBL教学法,根据章节的学习思路,列出需要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那么课堂讲解时就可以利用探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进行引导、归纳总结,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再如“立体网络式”教学模式的利用,针对每个章节“立体网络式”的知识框架,设计出一系列与医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答案,让学生体会到本章知识点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从而自己建立“立体网络式”的知识点连接网。例如讲解缓冲溶液时,人体各个组织的PH值是多少?可以人体中的中药缓冲系是什么?缓冲溶液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缓冲溶液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人在酸中毒或是碱中毒是哪些缓冲对在起作用,如何作用?等等围绕一个知识点可以提出其它学科相关的若干问题,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就可以自己建立“立体网络式”的知识结构。

3.充分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理解医用无机化学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给出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问题,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用缓冲原理解释人体自身对过度运动后产生的酸痛感是如何缓解的,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为什么用含氟牙膏刷牙就可以保护牙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很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到答案,同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医用无机化学中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旭,李兰兰,贺建,季卫刚,李欣.医学化学理论教学方法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00-1001.

[2]张晓青,黄莺,陈伶利,雷志丹,惠华英.“立体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60-761.

[3]刘昕,郑莆燕.高校多媒体教学研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798):164-165.

作者简介:

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4

摘要: 为了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该教研室实行了医用基础化学的双语教学,采取切实措施,编写适宜 的外文教材,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关键词: 医用基础化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313 G6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49(2009)06-0743-02 2001年,教育部提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要力争在3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1]。同时教育部已将双语教学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我教研室在“天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倡导和资助下,在2007、2008级医学临床五年制教学中,对医用基础化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我教研室的几位教师从事留学生基础化学英文授课已有十多年,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水平,积累了丰富的适用于留学生的英语授课经验,为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语教学中,由于语言的变化,使课程的各环节与全中文授课不同:包括教材选用、备课内容、课时安排、讲解方式、考试方式、学生的听课方式、复习方法等。因此,探索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医用基础化学”学习的双语教学模式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外普通化学教材繁多,但没有专门为医学生编写的教材。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搞好医用基础化学双语教学的重点。双语教学应尽可能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但我们使用原版教材的确有困难:一是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学生负担不起;二是原版教材内容太多,学生读起来有难度,更主要的是很多内容不能适应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选用《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Applications》和《General Chemistry》等作为参考教材,结合国内的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外语实际水平,编写出相应讲义。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制定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开展,我们制定了较为科学并符合学生总体英文水平的双语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学习中必须用英文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探索出符合双语教学的授课进度和教学课时。多媒体课件制作制作适应所编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多媒体课件是进行双语授课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制作了医用基础化学多媒体课件,其特色如下。3.1 循序渐进 开始部分中文多于英文,逐渐过渡到中英文等量,到最后为全英文。该课件系统地反映了医用基础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3.2 清晰生动 课件的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图片生动,动画形象,条理清楚,使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

3.3 与医学结合紧密 增添了医学生所需要的基础化学原理和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利于弥补教师语言表达和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教学铺垫我们把自编教材印发给每一位学生。教师有计划地在每次课上提前辅导学生弄懂教材中的几个英语单词和难理解的英语句子,要求学生双语课前预习,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听课的难度。大多数学生开始面对英文教材感到预习非常困难,但要解决学生的畏惧心理。告诉他们要学好双语课程肯定比普通课程难,要实现英语水平的飞跃就必须经历一个压迫、跳跃式的学习过程。虽然学生的负担有所增加,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同学感觉英文教材不再可怕;当感觉有收获的时候,学习兴趣也培养起来了,上课积极性很高。授课方式的建立课堂讲授方式的建立是双语教学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是本校在本科教学中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为此我们尝试了多种方式,从中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模式———浸入型双语教学[3],前1-2次课,主要用中文讲授,强化英语专业词汇;接下来的1-2次课,主要用中文讲授,增加英语定义;随后用英文讲解易懂的概念,用英文讲解易懂的例题,用英文讲解较难的概念和例题;最后,由于基本内容的掌握、词汇的熟悉和英文听力水平的提高,进入全英文授课。经过两轮的实践,使学生达到了听英文讲解理解基本知识的水平。考试方式的改革在双语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为此,将考试方式进行了多样化改革。

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5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结合医用化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研究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 医用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当今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 已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集成了多种信息媒体的一种先进的交互式教学手段[1]。它能使教学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使静止的图文动态化,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化,使所教授的知识更加系统完整。

近年来,基于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医用化学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由以前的“粉笔+黑板”模式转变为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的活动。现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医用化学教学的特点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影像医学、麻醉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劳动保护等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基础课。每年大约有2000名学生学习该课程,涉及面比较广泛。本课程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医用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医用化学课程是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全貌、分支、基本原理以及现代化学研究的前沿状态等的课程。该课程特别强调现代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增强医学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基本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好医学课程及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化学基础。因此,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用化学教学在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在面对众多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学生时,如何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对丰富的化学基础知识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并且能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医用化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多数高校的医用化学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集体授课制,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信息传递是单方向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造成学生被动地吸收[2]。由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学时数少、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等较多的弊端,教学内容缺乏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专业特色脱节;理论讲述与实践锻炼脱节。

因此,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对该课程进行必要的建设和改进,就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便捷,弥补了教学过程中文字教材的不足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授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源泉。传统医用化学教学,是以固定教材为主,而且为了保持教材稳定性,往往一套教材一般使用几年,知识比较陈旧。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了教材的单一形式,使教学内容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字、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的教学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将超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穿插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互联网上的信息是一个取之不竭的“信息海洋”,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根据个人需要,灵活地选择学习材料和工具,扩大了医用化学教学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2 教学信息的直观性,强化感知,提高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成为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如溶液相关理论(酸碱、电解质、胶体)、化学反应的理论(能量、速率、电化学)知识系统性强且抽象难懂;而物质结构(原子、分子、配合物)部分主要讲述微观领域的知识及规律,其概念的抽象性及微观模型的复杂性难于演示,使得该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口中的“天书课”“头疼课”。

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对教学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具有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过程分解等特点,克服学生的认识障碍,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化学的原理,对抽象的概念、理论等知识点作形象生动的描述,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难懂的原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更好的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在实验教学方面,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技术(动画、视频等)实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模拟,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加深对实验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主观感受,适应课堂教学及个体化学习。

2.3 教学方式的交互性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促进个别化教学的实施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由于学生多、学时少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很难针对每一同学的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性的认知,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交互性强、界面友好、使用灵活等特点,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为实现教育的个别化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医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理论观点的讲解是通过实验的总结得出来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也离不开实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原因,很难在课上进行实际的演示实验,同时对于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及黑板图示,此类问题普遍存在于本学科的教学当中,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

多媒体课件是数字化的教学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性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实验的数字化演示,很容易观察实验现象,并直观地了解微观原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准确地掌握操作的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自主而不拘束,活泼而无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的认知能力。结论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式、交互型、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对于提高医用化学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摆脱了板书教学,但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在某些地方仍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只有正确、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需求,提高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总结 篇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及完成质量与化学实验员的工作密切相关。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实验形式也由验证式向探究式转化。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并动手作已势在必行。

在实验要求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及其技能分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大体可分类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小实验,新课标对这三类试验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演示实验而言,只要求教师有根据实验原理熟练的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有关的规律。而对探究实验来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试验的目的及其有关原理的基础上,会熟练的掌握基本仪器使用,能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试验操作和记录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至于小实验,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进行简单的现象验证,是属于课外活动的内容。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传统教材有了大篇幅增加,而且试验的内容取材新颍、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材料易找、操作简便,适合于广大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对课本上规定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全做并做好。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发展新知。观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现象获取各种各样、鲜明生动、印象原始“信息”,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供了事实根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诱导学生思考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是只要了解试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试验素质、掌握实验操做技能。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是指通过实验室学生逐步地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实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爱护实验仪器和用品、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养成严格、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养成乐于动手、善于观察的手、眼、脑并用的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4、为了更加严格规范,在开展各种实验活动中,做到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小组实验,必须做到先实验通知单,再安排相关的实验活动。每一次的实验后都要的实验记录,有实验信息反馈和意见。对于要承购的实验用品,做到先打购物申请和计划,再进行采购,并按照财务制度进行,新物品进入实验室后,马上进行验收,并登记造册,入室入柜,进行入专项管理程序。对于破损物品,有记录、赔偿登记,有当事人的鉴字和证明,报损后及时记入相关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5、自己在实验室在完成实验室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平时抽空积极做好卫生工作

基本能做到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时时以整洁、美观的面貌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平时,只要你走进实验室,看到的就是窗明几净,教室里没有乱七八糟的纸屑。橱柜里的物品做到一尘不染,仪器设备清洁完好。让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6、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综上所述,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7

长期以来, 化学对人类社会许多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众所周知, 到目前为止, 医院里使用的药品绝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尤其是进入21世纪, 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秘切关系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 在分子水平上用化学方法探究参与生命过程中化学分子的行为和功能, 不仅能阐明生命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等本质, 而且对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防治方法的揭示等都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所以有位著名科学家曾说,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但是, 当我们站在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化学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以及化学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时, 就动摇了化学本身在科学、教育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近年来, 我国的很多江河、湖泊遭受严重的蓝藻等水体污染, 给我们以严重警讯。其实, 早在20世纪末, 各国政府在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一严峻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各界人士都积极赞同发展绿色化学, 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保护环境。因此, 绿色化学代表着新世纪化学化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有必要对现在的医学生未来的医生进行绿色化学基本知识教育。

二、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绿色化学 (Green Chemistry) 又称清洁化学 (Cleen Chemistry) 、环境友好化学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 、环境无害化学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 , 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技术称环境友好技术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ique) 或洁净技术 (Cleening Technology) 。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产物等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不再产生废物, 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是更高层次的化学。绿色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使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 (催化剂、溶剂) 下进行;具有“原子经济性”, 即通过化学转化在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 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 达到“零排放”。绿色化学在节约能源, 防治污染、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方面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 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由于人体本身就是绿色化学系统, 那么, 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生更应该认识、理解绿色化学, 应用绿色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去研究人体组织、器官、细胞发生的绿色生理、生化反应, 阐明生理、生化机制, 解除人类疾苦, 为人类服务, 因此, 对医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绿色化学教育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 教育理念绿色化。

绿色化学是为了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全新观念, 医专在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使绿色化学概念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 并贯穿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同时, 可结合当地城市规划和建设, 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形式更丰富, 内容更翔实, 效果更显著。目前, 曲靖市麒麟区正在创办云南省文明城区, 曲靖市正在申办云南省园林城市, 笔者所在学校也在积极申报云南省园林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师生学习《环境保护法》, 利用黑板报、报刊、知识竞赛等形式, 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化学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意识到治理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断强化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强化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教师在讲授化学实验原理的同时, 还要讲授化学试剂和实验产物的毒性, 排放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以及处理有害物质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有关的化学原理、实验技能, 还要用所学到的知识来治理环境污染, 造福人类。

(二) 理论教学绿色化。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因此教材应以绿色化学为主线, 以医学学科交叉融合为前提, 以基本化学知识和原理为支点, 去构建新教材体系, 充分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和绿色化。但是由于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 而真正准确、完整的教学内容是需要随着学科的发展而补充、完善的。因此, 仅靠一时的教材建设对于搞好绿色化学的教学是不够的。况且, 就目前而言, 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化学教材中, 能涉及绿色化学内容的还很少, 有些甚至没有。针对这种情况, 在医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对教学内容涉及有关绿色化学知识的方面, 教师应进行及时的、适当的渗透,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例如, 尼龙的合成传统的方法一直是用有致癌作用的苯为起始原料的, 反应路线是:苯→苯酚→环己酮→己二酸, 在制备过程中还产生有毒的中间体苯酚及废气氮氧化物。现在, 采用生物合成技术, 以葡萄糖为起始原料, 用遗传工程获得的微生物为催化剂, 成功地合成了己二酸。这个新技术避免了有毒物质苯酚的生成, 而且技术上、经济上都完全可行。这是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范例, 教材中尤其是有机化学中有很多可以渗透绿色化学知识的地方, 只要稍加引导, 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 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用时不多, 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实验教学绿色化。

1.实验设计绿色化。微型化实验是绿色化学教育改革的直接体现。它是对常规仪器进行微缩, 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崭新的实验技术。微型化实验本质上并非是与传统化学实验对立, 更不是节约成本的权宜之计, 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的指导下, 用提前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的化学实验和化学思维进行创新性变革。20世纪80年代国外掀起微型化实验浪潮, 90年代以来历次的国际教育大会都把微型实验列为会议议题, 现已进入国际推广阶段。2007年5月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了第八届国际绿色化学研讨会, 凸显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目前, 许多高校已经开设微型化学实验, 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微型化学实验正好符合医学学科特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娴熟的实验技能。

2.实验构件绿色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溶剂、催化剂的绿色化。尽量选择水作为溶剂, 避免使用有毒害、挥发性强的有机溶剂, 如苯、氯仿;避免使用重金属催化剂, 最好选用酶作催化剂。达到人体内以水为介质、酶作催化剂的生化反应效果。二是原料和试剂绿色化。杜绝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毒害的原料和试剂;选择具有潜在环境友好的试剂, 切实避免环境污染。如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易降解的天然材料制造医疗用品, 能有效防止医院的白色污染。三是化学过程、产品绿色化。合理设计实验, 提高反应选择性和转化率, 实现原子经济反应, 探究环境友好的化学过程;优化产品结构, 取得绿色产品。四是合理处理“三废”, 实现末端绿色化。化学实验室应该从制度上规范对“三废”的合理处理, 杜绝“三废”直接进入环境, 确保物资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四、结语

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是在传统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化学, 它是一种战略方针、一种指导思想、一种研究策略。作为高校教师, 应把传授绿色化学知识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用实际生动的范例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 按照范例所涉及的知识点, 将绿色化学知识自然、生动地渗透到医用化学教学中, 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关注绿色化学, 推动绿色化学事业的发展。

摘要:绿色化学的根本内涵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和化工生产过程中, 应考虑尽量减少或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 避免环境污染, 本文论述了绿色化学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及措施, 提出了构建医用化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化学教育,绿色化学,医用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贡长生, 张克立.绿色化学化工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高职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篇8

关键词:高职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需求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事业需要,作为医学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紧缺型、技能型、实用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才[1]。因此,医学高职院校所开设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就非常重要。化学是医学高职生在学校接触的第一门文化课,也是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近几年我们一直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地进行该门课程各方面的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 优化课程结构,制订符合专业需要的教学大纲

整合三门基础化学, 即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化学整合为《应用化学》,合理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分两个学期讲授, 教学时数拟由原来的180学时, 减少为120学时。同时整合实验课, 将实验课分为随堂实验和专题实验两种类型, 随堂实验纳入理论教学, 专题实验独立设课。经过整合, 优化了课程结构, 减少学时数, 增加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科整体性增强。为此, 很有必要组织编写和使用高职教育的《应用化学》教材, 以适应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需要。

二、选取与专业结合密切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课程、设施、实习、管理等必须体现地区性、职业性,要做到“理论型”与“应用型”相结合。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化学教学必须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即专业分散,学时数少,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适应性”强等)出发,进行教学改革[2]。实训教材建设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出职业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编写化学专业实训教材,必须要了解这个专业的准确定位,以就业为导向,掌握花卉、医药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技能需求,在实训教材建设环节上,要加强校、企合作。,笔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专业教材与地区辅助教材相结合,实验教材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化学教学实践中能将来自不同行业生产一线的有关资料,结合例题、习题、实习课题,穿插到相关专业有关章节中去讲授,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针对性,能充分弥补教材的不足,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得到学生和学生所在专业的认可。

三、 强化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仅从理论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在实验中学习, 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 应加大实验课学时。目前, 高职院校的化学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占总课时的40%以上,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参与从制定方案、自己配制溶液、实际操作、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到分析讨论的实验全过程中学会运用理论, 拓宽知识面,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 要完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 例如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自评与他评,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 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 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例如, 在《以废铝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中, 以6 名同学为一实验小组, 从实验方案的拟订、实施、结论、体会, 全部由学生协同完成。最后的实验评价, 分为A、B、C、D 四个等级,由自我打分、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共同组成, 要求学生和教师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特别强调实验讨论(体会) , 使评价的过程, 成为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四、实行分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分析, 学生在化学基础知

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化学教学要重视这些差异,立足为全体同学服务。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区别对待。虽然受现有条件的限制,不能像外语的A、B、C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仍然可以在同一个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知识量的多少、深浅度等。

五、改进考试方法,提高考试质量

考试是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考卷来考核学生是我们一直使用的传统的方法,但对职业学院的学生完全用试卷来考核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很多课程上也不能反应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应该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如在课程开始时就把这门课程要到达的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目的明确,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职业院校的考试还应从其办学特色出发进行学科考试,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 、实验、设计、答辩等多种形式。其原则应该是:“理论型”试题、“实践型”试题、“理解型”试题、“记忆型”试题、“理论与实际联系型”试题、“适应型”试题等并举,在一张试卷中体现理论与本专业相结合的各种类型的考试题,以全面地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考试前不指重点,不发复习提纲,但要有辅导答疑,要用题库。随着所教专业的变化,题库的内容、形式、专业特点不断更新。

六、 做好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化学教学的效果,不止是靠一次考试来检验,其效果会在以后的专业课教学以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全面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地与学生、专业课教师、用人单位密切沟通,实行全程监控与反馈,这样才能得出全面的、客观的、合理的结论,以利于将来有效地改进教学。总之,化学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应该有所不同,教学内容、能力培养应有所侧重,这样才能较充分地体现职业的特点和优越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子新,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76-80.

上一篇:新学期新生活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下一篇:廉政警示教育讲稿(专题二)